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總體規劃、總規)_第1頁
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總體規劃、總規)_第2頁
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總體規劃、總規)_第3頁
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總體規劃、總規)_第4頁
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總體規劃、總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目錄第一章總則1第二章國土利用規劃2第三章發展目標與定位2第四章人口與城鎮化水平3第五章建設發展策略3第六章城鄉空間發展布局規劃4第七章生態環境及空間管制4第八章城鄉體系規劃6第九章產業發展規劃6第十章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布局7第十一章集鎮定位及發展規模9第十二章集鎮用地規劃布局10第十三章綠地景觀系統12第十四章道路交通系統規劃12第十五章豎向工程規劃13第十六章風貌控制指引13第十七章市政公用設施規劃14第十八章開發強度控制17第十九章管理單元劃分18第二十章近期建設規劃19第二十一章規劃實施策略19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第一章總則第一條規劃背景為貫徹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戰略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關于“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的要求,促進崔家壩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好“恩施東大門”,結合崔家壩實際情況編制本規劃。第2條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4、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年4月1日施行)及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5、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暫行規定(建規2002218號);6、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7、湖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1年10月1日施行);8、湖北省全域規劃編制導則(2014試行);9、恩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10、恩施市崔家壩鎮集鎮總體規劃修編(20072025);11、崔家壩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一二五”規劃;12、崔家壩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3、國家、省、市相關的其他政策和法律的文件。第三條規劃指導思想以“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特色產業抱團發展,營造和諧生態的人居環境”為主要指導思想,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完善市政及公共服務設施,將崔家壩鎮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產業結構協調、城鎮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新型小城鎮。第四條規劃原則1、多規協調、區域協同2、因地制宜、塑造特色3、生態優化、綜合整治4、有效聚集、服務均等第五條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崔家壩鎮鎮域國土面積2307平方公里,全鎮轄11個行政村,1個中心集鎮。規劃期限,近期20142020年;遠期20202030年。第六條強制性內容表達文本中“黑體字加下劃線”條文為本規劃強制性內容。強制性內容是對規劃實施進行監督檢查的基本依據,違反本規劃強制性內容進行建設的,屬嚴重影響全域規劃的行為,應依法進行查處。第七條規劃法律效力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21、規劃成果本次規劃成果由規劃文本、規劃圖紙和附件(說明書、基礎資料匯編)三部分組成,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同等法定效力。2、規劃時效規劃自恩施市人民政府批準之日生效。本規劃一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更改。確因需要對本規劃進行變更時,必須按法定程序報批。本規劃由崔家壩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恩施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本規劃進行具體的規劃管理。第2章國土利用規劃第八條農用地目標到2020年全鎮建設用地占用農用地4393公頃,農用地面積保持在2064964公頃。第九條建設用地目標到2020年,全鎮建設用地總規模為89755公頃,占全鎮國土總面積的403。第3章發展目標與定位第10條發展目標近期立足崔家壩鎮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恩施東大門”獨特的區位與資源優勢,借力“四化”,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城鎮化步伐,大力改善集鎮人居環境。遠期確立崔家壩鎮在恩施東部農副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和特色旅游周邊產品加工基地的地位,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城鎮空間結構和布局,發展和鞏固城鎮化成果,實現空間和人口的共同城鎮化。第11條功能定位依托各村鎮的資源與優勢,確定合理的城鎮體系,以山地少數民族城鎮為特色,將崔家壩鎮逐步打造為城鄉空間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東部農業重鎮、特色工業強鎮、生態度假小鎮、歷史文化古鎮。第12條發展職能依據全鎮的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本次規劃提出崔家壩鎮的功能定位為以畜牧、核桃、茶葉為主導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以恩施旅游資源為依托的旅游產品研發加工基地,以特色文化和山水景觀為主導的休閑度假目的地。第13條社會經濟發展思路全鎮需要圍繞“產業興鎮、科學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總要求,以大力發展“恩施東大門”為核心,促進產業轉型,加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發展。第14條社會經濟發展目標1、經濟發展目標近期至2020年,崔家壩鎮全鎮生產總值達到734億元,農業人口人均收入達到12萬元,城鎮人口人均收入達到20萬元;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3遠期至2030年,至2030年,崔家壩鎮全鎮生產總值達到1234億元,農業人口人均收入達到20萬元,城鎮人口人均收入達到31萬元。2、社會發展目標到2030年,高中教育入學率達95,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50,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3、生態環境目標到2030年,全鎮萬元GDP能耗下降至07T標準煤/萬元以下,生活污水處理達標率達到100,工業廢水處理達標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鎮域森林覆蓋達85。第4章人口與城鎮化水平第15條人口預測近期2020年崔家壩鎮域人口410萬人,遠期2030年崔家壩鎮域人口416萬人;近期2020年崔家壩城鎮人口13100人,遠期2030年崔家壩城鎮人口20600人。第16條城鎮化水平預測根據全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全國城鎮化發展規律和恩施市城市總體規劃對城鎮化率的預測,規劃確定崔家壩鎮2020年城鎮化水平為319,2030年城鎮化水平為486。第5章建設發展策略第17條建設發展策略按照“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彰顯”的新型城鎮化要求,通過六個路徑進行落實。1、區域一體化在以318國道為發展主軸,統籌各鄉鎮城鎮空間布局,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以鎮帶村、鎮村互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目標。2、多元城鎮化把握“四化”契機,通過“做大新集鎮、做好中心村、做美基層村”的方式加快鄉鎮城鎮化多元化發展。3、土地集約、空間融合針對山地城鎮的空間制約性,在加強城鎮化發展的同時,強化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人口梯度轉移,形成用地集中、產業聚集、設施共享的城鄉建設空間。4、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增強工業經濟實力;加強旅游資源宣傳,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依托第二、三產業,努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5、交通先行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4構建鎮域內外部網絡化的交通體系,依托318國道,完善村村和村組公路,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6、生態發展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倡導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把生態發展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帶動區域共同發展。第6章城鄉空間發展布局規劃第18條規劃目的1、促進土地集約利用通過實施農村社區重構,把大量過于分散的村莊集中起來,實現建設用地空間布局的合理優化;2、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實施農村社區重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村莊多、散、亂的狀況,解決了部分“空心村”的問題,實現設施共享;3、保證農民增收通過實施農村社區重構,讓部分農戶從第一產業中分離出來,轉移到從事農村第二、三產業。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到農業公司實行規模化耕種,推進了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第19條人口轉移策略1、加強崔家壩集鎮建設2、推動科技進步,提高農村生產力3、加強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培訓4、統籌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5、制定優惠政策,消除轉移障礙第20條空間發展類型區劃規劃將按照“做大新集鎮、做好中心村、做美基層村”的策略,確定出三種類型對城鄉空間發展進行重構。第一種為改擴建型村民小組,第二種為保留型村民小組,第三種為遷移型村民小組。第21條城鄉空間布局1、集鎮及中心村周邊村莊原則上通過遷并政策融入集鎮和中心村,作為集鎮和中心村建設的一部分,崔家壩集鎮為發展中心,鴉鵲水村、斑竹園村,南里渡村作為城鎮發展副中心。2、條件較好的農村社區通過集聚自身及周邊村莊的農村人口,以及對村莊建設規劃和環境整治規劃的實施,使村莊建設用地逐步集中,村莊生產生活設施更加完善最終實現就地城鎮化。第7章生態環境及空間管制第22條全域生態環境保護1、指導思想增強全民國策意識,強化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和資源保護。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5堅持貫徹經濟建設、城鎮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放、同步發展”的方針,加強環境保護的宏觀調控與執法監督大力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和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農田基本保護和土地管理,加強資源管理,充分利用資源,發展經濟。2、防治措施合理調整和改善生產力布局,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防止工業對居住區和水體的污染,嚴格控制鄉鎮工業的發展方向。改變能源結構,逐步實施電氣化。改革生產工藝,提高除塵效率。搞好城鎮綠化,提高農村植被覆蓋率和城鎮綠化面積。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建設污水處理站,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完善污水排放處理系統,嚴格控制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入河渠。加強交通噪聲管理,治理工業噪聲污染,采用隔聲消聲、吸聲及改進工藝和設備等措施,降低工藝噪聲污染。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和處理率,嚴禁亂推亂放,加強工業“三廢”的綜合治理。3、資源保護統一規劃、組織協調、宣傳教育、發動群眾做好水土保護工作。大力開發植樹造林,加強沿路、沿河、溝渠綠化,保持水土。編制土地資源發展規劃,保證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保持必須的農業生產用地比例。加強非農業建設用地的計劃管理,嚴禁亂占耕地。加強對農荒地、廢棄地的開發和復墾,提高現有土地的利用率。加強對礦產資源和建材資源土地的管理,做好規劃、有計劃地開發礦產資源,并對開發的廢棄地進行復墾還田或綜合開發利用。全面規劃、綜合開發利用各種水域,注意鞏固和提高防洪能力。保護水域,防治水質污染;采取多種措施,鞏固水產業的發展,保護養殖水面。第23條全域空間管制1、空間管制分類按照土地利用結構相似性,用途一致性原則,將全鎮用地劃分為禁建區、限建區、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四類。2空間管制措施禁建區禁止建設用地邊界所包含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資源、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價值,必須禁止各類建設開發的區域。管制范圍生態保護核心地區;重要的水域及保護區;遠離鎮區的基本農田;高壓走廊、變電站防護區。限建區轄區范圍內除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外的其他區域。管制范圍高速公路環境噪聲防護區;水利工程保護范圍;集中污水處理廠防護區;一般農田;農村建設用地區域。允許建設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所包含的范圍,是規劃期內新增城鎮、工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6礦、村莊建設用地規劃選址的區域,也是規劃確定的城鄉建設用地指標落實到空間上的預期用地區。管制范圍城鎮建設用地區域。有條件建設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之外、擴展邊界以外的范圍。在不突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控制指標的前提下,區內土地可以用于規劃建設用地區的布局調整。管制范圍城鄉規劃建設用地邊界以外、擴展邊界以內的區域。第8章城鄉體系規劃第24條城鄉空間結構本次規劃以318國道為依托,突出崔家壩集鎮的重要位置,形成“一軸串四核,兩翼促發展”的城鄉空間格局。一軸318國道集鎮發展主軸;四核以崔家壩集鎮為主、斑竹園、鴉鵲水、南里渡為副的城鄉發展增長核心;兩翼以香爐壩、水田壩、公龍壩、大地龍、鋪子房為主的低山農業發展翼。形成以水淌、劉家河、茅田坪為主的高山農業發展翼。第25條城鄉等級規模結構根據崔家壩鎮近年來的發展情況,規劃將鎮域村鎮等級劃分“中心集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結構體系,規劃形成1個中心集鎮、3個中心村、8個基層村的等級規模結構。表71崔家壩鎮城鄉等級規模結構一覽表等級數量名稱中心集鎮1崔家壩中心集鎮中心村3鴉鵲水村、斑竹園村,南里渡村基層村8香爐壩村、水田壩村、公龍壩村、大地龍村、鋪子房村、水淌村、劉家河村、茅田坪村第26條城鄉職能結構本次規劃將崔家壩鎮劃分為綜合型、工貿型、農旅型、農業型四種職能類型表72崔家壩鎮城鄉職能結構規劃一覽表職能類型村鎮名稱主要職能崔家壩中心集鎮全鎮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以居住、公共服務、旅游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為主要職能綜合型鴉鵲水村鎮域中部重要的中心村,以居住、公共服務為主要職能工貿型斑竹園村以農產品加工為主要職能農旅型南里渡村利用南里渡的自然風光,發展休閑度假產業農業型鋪子房村,茅田坪村,劉家河村,大地龍村,水淌村,公龍壩村,水田壩村,香爐壩村依托現狀農業基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第9章產業發展規劃第27條鎮域產業發展策略崔家壩鎮需緊緊圍繞全州“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產業化和城鎮化的建設,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7穩固發展第一、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全鎮產業協調發展。1、第一產業農業是崔家壩鎮主要產業,全鎮堅持把山羊、茶葉、核桃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積極引導、扶持農民提高種植水平,增強農民生產積極性。2、第二產業加快農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產業的發展,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使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同時大力發展特色制造業,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民進廠進園,在家門口創造財富。3、第三產業圍繞集鎮和中心村,大力發展商貿和公共服務功能,增強集鎮經濟活力。開發南里渡、滾龍壩、低山茶葉走廊等旅游資源,把崔家壩造成城郊休閑的好去處。第28條鎮域產業空間布局1、第一產業規劃布局重點培育以水淌、劉家河、茅田坪為代表的高山種植、養殖業規范化農業基地和以水田壩、公龍壩、大地龍、鋪子房為代表的低山種植、養殖業規范化農業基地。同時整合其他各村農業資源形成相對集中各有特色的農業生產片區。2、第二產業規劃布局形成以崔家壩鎮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和特色旅游產品研發加為主的工業園區,形成以斑竹園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園。3、第三產業規劃布局形成以崔家壩集鎮和鴉鵲水、斑竹園為核心的商貿服務業中心,形成以南里渡休閑度假區、滾龍壩地域文化體驗區為主的休閑旅游度假區。4、產業布局結構規劃構筑崔家壩“四區攜一帶”的產業發展結構。低山生態畜牧、種植區形成集茶葉、畜牧養殖為主導的綜合經濟板塊。高山生態畜牧、種植區形成集核桃、蔬菜、煙葉種植,畜禽養殖為主導的綜合經濟板塊。中部商貿服務和農產品加工、制造區形成以商貿服務和加工制造業為主導兼備種養殖業的綜合經濟板塊。南里渡休閑度假區形成以休閑度假產業為主導兼備茶葉、白柚種植、畜禽養殖的綜合經濟板塊。低山茶葉觀光旅游廊帶形成以茶園觀光旅游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廊帶。第10章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布局第29條鎮域綜合交通規劃1、外部交通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8依托318國道和滬渝高速便捷的交通優勢,加強交通配套設施建設,使區域對外交通更加安全、便捷,全面提升崔家壩對外聯系為全鎮發展服務。2、內部交通完善聯系崔家壩集鎮與周邊各村的公路系統,優化聯系各村組的公路網絡。在村域范圍內,形成聯系各居民點的鄉村公路網絡,方便各村居民出行,使村民更便捷的享有集鎮和中心村的公共服務。3、交通設施升級崔家壩集鎮現有客運站,用地面積06公頃;在全鎮設立汽車停靠點11處;在崔家壩集鎮、斑竹園村、鴉鵲水村、南里渡村設置社會公共停車場;保留崔家壩集鎮現有加油站,用地面積03公頃。第30條鎮域公共設施規劃1、規劃目標按照城鄉一體化,優化整合的原則確定行政管理、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和布局,逐步達到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2、公共服務設施布局(1)行政管理設施在崔家壩集鎮分別設置1處鎮級行政中心、1處社區服務中心,除集鎮外的行政村各設1處便民服務中心。(2)教育設施對崔家壩集鎮現狀中小學教育設施以及幼兒園進行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環境。將鄰近村落且學生人數相對較少的教學點合并,集中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3)文化體育設施在崔家壩集鎮分別設置1處圖書兼文化館、1處戶外運動基地,除集鎮外的行政村各設1處文體活動中心。(4)醫療衛生設施在崔家壩集鎮分別設置1處衛生院、1處防疫站、除集鎮外的行政村各設1處衛生室。(6)福利設施在香爐壩村設置1處養老院。第31條鎮域基礎設施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規劃將在鴉鵲水村新建崔家壩二水廠水源來自尖龍坪河,規劃從蛇皮洞引水,增加現有崔壩水廠的供水量。更換年代較早的水管,減少滴漏率,加強管網建設,使兩個水廠聯合供水。預測崔家壩鎮近期用水量約為103萬噸日,遠期用水量約為125萬噸日。2、排水工程規劃(1)污水排水方式集鎮新建污水處理廠和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設施,根據地形對污水進行分片區收集,污水處理達標后一部分用于灌溉,一部分就近排放,其余各村組由于人口分布較零散,宜采用沼氣池和人工濕地的方式進行處理。預測崔家壩鎮近期污水量約為082萬噸日,遠期污水量約為100萬噸日。(2)雨水排水方式集鎮利用溝渠、管道收集后,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排入河流,其余各村組充分利用水體、天坑、土壤滲透直接排放雨水。3、電力工程規劃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9規劃新建南里渡九根樹500KVA變電站,以滿足全鎮未來用電的需要。崔家壩境內現有2個35KV變電站,分別位于鴉鵲水和腰牌,主要由橋頭壩110KV變電站輸入,按40W/人D計算,在2030年最大的供電負荷為383萬KW。4、電信工程規劃電信廣播傳輸應運用新的傳輸設備和方式,實現一線多用,規劃各行政村新增郵政服務網點。5、環衛設施規劃規劃垃圾中轉站3座,每個中轉站占地面積不小于1000平方米,各個村民小組建造小型的垃圾收集點。增大鴉鵲水垃圾處理廠垃圾處理能力,實現統籌利用。規劃每115萬人設置基層環衛管理站和環衛車輛停車場。6、全域綜合防災規劃降雨恩施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549毫米,年降雨量最小值916毫米,最大值2333毫米,恩施境內降雨年際變化較大,一年內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雨量多集中于夏季,其多年年均降雨量1042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3,本次規劃堅持防洪設施與城鄉發展與用地規劃相結合原則,“上蓄、中防、下排、外檔”的綜合治理原則和近遠期結合,分期實施原則。防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標準的要求,確保崔家壩集鎮近期能夠抵御20年一遇洪水,遠期能夠抵御50年一遇洪水,其余村能夠抵御20年一遇洪水。擴大排澇能力,使各項排澇設施達到按多年平均暴雨遭遇1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要求。消防全域消防規劃以森林防火為主,應在集鎮外適當區域設立防火隔離帶,集鎮內以工業園區和居民生活區防火為主,一旦出現火險,第一時間快速全力赴救,力將損失減少在最低程度。本次規劃設置1處消防站,11處消防點,完善各項消防配套設施,結合規劃用地預留防災空間,確保火災撲救需求。防震規劃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全域范圍內所有建筑按六度設防,重要建筑和生命線工程應提高一度設防。避難場所規劃規劃在全域各村設置地震、火災的應急避難點各一處,與防洪的應急疏散點合并設置,應急避難點應遠離火災、爆炸、熱輻射源。第32條村莊規劃指引1、人均建設用地指標規劃要求村莊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2、村莊居住用地在村莊建設用地中的比重較大,其擇址應慎重考慮;村莊居住用地應重點考慮保護環境、方便出行等因素,按在村莊建設用地中的比重不低于50布置。3、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公共建筑為村民提供基本的日常服務,在各村均應相應的安排,盡可能布置在靠近中心的地段。村莊公共建筑在村莊建設用地中比重不宜過大,不宜超過10。村莊生產建設用地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0為了使產業結構趨于合理,促進經濟的發展,在各村可根據相關規劃安排適當規模的生產建設用地。第11章集鎮定位及發展規模第33條發展目標本次規劃重點改善集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配置水平,協調行政、教育、居住、醫療等綜合服務功能,加快集鎮產業發展,將崔家壩集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特色突出的現代化宜居小城鎮,使之成為鎮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第34條集鎮定位大力發展崔家壩集鎮,使之成為區域發展的“一擎雙驅”。1、區域發展引擎繼續鞏固崔家壩集鎮在區域中的首要位置,推進集鎮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使崔家壩集鎮成為推動鎮域發展的新引擎。2、城鎮化、產業化驅動大力推進崔家壩集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全力補齊制約集鎮發展的“短板”,找準推進集鎮城鎮化、產業化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走出了一條具有崔家壩特色的城鎮化、產業化互為支撐的發展道路,大力驅動周邊地區城鎮化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第35條集鎮發展規模1、人口規模近期2020年崔家壩集鎮人口113萬人,遠期2030年崔家壩集鎮人口182萬人。2、用地規模根據小城鎮規劃編制技術規程以及上位規劃提出的要求,需控制在人均80120/人,崔家壩集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6631842公頃內。第12章集鎮用地規劃布局第36條集鎮空間拓展方向本次規劃根據集鎮現狀條件確定集鎮由集鎮老區向西南部方向拓展。第37條空間分區與管制綜合考慮崔家壩集鎮范圍內自然及歷史資源、生態環境、土地及水資源狀況及基本農田的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將集鎮的空間劃分為四類區域進行管制1、建成區現狀集鎮建設及基礎設施已經覆蓋的區域;2、適建區綜合發展條件較好,適宜集鎮建設用地發展的區域;3、限建區生態重點保護地區、根據生態、安全、資源環境等需要控制的區域;4、禁建區集鎮重要的生態通廊和生態保護區域。第38條規劃結構結合崔家壩集鎮地形地貌,立足于集鎮拓展方向、交通路網布局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本次規劃確定集鎮空間結構為“兩軸、兩心、五片區”。兩軸集鎮新區橫向發展軸、318國道豎向發展軸。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1兩心行政辦公核心和商貿服務核心。五片區老區改造區塊、新區建設區塊、制造產業物流區塊、中學教育區塊、生態居住區塊。第39條集鎮用地規劃崔家壩集鎮規劃用地面積為3796公頃,根據鎮規劃標準,人均80120/人的建設用地標準,總建設用地達到1815公頃,人均997/人。表111規劃用地平衡表序號類別代碼類別名稱用地面積(HA)比例R居住用地78914348二類居住用地63043473R21住宅用地60553336R2R22服務設施用地2491371其中R/B商住用地1587875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1188654A1行政辦公用地284156A2文化設施用地060033教育科研用地728401A3A33中小學用地728401醫療衛生用地116064A51醫院用地1020562其中A5A52衛生防護用地014008B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357747商業設施用地1160638B11零售商業用地650358B12批發市場用地358197B13餐飲用地079043B1B14旅館用地073040B2商務設施用地029016公共設施營業網點用地168093B41加油加氣站用地0320183其中B4B49其它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136075M工業用地13617504其中M1一類工業用地13617505W倉儲用地671369其中W1一類倉儲用地671369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30771696S1城市道路用地27431512S3交通樞紐用地060033交通場地用地2741516其中S4S42社會停車場用地274151U公用設施用地170094環境設施用地170094U21排水設施用地1300727其中U2U22環衛設施用地040022G綠地與廣場用地24351342G1公園綠地620341G2防護綠地16138908其中G3廣場用地2021119總建設用地181501000010H2區域交通設施用地2081E非建設用地17733E1水域12511其中E2山體1760812規劃用地面積379641、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為7891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4348,主要為二類居住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兩種類型。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面積為1188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654,主要為行政辦公、文化設施、教育科研和醫療衛生用地。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面積為1357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747,主要為商業設施用地、商務設施用地和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24、工業用地規劃工業用地面積為1361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75。本次規劃工業用地為一類工業用地,位于集鎮南部,是集鎮制造工業園的核心區。5、倉儲用地規劃倉儲用地面積為671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369,位于工業用地東側,為集鎮交通物流發展提供用地。6、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規劃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面積為3077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1696,主要為城市道路、交通樞紐和交通場站用地。7、公用設施用地規劃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為170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094,主要為環境設施用地中的排水設施用地和環衛設施用地。8、綠地與廣場用地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為2435公頃,占集鎮總建設用地的1342。主要為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和廣場用地。第13章綠地景觀系統第40條規劃原則1、生態性原則2、功能性原則3、景觀性原則第41條景觀系統基于崔家壩現狀生態基礎條件,本次規劃以“以景為脈,以山為葉,多綠交織,群組共生”為總體構思,形成了“一軸、兩廊,三區”的景觀結構。第14章道路交通系統規劃第42條規劃目標根據崔家壩集鎮現狀的地形地貌,依照規劃用地布局,梳理和完善內部交通結構,建立一個以集鎮主次干道為骨架,并與集鎮對外交通聯系干道有機結合,形成功能完善、管理先進、具有足夠容量和應變能力的集鎮綜合交通系統。第43條道路系統規劃1、路網結構規劃充分依據用地地勢的高低起伏變化,采用自由式的路網結構,拉通與佳興大道(318國道)平行的新民路,并在佳興大道(318國道)東側新建規劃三路并在橫向上增加道路聯系,減小佳興大道(318國道)的交通壓力,使內外部交通得到分流。道路等級分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2、道路紅線規劃干路紅線寬度為22米、18米、16米、12米四種斷面形式,支路紅線寬度控制在15米以內;道路兩側的建筑后退紅線要求為干路6米,支路35米。3、道路交叉口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3集鎮道路交叉口為平交。4、公共停車場布置在集鎮內共規劃有六處公共停車場用地,提供800個停車位,規劃停車場用地面積274公頃。5、客運站規劃遠期擴建集鎮現有客運站,用地面積060公頃。表131道路斷面一覽表道路類型紅線寬度(米)機動車道(米)人行道(米)22米寬道路22163218米寬道路18123215米寬道路151215212米寬道路1272529米寬道路961527米寬道路77第15章豎向工程規劃第44條道路及豎向工程規劃崔家壩集鎮地形起伏高差大,坡度較陡,規劃結合現狀道路標高及地形高程,合理確定規劃道路標高,盡量使開挖方量平衡,以降低工程造價。規劃將干道坡度控制在道路縱坡控制在8以下,支路因現狀地形高差限制,坡度可適當放寬,道路縱坡控制在10以下。規劃場地標高以周圍道路高程為依據,結合現狀地形,合理地劃分場地排水方向,以便于雨水能就近排入河流。第16章風貌控制指引按照集鎮風貌建設的原則和要求結合集鎮的規劃結構,將鎮區分為老區改造區塊、新區建設區塊、制造產業物流區塊、中學教育區塊、生態居住區塊等五個區塊進行風貌控制。第45條老區改造區塊主題策劃依托老區特有的生活氣息對集鎮老區生活環境進行改造升級,完善集鎮功能,改善集鎮面貌。核心內容對該區域主要街道兩側房屋底層設置為風格統一的商鋪,對老街建筑物整體進行外觀改造,凸顯區域少數民族風格,實現人工與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預留開敞空間,打通視覺景觀通廊,更便于居民生活與休憩。結合崔家壩集鎮的發展定位和老街特有的商業氣息,發展茶葉產品展銷、傳統工藝小作坊、旅游周邊產品展銷等綠色商貿。建筑風格以修繕、改造為主,使區塊內建筑風貌能夠統一,在建筑風貌上選用灰磚、坡屋頂、木修飾等能夠體現地域特色的元素,使得區域的可識別性更加明顯,同時能更好傳承集鎮的精神與文化。第46條新區建設區塊主題策劃依托佳興大道與規劃五路形成集鎮新的中心,在其周圍營造現代商業與居住地塊,本區塊集中體現集鎮新的活力與創造力。核心內容按照現代化商業的規劃思想,多功能結合,滿足集鎮各方面的服務需要。建筑風格以新建土家建筑元素為主,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對明快的色系,不必強調統一,但在色調上應有一定的協調或對比關系,注重建筑屋頂的里面設計,形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4成特有的城市輪廓線和鳥瞰景觀。第47條制造產業物流區塊主題策劃鎮區工業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旅游周邊產品加工等綠色低碳工業為主。核心內容農副產品加工、旅游周邊產品加工為主;倉儲物流建設以發展冷鏈物流為主。建筑風格工業園區建筑應以水平線條構圖為主,開窗簡潔,建筑色彩上強調統一協調,主要建筑可有對比變化。建筑色調以素灰系列為主,細微的差異不應影響總體的一致。第48條中學教育區塊主題策劃依托集鎮現狀中學,對地塊進行升級,注重周邊建設與中學發展的協調。核心內容擴大現狀中學規模,對其周邊住戶進行改造升級,提升居住環境,限制有污染的項目落戶本地塊。建筑風格以新建土家建筑元素為主,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對明快的色系,不必強調統一,但在色調上應有一定的協調或對比關系,注重建筑屋頂的里面設計,形成特有的城市輪廓線和鳥瞰景觀。第49條生態居住區塊主題策劃利用地塊周邊良好的景觀,打造環境良好的生態居住組團。核心內容新農村與美麗鄉村核心展示區、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置農家樂。建筑風格在建筑風貌上選用灰磚、坡屋頂、木修飾等能夠體現地域特色的元素,盡量使建筑融入自然環境。第17章市政公用設施規劃第50條給水工程規劃1、用水量預測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采用單位用地用水指標法預測,預測集鎮總用水量為083萬M/D。近期供水由崔家壩水廠供給,遠期供水由崔壩一、二水廠聯合供給。2、水源供水水源來自姚灣河、尖龍坪河以及蛇皮洞,規劃新建崔家壩二水廠,與崔家壩一水廠聯合供水。3、給水管徑給水主管管徑為DE500MM,次管管徑分別為DE400MM、DE300MM、DE200MM,支管管徑為DE100MM。第51條排水工程規劃1、排水體制集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2、污水工程規劃根據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城市分類污水排放系數,集鎮總污水量為097萬M/日。根據地形條件,結合道路豎向,集鎮污水分三塊區域進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5行處理,集鎮多數區域污水經污水管網收集后,匯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用于農田灌溉或就近排放。集鎮北部地勢較低地塊污水經污水管網收集后,匯入人工濕地,處理達標后用于農田灌溉或就近排放。南部地勢較低地塊污水經污水管網收集后,匯入人工濕地,處理達標后排入清潭口河。污水主管管道為D600MM,次管管道為D500MM、400MM、300MM,支管管道為D200MM。3、雨水排放系統雨水溝應根據地形條件,結合道路豎向布置。本次規劃雨水分三個區塊進行排水,南部地勢較低地塊雨水通過雨水溝收集后就近排入清潭口河;北部地勢較低地塊由雨水溝收集后用于農田灌溉或就近排放;其余地塊雨水由雨水溝收集后引至污水處理廠北側用于農田灌溉或就近排放。主雨水溝尺寸為深寬700MM900MM,次雨水溝尺寸為深寬600MM800MM、500MM700MM、400MM600MM。第52條電力工程規劃1、電力負荷預測根據用電量負荷預測的方法負荷密度法,結合規劃期末人均及地均用電量指標,計算集鎮最高用電負荷約為271萬千瓦。2、電網規劃崔家壩集鎮供電來源來自腰牌35KV變電站,為保證片區用電安全,規劃中10KV配電采用兩個10KV開閉所進行控制,10KV輸電線由開閉所分向接入各片區220V變壓器,由變壓器變壓后向各地塊配電。3、線路敷設規劃區內,電力線纜沿主要道路采用架空式架設。第53條電信工程規劃1、電信設施規劃隨著移動電話的普及,集鎮遠期主要以移動電話為主,集鎮規劃期末電話覆蓋達100。集鎮電訊由鴉鵲水電訊主線接入,電信主線接入集鎮電信總機房,由機房輸出的電訊線纜接入集鎮內各個地塊內的交換箱,方便居民使用。2、廣電設施規劃規劃期末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從鴉鵲水接入的廣播電視光纜主線接至集鎮的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由廣播電視服務中心輸出至設置在各個地塊的光分箱盒,再輸出至各用戶。3、線路敷設電信線纜主要采用光纖,廣播電視線纜采用光纜。線纜均沿主要道路采用架空式鋪設。第54條燃氣工程規劃1、氣源崔家壩集鎮供氣由白楊坪天然氣門站接入,在集鎮南側設天然氣門站兼調壓站。規劃在集鎮北側規劃區外設液化石油氣加氣站一處。2、用氣量預測規劃期末集鎮用氣總量為1583萬M/年,液化石油氣用氣量為800噸/年。3、輸配管網集鎮燃氣管線網采用環形網絡布置方式,主干管管徑為150MM,主要沿318國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6道采用地埋式鋪設,次管管徑為90MM,主要采用地埋式鋪設。第55條環境保護規劃1、規劃目標結合崔家壩集鎮建設規劃方案和現狀環境質量狀況,嚴格控制環境污染,保護集鎮生態環境和周邊山體綠地,向生態型小城鎮的方向發展。2、噪聲控制分區結合集鎮現狀的環境和交通狀況等的綜合情況,將集鎮分成三類控制區一類標準適用區域(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適用區域為居民區、中小學教學區以及行政辦公集中的區域。二類標準適用區域(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適用區域為商業區、商業與居住混合區。三類標準適用區域(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適用區域為規劃工業區和交通設施區。第56條環衛設施規劃1、規劃目標近期垃圾清運機械化程度達到70以上,道路清掃機械化程度達到3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遠期建立先進的垃圾分類收集、密閉清運、衛生處理系統,垃圾清運機械化程度達到100,道路清掃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2、垃圾量預測規劃生活區居民區生活廢棄物發生標準按1KG/人日計算,按照集鎮規劃總人口7000人計算,則每日居民生活垃圾物量為179噸/日。3、垃圾收集裝置規劃垃圾收集采用區“垃圾收集箱垃圾轉運站垃圾處理廠”的收集處理方式。集鎮生活廢棄物由各地塊的垃圾收集站收集后,經密閉式轉運,集中運送至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4、公共廁所本次規劃根據實際用地情況在集鎮共設置5座公共廁所。第57條綜合防災1、消防規劃(1)消防給水消防給水系統與集鎮給水系統共用,根據消防規范并結合集鎮實際情況在輸水管網上布置室外地上式消防栓18個,基本全覆蓋集鎮消防區域。(2火災防御重點加強公建集中區例如學校、變電站、加油加氣站以及集鎮老區建筑密度較高地塊的火災防御。同時,崔家壩集鎮四周多山,還應注意生態林地的火災防御。2、防洪工程考慮山地集鎮的特殊情況,集鎮防洪標準的近期重現期按20年一遇設置,遠期重現期按50年一遇設置。集鎮排澇標準按10年一遇頻率,采用重力自排。盡量不要在地勢低洼處建房或設立重要的設施,設排澇泵站,采用重力自排與電排相結合,保障集鎮排水設施的通暢。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73、地質災害防治崔家壩地質災害主要是山體滑坡,本次規劃將地質災害防治分為兩部分對于已經發生崩塌事故的地段采用工程防治措施,修筑堡坎防止事故再發;對于有可能發生崩塌事故地區進行重點防御,主要是栽植林木,涵養水土,必要地段也采用工程防治。4、抗震防災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措施按六度標準設防,集鎮的生命線及主要工程系統、關鍵的生產用房和大型公建構造設施應按七度標準設防。避震疏散場地半徑0510KM。佳興大道、新民路、規劃五路作為避震疏散主通道。避震場所以學校操場、廣場、綠地等空曠地為主。規劃防災指揮中心設于鎮政府內。5、人防工程結戰時疏散人口為城鎮總人口的60,留鎮人口40;人均人防使用面積1。規劃人防工程所需面積為7160。結合大型公建的建設,開發地下空間,建設人防工程。人防指揮中心設在崔家壩鎮人民政府內。第58條管線綜合工程規劃集鎮內需要地埋的管線主要有給水管(生活給水與消防給水共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氣等4種管線,各種管線沿集鎮道路地面敷設,并與道路平行。管線間的平面布設以減少穿越與相互干擾,節省管線敷設長度與占地,方便用戶。新建道路各管線順序自路西(北)至路東(南)依次為燃氣、雨水、污水、給水。工程管線的垂直交叉,以不影響各管線系統自身運轉功能為前提,以壓力管讓重力自流管,可彎曲管讓不易彎曲管為原則,以確保排水管線順暢通過為重點,各種工程管線在車行道下地埋敷設時,最小覆土均不得小于07米,若小于該要求,須采用相應的加固、防護措施。第18章開發強度控制第59條土地使用控制1、控制方法本次規劃土地使用控制的核心內容是主導功能控制、建設強度控制、“五線”控制、公益性公共設施控制以及特殊要求。對基本地塊的位置、邊界形狀、建設規模、設施要求、性質兼容等按實線控制、虛線控制、點位控制三種控制方式對做出法定性要求。實線控制進行實線控制的用地,在法定文件附圖中用實線規定。其位置、(邊界)線形、建設規模、設施控制要求等原則上不得更改。虛線控制進行虛線控制的用地,其位置、規模及設施要求等原則上不得更改,用地邊界可以根據方案深化確定;進行虛線控制的線網設施,其線形可根據相關規劃要求作出相應調整。點位控制進行點位控制的用地,在確保設施規模的前提下,可結合相鄰地塊開發與其他項目進行聯合建設,不單獨占地,但必須確保設施規模。2、土地使用性質為了與土地開發建設和土地出讓的具體條件相適應,規劃在充分考慮功能布局恩施市崔家壩鎮域規劃(20142030)文本18的同時,對土地進行了用地細分。根據用地使用功能,按照國際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I3790)進行分類,土地分類以小類為主。為了進一步控制必須配建的公用設施用地,將分別用漢字或符號來表示其用地功能,如“中”、“小”、“”、“P”表示中學、小學、醫院、停車場用地。根據該片區多種功能相結合的特點,增加符合用地性質,用代號RC表示住宅商業用地。在開發過程中,由于現實原因或特殊要求,確定變更規劃用地性質時,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修改的必要性進行論證,征求規劃地段內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并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編制修改方案,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92011),大類性質原則上不的變更;中類性質變更需要有關分析論證,經專家評審和規劃主管部門核準后,方可變更;小類性質變更必須經規劃主管部門核準。3、地塊合并或細分規劃允許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對規劃規定的地塊進行合并或細分。特別是在以街坊為單位成片開發建設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合并部分地塊,但必須作出相應調整規劃并向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批準。地塊合并首先應滿足同類性質地塊間的合并,不能導致片區內各類配套設施的減少和變更。對于規模較小的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允許將部分地塊分成兩個或以上地塊,其原則也必須滿足同類性質或無相互干擾的要求。以街坊為單位成片開發時,街坊內各地塊的用地界線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規模和配套設施項目符合規定要求。4、兼容性控制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考慮土地使用的不確定性,給規劃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和彈性,各地塊使用性質的變更必須滿足恩施州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中各類建設用地適建范圍的規定。第60條土地使用控制1、建設強度控制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標(含建筑容積率、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