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5課_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_第1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5課_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_第2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5課_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_第3頁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5課_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戰后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歷史概念,如雅爾塔體系、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經互會和華約等。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2.過程與方法通過歷史漫畫探討戰后美蘇兩國關系的轉變,分析從盟友到對手的歷史背景。材料展示,學生分組討論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初步掌握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冷戰”是美蘇兩大集團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集團利益而分割世界從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國際關系格局,“冷戰”格局有整體的穩定性和局部的不穩定性,在學習中感受美蘇兩國的對抗給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脅,從而認識到和平與發展的可貴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關系的重要性。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冷戰”的含義;兩極世界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冷戰”狀態下的美蘇關系及對國際局勢的雙重影響。3. 教學用具 4. 標簽 教學過程 導入:物理中有正負兩極,化學中有陰陽兩極,地理中有南北兩極,我們歷史中也有兩極世界,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二戰后的兩極世界。步驟一:“從盟友到對手”(兩極世界的形成背景)用數學分類討論的思想,輔之歷史圖片,探討戰后的世界為什么是兩極而不是一極(單極),為什么是兩極而不是多極。1、為什么是兩極而不是一極(單極)?(1)二戰后美蘇兩國國家利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的矛盾日益加劇,而此時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主義已經投降,美蘇雙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礎。(2)戰后的美蘇兩國在政治、軍事實力上勢均力敵。雅爾塔等國際會議奠定了戰后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即奠定了兩極世界的基本框架。2、為什么是兩極而不是多極?(1)二戰極大地改變了世界主要國家政治力量的對比。戰后的美國獨占鰲頭,蘇聯空前強大。傳統的大國英國、法國遭受重創,新興的德國、日本一時難以崛起。無法形成與美蘇相抗衡的第三極或多極。由此得出兩極世界形成的背景:(1)以美、蘇為主導的雅爾塔體系奠定戰后世界兩極世界的基本框架。(2)戰后美蘇美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上的沖突日益加劇。(3)二戰極大地改變了世界主要國家政治力量的對比。步驟二:美蘇“冷戰”(兩極世界的形成過程)1、關于“冷戰”(1)特殊含義: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2)特別方式: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如拼湊軍事集團、進行軍備競賽、干涉他國內政等實踐。(3)特定時期:世界史上常用“冷戰”時期這個概念來稱述戰后一段時期的歷史。2、兩極世界的形成過程(1)史論結合。通過補充的三則材料(其一、喬治凱南的“遏制政策”,其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上的演說,其三、美國國務卿馬歇爾于1947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說)初步感知冷戰開始的過程。(2)合作探究。閱讀教材P119,分組完成兩極世界的形成過程,并選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合作的成果。學生點評,老師總結。步驟三:“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兩極世界的形成影響)1、夯實基礎,激發興趣。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基本的史實“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歐洲:德國的分裂,亞洲:朝鮮半島的分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美洲:古巴導彈危機。通過漫畫赫魯曉夫和肯尼迪的較量講述古巴導彈危機的相關話題,如蘇聯是主動進駐古巴還是受邀進駐古巴?美國對古巴的封鎖是全面封鎖還是局部封鎖?美蘇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雙方保持了多大程度的克制?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興趣。2、由表及里,把握規律。(1)抽象“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的特點 A、從對峙沖突的區域上看,涉及到歐洲、亞洲、美洲等主要戰略區域。 B、從對峙的程度上看,主要表現為政治沖突和軍事沖突兩種形式。 C、從總體上形成了全面“冷戰”和局部熱戰共存在局面。(2)辯證地看待兩極世界的形成影響 【積極影響】:兩大集團勢均力敵,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爆發。兩強競爭,客觀上促進了世界科技的發展。 【消極影響】: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世界分為兩部分。局部的“熱戰”,破壞了世界的和平。步驟四:高屋建瓴,學以致用【本課規律】1、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歸根到底是由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決定的。 2、國家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國家利益的關系,包括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等。【學以致用】將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與馬歇爾計劃比較,認識兩者的不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 課堂小結 結語:通過中國政法大學俞飛的話“冷戰雖成歷史陳跡,冷戰思維卻從未在地球上真正消失。獨不見,籠罩在世人頭上的戰爭陰云,是否又以反恐戰爭旗號,重出江湖。”引發學生對歷史與現實、記憶與感情的思考,珍惜當前的和平。 板書 第25課 兩極世界的形成一、兩極世界的形成背景 1、奠定框架 2、客觀原因 3、根本原因二、兩極世界的形成過程 1、關于“冷戰”(特殊含義、特別方式、特定時期) 2、形成過程 (1)1946.3 丘吉爾發表 “鐵幕演說” (2)1947.3 “杜魯門主義”出臺(政治) (3)1947.6 馬歇爾計劃(經濟)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記”之后會“活用”。不記住那些基礎知識,怎么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范圍很廣,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給學生的腦海里注入無限的內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功效。 (4)1949.12 “北約”(軍事) (5)1955 “華約”組織建立三、兩極世界的形成影響要練說,得練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準確,才有條件正確模仿,才能不斷地掌握高一級水平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注意聽說結合,訓練幼兒聽的能力,課堂上,我特別重視教師的語言,我對幼兒說話,注意聲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揚有致,富有吸引力,這樣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專心聽別人發言時,就隨時表揚那些靜聽的幼兒,或是讓他重復別人說過的內容,抓住教育時機,要求他們專心聽,用心記。平時我還通過各種趣味活動,培養幼兒邊聽邊記,邊聽邊想,邊聽邊說的能力,如聽詞對詞,聽詞句說意思,聽句子辯正誤,聽故事講述故事,聽謎語猜謎底,聽智力故事,動腦筋,出主意,聽兒歌上句,接兒歌下句等,這樣幼兒學得生動活潑,輕松愉快,既訓練了聽的能力,強化了記憶,又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