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論文-新世紀的分水嶺――1800~1860年的英國新聞業.doc_第1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世紀的分水嶺――1800~1860年的英國新聞業.doc_第2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世紀的分水嶺――1800~1860年的英國新聞業.doc_第3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世紀的分水嶺――1800~1860年的英國新聞業.doc_第4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世紀的分水嶺――1800~1860年的英國新聞業.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傳播學論文-新世紀的分水嶺18001860年的英國新聞業摘要1800-1860年無論對于英國世界霸主地位確立,還是其國內新聞力量的成長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它甚至也是世界新聞事業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本文通過對當時英國新聞事業在宏觀背景、業界格局和現代報業雛形形成等方面的總結論述,描繪出逐漸擺脫新聞稅束縛的新聞事業的發展軌跡。關鍵詞新聞稅;職業理念;大眾化報紙;現代報業18001860年是英國最終奪取世界霸權的年代。與這一時期的國家形勢相比,新聞業的發展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發生速度極快的膨脹。然而,隨著國家力量的增長,泰晤士報作為當時影響最大的全國性大報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了聲譽,其左右輿論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影響歐洲的政局;經濟和軍事上的安全使得以往加于新聞業的各種限制失去現實依據,在壓制和反抗的交鋒中新聞業不斷取得勝利新聞稅最終不得不廢止;隨著各種限禁的放開,新聞業的力量進一步增強,以往逃稅的無印花報紙開始以合法的形式大量創辦,大眾化報紙蓬勃興起,每日電訊報等著名大報也在這一時期出現;隨著新聞實踐的不斷豐富,報業經營的大多數理念和要素都已具備了現代色彩,英國報業站到了現代報業的門檻上。一、宏觀層面的開拓新聞稅的廢止與新聞職業理念的初步形成(一)新聞自由高奏凱歌的年代要理解這種情況必須從頭回顧整個新聞稅體制。新聞稅(NewspaperTax)又稱知識稅(TaxonKnowledgeAcquisition),是對書報出版所征收的附刊稅、印花稅、紙張稅、發行稅、廣告稅等稅種的總稱。其中的印花稅(StampDuty)為荷蘭于1624年首創,此后成為各國新聞稅中的主要稅種。國會還于1712年5月16日通過了印花稅法案,“印花稅法案實行不到1年,報刊停刊一半。其后,印花稅法案之執行時緊時松。1794年、1804年、1815年稅率上調了三次。”在這樣一種體制下,泰晤士報售價每份7便士,到1815年時銷量僅為5000份;而到第一次新聞稅削減以后的1850年,泰晤士報的售價降到5便士,發行量猛增到5萬份,超過倫敦所有早報發行量的總和,由此可見新聞稅加于英國報業的重負。就是這樣的一種嚴重阻礙了報業發展和言論自由程度的稅收制度,在18001860年之間,被逐漸的廢除了。最后的一項是紙張稅,于1861年廢除,而該年也被公認為是英國最終確立出版自由的一年。這一過程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8331836年。首先是1833年使廣告稅削減一半,然后1836年紙張稅又削減一半;而最重要的還是印花稅的從4便士降為1便士。第二階段是從1853-1855年。先是廣告稅和附刊稅于1853年廢除,然后是印花稅于1855年廢除,最后才是紙張稅于1861年廢除。每一個階段都對報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個階段也都開啟了一個政治上的重要時期。第一階段的減稅是英國議會內外的激進分子作用的結果,他們提出:知識應當能被自由的獲得。著名小說家和政治家布爾法李頓(Bulwer-Lyton)1832年提出了廢除知識稅的議案。他的議案得到了議會外激進分子的行動支持:“1831年到1835年間,出現了數百種不貼印花的報紙,它們的態度,大多是很革命的。(政府)一再嚴加限禁,但終無效驗,無法阻止這種違法出版物的不斷出現。”而當時的弱勢政府也正需要激進主義者的選票支持這一歷史后來在1853-1855年間又重演了,當時的政府為了獲得國內對于克里米亞戰爭的支持,不得不對激進主義分子讓步。第二階段的廢稅運動還因為國內對克里米亞戰爭新聞的渴求而得到了公眾們的支持。同樣重要的是,一大批職業記者已經在無印花報紙的運作中磨練了他們的專業技能。(二)令人陶醉的職業氣息倫敦以及外省的主要報紙從1850年以后就形成了嚴肅報紙的風格。他們將新聞和評論分開,盡管通過表明報紙的政治立場可以使新聞表述的感情色彩大大增強。同樣的,他們的廣告和報紙的其它內容之間也是界限分明。他們在本土和國外也都有著自己的信息來源,因此可以不依賴于政府的暗示,也不需要從別的報紙上抄襲新聞,就可以組織自己的海外要聞版。在版面安排上,它們的手法已經十分成熟,國內新聞,國際要聞,體育新聞,以及案件新聞都已分別集中在固定的版面上,并以比較穩定的風格出現。相比之下,19世紀之初的報紙卻并不擁有這種形式。它們版面更小,評論的范圍也很狹窄,同時缺乏職業氣息。因此18001860年是英國新聞職業化的重要階段。在滑鐵盧之戰以后,報社開始更多的雇用專業的新聞記者。對新聞報道進行修改潤色也有專職的文字編輯;最高層的總編也不一定就是業主。這些職權明確的專業分工在這一時期發展了起來并逐漸的走向了成熟。討論報紙的經營狀況必然會涉及廣告問題。19世紀初創立的報紙中,它們從一創辦就面臨著財政上的壓力它們必須從廣告中收入預算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當時的廣告問題又與今天的情況有著很大的不同。在19世紀早期,知名并能行銷帝國各地的商品并不很多,而只有它們才會在一份全國性大報上刊登廣告。19世紀早期的廣告大部分是小型的分類廣告,其中某些是介紹新到商品的,而這些商品更大量的是通過讀者之間的人際傳播銷售出去的。因此,在當時讓一份倫敦報紙擠進地方報紙的地盤與它們競爭是不現實的。大部分情況下,商家們都滿足于在地方報紙上作幾行字的小廣告。由于這個基本情況,各家報紙間廣告費率(ADVERTISINGRATE)的差別并不很大,同時同一家報紙在一定時間之內的變化也不會很大。這種情況有利于大量的小型刊物的生存。二、業界發展的基本格局泰晤士報的獨霸報業和期刊雜志的多樣繁榮(一)泰晤士報的獨霸當時的報刊發行量都很小。18351855年之間,倫敦的日報大多數只能達到50006000份的發行量,而地方報紙可能只有20003000份的發行量。但泰晤士報卻是個特例。對這段時期進行描述的最佳標題就是“泰晤士報的獨霸時期”。在1800年的時候,泰晤士報的發行量并不比信使報(THECOURIER),紀事晨報(THEMORNINGCHRONICLE),晨郵報(THEMORNINGPOST)和先驅晨報(THEMORNINGHERALD)這些日報高。但是在1800,1860年之間,泰晤士報的確建立起了它的優勢地位,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它的發行量甚至一度從5萬份升到了6萬份以上。它的成功也許可以歸結為多種因素。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以倫敦為中心向外輻射的主干道大致是在1835-1850年間完工的,這就使得首都的報紙能通過其它國家,比如說意大利、美國或是德國的報紙所沒有的途徑統治整個帝國的報業。而泰晤士報這一時期的著名主編巴恩斯(THOMASBARNES)和德萊恩(JOHNTHADEUSDELANE)始終堅持捍衛公眾的權利以及獨立的辦報方針,集結了一大批持自由主義觀點的固定讀者群,泰晤士報的業界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政治家們的必讀刊物。19世紀30年代,印花稅的下調和讀者政治信息需求的擴大,給了報業充分的發展機遇,但是倫敦的報業市場上已經容納不下其它報紙了,其它日報的發行量始終維持在50006000份,利潤微薄。泰晤士報則憑借其龐大的讀者群,實現了報業主們夢寐以求的廣告和發行量的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同時也可視為是報紙政治上的獨立性與經濟上的成功互為保障,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有人認為,泰晤士報在19世紀中期的經濟成功和政治獨立性應歸因于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它的老板是印刷商,他們對技術革新的興趣遠勝于對社論內容的興趣。事實上,報紙的獨立是它們在財政上安全無憂的產物。泰晤士報作為英國報業史上第一份取得空前獨霸地位的報紙,其意義并不僅限于巨大的發行量,更在于指出了一條現代報業商業化運作的道路:采取多種手段迅速擴大發行量,巨大的發行量即意味著廣告的豐盈和財政的獨立,而財政的獨立在民主國家中,則意味著它可以就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自由的發表屬于自己的見解,而無需聽命于政黨或任何利益集團這一點又能夠在已有的受眾中建立起牢固的閱讀忠誠,穩定甚至繼續擴大發行。所以即使在后來大眾化報紙蓬勃發展的時期,泰晤士報這樣一份獨立大報也仍然占據著主流報壇的霸主地位,并成為現代報業的重要組成。(二)倫敦其它重要報紙與外省報業狀況在這一時期,倫敦的其他重要報紙還有每日新聞(DAILYNEWS)(創辦于1841年,非狄更斯創辦)、紀事晨報(THEMORNINGCHRONICIE)、晨郵報、旗幟報等,但很明顯,這些報紙都有著明確的政治忠誠:如果沒有外來的資助它們能否長期生存下去,這是很值得懷疑的。而泰晤士報雖然先是支持帕麥斯頓,后來又支持狄斯累利(DISRAELI),但是在經濟上,它始終是獨立的。倫敦以外的大城市一般也會有幾份不同的報紙。但這些報紙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地方新聞、地方廣告,以及某個與它們的立場相一致的政治團體上。這些地方報紙鮮明的政治傾向主要歸結于當時的經濟狀況:如果連倫敦也只可能維持一家繁榮的日報泰晤士報,那么外省根本就不可能做得更好,除了政治和經濟上的對外依賴,別無它法。外省報業最輝煌的發展主要是在19世紀下半葉中來到的,部分的是由于迅速增長的需求,部分的是由于通訊社組織的完善。(三)雜志日報和周報在當時的整個定期出版物發行量中只占了一個很小的份額。而各種雜志,包括綜合雜志和專業雜志在創刊數量和發行范圍上都有了巨大發展。雜志的成功得益于印花稅的執行這一稅收政策規定按照報刊上發表的文章的類型來征稅,評論類的文章是免稅的。而這些雜志上最多的正是評論文章。流行的季刊中,最為著名的是輝格黨的愛丁堡評論(EdinburghReview,1802年)和托利黨的季度評論(QuarterlyReview,1809年),它們驗證了廣大受過良好教育的讀者們的適應力和耐久力。因為季刊的文章每篇字數大約都在1萬字左右甚至更長,然而早“在18101820年的10年中,愛丁堡評論的發行量就已經達到了135萬份,而季度評論甚至達到了14萬份。這個發行量實在大的令人驚訝,因為這種至少能夠流行3個月的出版物,它的實際讀者因為有著許多文學社團及圖書館的存在而還要多好幾倍。”隨著季刊的發展壯大,曾風行一時的不定期的政治小冊子就此退出歷史舞臺。還有許多種其它類型的期刊。其中有一類是專門為中產階級準備的家庭讀物。這種期刊甚至早在19世紀以前就已經存在了,但它們的流行還是在19世紀中期的事。維多利亞早期幾乎沒有專門的婦女讀物,作為對這一空白的填補,家常話(HouseholdWords,1850年),一年四季(AlltheYearRound,1859年)這類出版物上提供了許多這一題材的文章,它們的作者隊伍包括了從自由投稿人到19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如狄更斯等的廣大知識階層。相對更接近于當時報紙的主流作品是一些半政治性的雜志。其中有一些還在新聞界建立起了穩固的地位。笨拙(Punch,1841年)和經濟學家(Economist,1843年)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們后來還曾在反對“谷物法”(CornLaw)的斗爭中并肩作戰。1842年率先出現的倫敦新聞畫報(1llustratedLondonNews)憑借其對包括海外要聞在內的時事簡明迅速的圖片報道,在新聞界建立起了它獨一無的地位。三、現代報業的曙光大眾化報紙的興起(一)大眾化星期日報紙的興起最后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大眾化報紙獲得了顯著的發展。這一現象比其它的任何情況都更足以說明減稅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眾化的星期日報紙在1840年代的報刊出版業中獲得了最為顯著的發展。在很短的時間里,有四家報紙相繼成立:1842年是勞埃德新聞(LloydsNewspaper),1843年是世界新聞(NewsoftheWorld),1847年是每周時報(WeeklyTimes),1850年是雷諾茲新聞(ReynoldsNewspaper)。它們的發行量發展得很快:“1855年印花稅廢除的時候,其中的兩家,勞埃德新聞和世界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