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年摸底大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_第1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年摸底大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_第2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年摸底大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_第3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年摸底大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_第4頁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年摸底大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年摸底大聯(lián)考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下圖為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guān)系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成土因素,比較活躍的是() A.氣候和地形 B.氣候和生物 C.母質(zhì)和生物 D.地形和母質(zhì)2.與陡坡相比,緩坡土壤肥力一般較高是因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機質(zhì)積累多 C.生物殘體分解快 D.礦物養(yǎng)分流失快3.圖中自然地理要素所屬圈層間,物質(zhì)遷移和能量交換的能源來源主要是() A.太陽輻射 B.巖漿活動 C.熱力環(huán)流 D.水循環(huán)【答案】1.B2.B3.A【解析】【1題詳析】土壤的成土母質(zhì)來源于巖石形成的風化物,氣候?qū)ν寥佬纬傻挠绊懼饕峭ㄟ^降水和氣溫實現(xiàn),通過降水影響土壤的水分,通過氣溫影響土壤的熱量,氣候影響巖石的物理和化學風化過程;生物是土壤有機物質(zhì)的來源,氣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比較活躍的因素,B正確。成土母質(zhì)和地形相對穩(wěn)定,對土壤的形成都有影響,但不是比較活躍的因素。A、C、D錯誤。故選B。【2題詳析】熱帶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較低,因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響陡坡、緩坡土壤肥力差異的決定因素,A錯誤。據(jù)圖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蝕強,地表疏松物質(zhì)遷移速度較快,有機質(zhì)、礦物養(yǎng)分難以保留,很難發(fā)育成深厚的土壤;緩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質(zhì)遷移速度較慢,有機質(zhì)、礦物養(yǎng)分積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較高,B正確。溫度高,生物殘體分解快,陡坡和緩坡溫度差異不大,C錯誤。陡坡礦物養(yǎng)分流失快,緩坡礦物養(yǎng)分流失慢,D錯誤。故選B。【3題詳析】太陽輻射是地表四大圈層間物質(zhì)遷移和能量交換的主要能源來源,太陽輻射將各種能量進行轉(zhuǎn)換,產(chǎn)生水能、太陽能、生物能、礦物能等,而且在太陽輻射的照射下,通過水循環(huán)、大氣運動等,將物質(zhì)等進行遷移,A正確;巖漿活動能量來自地球內(nèi)部,只在特定時間、地點出現(xiàn),B錯誤;熱力環(huán)流、水循環(huán)能量均來自太陽輻射,C、D錯誤,故選A。地膜覆蓋是一種農(nóng)業(yè)栽培技術(shù),具有保溫、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的作用。下左圖為北方某地農(nóng)業(yè)景觀圖,下右圖為大氣受熱過程圖。完成下列各題。4.圖中所示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 A.① B.② C.③ D.④5.“天雨新晴,北風寒徹,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 A.①減弱 B.②減弱 C.③減弱 D.④減弱6.我國北方農(nóng)民春播時進行地膜覆蓋,可有效地提高地溫,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強①過程 B.增強②過程 C.減弱③過程 D.增強④過程【答案】4.C5.D6.C【解析】【4題詳析】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輻射。讀圖可知,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為太陽輻射、③為地面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故C正確,A、B、D錯誤。【5題詳析】晴天的夜晚云層較薄,大氣逆輻射作用較弱,保溫作用弱,地面溫度低,易形成霜凍。因此造成“是夜必霜”是因為大氣逆輻射較弱。讀圖可知,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為太陽輻射、③為進入大氣的地面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故D正確,A、B、C錯誤。【6題詳析】讀圖可知,①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為太陽輻射、③為進入大氣地面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太陽輻射屬于短波輻射,太陽短波輻射可以穿越薄膜,從而使地面增溫,地面增溫后,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熱量,但是地面長波輻射和大氣輻射卻很少能夠穿越薄膜,就相當于阻止了熱對流,減少了地面輻射的散失,起到保溫作用,因此進行地膜覆蓋可以減弱進入大氣的地面輻射,故C正確,A、B、D錯誤。下圖示意南半球某海岸線附近某時刻等壓線分布(此刻甲處海陸風的風向和風力如圖所示,箭頭長短表示風力大小,乙、丙兩處代表風向和風力的箭頭只有一個正確,海洋上風的摩擦力小于陸地上風的摩擦力)。完成下面小題。7.甲處氣流此刻受到的地轉(zhuǎn)偏向力指向() A.東南 B.東北 C.西南 D.西北8.與甲處相比,此刻乙處() A.氣溫更高 B.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 C.氣壓更高 D.地表摩擦力更大9.圖示箭頭能正確表示當?shù)卮丝田L向和風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7.A8.C9.B【解析】【7題詳析】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風向與地轉(zhuǎn)偏向力呈垂直關(guān)系,甲處位于南半球,風向指向西南,南半球地轉(zhuǎn)偏向力向左,與風向垂直,指向東南,A正確,BCD錯誤。故選A。【8題詳析】根據(jù)圖中風向由海洋吹向陸地可知,此時刻同一緯度海洋上的氣壓比陸地上的要高,故海洋上的氣溫較低,A錯誤,C正確。圖示等壓線分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力一致,B錯誤。海洋上摩擦力比陸地上更小,D錯誤。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ABD錯誤,故選C。【9題詳析】水平氣壓梯度力一致時,與陸地甲處相比,海面摩擦力較小,風力更大;摩擦力小,水平氣流偏轉(zhuǎn)角度更大。故圖示箭頭能正確表示當?shù)卮丝田L向和風力的是②,B正確。與②相比,④風力較小,故排除D。①③偏轉(zhuǎn)角度較小,AC錯誤。綜上所述,B符合題意,ACD錯誤,故選B。在我國西北荒漠區(qū)域陡峭的巖壁上,常會見到一些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巖壁呈蜂窩狀,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0.推測形成圖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風蝕作用 B.水蝕作用 C.風積作用 D.冰蝕作用11.圖示景觀越往下,坑穴越多,是因為越靠近地面() A.流水沖刷越強 B.遭遇急流越多 C.風力磨蝕越強 D.外力作用減弱【答案】10.A11.C【解析】【10題詳析】在我國西北荒漠區(qū)域陡峭的巖壁上,常會見到一些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巖壁呈蜂窩狀,這種地貌成為風蝕壁龕,屬于風力侵蝕地貌,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風蝕作用,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題詳析】越往下,風攜帶的沙粒越多,對巖石的磨蝕作用越強,因此坑穴越多,C正確;該地貌為風蝕地貌,其形成與流水沖刷、遭遇急流無關(guān),AB錯誤;坑穴多說明外力作用增強,D錯誤。故選C。當河流流出山口時擺脫側(cè)向約束,其攜帶的泥沙礫石便鋪散沉積下來形成沖積扇地貌,下圖為“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沖積扇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圖中B到A的表面物質(zhì)組成可能是() A.黏土--粉砂--礫石 B.礫石--粉砂--黏土 C.礫石--黏土--粉砂 D.粉砂--礫石--黏土13.隨滹沱河上游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沖積扇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河流流速減弱 B.降水強度減小 C.水土流失嚴重 D.土壤顆粒變大14.滹沱河沖積扇給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的有利條件包括()①肥沃的土壤②便利的航運③平坦的地形④充足的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2.A13.C14.D【解析】【12題詳析】根據(jù)材料“當河流流出山口時擺脫側(cè)向約束,其攜帶泥沙礫石便鋪散沉積下來”可知,出山口處河流流速驟減,大的礫石先沉積,隨流速進一步減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積。根據(jù)海拔,由B到A,沖積扇堆積物的顆粒是逐漸變大的,顆粒按照粒徑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黏土、粉砂、礫石,排除BCD。故選A。【13題詳析】沖積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積。形成速度、規(guī)模與河流含沙量、降水強度、土壤性質(zhì)關(guān)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擴大,人口激增,過度墾殖、過度樵采現(xiàn)象普遍,植被遭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加劇,沖積扇的增長速度加快,C正確;河流流速減弱,河流搬運能力減弱,有利于泥沙沉積,河流含沙量減小,沖積扇的增長速度也減慢,A錯誤;降水強度減小,水土流失減輕,河流含沙量減小,沖積扇的增長速度減慢,B錯誤;滹沱河上游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土壤顆粒不會變大,D錯誤。故選C。【14題詳析】滹沱河位于山前沖積扇,水量較小,河道不定,不利于航運,②錯誤;滹沱河沖積扇土壤肥沃,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①正確;沖積扇地形平坦,便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③正確;離河流較近,水源充足,農(nóng)業(yè)灌溉便利,④正確。故選D。下圖為部分海岸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與圖中浪蝕臺的形成原因不同的地貌是() A.海蝕柱 B.海蝕拱 C.海蝕穴 D.海灘16.在海水的不斷作用下,海蝕拱最可能演化成() A.浪蝕臺 B.海蝕柱 C.海蝕穴 D.海岬【答案】15.D16.B【解析】【15題詳析】浪蝕臺屬于海水侵蝕地貌,海蝕柱、海蝕拱及海蝕穴都屬于海水侵蝕地貌,海灘屬于海水堆積地貌,D符合題意,ABC不合題意,故選D。【16題詳析】在海水的不斷侵蝕作用下,海蝕拱中部最可能斷裂,形成海蝕柱,B正確;海蝕穴可能演化成海蝕拱;海蝕拱不易演化成浪蝕臺,AC錯誤;海岬是指深入海中的尖形陸地,海蝕拱發(fā)育于海岬地貌中,不能演化成海岬,D錯誤。故選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17.讀某流域水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環(huán)境監(jiān)查小組對某流域(如圖)進行了整體考察,并在甲地放飛了超大軟膠觀測氫氣球。(1)寫出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名稱。(2)圖中河流乙處以上、以下河段分別以哪種外力作用為主?寫出B處河流地貌名稱,并指出從B到A沉積物顆粒變化。(3)監(jiān)查小組在甲地找到某流水地貌,其形成如右圖所示,指出該地貌名稱,并就其形成過程排序。(4)指出小組成員從平原爬山到甲地過程中,氣溫變化及原因;觀測氣球上升過程,體積變化及原因。【答案】(1)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2)河流侵蝕作用、河流堆積作用。三角洲,沉積物顆粒由大變小。(3)喀斯特地貌,①②③④。(4)氣溫降低;原因是近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對流層海拔升高氣溫降低。體積變大;海拔越高,氣壓越低。【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jù)圖中表示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箭頭位置和指向判斷,①由海水向上,應為蒸發(fā);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陸地上空,應為水汽輸送;③由陸地上空指向陸地表面,應為降水;④由陸地指向海洋,應為地表徑流。【小問2詳析】圖中河流乙處以上河段,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蝕作用為主,圖中河流乙處以下河段流經(jīng)平原地區(qū),河流落差小,流速慢,以堆積作用為主。從形態(tài)和位置判斷,B位于河流入海口,應為河口三角洲,一般情況下,從三角洲向海洋越遠,水流速度越慢,沉積物顆粒越小。【小問3詳析】讀圖可知,該地貌發(fā)育成熟期地表為峰林、地下有溶洞、石筍等地貌,由此判斷該地貌為喀斯特地貌。讀圖可知,①淺海地區(qū)形成石灰?guī)r;②地殼抬升,頂部受到侵蝕;③巖石內(nèi)部裂隙受地下徑流溶蝕,形成溶洞,流水侵蝕加劇;④形成典型的地下石灰?guī)r侵蝕后的沉積地貌、地上石灰?guī)r侵蝕地貌。因此該地貌形成過程排序應是①②③④。【小問4詳析】從平原爬山到甲地過程中,由于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隨著地勢增加,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氣溫降低。受重力影響,大氣主要集中在大氣底層,隨海拔升高,其空氣密度降低,氣壓降低,氣球上升過程上因內(nèi)外氣壓差變化而膨脹。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沙丘是由沙漠中風力吹揚的松散沙粒堆積而成的,通常呈新月形。下圖為某攝影愛好者在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拍攝的景觀圖,其中沙丘景觀為面向正北方向拍攝。(1)簡述圖中沙丘所在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2)判斷該地區(qū)的盛行風向,并說明甲位于迎風面還是背風面。(3)敘述圖中沙丘的形成過程及常見的沙丘類型。(4)就圖中風力侵蝕地貌演變過程名稱排序。【答案】(1)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風力大,風沙活動強。(2)盛行風向:西南風。在新月形沙丘中,迎風坡坡度較緩,背風坡坡度較陡,所以甲在沙丘的迎風面。(3)形成過程:干旱地區(qū)風力吹揚松散沙粒;受距離及阻礙物的阻擋,風力減弱;沙粒堆積形成沙丘。類型:縱向沙壟;新月形沙丘;金字塔形沙丘。(4)③風蝕城堡、②風蝕柱、①風蝕蘑菇。【解析】【小問1詳析】沙丘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該區(qū)域沙丘廣布,表明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風,風沙活動強,流動沙丘發(fā)育程度高;由于氣候干旱,導致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土壤欠發(fā)育。【小問2詳析】讀圖聯(lián)系材料可知,該景觀面向正北拍攝,沙丘的迎風坡微凸坡度緩,背風坡微凹坡度陡,所以結(jié)合圖示沙丘的坡面陡緩形態(tài)可知,該區(qū)域主要盛行西南風,甲位于沙丘緩坡,為迎風坡。【小問3詳析】干旱地區(qū)植被覆蓋率較低,地表多沙質(zhì)沉積物,風力吹揚松散沙粒;受距離及阻礙物的阻擋,風力減弱,風力搬運能力下降,風中挾帶的沙粒物質(zhì)沉降下來;沙粒不斷堆積逐漸形成沙丘。常見的沙丘類型有橫向沙丘;縱向沙壟;新月形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等。【小問4詳析】干旱地區(qū)地表巖石或堆積物,沿裂隙或解理受風力侵蝕形成③風蝕域堡;風蝕城堡進一步被侵蝕,大部分消失,剩余堅硬部分,即②風蝕柱;風蝕柱近地表長期受風吹沙粒磨蝕,下部變細,形成①風蝕蘑菇。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鹽度受當?shù)亟邓亢驼舭l(fā)量的影響,與所在地氣候關(guān)系密切。下圖為某大洋表面年平均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及圣勞倫斯灣位置略圖。(1)指出圖中①②③與溫度、鹽度和密度的對應關(guān)系。(2)描述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3)分析世界表層海水鹽度最高值不在赤道的原因。(4)說明圣勞倫斯灣表層海水鹽度較同緯度大洋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