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山西省祁縣中學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山西省祁縣中學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山西省祁縣中學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山西省祁縣中學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山西省祁縣中學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山西省祁縣中學高考仿真模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梁啟超,1923年)材料評述的是A.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 B.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C.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 D.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2.據《夢溪筆談》記載,張詠任崇陽知縣時,因“民不務耕織”而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有人入市買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這反映出,宋代A.官府壟斷茶利,商業環境惡劣B.農副產品較少,貨幣使用率低C.地方官員固守重農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會地位較以往愈加低下3.如圖選自2015年12月IT網行業資訊。圖片的主旨是A.社會不重視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 B.互聯網成為社會交際的必備工具C.科技發展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D.互聯網更有利于兒童智力的開發4.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其他國家等待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是大規模反對其倡導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的示威游行,民調顯示德國民眾對于自由貿易的支持度從2014年的90%降至2016年的56%。材料信息說明()A.經濟全球化阻礙世界經濟發展 B.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C.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D.經濟區域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經階段5.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會上說:“雖然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這里“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主要指A.制定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B.推翻了滿族貴族的專制獨裁統治C.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D.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6.周王朝時期設置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禮樂機構——春宮。當時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禮儀有別,所用的音樂也不一樣。例如祀天神,“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祭地時,“乃奏太簇,歌應鐘,舞《咸池》”。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頌》,士大夫則不能用。可見設置春宮最主要目的在于:A.鞏固政權統治 B.加強等級觀念 C.加強禮樂教育 D.普及樂理知識7.下圖是民國84年臺灣地區為紀念某一重大事件而發行的一枚50周年紀念幣,該幣發行后即為各地民眾購藏,市面難得一見。依據圖中信息判斷,民眾購藏是為了紀念哪一事件()A.鄭成功收復臺灣 B.中日甲午戰爭結束 C.抗日戰爭勝利 D.開羅宣言發表8.孫中山說:“仆之素志在提倡實業,實行民生主義,而以社會主義為歸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眾的生活狀況獲得改善,而不愿幫助少數人去增殖他們的勢力,直至成為財閥”。為此他提出了A.民族平等B.節制資本C.創立民國D.廢除私有制9.羅馬法中最為完備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關于婦女的立法主要集巾在監護、婚姻和財產繼承上,對后世各國有關婦女地位的立法產生了深遠影響。這說明羅馬法A.以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為出發點B.充分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正義性C.已經兼顧社會各個群體的利益D.對婦女法律問題做了有益探索10.王培華認為,政治家講正統,體現了政治家的政權連續性意識,促使有作為的政治家以統一中國為己任;史學家講正統,體現了史學家的政權連續性意識,促使史家不斷以正統觀念編撰正史或改編史書,正史成為中國文明連續性的重要載體。這里的正統論的實質是A.思想的大一統 B.君主專制的確立C.郡縣制的實現 D.農耕經濟表現11.如圖為某年“老新聞”目錄,同樣可以編入該目錄下的老新聞是A.中華民國新紀元B.討袁聲中之上海C.破天荒之工人總同盟罷工D.九國太平洋會議消息12.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學、治生之術,積極參與以往被士大夫譏為“墮落”行為的諸如土地兼并、商業貿易、錢財房貸等與民爭利的行為。這一變化反映了A.市民價值觀念的轉變 B.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C.傳統倫理道德的缺失 D.經世致用思想的盛行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中學”與“人學”材料一中國最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國親親,而西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國貴一道而同風,而西人喜黨居而州處;中國多忌諱,而西人眾譏評。其于財用也,中國重節流,而西人重開源;中國追淳樸,而西人求歡娛;其接物也,中國美謙屈,而西人務發舒;中國尚節文,西人樂簡易。其于為學也,中國夸多識,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禍災也,中國委天數,而西人恃人力。——嚴復《論世變之亟》1895年2月材料二非為天地人三學,則無以盡事理之悠久博大與蕃變也,而三學之中,則人學為尤急切。——嚴復《原強》1895年材料三曩者吾人以西人所知,但商業耳,火器耳,術藝耳,星歷耳。自近人稍稍譯著,乃恍然見西人之所以立國以致強盛者,實有其盛大之源。——嚴復《英文漢詁》1904年問題(1)材料一中“三綱”是指什么?(2)從材料一中概述西方是從哪些方面重視“人學”的?(3)結合上述材料,指出嚴復所言的西方“盛大之源”是什么?(4)基于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嚴復所持觀點的看法。14.(20分)不論是尋求富國強兵,還是挽救統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結果是如愿以償,抑或是事與愿違,改革都是改革者應對時局訴求的回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畢士麻克語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嗚呼,今雖不幸而言中矣,懲前毖后,亡羊補牢,有天下之責者,尚可以知所從也。——梁啟超《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1895年“公車上書”事件標志著維新派正式形成。他們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國建立立憲政治。“君與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主張在中國實現三權分立,擬訂憲法,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的富強指日可待……——張豈之《中國文明十五講》材料三論者曰:中國之當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無操之過蹙;失于急激,以自貽蹉跌之憂乎?辯曰:中國之言改革,三十年于茲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舊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茍不務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啟超《戊戌政變記》材料四戊戌維新,雖時日極短,現效極少,而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梁啟超《康有為傳》(1)依據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學習西方的特點有何不同。(2)依據材料二分析維新派在制度設計上有何創新。又有哪些保留?(3)材料三中關于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爭論,論者和辯者的主要觀點各是什么?(4)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戊戌變法“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的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思想的覺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舊的思想觀念不可能運用于近代新制度、全面性的結構變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依據材料提供的時間“革命成功將近十年”以及建立了新制度判斷材料評述的是辛亥革命,依據材料文字“要求全人格的覺醒”可知是反對傳統文化的束縛,A項符合題意,正確,BCD三項均排除。故選A。【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C【解析】

材料“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表明當時宋朝地方官員比較重視耕織,阻礙了商業的發展,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政府對茶利壟斷,故A項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到農副產品和貨幣的使用情況,故B項排除;材料主要體現的是對農民不種糧食的呵斥,沒有體現出商人地位的變化,也沒有與以往進行比較,故D項排除。3、C【解析】

兩幅圖表明上個世紀90年代,小朋友在滑梯上玩耍;現在小朋友已經離不開網絡了,說明科技發展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故選C;圖片內容反映的是社會生活的變化,不能說明社會不重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排除A;B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說法沒有依據,排除。故選C。4、C【解析】

據材料的描述可知,英國是否退出歐盟的公投說明歐盟受到了沖擊,而歐盟是由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區域化組織;美國發起成立的TTIP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反對,該協定屬于經濟區域化的范疇。而經濟區域化是經濟全球化在當今的主要表現,因此上述信息說明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雖然不可阻擋,但其發展進程則是曲折的,因而選擇C項;A項與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的實際不符;B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屬于表面現象,不能反映材料信息的內涵。故選C。5、A【解析】

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和綱領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體現反封建和政治上的近代化的性質,雖然不是完全的反殖民侵略,但也表明了民族獨立的要求。因此“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制定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故A項正確;這里的民主民族革命是指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并不是推翻滿族的專制統治、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及頒布的憲法,B、C和D排除。故選A。6、A【解析】

依據“禮樂機構”“音樂”等可知材料論述的是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此制度是配合分封制實行,主要目的是用一系列等級規范制度來鞏固政權統治,故A正確;BCD均不是禮樂制度制定的目的,排除。故選A。7、C【解析】

根據圖片信息“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將其換算成公元紀年,這一年是1995年,根據圖片信息“臺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兩個時間比較,可以得知民眾購藏該幣是為了紀念1945年的事,抗日戰爭勝利發生在1945年,故C項正確;鄭成功收復臺灣發生在1662年,排除A;中日甲午戰爭結束于1895年,排除B;開羅宣言發表在1941年,排除D。8、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敘述的是孫中山先生對他的革命思想理論的闡述,根據材料所描述的內容,是對民生主義的進一步闡述,“不愿幫助少數人去增殖他們的勢力,直至成為財閥”更加直接體現了他希望節制資本,使人民生活達到近似平均。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AC選項不屬于民生主義的范圍;D項不符合史實。考點: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孫中山與三民主義·民生主義9、D【解析】題干說到羅馬法對婦女問題的關注,這些成果對后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婦女地位立法產生了積極影響,可見其對婦女法律問題做了有益的探索,故選D;羅馬法的出發點是維護羅馬的奴隸制度或者說是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故A不符合史實;古代羅馬法規定中,奴隸和公民之間是有嚴格界限的,沒法保證奴隸的利益,故B不符合史實;題干只體現了婦女的法律地位和條文,故不能說兼顧了各個群體,故排除C。10、A【解析】

根據“以正統觀念編撰正史或改編史書,正史成為中國文明連續性的重要載體”可得知,正統論是強調政治上的大一統,同時也涉及到文化史學上的大一統一,其實質都是思想上的統一,A正確;BC項都只是政治統一的表現,不符合題意;農耕經濟是正統思想的經濟基礎,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1、C【解析】

由材料“山東問題”“北京學界之大舉動”可知反映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背景和過程。五四運動期間,工人階級罷工,聲援學生愛國活動,宣告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故C符合題意;A是1912年,B是1916年,D是1922年,時間不符合,故ABD不符合題意。12、B【解析】

根據材料“土地兼并、商業貿易、錢財房貸等與民爭利的行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隨著人與人之間經濟交流的增多,商業貿易、錢財房貸等與民爭利的行為受部分士大夫的關注,客觀上反映了當時商品經濟迅速發展,故B選項正確;根據材料“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學、治生之術”等信息可知,材料內容強調的是日用之學、治生之術受部分士大夫的提倡,沒有體現市民價值觀念的變化,故A選項錯誤;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是三綱五常等思想,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傳統倫理道德缺失的現象,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世致用思想在明清時期逐漸提倡,并且材料內容沒有涉及經世致用的思想盛行的現象,故D選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2)社會政治、經濟習俗、為學、自然與個人(對災禍看法)(3)社會科學,或人學。(4)本小題采用SOLO評分法。答案1: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材料進行多維度論述。能提煉出正確觀點,并能對該觀點產生的背景從不同角度進行闡釋和評價。(如:對觀點本身的認識;對觀點產生背景的認識;對觀點影響的評價)示例:提出要革新圖強,必須重視社會科學,尤其重視人的作用。產生該觀點是基于對西方的接觸、觀察、比較;是基于對中國國情及實踐的認識;是基于對中西方的國情的比較。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論述:論述充分。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答案2:能從兩個線索與材料之間建立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充分。視角:提煉觀點較正確,能從兩個緯度進行闡釋和評價,但不能建立有效聯系。如:緯度一,基于對西方“人學”學習的進步性認識緯度二,基于中國國情與西方比較的認識觀點清晰;觀點較清晰。論述:論述較充分。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和材料,進行單一緯度的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少材料。視角:只單一緯度如基于對西方先進文化接觸、觀察、認識論述嚴復觀點。敘述:僅能列舉。答案4:觀點不太明確,找到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答案5: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參考范例:綜述上述材料,嚴復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發現中西差異和盛衰之源在于社會和人文,反映了其遠見和卓識。首先,嚴復先生向西方學習,重視社會科學的觀點在當時是具有超越性的。他了不起的地方是通過與西方的深入接觸與全面觀察,突破洋務運動所認為的西方優勢不過“商業耳,火器耳,術藝耳,星歷耳”,發現西方值得學習的不僅是科學技術等器物之用,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知曉了西方“立國以致強盛者”另有盛大之源,發現社會科學對國家強盛的巨大貢獻,這在當時是一種遠見。其次,嚴復先生的認識并非僅依靠其理論的思維,而是基于對中國國情及實踐的認識,基于對中西方的國情的深刻認識和比較。他知道國家富強必建立于本國固有之基礎,故對中國社會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論世變之亟》一文中,揭示了中國崇權威、講親情、重傳統、美謙屈的保守特點,通過自我認識,發現本民族的優點與不足。同時,從觀察中國人與西方人價值觀、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等方面的比較入手,發現了西方社會的長處:講平等、民主與公正;崇尚競爭、發展和創新;并且重視人才、鼓勵個性等等。以此為據,推斷出對國家富強更急迫關鍵的是“人學”。認為改變人與制度才是國家富強的根本,發人深省,見識深遠。當然,嚴復先生畢竟受時代所限,其觀點亦有不足之處。他雖已看出中國落后的關鍵在“人學”,但如何在中國重視“人學”,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借鑒西方成功之經驗,如何處理人和社會關系等有失偏頗或絕對化。在晚清權威尚存的世紀之交,嚴復先生能認識到社會科學的價值,尤其推崇人的作用,經過對中西方社會理性的比較,尋求變革求強的道路,是進步而可貴的;是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時代精英知識分子推動新舊交替的較理性選擇。【解析】

(1)“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2)根據“西人首明平等”“西人以公治天下”“西人喜黨居而州處”“西人重開源”“西人樂簡易”“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