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模擬(一)(解析版)_第1頁
期末考試模擬(一)(解析版)_第2頁
期末考試模擬(一)(解析版)_第3頁
期末考試模擬(一)(解析版)_第4頁
期末考試模擬(一)(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7年級上冊考點全突破期末考試模擬(一)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一、單選題(共20題;共60分)1.(2021七上·江北期中)現要測量某圓柱體的直徑,如圖所示幾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A.刻度處的刻度應該緊貼圓柱體,故A錯誤;

B.用三角板和水面桌面夾住圓柱體,且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與刻度尺重合,刻度處的刻度緊貼圓柱體,且桌面與0刻線對齊,故B正確;

C.只用一把刻度處不能準確找到圓的直徑的位置,故C錯誤;

D.下面的桌面沒有對準刻度尺的某個刻度,故D錯誤。故選B。2.(2021七上·江北期中)把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覺不冷不熱,則這杯水的溫度最有可能是(

)A.

75℃

B.

55℃

C.

35℃

D.

15℃【答案】C【解析】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7℃,將手指插入水中感覺不冷不熱,說明水溫和體溫相差不大,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3.(2021七上·江北期中)用天平稱出一墨水瓶最多能裝水的質量,有兩種方法:方法一是,稱出空瓶的質量,稱出瓶子和水的總質量,兩次相減得水的質量;方法二是,稱出瓶子和水的總質量,把水倒掉再稱出空瓶的質量,兩次相減得水的質量。你對這兩種方法的看法(

)A.

隨便用哪一種方法都一樣

B.

用第一種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C.

用第二種方法可以減小誤差

D.

無法判斷【答案】B【解析】在方法二中,將瓶子中的水倒出時,肯定會有部分水附著在內壁上,因此測出的質量其實是瓶子質量和水的總質量,即測量結果偏大,則第一種方法可以減小誤差,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4.(2021七上·義烏期中)“藕斷絲連”是常見的現象,這里的“絲”來自構成植物體的(

)A.

保護組織

B.

結締組織

C.

分生組織

D.

輸導組織【答案】D【解析】“藕斷絲連”的“絲”主要由導管和篩管構成,具有輸導作用,因此屬于輸導組織。故選D。5.(2021七上·義烏期中)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發現試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②加熱前試管外壁的水沒擦干;③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④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13A.

②③⑤⑥

B.

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⑥【答案】D【解析】①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不會導致試管破裂;

②加熱前試管外壁的水沒擦干,會導致試管破裂;

③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會導致試管破裂;

④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

13

,不會導致試管破裂;

⑤加熱時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不會導致試管破裂;

⑥沒有進行預熱,直接集中加熱試管里液體的中下部,會導致試管破裂;6.(2021七下·余姚競賽)如圖所示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

)A.該物質加熱后就開始熔化

B.第15min該物質處于液態

C.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增多

D.圖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升高【答案】C【解析】A.根據甲圖可知,該物質溫度保持不變的時間為10~20min,則從10min時開始熔化,故A錯誤;

B.第15min時,該物體在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因此處于熔化過程,為固液混合態,故B錯誤;

C.該物質的熔點為-2℃,而冰的水的凝固點為0℃,因此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能夠在該物質中繼續放熱,水會凝固成冰,冰的質量會增大,故C正確;

D.圖乙中,冰水混合物放熱后,水凝固成冰,但是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C。7.(2021七上·義烏期中)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中國之蒿由此走向世界。以下關于青蒿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體

B.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C.

受精卵→器官→組織→植物體

D.

受精卵→器官→組織→系統→動物體【答案】B【解析】青蒿為植物,其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故選B。8.(2021七上·義烏期中)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氣孔時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下列實驗操作的選擇和排序,正確的是(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

③轉動反光鏡,使用凹面鏡④轉動遮光器,換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動裝片

⑥向上方移動裝片⑦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

⑧轉動轉換器,換低倍物鏡A.

⑤→⑦→③→①

B.

⑦→⑤→③→②→①

C.

⑥→⑦→③→①

D.

⑤→⑦→③→②→①【答案】A【解析】從甲圖轉為乙圖是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的步驟是:移動玻片標本使要觀察的某一物像到達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氣孔時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正確的操作步驟⑤向下方移動裝片→⑦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③轉動反光鏡,使用凹面鏡→①轉動細準焦螺旋。故選A。9.(2021七上·義烏期中)顯微鏡是一種常用的觀察工具。下列分別關于目鏡、物鏡、反光鏡、粗準焦螺旋的自述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A.圖中指的是目鏡,使用顯微鏡時需要兩只眼睛都睜開,故A錯誤。

B.圖中指的是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故B錯誤。

C.圖中指的是反光鏡,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視野亮度增強,故C錯誤。

D.圖中指的是粗準焦螺旋,在換高倍鏡之后不能再轉動粗準焦螺旋,只能轉動細準焦螺旋,故D正確。故選D。10.(2021七上·義烏期中)一款新藥真正應用于患者之前,需經歷從臨床前研究到三期臨床試驗的漫長歷程,平均耗時10年以上。研發新藥經常是遠水難救近火,老藥新用成為更實際的操作。面對一些突發流行病,研究人員對多種老藥進行試驗,將病毒株培養在不同藥物稀釋液里,觀察隨時間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橫線上的句子所描述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的哪個環節?(

)A.

提出問題

B.

猜想與假設

C.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D.

得出結論【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研究人員對多種老藥進行試驗,將病毒株培養在不同藥物稀釋液里,觀察隨時間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屬于科學探究中的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故選C。11.(2021七上·義烏期中)仔細讀圖①-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①圖中用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

B.

②圖中蜜蜂是節肢動物,體內無脊椎骨,有外骨骼

C.

③中P點所在位置為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

D.

④圖中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一個簡易氣體溫度計。若發現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則表明氣溫降低【答案】C【解析】A.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①圖中用酒精的外焰給試管加熱,正確;

B.②圖中蜜蜂是節肢動物,體內無脊椎骨,有外骨骼,正確;

C.③中P點所在位置為北半球,東半球,低緯度,錯誤;

D.④室內溫度為20℃,所以溫度計開始示數是20℃,當將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時,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會帶走一部分熱量,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當酒精蒸發完后,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最終與室溫相同,故D正確。故選C。12.(2021七上·義烏期中)如圖表示細胞構成生物體的流程,1、2表示生理過程,a~f表示結構層次,其中a表示受精卵,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圖中b和d均表示不同的組織

B.

無論形成植物體還是動物體,都要通過2分化形成不同的器官

C.

1最重要的變化是a中染色體復制并均分配到子細胞中

D.

c和f分別表示不同的結構層次【答案】B【解析】A.據分析可見:b和d均表示不同的組織,b表示植物組織,包括保護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和營養組織等,d表示動物組織,包括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和肌肉組織,A正確。

B.2細胞的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組織,B錯誤。

C.1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首先染色體要完成復制加倍,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使新形成的細胞內的染色體和原來細胞內的染色體保持不變,這樣就保證生物的遺傳物質在細胞的前后代有連續性和穩定性,C正確。

D.據分析可見:c是器官、f是系統。c與f比較結構層次低一級,D正確。故選B。13.(2021七上·義烏期中)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地球儀、地圖是我們了解地球常用的工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B.

地球內部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C.

一般小比例尺地圖表示的范圍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

D.

關于地球的形狀的假設很多,麥哲倫用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敬鸢浮緾【解析】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說法正確,A錯誤。

B.地球內部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說法正確,B錯誤。

C.一般小比例尺地圖表示的范圍小,描述的內容比較詳細。說法錯誤,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描述的內容粗略,C正確。

D.關于地球的形狀的假設很多,麥哲倫用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說法正確,D錯誤。故選C。14.(2021七上·義烏期中)如圖所示,甲為顯微鏡結構、乙為高倍鏡下口腔上皮細胞的物像、丙為E(代表細胞)在操作顯微鏡前后的物像變化、丁為顯微鏡下某細菌(右下小黑點)的運動軌跡,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甲:觀察時,先下降鏡筒,眼睛注視A位置,再上升鏡筒,眼睛注視C位置

B.

乙:裝片內有氣泡,原因是表皮撕得太厚或放表皮時未展平

C.

丙:①到②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下方移動、換高倍鏡、調節光圈和B

D.

?。杭毦藭r實際位置位于b點,實際運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答案】D【解析】A.使用時應先使鏡筒上升,眼睛注視目鏡位置,再使鏡筒下降,眼睛注視物鏡位置,以免物鏡壓壞玻片標本,A錯誤。

B.乙裝片內有氣泡,是蓋蓋玻片時造成的。正確的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B錯誤。

C.丙相應操作,將裝片向左下方移至視野中央、轉動物鏡轉換器變為高倍鏡、調節光圈、調節細準焦螺旋,使使物象更加清晰,C錯誤。

D.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丁細菌此時實際位置位于b點,實際運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D正確。故選D。15.(2021七上·義烏期中)下列操作導致的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A.

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時,若視線是俯視的,則測得的體積比液體的真實體積要大

B.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大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的數值比真實值要小

C.

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D.

用同一金屬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時,夏天的測量值可能比冬天的要大【答案】D【解析】A.用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相平;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體積偏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刻度尺的刻度間隔大了,會使測量值小于真實值,即測量結果將會偏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若在繞金屬絲時,沒有密繞而是留有間隙,會使測量的線圈長度偏大,導致測得的直徑偏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于金屬的熱脹冷縮,夏天溫度升高,由于熱膨脹金屬尺的長度變大,所以測量值比物體的實際值偏?。欢煊捎诮饘俪叩氖湛s,尺子長度變小,所以測量值比實際值偏大,測夏天的測量值比冬天要小,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6.(2021七上·蕭山期中)衣藻和柳樹同屬植物界;玉米和水稻同屬禾本科,則相似程度高、共同特點少的分別是(

)A.

衣藻和柳樹;衣藻和柳樹

B.

玉米和水稻;玉米和水稻

C.

玉米和水稻;衣藻和柳樹

D.

衣藻和柳樹;玉米和水稻【答案】C【解析】衣藻和柳樹同屬植物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因此包含的生物種類最多,共同特點很少;玉米和水稻同屬禾本科,分類等級比界要小,所以包含的生物種類較少,共同點較多。故選項ABD說法錯誤,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7.(2021七上·慈溪期中)小陳同學用天平測物塊時,加減砝碼的步驟為:100克↓、50克↓↑、20克↓、10克↓、5克↓(“↓”表示放入砝碼,“↑”表示拿掉砝碼),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A.

若天平已平衡,測得物體的質量是135克

B.

若天平已平衡,測得物體的質量是185克

C.

若將這個物塊送到月球上,質量會變小

D.

若加減砝碼后天平還不平衡,要調節平衡螺母【答案】A【解析】由題意可知,砝碼在天平取放的順序:100g+50g-50g+20g+10g+5g=135g,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8.(2021七上·平陽期中)用相同質量的鋁、鐵、銅制成的體積相等的金屬球(已知ρ鋁=2.7×103千克/米3,ρ鐵=7.9×103千克/米3,ρ銅=8.9×103千克/米3),則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A.

如果銅球是實心的,那么鐵球一定是實心的

B.

如果鐵球是實心的,那么銅球和鋁球一定是空心的

C.

如果鋁球是實心的,那么鐵球和銅球一定是空心的

D.

三個球都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體積V鋁>V銅>V鐵【答案】C【解析】根據公式V=mρ可知,質量相同的鋁、鐵和銅,由于ρ鋁<ρ鐵<ρ銅,那么V鋁>V鐵>V銅。

根據V球=V+V空可知,當三者的體積相同時,空心部分的V鋁'<V鐵'<V19.(2021七上·平陽期中)對下列生活中的現象解釋錯誤的是(

)現象解釋A濕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B50毫升水與50毫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間有空隙C夏天,柳絮飛揚分子在不停地運動D固體和液體的體積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斥力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濕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夏天有陽光溫度高,冬天溫度低,分子在做無規則的運動,溫度越高會加快分子的運動,使運動更加劇烈,所以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A說法正確;

B、50毫升水與50毫升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毫升,這個現象就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是由于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水和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總體積會減小,故B說法正確;

C、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也是分子的熱運動,但是夏天,柳絮飛揚中的柳絮不屬于分子,不可以說是分子在不停做無規則運動,而是風力的作用,故解釋錯誤;

D、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分子間都存在空隙,物質內部的分子之間不但存在引力,同時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間的斥力,使物質內部的分子很難靠得很近,故固體和液體的體積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斥力,故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20.(2021七下·奉化期末)液態氮(沸點為-196℃)可以制作美味的冰淇淋。將液態氮倒入盛有奶漿的杯中,可以觀察到杯中的液態氮“沸騰”,杯外壁出現白霜。對此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

白霜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形成

B.

杯中的液態氮“沸騰”時,其溫度保持不變

C.

杯中的液態氮“沸騰”時,杯壁的溫度升高

D.

常溫下,氮氣一定呈氣體狀態【答案】B【解析】A.白霜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形成,故A錯誤;

B.杯中的液態氮“沸騰”時,其溫度保持不變,故B正確;

C.杯中的液態氮“沸騰”時,杯壁的溫度和液態氮相同,即保持不被,故C錯誤;

D.常溫下,通過加壓的方式也能使氮氣液化,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共6題;共34分)21.(2021七上·紹興期中)如圖所示,五種生物的結構圖,回答問題。(1)這幾種生物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是整個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所以把這類生物稱為

,變形蟲通過

(填細胞結構)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2)草履蟲和衣藻的根本區別是

(選填序號)。①是否生活在水中

②是否會游動

③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3)小陽判斷圖中的C屬于植物,他判斷的依據是:

(寫出一點)?!敬鸢浮浚?)單細胞生物;細胞膜(2)③(3)細胞內有細胞壁(或葉綠體)【解析】(1)

上面這幾種生物都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生物,變形蟲有伸出偽足的能力,造成細胞質流動,使形態不固定,但是有細胞膜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

(2)草履蟲相對衣藻來說,衣藻有葉綠體和細胞壁結構,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們都具有伸縮泡,衣藻有鞭毛可以游動,草履蟲靠纖毛游動,草履蟲和衣藻都是生活在淡水中;

(3)C是衣藻,體內細胞結構有細胞壁、葉綠體、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與植物細胞一樣,葉綠體和細胞壁是植物細胞具有的特點,故判斷依據為:細胞中有葉綠體。22.(2021七上·紹興期中)如圖所示為人體組織形成過程。請分析回答問題:(1)圖中1過程,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在細胞核中出現了

。

(2)圖中2過程,大部分細胞通過

形成了各種不同形態和不同功能的細胞群。

(3)被蚊子叮咬時,人能感覺到并會用手拍打,這是通過圖中

(選填“甲”、“乙”或“丙”)所示的細胞來傳遞信息的?!敬鸢浮浚?)染色體(2)細胞分化(3)甲【解析】1是細胞由1變多,屬于細胞分裂;2過程是細胞形成不同結構和功能的組織:

(1)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細胞內存在著一種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就為染色體;

(2)細胞分化的結果就是形成各種不同的形態和不同功能的細胞群;

(3)被蚊子叮咬時,人能感覺到并會用手拍打,人體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是通過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神經細胞具有接收和傳導信息的功能。23.(2021七上·紹興期中)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進行野外考察時,采回植物標本后拍攝了如下一些照片。(1)請你協助興趣小組同學,按下列分類表解逐一分類,上表中④對應的植物名稱:

。(2)小華在一次野外活動時采集到③④⑤三種植物,通過觀察標注了他們在檢索表中的位置,在這三種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較多的兩種植物是

(選填序號)?!敬鸢浮浚?)油松(2)④⑤【解析】(1)④是有種子但是種子外無果皮包被,圖中植物油松屬于裸子植物,符合要求;

(2)③是有根、莖、葉分化,無種子屬于蕨類,④有種子但是種子外無果皮包被,屬于裸子植物,⑤是有種子且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故④⑤

都有根、莖、葉、種子、花,這兩種植物共同特征比較多。24.(2021七上·義烏期中)有關拓展性課程《校園植物觀察》活動過程中,某同學制作了植物分類檢索表如下,請你與該同學一起分析下列問題:1a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21b植物有花,以種子繁殖…………32a小型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有莖、葉之分…………………A2b通常為中型或大型草本,很少為木本植物,分化為根、莖、葉……………B3a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內………C3b胚珠包于子房內…………………D(1)某同學觀察到花架上纏繞著一種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羽狀復葉、上面懸掛著許多莢果,果皮上密布絨毛,內有種子1-3顆;請判斷該植物屬于上述檢索表中的

(選填A,B,C,D)(2)秋天高高掛在枝頭的紅豆杉果子和銀杏果屬于

器官(選填“生殖”或“營養”)?!敬鸢浮浚?)D(2)生殖【解析】(1)檢索表中:

2a小型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有莖、葉之分……A屬于苔蘚植物門;

2b通常為中型或大型草本,很少為木本植物,分化為根、莖、葉…B屬于蕨類植物門;

3a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內……C屬于裸子植物門;

3b胚珠包于子房內……D屬于被子植物門。

上面懸掛著許多莢果,果皮上密布絨毛,內有種子1-3顆,這說明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也就是D。

(2)秋天高高掛在枝頭的紅豆杉果子和銀杏果屬于生殖器官,因為紅豆杉和銀杏屬于裸子植物,其生殖器官最外面肉質的部分是種皮,不是果皮,因此種子外無果皮包被著,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種子,沒有果實,是靠種子繁殖的,紅豆杉果子和銀杏果其實就是種子。25.(2020七上·江北期末)如圖小科用托盤天平測量小石塊的質量,請回答:(1)圖中托盤天平的分度值為________g。(2)以下幾個是實驗步驟:①估計物體的質量②將被測物體放入左盤中,然后在右盤中加減砝碼,調整游碼,使橫梁平衡③調節螺母,使天平的橫梁平衡④將托盤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⑤將游碼置于零刻度線上⑥讀出砝碼和游碼的數值,并作記錄請寫出合理順序的序號________。(3)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有50g、20g、10g各一個,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則被測小石塊的質量為________g。【答案】(1)0.2(2)④⑤③①②⑥(①④⑤③②⑥)(3)80.6【解析】(1)圖中托盤天平的分度值為0.2g。

(2)天平的正確使用步驟:

1、把天平放到水平臺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

2、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央,或左右偏轉的格數相同。

3、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砝碼放在天平的右盤,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至橫梁恢復平衡,要用鑷子夾取砝碼,要輕拿輕放,要從大到小。

4、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對應的刻度。

5、整理器材。因此實驗步驟為:④⑤③①②⑥。

(3)由于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對應的刻度,因此被測小石塊的質量為20g+50g+10g+0.6g=80.6g。26.讀我省某丘陵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A、B兩地高度,較高的是________地。(2)某同學欲攀登B高地,有CB.DB兩條登山路線,其中坡度較緩的是________路線。判斷理由是:________?!敬鸢浮浚?)B(2)DB;DB處等高線比CB間稀疏,坡平緩【解析】(1)由地形圖可知,B處海拔明顯高于A處;

(2)由圖可知,CB的等高線明顯比DB更加密集,即CB處坡度更加陡峭,DB坡度比較緩;三、實驗探究題(共5題;共34分)27.(2021七上·紹興期中)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測量某品牌粉筆的體積大小,利用兩支相同的粉筆、細針、量筒等器材,分小組繼續進行下列探究。(1)甲組同學用排水法測量粉筆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體積為V1,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如圖甲所示,測得總體積為V2,這樣測得的粉筆體積將

(選填“偏大”或“偏小”)。

(2)乙組同學用凡士林涂抹整個粉筆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筆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體積可忽略不計),但實驗時出現了如圖乙所示情況: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筆漂浮在水面上。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下一步操作:

(3)丙組同學觀察發現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另取一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V3,將甲組實驗中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V4,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

(用題中的字母表示,下同)。(4)丙組同學還想進一步知道一支粉筆能吸收多少體積的水,經過與甲組同學的討論,利用他們兩組測得的實驗數據,最終計算出了該粉筆的吸水量為

?!敬鸢浮浚?)偏小(2)用細針向下壓涂有凡士林的粉筆,使粉筆完全浸沒在水中,用排水法測出其體積(3)V4–V3(4)V1+V4–V3–V2【解析】(1)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體積為V1,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測得總體積為V2,粉筆體積就為V2-V1,但是由于粉筆會吸水,導致水的體積減小,故會偏小;

(2)乙組同學用凡士林涂抹整個粉筆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筆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體積可忽略不計),但實驗時出現了如圖乙所示情況: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筆漂浮在水面上。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凡士林的體積忽略不計,由于漂浮,則可選擇針壓法測體積,故操作是:用細針向下壓涂有凡士林的粉筆,使粉筆完全浸沒在水中,用排水法測出其體積;

(3)丙組同學觀察發現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另取一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V3,將甲組實驗中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V4,由于粉筆不再吸收水分,也不膨脹,故再加入粉筆于水中增加的體積就為粉筆的體積,所以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V4–V3;

(4)由丙組同學可知:粉筆的體積V4–V3,V1的體積為水的體積,V2的體積為加入粉筆后水和粉筆的總體積,故粉筆吸收水的體積為:V1+V4–V3-V2;28.(2021七下·鄞州期中)小明和小紅發現,沸騰和熔化的實驗裝置比較類似,于是就用同一套實驗裝置進行了“水的沸騰”和“海波熔化”兩個實驗。(1)如圖甲是小明和小紅分別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將等質量的水加熱相同時間后停止,如圖乙是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分析,若不計熱量損失,從給水加熱到水沸騰所需熱量較多的是________(填“小明”或“小紅”)。兩位同學將水加熱到沸騰所需的時間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2)他們將裝有海波的大試管放入如圖甲實驗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燈,如圖丙。溫度計A和B分別測量海波和燒杯中熱水的溫度,根據兩個溫度計的示數,繪制出了海波和熱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丁。由圖像可知,在第8min時,大試管內的海波處于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將________(填“繼續”或“停止”)。【答案】(1)小紅;水的初溫不同(2)固液共存;停止【解析】(1)根據乙圖可知,從給水加熱到水沸騰,小明用4min,而小紅用8min,則所需熱量較多的是小紅。小明的水初溫為96℃,小紅的水初溫為93℃,二者都升高到99℃,則:兩位同學將水加熱到沸騰所需的時間不同,其原因是水的初溫不同。

(2)根據圖像可知,在第5min~10min時,海波的溫度保持48℃不變,此時處于熔化過程,則第8min時,大試管內的海波處于固液共存態。第10min后,熱水和海波的溫度都是48℃,海波不能繼續吸收熱量,則海波的熔化將停止。29.(2020七上·西湖月考)小亮為了測量濱州特產“冬棗醋”的密度,進行了如下實驗: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________,使天平橫梁平衡;(2)接下來進行了以下四項操作,如圖所示:A.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0;B.將部分冬棗醋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冬棗醋的總質量m1;C.將燒杯中冬棗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冬棗醋的體積V;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冬棗醋的總質量m2;以上操作步驟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驟________(填步驟序號)。(3)由圖可知待測冬棗醋的密度為________克/厘米3?!敬鸢浮浚?)游碼移到0刻度線,調節平衡螺母(2)A(3)1.1【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游碼移到0刻度線,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

(2)以上步驟中利用B、D兩步就能得到醋的質量,因此A中測量燒杯的質量是無用的,故選A。

(3)根據B圖可知,燒杯和醋的總質量為:m1=(50g+20g+10g)+2.4g=82.4g;

根據D圖可知,剩余燒杯和醋的總質量為:m2=(5g+20g+10g)+3.4g=38.4g;

那么量筒中醋的質量為:m=m1-m2=82.4g-38.4g=44g。

根據C圖可知,醋的體積V=40cm3;

那么冬棗醋的密度為:ρ=mV30.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在蓋玻片下產生________。(2)小科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如圖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________

(填序號)。(3)小科在光源充足的實驗室內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突然停電導致視野偏暗,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答案】(1)氣泡(2)③①②④(3)選用大光圈(或使用凹面鏡)【解析】(1)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輕輕蓋上,目的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效果。

(2)顯微鏡第一步是要調節亮度也就是③,第二步先要把載玻片和蓋玻片全擦干凈,然后要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撕取洋蔥表皮的實驗材料,而后從洋蔥撕取的實驗材料放在載玻片的中間展平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也就是①,第三步低倍鏡對準通光孔,使用粗準焦螺旋進行調節,眼睛要觀察不要讓物鏡鏡頭損壞玻片也就是②,左目注視目鏡觀察視野變化,又要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移,直到視野清晰為止也就是④。

(3)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如果在光線條件較差實驗室里使用顯微鏡,應該使視野變亮,故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31.(2020七上·溫州月考)為了研究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2個一端開口的容器標為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內堆制成一個斜坡模型;②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鋪上一層草皮,A組斜坡不做處理;③另取一個空的容器置于裝置下方(圖中該容器已省略),用灑水壺在斜坡上方灑水;④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1)這是一個模擬實驗,實驗中草皮模擬的變量是指自然界的________。(2)為了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在用灑水壺灑水時,兩組實驗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寫2項)________。(3)實驗中需要觀察和記錄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敬鸢浮浚?)植被(2)水壺灑水的總質量、水壺所處的高度(水壺傾斜的角度、灑水的時間等)合理即可(3)分別觀察并記錄A、B兩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沖刷下來的泥土的量【解析】(1)實驗的變量是兩個實驗操作不同的地方,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鋪上一層草皮,A組斜坡不做處理;故變量是植被的有無。

(2)這里用到了控制變量法的思想,除了植被我們其他的操作必須都一樣,故水壺灑水的總質量、水壺所處的高度(水壺傾斜的角度、灑水的時間等)合理即可。

(3)我們用被沖刷下來的泥土的量表示水土流失的程度,故觀察記錄的是

A、B兩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沖刷下來的泥土的量。四、解答題(共4題;共22分)32.(2020七上·臺州期中)請根據已有知識和下列信息設計二歧式檢索表來分辨下列植物:銀杏、桃樹、紅松、玉米、卷柏、泥炭蘚信息1:玉米種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葉,桃樹種子的胚中有兩片子葉信息2:紅松的葉呈針形,銀杏的葉呈扇形信息3:卷柏以極度耐旱著稱,其耐旱能力遠遠超過仙人掌,如果太干旱它就會自己把根拔出來,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到有水的地方時,根重新再鉆到土壤里尋找水分。卷柏有根、莖、葉的分化,利用孢子繁殖信息4:泥炭蘚常見于山地濕潤地區或者沼澤中,無根,有莖、葉的分化【答案】【解析】信息1中根據桃樹和玉米種子可以分為有無種子為1a和1b;再由于銀杏、卷柏、紅松屬于裸子植物而桃樹、玉米、屬于被子植物分為2a和2b;信息3中在前面基礎上再將種子外無果皮包被的植物里面有無根莖葉分化而分類為3a和3b;再在被子植物中的種子的子葉個數分為4a和4b;信息2中再把裸子植物根據葉子的形狀分類呈針形、呈扇形標為5a和5b;33.(2020七上·濱江期中)有一支刻度不準確但刻度線均勻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