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記錄模板(首次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doc_第1頁
病程記錄模板(首次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doc_第2頁
病程記錄模板(首次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doc_第3頁
病程記錄模板(首次病程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首次病程記錄(模板)2013-01-02 12:30:25患兒于博鍇,男,1歲7個月,以“咳嗽5天,加重2天”為主訴于2013-01-02 12:30:25由門診以“支氣管炎”診斷收住入院。病例特點:1.(略)2.(略)3.(略)4.輔助檢查:(有相關檢查必須寫。若入院時無相關檢查應寫:相關輔助檢查已開出,待回報。)擬診討論:中醫辨病辨證依據:患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形體嬌嫩,腠理疏松,且肺常不足,衛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襲。肺為嬌臟,位于上焦,首先受之。目前季節以寒邪為主,但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感邪后很快化熱,故目前以熱為主。熱邪犯肺則使肺失宣肅,故見咳嗽。咽喉為肺胃之門戶,熱邪結聚于此,故見咽赤。舌質紅,舌苔白厚,指紋浮紫均為風熱之象。四診合參,當屬中醫咳嗽范疇,本病病位在肺,證屬風熱犯肺,其病機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預后良好。西醫診斷依據:1. (略)2. (略)3. (略)4.輔助檢查:相關輔助檢查已開出,待回報。中醫鑒別診斷:1. 本病可與哮病相鑒別:哮病以咳嗽、呼氣相延長、哮鳴音為主癥,多數無發熱癥狀,常反復發作,多有過敏史,雙肺聽診以哮鳴音為主。追問患兒家長,本次為患兒第二次發病,且患兒肺部聽診以濕啰音為主,故可排除。2. 本病可與頓咳相鑒別:頓咳以陣發性痙攣性呼吸困難為主,日輕夜重,進行性加重,咳畢有雞鳴樣回聲,甚則嘔吐痰涎,病程較長,有傳染性,可引起流行。本病可排除。西醫鑒別診斷:1.本病可與支氣管異物相鑒別:吸入異物可使支氣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而致肺不張或肺氣腫,繼發感染則類似肺炎或合并肺炎。但根據異物吸入史,突然出現嗆咳以及胸片可鑒別。本例患兒不支持。2.本病可與肺結核相鑒別:嬰幼兒活動性肺結核表現為發紺、氣促,但肺部體征陰性。一般有結核接觸史,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血清結核抗體檢測以及胸片可鑒別。本例患兒可排除。初步診斷:中醫診斷:咳嗽 風熱犯肺西醫診斷:急性支氣管炎診療計劃:1. 兒科常規護理,I級護理。2. 陪護一人,防跌傷、防墜床,清淡飲食。3. 完善相關檢查(血、尿、便常規,胸片)以明確診斷。4. 西醫治療: 止咳化痰:注射用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 3mg 靜滴 每日一次; 抗感染:注射液用頭孢噻肟 0.6g 靜滴 每12h一次; 抗病毒:利巴韋林注射液 0.1g 靜滴 每日一次。5. 中醫治療: 清熱解毒:喜炎平注射液 2ml 靜滴 每日一次; 化痰止咳:魚腥草止咳糖漿 8ml 口服 每日三次; 輔以耳穴壓豆治療以調理脾胃、止咳化痰,每次按壓30s,每天3-5次,3-7天更換一次,雙耳交替。穴位貼敷(天突、膻中、肺俞、膏肓)加強止咳化痰功效; 擬明日予中藥湯劑口服,以疏風宣肺、止咳化痰,處方以桑菊飲加減,具體方示如下: 桑葉8g 連翹8g 薄荷6g(后下) 金銀花12g黃芩6g 前胡8g 蜜紫菀8g 瓜蔞皮8g款冬花8g 紫蘇葉8g 炒白術10g 焦山楂10gX5劑 水煎服煎藥方法:頭煎加水300ml,煎20分鐘,取汁200ml,二煎加水200ml,煎半小時,取汁100ml,兩煎混合分2次飯后溫服。 醫師簽名: 要求:住院當天所有開出的醫囑必須都在首次病程中有反應。包括相關輔助檢查及治療。XX主治醫師查房記錄2013-01-03 10:30:25今日XX主治醫師查房,病史匯報:患兒于博鍇,男,1歲7個月,以“咳嗽5天,加重2天”為主訴收住入院。【其母代訴,患兒于5天前受涼后出現咳嗽,每次1-2聲,干咳無痰,家長自行給予“蒲地蘭消炎口服液1/2支 日3次、小兒止咳糖漿2勺 日3次”口服,患兒癥狀未有明顯好轉。昨日重復受涼后患兒咳嗽癥狀加重,每次3-4聲,并出現流清涕。為求進一步系統診治,今日就診于我院門診,門診以“支氣管炎”收住我科,刻下癥見:患兒神志清,精神差,咳嗽,無痰,無惡心、嘔吐,無發熱,納食差,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舌質紅,舌苔白厚,指紋浮紫。】【查體內容】。【輔助檢查內容】。XX主治醫師查房后指示:患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形體嬌嫩,腠理疏松,且肺常不足,衛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襲。肺為嬌臟,位于上焦,首先受之。目前季節以寒邪為主,但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感邪后很快化熱,故目前以熱為主。熱邪犯肺則使肺失宣肅,故見咳嗽。咽喉為肺胃之門戶,熱邪結聚于此,故見咽赤。舌質紅,舌苔白厚,指紋浮紫均為風熱之象。四診合參,屬中醫咳嗽范疇,本病病位在肺,證屬風熱犯肺,其病機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預后良好。本病可與以下疾病相鑒別:本病可與哮病相鑒別:哮病以咳嗽、呼氣相延長、哮鳴音為主癥,多數無發熱癥狀,常反復發作,多有過敏史,雙肺聽診以哮鳴音為主。追問患兒家長,本次為患兒第二次發病,且患兒肺部聽診以濕啰音為主,故可排除。本病可與頓咳相鑒別:頓咳以陣發性痙攣性呼吸困難為主,日輕夜重,進行性加重,咳畢有雞鳴樣回聲,甚則嘔吐痰涎,病程較長,有傳染性,可引起流行。本病可排除。目前診斷:中醫診斷:咳嗽-風熱犯肺 西醫診斷:急性支氣管炎 治療上,予兒科常規護理,I級護理,防跌傷、防墜床,清淡飲食,完善相關檢查(血、尿、便常規,胸片)以明確診斷。予鹽酸溴己新、魚腥草止咳糖漿化痰止咳,予頭孢噻肟抗感染,予利巴韋林抗病毒,予喜炎平清熱解毒,輔以耳穴壓豆治療以調理脾胃、止咳化痰,每次按壓30s,每天3-5次,3-7天更換一次,雙耳交替。穴位貼敷(天突、膻中、肺俞、膏肓)加強止咳化痰功效。今日予中藥湯劑口服,以疏風宣肺、止咳化痰,處方以桑菊飲加減,具體方示如下:桑葉8g 連翹8g 薄荷6g(后下) 金銀花12g黃芩6g 前胡8g 蜜紫菀8g 瓜蔞皮8g款冬花8g 紫蘇葉8g 炒白術10g 焦山楂10gX5劑 水煎服煎藥方法:頭煎加水300ml,煎20分鐘,取汁200ml,二煎加水200ml,煎半小時,取汁100ml,兩煎混合分2次飯后溫服。XXX(副)主任醫師查房記錄2013-01-04 10:30:25今日XXX(副)主任醫師查房,病史匯報:患兒于博鍇,男,1歲7個月,以“咳嗽5天,加重2天”為主訴收住入院。【其母代訴,患兒于5天前受涼后出現咳嗽,每次1-2聲,干咳無痰,家長自行給予“蒲地蘭消炎口服液1/2支 日3次、小兒止咳糖漿2勺 日3次”口服,患兒癥狀未有明顯好轉。昨日重復受涼后患兒咳嗽癥狀加重,每次3-4聲,并出現流清涕。為求進一步系統診治,今日就診于我院門診,門診以“支氣管炎”收住我科,刻下癥見:患兒神志清,精神差,咳嗽,無痰,無惡心、嘔吐,無發熱,納食差,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舌質紅,舌苔白厚,指紋浮紫。】【查體內容】。【輔助檢查內容】。XXX(副)主任醫師查房后指示:目前診斷明確。中醫診斷:咳嗽-風熱犯肺 西醫診斷:急性支氣管炎 本病可與支氣管異物相鑒別:吸入異物可使支氣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而致肺不張或肺氣腫,繼發感染則類似肺炎或合并肺炎。但根據異物吸入史,突然出現嗆咳以及胸片可鑒別。本例患兒不支持。本病可與肺結核相鑒別:嬰幼兒活動性肺結核表現為發紺、氣促,但肺部體征陰性。一般有結核接觸史,結核菌素試驗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