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一中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2024學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一中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2024學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一中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2024學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一中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2024學年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一中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題PAGE1試題2023—2024學年度高二開年聯考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8000多年前,在中國大地上,農業有了初步發展,社會出現分化的端倪,開始了中華文明的起源進程,正是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穩定性,保障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6000多年前,社會明顯分化,開始出現大型中心性聚落和規模較大的墓葬,中華文明加速發展。5000多年前,出現了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權貴階層的大墓,社會分化顯著,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中華文明從此進入古國文明階段。4000多年前,中原地區開始進入夏王朝時期,中華文明也從此進入以王朝為引領的文明一體化的王朝文明階段。夏朝之后的商朝,逐漸建立起王朝內部的各種政治和禮儀制度,通過出土的青銅器具、甲骨文字以及后世的文獻典籍,我們可以了解這些制度。周朝在取代商朝之后,通過封邦建國的方式,將血緣紐帶與地緣政治相結合,確立“周天子”對各諸侯的“宗主”地位,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對京畿地區之外廣大區域的控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大一統理念開始確立,促進了中華文明的文化認同。這個文化認同,成為保障中華文明連續性的強大精神力量。秦并六國后,不但形成了一個地域更加遼闊的龐大國家,而且建立起一整套維護這個龐大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標志著中國大一統歷史的開始,并由兩漢所繼承和發展。大一統保障著中華文明從未中斷、堅不可摧。公元3—6世紀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也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時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到隋唐時期形成融入了匈奴、鮮卑、羯、氐、羌各民族的大一統,這已經超越秦漢時期。中華文明也在民族大融合中得到新的發展,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文化認同達到新的高度。在此后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中華文明也在大一統中得到持續發展。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還可以從許多方面得到說明。比如,今天我們使用的漢字,同甲骨文沒有根本區別,這說明作為承載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的文字,其發展歷程清晰連貫。又如,浩若煙海、綿延不斷的典籍文獻,一直滋養著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諸如仁民愛物、天人合一、一諾千金等道德信條,古人今人都深受其益。這些都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最好見證。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遭遇了文明難以賡續的深重危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今天的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一度蒙塵的中華文明煥發出新的光彩,實現了從古代到現代的一脈相承。(摘編自方志遠《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材料二: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能夠提供物質建設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需要秉持和發展“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政治思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與“天下為公”“富而后教”的施政理念同頻共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與“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的世界觀千年輝映。今天,無數珍貴的文物向世人訴說著中華文明在物質建設層面的連續性。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今天或出土或傳世的各類與土地相關的文物,如反映漢代土地交易的南陽鉛質“買地券”,反映北朝均田制的敦煌西魏大統十三年殘卷,反映唐代土地交易的敦煌田契,以及宋以后推廣到全國各地的魚鱗圖冊等等,無不印證著歷代王朝和勞動人民對土地的高度重視與精細化管理,一些抑富濟貧的思想觀念也能夠從中體現出來。建筑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構成了人們的主要生活環境,是物質文明的重要載體。如果說舉世聞名的山西應縣木塔、河北趙縣安濟橋、隋唐大明宮遺址、明清故宮、蘇州園林等,如同中華物質文明史上的明珠一樣璀璨,那么古建筑所共同追求的序列層次美、結構精巧美、造型意境美等等,就連成了一條貫穿中華物質文明史的金絲,其中所蘊含的深沉高邁、禮樂相濟、自然和諧等物質文化內涵,更是中華物質文明連續性的精髓所在。中華物質文明的連續性不僅體現在土地和建筑上,也更多體現在日常細節上。以中國古代的茶具為例,古人的飲茶風氣從唐代開始盛行,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飲茶,于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唐代茶文物,既有“邢白越青”的精美茶具,也有長沙窯十分“接地氣”的“茶”碗。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上下一體的景象從唐代一直延續至今,人們不分地域、貧富、男女、老少,均能共享茶香、吸取天地精華,小小一盞茶中充分浸潤著中華文明的物質智慧。面向未來,在中華文明連續性的指引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路徑日益清晰,物質建設將更上層樓,成為我們繼續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支撐。想要從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中獲得充分的物質建設啟發,就要做好中國傳統物質建設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使中國經驗體系化、理論化,能夠真正指導當代和未來的實踐。從“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樸素觀念到“裕民以政”的理論探索,能夠看到物質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觀點日漸成型;從“兼愛尚同”“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到“民胞物與”的哲學思考,能夠看到物質建設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后代的理念日臻完善……中國傳統物質建設思想散而不亂、主線突出,既是中華文明能夠延續數千年而不中斷的古老密碼,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代法寶。(摘編自劉禮堂《深刻領悟中華文明的連續性》)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農業生產方式的穩定性,是中華文明連續性的保障;確立大一統理念,對中華文明的文化認同具有促進作用。B.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經歷了空前的磨難,中華文明曾經遭遇到難以延續的嚴重危機。今天,中華文明重新煥發了生機。C.“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下為公”“富而后教”“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等思想,都是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催生的重要理念。D.從古代建筑中可以看出中國人對建筑審美的共同追求,以及中華文明中深沉高邁、禮樂相濟、自然和諧等物質文化內涵。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華文明有起源和發展的過程,其經歷了原始文明、古國文明和王朝文明等階段。B.民族大融合讓中華文明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讓中華文明在大一統中得到持續發展。C.從今天出土或傳世的各類與土地相關的文物可以看出,各個朝代都有土地買賣制度。D.只要發揚中華文明中的傳統物質建設思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早日得到實現。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實體銜接有序,均未因外力打擊而中斷,后一個朝代都自稱是前一個朝代的繼承者。B.中華文明對外開放、兼收并蓄,絲綢之路的開辟、外來作物的引進、佛教的東傳、鄭和下西洋、西學東漸等,充分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精華。C.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中華文化傳統從未中斷。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孫子、韓非子等提出的思想主張、價值觀念塑造了中華文化傳統。D.中國史官制度源于商朝,周朝與各諸侯國已有“國史”撰述,各種體裁的史書,貫通古今,代代傳承、世世研習,使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從未中斷。4.請結合材料內容,分別解釋材料一中“大一統”和材料二中“這種上下一體的景象”在文中的含義。(4分)5.兩則材料都以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為論述對象,論述的側重點并不一樣,請簡要分析。(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百梅圖談歌民國初年,保定西大街有一處藥店,叫“濟世堂”,店主姓肖名天京,坐堂,處方,妻子柳百梅抓藥,收款。夫唱婦隨,生意雖然不是興隆,但也過得去。“濟世堂”對面是一處畫店,字號:“梁氏畫店”。畫店主人姓梁名方記。梁方記是南方人,畫得一手好梅花,兼工筆人物,生意雖不熱鬧,但總是有些進項。只是梁方記的梅花并不是常常予人畫的。他畫梅要按梅花的朵數算價。一些達官貴人求畫,總在一塊大洋一朵。于是,有人私下罵梁方記太黑。罵歸罵,但總還是有人來買梁方記的畫。此是閑話,帶過。肖天京到梁方記的店中看過,總是看得很留意,卻從不買一張。柳百梅也跟著丈夫去看過,柳百梅很喜歡梁方記畫的梅花,心里想買,肖天京卻不張口,柳百梅便心下忍了。梁方記來保定多年,卻不適應北方氣候,每到春秋,總是犯病:哮喘。總到肖天京處看病,拿藥。肖天京有時不收費,梁方記也不謙讓。柳百梅頗有言語,說:“他的畫卻從不自送我們一張,藥卻一味白吃。這南人鬼精。”肖天京不高興,對柳百梅說:“人家是手藝,還要換飯吃,怎好向人家索要?”柳百梅生氣說:“你也是手藝,也要換飯吃的。”肖天京眼睛一瞪。柳百梅便不再說。那一天,梁方記又來天京的店中看病。看過,梁方記掏出一塊大洋放到柜上。肖天京擺手笑道:“梁先生莫要客氣。”梁方記笑道:“已經多次白用您的藥了。這一塊大洋也是不夠的。”肖天京道:“我不說笑話,梁先生的錢我不收。”梁方記也不再笑,他看著肖天京夫婦,點頭道:“二位對我有情有義,梁某不知道如何報答才是啊。”肖天京身后的柳百梅嘴快,接上一句:“梁先生的畫不妨送我們一張。”肖天京瞪了柳百梅一眼:“你如何這樣說話?”柳百梅臉紅了一下,梁方記笑了:“這件小事,梁某理當做的。過去不送,只是不好貽笑大方。不知道嫂夫人要我畫什么?”柳百梅笑道:“梁先生莫要笑話,只是我真的喜歡您的畫,更是喜歡您的梅花,只是您的梅花太貴,我不好張口殺價錢呢。”梁方記搖頭一笑:“怎么好說價錢。即日梁某送嫂夫人一張梅花便是了。”過了幾日,仍不見梁方記的動靜。柳百梅還惦記著畫兒的事,對肖天京疑道:“怕是梁先生后悔了,他的畫是要換錢的,怎么肯白白送人呢?”肖天京瞪她一眼:“梁先生絕不會食言,你小人心腸了。”過了幾天,梁方記果然送過來一張大畫。展開,是一張梅花圖,上邊的梅花朵朵精致,柳百梅的手在畫兒上指著數數,撓了撓頭,便數亂了。梁方記笑道:“嫂夫人不用數了,一共是一百朵,這幅畫名叫《百梅圖》。”緊接著又說,“這張畫是兄弟我送與大嫂的,只是畫得辛苦了一些。說句笑話,畫完,真舍不得送人了。”柳百梅慌道:“梁先生說話可要作數的。”梁方記笑了:“玩笑,玩笑。如果大哥大嫂不急錢用,此畫不可隨意賣出了,也算是我對大哥大嫂的一段念想吧。”肖天京笑道:“不賣不賣。”他知道梁方記用心畫了,便讓柳百梅悉心收藏起來。過了幾日,梁方記又來肖天京的店,他說要離開保定,來告辭。肖天京大驚:“梁先生的生意做得很好,如何不在保定做下去了?”梁方記嘆道:“我已出來多年,家中情況一點兒不知道,夜里常常睡不下。于是,還是狠下心扔下生意回去了。店鋪我前日已經盤出去了。”肖天京神色黯然下來,他知道,梁方記此一去怕是不會再回來了,他心便有些依依不舍,目光里流露出一些憾然來。一晃五年過去,軍閥開始在保定打仗,肖天京的生意也便做不下去了。這一天,肖天京家中來了幾個大兵。破門而入,要肖天京交出梁方記的畫來。肖天京咬牙不認。于是,幾個大兵便將肖天京帶走了。柳百梅便在家中瘋了似的尋那張《百梅圖》,那畫卻飛了似的尋不見。肖天京被關在保定的大獄里,一關就是半年。虧得李軍閥吃了敗仗,離開了保定。一個姓劉的軍閥進了城。吃盡了皮肉之苦的肖天京方被放出來。肖天京已經是傷了元氣,便躺倒了。那一天,肖天京喘息著,讓柳百梅把畫兒從夾墻里掏出,柳百梅掏出那畫,便落了淚,問肖天京當初為什么不把畫兒交出去,交了畫,便不會吃這皮肉之苦。肖天京嘆道:“那是當年梁先生辛苦為你我做下的一張畫,如何便隨便交出。”過了幾天,肖天京便死了,柳百梅病倒了。去世前,她把三個孩子叫到身邊,對他們說:“那一張畫,是梁先生送與我家的,也算是一個傳家寶物了,你們萬萬不可把它賣掉。如果將來見到了梁先生,把這張畫還與他就是了。”說罷,默默地掉淚兒。柳百梅去世之后,三個孩子果然沒有賣這張畫,繼續收藏著。新中國成立后,梁方記卻回到了保定,經過四處打聽,找到了肖天京的三個孩子。三個孩子便把那張畫拿了出來,還給了梁方記,又把肖天京和柳百梅的情況對梁方記講了。梁方記聽了,大悲,便把這一張《百梅圖》在肖天京和柳百梅的遺像前撕了,撒得碎碎的。撕罷,梁方記在遺像前深深了鞠了四個躬,便向肖天京的三個孩子告辭,出門走了。后來聽說梁方記到了新加坡。他偶爾也畫梅花,但是從不超過一百朵。(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梁方記的生意不熱鬧,還有人罵,說明他的繪畫水平不高。B.肖天京看得很留意卻不買梁方記的畫,主要因為大家都是手藝人,要生存。C.梁方記贈送《百梅圖》時,并非真不舍得,只是畫得太辛苦。D.梁方記將《百梅圖》撕碎,既出于對肖天京遭遇的悲慟,更出于對這幅畫的痛恨。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第二段的閑話并非是閑話,正是這帶過的“閑話”為后文軍閥搶奪梁方記的《百梅圖》埋下了伏筆。B.小說塑造人物形象以對話為主,正是通過口語化的語言塑造了一群重情重義的人物,突出了主題。C.小說以《百梅圖》為線索,集中講述了肖天京和梁方記兩人之間的故事,沒有無關的情節,緊湊而有序。D.小說情節的展開,張弛有度,前半部分涉及肖、梁雙方,較為詳細,節奏較慢,后半部分則節奏較快。8.有文學評論指出小說中柳百梅這個角色作用巨大,非常出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梁方記為什么畫了一百朵精致的梅花,且叮囑肖天京不可隨意賣出,留作念想?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漸大,而其員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黃門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領卿署之職。鄧后以女主臨政,而萬機殷遠,朝臣國議,無由參斷帷幄,稱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國命。手握王爵,口含天憲,非復掖庭永巷之職,閨牖房闥之任也。其后孫程定立順之功,曹騰參建桓之策,續以五侯合謀,梁冀受鉞,跡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或稱伊、霍之勛,無謝于往載;或謂良、平之畫,復興于當今。雖時有忠公,而意見排斥;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光寵三族;真情忤意,則參夷五宗。漢之綱紀大亂矣!(選自范曄《后漢書·宦者傳序論》)材料二: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于內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選自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序》)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夫為A人主者B非欲養C禍于內D而疏E忠臣碩士F于外G蓋其漸積而勢使H之然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謝,指遜色,與《蘇武傳》“謝漢使曰:‘武等實在’”中的“謝”意思不同。B.碩士,文中指賢能博學之士,現代漢語中則指學位的一級,高于學士,低于博士。C.牢,指牢固,與成語“亡羊補牢”的“牢”意思不同。D.質,指人質,與《屈原列傳》“厚幣委質事楚”中的“質”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由于鄧太后不能直接參與朝臣的議政,只能委任宦官,所以才打破了不能將國家大事寄托在宦官身上的規定。B.五位宦官合謀誅殺大將軍梁冀,因而受到桓帝信任,內、外朝也認為宦官功莫大焉。C.宦官侍奉君主的起居飲食,容易獲得信任,君主與其關系日益親密而產生依賴,對忠臣賢士們則日益疏遠。D.君主如果醒悟,可以攆走女色,而宦官的禍患卻不容易除掉,唐昭宗就是一個例子。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無由參斷帷幄,稱制下令,不出房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國命。(2)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14.宦官干政會引來禍患,其原因材料一和材料二認為各有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宋詩,完成15~16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蘇軾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魯叟乘桴②意,粗識軒轅奏樂聲③。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注】①本詩是蘇軾被貶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島返回途中所作。②魯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軒轅,即黃帝。《莊子·天運》中說,黃帝在洞庭湖邊演奏《咸池》樂曲,這是與天地造化合一的音樂。1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首聯“參橫斗轉”既照應詩題,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之意。B.詩的前四句,表面是寫景,實則寫意,不露痕跡,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C.尾聯作者說九死不恨,意為無恨也無希望,表達遭貶蠻荒的悲戚無奈和心灰意冷。D.本詩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16.本詩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常以動物入詩來表達情感,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兩句,暗含魚雁不能傳音訊之意。(2)李賀《李憑箜篌引》中,“______,______”兩句運用瑰麗的想象,以月宮中吳剛和玉兔對樂聲的癡迷側面烘托了李憑的高超技藝。(3)陸游的《書憤》中運用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施展抱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一聲杜宇啼春風,千山萬壑杜鵑紅。不到麻城,難以感受到杜鵑花的火熱,不上龜峰山,更難以想象什么叫“花的海洋”。與其他地方不同,龜峰山的杜鵑不是一點點、一枝枝,而是一叢叢、一片片,它們前后呼應地來,①地開,濃墨重彩地艷……這里的杜鵑花品種非常純正,主要以紅色為主,它們一樹擠著一樹,一片疊著一片,一坡重著一坡,一嶺遮著一嶺,漫山遍野,競相綻放。徜徉于杜鵑花叢中,就像在無邊的紅霞中穿行。登高四望,萬頃花海映入眼簾,鋪天蓋地,大氣磅礴,“大別山上最美麗的紅飄帶”果然②。龜峰山上不僅有杜鵑花的柔媚,還有山的堅毅、松的挺拔,那高聳直挺的龜山松守候著杜鵑花,形成③、紅綠相映的和諧之美。導游說,杜鵑花是英雄花,麻城是革命老區,是烈士的鮮血化作了這滿山的映山紅。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它們一樹樹,一片片,一坡坡,一嶺嶺”,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不惜從網上高價購買所謂的“聰明藥”。網傳的“聰明藥”叫利他林,其主要成分就是哌甲酯——目前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主要推薦藥物之一。哌甲酯為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能夠拮抗5-羥色胺1受體,并使囊泡單胺轉運蛋白重新分布。對于多動癥兒童它可以通過使大腦興奮起到提高注意力的治療作用,并不能增進記憶力或分析能力,不會①。利他林屬于國家嚴格控制的第一類精神藥物,除了②,不能用于其他非醫學目的。無節制地濫用這些藥物只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到頭來不但影響了孩子的健康,而且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很多家長和學生③,為了提高學習成績,盲目相信所謂的“聰明藥”,最終導致藥物依賴。青年期是容易發展為藥物成癮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貿然使用哌甲酯類藥物,可能對個人后期的人際關系、學術成就和個人的事業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20.下列句子中的破折號和本文第一段中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說雜交稻是“三不稻”——“米不養人,糖不養豬,草不美牛”。B.“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C.“好香的干菜——聽到風聲了嗎?”趙七爺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對面說。D.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腦——他還有更宏偉的設想……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調整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一題或有百解,人生時存殊途。先秦時期禮崩樂壞,諸子為求社會安定,開出了不同的“藥方”。身陷匈奴遠離漢廷時,李陵棄節,蘇武守節,兩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讀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學年度高二開年聯考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1.C【解析】“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下為公”“富而后教”“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等都是古代傳統思想。2.B【解析】A項,文中并沒有“原始文明”的說法。C項,“各個朝代都有土地買賣制度”錯誤,文中只是列舉了兩個朝代。D項,“只要……就……”說法太絕對。3.B【解析】B項證明的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其他三項都是證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4.①“大一統”不僅指的是地域的統一,而且指的是國家在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上的高度集中。②“這種上下一體的景象”指的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地域、貧賤等,皆飲茶的飲茶風氣。(評分參考:每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5.①材料一旨在從歷史的角度論述為什么中華文明有連續性,從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從大一統理念確立,大一統歷史的開始、繼承和發展,從漢字的發展歷程和綿延不斷的典籍文獻的和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中華文明從古代到現代的一脈相承的角度證明。②材料二旨在談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給予中國式現代化的啟示,它能夠提供物質建設的智慧,即要做好中國傳統物質建設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評分參考:每點3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6.C【解析】A項并不能說明他的繪畫水平不高。B項文中并未說明肖天京不買畫的原因,選項中的原因是不方便索要的原因。D項梁方記將《百梅圖》撕碎,主要是對肖天京遭遇的悲慟,以及對軍閥的痛恨。7.B【解析】人物的對話多數較為簡約、典雅,而非口語化。8.①人物形象方面:通過柳百梅對梁方記的埋怨和懷疑襯托出肖天京對梁方記的認可與信任。②情節方面:柳百梅心直口快地索要梅花圖,推動了后續情節的發展。③主題方面:肖天京去世后柳百梅的所作所為進一步表現了肖天京夫婦的重情重義,進而凸顯了主題。(評分參考:答出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三點得4分,意思對即)9.①受贈的對象姓名為“柳百梅”,所以特地畫了一百朵梅花。②作畫時較為用心,較為辛苦,梅花朵朵精致,作為對夫妻二人的感謝。③重視雙方的情誼。(評分參考: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10.BDG(評分參考:每處1分,共3分,三處以上不給分)【解析】“……者,非……,……也”是判斷句,“夫”是句首語氣詞。“……于內”“……于外”兩個句式一致。據此斷句。句意:作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宮中養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遠忠臣賢士,這是日積月累逐步發展而成的,是形勢發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11.D【解析】“厚幣委質事楚”中的“質”,同“贄”,見面禮。二者意思不同。12.A【解析】錯在“所以才打破了不能將國家大事寄托在宦官身上的規定”,文中沒有依據。13.(1)沒有辦法進內宮參加謀劃,下達詔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國家的命運寄托于宦官身上。(評分參考:“無由”,沒有辦法;“制”,帝王的命令;“寄”,寄托。關鍵點各1分,句意1分)(2)君主的安危,決定于這些人的喜怒,禍患就潛伏在他的內廷之中,于是從前認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現在為患的根源。(評分參考:“向”,從前;“恃”,依靠;“者……也”判斷句。關鍵點各1分,句意1分)14.①材料一認為,宦官干政,朝臣阿諛宦官,即能榮耀三族;忤逆宦官,就會禍及五族,朝廷綱紀陷入混亂。②材料二認為,宦官一旦獲得君主的完全信任,就能挾持其作為人質,君主即使有所悔悟也沒有辦法把他們除掉。(評分參考:答出一點給2分,兩點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從明帝以后,直到延平年間,對宦官任用范圍漸漸擴大,名額也稍為增加。中常侍增到十人,小黃門二十人,帽子上的裝飾全改為金珰右貂,兼任九卿等外朝官的職務。鄧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紛繁,朝臣議處國家大事,沒有辦法進內宮參加謀劃,下達詔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國家的命運寄托于宦官身上。他們手操封爵大權,口含王法詔命,不再只是擔任掖廷、永巷、閨牖房闥的職務了。后來宦官孫程立了擁立順帝的大功,曹騰參加了擁立桓帝的謀劃,繼之以五個侯爵的合謀,使外戚梁冀受到誅殺。他們所作所為公允正大,恩情在皇帝心中,所以朝廷內外都服從,上上下下不敢非議。有的人稱贊他們有伊尹、霍光一樣的功勛,不遜色于前代;有的說張良、陳平的謀略,又出現在今天。雖然當時也有忠心為公之臣,終歸遭到排斥。他們的舉動移山倒海,呼吸變霜化露。對他們的索求,想方設法滿足的,就光耀三族;直情不隱、違背他們心意的,則遠近親族都要遭到夷滅。漢朝的朝綱法紀亂到了極點!材料二:宦官所擔當的職責就是侍奉在君主身邊,容易與君主形成親密關系,他們用心專一并且毒辣,他們能用微小的好處來迎合別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獲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親近他們。等到獲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禍福來恐嚇他、挾制他。這時候雖然有忠臣賢士在朝中,但君主認為他們和自己關系疏遠,不如侍奉他起居飲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親隨那樣可靠。所以君主與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親密,而對忠臣賢士們則日益疏遠,君主便會日益變得勢單力孤。勢單力孤,則懼怕發生禍患的心理就更加嚴重,而挾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會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決定于這些人的喜怒;而禍患就潛伏在他的內廷之中。于是過去認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現在為患的根源。當發覺禍患已深的時候,想要和平日里疏遠的大臣們一起除掉左右的親隨,行動慢了就會使禍患日益嚴重;操之過急,又會使那些親隨挾持自己作為人質。這時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與他共商對策了。就算是能夠商議對策,也很難實際著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嚴重的時候,很可能產生兩敗俱傷的后果。禍患大的可以亡國,次一點的會讓自己喪命,并且會使世上的奸雄們以此為借口乘機而起,把宦官與其同黨盡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過去歷史上記載的宦官之禍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作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宮中養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遠忠臣賢士,這是日積月累逐步發展而成的,是形勢發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執迷不悟,那么禍患就要隨之降臨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們攆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禍患,雖然有所悔悟,但已經形成的形勢使得自己沒有辦法把他們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這樣。15.C【解析】“悲憤無奈”和“心灰意冷”錯,“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茲游奇絕冠平生”,看到了海內看不到的“奇絕”景色。本詩表現了詩人遇赦的喜悅心情和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16.①熱愛生活,堅強勇敢,面對厄運和挫折,不消極不屈服,充滿信心和希望。②品性清明高潔,受盡磨難,依舊保持不變。③樂觀豁達,超然豪邁,把九死一生的貶謫經歷當做一次奇妙的遠游。(評分參考: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17.(1)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2)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評分參考:每空1分,有錯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18.示例:①大張旗鼓②名不虛傳③剛柔并濟(評分參考:每空1分,共3分,答案不唯一,不是成語不給分)19.①原句不僅運用排比,還包含了擬人(比擬),修辭手法多樣,語言表達靈動,一唱三嘆,韻味悠長;而改后只剩下排比,比較單調。②原句中的動詞“擠”“疊”“重”“遮”準確生動,突出了龜峰山的杜鵑樹多花繁、面積廣闊,不愧為“花的海洋”;修改后沒有這種效果。(評分參考:每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20.A【解析】A項和文中第一段中的破折號都表示解釋說明。B表示聲音的延長;C表示話題轉換;D表示遞進。21.示例:①讓正常孩子變得更聰明;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