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上海市徐匯區位育中學高考沖刺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上海市徐匯區位育中學高考沖刺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上海市徐匯區位育中學高考沖刺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上海市徐匯區位育中學高考沖刺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上海市徐匯區位育中學高考沖刺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上海市徐匯區位育中學高考沖刺歷史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蘇格拉底認為,對于哲學家來說,比自然界更有價值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心靈,因為“只有到人的心靈轉而省察自身時才會有真正的哲學。”據此可知,蘇格拉底A.認為自然研究沒有價值 B.強調對人的理性的尊崇C.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D.批判智者對人性的迷戀2.“汲取古典文化的精華,創造符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的文化體系和上層建筑”的是A.文藝復興運動 B.啟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科學社會主義3.1950年,法國外交部長舒曼對法、德即將開展的合作說,今后“在法,德之間發生的戰爭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質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說的合作主要是指A.礦業資源互補 B.人力資源共享C.科學技術交流 D.消除貿易壁壘4.以下條款引自世界近代民主化進程中四個不同的法律文獻,按制定時間先后排序為①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②上述諸州以內所有作為奴隸的人現在和今后永遠獲得自由。③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④在權利方面,人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5.“五四時代是個分水嶺,從此軍閥要過時,國會的花要謝,從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幕府以來的士,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新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這一觀點認為五四運動A.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B.促使社會主導力量發生了變化C.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 D.沖擊辛亥革命以來的民主秩序6.《申報》“時評”欄目曾評述說:“今之時局,略似春秋戰國時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對于各省,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猶諸侯相侵伐也。”該時局下爆發了A.武昌起義B.五四運動C.淞滬會戰D.渡江戰役7.有學者認為,與漢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為解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提供了一種較為科學的方式。所謂“科學”實質是指A.通過分散相權保證皇權獨尊,又調動了宰相的積極性B.三省的長官各司其職,分工較為科學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過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學的行政體系D.“皇權下的民主”,是現代分權制度的雛形8.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英國取消了貿易保護政策,同歐洲各主要國家訂立互惠關稅協定,降低進口稅率;1849年取消了《航海條例》;到1875年,英國工業品的平均進口關稅稅率降到幾乎為零。這反映出英國A.自由主義成就了工業革命 B.與荷蘭經濟競爭關系結束C.徹底放棄了貿易保護政策 D.工業革命促使生產能力提高9.下邊的漫畫描繪了新中國成立后中美兩國政府在聯合國會議上第一次展開論戰的情景。該漫畫反映出A.東亞局勢呈現緊張態勢 B.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C.美國霸主地位受到挑戰 D.新中國推行一邊倒外交政策10.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會上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觀點,指出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調動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這次大會A.完成了科技領域的撥亂反正 B.推動了高考制度的恢復C.有利于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 D.響應了科教興國的號召11.“版印之書,唐人尚未盛為之。……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此引文最早當出自A.《貞觀政要》 B.《夢溪筆談》 C.《永樂大典》 D.《四庫全書》12.1906年《大公報》刊載廣告“本號聘請旁通泰西化學餅師,選買上等洋面,以西式餅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餅,用外國糖漿推凸,食之爽心,觀之悅目。”這反映了當時上海A.開始成為通商口岸B.崇洋媚外成為主流C.飲食風尚發生變化D.社會習俗完全西化13.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的福利支出為20.74億英鎊,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8%;到80年代初時,福利支出685億英鎊,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1.6%。這種變化說明英國A.國內各階層貧富差距縮小 B.失去世界經濟中心地位C.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增強 D.國家財政狀況日益惡化14.“從(二里頭遺址)新發現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的上述言論A.否認了夏王朝的存在 B.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頭文化與中國國家起源的關系 D.揭示了原始農耕與文明起源的關系15.在美國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眾特別是失業工人斗爭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議制度似乎無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領導。有些人以羨慕眼光看著莫斯科,有些人看著柏林和羅馬。”人們的“希望”“羨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A.改變資本主義代議制度 B.借鑒蘇聯管理經濟模式C.建立國民經濟軍事化體制 D.渴望擴大政府職能16.1906年7月,中國福興汽水公司特別刊登聲明:“外間有別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裝水出賣,于本公司名聲甚為有礙,故此特行出示聲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本公司不能再為容忍,必須與彼等相見于法庭之上。”這一現象從側面反映出A.西式飲食習俗被國人所接受B.民族企業面臨外國企業壓制C.政府立法鼓勵民間企業發展D.惡性競爭導致民族經濟破產17.下表依據嚴中平《中國棉紡織史稿》制作,反映了1913年至1922年中國直接進口各國棉布價值百分比情況,據此可知()1913年1914-1916年1917-1919年1920-1922年日本29.6%36.0%57.7%44.7%英國33.0%33.4%29.5%42.2%其他37.4%30.6%12.8%13.1%A.一戰之前中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B.一戰期間中國棉紡織業發展迅速C.一戰以后英國在華貿易持續下降 D.一戰期間日本擴大在華經濟侵略18.觀察下表“美國政府財政收入中主要稅種所占的比例(%)表”,這一時期美國主要稅率的變化,有助于年份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刺激社會消費,擴大國內市場B.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國家干預C.減輕貧民負擔,完善社會保障D.降低經營成本,復興工業生產19.1950年,美國制造業的產量占10個主要工業國家總產量的62%,1965年這個比例降到50%。在世界制成品出口總額中,美國的份額也從1953年的30%下降到1965年的16%。導致以上變化的因素包括①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解體②歐洲走向聯合推動經濟復興③“滯脹”沖擊了美國經濟④二戰之后日本經濟迅猛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0.柏拉圖認為:在理想的社會中,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武士們保衛國家,農民和手工業者負責生產。據此我們可以推斷,柏拉圖這一認識體現了其()A.對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態度 B.對抽簽選舉持反對態度C.主張按照人的出身來確定社會分工 D.主張民眾的直接民主21.1836年,在廣州商館中落腳的外國商人約有50余家,其中英商31家,美商9家,葡萄牙、瑞典、荷蘭、法國商人各一家,還有“港腳”商(主要是英印的所謂“自由商人”)11家。這反映出A.西方列強已經打開中國市場 B.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爭奪對象C.清朝并未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中國對外貿易潛伏重大危機22.20世紀30年代,歐洲各國政府除制定法律保護壟斷性企業外,還通過貸款、津貼、補助、減免稅、利息率等辦法幫助這些企業發展生產。這些舉措有利于A.促進歐洲各國產業結構合理化 B.緩和歐洲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C.化解企業對生產的盲目性追求 D.推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3.隋唐時期“工商不得人仕”;992年,宋太宗下詔“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此后,參加科舉的工商業子弟比比皆是。這表明A.工商皆本已經成為時代主流 B.參加科舉需由州郡長官推薦C.門第成為選官人仕重要條件 D.商品經濟發展推動科舉變革24.王陽明的《碧霞池夜坐》云:“一雨秋涼入夜新,池邊孤月倍精神。潛魚水底傳心訣,棲鳥枝頭說道真。莫謂天機非嗜欲,須知萬物是吾身。無端禮樂紛紛議,誰與青天掃宿塵?”這首詩作A.否定傳統儒學正統地位 B.發出近代進步思想先聲C.反映出程朱理學的精髓 D.體現出鮮明的心學色彩25.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取悅先王先公等獲得庇護,與此相比,周人有明顯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變A.反映出上古時期帝王創立祀祖制度旨在社會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權日益重視以神權維護世俗權C.顯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來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動了戰國時期崇尚君主集權的法家思想的誕生26.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曾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訂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A.與國民黨合作共同反帝 B.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C.實行“工農武裝割據” D.停止內戰,共同抗日27.新文化運動時期,有人提出文言文、漢字等是封建時代的舊文化,應予以廢除。這種觀點產生的原因是A.白話文運動的興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傾向C.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D.“詩界革命”的負面影響28.有學者認為,反全球化的國家主要是債務纏身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發達國家。得出這種結論的依據是()A.發達國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反全球化運動主要是反經濟全球發展C.全球化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D.全球化威脅著不發達國家的經濟主權29.北宋中期,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他們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口號,意在A.幫助新興地主階級探索治國安邦的策略B.用天人感應等學說強化儒學獨尊的地位C.重建儒學在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D.蔑視權威和教條批判高度集權政治制度30.如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紡織中心佛羅倫薩毛紡織品產量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業革命的沖擊 B.商業革命的影響C.政治分裂的阻礙 D.羅馬教廷的束縛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時期。閱讀T列材料:材料一數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時亦難遽變,于是先從在下者起;游說則范雎、蔡澤、蘇秦、張儀等,徒步而為相:征戰則孫臏、白起、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身而為將,此已開后世布衣將相之例。——趙翼《廿二史札記》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墨子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李悝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指出戰國時期的變革導致用人方式發生的變化。商鞅變法采取了哪些措施順應了這一變化?(2)概括材料二兩人的政治主張。結合商鞅變法,說明他們主張的意義。3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7、18世紀的歐洲,酒館成為最初的公共領域。酒館是模仿貴族的社交方式而來的,同時也保持了平民化的特征,為市民敞開了更廣闊的公共交往空間。許多雇主可以在酒館雇到工人。莎士比亞經常來酒館邊喝酒邊寫劇本,他的很多劇目也是首先在酒館上演并傳播的。英國歷史上著名的輝格黨企圖推翻查理二世的陰謀就是在一家酒館里策劃的,酒館在17世紀末18世紀早期已經成為英國正在出現的政黨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酒館里資產階級對政治事務的討論和批評在范圍更廣的公眾中得到傳播,使公眾可以對國家及其事務進行監督,每個人都認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著利害關系,有權形成并表達自己的意見,公共領域成為憲政的基礎。——摘編自《十八世紀英國城市公共性研究》等材料二明清以后,四川茶館遍及城鄉。晚清至民國,茶館成為成都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設施。茶館是人們消閑、打盹兒的自由天地和評書、雜耍的表演場所,也是說買賣的民間交易所,還是講道理、斷公道的民間公堂。人們在場館談論時政傳播消息以及擺龍門陣,不分生人、熟人,不管是體面官紳,還是下里巴人,萍水相逢,圍坐閑談。民國三十幾年,社會不穩,茶館忌談政治,墻上往往貼有“莫談國事”的警語。1950年后,由于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根本變化,以及新的意識形態的確立,再加上政府通過登記、稅收、規章等方式加以限制,成都茶館逐漸衰落。——摘編自賈玉英《成都茶館經濟與茶館文化述評》等(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18世紀酒館對當時社會所起的作用。(2)據材料指出17、18世紀的英國酒館文化與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成都茶館文化的主要不同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角度分析其原因。(3)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950年后成都茶館衰落的原因。33.漫畫中的歷史以下是美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別于1947年和1949年以馬歇爾計劃(MarshallPlan)為對象創作的漫畫。(注:圖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繩子上寫著MarshallPlan;圖二人物手中和墻上掛著的繩圈上分別寫著法國、德國等國家名稱)問題(1)分別依據圖片信息,概括圖一、圖二的主題?(2)具體分析導致以上兩幅漫畫出現觀點迥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我們如何看待這兩幅漫畫的歷史價值?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蘇格拉底強調哲學應該研究人性,研究人的價值,要“省察自身”,這實質上就是認識到理性的作用,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對自然研究價值的否定,排除A項;材料未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對智者運動的批判,排除D項。故選B。2、A【解析】

根據所學,文藝復興運動是在借助復興古曲文化基礎之上宣傳資產階級新文化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故A項符合題意;BC項都沒有“汲取古曲文化”,排除AC項;科學社會主義創造的不是資產階級需要的文化,排除D項。3、A【解析】注意題干中的“1950年”“即將……”等信息,當時法、德等六國達成協議,即將成立歐洲煤鋼聯營(又稱“歐洲煤鋼共同體”),故A項符合題意。4、D【解析】

“未經國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出自1689年的《權利法案》,“上述諸州以內所有作為奴隸的人現在和今后永遠獲得自由”出自1862年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出自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在權利方面,人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出自1789年的《人權宣言》,按制定時間先后排序為①④③②,故答案為D項;其他三項排列錯誤,排除A、B、C項。5、B【解析】

據材料“從袁世凱訓練下來的新兵,都要讓給新的知識分子與北伐革命軍了”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中國社會的主導力量開始發生改變,B正確;國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排除A;五四運動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的說法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C;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北洋軍閥統治下并未建立起民主秩序,排除D。6、B【解析】

根據材料“猶東周之對于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等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出現皖系軍閥和直系軍閥是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1928年);結合選項可知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屬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故B項正確。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與材料中“皖直交斗”不符,排除A。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7、A【解析】試題分析:主要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解題時注意材料“為解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提供了一種較為科學的方式”的含義,其“科學”應該指的是在解決皇權與相權之間矛盾方面的積極之處。分析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排除;C項符合題意。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唐代的三省六部制8、D【解析】

在重商主義的指導下,英國制定了《航海條例》,而后來英國完成了工業化,成為“世界工廠”,自由主義取代重商主義,導致關稅稅率的下調。D正確;工業革命的發展促使資本家要求“自由競爭”,因此是工業革命成就了自由主義,A錯誤;國家利益的不同導致兩國競爭關系不會結束,B錯誤;徹底放棄說法過于絕對,C錯誤。故選D。9、A【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聯合國成立之初為美國所控制,因此國民黨當局占據了中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二十六屆聯大中國以壓倒性的多數,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代表被趕出聯合國,挫敗了美國的“兩個中國”提案,東亞局勢呈現緊張態勢,故A正確;B不是材料主旨;CD與材料無關。10、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全國科學大會最根本的意義在于解放思想,全國科學大會是改革的先聲,大會取得的重要成果為科技體制改革,為科技第一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有利于重新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推動國家工作重心轉移,C項正確;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撥亂反正全面展開的標志,排除A項;高考制度的恢復于1977年,排除B項;“科教興國戰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D項。故選C。11、B【解析】

“膠泥刻字”說明是北宋時期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夢溪筆談》是北宋時期沈括著作,可能是最早提及的著作,故B正確;A是記載唐朝時期歷史,不可能涉及;C和D是明清時期著作,不是最早,排除。12、C【解析】

材料內容是西餅店的廣告,推薦西餅的制作方法和材料,表明西式餐飲影響上海,表明飲食風尚發生變化,故選C;1842年上海就成為通商口岸,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崇洋媚外成為主流,B錯誤;“完全西化”過于絕對化,D錯誤。13、C【解析】

英國的福利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世紀50年代初的13.8%,增加到了80年代初的21.6%。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種變化說明英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在不斷加大,即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增強,故C正確;材料信息不是說明國內各階層貧富差距縮小,故A錯誤;二戰以后,英國就已失去世界經濟中心地位,故B錯誤;材料主旨未強調國家財政狀況日益惡化,故D錯誤。14、C【解析】

根據材料“從(二里頭遺址)新發現中,人們幾乎可以觸摸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脈動了”結合所學可知二里頭遺址和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即國家的出現有關系,答案為C;材料提到“第一個王朝”但是并沒有否認和證實夏王朝的存在,AB錯誤;D在國家出現之前就存在,材料內容不能顯示農耕和文明起源的關系,排除。15、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在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中,美國遭受的打擊最為嚴重。面對嚴重的危機,胡佛一度堅持自由放任的傳統經濟政策,等待經濟形勢的好轉,致使危機更加嚴重。人民的不滿情緒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經濟狀況。而當時意大利、德國建立了法西斯集權統治,政府權力集中,以應對經濟危機。故D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未體現人們想改變民主代議制度,故排除。B項,蘇聯為斯大林模式,美國沒有借鑒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項,國民經濟軍事化體制為法西斯體制,為侵略擴張作準備,并非失業工人所期盼的,故排除。16、A【解析】

材料“外間有別家造水公司……于本公司名聲甚為有礙”從側面說明當時汽水在社會上銷量較大,也從側面說明當時西式飲食習俗被國人所接受,故A正確;“外間有別家造水公司”并不能說明其就是外國企業,故B錯誤;材料未體現政府立法鼓勵民間企業發展,故C排除;材料中的福興汽水公司并沒有破產,故D錯誤。17、D【解析】

表格數據顯示1913-1919年中國進口日本的棉布價值百分比逐年上升,說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趁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擴大了在華的經濟侵略,故D正確;表格顯示不出一戰之前的政府政策,排除A;表格顯示的是中國進口外國棉紡織品,不是國內紡織業發展狀況,排除B;表格顯示1922年英國貿易上升,排除C。故選D。18、D【解析】

根據表格信息可知這一時期企業所得稅不斷下降,這有利于減少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發展,D正確;消費稅上升,不利于刺激社會消費,排除A;國家主要稅收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下降,會導致財政收入減少,排除B;個稅整體降低,并不僅僅減輕貧民負擔,排除C。【點睛】解題關鍵是對稅率變化的解讀,掌握稅率的增減對企業、個人和社會消費的影響。19、C【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美國制造業份額的下降主要是受到西歐的沖擊,同時日本戰后崛起也對美國的制造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故C項正確;①③所處的時間是70年代,故排除ABD項。20、B【解析】

試題分析:“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說明柏拉圖主張精英治國,反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輪番而治等做法,故B正確,A不對;C不對,柏拉圖主張按照人的素質和職業來確定社會分工,而不是根據其出身;D不對,柏拉圖的主張剛好相反。21、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在中國落腳的外商以英商居多,反映了英國的商業利益與中國聯系越加緊密,體現了英國工業革命即將完成對原料及市場的需求,中國閉關鎖國政策面臨嚴峻挑戰,對外貿易潛藏危機,D項正確;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開放使中國市場被打開,排除A項;此時中國尚為獨立主權國家,排除B項;清朝此時仍繼續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排除C項。故選D。22、D【解析】

20世紀30年代正值經濟危機時期,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企業發展,說明政府在干預經濟,這有利于推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D正確;政府舉措與產業結構調整無關,排除A;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如制定法律保護壟斷性企業,大多屬于轉嫁危機的行為,這容易導致貿易摩擦,不利于緩和歐洲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B排除;經濟危機爆發后,生產過剩,危機本身沖擊了企業對生產的盲目性追求,C排除。23、D【解析】

從隋唐時期“工商不得入仕”到宋太宗以后參加科舉的工商業子弟比比皆是,表示科舉取仕的條件已經發生變化,說明商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些都源于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故選D;工商皆本是明朝黃宗羲的觀點,排除;B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24、D【解析】

材料“莫謂天機非嗜欲,須知萬物是吾身”體現了天地萬物皆在吾心的思想,體現的是心是萬物的本源,即體現了鮮明的心學色彩,D項正確;心學屬于儒學的組成部分,是對傳統儒學的發展,而不是否定,A項錯誤;明清之際的新儒學發出近代進步思想先聲,B項錯誤;理學的精髓是理是萬物的本源,材料體現的是心學,C項錯誤。25、C【解析】從材料中來看,周代的祭祀活動不僅僅是為了祈祝祖先蔭庇后世,更重要是的是從這一系列的活動中總結出的制度與規范,這對于王朝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人文因素的體現,故本題選擇C選項。A選項材料沒有體現出“社會教化”;B選項沒有理解材料中的真實含義;D選項無法從材料中得出結論。26、C【解析】

由“華南山區”、“毛澤東”等信息可判斷“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故選C項;彼時國民革命已然失敗,國共合作破裂,排除A項;武裝反抗國民黨是斗爭手段,而非革命策略,排除B項;彼時抗日戰爭尚未爆發,排除D項。27、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時期,對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片面的認識,主張全盤否定,而對西方文化則全盤肯定,這是新文化運動的偏激傾向的體現,B正確;主張廢除漢字與白話文運動的興起、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和詩界革命無關,排除ACD。28、A【解析】

據材料“反全球化的國家主要是債務纏身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發達國家”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A正確;反全球化運動是反全球化過程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是反經濟全球發展,B說法錯誤;從長遠看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C錯誤;據材料可知,因為最不發達國家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因此也就談不到威脅著國家的經濟主權問題,D錯誤。【點睛】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29、C【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北宋儒學復興運動的口號展現了士大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試圖通過繼承和發揚傳統儒學思想以重建儒家的價值信仰,故C項正確;儒學復興旨在重建儒學價值信仰而非探索治國安邦的策略,排除A項;以天人感應等學說強化儒學獨尊地位出現于西漢時期,排除B項;儒學復興運動的興起有利于強化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統治,而非批判專制主義,排除D項。故選C。30、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1560年后意大利的紡織中心佛羅倫薩毛紡織品產量不斷下降,這主要和新航路開辟引起的商貿中心轉移有關,B正確;工業革命興起于18世紀上半葉,A排除;C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變化:世候世卿到布衣將相。措施:廢井田;廢分封;獎勵耕織;按軍功授爵。(2)主張:選賢任能。意義:打擊舊貴族勢力;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使秦國實現富國強兵。【解析】

(1)變化:根據“數千年世侯世卿之局”、“白身而為將,此已開后世布衣將相之例”概括得出世候世卿到布衣將相。措施:結合所學可知,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廢井田,獎勵耕織,廢分封,按軍功授爵等。(2)主張:根據“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使有能而賞必行”概括得出選賢任能。意義:可從打擊舊貴族勢力、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使秦國實現富國強兵等分析回答。32、(1)作用:為人們休閑娛樂與交流提供了社交場所;成為政治活動的公共空間;是市民勞動力雇傭市場;成為思想文化傳播的場所;是資產階級進行憲政活動的基地。(2)不同之處:在政治上的影響不同。英國酒館文化積極傳播民主思想,有利于民主政治發展;而中國茶館文化不談論國家政事,對中國的政治發展影響小。原因:晚清至民國時期的高壓政治;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形成以自身利益為重的社會氛圍;實行文化專制政策;民智未開,國人缺乏參與政治的意識。(3)原因:社會主義改造,茶館所有權發生變化;政治運動(如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新的意識形態的確立,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