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RTA 0001-2023 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技術規范_第1頁
T-BRTA 0001-2023 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技術規范_第2頁
T-BRTA 0001-2023 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技術規范_第3頁
T-BRTA 0001-2023 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技術規范_第4頁
T-BRTA 0001-2023 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220.20

CCSR10/19

團體標準

T/BRTA0001—2023

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技術規范

2023-03-24發布2023-04-15實施

北京市道路運輸協會發布

T/BRTA0001—2023

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北京市道路運輸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

安裝要求等內容。

本文件適用于安裝在城市公共汽電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旅游包車、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車輛、

農村客運車輛、重型營運貨車(總質量12噸及以上)等道路運輸車輛上的智能視頻終端設備,其他

類型車輛可參照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

適用于本文件。

GB5768.2-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志;

GB5768.3-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3部分:道路交通標線;

GB/T19056-2021汽車行駛記錄儀;

GB/T33577-2017智能運輸系統車輛前向碰撞預警系統性能要求和測試規程;

JT/T1076-2016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視頻終端技術要求;

JT/T794-2019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是安裝在車輛上,滿足工作環境要求,具備汽車行駛記錄、衛星定位、車載視頻監控、駕駛員

駕駛行為監測、車輛運行狀態監測等功能的車載智能視頻終端。

3.2智能視頻監控報警系統平臺

1

T/BRTA0001—2023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系統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由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平臺、車載視頻平

臺、車輛運行監測系統、駕駛員駕駛行為監測及人臉識別系統等組成,提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

報警數據存儲及查詢、統計與分析、車輛實時狀態監控、車輛報警信息處理、車輛信息管理、駕駛

人管理及終端管理等功能,實現駕駛員危險駕駛行為和行駛安全隱患報警提醒、行業監管以及數據

交互和共享。

3.3報警附件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觸發報警時隨報警信息一并采集并以數據報的方式傳輸的圖片、音視頻

及文件。

3.4疲勞狀態

由于駕駛員缺少休息或連續長時間駕駛以及其他因素等原因,產生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的失調

而出現的反應時間變慢、視力與協調性變差或處理外界信息延遲等影響駕駛員安全駕駛的駕駛狀態。

3.5疲勞駕駛

同一駕駛員的實際連續駕駛時間超過規定駕駛時間的駕駛狀態。

3.6車道偏離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未操作轉向指示燈的情況下,車輛其中一個前輪的外邊緣正在越過車道邊

界或持續壓線行駛或持續S形行駛的狀態。

3.7身份識別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通過監測駕駛員狀態的攝像頭,對當前駕駛員的人臉進行自動拍照,與駕

駛員人臉照片庫的人臉照進行身份比對識別。

3.8低風險報警

風險等級較低,觸發后僅需上傳報警信息,無需上傳報警附件,不要求監控人員立即處理的一

類報警,可使用語音播報方式或者使用音量和頻率較低的報警音進行本地報警提醒。

3.9中風險報警

風險等級一般,觸發后需要上傳報警信息,無需上傳報警附件,要求監控人員及時處理的一類

報警,可使用音量和頻率較高的報警音或者振動等方式進行本地報警提醒。

3.10高風險報警

2

T/BRTA0001—2023

風險等級較高,觸發后需要上傳報警信息和報警附件,要求監控人員立即處理并確認報警解除

的一類報警,需使用音量和頻率較高的報警音或者振動等方式進行本地報警提醒,報警解除后須完

整記錄進監控臺賬。

4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CAN:控制器局域網絡(ControllerAreaNetwork)

VIN:車輛識別代號(VehicleIdentificationNumber)

USB: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Bus)

5一般要求

5.1組成

5.1.1主機

主機應符合JT/T794-2019中的4.1.1和JT/T1076-2016中4.2.1的規定,并包含以下接口和模塊:

——主機應具有的數據接口包括不少于5路視頻信號輸入接口、2路音頻信號輸入接口、1路音視

頻信號輸出接口、1路RS485接口、1路RS232接口、1路10M/100M自適應網絡接口、1路CAN接口、1路

USBHost2.0或以上標準接口;

——汽車行駛記錄儀功能模塊應符合GB/T19056-2021要求;

——衛星定位功能模塊應符合JT/T794-2019要求;

——視頻監控功能模塊應符合JT/T1076-2016要求;

——具備用于實現車輛運行監測功能的數據采集模塊和數據處理模塊;

——具備用于實現駕駛員行為監測功能的數據采集模塊和數據處理模塊;

——具備用于通過聲音、燈光或觸覺行報警提示的設備或模塊。

5.1.2主存儲器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安裝主存儲器,滿足以下要求:

——存儲介質應支持SSD硬盤、SD卡、TF卡其中之一,且可支持多種介質;

——存儲容量支持不少于256GB的常見規格;

——主存儲器應具有一定的防碰撞保護功能,應支持使用專用工具在非拆機方式下手動裝卸;

——對存儲器內部數據應具有不易打開、防止篡改的保護功能;

3

T/BRTA0001—2023

——應具有USBDevice2.0或以上接口。

5.1.3災備存儲器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安裝災備存儲器,除符合JT/T1076-2016中附錄B中的最低性能要求,

具有防水、防火、防塵、防碰撞、防跌落等性能外,應滿足以下要求:

——IP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6;

——應具有USBDevice2.0或以上接口;

——存儲容量支持不少于32GB的常見規格;

——對存儲器內部數據應具有不易打開、防止篡改的保護功能。

5.2外部設備

可根據車型和需要選裝用于乘客計數、裝載貨物稱重的裝置。

5.3其他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各模塊的外觀、銘牌、文字、圖形、標志、材質和機殼防護應符合JT/T

794-2019中4.2、4.3、4.4、4.5、4.6車載終端的要求。

6功能要求

6.1基本功能

6.1.1汽車行駛記錄儀功能

汽車行駛記錄儀功能應符合GB/T19056-2021的規定。

6.1.2衛星定位功能

衛星定位功能應符合JT/T794-2109中5.2的規定外,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應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并支持設置為單北斗模式;

——信號接收:至少能接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1I或B1C信號;

6.1.3安全策略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存儲、傳輸的數據應是加密的,應采用非對稱加密算法,應使用國密SM2

算法,并采用硬件方式對私鑰進行保護。

6.1.4車載視頻監控功能

4

T/BRTA0001—2023

車載視頻監控功能應符合JT/T1076-2016中5.2、5.3、5.4、5.5的規定,還應滿足:JT/T1076-2016

中5.2.2表2所規定的通道1音視頻攝像頭采用1280×720(720P)或以上圖像分辨率的要求;城

市公共汽電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旅游包車、農村客運車輛還應滿足:JT/T1076-2016中5.2.2

表2所規定的通道1和通道5音視頻攝像頭采用1280×720(720P)或以上圖像分辨率的要求。

6.1.5開機自檢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在車輛發動30秒內啟動并完成對所有主要的傳感器和組件的自檢,通

過信號燈或顯示屏明確表示設備的當前工作狀態。若出現故障,則通過信號燈或顯示屏顯示故障類

型等信息,同時上傳到平臺。

6.1.6設備失效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能夠通過視頻圖像監測的方式識別到當前設備攝

像頭被遮擋或者駕駛員佩戴深色不透光墨鏡,診斷車載終端設備無法正常識別到駕駛員或者駕駛員

的眼部信息后,提醒駕駛員設備報警失效,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員面部特征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

驅動并實現本地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以下功能:

——設備遮擋失效提醒:使用不透光的材料遮蓋攝像頭后,識別并報警的延遲時間小于5s;

——紅外阻斷型墨鏡失效提醒: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包括但不僅限于白天、夜晚、順光、

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車輛震動等)實現駕駛員佩戴紅外阻斷型墨鏡的識別;能夠檢測

駕駛員佩戴紅外阻斷型墨鏡;駕駛員佩戴紅外阻斷型墨鏡后,識別且報警的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1.7報警分級閾值設置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根據不同級別報警,提供設置不同閾值的功能。

6.1.8報警附件采集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觸發報警時,應具備采集報警附件的功能,報警附件包含圖片、音視頻

及文件,且應滿足以下要求:

——視頻附件為報警點前后均不少于7秒的短視頻,視頻分辨率不低于720×576;

——圖片附件為報警點抓拍的照片,應具有防篡改功能,照片數量不少于3張,圖片分辨率不

低于1280×720(720P);

5

T/BRTA0001—2023

——文件附件記錄報警點前后的車輛狀態信息,記錄時段應與視頻附件一致,記錄間隔不高于

200毫秒,記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日期、時間、位置、車輛速度、報警類別、報警級別等信息。

6.1.9報警提示功能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具備以聲音、燈光方式給出危險狀態報警的提示,應具備平臺編輯文

字短信下發后,終端設備自動轉為語音播報提醒功能。且滿足以下要求:

——報警方式應在各種環境下清楚識別,且在使用聲音方式的同時應使用燈光或觸覺方式進行

提醒;

——報警提示應能夠區分不同報警類型和不同報警級別;

——燈光提醒設備可視角度應不小于100度;

——聲音報警設備的報警聲音最大不超過86dB@10cm;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可具備連接觸覺報警設備功能;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通過語音進行報警提示時,語音內容宜說明報警類型。

表1:報警特征描述

報警級別燈光報警聲音報警

音量:應超過背景雜音

顏色:黃色或黃褐色

音調:宜不使人厭煩

低風險報警亮度:日間足夠亮,夜晚不刺眼

間歇:持續報警、長間隔式間隙、

間歇:持續報警或長間隔式間隙

單一聲音或語音提示

音量:應高于車內其他聲音報警音

顏色:橙色

調:應容易聽到且與車內其他不相

中風險報警亮度:日間足夠亮,夜晚不刺眼

關的報警容易區分

間歇:短間隔式間隙

間歇:短間隔式間隙

音量:應高于車內其他聲音報警

顏色:紅色

音調:應容易聽到且與車內其他不

高風險報警亮度:高亮

相關的報警容易區分

間歇:短間隔式間隙

間歇:短間隔式間隙

6.1.10人機交互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符合JT/T794-2019中5.11的要求,宜支持駕駛員通過語音應答的方式

操作終端。

6

T/BRTA0001—2023

6.1.11駕駛員身份驗證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具備駕駛員面部抓拍及人臉身份識別功能,對駕駛員身份不符情況進

行報警提示,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位置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動并實現本地存儲和遠程存儲,且

具備以下功能:

——可根據時間閾值設定拍照動作;

——應具備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車

輛震動等)抓拍的駕駛員人臉照片面部特征對比;

——應具備開始行駛、定時或駕駛員離開監控畫面再返回等情況下主動抓拍包含駕駛員正面照

片,并進行身份識別;

報警級別宜為低風險報警。

6.2駕駛員駕駛行為監測功能

6.2.1概述

駕駛員狀態監測應包括但不限于:疲勞狀態報警、疲勞駕駛報警、長時間不目視前方報警、抽

煙報警、接打手持電話報警、駕駛員不在駕駛位置報警、雙手同時脫離方向盤報警、未系安全帶報

警功能。

6.2.2疲勞狀態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能夠通過面部監測的方式識別到駕駛員疲勞駕駛

狀態,對駕駛員進行報警提示,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員面部特征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動并實現

本地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以下功能: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車

輛震動、風雪雨霧天氣等)實現駕駛員駕駛狀態識別;

——在駕駛員佩戴帽子、眼鏡、墨鏡(紅外可穿透)、口罩等情況下正常工作;

——能夠識別駕駛員眼部動作;

——能夠識別駕駛員打哈欠動作;

——能夠結合眨眼動作和打哈欠動作進行綜合識別分析,識別和報警總時間應延遲小于2s;

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2.3疲勞駕駛報警

7

T/BRTA0001—2023

當車輛行駛過程中,通過監測駕駛員狀態的攝像頭定時拍攝、比對駕駛員人臉照片的面部特征,

通過計算分析同一駕駛員的實際連續駕駛時間,包括:

——日間連續駕駛時間超過4小時(每次停車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

——夜間連續駕駛時間超過2小時(每次停車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

——在24小時內累計駕駛時間超過8小時;

——任意連續7天內累計駕駛時間超過44個小時的駕駛狀態。

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2.4長時間不目視前方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能夠對駕駛員長時間不目視前方的情況進行識別和

分析,對駕駛員異常情況進行報警提示,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員面部特征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

動并實現本地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以下功能:

——長時間不目視前方閾值可設置,默認為2s;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

車輛震動等),根據設定的臉部左右和上下角度闕值,實現對駕駛員不目視前方的識別;

——可在駕駛員佩戴帽子、眼鏡、墨鏡(紅外可穿透)、口罩等情況下正常工作;

——能夠區分車輛轉向、倒車、駕駛員觀察后視鏡等情況與不目視前方狀態;并可根據實際要

求,確定不目視前方報警提示閾值;

——不目視前方行為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180s,默認設置為60s;

——車速低于2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2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低風險報警;當車

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

6.2.5抽煙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能對駕駛員抽煙的行為進行識別和分析,對駕駛

員違規行為進行報警提示,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員面部特征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動并實現本地

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以下功能: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

車輛震動等)實現抽煙行為識別;

——能夠識別香煙、電子煙等物品;

8

T/BRTA0001—2023

——能夠識別抽煙動作;

——能夠結合香煙、電子煙等物品和抽煙動作進行綜合識別,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300s,默認設置為120s;

——車速低于1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10km/h~3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低風險報警;車速

處于3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當車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2.6接打手持電話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能對駕駛員接打手持電話的行為進行識別和分析,

對駕駛員違規行為進行報警提示,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員面部特征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動并實

現本地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以下功能: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

車輛震動等)實現接打手持電話行為識別;

——能夠識別手持電話物品;

——能夠識別接打手持電話動作;

——能夠結合手持電話物品和接打電話動作進行綜合識別分析,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

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300s,默認設置為120s;

——車速低于1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10km/h~3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低風險報警;車速

處于3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當車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2.7駕駛員不在駕駛位置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能對駕駛員不在駕駛位置的情況進行識別和分析,

對駕駛員異常情況進行報警提示,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位置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動并實現本地

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以下功能: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車

輛震動等)實現駕駛員不在駕駛位置的識別;

——對駕駛員不在駕駛位置的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90s,默認設置為30s;

——車速低于1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10km/h~3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當車

速高于3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9

T/BRTA0001—2023

6.2.8雙手同時脫離方向盤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宜對駕駛員雙手同時脫離方向盤的行為進行識別和

分析,對駕駛員違規行為進行報警提示,同時保存報警點駕駛員面部特征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

動并實現本地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以下功能: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車

輛震動等)實現駕駛員雙手同時脫離方向盤行為的識別;

——對駕駛員雙手同時脫離方向盤行為的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90s,默認設置為30s;

——車速低于1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10km/h~3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當車

速高于3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2.9未系安全帶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宜對駕駛員未按照規定系安全帶的行為進行識別和

分析,對駕駛違規行為進行報警提示,包括以下功能: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車

輛震動等)實現駕駛員未按照規定系安全帶行為的識別;

——終端檢測到駕駛員未系安全帶時,應在5秒內觸發報警;

——對駕駛員未系安全帶行為的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300s,默認設置為180s;

——車速低于2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2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當車

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3車輛運行狀態監測功能

6.3.1概述

車輛運行狀態監測功能應包括,但不限于:前向碰撞報警、車距過近報警、車道偏離報警、行

人碰撞報警、盲區監測報警功能。

6.3.2前向碰撞報警

應符合GB/T33577-2017中碰撞報警的要求。同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對前向碰撞風險的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10

T/BRTA0001—2023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180s,默認設置為60s;

——車速低于2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2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當車

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3.3車距過近報警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載終端應能夠檢測到與前車的距離和時間過近時產生報警,功能應符合

GB/T33577-2017中預備碰撞報警的要求,同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對車距過近風險的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300s,默認設置為180s;

——車速低于2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2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低風險報警;當車

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

6.3.4車道偏離報警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能探測車輛相對車道邊界的橫向位置,當車輛處

于報警臨界線附近且沒有操作相應的轉向燈時,對駕駛員進行報警提示,同時至少保存報警點車外

前部區域照片和視頻信息,事件驅動并實現本地存儲和遠程存儲,且具備識別符合GB5768.3-2009

規定的下列車道線功能:

——黃色和白色實線;

——黃色和白色虛線;

——雙黃和雙白實線;

——雙黃和雙白虛線;

——黃色和白色虛實線;

同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對車道偏離情形的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300s,默認設置為180s;

——車速低于3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3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低風險報警;當車

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

6.3.5行人碰撞報警

11

T/BRTA0001—2023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實現對行人的識別,并就潛在的碰撞風險對駕駛

員進行報警提示。且應具備以下功能:

——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車

輛震動等)實現行人碰撞風險的識別;

——具備檢測各種狀態行人的功能,行人狀態包括且不限于步行、跑步、下蹲、打傘和騎車等;

——對行人碰撞風險的識別和報警總時間延遲應小于2s;

——報警觸發時間間隔不高于300s,默認設置為180s;

——車速低于10km/h時可不報警;車速處于10km/h~3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低風險報警;車速

處于30km/h~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中風險報警;當車速高于50km/h時,報警級別宜為高風險報警。

6.3.6盲區監測報警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具備盲區監測報警功能,需滿足以下要求:

——應能夠在全部工況環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順光、側光逆光、樹蔭陽光交替閃爍、

車輛震動等)實現盲區行人報警;

——監測范圍應至少包含車身右側區域;

——應能夠識別小孩和成年人,能夠識別到站立、下蹲、行走、騎車、行人、打傘等狀態;

該報警宜為高風險報警。

6.4其他功能

6.4.1自動提醒

應滿足JT/T794-2019中5.9.3的規定。

6.4.2多平臺上報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支持且連接平臺的數量不少于3個,且滿足以下要求:

——不同平臺之間的連接相互不影響;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和平臺建立連接后,應定時向平臺發送心跳信息。

6.4.3車輛狀態數據采集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符合JT/T794-2019中5.4.8的要求,宜支持車輛識別號(VIN)、速度

信息、剎車信息、油門信息、轉向燈信息、累計里程等數據采集的要求。

6.4.4設備參數管理

12

T/BRTA0001—2023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支持本地或遠程查看、設置相關設備參數的功能,設備參數應包括衛

星定位參數、視頻監控參數、車輛運行監測參數、駕駛員駕駛行為監測參數以及與終端相關的其他

參數。

6.4.5固件升級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當具備遠程固件升級功能,根據平臺提供的升級包下載地址獲取升級

包進行自動升級。

6.4.6無線通信要求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無線通信應滿足以下要求: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應支持WCDMA?CDMA2000?TD-LTE?FDD-LTE等多種無線通訊網絡;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宜支持使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進行數據通訊的功能?

6.5功能配置要求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的功能應可以根據車輛營運性質、用戶需求、政策法規進行增減,增減

功能不應影響其他功能正常運行。車輛營運性質與終端功能配置要求見下表。

表2終端功能配置要求

序號功能項道路客運車輛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公交車重載普貨車輛、半掛牽引車

1開機自檢√√√√

2行駛記錄儀√√√√

3衛星定位√√√√

4視頻監控√√√√

5攝像頭被遮擋√√√√

6紅外阻斷型墨鏡失效√√√√

7報警附件采集√√√√

8終端人機交互√√√√

9疲勞狀態√√√√

10疲勞駕駛√√√√

11長時間不目視前方√√√√

12抽煙√√√√

13接打手持電話√√√√

14駕駛員不在駕駛位置√√√√

15駕駛員身份驗證√√□√

16雙手脫離方向盤√√√√

17未系安全帶√√√√

18前向碰撞√√√√

19車距過近√√√√

20車道偏離√√√√

21行人碰撞√√√√

22盲區監測√√√√

23自動提醒√√□□

24多平臺數據上報√√√√

13

T/BRTA0001—2023

序號功能項道路客運車輛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公交車重載普貨車輛、半掛牽引車

25車輛狀態數據采集□□□□

26固件升級√√√√

注:√表示必選功能,□表示推薦功能,×表示不做要求

7性能要求

7.1電氣性能要求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及外設的電氣性能應滿足JT/T794-2019中6.4的規定。

7.2環境適應性要求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及外設的環境適應性應符合JT/T794-2019中6.5的規定。

7.3電磁兼容性能要求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及外設的電磁兼容性應符合JT/T794-2019中6.6的規定。

7.4音視頻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音視頻性能應滿足JT/T1076-2016中5.2的規定。

7.5光源標準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及外設中具備發光功能的元件或設備,其發出的光線不得對駕駛員產生

危害。

7.6電源輸出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及外設提供的電源輸出應滿足以下要求:

——5V電源輸出:+5V(±5%),電流≥1A;

——12V電源輸出:+12V(±5%),電流≥0.5A。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的主電源應為車輛電源,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內應具有備用可充電電

池,當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失去主電源后,備用電池工作時間不少于10分鐘,備用電池工作時間

應足夠向監控中心報警或傳輸必要的數據。

7.7電器性能

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運行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