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節優zhi課_第1頁
如何上好一節優zhi課_第2頁
如何上好一節優zhi課_第3頁
如何上好一節優zhi課_第4頁
如何上好一節優zhi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上好一節優質課提起各級各類優質課,老師們都不陌生,準備一節優質課,無論是校級、省市級、國家級,老師們都會皺起眉頭,因為優質課是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曬出來的,且要讓同行學者點評一番,因為都不想丟人,教師的內心活動自然很復雜。故此,從備課、磨課、上課、說課到最后的評課,都不是輕松的事,能堅持下來并完美呈現的一定是一次涅槃重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個人意志品質、業務提升乃至人格升華的過程。我認為結果不重要,過程更重要,課后的反思提升最重要。在“備”和“磨”的過程中,提高對課標、教材的理解,轉變教學觀念,規范日后常規教學,這才是我們常說的以賽促教,以教促學,是優質課的價值所在。如何上好一節優質課?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今天,我結合個人經歷談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首先,教師要研讀課標,找準方向,確保依標教學。教育部于2017年發布的,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依據,脫離課標的教學設計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其實很多老師在各類優質課、公開課都會展示課標要求,但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些都是擺設,他的課堂設計壓根沒體現課標要求,這是不可接受的教學設計,是失敗的、無效的課堂,是跟著感覺走的課堂,事實證明,跟著感覺沒法走。其次,教師要研究新教材,變教材為學材,甚至可以利用身邊的地理素材,設計教學活動,以此達成學習目標。新教材充實了大量案例,且都是經典案例,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經典案例設計教學活動,以此生成學科素養。素養是不能通過課堂的說教發展的,是需要在真實情境中,帶領學生去探索未知,生成新知。以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二《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一課為例,本課充實了大量案例,如:南方喀斯特山區石漠化問題、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問題、非洲薩赫勒地區荒漠化問題、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問題。這么多典型案例的呈現,其目的不是讓我們窮盡每一個案例的原因、影響、措施,而是需要教師以某一個案例為突破口,在充實案例、借助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手段等條件下,深度探究生態脆弱區產生生態問題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不是帶領學生記憶這些案例,概念化生態脆弱區的治理才是本節課的核心問題。第三,在研讀課標和新教材基礎上,確立了教學方向和目標后,就要著手準備教學素材,諸如圖片、視頻、信息化手段、教學情境等等。備課一定是一個從0到正無窮再瘦身的過程,這就好比閱讀一本書,先是從“小白”到鉆進書目之中,先是感覺書里講的內容紛繁復雜,經過自己的大腦加工之后,最后這本書的核心要義可能就剩幾頁而已。只有通過這個過程,你才能準確理解課標和教材,否則就是淺表化備課,自身也得不到提高。如果你是從網上下載課件,自己簡單修修補補,那就更是自欺欺人了,凡是沒經過自己大腦深度思考的課一定是膚淺的課堂。第四,“群狼戰術”是必須要有的。賽場如戰場,一個人的單槍匹馬是必死無疑的,為此,每一節優質課、公開課,必須得到全組老師的深度參與,在這個過程中,組內每位教師通過參與備課、磨課、評課,都會得到成長。一課好課,一定是在一群人的不斷聲討中頓悟而來。這讓我想起老校長多年前牽頭開展的聲勢浩大的五省三市同課異構活動,彼時,八所國家級、省級重點高中、示范高中聯合開展此項活動,場面不亞于國家級教學賽事。每期活動在確定的學科中,每所學校每個學科選出一位教師上課、一位教師評課,開展活動所在省市聘請一位專家進行最后點評。在那些日子里,全組互動、全校聯動、省際互動,全校各組老、中、青教師憋足一股勁,瞄準一節課,全力備課,深度參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組內先磨,定盤子之后,中層干部、校級領導聽課拍板,不合格的全組重新備課。正是在這樣的教研氛圍中,實現了群狼戰術,教師得以發展,業務水平得以提升,教學理念得以升華。第五,教學設計必須圍繞課標進行。正如前文所講到的,很多老師展示了課標要求,但教學設計卻與課標要求相背離,或者不能完全承載課標要求,這是注定要失敗的課,我們不能嘴里是主義,內心都是主意。課堂是否有效,學生狀態是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有的課堂看起來很熱鬧,實際探討的都是一些沒有思維含量的假討論。當下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課堂,必須要創設真實情境,可以是生活實踐情境,如身邊的地理;也可以是學習探索情境,關注知網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簡化、瘦身之后,為課堂所用。第六,針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要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什么是有效的學生活動?學生可以看懂的就不需要教師花太多功夫,學生可以讀圖說出來的就沒有浪費時間的必要,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或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需要教師設計學生活動的。作為一位教師,這些道理其實都爛熟于心,但難就難在到底哪些是學生應知應會的,哪些是真正值得探究的,需要教師動一凡腦筋。剛結束的西藏自治區基于兩個平臺應用的一節課例,就犯了一個錯誤,該老師讓學生小組討論西氣東輸經過的地形區、省級行政區,這樣的問題顯然不該拿來討論,可想而知這節課的效果了。記得原來老校長說過的一句話,有“油”的地方下“深鉆”,就是這個道理,不要把力量用錯了地方。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我們對學情的把握不夠,對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結構把握不清。第七,課堂教學設計要聚焦大概念的生成。2019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立足全面發展育人目標,構建包括“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在內的高考考查內容體系,我國基礎教育由此邁入了核心素養時代,核心素養已經喊了很多年,老師們也有大量實踐,專家學者也加入本輪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研究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能再滿足于學生的機械記憶、題海戰術了,要向淺表化、碎片化、滿堂灌式教學說不。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時代了,死教書、教死書無異于坑害我們的下一代。課堂教學首先要提煉大概念,圍繞大概念,創設情境,組織學生活動,在有溫度、有深度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生成大概念,發展學生學科素養,培育創新思維。至于大概念的獲取路徑,我在上個月的文章中有過專門論述,這里就不在贅述了。能力不是告知的,素養不是假討論得來的,能力和素養是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深度思維碰撞中產生的。第八,教學過程中要提高三種意識,即:問題意識、過程意識和探究意識。每一節優質課,哪怕是一節常態課,也需要這三種意識。教學設計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預設,如果完全按照預設進行,那豈不是照本宣科了,就變成演戲了。有深度的課堂一定是生發的,而不是預設的,預設是必要的,但預設卻也是為意外生成做準備的。比如,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生回答問題時超出了你的預設,這恰恰是展示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時刻,有的老師會無情地“消滅”學生的見解,顧左右而言他;有的老師會抓住這難得的意外生成問題,將課堂升華,拓展學生思維。第九,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課堂教學不能只有粉筆、板書和版圖版畫了,要善于恰當運用信息化手段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當然,我們不能在課堂上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為了發展學科素養、培育創新思維而信息化,那些蹩腳的、畫蛇添足的、生拉硬拽的信息化手段就是作秀。教育部正在支持和深入推廣教育信息化,其目的就是運用信息化手段,高效解決課堂學習的問題,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因為我們下一代必然是信息化的一代,否則我們中華民族就會被這個世界淘汰。第十,要挖掘學科資源,滲透學科思政。《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一核”、“四層”、“四翼”要求,從高考層面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時期,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總目標。一節優質課,同樣要滲透學科思政,這需要教師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