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組諷喻勸勉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齊宣王因燕喪伐燕,取十城。蘇秦見齊王,曰:“臣聞饑人所以饑而不食烏喙者,為具您死腹而與餓死同患也。今燕雖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長與強秦為仇,是食烏喙①之類也。”齊王變色曰:“然則奈何?”蘇秦曰:“大王誠能聽臣計,即歸燕之十城。燕無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歸燕之十城,亦必喜。夫燕、秦俱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莫敢不聽。”王曰:“善。”于是乃歸燕之十城。(選自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有刪改)【注】①烏喙:一種毒植物,即烏頭。(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刺:②時時而間進間:③因燕喪伐燕伐:④莫敢不聽莫:(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①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②大王誠能聽臣計,即歸燕之十城。(3)鄒忌和蘇秦分別是針對什么問題勸諫的?他們的勸諫藝術有哪些高妙之處?(4分)2.(2022·廣東深圳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6分)【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yè)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有刪改)【注】《后出師表》作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后,大臣們對再次北出征伐頗有異議。(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固知臣伐賊/子固非魚也 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帝感其誠C.使內(nèi)外異法也/漁人甚異之 D.不宜偏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①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3)下面對【甲】【乙】兩個文段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A.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B.【甲】文中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劉禪謹記先帝遺志,謹遵先帝安排,言辭懇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C.【乙】文中涉及諸葛亮對軍事態(tài)勢的分析,北伐事關蜀漢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議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動搖。D.【乙】文中加點的句子應該這樣斷句: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4)《出師表》是對內(nèi)政建設的勸諫,《后出師表》是對軍事戰(zhàn)略的分析。請從內(nèi)容、情感、措辭等角度任選一個,找出兩篇“表”的相同之處。(4分)
答案第四組1.(1)①當面指責②間或、偶然③進攻④沒有誰(共4分。每空1分)(2)①能在公共場所指責譏刺(寡人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可得下等獎賞。(3分。“謗譏”1分,“聞”1分,句意1分)②大王如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立即歸還燕國的十座城池。(3分。“誠”1分,“即”1分,句意1分)(3)B(3分)(4)鄒忌針對“王之蔽甚矣”的問題勸諫,蘇秦針對“歸燕之十城”的問題勸諫;(2分)他們的勸諫藝術高妙之處在于都采用了類比說理、委婉含蓄的勸諫方式。(2分)【參考譯文】【乙】齊宣王趁燕國有喪事而攻打燕國,奪取了燕國的十座城市。蘇秦說:“我聽說饑餓的人,寧愿饑餓而不吃烏頭這種有毒植物的原因,是因為它越是能填滿肚子就和餓死的災禍越是沒有區(qū)別啊。燕國雖然弱小,但燕王卻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占了他十座城池的便宜,卻長久地和強秦結成仇怨,這和吃烏頭是相類似的啊。”齊王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凄愴而嚴肅,說:“既然如此,那怎么辦呢?”蘇秦說:“大王如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立即歸還燕國的十座城池。燕國白白地收回十城,一定很高興。秦王知道因為他的關系而歸還燕國的十城,也一定很高興。這就叫做放棄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誼。燕國、秦國都來奉事齊國,那么大王對天下發(fā)出的號令,沒有敢不聽的。這就等于用虛夸不實地依附秦國,實際上卻以十城的代價取得天下,這是稱霸天下的功業(yè)啊。”齊王說:“好”。于是就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池。2.(1)A(3分)(2)①(皇上)的確應該廣泛聽取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3分。“誠”1分,“光”1分,句意1分)②只是坐著等待滅亡,還是主動去征伐敵人呢?(3分。“惟”1分,“孰”1分,句意1分)D(3分)(4)相同之處:【示例一】內(nèi)容:①兩篇“表”都強調(diào)了興復漢室是先帝遺愿,先帝將北伐的任務托付于作者;②都表明北伐是順勢而為,勢在必行,目的明確。【示例二】情感:①兩篇“表”都表明作者北伐的決心;②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示例三】措辭:①兩篇“表”都多次提及“先帝”,言辭懇切,感人肺腑;(2分)②作者言辭得體,言到之處,情理鮮明,令閱者心服口服。(2分)【參考譯文】【乙】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不能并存,帝王之業(yè)不能茍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討伐曹魏。以先帝那樣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來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討敵人,是能力微弱而敵人強大的。但是,不去討伐敵人,王業(yè)也是要敗亡的;只是坐著等待滅亡,還是主動去征伐敵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點也不猶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時候,睡不安穩(wěn),食無滋味。想到要去北伐,應該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過瀘水,深入荒蕪之地,兩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愛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業(yè)不可能局處在蜀地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健康管理中的遠程醫(yī)療和電子病歷技術應用探討
- 2025年高鐵廣告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中國半模擬儀表盤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河北衡水中考試卷及答案2024
- 合肥各區(qū)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 企業(yè)內(nèi)部培訓在醫(yī)療人才保留中的作用
- 2025年中國不銹鋼預埋件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安全標準化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公司級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綜合題】
- 2025工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下載)
- 明框玻璃幕墻計算書
- 體育社會學課件第八章社會生活中的體育運動
- 石英砂過濾器技術參數(shù)及外形規(guī)格
- 小兒推拿簡介-【PPT課件】
- 簡單勞務合同樣本
- 2021年高校管理崗招聘流程及面試試題攻略
-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荷葉圓圓》教案
- 足浴店禁止涉黃技師協(xié)議書
- 第2章整式加減-整式的化簡求值課件滬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 平流層臭氧專業(yè)知識講座
- 九年級英語復習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