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計劃_第1頁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計劃_第2頁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計劃_第3頁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計劃_第4頁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計劃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好資料歡迎下載學習好資料歡迎下載學習好資料歡迎下載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復習計劃一、復習目標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課本上的科學知識。2、通過復習與練習,使學生融會貫通知識點,學會用科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3、查缺補漏,同時學會做題方法。4、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做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二、復習措施1、認真上好每一節復習課。2、以教材為本,結合課堂作業冊和練習卷內容講解,記住一些科學概念,辨清科學事實,理解科學實驗,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3、加強實驗指導。5、以優幫差,加強督促與輔導,使每一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復習內容單元安排:1、生物與環境。(1課時)2、光。(1課時)3、地球表面及其變化。(1課時)4.運動和力。(1課時)5、綜合訓練。(1課時)四、復習要點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科學概念1、植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陽光、養分、空間等。2、動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3、植物和動物都會對它們需要的環境進行選擇。不同的生物對環境有著自己特有的需要。4、所有的生物都會引起它們所生存的環境的變化。5、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非常復雜的關系。6、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7、在一定范圍內的生物必須和諧共處,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過程與方法1、進行種子發芽的對比實驗,并收集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發芽種子的數據。2、觀察綠豆芽的生長,并記錄下它們的生長情況。3、進行蚯蚓選擇環境條件的實驗,并收集相關數據。4、用文字、數據、圖表等對所觀察到的內容進行記錄、整理與分析。5、通過文字、圖畫和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與同學進行交流。6、運用所了解的生物與環境的知識來理解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7、通過閱讀資料來增加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理解。8、在人工環境中培育和養殖動、植物。第二單元《光》科學概念1、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體和屏。2、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3、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4、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5、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6、光是直線傳播的。擋光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7、光在傳播過程中碰到物體,會發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8、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汽車反光鏡、潛望鏡等都是人們對光反射原理的運用。9、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10、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會聚光線的特性,可以得到強光和高溫。這在實際生活中已得到廣泛運用。11、物體吸熱的本領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12、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過程與方法1、探究影子產生的條件,觀察影子、光源、物體之間的關系。2、用日影觀測儀觀察記錄一天中物體影子的變化,尋找變化規律。3、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陽光的強弱、材料的屬性、物體受陽光照射的角度和物體升溫快慢的關系。4、較準確地記錄實驗、觀察中的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繪制出柱狀圖。5、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釋。6、制作簡易潛望鏡,設計、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第三單元《地球表面的地形》科學概念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2、地球內部的運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種地形的原因。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有的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有的卻是一個比較迅猛的過程。4、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5、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6、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7、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和沉積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8、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9、人類活動也會改變地表形態,這種改變有時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地球內部的運動如何引起地形變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風力、海浪、冰川等對地表的侵蝕和沉積作用。2、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探究雨水對土地的侵蝕,河流對土地的影響,以及土壤的成分。3、對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有較好的把握,能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4、用文字、圖畫、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描述實驗中的現象。5、對自然現象和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在小組內交流結果和想法。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科學概念1、物體運動有不同形式,如滑動、滾動和反沖運動。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2、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力的單位是“牛”。3、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反沖力和摩擦力。4、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運動物體的重量、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5、摩擦力有時有利,有時有害,我們可以按需要增大或減小它。6、改變物體的靜止或運動狀態,必須有力的作用。過程與方法1、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用橡皮筋彈力驅動的小車和氣球反沖力推動的小車。用簡單材料制作橡皮筋測力計,模擬滾珠軸承。2、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大膽想象,創造性制作小賽車。3、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4、用簡單器材做拉力大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