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是2009年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在不同所有制組織的分布圖,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非公有制企業在解決城鎮人員就業中重獻巨大B.我國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結構C.公有制企業是安置城鎮人員就業的主要渠道D.企業薪酬機制不一導致城鎮人員就業不公平2.市場社會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是一種很有影響的思潮。它認為:生產資料歸國家或集體所有,而資源配置則遵循市場規律,計劃機關采用價格工資利率稅收等“經濟杠桿”來取代分配實物的指令性計劃。這表明我國A.經濟改革思想的高度統一B.城市經濟改革已全面啟動C.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目標D.已在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3.美國學者贊恩指出,如果沒有羅馬法學家若干世紀致力于羅馬法精致體系一般原則的開創和具體規則的研究,我們的法律制度會是什么樣子,真是難以想象。對此理解正確的應是,羅馬法A.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于法學家B.是近現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C.形成歐美國家法律的具體規則D.其歷史價值在于其自然法精神4.有學者說,“中國社會結構具有一種早熟的特征.但是在某一方面卻缺乏任何早熟性”。從近代中國社會看,這里的“缺乏任何早熟性”的“某一方面”最可能指中國的A.經濟體制B.教育體制C.政治體制D.軍事體制5.“羅馬人在思想意識方面最重要的貢獻在于,他們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習俗。”(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對“理性”的正確理解是A.羅馬法完全摒棄了習慣法B.羅馬法形成了完備的法律體系C.羅馬法崇尚自由平等D.羅馬法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現實服務6.清朝駐某國參贊在《櫻花歌》詩句“一朝輪舶炮聲來,驚破看花眾人夢”中描述的史實涉及國家有:A.英、法B.美、日C.中、俄D.日、俄7.以下材料所描述的歷史現象屬于宋代的是A.“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B.“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C.“兵符出于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于三衙,而不得專其制”D.“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8.如圖為1937年10月某戰事期間出版的漫畫。針對當時戰況,一些軍事專家稱,該國軍隊如此無用,紙老虎已經戳穿,不配做一等國。由此可知A.日木國力不如歐美國家 B.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到米C.日本侵華戰略計劃受挫 D.日軍的暴行遭到各方批評9.英國議會于1721年通過法案.“禁止使用或者穿戴印或者染的平紋織布(棉料),不管是在英國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生產的",以平息毛紡織制造商的憤怒,但棉毛麻混紡被認為屬于呢絨業的分支而并未禁止。這一禁令A.有利于工業革命的到來 B.使毛紡織業得以飛速發展C.遏制了商業資本的興起 D.受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10.西晉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動蕩大量南遷,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東晉于咸和年間(326~334)開始實行“土斷政策”,即取消客籍戶,“不論僑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可見土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勢力膨脹 B.控制人口擴大賦役來源C.緩和僑土之間矛盾 D.發展經濟實現重心南移11.王昶在《軍機處題名記》所載,“內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門提督、內務府太監之敬事房,外則十八省及邊疆將軍、辦事大臣,迄于屬國,有事無不綜匯”。材料表明軍機處A.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B.是國家重要的監察機構C.是權力最大的決策機構D.是國家重要的軍政部門12.有歷史學家發出感慨:“為什么工業化浪潮不是在法國之后穿過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呢?是地中海太寬闊了嗎?果真如此,那么大工業為什么又能橫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開花呢?”這一材料說明了A.海洋國家比大陸國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緣政治是影響國家發展的唯一因素C.制度是一個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實現工業化就必須建立資本主義制度13.弗格森在《美國革命史》中說:“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釋中,合乎美國歷史的有A.前者主張建立松散的邦聯以保護個人權利并反對暴政B.后者主張建立緊密的聯邦以保護個人權利并反對暴政C.革命派與聯邦派都篤信啟蒙思想并主張保護個人權利.D.革命派與聯邦派在保護個人權利問題上是根本對立的14.下圖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銅鼎。鼎內銘文為:“伯克父甘婁迺(乃)執干戈,用伐我仇敵,迺受吉金,用自作寶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賜眉壽黃耇(長壽),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當時的①宗法分封②天文歷法③青銅鑄造④文字書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5.圖片取材于某中學生創作的關于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漫畫。結合所學判斷,農奴獲得自由“如此自由”A.即獲得了土地、權力和財富B.指的是擺脫了人身依附關系C.是通過自下而上方式實現的D.受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反對16.20世紀60年代初肯尼迪上臺后,提出:“從出現在鐵幕上的任何裂縫中培養自由的種子”,“通過援助、貿易、旅行、新聞事業、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以及我們的獎金和技術”,去提高東歐國家和人民生活水平,積極關懷他們,而不是漠不關心。其主要目的是A.同蘇聯進行全面爭奪 B.擴展馬歇爾計劃C.緩和冷戰緊張局勢 D.擺脫越戰的泥潭17.啟蒙運動時期某思想家在其著作中寫道:“自從人們覺察到一個人據有兩個人食糧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長。”該著作最有可能是A.《波斯人信札》 B.《論法的精神》C.《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D.《純粹理性批判》18.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進一步加速。下圖所示兩大區域集團組織①都建立于東西方冷戰結束前夕②都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③都推動了區域內部貿易自由化④美國都是兩個經濟組織的成員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美國聯邦憲法(The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是聯邦黨人試圖造就口口口口的結果。其中的‘constitution’一詞,主要內涵是指經由人民約定而形成的根本大法,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政治原則而不是各個政治共同體的隨意聯合或結盟。”材料中的口口口口處應該填寫A.中央權威 B.邦聯政治 C.人民主權 D.民主共和20.在早期羅馬法中,婚姻關系分為夫權婚姻和自由婚姻,只有夫權婚姻的效力為法律所承認。但到了查士丁尼時期,夫權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且喪失了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礎。該變化表明A.萬民法蘊含天賦人權理念 B.羅馬法發展使婦女地位得到改善C.羅馬法注重維護平民利益 D.習慣法具有濃厚的形式主義色彩21.如圖為1919年日本對華進出口貿易分區示意圖。其中甲地區對應的是A.華中地區 B.華北地區 C.華南地區 D.東北地區22.漢水流域襄陽境內周臺遺址和郭家廟墓地的周代文化遺存表現出明顯的姬周文化風格,出土器物的組合、形制、紋飾與中原姬周文化遺存基本相同,且一脈相承。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親族B.頻繁戰爭促進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動了族群融合D.禮樂制度維系了等級秩序23.1819年在一位去世偉人的訃告中,對他的科技貢獻有著這樣的贊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位偉人的最大貢獻是A.發明水力織布機B.改良了蒸汽機C.研制成了發電機D.發明了內燃機24.如表是清朝中期刑部檔案中農村雇工案件年代案件總數長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60813744乾隆1761—1780934350乾隆1781慶1801—1820283107176如表可以說明清朝中期A.社會腐敗逐漸嚴重 B.階級矛盾十分尖銳C.刑事犯罪特別猖獗 D.農村雇工日益增加25.16世紀后,大量歐洲人是通過直接閱讀書籍了解某種觀念,而不是像從前那樣從別人那里聽到某種觀念。這使他們能夠自主比較和對照不同文本表達的觀點,而不是面對面地被一個雄辯的演說家征服。這反映了當時A.世界各地的文化聯系日趨緊密B.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迅速擴展C.民族國家興起并強調民族語言D.技術進步對人文主義起促進作用26.晚清詩人黃遵憲《番客篇》言:“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借端累無辜,此事實大錯。”清朝入關之初厲行“海禁”政策,其主要針對A.東南沿海反清勢力 B.東部沿海奸商勢力C.來自日本的倭寇勢力 D.來自西方的殖民勢力27.1965年3月,蘇共中央全會通過了《關于進一步發展蘇聯農業的刻不容緩的措施》的決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農業。1960—1980年,農業投資總額達3830億盧布,比十月革命后的40多年的農業投入還高2.5倍。這體現了蘇聯A.改革重點轉向農業 B.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C.農業經濟持續滑坡 D.蘇聯模式弊端日益暴露28.據聯合國統計,日前全世界有4.4萬多家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和28萬個在國外的子公司和附屬企業,其產品已占世界總產值的40%;它們形成了“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以全球為銷售帶的企業運作模式”。這反映了A.西方國家主導全球化 B.世界開始融為一個整體C.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 D.企業國際化是時代潮流29.2012年國際關系領域出現了中東之春(巴以磋商重啟中東和談)、伊拉克之夏(發生系列恐怖襲擊)、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釣魚島“國有化”)、朝鮮之冬(朝鮮成功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等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當今的世界形勢呈現A.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 B.國際恐怖主義泛濫C.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D.“一超多強”的局面被打破30.如圖為歐元50歐分硬幣的一面,為歐盟各國統一的圖案畫面,另一面的圖案則帶有不同同的特點,如法國為象征法國的瑪麗安娜肖像,德國為象征著民族分裂與統一的勃蘭登堡門,西班牙為著名的圣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這表明A.歐元的使用增強了歐洲民眾的認同感B.歐盟在“一體”下追求“多元”并存C.區域集團化的實現仍然任重而道遠D.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并行發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1989年,美國新任總統喬治·布什認為:“現在,是到了超越遏制的時候了,美國的目標已不再是僅局限于遏制蘇聯的擴張主義”,要“以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為后盾,其中突出的是以經濟援助為誘餌,采用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手段,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將蘇聯、東歐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逐步拉入西方社會的經濟、政治體系中去”,在布什“超越遏制”戰略的指導下,美國積極推動東歐國家實現所謂的“自決與獨立”。1990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我們將擴大接觸,促進各種思想和民主價值觀在蘇聯自由交流……以期蘇聯的制度和做法發生根本的改變。”——摘編自王朝文《對美國“和平演變”戰略的歷史考察》(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要指出“超越遏制”戰略與以前的“遏制戰略”相比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布什政府進行戰略調整的主要原因。32.材料金寶善,浙江紹興人,生于1893年。1911年開始,先后赴日本、美國留學進修.回國后任職于政府衛生部門。金寶善是我國制造各類疫苗、血清等生物制品的第一人。1920年東北地區鼠疫流行,受北京政府派遣,他與伍連德等人赴東北開展防疫工作,將鼠疫平息,30年代,金寶善籌建衛生防疫與科研機構,對我國各地區的流行病、傳染病進行調查研究,奠定了我國現代醫療衛生科學研究事業的基礎,培養出一批專業人才。他還曾主持制定“全國海港檢疫條例”,推動政府將海港檢疫權從外國人手中收回。金寶善多次代表中國出席世界衛生會議,曾經代表中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發起人之一,1948年應聘任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兒童急救基金會醫務總顧問。新中國成立后,金寶善不顧勸阻,轂然回國,從事世界各國衛生情報和資料的編寫工作,著有《預防醫學詞匯》《查閱醫學外文期刊經驗簡介》《中華民國醫藥衛生史料》等專著。——摘編自馮彩章李葆定《中國預防醫學的先驅金寶善》等(1)根據材料,簡要概括金寶善的歷史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金寶善取得上述歷史貢獻的原因。33.辮子與歷史材料一:“我(孫中山)剪去一生長成之辯發,往衣服店買得一套最新日本裝穿好,……日本自戰勝中國后,世人以禮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無此舉,則不能逃脫數次之危險地位矣。——陸文燦《流亡之孫公》材料二:12月13日內閣總理袁世凱剪除發辮,以為各界之倡。——1911年12月17日《大公報》材料三:滿虜竊國,易吾冠裳,強行編發之制,悉從腥膻之俗。當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執,從容就義……今者滿廷已覆,民國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滌舊染之污,作新國之民。……凡未去辮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凈盡,有不遵者以違法論。——《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剪辮法令》材料四:1912年2月19日的《申報》載,有一挑水夫尚垂發辮,該兵士迫令剪去,結果發生爭吵推拉,挑水夫受傷致死。山東都督周自濟派宣傳員到昌邑,宣傳新政,勸導剪辮,激起民變,宣傳員和無辮者27人被殺。材料五: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梳著小辮走進課堂曾引起學生們哄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狂儒辜鴻銘》問題:(1)推測孫中山是何時剪辮子的,他為何要剪辮子?(2)袁世凱公開剪辮子有何政治意圖?(3)辜鴻銘所言的“心中的辮子”是指什么?(4)基于上述材料,你是怎樣看待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剪辮子”現象?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就圖表“2009年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在不同所有制組織的分布圖”信息可知,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在國有單位就業所占20.65%,集體單位占1.99%,其余比例都是分布在非公有制企業,這說明非公有制企業在解決城鎮人員就業中重獻巨大,A正確;材料強調的是“2009年中國城鎮就業人員在不同所有制組織的分布”,而不是我國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結構,B不是材料主旨;C與材料不符;D與材料無關。2、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8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流行,可知該思潮在中國受到重視,反映了我國在學習這種模式,故D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80年代的市場社會主義只是一種很有影響的思潮,不能反映思想的高度統一,故A項錯誤;1985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是受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方針的影響,故B項錯誤;1992年十四大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C項錯誤。3、D【解析】
根據“一般原則的開創和具體規則的研究”可得出材料強調羅馬法中的自然法對西方法制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故D項表述符合題意;根本動力這一表述有誤,排除A項;B項本身正確,但并不符合材料中對“一般原則的開創和具體規則的研究”的表述,故排除B項;C項是對材料的誤讀,C項錯誤。4、C【解析】
據材料“中國社會結構具有一種早熟的特征,但是在某一方面卻缺乏任何早熟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古代到近代中國的政治體制帶有濃厚的封建性,故C正確;經濟體制、教育體制都不屬于主要方面,故AB排除;材料與軍事體制無關,故D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中國社會結構……在某一方面卻缺乏任何早熟性”,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體制的封建性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5、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A項說法錯誤,在羅馬法制定后,習慣法依然存在;B項說法正確,但是與材料無關;C項錯誤,羅馬法是維護奴隸主利益的,無法做到人人平等自由;D項正確,羅馬法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的發展。考點: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羅馬法·羅馬法的發展6、B【解析】
據材料“一朝輪舶炮聲來,驚破看花眾人夢”并結合所學可知,1853年,美國佩里率艦隊叩關,史稱“黑船事件”,使日本從鎖國走向開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故B正確;英、法、中、俄與“黑船事件”無關,故ACD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一朝輪舶炮聲來,驚破看花眾人夢”,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日本“黑船事件”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7、C【解析】
材料“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于三衙”反映北宋初期分化事權,樞密院和三衙互相牽制,故C符合題意;A出自《詩·魯頌·閟宮》,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分封制,故A不符合題意;B出自《論語》,反映孔子對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的不滿,故B不符合題意;由材料“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反映清朝創立的軍機處,故D不符合題意。8、C【解析】
1937年10月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的“無用”反映了其在侵華過程中遭受挫折,故選C;日本軍隊的挫折并不能證明其國力不如歐美,排除A;1937年10是抗日戰爭防御階段,排除B;“遭到各方批評”的說法無法體現,排除D。故選C。9、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這一禁令并未禁止“棉毛麻混紡”,且禁止外國棉布的進口,擴大了本國市場,這就為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有利于工業革命的到來,故答案為A項;B項表述與18世紀英國經濟發展史實不符,排除;當時商業資本已經興起,排除C項;這一禁令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排除D項。10、B【解析】
依據材料“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來看,僑人由不負擔國家調役,轉變為需要負擔,此舉可以加強對僑人的控制,并且增加賦役來源。B正確;材料反映土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賦役來源,抑止士族勢力膨脹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材料信息未反映僑人和正式居民之間的矛盾,C錯誤;材料信息與實現重心南移無關,D錯誤。故選B。11、D【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清朝軍機處軍政事務“有事無不綜匯”,指的是軍機處負責的范圍較廣,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中只涉及軍機處處理事務范圍廣,并未涉及效率問題;依據教材所學軍機處的特點可知軍機處不是監察機構也并非決策機構,因此B、C選項錯誤。【點睛】本題依據材料“有事無不綜匯”結合教材清朝軍機處的特點相關內容即可得出答案。1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位歷史學家通過否定地理因素、強調制度因素對工業革命擴展方向的影響,說明了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其發展的重要因素,C項正確;突尼斯等北非國家不是因為是大陸國家而接受工業革命影響遲鈍,A項錯誤;材料中否定了地緣因素的優勢,B項不符合題意;材料分析資本主義制度對工業化的意義,并不是強調只有資本主義才能實現工業化,D項錯誤。13、C【解析】
根據材料“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可知革命派主張保護個人的權力;根據材料“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可知聯邦派反對群眾暴政威脅個人權力,但是二者都主張保護個人權利,C選項符合題意;革命派強調的是保護個人權利,未體現主張建立邦聯制,A選項排除;聯邦派強調的是反對民眾的暴政,未涉及主張建立聯邦制國家,B選項排除;材料中的聯邦派和革命派都主張保護個人權利,D選項排除。14、C【解析】
根據材料“伯克父甘婁迺(乃)執干戈,用伐我仇敵,迺受吉金,用自作寶鼎”及所學,春秋時期的青銅器有利于研究①宗法分封③青銅鑄造④文字書寫。而天文歷法的內容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故C正確,排除ABD項。15、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頒布了“二一九”法令,農奴獲得解放,不再依附于農奴主或地主,恢復了人身自由。故答案為B項。A項,根據所學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實際上是對農民的一次殘酷的掠奪。且農奴只獲得了一定的自由,也沒有獲得權力和財富,排除A項;農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自下而上,排除C項;D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奴獲得自由受到廣大農奴的支持和擁護,“社會各階層的反對”的表述太過絕對也不符合史實,排除。16、A【解析】
20世紀60年代初,由于美蘇實力對比的變化,美國處于不利地位。肯尼迪上臺后調整全球戰略,把矛頭指向社會主義國家,強調在和平共處,和平競賽的口號下,通過援助貿易、旅行、科技與文化交流削弱東歐國家與蘇聯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擴大其霸權,稱霸世界的目的,故選A;馬歇爾計劃排斥東歐國家,排除B;C項中“緩和”不正確,排除;美國擺脫越戰,應該是在尼克松時期,排除D。17、C【解析】
一個人據有兩個人食糧的條件和欲望,破壞平等觀念,導致奴役、貧困等現象滋生,與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討論的問題一致,C項正確;描繪法國社會狀況和思想的《波斯人信札》、奠定資產階級國家學說的《論法的精神》和考察、思考理性的哲學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均沒有專門探討“奴役和貧困”問題,ABD三項錯誤。18、B【解析】
圖中兩大區域集團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于蘇聯解體后,①排除;兩個組織都是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而且美國都是成員國之一,②④符合題意;兩個組織的成立都推動了區域內部貿易自由化,③符合題意。B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9、A【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與分析能力。材料中的聯邦黨人的目的是代表最高政治原則,而不是隨意的結盟,所以方格處應該填寫的是中央權威,故A項正確。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美國共和制的確立·美國聯邦制20、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自由婚姻取代夫權婚姻,體現了羅馬法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出其男女平等觀念,這也表明羅馬法的發展使婦女地位得到改善,故B項正確;題干信息不能體現萬民法中是否具有天賦人權理念,排除A項;僅從題干中羅馬夫權婚姻變化不能說明羅馬法注重維護平民利益,排除C項;查士丁尼時期羅馬屬于成文法階段,且題干并未強調習慣法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B。21、D【解析】
依據圖示可知,甲地區日本進口貿易最高,出口貿易比例也高于丙和丁地區。依據材料時間,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處于一戰后,一戰后日本加緊對中國東北地區經濟侵略,故D項正確;A、B、C三項均是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的地區,排除。22、C【解析】
根據材料漢水流域的文化遺址具有”明顯的姬周文化風格”,說明此時周朝的文化對于周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推動西周文化傳播的主要因素是分封制的推行,故C選項正確;材料中主旨是周朝文化對于周邊的影響,而宗法制度主要是解決貴族內部的矛盾,對于文化傳播到其它地區作用不明顯,因此A選項錯誤;戰爭往往帶有破壞性,它與文化的交流關系并不明顯,故B選項錯誤;禮樂制度主要是維系統治階級的等級秩序,而非將周朝的文化傳播到其它地區,故D選項錯誤。23、B【解析】
此題由“1819年”時間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處判斷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解決了機械的動力問題的相關人物,應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推動了機械的普及,故B項正確;A是阿克萊特發明,不符合題意,排除;C和D都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和發現,排除。24、D【解析】
據材料數據可知,雍正年間到嘉慶年間,農村雇工案件數量增多,說明這時期農村雇工日益增加,D項正確;農村雇工案件的增多與社會腐敗和階級矛盾尖銳無關,A、B項錯誤;材料體現的農村雇工案件以民事糾紛為主,而不是刑事犯罪,C項錯誤。25、D【解析】
當時印刷術等技術的進步,使書籍推廣范圍擴大,歐洲人可以通過直接閱讀書籍了解某種觀念,從而推動人文主義的發展。故答案為D項。可以直接閱讀書籍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與世界各地的文化聯系日趨緊密無關,排除A項;這種現象與宗教改革運動無關,歐洲直接閱讀的書籍不一定是宗教書籍,排除B項;C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排除。26、A【解析】
清朝初年,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勢力,厲行“海禁”政策。故A正確;東部沿海奸商勢力在明朝時期已經被肅清,排除B;日本倭寇主要是明朝時期出現,排除C;清初厲行“海禁”不是對付西方的殖民勢力,排除D。故選A。27、D【解析】
1965年后,蘇共中央認識到發展農業的重要性,不斷加大農業投入,但農業總產值和人均實際收入卻連年下降,體現出蘇聯模式弊端日益暴露,D項正確;六七十年代蘇聯改革重點在工業而非農業,A項錯誤;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和農業經濟持續滑坡,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C兩項錯誤。28、C【解析】
眾多的跨國公司形成了“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以全球為銷售帶的企業運作模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趨勢,故C正確;材料信息不能體現出西方國家主導全球化,故A錯誤;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逐漸全球化的進程,故B錯誤;材料體現的是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趨勢,體現不出企業國際化的時代潮流,故D錯誤。29、A【解析】
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兩極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勢。【詳解】試題分析:由材料中所述的四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可以知道,題目中的“中東之春”是關于地區形勢緩和的表現,而“伊拉克之夏”、“日本之秋”和“朝鮮之冬”則都是導致國際或地區局勢緊張的事件,所以選A。30、B【解析】
歐盟貨幣圖案各國不同,其差別化圖案體現了歐盟在“一體”下追求“多元”并存,選項B正確;選項A與題無關,排除;歐盟是區域集團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因此選項C排除;材料未體現經濟全球化,排除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不同:前者強調政治、軍事對抗,后者以經濟援助、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為主要手段;前者重在防止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后者側重于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滲透,瓦解社會主義制度。(2)原因:蘇聯、東歐國家經濟困難,政局動蕩;蘇聯改變與美國全面對抗的方針,尋求緩和;美國實力有所增強,在美蘇對抗中占優勢。【解析】
(1)不同:根據“遏制蘇聯”得出前者強調政治、軍事對抗,根據“以經濟援助為誘餌,采用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手段”得出后者以經濟援助、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為主要手段;根據“遏制蘇聯的擴張主義”得出前者重在防止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根據“以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為后盾,……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將蘇聯、東歐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逐步拉入西方社會的經濟、政治體系中去”得出后者側重于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滲透,瓦解社會主義制度。(2)原因:根據“美國積極推動東歐國家實現所謂的‘自決與獨立’”得出蘇聯、東歐國家經濟困難,政局動蕩;根據“促進各種思想和民主價值觀在蘇聯自由交流”得出蘇聯改變與美國全面對抗的方針,尋求緩和;根據“1990年”“以期蘇聯的制度和做法發生根本的改變”,結合所學得出美國實力有所增強,在美蘇對抗中占優勢。32、(1)貢獻:是我國制造各類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第一人;撲滅東北鼠疫,挽救人民生命;建立衛生防疫與科研機構,奠定了我國現代醫療衛生科學研究事業的基礎,培養一批專門人才;推動政府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石材供應合同
- 2025工業區倉庫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建筑工程包工不包料合同范本
- 2025年的單身公寓租賃合同樣本
- 2025年農產品種子購銷合同
- 2025標準版簡單個人租房合同示例
- 2025年反擔保抵押合同范本
- 2025標準版城鎮公寓買賣合同
- 2025標準木材采購合同范本
- 《我國氣候特點》課件
- 兒童滑膜炎護理查房
- 水閘安全鑒定綜合報告
- 瓦特改良蒸汽機課件
- 2024年螞蟻云客服支付寶云客服工作證客戶工作證培訓試題及答案
- 酒店水單模板
- NB-T31022-2012風電達標投產驗收規程1-風電發電場工程達標投產驗收專用
- 社會單位1234+N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評定標準
- 熔射(熱噴涂工藝)
- 地質災害防治培訓教學課件
- 光電子技術及應用(第2版)章節習題及自測題參考答案
- 特殊類型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治進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