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實驗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宋以后,福建北部種棉者漸多,開始種植由海外引進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進的西瓜,在洞庭湖等地區還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專業戶”。這表明A.商品經濟發展影響農村種植結構B.宋代農村小農經濟逐步解體C.宋代農村經濟作物成為種植主體D.新航路開辟加快了物種交流2.基辛格說:“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就是因為它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有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這句話意在表達A.當今世界,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B.國際新秩序與舊秩序完全不同C.當今世界政治呈現多極化的趨勢,美國難以獨霸天下D.美國的國際地位非常矛盾3.馬丁·路德主張每個基督教徒都可以通過《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這在當時產生的最具重大影響的是()A.將人們從權威迷信中解放出來 B.動搖了教會在人們心中的權威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D.動搖了西歐封建統治的基礎4.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蘇美領導人曾分別談到“英國雄獅一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英國已經嚇不倒任何國家。”導致英國從“震撼一切”到“嚇不倒任何國家”的主要原因是()A.戰后經濟遭到削弱 B.戰后國際地位下降C.戰后殖民地的喪失 D.戰后聯合國成立5.1861年,英國駐華公使館參贊巴夏禮照會天國政府,以維護英國在華商務利益為由,要求太平軍不得進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內,對此,天國聲明:“我軍肩負重任,為上帝光復全國,不能棄寸土于不顧。”這說明太平天國A.具有強烈的國家主權意識 B.堅守閉關鎖國政策C.渴求國家統一與民主政治 D.缺乏近代外交觀念6.1901年1月,清廷發布上諭:“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蓋不易者三綱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變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 C.義和團運動 D.清末新政7.英國約翰.W.梅森在《冷戰》一書中指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對冷戰重新定義的主要依據是A.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重建B.冷戰期間各國避免了直接武裝沖突C.美蘇冷戰維護了世界的和平D.美蘇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8.老子認為,民眾的貧窮、難治,社會秩序混亂,均是君主有為的結果。無論是刑罰,還是君主的令、言,均不符合無為政治理想,不符合道不干涉、不強制萬物自然發展的態度。這反映出A.君主集權已經確立 B.道家思想始終無法被統治者接受C.儒道思想相互融合 D.老子對春秋時期社會現實的批判9.“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國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這句話說明國際關系中A.國家利益是各國政策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B.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沖突者或為敵人C.“朋友”和“敵人”會因利益的變化而轉化D.朋友的敵人是敵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10.1931年11月,英國議會通過一項為期六個月的《禁止不正當進口法》,規定貿易部有權決定對某些商品征收100%的保護關稅。同年又頒布《農產品法》,規定對水果、蔬菜和其他一些農產品征收進口稅。1932年2月4日,英國議會通過《進口關稅法》,規定除小麥、肉類和英國不生產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進口商品都要征收進口稅。這些法案的出臺A.維護了英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中心地位B.有利于二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C.緩解了英國國內日益嚴重的供銷矛盾D.違背了英國一貫堅持的自由貿易政策11.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符號,有時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在《宋史》中大量出現了如:“焦守節、李克讓、陳從信、趙安仁、張忠恕”等名字。這一現象產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 B.法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理學思想12.改革中廢除等級,強調“四民平等”、“自由擇業”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俄國農奴制改革 C.明治維新 D.清末新政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梁啟超的政治思想材料一:“世界之政體有三種:一曰君主專制政體,二曰君主立憲政體,三曰民主立憲政體。君主立憲者,政體之最良也……立憲政體,亦名為有限權之政體;專制政體,亦名為無限權之政體。有限權云者,君有君之權,權有限。”
——梁啟超《立憲法議》1901年6月材料二:“凡專制者,以所專制之主體的利益為標準,謂之野蠻專制;以所專制之客體利益為標準,謂之開明專制……法王路易十四曰:‘朕即國家也。’此語也,有代表野蠻專制之精神者也;普王腓力特列曰:‘國王者,國家公仆之首長也。’此語也,則代表開明專制之精神者也。”“今日之中國,與其共和,不如君主立憲;與其君主立憲,又不如開明專制”。(開明專制)實立憲之過渡也,立憲之預備也。……此時代不必太長,且不能太長,所過之后即進于立憲,此國家進步之大順序也。”——梁啟超《開明專制論》1906年材料三:夫謂共和不能行于中國,則完全之君主立憲,其與共和相去一間耳。……夫今日我國以時勢所播蕩,共和之局,則既定矣,雖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而別得活國之途?夫為政在人,無論何種政體,皆以國民意力構造之而已。我國果適于共和與否,此非天之所能限我,而惟在我之自求。——梁啟超《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榷書》1912年5月問題:(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與材料三所處的時代背景。(2)概括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三種政治體制的基本特征。(3)你如何看待梁啟超政治思想的變化?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對不同程度的貧困者給予不同的救濟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叢言》提出“極貧之民便賑米,次貧之民便賑錢,稍貧之民便轉貸”……宋代以前,救助貧國人口一般以政府為主,如《漢律》規定國家需向“貧不能自存者”提供教助。到了宋代,國家開始注重用經濟手段、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扶貧救助,如采用招商賑濟、以工代賑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還鼓勵民間互助,動員富戶教助貧戶,并設立“納業補官”制度,對參與扶貧的富戶獎以榮譽稱號……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從百姓日常生產生活實際出發,制定系統性扶持辦法,從財政、民政乃至軍政多個層面對貧困人口進行幫扶。——摘編自孫競、張文《中國古代扶貧實踐及其當代價值》(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扶貧政策的特點。材料二光緒初年以前,民間災賑幾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災區本地的鐘富救濟本地的貧民。光緒初年,慶西、河南瀑發了歷史罕見的大早突,從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879年,歷時三年,蔓延陜西、直隸、山東等省,并波及江蘇北、安北部、江西東部、四川北部。面對大量涌入的災民,在西方傳教士救濟父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紳開始了跨地域的長期、大規模、有組織的“義賑”活動。李金鏞、謝家福等著名的社會濟人士,成立協賑公所、賑局等濟機構,在山東、蘇淞、河南、山西各地開展救濟,并在《申報》刊登募捐公告,繪制了《河南奇荒鐵淚圖》進行宣傳,號召全社會參與救濟。——摘編自余《遺失的傳統:明清時期的民間社會技濟》(2)依據材料一、二、指出中國近代救助與古代社會助相比有何不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發生變化的原因。材料三現在,中國在扶貧攻堅工作中采取的重要舉措,就是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找到根”,對癥下藥,向治療。我們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構建者市縣鄉村五坂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我們注重抓六個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我們堅持分類策,國人因她策,因賞國原因策,因貧國類型施策,通過狀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狀貧脫貧,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攜手消除貧困,促進共同發展》(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精準扶貧”的現實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經濟作物的種植主要是面向市場,南方一些地區開始種植經濟作物,說明商品經濟的發展影響到了農村的種植結構。故答案為A項。我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爭后,排除B項;材料未對種植作物進行比較,因此無法得出“經濟作物成為種植主體”的結論,排除C項;宋朝時期新航路尚未開辟,排除D項。【點睛】解題關鍵是掌握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背后隱含信息是商品經濟的發展。2、C【解析】
根據材料“世界新秩序…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由很多權力中心”“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極格局解體后,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美國的地位受到了來自歐洲、日本、俄羅斯、中國、第三世界國家強有力的沖擊,故C項正確;A項不符合“世界新秩序…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由很多權力中心”,排除;B項說法錯誤,錯在“完全不同”;材料中沒有體現出美國的國際地位,故D項錯誤。3、B【解析】
每個基督教徒都可以通過《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弱化了教會的地位,動搖了教會在人們心中的權威,B正確;馬丁·路德的主張依然提倡宗教信仰,A排除;馬丁·路德認為上帝是最高的權威,排除C;西歐封建統治的基礎是經濟因素,而非信仰因素,排除D。4、A【解析】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的衰落主要原因是二戰極大地削弱了英國的政治經濟實力,A正確;國際地位的下降不是英國衰落的原因,而是結果,排除B;戰后英國殖民地并未全部喪失,排除C;聯合國成立后,英國是常任理事國之一,D不構成英國衰落原因,排除。5、A【解析】
由材料“我軍肩負重任,為上帝光復全國,不能棄寸土于不顧。”可以看出,太平天國在國家主權問題上,強調積極維護國家主權,故A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對主權的維護,與閉關鎖國無關,故B不正確;太平天國是舊式農民起義,沒有涉及民主政治,故C不正確;維護國家主權即是近代外交觀念的體現,故D不正確。6、D【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1901年”“清廷發布上諭”可知是清末新政,故D正確;洋務運動在甲午戰爭失敗后就宣布破產,排除A;百日維新是1899年,排除B;義和團運動是1899-1900年,排除C。故選D。7、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美蘇冷戰開始后,雙方對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使世界整體上處于和平穩定時期,故D項正確;題干立足于世界看待美蘇冷戰,并非僅僅歐洲重建,排除A項;冷戰時期美蘇霸權主義下世界局勢局部緊張,爆發了局部戰爭,并未避免直接武裝沖突,排除BC。故選D。8、D【解析】
本題考查先秦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由材料可知,老子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認為現實中“民眾的貧窮、難治,社會秩序混亂”等問題皆因君主有為導致,體現了對君主現實統治的不滿與批判,故D項正確;春秋時期尚未確立君主集權,故A項錯誤;西漢初期曾將道家“黃老之學”奉為治國思想,故B項錯誤;材料中并未體現儒道兩家思想的融合,故C項錯誤。9、A【解析】
國家利益是各國政策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故A正確;共同的利益有時候也會成為敵人,排除B;材料不是說明“朋友”和“敵人”會因利益的變化而轉化,排除C;D項與材料中“國家利益”的出發點不符合,排除D。故選A。10、D【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英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這違背了其一貫堅持的自由貿易政策,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這些措施不利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持續發展,B選項錯誤;這些措施不能真正緩解供銷矛盾,C選項錯誤。故選D。11、D【解析】
“守節、克讓、從信、安仁、忠恕”都與儒家的仁、義、禮、智和信有關。材料中的名字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故D正確;宗法講究的是血緣繼承關系,排除A;法家主張依法治國和法制等思想,排除B;佛家講究生死輪回和報應等思想,排除C。故選D。12、C【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明治維新中實行了廢除等級,強調“四民平等”和“自由擇業”,故選C項;彼得一世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清末新政都與“四民平等”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水平1:能準確回答問題。·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水平2:僅羅列相關史實(按題意相符程度給分)。其他答案。(2)水平1:能運用核心知識進行回答,歸納完整。君主專制:國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王權至高無上,擁有絕對權威。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王在法下,權在議會,議會至上。民主共和制:國家權力至少形式上屬于多數人;國家元首的產生實行選舉制;最高國家領導職務實行限任制。水平2:歸納概括不確切,不完整(按題意相符程度給分)。其他答案。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水平1:能夠把梁啟超的政治思想嬗變投放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必然性和曲折性等時代主題下進行看待和詮釋。(3)梁啟超在西學東漸的時代大潮刺激下,在不同的歷史情勢下選擇了不同的政治體制,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梁啟超在追求政治民主化的執著和探索,昭示著近代中國在邁上現代化轉型的滾滾洪流已是勢不可擋;但同時,這種探求的反復和多變也折射了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充滿著艱辛和曲折。水平2:能依據材料就梁啟超的政治思想變化提出觀點。·梁啟超的政治思想先后從君主立憲制到“開明專制”再到民主共和制,依次發生了多次轉變。梁啟超每一次的思想變化都是與當時的歷史事件相契合。水平3:脫離材料,或羅列材料,復述教科書的觀點。·指出梁啟超是近代中國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主張君主立憲制。水平4:無觀點,或觀點與文本無關。評分項二:史實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將其與梁啟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情勢等史實建立聯系。水平2:能從材料提取直接與間接的信息。水平3:能從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水平4:沒有使用材料信息。評分項三:論述水平1:能夠進行深刻的論述。水平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水平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水平4:回避問題評分項四:組織水平1:敘述成結構水平2:敘述連貫通順水平3:僅能羅列史實注:有觀點而無史實者,不給分。【解析】
本題考查梁啟超對民主政治的追求,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1)材料一、二所處的時代背景,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如“1901年6月”“1906年”,以及“今日之中國,與其共和,不如君主立憲;與其君主立憲,又不如開明專制”等信息,分析得出是清末新政。材料三所處的時代背景,可以根據時間信息“1912年5月”和“夫今日我國以時勢所播蕩,共和之局,則既定矣”,分析得出是辛亥革命。(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涉及到的三種政體分別是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聯系所學可知,君主專制是指國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王權至高無上,擁有絕對權威。君主立憲制是指國王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王在法下,權在議會,議會至上。民主共和制是指國家權力至少形式上屬于多數人;國家元首的產生實行選舉制;最高國家領導職務實行限任制。(3)如何看待梁啟超政治思想的變化,應當根據材料信息反映的不同時期的主張,認識到梁啟超追求政治民主化的執著和探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疫情背景下合同解除的法律探討
- 2025鋼材買賣合同范本
- 2025年室外給排水管網建設項目合同
- 2025國際服務貿易的合同
- 2025合同項目完成證明
- 2025魚塘租賃合同范本
-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八年級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 講述籃球裁判員的執法魅力試題及答案
- 監控道閘安裝協議合同
- 物流送貨工合同協議
- 婦科管理制度
- 初中數學課標培訓
- 2025年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浙江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 2015年版
- 新晉管理者培訓
-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2025年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二氯乙烷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防高處墜落 物體打擊專項施工方案
- 食品銷售初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全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增材制造)選拔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ISO9001-2015版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培訓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