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中左圖為戰國時期齊國齊造邦長大刀幣,又稱六字刀幣,是田氏列為諸侯時的開國紀念幣;右圖為戰國時期燕國尖首刀幣,無背文。據此可推知A.國家分裂與動蕩導致兩地幣種不同B.刀幣的名稱由來與其制作材料有關C.刀幣形狀相似折射出兩地經濟聯系密切D.以刀幣背文反映了中原地區儒家文化先進2.中國以古老的農業文明而著稱,一度遙遙領先于世界,從經濟、政治、乃至于文化等多方面時世界各地區都有著多角度,全方位的影響。請回答下面小題1.公元前3世紀晚期經過多年的兼并戰爭,秦統一中國后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這一制度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科技的不斷創新 B.自然經濟占主體地位C.發達的現代農業生產 D.發達的對外貿易2.公元751年,唐朝軍隊在中亞敗于阿拉伯軍隊。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術工匠,這次戰役客觀上促成了中阿之間一次技術轉移。這時中國傳入阿拉伯的技術應該是A.造紙術 B.活字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與火器3.《清帝退位詔書》中說:“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A.以退為進,等待時機 B.表面接受,實為攬權C.無可奈何,靜觀事變 D.順應民心,接受共和4.在我國西北、中原乃至長江流域的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現駿馬、駱駝和胡人等塑像如下圖,而宋以后的墓葬則幾乎絕跡。這主要是由于A.西北戰亂的頻繁B.民族矛盾的尖銳C.瓷器制造的繁榮D.絲綢之路的興盛5.清朝江浙的農村地區出現了甩賣土地現象。“有力之家,以田為累,不敢置買”,已買者,或者直接賣給佃戶,或者以之“投送縉紳,以圖脫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為多。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稅制調整引發了社會異動C.租佃關系在日益普遍化 D.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6.公元659年武后頒布《姓氏錄》,完全以官員品級和聲望為基礎。武后去世后,無論是官方還是私家的族譜編寫活動都被重申以大族聲望而不以唐朝官階為基礎。這說明當時A.社會階層趨于固化 B.宗法制度根深蒂固C.武后政治改革失敗 D.門閥政治影響深遠7.清末著名詩人丘逢甲在《元夕無月》中沉痛地寫道:“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其中“神山淪沒”事件A.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的工具B.加劇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學習軍事技術D.開啟了列強商品輸出進程8.下表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A.A B.B C.C D.D9.據美國原子彈研制和生產的組織者之一格羅夫斯回憶:按計劃,美國準備投擲3枚原子彈,小倉是第二目標。因天氣原因都投到了長崎,一顆沒有爆炸,后神秘失蹤。若從史學角度看,該材料()A.揭露了原子彈投放的歷史真相 B.孤證不立,還需其它史料互證C.是親歷者回憶,材料真實可信 D.說明了歷史闡釋常受制于政治10.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國多在邊遠地區,如晉、齊、燕等國,遠離周王室統治的中心地帶。這一布局旨在A.加強對外開疆拓土 B.促進邊遠地區開發C.構筑邊疆安全屏障 D.防范異姓諸侯叛亂11.商至秦漢,現有文獻記錄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僅記錄到河南2次;周代記錄到陜西5次,山東、河北各1次;秦漢記錄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東、江蘇、江西、山西、湖南、貴州、廣東、內蒙各1次。對大瘟疫的記錄情況表明,商至秦漢A.統一多民族國家逐漸形成 B.大瘟疫從中原向南方擴散C.大瘟疫發生頻率逐漸加快 D.中原人口不斷向周邊遷移12.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這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A.促進了歐洲社會制度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C.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印度人筆下的英國殖民統治1871年,瑙羅吉(1825—1917印度棉花貿易商人、民族解放運動早期最著名的活動家)就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進行了評述。·廢除了寡婦自焚和殺嬰制度。·教育,包括男子和婦女教育。……復興了印度光輝的文學。但它所做的比應該做的要少。·和平和秩序。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免受壓迫之苦。它本許諾給予印度人公平合理地參與國家高級行政管理的機會,但它一再失言……完全忽視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為鐵路和灌溉工程貸款。一些有價值的產業逐步發展,如藍靛、茶葉、咖啡、絲綢等。出口增加。電報事業發展。造成了貧困化。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的問題:(1)瑙羅吉從哪些角度對英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評述?(2)瑙羅吉認為英國的殖民給印度帶來了哪些影響?(3)你如何理解瑙羅吉對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的評價?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初,孫中山頒布的《內務部通妨保護人民財產令》提出:“凡在民國范圍之內人民所有一切私產,均應歸人民享有”。《臨時約法》規定:“人民自由保有財產”“人民營業自由”。臨時政府實業部還宣布商人呈諸開辦廠礦,“只要資本實在”“無有糾葛”,符合注冊條例章程,政府皆視為“當務之急”,“于民生主義,國計前途,均大有裨益”,即予照準,并“力為保護”,以便“注重公司財產,保衛債主權利,上以裕國課之支艱,下以順商戶之吁懇”。據統計,辛亥革命前后歷年設廠數,1910年為986家,1911年為787家,1912年猛增為1504家,1913年仍有1378家,1914年為1123家。——摘編自賈孔會《論南京臨時政府的經濟立法實踐》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頒布了一系列經濟法律法規。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1988年6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1991年9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摘編自《中國經濟發展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京臨時政府經濟立法的主要內容,并指出其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我國頒布經濟法律法規的背景,并說明其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由圖中信息“戰國時期齊國齊造邦長大刀幣”“燕國尖首刀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國家的分裂與動蕩導致秦國和燕國幣種不同,故A正確;材料未體現出刀幣的制作材料,故B錯誤;材料無法直接體現兩地經濟聯系密切,故C錯誤;刀幣背文不能反映中原地區儒家文化先進,故D錯誤。2、1.B2.A【解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經濟占主體地位,故B正確;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達的對外貿易不是主要原因,故AD錯誤;中國古代農業不是現代農業,故C錯誤。2.公元751年是唐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時中國傳入阿拉伯的技術應該是造紙術,故A正確;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與火器的外傳是12、13世紀,故BCD錯誤。3、D【解析】詔書內容言簡意賅,切中要害。清王室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伊始,從此便一蹶不振。此詔正是順應歷史之潮流,主動出擊,將統治權歸還全國,為共和國立憲,這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故選項D最為準確。4、D【解析】

依據材料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現駿馬、駱駝和胡人等塑像,而宋以后的墓葬幾乎絕跡,聯系所學可知隋唐時期絲綢之路興盛,而這些墓葬塑像正是絲路繁榮的表現,選項D正確;材料未涉及西北戰亂的信息,而是強調隋唐時期絲路的興盛,選項A排除;隋唐時期實行羈縻政策,民族矛盾相對緩和,選項B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出土文物的特點,非制瓷技術,選項C脫離材料主旨,排除。5、B【解析】

據“以田為累,不敢置買”并結合所學可知,清代改革稅制,實行攤丁入畝,賦稅負擔較重,由此帶來材料中的現象,故選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應該是帶來購買土地,排除A;租佃關系普遍化與題意無關,排除C;D項不符合史實,當時清政府并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故選B。6、D【解析】

根據題干“完全以官員品級和聲望為基礎”“都被重申以大族聲望而不以唐朝官階為基礎”可知,武后時期的《姓氏錄》威脅了世家大族的地位,武后去世后的族譜編寫活動再次以大族聲望為基礎,說明當時門閥政治影響深遠,故選D;題干沒有涉及社會階層的固化,A錯誤;此項不符合題干主旨,B錯誤;題干不能說明武后政治改革失敗,C錯誤。7、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神山淪沒”事件指甲午戰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B項正確。A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的工具,排除。C項,甲午戰敗標志著向西方學習軍事技術的洋務運動走向破產,排除。D項,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的開放開啟了列強商品輸出進程,排除。8、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無處不均勻”體現的是絕對平均主義思想,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體現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故C項材料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正確的,符合題意;水陸交通網的建立是便利了中央對方的管理,而不是奠定疆域基礎,兩者之間并無必然因果關聯,排除A;亞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晚于梭倫執政時期,故其不可能為改革提供思想條件,排除B;日本政府制定的教育內容仍以經史、詩文、律令為主,且其教育對象也主要是武士,這仍屬于傳統教育的范疇,與近代化無關,排除D。9、B【解析】材料只是格羅夫斯一個人的回憶,屬于孤證,還需其它史料互證,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該材料并未揭露了原子彈投放的歷史真相,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只是孤證,不一定真實可信,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并未體現出受制于政治的信息,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10、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分封的大國多在遠離周王室統治的邊遠地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拱衛王室、構筑邊疆安全屏障,故C正確;對外開疆拓土、防范異姓諸侯叛亂不是主要目的,故AD錯誤;促進邊遠地區開發是客觀影響,故B錯誤。11、A【解析】

通過商至秦漢時期對瘟疫的記錄情況來看,每個朝代所記錄的范圍比前代更加廣闊,結合古代中國發展歷程可知,這些地區是逐漸被納入中國版圖的,代表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正在逐漸形成。A正確;之前南方區域沒有記載不代表以前南方沒有瘟疫,而且內蒙古在山東、河北北方,B錯誤;因為所涉及的區域更多,因此記錄的次數不代表發生的頻率加快,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原人口不斷向周邊遷移材料信息不能體現,D錯誤。故選A。12、A【解析】

據材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傳播到歐洲后,促進了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故A正確;材料主旨不是強調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術、火藥、指南針與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沒有直接聯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故D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水平l:準確的答案·人道,文化教育,政治,經濟(2)水平l:能全面地理解所給材料含義·積極影響:人道方面,保護了寡婦和嬰兒。文化教育方面,促進了教育發展,復興了印度本土文學。政治方面,帶來了和平和秩序,實行了保護人民自由權利、財產等現代社會規則。經濟方面,推動了現代產業的發展,使傳統農業現代化。·消極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還不夠到位。政治方面,帶來了和平和秩序,現代社會的政治規則。經濟方面,造成貧困化。水平2:不能全面地理解所給材料含義(3)本大題采用分項評分方法。評分觀察的要素是: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評分項一:觀點水平1:能夠從作者的立場、時代要求等方面去理解他的觀點。·瑙羅吉的觀點典型地反映了殖民地國家的先進分子能從民族主義和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之間的統一,去評價英國的殖民統治。水平2:能從正反兩個角度去辯證地評價作者的觀點。·瑙羅吉能夠看到英國殖民統治的積極性和局限性,其觀點具有合理性。·瑙羅吉又對英國的殖民統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水平3:只能從一個角度去評價作者的觀點。水平4:脫離材料,或羅列材料,復述教科書的觀點或對作者的觀點認識有錯誤。水平5:無觀點,或觀點與文本無關。評分項二:史實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將其與文本解讀者所處的背景、立場等史實建立聯系。水平2:能從本文中提取直接與間接的信息水平3:能從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水平4:沒有使用文本信息評分項三:論述水平l:能夠進行由表及里的論述水平2: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能做到一致,邏輯完整。水平3:史實、觀點與論證三者不一致,邏輯混亂、跳躍。水平4:回避問題評分項四:組織水平1:敘述成結構水平2:敘述連貫通順水平3:僅能羅列史實注:有觀點而無史實者,不給分。【解析】

(1)根據材料“廢除了寡婦自焚和殺嬰制度”可得出從人道的角度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評價;根據材料“教育,包括男子和婦女教育。……復興了印度光輝的文學”可得出從文化教育角度進行評價;根據材料“和平和秩序。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等信息可得出從政治角度評價;根據材料“為鐵路和灌溉工程貸款。一些有價值的產業逐步發展”可得出從經濟角度評價。(2)積極影響,根據材料“廢除了寡婦自焚和殺嬰制度”可得出人道方面,保護了寡婦和嬰兒;根據材料“教育,包括男子和婦女教育。……復興了印度光輝的文學”可得出文化教育方面,促進了教育發展,復興了印度本土文學;根據材料“和平和秩序。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等信息可得出政治方面,帶來了和平和秩序,實行了保護人民自由權利、財產等現代社會規則;根據材料“為鐵路和灌溉工程貸款。一些有價值的產業逐步發展”可得出經濟方面,推動了現代產業的發展,使傳統農業現代化。消極方面,根據材料“但它所做的比應該做的要少”可得出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還不夠到位;根據材料“完全忽視了印度人的情感和看法”可得出政治方面忽略了印度人民的情感和看法;根據材料“造成了貧困化”可得出經濟方面,造成貧困化。(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瑙羅吉從人道、文化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評價,并從正反兩個角度去辯證地看到英國殖民統治的積極性和局限性,典型地反映了殖民地國家的先進分子能從民族主義和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之間的統一。14、(1)主要內容:保護人民財產安全、營業自由;解除申辦實業的若干限制,鼓勵民營企業注冊;兼顧投資者和國家的利益。積極作用:確立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若干原則;激發民眾的投資辦廠熱情,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為以后的經濟立法提供借鑒。(2)背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