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0∕T 650-2015 青蒿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1頁
(高清版)DB50∕T 650-2015 青蒿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2頁
(高清版)DB50∕T 650-2015 青蒿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3頁
(高清版)DB50∕T 650-2015 青蒿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4頁
(高清版)DB50∕T 650-2015 青蒿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50TechnicalspecificationofstandardizedplantingforArtemisiaannuaL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本標準依據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規則編寫。本標準由重慶市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隆云、崔廣林、張應、伍曉麗、吳葉寬、馬鵬、譚均。青蒿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青蒿規范化種植的環境條件、種質來源、種植技術、采收、干燥、加工、干葉質量、標識、包裝、貯藏、運輸、檔案管理等各個環節操作規程。本標準適用于海拔800m以下地區及環境條件相似的青蒿種植區域。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5569農業植物調運檢疫規程NY/T227微生物肥料DB50/T654-2015青蒿種苗質量分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在青蒿現蕾期前采收的未發生褐變的植株黃綠色葉片,混有少量花蕾和極少量幼嫩莖尖(長度≤1.0cm)的干燥青蒿葉。配方施肥即平衡施肥。依據青蒿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性與肥料效應,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應科學施用方法的施肥技術。12指在同一田塊上有順序地在不同年度間輪換種植青蒿及其他不同作物或青蒿復種組合的種植在青蒿分枝期將植株周圍的土壤堆放到植株基部周圍的過程。連蓋(連架)liangai指一種用竹子或木塊與竹子編織而成的、能將其高高舉起,用力打下,周而復始的農具。用于鞭打稻、麥秸稈、青蒿植株等,脫粒菜籽或殘存的谷粒、麥粒、干葉。指有氮、磷、鉀三種養分表明量的僅由化學方法制成的肥料,是復混肥料的一種。復合肥具有養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狀好等優點。主要來源于植物和(或)動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營養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經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富含大量有益物質,包括:多種有機酸、肽類以及包括氮、磷、鉀在內的豐富的營養元素。指用化學合成方法生產的肥料,包括氮、磷、鉀、復合肥。為礦質肥料,也叫化學肥料,簡稱13℃~18℃,≥10℃積溫4000℃~6000℃。年降雨量1000~1400mm,青蒿生長季節的2~8月機質含量在1%以上的砂壤土和壤土。34.4灌溉水條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應達到GB5084二級以上。5種質來源和種苗質量等級種質為菊科Compositae蒿屬Artemisia多年生植物黃花蒿ArtemisiaannuaL.的良種種子。5.2青蒿種苗質量等級青蒿種苗質量符合DB50/T654-2015的規定。6種植技術6.1選地應選避風向陽、土壤肥沃、土質疏松、耕作土層深30cm以上的砂壤土和壤土。2~3年輪作一-次。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塊及低洼地不宜種植。移栽15d前,將土壤翻深30cm以上,清除雜物,耙細整平。整地時,施有機肥撒在土壤表面,均勻翻入土中。然后開溝作廂,順地勢做成寬40~200cm、高20cm的廂,廂面為略呈龜背形,廂長按地形而定,廂溝寬20~30cm,以利于排水。6.3移栽6.3.1移栽時間3月20日~4月20日,選擇苗高15~20cm壯苗,在陰天或晴天傍晚移栽。移栽密度以肥士少栽、瘦土多栽為原則,密度為15000~30000株/hm2。不同土壤肥力的株行距:平整的肥土地凈種行窩距90cm×70cm,平整的瘦土地凈種行窩距70cm×50cm;坡地肥土凈種行窩距60cm×70cm,坡地瘦土凈種行窩距40cm×50cm。套作窩距為70~80cm,與矮桿作物套作。用小鐵鏟沿肥球底部或沿育苗方格的底部鏟起帶方格土或肥球土的青蒿幼苗植株,將植株與苗床土一并取出,放入竹簍中,運至青蒿栽植地。廂面上按株行距挖穴,穴口直徑20~25cm,深20cm,形同碗狀。將根系舒展的帶土青蒿苗放入穴中,用泥土將青蒿幼苗四周稍壓緊、扶正,每穴栽1株。栽好后畝施淡糞水4500~7500kg/hm2,淡糞水澆在青蒿苗周圍。經過50℃以上高溫發酵15d以上,沼液肥應密封儲存30d以上。整地時撒施或移栽前深施、窩施,均勻施于穴底,與泥土混勻30000kg/hm2或氮、磷、鉀復合肥300~450kg/hm2。移栽后約20d左右施肥一次。用清人畜糞水2000~2500kg/hm2和總養分大于45%的復合肥150~5月中下旬,淋施總養分大于45%的復合肥450~600kg/hm2。6月中下旬,淋施總養分大于45%的復合肥300~450kg/hm2。酸二氫鉀為0.1%~0.3%、過磷酸鈣為1.0%~3.0%、尿素為0.5%~1.0%。青蒿生長期間人工除草3次。移栽后15~25d淺耕除草;1月后(6月上旬)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第三次在青蒿分枝盛期(6月下旬),將除草和對培土結合進行,培土高20~25cm。封行后停止中耕除4多雨季節,及時清理廂溝,開溝排水。遇干旱,青蒿葉片出現輕度萎焉時,及時灌溉一次。干旱嚴重時,早晚各澆水一次。6.6病蟲害管理6.6.1病蟲害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鼓勵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科學使用化學防治,實現病蟲害的有效控制,并對環境和產品無不良影響。植物檢疫符合GB15569的規定,不應從疫區調入青蒿種苗。種植抗病蟲害良種種子。進行平衡施肥和科學灌水,提高青蒿的抗病蟲能力,及時拔除病蟲為害的植株,將田間落葉及時清除填埋,減少田間病蟲浸染來源。6.6.4.1天敵保護利用使用對天敵低毒或無毒的防治藥劑,選擇對天敵影響小的施藥方法和時間。6.6.4.2應用生物源農藥推薦使用阿維菌素、蘇云金桿菌、鏈霉素等生物源農藥。利用誘蟲燈等誘殺害蟲。推薦使用的殺蟲劑及使用方法參見附錄A。推薦使用的殺菌劑及使用方法參附錄見B。6.6.6.3不允許使用的農藥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甲基異柳磷、內吸磷、滅線磷、硫環磷、氯唑磷、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氏劑、汞制劑、砷類、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克百威、涕56滅威、氧樂果、丁酰肼、三氯殺螨醇、氰戊菊酯、水胺硫磷、滅多威、溴甲烷、氟蟲腈。6.6.6.4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6.6.6.4.1適時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根據病蟲發生程度和發展趨勢選擇防治時間,最后一次用藥與收獲期的時間間隔應符合GB4285和GB/T8321規定的安全間隔期。嚴格按照藥劑推薦使用濃度進行使用。6.6.6.4.2科學交替使用農藥選擇不同類型、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輪換使用。選用作用機制不同、殘效期接近、混用后可增效、降低成本但不增毒的藥劑進行混用。青蒿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參見附錄C。7采收青蒿現蕾期前(8月20日~9月10日)選晴天11:00~16:00收割為宜。7.2采收方法從青蒿基部砍下整株即可。8蒿葉干燥與加工所處大氣環境不低于GB3095中規定的三級標準要求。加工場所寬敞、明亮,無異味,地面硬實、平整,墻面潔凈、無污垢。家禽、家畜及寵物不得出入。禁止堆放農藥和有毒物品。把砍下的植株就地或搬至曬場干燥。青蒿植株(或枝條)置于水泥地上或竹席上,陽光下晾曬,每3h左右,翻曬一次。在青蒿曬至半干(手捻即碎)時,用木棍或連蓋拍下植株干燥葉,植株上留下部分葉繼續晾曬,在陽光下暴曬至葉片手捏成粉(全干后),再用木棍或連蓋拍下全部葉片,除去粗枝條,用孔徑0.5cm篩子篩去枝桿和雜質后即為商品蒿葉。9蒿葉質量7凈蒿葉或帶少量嫩枝的蒿葉。蒿葉呈黃綠或暗綠色,碎葉卷曲,香氣特異,味微苦。以身干、無雜HPLC法測定青蒿素質量分數應不低于0.80%,雜質和枝桿應少于3.0%。10標識、包裝、貯藏、運輸包裝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青蒿素提取廠規定的方法進行蒿葉質量檢測。質量檢測合格的蒿葉裝入麻袋、布包和有內膜的編織袋。依據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的規定,產品應附標簽,標明產品名稱、生產單位名稱、詳細地址、采收日期、加工日期、批號、質量等級、保質期或保存期、凈含量、產品標準號和商標等內容,標簽要醒目、整齊,字跡應清晰、完整、準確。倉庫應清潔無異味,遠離有毒、有異味、有污染的物品。倉庫應通風陰涼、干燥、無直射光、配有除濕裝置,并具有防鼠、蟲、禽畜的措施。應存放在貨架上,堆碼應留出五距,即:垛與垛間距不小于1m,垛與墻間距不小于0.5m,垛與梁、柱間距不小于0.3m,主要通道的寬度不小于2m,照明燈具垂直下方與儲存物品距離不得小于0.5m。不允許蟲蛀、霉變、腐爛、泛油等現象發生,并定期檢查,發現變質,應及時剔除。運輸工具必須清潔衛生、干燥、無異味,不應與有毒、有異味、有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雨、防潮、防曝曬。建立健全青蒿生產栽培技術檔案及管理制度。栽培記錄、檢驗報告書、質量報表應有專人專柜保管。所有原始記錄、生產和質量管理制度、標準、規程存檔,保存時間為5年。(資料性附錄)推薦使用的殺蟲劑表A.1推薦使用的殺蟲劑防治對象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5000~25000倍,噴霧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5%辛硫磷顆粒劑2~2.5kg/667m2毒十10%二嗪磷顆粒劑2~2.5kg/667m2毒土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噴霧或澆根40%樂果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中毒1000倍液90%敵百蟲品休1500倍液20%殺滅菊酯中毒6000~8000倍液:氯吡硫磷)乳油(規范性附錄)推薦使用的殺菌劑表B.1推薦使用的殺菌劑防治對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倍,噴霧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噴霧或澆根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噴霧白粉病43%戊唑醇水分散粒劑2000~5000倍,噴霧白粉病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白粉病50%甲基立枯磷可濕性粉劑中毒1000~2000倍,噴霧40%氟硅唑乳油23(規范性附錄)青蒿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表C.1青蒿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防治對象1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6000倍液:90%敵百蟲品體1000倍液敵: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20000倍4月上旬~5月下旬,葉片有蟲率5%以上噴霧。天敵;苗期采用黃板誘蚜。240%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70%吡蟲啉6~8月,葉片蟲癭率5%以上噴霧。35%辛硫磷顆粒劑2~2.5kg/667m2:10%二嗪磷顆粒劑4月~5月,8月下句~9月上旬中耕投入十壤中。用黑光燈大量誘殺成蟲。4小地老虎90%敵百蟲品體1000倍液敵:40%毒液灌根;10%二嗪磷顆粒劑2~2.5kg/667m2。4月下旬~6月上旬,發生蟲害田塊灌根。量石灰水,調勻后澆灌幼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