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山搖生災害》PPT課件.ppt_第1頁
《地動山搖生災害》PPT課件.ppt_第2頁
《地動山搖生災害》PPT課件.ppt_第3頁
《地動山搖生災害》PPT課件.ppt_第4頁
《地動山搖生災害》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4.地動山搖生災害,六(4)班 張健安 陳樂軒,目錄,了解地震,泥石流,山洪,泥石流視頻,地震,成因和類型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構造地震 由與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

2、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巖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采的礦區。 誘發地震 由于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返回目錄,泥石流,誘發因素 由于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程度和規模也在不斷發

3、展。當人類經濟活動違反自然規律時,必然引起大自然的報復,有些泥石流的發生,就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而造成的。近年來,因為人為因素誘發的泥石流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可能誘發泥石流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主要有三個方面。 自然原因 巖石的風化是自然狀態下既有的,在這個風化過程中,既有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對巖石的分解,也有因為降水中吸收了空氣中的酸性物質而產生的對巖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質對土壤下的巖石層的分解,還有就是霜凍對土壤形成的凍結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動。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層的增厚和土壤層的松動。 不合理開挖 修建鐵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開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

4、鐵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動,破壞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東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溝,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體破壞,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嚴重。又如香港多年來修建了許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幾乎每個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獲得合適的建筑場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現場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返回目錄,理堆放棄土、礦渣,1972年一場大雨暴發了礦山泥石流,沖出松散固體物質約10萬立方米,淤埋成昆鐵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斷行車,給交通運輸帶來嚴重損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溝內開采石料,1974年7月

5、18日發生泥石流,使15座橋涵淤塞。 濫伐亂墾 濫伐亂墾會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護、土體疏松、沖溝發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進而山坡的穩定性被破壞,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結果就很容易產生泥石流。例如甘肅省白龍江中游現在是我國著名的泥石流多發區。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樹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燒炭,燒山開荒,森林被破環,才造成泥石流泛濫。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溝山上大耳頭,原是森林區,因毀林開荒,1976年發生泥石流毀壞了下游村莊、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當地群眾說:“山上開畝荒,山下沖個光”。 次生災害 由于地震災害過后經過暴雨或是山洪稀釋大面積的山體后發生的洪流。如云南省東川地區

6、在1966年是近十幾年的強震期,使東川泥石流的發展加劇。僅東川鐵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發生泥石流災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東川達德線泥石流,成昆鐵路利子伊達泥石流、寶成鐵路、寶天鐵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況下發生的。,返回目錄,山洪,地形條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巖石層。 森林覆蓋條件 大范圍樹林、毛竹覆蓋,汛期當暖濕空氣攜帶大量水氣,達到林區上空,與林區溫度偏低,相對濕度偏大的冷空氣交鋒,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水源條件 水體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1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山頂土體含水量飽和,土體下面的巖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的壓力劇增。當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積;致使原有土體平衡破壞,土體和巖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沖破表面覆蓋層,瞬間從山體中上部傾瀉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暖濕氣流遇山體阻擋,產生暖濕氣流上升運動,在山頂和迎風坡形成冷暖鋒面產生雷暴雨。由于山體的中上部伸入云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