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大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大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大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大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 可 行 性 研 究 報 告 2 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 5 目概況 . 5 制范圍及依據 . 6 要技術參數 . 7 論及建議 . 9 第二章 項目建設必要性 . 9 第三章 項目建設背景 . 11 目區域自然資源背景 . 11 目區域經濟背景 . 13 會發展背景 . 17 目建設地基本情況 . 19 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 21 第四章 道路規劃與交通分析發展預測 . 22 通量調查 . 22 交通現狀及發展規劃 . 23 通量發展預測 . 24 第五章 技術標準及建設規模 . 27 術標準分析 . 27 術標準 . 32 第六 章 工程設計方案 . 33 路方案 . 33 水工程 . 41 訊設計 . 44 合管線工程 . 45 路照明 . 48 路綠化 . 49 通設施 . 51 第七章 節能評價 . 51 路節能相關規范 . 51 能設計與分析的主要原則 . 52 3 源狀況分析 . 53 明能耗指標分析及節能 . 54 計階段的節能措施與建議 . 56 工節能 . 56 第八章 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 . 57 境保護 . 57 建設項目工程環境影響分析 . 62 少工程環境不利影響的對策 . 63 第九章 勞動安全設施 . 64 響勞動安全的因素分析 . 64 護及監控措施 . 65 第十章 招標及實施進度 . 66 標管理 . 66 程實施進度 . 69 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 71 制依據 . 71 用的定額標準 . 72 資估算 . 72 目資金籌措 . 76 第十二章 社會評價 . 77 會影響分析 . 77 適性分析 . 80 會效益分析 . 81 第十三章 問題和建議 . 82 論 . 82 議 . 82 附件: 1、 道項目建議書。 2、總規道 路圖。 3、總規平面圖。 4、 道紅線圖。 4 第一章 5 總論 目概況 目名稱: 區 X 縣 道建設項目 設單位: 人民政府 項目建設單位法人代表: 唐欣( 人民政府鎮長) 設地點: 設內容 1、征用土地 。 2、車行道長 ,寬 20 米。 3、非機動車行道長 ,寬 4 米。 4、人行道長 ,寬 8 米。 5、綠化帶長 ,寬 8 米。 6、給排水管線長 。 目建設期: 兩年, 2012 至 2013 年。 目建設總投資: 該項目估算總投資為 7280 萬元(不含預留城市商住用地 91 畝征地費用)。其中:工程費用 6341 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 897 萬元,預備費 10 萬元,建設期利息 32 萬元。 6 目資金籌措: 該項目估算總投資 7280 萬元,其中申請上級扶持 2000 萬元,項目單位自籌 5280 萬元。 制范圍及依據 制范圍 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范圍包括項目建設必要性論述、交通量分析預測、項目建設規模和標準、主要建設條件、工程技術 方案設計及投資估算等,并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對本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做出評價。 制依據 1、 鎮總體規劃; 2、 發 展和改革局關于 道建設項目立項的批復(鶴發發投資 2012 2 號); 3、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建標【 2000】 202 號); 4、 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5、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6、 城市道路和建筑無障礙設計規范 ( 7、 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 8、 城市道路 照明設計標準 ( 7 9、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10、 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 11、 道路交通標準和標線 ( 12、 建設單位提供的相關技術資料,調查收集的相關區域社會經濟、交通運輸及自然條件等資料。 制原則 1、整體協調原則:為不影響 鎮總體規劃,有效控制 的建設規模,規范 用地規劃、改造與開發,在 鎮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滿足 道路系統的具體要求。 2、便捷系統原則:以現狀道路網為基礎 ,與用地布局相一致,明確道路系統的等級和功能,充分發揮道路交通系統的可達性、方便性和快捷性,形成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系統。 3、交通分流原則:運用交通分流實行 道路交通的合理性,合理組織 與周邊地區之間的人流系統和物流系統。 要技術參數 通量預測 本次研究中收集、調查了區域內近幾年的社會經濟、交通運 8 輸發展資料,并進行了交通量現狀調查和觀測,根據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城鎮建設規模,采用增長率法進行預測。 道交通量預測表 d 交 通 量 年度 2012 2022 2032 2950 12936 術標準 根據交通量預測和城市道路設計規劃( 參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01規定,本項目采用的主要技術指標見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單位 主要技術指標 備注 1 道路紅線寬度 m 2 行車道寬度 m 4 3 綠化帶寬度 m 8 4 行車道與人行道分隔帶寬度 m 2 5 人行道寬度 m 2 6 路面橫坡 % 7 人行道橫坡 % 8 道路等級 城市主干 道 1級 9 設計速度 Km/h 9 10 路面類型 瀝青砼路面面層 線方案 道北起古城大道 油站,南至走桑公路,道路全長 ,紅線寬度 。 論及建議 論: 1、本項目建設符合 鎮總體規劃。 2、本項目建設能促進 鎮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3、本項目建設能促進社會就業。 議: 建議投資 建設。 第二章 項目建設必要性 1、 對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很有必要。 國土面積 496 平方公里,總人口 人,城鎮建成區面積 2 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 2 萬人,是湘鄂邊商貿集散中心。自 10 2000 年修建古城大道以來,通過古城一、二、三期開發,形成了八縱四橫的古城新 區棋盤街道,入住戶達 500 余戶,使集鎮更加繁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步伐加快,人口規模 2015 年達到 人, 2020 年達到3 萬人。建設 道, 能開發近 700 畝建設用地,增容 1 萬人以上,滿足 城鎮化率達到 60%的需要。 2、對建成 貿口子鎮很有 必要。 距 城78 公里,湖南石門縣城 178 公里,湖南桑植縣城 110 公里,峰縣城 80 公里。以 為圓心, 80 公里為半徑,周邊沒有較大的商貿集鎮,長期以來, 為鐵路、五里、南鎮、灣潭、沙塔等鄉鎮的貿易中心。建設 道,能增加 20 萬平方米商用建筑面積,促進邊貿市場更加繁榮。 3、對促進 產力合理布局很有必要。 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帶,按照“ 1 主 2 副”的城市建設總體布局,規劃將 成楚天明星鎮、湘鄂邊貿口子鎮、農業觀光目的鎮,設立 業園區,在 的陽河村、汪家包村、白果村等 5 平 方公里連片區,設立磷化工業園區,建設 提升 鎮的對外開放形象,推動工業園區建設,形成產業發展高地很有必要。 11 第三章 項目建設背景 目區域自然資源背景 1、地理位置 。 位于 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東南角,地處東徑 109 45至 110 38,北緯 2938至 30 14之間。東毗湖南省石門縣,南鄰湖南省桑植縣,西接 來鳳縣、宣恩縣,北抵 巴東縣、建始縣,東北與 五峰縣相連,西北與 恩施市接壤。縣城距省會武漢市 603 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恩施市 176 公里。境內 東西長 85公里,南北寬 67 公里,版圖面積 2872 平方公里。 2、地形地質。 地處中國地形第二級階梯云貴高原東部的延伸部分,是 脈石門支脈上的一個山區縣,境內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境內地質結構較為簡單,地形復雜,地貌千姿百態。山高谷峽,切割深,高差大,海拔最低的鐵爐鄉 江口 194 米,最高的下坪鄉 牛池 ,平均海拔 1147米,平均切割深 784 米,平均地面坡度 。在全縣土地總面積中,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占 海拔 800的二高山,占 1200 米以上的高山,占 3、水文概況 。 縣境內溪河遍布,流域面積大。年平均徑流深 1223毫米,徑流總量 平方公里徑流量為 季分配不均。據 水文站實測溇水河洪枯比為2333 1。最大徑流深高達 1980 毫米,最小徑流深只有 656 毫米。 12 4、氣候概況。 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春季天氣復雜多變,陰晴不定;夏季多雨濕熱;秋季涼爽;冬季較為干燥寒冷。從低山到高山依次表現出低熱中暖高濕寒的氣候特點,垂直差異十分明顯。平均年降雨量 ,蒸發量 無霜期 296 天,平均溫度 日照時數 10的積溫 4892,干旱日數 87 天。 5、土壤概況。 境內土壤呈典型地帶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土壤類型復雜,種類眾多,地帶性土壤垂直分布規律明顯,微域土壤千變萬化,星羅棋布,點輟于各個生物氣候帶中,且多數土壤深厚肥沃,酸堿度適中,質地良好,適宜多種林木生長。共有10 個土類, 23 個亞類, 65 個土屬, 169 個土種。其中林業用地土壤 8 個土類, 16 個亞類, 29 個土屬, 87 個土種,在 8 個林業用地土類中,分布最廣的是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 4 個地帶性土類。 6、森林植被。 處鄂西山區,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微域氣候及土壤種類多樣,植物資料豐富多彩,種類繁多,共有171 種, 645 屬, 1264 種。全縣林業用地 ,人均占有林業用地 ,全縣活立木蓄積 立方米,人均蓄積 被覆蓋率 為 業建設及生態環境建設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 13 目區域經濟背景 1、經濟概況 ( 1)經濟結構。 2010 年,實現縣城生產總值 元,“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長 其中,第一產業 元 ,平均增長 第二產業 元,平均增長 元,平均增長 ;第三產業 元,平均增長 三次產業結構比由 2005 年的 整到 2010 域經濟呈現節約、清潔、低碳、循環發展的良性態勢。 濟結構一覽表 科目 單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縣域生產總值 萬元 124378 142070 156420 181600 215000 262600 第一產業 萬元 39596 46460 49290 55900 64000 73260 第二產業 萬元 45768 49403 57650 64700 81000 103200 其中:工業 萬元 41222 43880 51370 54700 71000 85000 第三產業 萬元 39014 46207 49480 61100 70400 86140 ( 2)農業產業化水平 。 2010 年實現農業總產值 11 億元,農人均 5376 元;糧食總產達到 噸,農人均達到 490 公斤;牲豬出欄 23 萬頭 ,農人均 ,農業內部形成了茶葉、煙葉、箬葉、蔬菜、畜牧等 5 大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過億元的產業。茶葉面積 為畝,產量 噸,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 葉面積 8 萬畝,產量 噸,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 14 元;箬葉采摘面積 30 萬畝,產量 噸,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 ;商品疏菜面積 畝,產量 12 萬噸,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 元;出售商品豬 頭,為農民提供現金收入 元。 綠色食品。 以山野菜、高山蔬菜、茶葉、釀酒等綠色食品加工業產值達到 元,占農產品加工業比重為 80%,其中薇菜產量 500 噸,居全國第一;茶葉產能 噸,列全省前茅。以箬葉、厚樸葉等為原料的綠色包裝加工業產值達到 元,占農產品加工業比重為 21%,其中箬葉產能 噸,成為全國綠色包裝第一縣。 市場主體。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 180 多家,總資產 5 億元,總產能 6 億元。規模以上加工企業 22 家,總資產 元 ,從業人員 3300 人 ,2008 年實現產值 元。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一家(長友公司), 5000 萬至 1 億元的企業 1 家(白果茶廠),1000 至 5000 萬元 14 家, 500 至 1000 萬元的企業 5 家。被列入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 家,列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 3家,列入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4 家;產業化龍頭企業擁有資產總額近 元 ,占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資產比重為 70%,2009 年實現銷售收入 元 ,占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比重為 59%。截至 2010 年底,全縣農產品商標注冊108 件,占全縣注冊商標的 在注冊商標總數中,實際使用的商標有 83 件,使用率為 實際使用農產品商標 73 15 件,占實際使用注冊商標的 在農產 品商標中,農產品加工品牌注冊商標有 37 件。其中榮獲省著名商標的有 友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長友”商標、 翠泉茶業有限公司“翠泉”商標、 騎龍茶業有限公司“騎龍”商標、 白果茶廠“白果”商標。獲州知名商標的有八峰藥化股份有限公司“八峰”商標和“土王宮”商標、 金陽特色農產品有限公司“鑫豐” 商標、 葛仙米開發有限公司“葛仙米”商標。有 14 家獲 證, 4 家獲 2000 質量體系認證, 6 家企業獲綠色食品認證。 農產品基地。 全縣經已形成各類農產品基地面積 全縣國土總面積比重達到 28%。 茶葉基地 :全縣茶園形成面積 畝 ,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 畝。白果民族茶廠木耳山基地獲南京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 機茶認證,長友公司、翠泉公司、金陽公司、騎龍公司、龍福公司等 5 家企業的茶葉基地獲中國綠色食品中心認證,白果茶廠和長友公司所屬基地獲國家出口基地備案。 煙葉基地 :全縣煙葉總面積 8 萬畝,形成了 25 個專業村, 33個重點村, 1645 戶種植專業戶,白肋煙專業戶戶平種植面積達到 。專業村、重點村煙葉種 植面積占全縣煙葉總面積 80%,總產量達到 擔。全縣擁有 4 萬擔規模的鄉鎮 1 個, 3 萬擔鄉鎮 2 個, 2 萬擔鄉鎮 1 個, 1 萬擔鄉鎮 3 個;全縣 50 100 畝連片區 58 個, 100 16 500 畝連片區 41 個, 500 1000 畝連片區 8 個, 1000 畝以上連片區 7 個,連片總面積達 畝,占全縣總面積的 60%。燕子鄉建立了 5000 畝高規格烤煙科技示范園,五里鄉形成了 40公里煙葉種植長廊,中營鄉實現了萬畝烤煙大連片。全縣共建大棚 2058 個,其中塑鋼大棚 448 個,竹木中棚 1610 個,可供移栽面積占總面積的 82%。漂浮育苗面積 占全縣煙葉育苗面積 98%,建標準化晾房 4640 間,農民新購置煙葉機械 295 臺(套),其中,起壟機 89 臺,播種器 25 臺,剪葉機 15 臺 ,噴霧器 163 臺。 蔬菜基地 :全縣蔬菜加工原料基地面積 畝(不含薇菜、食用茵等森林蔬菜面積),其中高山蔬菜面積 畝,魔芋面積 畝。 林產品基地 :全縣林業產業基地總面積 95 萬畝,其中:日本落葉松、杉木為以主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 30 萬畝;以厚樸、木瓜等木本藥材為主的中藥材基地 23 萬畝;以板栗、柑橘、核桃、桃、李等為主的干鮮果基地 畝;天然箬葉可采摘面積30 萬畝 ,人工栽培面積 畝;香椿等森林食品基地 畝。 畜產品基地 :全縣畜牧業基地按照公司化、大戶化、區域化的模式穩步發展,現已形成 1 個萬頭生豬養殖區小區(長新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太平小區), 3 個 3000 頭生豬養殖小區( 濟開發區生豬養殖小區、燕子鄉啟盛牧業生豬養殖小區、燕子鄉興旺牧業養殖小區), 10 個“ 150”和 100 個 50 頭以上生豬規模養 17 殖大戶。 規模以上工業。 2010 年實現工業總產值 元,“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長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 元,平均增長 清潔能源工業 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 綠色食品工業實現產值 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 水泥、木工板等建材工業產值 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 藥化工業實現產值 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 礦產化工工業 元,規模企業總數達到 64 家,以江坪河、淋溪河、核桃灣等綠色能源工程當年完成投資 ,占當年工業固定資投資比重為 86%。 會發展背景 1、行政管轄。 7 鄉 2 鎮 1 個經濟開發區和 1 個自然保護區。即鐵爐、五里、燕 子、下坪、鄔陽、中營、太平等 7 個鄉,容美、 2 個建制鎮及 濟開發區、木林子自然保護區, 205行政村、 4 個居民委員會, 1364 個村民小組。 2、人口結構。 2010 年末,全縣總人口 人。其中,城鎮人口 人,占 32%。鄉村人口 人,占 68%。以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為主的少數人口 人,占 3、道路交通 。 2010 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 2132 公里,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 11507 萬元,占第三產業的 18 旅客周轉量 17261 萬人公里,貨物周轉量 40100 萬噸公里, 客貨周轉量 41826 萬噸公里。 4、郵電通信 。 2010 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 3105 萬元,通電話的行政村 205 個,固定電話裝機 29847 部,其中農村電話裝機 17763 部,電信、移動基站 285 處,實現了 50 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 5、教育事業 。 2010 年末,各類學校 68 所。其中,普通中學 17 所,中等職校 1 所,小學 50 所。年末全縣在校學生 23352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 10654 人,小學在校學生 11104 人,在園幼兒 3414 人。專任教師 1602 人,其中,中學專任教師 661人 ,小學專任教師 824 人。 6、醫療衛生 。 2010 年末,擁有衛生機構 12 個,其中,衛生院 9 個;擁有病床 564 張,其中縣級醫院擁有病床 235 張,農村衛生院擁有病床 329 張。衛生技術人員 623 人,其中,醫師256 人,注冊護士 239 人。 7、民族文化。 稱容米、柘溪,有 2000 多年文明史,末代土王世襲相承 800 余載,管轄 8000 多平方公里;土地革命時期,有 人參加革命,近 4000 人為革命獻出了生命,木林子 20838 公頃原始生態群落結構、董家河“世界坡立谷”地貌保存完整,民俗、紅色、生態文化 底蘊厚重,文化保護與傳承取得積極成果。 19 文物保護: 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容美土司遺址、滿山紅革命烈士紀念園、五里坪革命舊址群,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儺愿戲、打溜子、紅色革命系列遺物。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柳子戲、滿堂春、 民歌等。 文化機構: 家協會、攝影家協會、乒乓球協會等文化協會組織發展到 5 個,容美藝術團、老年管樂團、老年藝術團、五里滿堂音藝術團、夕陽健身隊、長壽健身隊、 鼎村籃球隊等文體團隊發展到 25 個。 文化創作: 退役軍犬、最后一只白虎、遠去的詩魂、巴國儷歌 等作品分別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項目建設 :容美屏山土司文化園、滿山紅紀念園、五里坪老街保護與開發、 態農業旅游示范區、董家河景區、溇水 江坪河生態旅游景區等 6 個項目被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重點項目庫。 目建設地基本情況 1、 地理位置。 位于恩施州東南邊陲,東靠湖南省常德市,南與張家界風景區 相鄰 ,素有 “鄂西南窗 ”之稱。屬全省 25 個重點口子鎮、 27 個老區鄉鎮、 100 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的 15 強鎮之一。鎮域國土面積 496 平方公里,轄 33 個行政村、 1 個社區居委 會,總人口 人,總戶 20 數 戶 。是具土家、苗族等鮮明特色的少數民族集居 區 ,是 的副中心,已譽有 “楚天明星鎮 ”之稱;是全省第二輪小城鎮建設 100 個重點中心鎮之一; 2008 年被評為省級文明鎮; 2009 年 2 月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是 “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評選申報單位。 2、社會經濟 。 近五年來, 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省重點口子鎮建設、江坪河電站建設、脫貧奔小康示范縣建設等 一 系列機遇,充分發揮本地的特色資源優勢和獨特的區位優勢,全面實施 “生態立鎮、科教興鎮、開放活鎮、工業富鎮 ”四大戰略,形成了茶葉 、小水電、磷化工、釩化工 “四大億元 ”主導產業,以及煙葉、畜牧、葛仙米、箬葉、獼猴桃、中藥材、特色水果、反季節蔬菜等八大接續產業。培育建成了 20 余家專業市場和集貿市場,輻射南北 2 省 5 縣 10 多個鄉鎮 20 余萬人口,輻射半徑達 100 公里 , 城鎮建設成為全省的一面旗幟。信用社、郵政兩家 金融機構 存款余額 達 款余額 達 元。 2010 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 元,鎮域財政收入 達 2057 萬元,農民 年 人平純收入 3388元,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3、民族文化 。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湘鄂邊革 命根據地,是紅四軍誕生地。 民風民俗古樸的柳子戲、花鼓燈、獅子燈、腰鼓舞、圍鼓等多種民間藝術。 4、 自然資源 。 境內盛產茶葉,現有無公害茶園 8 萬余 21 畝,年產量 14 萬擔以上;是全球唯一的葛仙米出產地,有可生長葛仙米水田 1 萬余畝;礦藏資源十分豐富,磷礦貯量達 噸,屬全國四大磷礦基地之一,有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 88 萬千瓦,有小水電站 18 座,裝機達 千瓦。裝機 63 萬千瓦、靜態投資 41 億元的江坪河、淋溪河電站正在興建。 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委、鎮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 展觀要求,堅持“三化同步”,實施“五大建設”,大力推動民族特色經濟,通過古城新區民營經濟小區的開發,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鎮域面積達到 2 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 2 萬人,城鎮綠化率達 38%。近五年來, 先后三次獲得 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 “楚天杯 ”獎;三次獲得 文明鄉鎮 ”稱號;被中央文明委評為 “全國文明村鎮 ”,是全州唯一的 “全國文明村鎮 ”;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還相繼獲得 “衛生鎮 ”、 “全國生態農業旅游示范點 ”、 “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園 ”等光榮稱號。 自 2000 年以來, 在 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以產業為支撐,以市場為主導,以經營為手段,以管理為保障,以創新為動力, 22 以和諧發展為目標”的小城鎮建設總體思路。通過發展民營經濟盤活國有土地存量,實施新區開發、市場建設等項目,走出了一條“拓地造路、以路帶房、房地生財、聚財建鎮”的路子,順利完成了古城新區一、二、三期開發,建成了 110千伏變電站一座,建成了全州鄉鎮唯一的一條 歩行街, 建成集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人民廣場,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對集鎮街道進行了改造,實施了清污水分流工程和道路黑色化工程,集鎮面貌煥 然一新。 第四章 道路規劃與交通分析發展預測 通量調查 為了解項目所在區域的交通特性, 2012 年 2 月 18 日在區域內的古城大道、走桑線、鶴石線等相關道路組織了交通量觀測,通過對古城大道、走桑線、鶴石線等相關道路交通量的觀測,得出區域內的現有相關道路和公路交通量。 道路交通量調查表 序號 道路名稱 機動車( d) 1 古城大道 855 2 走桑線 1244 3 鶴石線 1622 23 交通現狀及發展規劃 通現狀 位于 東部,鄉域內 古城大道 從集鎮東西向縱貫而過,走桑公路從集鎮西南向繞過,鶴石公路 從集鎮東西向繞過。存在公路等級低,路面質量差,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集鎮區道路骨架尚未形成完整的道路體系,功能性質不明確,路網結構不合理,小區道路狹窄、不通暢,不利于城鎮的建設發展。 路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規劃 對外交通由現在的外環路承擔,走桑、鶴石公路改造升級為標準二級路,鎮東南建設客貨運中心。 2、道路廣場規劃 ( 1)鎮區道路 規劃結合現狀道路骨架,采用方格網的布局方式,構成由古城大道、 道為主通道,古城大道 第 1、 2、 3 側街及 道 1、 2、 3 側街的城市道路網。 鎮區道路網分兩個等級建設: 古城大道:道路紅線 32 米,側街道路紅線 12 米。 道:道路紅線 40 米,側街道路紅線 12 米。 24 ( 2)廣場規劃 規劃在古城大道和 道的交叉口建設一處商業廣場,面積 2 公頃;集鎮南部建設一處生活休閑廣場,面積 1 公頃。 ( 3)道路豎向 規劃道路的各交叉點坐標、高程依據原地形圖給定坐標標定。鎮區主要道路交叉點高程以現狀道路高程點為依據,高程設計主要考慮排水要求,結合地形,以盡量減少填、挖土方量為原則,道路坡度控制 在 內。 ( 4)道路交通設施 結合集貿市場、汽車站的布置,設置公共停車場一處,集鎮的南北入口規劃加油站 2 處。 通量發展預測 景交通量組成 本項目屬 鎮總體規劃中規劃主干道,交通量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集鎮區內的非機動車交通量(包括自行車、三輪車、平板車、畜力車等); 2、集鎮區內的步行交通; 3、集鎮區內的機動車交通量,包括過境交通; 25 4、從其它相關道路上轉移過來的交通量。 通量發展分析 區域交通量增長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1、按照 鎮總體規劃,對 定位是 副中心城鎮,邊貿口子鎮,旅游目的鎮。綜合考慮 鎮發展的實際情況及城鎮發展的彈性,確定 鎮區總人口為: 2015 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