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自然保護地評估技術規范編制說明_第1頁
湖南省自然保護地評估技術規范編制說明_第2頁
湖南省自然保護地評估技術規范編制說明_第3頁
湖南省自然保護地評估技術規范編制說明_第4頁
湖南省自然保護地評估技術規范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4洞庭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3-2030)》中確定了湖南省的四大片區共12個優先保護區域,具體如下。圖5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分布圖(源自《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3-2030)》)——大湘西山地優先保護區域(1)壺瓶山區域:本區域位于石門縣北部,包括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南部的部分山區,總面積約1529.7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金錢豹、云豹、林麝、斑羚、金雕、藏酋猴、大鯢、珙桐、長果安息香等珍稀動植物,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林生態系統。(2)八大公山-白云山區域:本區域包括龍山縣全部以及桑植縣、保靖縣、永順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5961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云豹、金錢豹、鬣羚、林麝、金雕、大鯢以及珍稀雉類等動物,珙桐、南方紅豆杉等珍稀植物,亞熱帶中山常綠落葉闊葉林、低山溝谷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3)張家界-高望界區域:本區域包括張家界武陵源區全部,以及張家界市永定區、慈利縣、桑植縣、永順縣、古丈縣、沅陵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3330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金錢豹、云豹、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大鯢等珍稀動物,珙桐、伯樂樹、紅豆杉、水青樹等珍稀植物,溝谷低海拔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以及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4)舜皇山-明竹老山區域:本區域包括通道自治縣、綏寧縣、城步自治縣、新寧縣、武岡市和東安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5349平方公里,為越城嶺和八十里大南山的湖南區域,(考慮到地域近利于生物廊道的連通性,將南嶺的越城嶺劃入)。主要保護對象:云豹、金錢豹、白鸛、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珍稀動物,資源冷杉、銀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中華水韭等珍稀植物,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丹霞地貌植被等。(5)雪峰山區域:本區域包括桃源縣、安化縣、沅陵縣、辰溪縣、溆浦縣、新化縣、中方縣、洪江市、隆回縣、洞口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0432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大型貓科動物、白頸長尾雛等珍稀動物,金錢松、連香樹、櫸樹、伯樂樹、南方紅豆杉、翅莢木等珍稀植物,以及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湘北濕地優先保護區域(6)洞庭湖區域:本區域包括華容縣、南縣全部,以及漢壽縣、常德市轄區、澧縣、安鄉縣、岳陽市轄區、岳陽縣、汨羅市、沅江市、湘陰縣、益陽市轄區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9659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中華鱘、白鱘、江豚、麋鹿、珍稀鳥類及其生境,水蕨、粗梗水蕨、芡實等珍稀濕地植物,以及濕地生態系統。——湘南山地優先保護區域(7)桃源洞-八面山區域:本區域包括桂東縣的全部,以及炎陵縣、資興市、汝城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6255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云豹、金錢豹、林麝、黃腹角雉、水鹿等珍稀動物,資源冷杉、銀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華南五針松、福建柏、白豆杉等珍稀植物,以及森林生態系統。(8)莽山區域:本區域包括宜章縣的部分地域,總面積約309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莽山烙鐵頭蛇、黃腹角雉、云豹、金錢豹、華南虎、梅花鹿等珍稀動物,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馬蹄參、華南五針松、福建柏等珍稀植物,以及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山針闊混交林生態系統。(9)九嶷山區域:本區域包括寧遠縣、藍山縣、江華自治縣、臨武縣、道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4369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林麝等珍稀動物,伯樂樹、南方紅豆杉、報春苣苔、白豆杉、黃連、福建柏等珍稀植物,以及大面積中山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10)陽明山-都龐嶺區域:本區域包括江永縣、道縣、雙牌縣、寧遠縣、祁陽縣、新田縣、永州市零陵區、常寧市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4913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云豹、金錢豹、短尾猴、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林麝等珍稀動物,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長柄雙花木、白豆杉、福建柏、黃杉、鐵杉、長苞鐵杉等珍稀植物,以及森林生態系統,野生稻及其原生境。——湘東、湘中山地丘陵優先保護區域(11)幕阜山-連云山區域:本區域包括平江縣、瀏陽市的部分地域,總面積約3520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金錢豹、云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草鸮、白鷴、大鯢、穿山甲、紅腹角等珍稀動物,伯樂樹、南方紅豆杉、鵝掌楸、黃連、香果樹等珍稀植物,以及森林生態系統。(12)衡山區域:本區域包括衡陽市南岳區全部,以及衡山縣、衡陽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穿山甲、林麝等珍稀動物,絨毛皂莢、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等珍稀植物,以中亞熱帶植被類型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生態系統,名樹古木。5.6.3.3典型性《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質量評價技術規程》(LY/T1813-2009)中對于典型性定義為:“度量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狀況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自然保護區所處生物地理區域的自然生態狀況的指標”。對于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其指標確定如下:——很強:保護對象在全球范圍或同緯度區內具有突出代表意義;——強:保護對象在全國范圍或生物地理區內具有突出代表意義;——較強:保護對象在全國范圍或生物地理區內具有代表意義;——一般:保護對象代表性一般。對于野生生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其指標確定如下:——很強:生物地理區和生物系統進化上具有世界性代表意義;——強:生物地理區和生物系統進化上具有全國性代表意義;——一般:生物地理區和生物系統進化上在國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國家公園設立規范》(GB/T39737-2020)中該指標確定為:“國家代表性。具有中國代表意義的自然生態系統,或中國特有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的集聚區,且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意義的自然景觀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區域”。《技術規范》綜合了上述指標并增加了珍稀瀕危野生生物種種群的天然生境地全國性典型集中分布區與生物旗艦種的主要分布區等內容。5.6.3.4稀有性《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質量評價技術規程》中稀有性的定義為:“自然保護區內物種、群落、生境和生態系統在自然界現存量的稀有程度”,具體由保護物種稀有性、物種瀕危程度、物種地區分布、生境稀有性等指標構成,《技術規范》采用其中的南方地區指標,詳見《技術規范》附錄A。5.6.3.5完整性《技術規范》所述完整性與通常自然保護區的面積適宜性概念有所不同,自然保護區所說面積適宜性主要是針對核心區來考慮的以核心區面積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來確定面積是否適宜。《技術規范》所述完整性是指:分析自然保護地現有生態系統結構能否完全維持、現有自然保護地內的主要保護對象能否得到有效保護(能保障主要保護對象的生存繁衍);分析現有保護地周邊是否還有應該劃入該保護地的同類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資源(應保盡保),兩方面來分析自然保護地的適宜性。5.6.3.6脆弱性《自然保護區自然生態質量評價技術規程》中脆弱性的定義為:“物種、生境、生態系統等遭受破壞和擾動后恢復原狀的能力”,具體由生態系統穩定性、生態系統恢復程度、物種生活力、種群結構等構成,考慮到基礎數據的可獲取程度及可操作性,《技術規范》結合湖南實際情況主要選取區域水土流失重要性及石漠化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其中: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重點預防區、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重點預防區分布執行《湖南省水利廳關于湖南省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劃定公告》(湖南省水利廳2017年1月22日);石漠化與潛在石漠化土地范圍、面積利用湖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監測成果。5.6.3.7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湖南省現有自然保護地生態價值主要采用謝高地等(2015)基于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簡稱“生態服務價值當量因子法”)進行估算。具體方法如下:1.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分類采用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A)的方法,將生態系統服務分為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支持服務和文化服務4大類,并進一步細分為食物生產、原料生產、水資源供給、氣體調節、氣候調節、凈化環境、水文調節、土壤保持、維持養分循環、生物多樣性和美學景觀等11種服務功能。鑒于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生態價值”為非消費性價值,因此將食物生產、原料生產價值剔除。同時,在其他評估指標已經對生物多樣性、美學景觀進行了定量或定性評估,因此在本評估論證中暫不納入估算。本次評估論證主要對水資源供給、氣體調節、氣候調節、凈化環境、水文調節、土壤保持、維持養分循環共7種生態服務的價值進行估算。2.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基礎值的計算本規范將生態系統生產的凈利潤看作該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生態價值,將單位面積農田生態系統糧食生產的凈利潤當作1個標準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農田生態系統的糧食產量價值主要依據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糧食主產物計算。其計算公式如下:D=Sr×Fr+Sw×Fw+Sc×Fc(1)式中:D表示1個標準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元/hm2);Sr、Sw和Sc分別表示稻谷、小麥和玉米的播種面積占三種作物播種總面積的百分比(%);Fr、Fw和Fc分別表示湖南稻谷、小麥和玉米的單位面積平均凈利潤(元/hm2)。采用《湖南統計年鑒2019》中2018年度數據和公式(1)測算,可得到2018年湖南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因子價格基礎值為2040.98元/hm2。3.生態系統類型分類及其生態服務價值當量的調節按照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對土地利用現狀數據進行歸類,生態系統類型包括:旱地、水田、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灌木林、草原、灌草叢、草甸、濕地、荒漠、裸地、水系、冰川積雪等。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對應的各單項生態服務價值當量調節值(R)參考下表(謝高地等,2015):表3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調節值分類水資源供給氣體調節氣候調節凈化環境水文調節土壤保持維持養分循環旱地0.020.670.360.10.271.030.12水田-2.631.110.570.172.720.010.19針葉林0.271.75.071.493.342.060.16針闊混交林0.372.357.031.993.512.860.22闊葉林0.342.176.51.934.742.650.2灌木林0.221.414.231.283.351.720.13草原0.080.511.340.440.980.620.05灌草叢0.311.975.211.723.822.40.18草甸0.181.143.0212.211.390.11濕地2.591.93.63.624.232.310.18荒漠0.020.110.10.310.210.130.01裸地00.0200.10.030.020水系8.290.772.295.55102.240.930.07冰川積雪2.160.180.540.167.13004.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計算采用湖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因子價格基礎值(D=2040.98元/hm2)和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的生態服務價值當量調節值(Ri)(表3),并利用自然保護地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土地面積(Si),可計算自然保護地的水資源供給、氣體調節、氣候調節、凈化環境、水文調節、土壤保持、維持養分循環等單項服務價值。單項服務價值計算公式如下:Vi=D×(R1×S1+R2×S2+R3×S3+…+Rn×Sn)(2)或:V水資源供給=D×(R水資源供給-旱地×S旱地+R水資源供給-水田×S水田+R水資源供給-針葉林×S針葉林+…+R水資源供給-冰川積雪×S冰川積雪)(3)式中:Vi某單項生態服務價值;D為價值當量因子價格基礎值;Ri(i=1、2、3…n)為該單項服務價值對應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土地的調節值;Si(i=1、2、3…n)為對應生態系統類型土地的面積(hm2)。V水資源供給為水資源供給價值;R水資源供給-旱地為水資源供給價值對應旱地生態系統類型土地的調節值;S旱地為旱地生態系統類型土地面積等。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V總)為各分項生態服務價值Vi之和,計算公式如下:V總=V1+V2+V3+...+Vn(4)或:V總=V水資源供給+V氣體調節+V氣候調節+V凈化環境+V水文調節+V土壤保持+V維持養分循環(5)自然保護地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計算公式如下:V單=V總/S總(6)式中:V總為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元);S總為自然保護地總面積(hm2);V單為自然保護地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元/hm2)。5.6.4管理現狀指標選取說明自然保護地管理主要由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主導實施,對管理機構的職責相關的因子進行設置,主要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管理機構主要職責的劃定。從有效管理的角度,主要參考了《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評價技術規范》(LY/T1726-2008)和《自然保護區管理、評價指南與建設技術規范》中有效管理的相關因子,從考核評價和監督檢查的角度,參考了《國家公園年度考核評價》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中的相關因子。《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二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二)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三)調查自然資源并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四)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五)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六)在不影響保護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游等活動。《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評價技術規范》(LY/T1726-2008)。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評價一般包括規劃設計、權屬、管理體系、管理隊伍、管理制度、保護管理設施、資源保護工作、科研與監測工作、宣教工作、經費管理、社會協調性、生態旅游管理、監督和評估等因素。《國家公園年度考核評價》(GB/T39739-2020)。建設管理任務:保護修復、科研、監測、宣傳、投入保障;保護管理成效: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公共服務:游憩體驗、自然教育、社區參與;負面清單:破壞各類自然資源、環境污染、違法違規開發建設、違反分區管控規定、非法獵捕交易野生動植物、森林火災、有害生物危害、群體性事件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6號)。第八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定期評估的內容應當包括:(一)管理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編制情況;(二)管護設施狀況;(三)面積和功能分區適宜性、范圍、界線和土地權屬;(四)管理規章、規劃的制定及其實施情況;(五)資源本底、保護及利用情況;(六)科研、監測、檔案和標本情況;(七)自然保護區內建設項目管理情況;(八)旅游和其他人類活動情況;(九)與周邊社區的關系狀況;(十)宣傳教育、培訓、交流與合作情況;(十一)管理經費情況;(十二)其他應當評估的內容。《自然保護區管理、評價指南與建設技術規范》(1995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自然保護區管理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組織、計劃、人事、宣傳教育、基本建投、財務);科研與科普管理(資源的動態調查與監測、重點保護物種個體與種群生態研究、建立基因庫、信息庫、資源檔案及有關國際合作和交流);法制管理(嚴格執行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條例;執行本保護區的管理規定、辦法、制度等;建立執法機構,配置執法人員);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保護管理(編制保護區規劃的前提下,進行自然保護區內部的區劃、實施保護工程的建設,對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及特有生物物種實行有效的保護措施、防范自然災害,對已受到影響或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與保護資源合理與適度開發經營管理:開發利用不破壞或者自然保護對象還有一定的保護效果的前提下進行);旅游管理(要求規模適當);自然保護區內和周邊地區居民生產和生活的管理(妥善地解決和改善好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并盡可能地把這些居民吸收到自然保護區管理與建設)。綜合上述條例、技術規范和辦法中對自然保護地管理的相關要求和標準,以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的目標和問題為導向,最終選取了范圍界線、土地權屬等17項因素因子作為管理現狀評估的主要因子,各因子主要說明如下:范圍界線:包括管理部門和當地居民對自然保護地范圍及功能區界線的知情情況,及范圍和功能區界線界樁界碑設立情況。土地權屬:包括自然保護地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所有權、經營權和管理權狀況,以及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行使管理權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等內容。權屬狀況一般由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縣以上的人民政府頒發權屬證明,如:《林權證》、《土地使用證》等予以證明。機構與人員:包括管理體系、管理機構的結構、功能及其運轉的協調性,從事自然保護地保護和管理的人員編制與實際在崗人員數量、崗位結構情況。制度建設:包括管理辦法、管理計劃、工作制度的制定和落實情況。規劃編制與實施:包括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的編制、批復和實施情況。基礎設施:包括自然保護地內用于辦公、保護、科研、宣傳、防災減災等的保護管理設施的建設情況和滿足需求情況,特別是管理站房滿足要求的程度等。經費管理:包括管理人員工資、業務經費、保護經費的來源與管理,以及保護經費的占比和滿足情況。日常管護:包括巡護人員數量,巡護制度的執行,對破壞和違法事件處置及社會影響情況。保護地控制:包括對當地居民和外來人員的掌握和控制情況,對自然保護地內生產和建設活動能全面管控情況,對有害生物及外來物種能控制情況。保護成效:包括自然資源完整和穩定,文化資源保護或傳承,自然資源發展趨勢和主要保護對象穩定情況。資源調查:包括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調查、編目情況,核心資源和單項資源的調查情況及相關資源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監測活動:包括生物多樣性、主要環境因子、珍稀瀕危物種的系統動態監測情況,“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系統構建情況。科研工作:包括科研中心(所、站)、試驗站等科研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與其它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合作情況,科研課題或科研論文發表情況,對科研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與考核情況。宣傳教育:包括宣教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宣教活動、科普工作開展情況及其所取得的效果。旅游發展:包括旅游管理機構與人員設置情況,旅游規劃編制情況,旅游線路布局合理性、設施齊全度,生態旅游活動的合法性情況。社區參與:包括自然保護地內及周邊社區居民的協調機制,社區參與保護地保護管理情況、矛盾沖突情況,及自然保護地對社區經濟的影響情況。減分項(負面清單):包括破壞各類自然資源(如存在盜伐、非法使用土地和非法獵捕、采集、交易野生動植物);環境污染(如存在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自然保護地管理規定的污染排放,且未限期治理);違法違規開發建設(如存在違法建設項目);違反分區管控規定(如存在超容量游憩、超生態承載量養殖種植);森林火災(如發生較大森林火災及以上等級森林火災);有害生物危害(如達到成災標準);群體性事件且造成較大影響的。5.7抽樣驗證分析5.7.1樣本選取為驗證自然保護地評估體系的科學性、完整性、獨立性、可操作性需選取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進行評分,為保證樣本的完整性、隨機性,故選取自然保護地類型級別豐富的岳陽市自然保護地進行評估。岳陽市現有自然保護地41個,按保護級別分,國家級14個、省級19個、市縣級8個;按保護地類型分,自然保護區14個,自然公園27個,其中風景名勝區7個、森林公園13個、濕地公園6個、地質公園1個。5.7.2樣本評估根據評估規范對自然屬性和生態價值進行賦值,見表4。好(大于等于70分):5個;中(大于等于50分,小于70分):29個;差(小于50分):7個。表4樣本綜合評估得分表評估等級自然保護地名稱級別類型評估分值好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2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市級自然保護區88湖南集成麋鹿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77湖南華容集成長江故道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77湖南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76中黃蓋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67福壽山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64臨湘市黃蓋湖中華鱘、胭脂魚保護區縣級自然保護區63福壽山-汨羅江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62平江縣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62湖南平江黃金河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61北羅霄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59連云山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59湖南岳陽樓洞庭湖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8湖南華容東湖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58湘陰洋沙湖東湖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58玉池山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57汨羅市荷葉湖濕地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