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鴻鵠志鴻鵠志鴻鵠志專題13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知識點1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知識點2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知識點3正面戰場的抗戰知識點4敵后戰場的抗戰知識點5抗日戰爭的勝利04拓展·大單元素養導向拓展01大概念:救亡圖存的艱難歷程拓展02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家國情懷)05提升·新情境&新考法考點課標要求考情分析命題預測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對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及七七事變的爆發、標志及意義分析是中考歷史出題的熱點。重要戰役及意義,如: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是常考的重點內容。需要重點關注時間線梳理、事件影響與意義、國共合作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重要戰役與英雄人物等方面。根據史料,結合所學分析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是高頻考點。從民族危機、民族解放、民族精神等的角度,通過史料和結合所學,九一八事變的影響;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的背景、目的與意義;七七事變的內容與影響,南京大屠殺的概況;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抗戰。從日本侵華的罪行角度,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艱巨性和正義性,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通常史料結合教材所學,從合作共贏、人民力量等的角度,分析說明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如何建立、中共七大的召開及意義、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意義、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彰顯的抗日精神等。知識點1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九一八事變概況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的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為借口,突襲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次日占領沈陽結果日軍占領東北三省,并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在東北實行殖民統治影響(1)對中國: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2)對世界: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局部抗戰(1)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各族民眾與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2)抗日游擊隊: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3)國民黨愛國將領: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蔣光鼐、蔡廷鍇率軍抵抗(4)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斗西安事變背景(1)民族危機不斷加劇和愛國救亡運動的高漲(2)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張學良和楊虎城深受感召,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3)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目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概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解決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前往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和平解決意義(1)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2)國共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材料把“九一八”事變作為抗日戰爭起點可以讓我們更多地認識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認識到中國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從1937年的角度來觀察,我們可以更多地認識到中華民族覺醒的全民抗戰的全面性,國共兩黨合作和中華民族全民族大團結的一致性。——《專家:8年抗戰和14年抗戰是對抗戰不同層次和角度的觀察》根據材料,概括“14年抗戰”提法的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國共兩黨合作和中華民族全民族大團結”在政治、軍事上的主要表現。意義:認識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認識到中國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政治: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作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相互配合。考向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核心素養·史料實證】英國《泰晤士報》評論:“張學良之叛變,或已救助日本政府,蓋日本之對華政策……已引起多數政治家之抨擊也。”材料反映了(
)A.國際上對西安事變發展趨勢的憂慮 B.國際人士對九一八事變的急切關注C.張學良聯共抗日符合廣大民眾意愿 D.張學良等遵守不抵抗政策受到批評【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張學良之叛變,或已救助日本政府,蓋日本之對華政策……已引起多數政治家之抨擊也。”和所學知識可知,可知,1936年12月,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情況下,張學良和楊虎城對蔣介石發動兵諫,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材料反映了西安事變發生后,國際上對西安事變發展趨勢的憂慮,A項正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與材料信息“張學良之叛變,或已救助日本政府”不符,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張學良聯共抗日,排除C項;材料主旨反映西安事變的影響,“張學良等遵守不抵抗政策受到批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知識點2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七七事變時間1937年7月7日地點北平盧溝橋人物趙登禹、佟麟閣結果北平、天津相繼失陷。影響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淞滬會戰時間1937年8月人物姚子青、謝晉元結果上海失陷影響打破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全國人民的斗志。南京大屠殺背景1937年淞滬會戰后,上海、南京相繼淪陷時間1937年12月13日屠殺人數30萬以上認識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啟示我們要反對戰爭,爭取和平;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抬頭,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表現(1)改編軍隊: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陸軍;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2)協同作戰: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軍,中國共產黨領導軍民開辟敵后戰場意義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考向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學科素養·歷史解釋】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有左權的望遠鏡、百團大戰期間繳獲的日軍軍刀、張自忠將軍初葬處石碑、哥倫比亞華僑捐款收據印版、港九獨立大隊南鹿聯防隊使用過的獵槍等館藏文物。這些文物共同見證了(
)A.敵強我弱的抗戰現實 B.全民族團結一致抗戰C.中國人民的必勝信念 D.中國抗戰的世界意義【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左權的望遠鏡”和“百團大戰期間繳獲的日軍軍刀”可知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結合“張自忠將軍初葬處石碑”可知反映了中國國民黨的抗戰,結合信息“哥倫比亞華僑捐款收據印版、港九獨立大隊南鹿聯防隊使用過的獵槍”可知材料同時反映了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積極抗戰,綜上可知,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團結一致抗戰,因此這些文物共同見證了全民族團結一致抗戰,B項正確;敵強我弱的抗戰現實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A項;中國人民的必勝信念并不能通過“左權的望遠鏡、百團大戰期間繳獲的日軍軍刀、張自忠將軍初葬處石碑、哥倫比亞華僑捐款收據印版、港九獨立大隊南鹿聯防隊使用過的獵槍等館藏文物”直接體現,排除C項;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材料未體現中國抗戰的世界意義,排除D項。故選B項。知識點3正面戰場的抗戰【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正面戰場的抗戰等史事,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臺兒莊戰役概況1938年3月,日軍進攻臺兒莊,中國守軍在李宗仁指揮下奮起抵抗,共殲敵1萬余人,取得戰役勝利意義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武漢會戰概況(1)1938年6月,日軍進攻武漢。中國軍隊在江西萬家嶺重創日軍(2)武漢陷入日軍三面包圍之中,為避免損失,1938年10月,中國軍隊有序撤出武漢影響(1)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2)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第三次長沙會戰概況1941年12月,日軍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最終獲得會戰勝利影響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勝利,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豫湘桂戰役背景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概況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如何評價正面戰場的抗戰?(1)積極: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戰役,為抗戰付出了重大犧牲,為敵后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2)消極:抗戰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導致豫湘桂戰役的潰敗。(3)總體來說,正面戰場是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考向正面戰場的抗戰【學科素養·歷史解釋】此次會戰歷時4個多月,在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不利的情況下,中國軍隊仍有序撤出,并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此后,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這場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漢會戰后期,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不利。日軍從不同方向攻擊前進,武漢陷入三面包圍之中。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漢。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C項正確;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A項;徐州會戰對日軍產生巨大打擊,堅定了抗戰的意志和決心,為武漢會戰的部署贏得了時間,排除B項;第三次長沙會戰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知識點4敵后戰場的抗戰【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平型關大捷概況淞滬會戰期間,日軍侵入山西。1937年9月,日軍向平型關開進,林彪率領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一帶隱蔽設伏,殲滅日軍1000多人意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論持久戰》時間1938年,毛澤東發表目的駁斥當時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主要內容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意義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建立(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力量挺進敵后,將敵人后方變成抗日前線。到1940年,在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2)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發展(1)作戰方式:根據地軍民以主力部隊和民兵為骨干,以廣大群眾為基礎,展開人民游擊戰爭,進行反“掃蕩”,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2)根據地建設: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②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作用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牽制和抗擊了大量日軍;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知識拓展-歷史上的土地政策考向敵后戰場的抗戰【學科素養·史料實證】抗戰時期八路軍的臂章再現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歷史。下圖臂章顯示“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度佩用”,如果把時間換算成公元紀年是(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中華民國紀年和公元紀年的換算中,1911年加上中華民國紀年等于公元紀年,因此,“中華民國32年”就是1912+32-1=1943年,C項正確;ABD項對應公歷時間不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知識點5抗日戰爭的勝利【課標要求】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通過史事,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全民族堅持抗戰全民族堅持抗戰表現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各民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敵:(1)中國共產黨:針對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進行斗爭;建立和建設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左權將軍在反“掃蕩”作戰中犧牲(2)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組織一系列戰役抵抗日軍;張自忠上將在棗宜會戰中殉國(3)社會各階層:各地青年學生、廣大婦女、工人、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文藝界都積極支援抗戰(4)全國各民族:以自發組建抗日武裝、募捐支援抗日前線等方式參加抗日斗爭意義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共七大時間1945年4—6月地點陜西延安主要內容(1)總結經驗:毛澤東在大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2)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3)選舉產生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主要內容(4)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有利于統一全黨的思想,指導全黨的行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意義為爭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戰后的奮斗方向日本投降背景(1)國際:德國在歐洲戰場敗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陷入困境;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并出兵中國東北(2)國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率先發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勝利;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概況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意義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后的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1)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2)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團結抗戰大局(3)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歷史意義對中國(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3)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對世界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偉大抗戰精神材料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習近平2020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問題:偉大的抗戰,孕育了怎樣的偉大抗戰精神?
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考向抗日戰爭的勝利【學科素養·歷史解釋】1945年,劉少奇在中共七大上講:“我們的黨,已經是一個克服各種錯誤思想,經過整風,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空前團結和統一的黨。”“空前團結”體現在(
)A.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 B.中國即將取得抗戰勝利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將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我們的黨,已經是一個克服各種錯誤思想,經過整風,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空前團結和統一的黨”可知,是指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開,“空前團結”體現在將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D項正確;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準著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排除A項;中國即將取得抗戰勝利是中共七大召開的背景,與題干強調的信息不符,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會議是在瓦窯堡會議,排除C項。故選D項。一、救亡圖存的艱難歷程【典例1】【跨學科】抗戰音樂是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救亡之聲——中國抗日戰爭歌曲匯編》收錄抗戰歌曲3621首,其歌詞中的部分高頻詞如下圖所示。這些音樂旨在(
)A.豐富民眾精神生活 B.提升文化素養C.推動音樂的大眾化 D.塑造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團結357次”和所學可知,在抗戰時期,為了對抗日本侵略者,全國人民認識到需要團結到一起才能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獲取最后的勝利,這個意識也在歌曲中表現出來,對于塑造民族精神具有積極作用,D項正確;“豐富民眾精神生活”是抗戰歌曲的影響,不是其目的,排除A項;這些歌曲的內容與抗戰息息相關,與“提升文化素養”聯系不大,排除B項;音樂的大眾化表現為歌詞的通俗化以及歌曲風格的世俗化等,與材料主旨“民族精神”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二、大概念: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家國情懷)論述: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最早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開辟敵后戰場,開展游擊戰爭,提出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領導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取得了輝煌戰果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典例2】【核心素養·歷史解釋】“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材料的主旨是(
)A.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B.持久抗戰是奪取勝利的必由之路C.民眾支持紅軍抵抗侵略的家國情懷 D.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A項正確;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持久作戰是奪取勝利的必由之路,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抗日戰爭過程中,工人、農民、婦女、學生等社會各階層積極抗戰,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江洋大海之中,但材料沒有體現民眾的支持,排除C項;在亞洲,中國牽制著大部分日本陸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但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1.【核心素養·時空觀念】下列表述與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相符的是(
)A.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B.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C.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D.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答案】A【解析】據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有“蔣介石”“西安”“東北軍”等內容,很明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兵諫蔣介石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項正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標志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排除B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標志是五四運動,排除C項;中國全民族抗戰正式開始的標志是1937年的七七事變,排除D項;故選A項。2.【新情境】民國二十年《申報》上刊登了南洋煙草公司的一則廣告。其中的一句廣告語為:“愛用國貨方能達到救國自強”。由此可以推斷出(
)A.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鼓勵興辦實業B.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C.九一八事變后,民眾提倡國貨,抵制日貨D.七七事變后,民族資產階級積極投身抗日【答案】C【解析】根據“愛用國貨方能達到救國自強”可知這是南洋煙草公司利用民眾的愛國心理進行廣告宣傳。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民國二十年是1931年,這一年九一八事變發爆發,所以這是九一八事變后,民眾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的表現,C項正確;民國二十年是1931年,與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興辦實業無關,排除A項;1918年一戰結束后列強對華侵略卷土重來,民族工業的“短暫的春天”就已經宣告結束,排除B項;七七事變1937年爆發,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3.【核心素養·歷史解釋】.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該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該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C.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 D.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國共合作建立【答案】B【解析】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材料中《義勇軍進行曲》問世遭到禁止以及1937年以后在各種場合流行。是因為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B項正確;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排除A項;九一八事變是1931年爆發,排除C項;國民黨一大的時間是1924年,排除D。故選B項。4.【新材料】.2023年12月18日,浙江省臺州市公安局通報“國家公祭日一男子后背貼日本國旗”已行政拘留。有網友提出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而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們要了解“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三十萬同胞,在黑暗中掙扎;三十萬,三十萬冤魂,在地里哭泣”這段歷史,我們最應該去的紀念館是(
)A.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B.新四軍紀念館C.九一八紀念館 D.渡江戰役紀念館【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三十萬同胞,在黑暗中掙扎;三十萬,三十萬冤魂,在地里哭泣”可知,鐘山代指南京,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以后,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同時屠殺的還有放下武器的士兵達到三十萬以上,因此要去了解這段悲慘的歷史,應該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A項正確;新四軍紀念館,坐落在江蘇省鹽城市建軍東路159號,是全面地、系統地反映新四軍抗戰征程的綜合性紀念館,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九一八紀念館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柳條湖橋,就是八十年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地,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渡江戰役紀念館是為了紀念渡江戰役的勝利,排除D項。故選A項。5.【新情境】習近平主席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他強調,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淞滬會戰時出現的英雄有()A.楊靖宇 B.趙登禹、佟麟閣C.關天培、陳化成 D.姚子青、謝晉元【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淞滬會戰”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淞滬會戰,國軍第98師營長姚子青率領600壯士守衛寶山縣城,日軍對寶山進行了海陸空協同的瘋狂攻擊。在裝備落后,地勢不利,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姚子青帶領全營以寡敵眾堅守孤城,最后壯烈殉國。謝晉元是抗日將領,淞滬會戰中以“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后為叛徒殺害,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D項正確;楊靖宇組織了東北的抗日聯軍,排除A項;趙登禹、佟麟閣在北平保衛戰中犧牲,排除B項;關天培、陳化成在鴉片戰爭中犧牲,排除C項。故選D項。6.【核心素養·歷史解釋】1938年9月,三十多位畫家歷時一個多月,在武昌的黃鶴樓繪制完成了題為《誓死抗戰到底》的巨型抗日壁畫。其內容包括“前方作戰”和“后方支援”的場景和數百人的形象,呈現出中華民族軍民合作畫面。這幅壁畫()A.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宣傳深入人心 B.寄托了對軍民團結抗戰的美好愿望C.促成了抗戰相持階段的迅速到來 D.奠定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群眾基礎【答案】B【解析】題目內容反映的是武漢會戰時期,在武昌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壁畫反映了抗戰軍民誓死抗戰的決心,同時也體現了藝術家們對民眾支持武漢會戰的愿望,有助于軍民團結保衛武漢,B項正確;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無關,排除A項;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到來,是由于日本帝國主義在侵占武漢、廣州后,因戰線太長、兵力不足等原因而停止了大規模的侵華行動,與題中壁畫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國共第二次合作在1937年已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7..【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如圖是20世紀30、40年代華北地區的根據地形勢圖。圖中的“根據地”是(
)A.北伐戰爭的大后方 B.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的主要地區C.“工農武裝割據”的發源地 D.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的主戰場【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20世紀30、40年代華北地區”可知,是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武裝挺進敵后,獨立自主放手發動群眾,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根據從圖片中獲取的地點“陜甘寧”“晉察冀”“冀魯豫”等信息可知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地區陸續創建了陜甘寧、晉察冀、冀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年終個人工作總結范文(35篇)
- 2025年監督員工作總結范文(18篇)
-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19.2.3一次函數與方程、不等式》同步測試題(附答案)
- 《自主學習分類》課件
- 爭當文明學生演講稿三分鐘(4篇)
- 有關合伙經營合同范文(15篇)
- 企業員工辭職報告(15篇)
- 教師會議發言稿范文(19篇)
- 教學設計方案(17篇)
- 2025年建筑承包合同樣本(16篇)
- 腎臟移植課件
- 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解讀課件
- 美麗的晉祠-完整版課件
- 醫院“雙培養”制度
- 時區與區時課件
- 許慎《說文解字》(全文)
- DB34∕T 1948-2013 建設工程造價咨詢檔案立卷標準
- 通用門座機安裝工藝2
-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綜合練習計算
- 養老機構服務高質量115項明細
- 圓管涵結構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