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41《望海潮》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41《望海潮》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41《望海潮》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望海潮》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望海潮》作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不僅展現了北宋杭州的繁華景象,還通過獨特的鋪敘手法和豐富的意象,營造出一種華麗柔美與磅礴氣勢兼具的意境。教材中的學習提示:《望海潮》寫太平盛世,開頭總覽杭州的優越位置和悠久歷史,接著描繪此地風景的優美、市井的繁華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樂。這首詞采用鋪陳、點染的寫法,以點帶面,虛實相間,渲染烘托,形成一種暢達流利的氣勢。學情分析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學鑒賞基礎,他們對詩詞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背誦和簡單的理解,而是應該主動去分析詩詞中的意象意境、表達技巧等藝術特色,進一步提高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意,分析意象意境,鑒賞表達技巧,體會詞人情感,并通過拓展探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學目標了解作者柳永以及詞的相關知識,了解創作背景。誦讀詩歌,梳理層次,理解詞的內容。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掌握描寫中鋪陳和點染等手法。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梳理層次,理解詞的內容。教學難點:賞析鋪陳和點染手法,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教法學法教法:講授法、情境創設法、思維引導法學法:自主思考法、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是天賜美景。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公元1158年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一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一首詞竟引發一場戰爭,這種傳說可能不甚可靠,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柳永的這首詞的傳播之廣,影響之大,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整體感知1.作者簡介柳永(約984—約1053),字耆卿,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仁宗景祐元年(1034)

中進士(54歲時考取),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又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為人放蕩不羈,自由張狂,但仕途不順,終身潦倒。作為北宋第一位專力作詞的詞人,其詞突破以前溫庭筠等人“花間派”多敘寫閨情香艷的束縛,加入自然風光和市井日常生活內容,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詞獨多,篇幅加長,善于鋪敘,長于白描,情景交融,語言通俗,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2.詞的基本知識:萌芽于隋唐之際,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長短不一,故也稱長短句,另有詩余、樂府等別稱。詞的分類:根據字數: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根據段落: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根據風格: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四大旗幟:“閨語”李清照,“別恨”晏殊,“情長”柳永,“愁宗”李煜。詞牌名: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一首詞可以沒有題目,但是必須要有詞牌。“望海潮”由柳永所創,取意于杭州是觀潮勝地。任務一:為何寫?(寫作目的)教師介紹:《望海潮》是一首干謁詩。當時詞人途徑杭州,想要謁見當時的兩浙轉運使孫何,于是寫了這樣一首詞。因為是寫給鎮守一方的官員的,所以詞作主要內容是描寫杭州自然環境的優美、城市經濟的繁榮、黎民百姓的安居樂業,借此夸贊主政官員孫何治理功績的贊美,并希望得到提攜獎掖。補充:干謁詩與投贈詩干謁詩:古代文人為推銷自己而寫的一種詩詞作品,類似于現在的自薦信。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投贈詩:作者寫給具體某個人的作品,或者說專門賦詩送給某人。如李白《贈汪倫》。任務二:寫什么?(詩歌內容)本詞分為上下兩闋,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思考交流。指名回答。任務三:如何寫?(表現手法)本詞上下兩闋,都寫到杭州的自然風物,分別抓住什么特點來描寫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哪兩個詞語最能概括體現杭州的特征?明確:形勝,繁華。此句統攝全篇,揭示主題。從地理、歷史、經濟上總寫杭州。這是“點”,點染。本是國畫術語,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制出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在詩詞中,屬于一種藝術手法。點:抽象的評點;染:具體的描述。那么詞作是怎么進行“染”呢?學生齊讀“染”的內容。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遠近結合)可否把“煙柳”改為“垂柳”?明確:不可以。“煙”字寫出了垂柳顏色鮮嫩潤澤、姿態輕柔靈動,望之朦朧迷離、數量上成片成林;改成“垂柳”,則無法體現柳樹朦朧迷離的意境。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①此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明確:擬人:“怒濤”,寫出江潮來勢兇猛;比喻:“霜雪”,比喻浪花潔白如雪;夸張:“云樹”,夸張地寫出了樹木的高大,“天塹無涯”,把錢塘江比作天塹,形容其波濤洶涌,不可逾越,無涯極言其無際無邊。②從煉字角度賞析此句:(釋字義+繪景象+點手法+析情感)“繞”是環繞的意思,“卷”是翻卷的意思。茂密如云的林木環繞著沙堤,波濤洶涌像卷起的霜雪,廣闊無邊的錢塘江是天然的壕溝。化靜為動,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浪翻涌、排山倒海的氣勢、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極力刻畫錢塘江雄偉壯麗之景,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美景的贊美與欣賞之情。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此句中哪些字詞用得非常精彩?明確:列:意思是陳列。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寶,表現了杭州商品的豐富、商業的繁榮;盈:意思是堆滿。市民衣著情況,家家披羅著錦,表現了杭州市民的殷富、家境的殷實;競:意思是爭著。寫出了杭州百姓比豪華、斗闊氣的情景。詞的上闕所寫的內容具有什么特點?明確:景色壯觀,都市繁盛,生活富足。上闕寫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教師設疑:那么,詞的下闋又是怎樣“點染”的呢?學生齊讀下闋有關內容。明確:下闋內容“點”為“清嘉”,“染”為風光清麗、官民生活和樂。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賞析此句。明確:時空結合。時間:“三秋桂子”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空間:“十里荷花”寫湖中廣植荷花,無邊無際。桂花本在秋季開花,荷花在夏季開花,二者本是不同季節開放,詞人打破時間界限,將其集中在一個畫面里,寫出了西湖四時風光無限美好,令人向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此句中哪些字詞用得非常精彩?明確:弄:寫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泛:說明人們是在湖中歌唱。“弄晴”“泛夜”:互文。說明不論白天還是黑夜,湖面上都蕩漾著漁翁的笛聲和采蓮姑娘的歌聲,極具生活情趣。“嬉嬉”:表現老叟怡然垂釣,采蓮少女快樂穿梭的神態。此句描繪出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愉快的盛世景象。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此句表明了什么?明確:高牙,意思是牙旗,借代,借指孫何。“乘醉聽簫鼓”寫宴酣之樂,“吟賞煙霞”寫山水之樂,此句表現了官員之樂。正因為百姓安居樂業,官吏才有閑情逸致享受歌舞和美景,反映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從側面歌頌官吏治理有方,才使當地呈現出一片祥和的承平氣象。教師小結:本詞運用點染、鋪陳手法,極力描繪了杭州的山水人文風貌,圍繞景物特點,渲染鋪寫,一句一景。以點帶面,虛實相間,從錢塘的遠景繪至近景,從山水繪至民生,形成一種暢達流利的氣勢。地理位置(東南形勝)歷史悠久(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市井面貌(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自然景觀(云樹繞堤沙,怒套卷霜雪,天塹無涯。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百姓生活(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官民同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好景具體指什么?為什么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明確:好景指杭州的自然風光、都市繁榮、百姓安定富足,實指孫何政績卓著。贊美他的執政能力和與民同樂的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