764例宮頸癌臨床資料分析及治療模式變化的探討.doc_第1頁
764例宮頸癌臨床資料分析及治療模式變化的探討.doc_第2頁
764例宮頸癌臨床資料分析及治療模式變化的探討.doc_第3頁
764例宮頸癌臨床資料分析及治療模式變化的探討.doc_第4頁
764例宮頸癌臨床資料分析及治療模式變化的探討.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64例宮頸癌臨床資料分析及治療模式變化的探討【摘要】目的探討近6年764例宮頸癌的發病趨勢及治療模式的變化。方法對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64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近年宮頸癌的發病年齡逐步降低,由2002年的(50.4310.07)歲降至2007年的(47.7410.55)歲(P0.05);早期宮頸癌在體檢中發現的構成比逐年升高,由2002年的25.9至2007年的41.4(P0.05);期宮頸癌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16.9%上升至2007年的35.4%(P0.05);治療模式由單一的手術或放療轉變為現在的放療、化療、手術相結合的綜合化個體化治療,新輔助化療近期療效顯著。結論近年宮頸癌的發病具有明顯年輕化及臨床早期比例逐步升高趨勢,新輔助動脈化療是局部晚期宮頸癌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宮頸癌的治療由單一的手術或放療轉變為綜合治療。【關鍵詞】宮頸癌年輕化治療觀念新輔助化療宮頸癌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占首位,近幾年發病呈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隨著新輔助化療方案的提出,使宮頸癌的治療模式也有了新的變化。本文回顧性總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764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及治療資料,分析近6年宮頸癌治療模式的變化。1資料與方法1.1研究對象以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初治、病歷資料完整的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共764例,患者發病年齡為2282歲(48.9610.66)歲;所有病例均經病理診斷,臨床分期采用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標準,病理類型及分級按WHO原則。1.2研究方法收集所有病例的發病年齡、病理類型、分化程度及治療模式,并按發病年代分組,建立數據庫:2002年組77例,2003年組95例,2004年組119例,2005年組136例,2006年組156例,2007年組181例。回顧性分析不同年代宮頸癌的臨床和病理資料及治療模式。1.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1.5軟件,構成比比較進行2檢驗,多個樣本均數的比較用方差分析,雙側概率,檢驗水準=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宮頸癌的臨床特征20022007年宮頸癌住院人數呈上升趨勢,從2002年77例逐漸上升至2007年181例。近6年來宮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逐漸降低,由2002年的(50.4310.07)歲降至2007年的(47.7410.55)歲(F=2.9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輕宮頸癌(35歲)的構成比未見明顯上升趨勢,波動于6.716.8間。宮頸癌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在體檢中發現的構成比逐年升高,由2002年的25.9至2007年的41.4(2=26.568,P0.05)。臨床期病例的比例逐步升高,由2002年的16.9至2007年的35.4(2=20.193,P0.05)。病理分型各年份仍以鱗癌為主,此次分析未見宮頸腺癌呈上升趨勢(2=2.246,P0.05)。病理分化程度各年份以低分化為主,中高分化只占到14.926.9。2.2治療2.2.1新輔助化療即術前或放療前進行的化療,7年共有93例IBB因病灶巨塊型或臨床期別晚(局部晚期宮頸癌)先行新輔助化療,均采用子宮動脈灌注加栓塞,化療方案為DF(順鉑100mg+5氟尿嘧啶1250mg)或BP(順鉑100mg+博來霉素30mg),化療2周后重新評估,其中有70例病灶縮小或宮旁組織有不同程度的變軟,間隙增寬重新獲得了手術機會,手術切除率為75.2,近期療效顯著。其余23例因沒有手術時機或不能耐受手術行放療。2.2.2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宮頸癌的治療模式由以前單一手術或放療逐漸轉變為現在的多元化綜合治療。474例IA2B期宮頸癌患者行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474例中70例患者因期別晚或病灶大先行子宮動脈灌注加栓塞術后成功手術;474例中8例患者先行子宮動脈灌注加栓塞,因手術條件仍不理想而再行放療后成功行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474例中有10例AB期患者行腔內放療后手術。263例B期以上或不能耐受手術的早期患者及經濟條件原因行放療為主配合全身化療的綜合治療。50例有不良預后因素的患者包括淋巴結轉移、腫瘤大、宮旁侵潤、脈管有瘤栓、腺癌、低分化及手術切緣有癌灶行術后的補充放化療。本組資料原位癌21例,采用陰式子宮全切除8例,3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行宮頸電熱環切術,1例33歲患者因子宮度脫垂合并原位癌行部分宮頸切除加前盆腔懸吊術,其余9例行經腹子宮全切術。另有3例鏡下早浸患者行陰式的次廣泛子宮切除。1例IB期的患者行腹腔鏡下的廣泛子宮全切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本組資料2007年有7例A期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SNSRH),其中1例43歲患者同時行陰道延長術,術后均7d拔除尿管,其中有5例殘余尿0mL,其余2例殘余尿50mL以下。共有51例40歲以下的婦女行廣泛子宮全切加盆腔淋巴結清掃同時保留一側或雙側卵巢并行移位術。表1不同年代宮頸癌臨床和病理資料比較(略)3討論3.1宮頸癌發病趨勢近年來一些學者報道,年輕宮頸癌(35歲)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明顯升高的趨勢1,本組資料顯示因宮頸癌住院的人數自2002年至2007年在在逐年上升,而發病的平均年齡逐年下降(P0.05),年輕宮頸癌患者構成比呈上升趨勢(6.716.8),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和觀察時間較短有關,近6年年輕宮頸癌患者平均構成比為9.4,高于朱華報道的80年代的年輕宮頸癌構成比(6.48%)2,年輕宮頸癌患者比例增加可能與初潮年齡提前、早年開始性生活、性伴侶性行為紊亂、HPV感染等危險因素的增加有關3。臨床癥狀以接觸性出血、分泌物增多及體檢發現為主,其中體檢發現的構成比逐年上升。期宮頸癌的比例上升,提示早期宮頸癌增多且癥狀隱匿,對無癥狀的婦女也應進行宮頸篩查,以發現早期宮頸癌患者。近年來許多文獻報道宮頸腺癌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4,此資料未顯示此趨勢。宮頸癌病理仍以低分化鱗癌為主。3.2宮頸癌的治療3.2.1新輔助化療的應用多年來大家公認的宮頸癌的治療模式為“放療為主,早期手術,化療無用”。隨著宮頸癌局部晚期和早期巨大癌灶患者的增多,單獨放療的效果差,復發率高,而根治術后再放療并不提高生存率,且增加并發癥發生率5;同時,宮頸癌發病的年輕化比例增加,患者對治療后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使我們對上述宮頸癌的治療模式提出了質疑,由此提出了新輔助化療方案。本組93例巨塊型B2B期宮頸癌患者施以新輔助化療(子宮動脈灌注加栓塞),臨床觀察大部分患者腫塊直徑明顯縮小,同期檢查宮旁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變軟,間隙增寬,其中70例患者獲得了寶貴的手術機會,手術切除率75.2,近期療效顯著。但新輔助化療是否能提高生存率,還需要進行大規模前瞻性研究。新輔助化療后行廣泛性手術在保留患者卵巢和陰道功能方面的作用是顯著的,對提高這些中、青年婦女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6。3.2.2多元化的綜合治療目前對宮頸癌的治療模式已由單一的放療或手術轉變為現在的多元化綜合治療,以往對A期以上或局部晚期宮頸癌的患者即行放療,現在可行化療后降低分期和縮小病灶,可為患者贏得手術機會,本資料有5例B患者先行化療后評估手術條件欠佳又行放療而獲得了手術機會,有10例因病灶大或期別晚行放療后手術。放化療的聯合治療是近年來提高中晚期宮頸癌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案。以鉑類為主的化療藥物有放射增敏或放療協同作用,可縮短總療程,有助于提高局部癌腫控制率,減少遠處轉移的危險7。隨著腹腔鏡和陰式手術的普及,微創的觀念也已經運用到宮頸癌的術式中,本組1例B期患者行腹腔鏡下的廣泛子宮全切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此手術切口小、對腸管干擾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8例原位癌行陰式子宮切除,此手術利用自然孔道,不需排墊腸管,不干擾腹腔臟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快,疼痛輕,可早期下床活動,易于機體恢復。但微創手術對術者技術要求高,還不能在宮頸癌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由于年輕宮頸癌患者的增加,中青年患者保留其生理及生育功能正在成為手術的一項原則,由于宮頸癌手術的切除范圍大,術中游離輸尿管可導致盆腔自主神經損傷,使患者術后膀胱功能恢復不好、直腸功能障礙、術后性生活不滿意,近年來提出了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子宮切除術8,我院2007年有7例A期患者行SNSRH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后均7d拔除尿管,膀胱功能恢復良好,但其遠期療效尚需觀察。本組共有51例40歲以下的鱗癌患者行廣泛子宮全切加盆腔淋巴結清掃同時保留一側或雙側卵巢并行移位術,保留了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了生活質量。隨著宮頸癌發病的年輕化及早期宮頸癌比例的上升,宮頸癌的治療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表現在多元化、個體化及微創化9。其中多元綜合及個體化的治療原則更加重要,特別是對年輕的要求保留生理功能者,臨床晚期和巨塊型癌灶的患者,可先行新輔助化療,后行手術或放療,首選新輔助化療后手術已成為中、青年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治療的發展趨勢。【參考文獻】1ItoT,IshizukaT,SuzukiK.CervicalcancerinyoungJapanesewomenJ.ArchGynecolObstet,2000,264:68.2朱華,帥茨霞.年輕婦女宮頸癌134例初步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4,8(4):383-385.3CuzickJ,SasieniP,SingerA.RiskfactorsforcervixcancerinyoungwomenJ.EurJCancer,1996,32A:836.4AlfsenGC,ThoresenSO.HistopathologicsubtypingofcervicaladenocarcinomarevealsincreasingincidenceratesofedometrioidtumorsinallagegroupsJ.Cancer,2000,89:1291.5孫建衡.子宮頸癌的治療動向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8:497-498.6曹澤毅.子宮頸癌治療的變遷和思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3):212-215.7孔北華.婦產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04.8CharoenkwanK,Sr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