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K5561CS1XXXXXXXXXX有限公司東川區XXXXXXX磷礦1#排土場初步設計(代可研)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2012年12月XXXXXXXXXX有限公司東川區XXXXXXX磷礦1#排土場初步設計(代可研)總經理劉剛王懷德副總經理譚銳副總工程師李水明項目總師/設計經理吳林鋒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XXXXXXXXXX有限公司東川區XXXXXXX磷礦1#排土場初步設計(代可研)參加編制人員總圖孫文銳吳林鋒劉家文周鳴鏑李水明概算曹鳳仙周勝劉波地質李桃見
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目錄1、項目概況 11.1交通位置 11.2氣象及水文條件 11.3工程地質環境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 31.3.1廢石場工程地質環境條件 31.3.2廢石場水文地質條件 71.3.3場地周邊環境 71.3.4地震烈度 81.4項目背景及建設必要性 81.4.1項目建設背景 81.4.2項目建設必要性 92、設計依據和采用規范、規程 92.1設計依據 92.2設計采用規范、規程 103、設計綜述 113.1設計內容 113.2排土場設計規模 113.2.1庫容設計規模 113.3設計原則 113.4礦山廢石產出和利用情況 113.5廢石場場址 133.5.1選址原則 133.5.2選址條件 133.6廢石場設計 143.6.1廢石物理特性 143.6.2廢石場庫容系數計算 143.6.3廢石場設計技術方案 153.6.4攔渣壩設計方案 153.6.5場內基底處理方案 173.6.6廢石場穩定性設計方案 173.7廢石場排廢工藝 183.7.1廢石堆排工藝 183.7.2排廢順序 183.7.3排廢設備 183.7.4廢石場堆排計劃 184、排土場整體穩定性驗算 194.1計算公式 194.2參數設計采用地質指標選擇 204.3計算結果 214.4FLAC2D邊坡穩定性驗算 214.4.1FLAC2D邊坡穩定性計算原理 214.4.2邊坡穩定性驗算結果 234.5計算結論 285、廢石運輸和道路設計 285.1主車技術條件 285.2廢石運量 285.3道路現狀及設計方案 285.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286、工程量及技術經濟指標 297、安全、工業衛生、消防 307.1設計依據的法規、標準及規范 307.1.1政策、法規 307.1.2設計采用主要技術規范、規程、標準 307.1.3其他設計依據 317.2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預防措施 317.2.1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317.2.2預防泥石流、滑坡的主要安全措施 317.2.3衛生方面的預防措施 347.3消防 347.4安全措施費用及安全管理 347.5安全衛生措施預期效果評述 348、廢石場復墾 358.1復墾范圍 358.2復墾土來源 358.3復墾工藝 358.3.1工程復墾 358.3.2生物復墾 358.3.3復墾類型 368.3.4復墾土壤 369、環境保護 369.1設計所依據環保標準和文件 369.1.1環境質量標準 369.1.2污染物排放標準 369.1.3設計依據文件 379.2項目概況 379.3建設項目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379.3.2廢石場淋濾水 389.3.3廢氣 389.3.4噪聲 399.3.5綜合治理措施 399.4環保投資及環保機構 399.5項目建設對周圍地區的環境影響 3910、水土保持 4010.1編制依據及防治標準 4010.1.1編制依據 4010.1.2水土流失防治標準 4110.2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 4110.3防治方案 4110.4防治措施 4211、工程投資 4211.1編制內容及概算結果 4211.2編制依據 4211.3概算表 4511.4主要材料價格表 4912、問題與建議 4913、項目設計初步結論 50附件1XXXXXXXXXX有限公司露天采場采剝進度計劃表2東川區XXXXXXX磷礦老村子礦段廢石場工程勘察情況及廢石基本特性表PAGE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PAGE461、項目概況1.1交通位置東川區地處昆明市東北部,隸屬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區之一。東臨會澤,南接尋甸,西連祿勸,北與四川省會東縣隔金沙江相望。境內最高海拔4344.1m,最低海拔695m,高差3649.1m。距省會昆明140公里,距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316km。由東川城區至老村子礦段有公路相通,其中20km為柏油路(東川—會澤公路),3km為砂石路面,交通比較方便。工程區交通位置見圖1-1。1.2氣象及水文條件該區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溫濕多雨,四季不分明,但具干(旱)、濕(雨)兩季分明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97.5mm,最大年降水量840.7mm,最小年降水量540.3mm;降水主要集中于濕季(每年5~10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5%,干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較少,約占全年降水量的15%;多年平均氣溫20.1℃,最冷月平均氣溫12.4℃,最熱月平均氣溫25.1℃;年蒸發量2107.8mm,相對濕度62%,常年主導風向為南風,年平均風速1.9m/s。項目區由于地形高差大,晝夜溫差變化大,氣溫隨海拔升高或降低100m,年平均氣溫下降或升高0.40℃~0.45℃。該地區20年一遇1小時最大降雨量為61.2mm,6小時最大降雨量為76.83mm,24小時最大降雨量為107.5mm。區內河流屬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小江,其支流均為山間性河流,有小清河、塊河、烏龍河等,其特點是流量小、流程短、變幅大、含沙量大。小江及其支流匯水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79%。水域充裕、地表水資源較為發達。建設項目所在地東面有水溝由南向北徑直通過,最終匯入金沙江。場地區地表及地下水均匯入小江,屬金沙江水系,金沙江為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710m)。1.3工程地質環境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1.3.1廢石場工程地質環境條件1.3.1.1廢石場地形地貌新建廢石場位于小水井東南側,場地整體北高南低。兩側山體連續,山頂較渾圓,場地內最高點約1952m,谷底高程約1753m,高差近200m,坡度較陡,場地整體坡度約20°~40°,局部地段為陡坎。場地內發育一條北東—南西走向的沖溝,溝谷從排土場壩址區至上游長約1.1km,溝谷底部寬約3m~8m不等,沖溝為季節性沖溝,現狀為干溝,周邊無地表水體分布;沖溝切割深度較大,溝谷呈“V”字形,沖溝中部以下兩側均有震旦系上統(Zbdn)白云巖、白云質灰巖出露,溝谷平均坡降約30%。沖溝兩側坡度較陡,大部分地段20°~40°,局部為陡坎,植被以雜草及小灌木林為主;排土場區內沖溝中部東側則是耕地,耕地呈不連續陡坎分布,坎高1m~3m,耕地周邊現狀下以小灌木林為主。新建廢石場位于溝谷中上游部位,整個溝谷匯水面積較大,工程區內匯水面積約0.45km2,兩岸坡度較陡,植被發育較好,以小灌木林、雜草為主。場地地形地貌見下圖:排土場庫前地形廢石場全貌排土場左,右岸地形排土場壩址區1.3.1.2地層巖性在勘察深度范圍內,該地段壩巖土由第四系人工植物層(Q4pd)、第四系殘積層(Q4el),下覆基巖為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bdn)構成,根據時代、成因類型、巖性及工程地質性質,將場地壩巖土分為3個工程地質單元層,現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人工植物層(Q4pd)第①層耕植土:褐灰、褐色,松散,稍濕,為碎石土層,主要由粘土及巖石風化碎塊組成,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厚度0.3~0.6m,平均厚度0.47m,場地內均有分布。第四系殘積層(Q4el)第②層粉質粘土:褐灰、褐色,硬塑狀,稍濕,韌性一般,干強度較好,含有少量的風化巖屑,頂板埋深0.3~0.6m,厚度4.6~1.2m,平均厚度2.23m。重度γ=19.5KN/m3~21.1KN/m3,平均值=20.2KN/m3、標準值=19.716.7/m3;孔隙比e=0.412~0.737,平均值=0.599、標準值=0.704;液性指數IL=<0~0.39,平均值=0.19;壓縮系數a1-2=0.11Mpa-1~0.31Mpa-1,平均值=0.19Mpa-1、標準值=0.25Mpa-1,標準貫入試驗擊數N=13~16擊,主要分布于場地北東一段。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bdn)第③層全~強風化泥巖:褐灰、褐黃、灰色,散體狀,巖芯破碎,大部分已經風化成礫砂、角礫,局部風化呈粘土狀,頂板埋深0.3~0.5m,厚度1.0~4.4m,平均厚度2.33m。據鉆孔取樣實驗室分析成果:礫徑>20mm占6.9%,2mm~20mm占7.5%,0.5~2mm占1.9%,0.25mm~0.5mm占0.8%,0.075mm~0.25mm占1.5%,0.05mm~0.075mm占11.7%,0.01mm~0.05mm占25.7%,0.005mm~0.01mm占6.9%,<0.005mm占39.5%。重型圓錘動力觸探N63.5=12~18擊。主要分布于場地北西一段。第④全~強風化白云巖褐黃、灰色,散體狀,巖芯破碎,以角礫為主,大部分已經風化呈粘土狀、碎石狀,頂板埋深0.3~5.2m,厚度1.0~2.9m,平均厚度1.82m。據鉆孔取樣實驗室分析成果:礫徑>20mm占29.2%,2mm~20mm占32.5%,0.5~2mm占7.0%,0.25mm~0.5mm占2.7%,0.075mm~0.25mm占2.1%,0.05mm~0.075mm占6.3%,0.01mm~0.05mm占12.3%,0.005mm~0.01mm占3.2%,<0.005mm占8.6%。重型圓錘動力觸探N63.5=16~25擊。場地內均有分布。第⑤中風風化白巖:灰白色,巖性破碎,局部為短柱狀,頂板埋深2.0~7.8m,未見底,最大揭露厚度為40.3米。局部鉆孔揭露巖芯有溶蝕形象。場地內均有分布。1.3.2廢石場水文地質條件1.3.2.1場地周邊水文條件廢石場周邊未發現泉眼及其它水源,該地段地下水的補給主要是大氣降水補給。地表水滲入松散表層的孔隙水徑流受地形地貌條件控制,沿山巒斜坡向兩側山谷或低洼地帶運移,以地表流水的形式分散排泄。賦存于碎屑巖巖層中的基巖裂隙水,沿層面運移,以散流的形式流入地表水中。1.3.2.2地下水場地揭露深度內未見地下水,屬干燥場地,可不考慮地下水的腐蝕性。1.3.2.3不良地質作用廢石場內目前未發現大或較大的不良地質作用,區內坡面植被較發育,植被覆蓋率高,坡面完整穩定,未發現滑坡痕跡標志,僅有沖溝存在。區內目前無泥石流暴發物源,溝床水土流失嚴重,但其規模小。在沖溝兩岸陡坎較為發育,自然條件下,現基本處于穩定。據調查:廢石場位于一個沖溝中上游地帶,溝谷兩側坡度較陡,一般為20°~40°,沖溝兩岸切割強烈,陡坎較為發育,自然條件下,現處于基本穩定狀態。該地段地勢相對較陡,無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前人未進行采礦活動,無地下采空區,地表未見因采礦可能形成的地面沉降縫和沉陷區。屬穩定性一般場地。1.3.3場地周邊環境廢石場區內為旱地,位于營盤村東南側,營盤村隸屬東川區銅都鎮,地處銅都鎮北邊,距銅都鎮政府所在地31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東鄰會澤,南鄰碧谷,西鄰綠茂,北鄰龐家村。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20戶,有鄉村人口1539人,其中農業人口1539人,勞動力10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636人。
全村國土面積12.65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92.3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12327畝。今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3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1.3.4地震烈度東川地處小江地震帶,為云南省境內地震頻繁、強度高的南北向地震帶。據《云南省小江流域災害地質調查報告》(云南省地質礦產局滇東工程勘察公司,1993年12月)記載,自晚更新世以來,小江地震帶東川區發生了9次強烈地震,自1733年以來,東川區發生了8次4級以上(含4級)歷史地震。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附錄A,東川區抗震設防烈度>9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40g,設計地震分組第二組。據《云南省區域地殼穩定性分區評價圖》,該區區域地殼穩定性屬次不穩定區。1.4項目背景及建設必要性1.4.1項目建設背景XXXXXXXXXX有限公司系響應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東川再就業特區招商引資的號召,于2005年入駐東川區銅都鎮四方地工業園區的一家依托當地磷礦資源,集開采、加工、深加工于一體的生產型企業,生產各種高效磷肥、磷酸及各類磷酸鹽。2010年9月由國務院國資委管轄的國有特大型軍工央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所屬深圳中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K00161)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深圳中航資源有限公司投入人民幣1.14億元,控股重組為XXXXXXXXXX有限公司,公司現已完成投資1.47億元,完成10萬噸/年的磷酸一銨裝置建設。公司XXXXXXX磷礦已取得采礦權證并委托進行開采設計,已啟動礦山開采工程。針對當前我國磷酸鹽生產存在的產品結構不合理,低檔次產品多,高檔產品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基礎產品多,高新產品少的“三多三少”的現狀。根據《東川區再就業特色產業園總體規劃》的安排部署,到2020年,東川力爭成為云南重要的磷化工產業基地之一,使磷化工產業成為園區的支柱產業。為此,XXXXXXXXXX有限公司將依托園區的政策優勢、磷礦資源優勢、水陸交通優勢,結合深圳中航資源公司的資金優勢、科技優勢,力爭將云南紅富公司打造成為東川系列磷化工產品生產企業。1.4.2項目建設必要性XXXXXXXXXX有限公司已完成10萬噸磷酸一銨裝置的建設,并投入生產,磷礦石全部外購,生產成本高,企業處于虧損狀況,無法確保良性的再生產循環。為確保礦山開采出的礦石能全部用于項目生產,已動工新建60萬噸/年的磷礦石浮選裝置,計劃于2013年4月建成投產,等待礦山出礦。磷礦石開采已辦理完成所有的開采手續,由于礦山排土場施工問題,影響項目出礦,必須抓緊進行排土場的設計及施工建設,才能確保礦山持續生產。2、設計依據和采用規范、規程2.1設計依據(1)、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2011年5月設計的云南省XXXXX有限公司《東川區XXXXXXX磷礦初步設計》(2)、昆明駿澤巖土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10月提供的老村子《1#廢石場工程地質勘察報告》;(3)、業主提供礦區1:2000原始地形圖;(4)、業主提供1#排土場1:500現狀地形圖;(5)、1#排土場工程設計合同,合同號:2011設字第50號;(6)、1#排土場勘察任務書。2.2設計采用規范、規程(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70號令,2002.6.29;(2)、《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勞動部(1996)第3號令;(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11.7);(4)、《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1996.1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6.8.29修訂);(6)、《冶金企業安全衛生設計規定》冶生(1996)204號;(7)、《防洪標準》GB50201—94;(8)、《城市防洪工程設計標準》CJJ50—92;(9)、《有色金屬礦山排土場設計規范》GB50421—2007;(10)、《金屬非金屬礦山排土場安全生產規則》AQ2005—2005;(1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1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1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14)、《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1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02;(16)、國家科委、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總局(2005)109號文;(17)、《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11641);(1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場污染防治法》;(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3、設計綜述3.1設計內容(1)、排土場總體規劃設計;(2)、排土場廢石堆排參數及工藝設計;(3)、排土場外截洪及場內濾水排水系統設計;(4)、排土場攔渣壩、基建期谷坊壩選址及壩體結構設計;(5)、排土場整體安全穩定性設計;(6)、復墾設計3.2排土場設計規模3.2.1庫容設計規模設計排土場庫容量[Vo]=463萬m3。3.3設計原則(1)、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設計規范、規程和行業標準;(2)、在安全可靠、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前提下綜合考慮,作好總體規劃與優化設計;(3)、注重生態平衡,采用復墾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盡早再現生態環境和自然景現;(4)、堅持“治水重于筑壩”的設計原則,作好排土場外部截洪排水和場內濾水、疏水、完善排水系統;(5)、堅持“固有為先”的設計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可用的基礎設施,盡量節省工程費用;(6)、堅持“以內安,保外安”的設計原則,為排土場的安全使用和外部環境保護,提供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技術保障。3.4礦山廢石產出和利用情況云南省XXXXX有限公司東川區XXXXXXX磷礦老村子礦段1#采場外排廢石量1011.90萬m3;其中基建區外排廢石量477.62萬m3;生產期外排廢石量534.28萬m3;生產期外排廢石量一部分可加工成碎石,用于礦區周邊道路及建筑市場,但因礦區市場商品廢石用量有限,故本設計暫不考慮該類廢石的用量。計劃產出廢石量,詳見表3-1表3-1露天采場采剝進度計劃表開采方式礦段采場指標單位總量基建生產第1年生產第2年生產第3年生產第4年生產第5年生產第6-10年生產第11-20年生產第21年生產第22年生產第23年項目露天開采老村子礦段一號采場采剝總量萬m31095.56480.64131.00139.92121.83100.0272.8649.28采出Ⅰ+Ⅱ+Ⅲ品級礦石量萬t221.718.0025.8534.2531.3430.5331.4460.30采出礦石品位%26.0925.4026.1625.0826.4126.7727.2025.62其中:采出Ⅰ+Ⅱ品級礦石量萬t182.455.9221.5623.4927.2727.4330.7646.02采出礦石品位%27.1926.8327.1426.8927.1827.4527.3527.15采出Ⅲ品級礦石量萬t39.262.084.2910.764.073.100.6814.28采出礦石平均品位%20.9921.3521.2521.1421.2420.8420.8720.70剝離廢石量萬m31011.90477.62121.25127.00110.0088.5061.0026.53平均剝采比m3/t4.563.5廢石場場址3.5.1選址原則(1)、廢石場選址時應考慮露天采場產出廢石的位置和數量,廢石場場址宜靠近露天采場布置。(2)、廢石場宜一次規劃,分期征用或租用,庫容量能容納礦山服務年限內所排棄的廢石。(3)、有回收利用價值的低品位廢石(礦石),按要求分排、分堆,為其回收利用創造條件(4)、廢石場應充分利用溝谷、洼地、荒坡、劣地,不占良田,少占耕地;應避開村鎮和礦山生活區。(5)、廢石場場址宜選擇在水文地質條件相對簡單,原地形坡度相對平緩的溝谷,不宜設在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不良地帶。(6)、根據廢石的運輸方式,在保證運輸便捷通暢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適當提高堆置高度,并應合理確定廢石場各排土平臺設計標高。3.5.2選址條件3.5.2.1、1#排土場場址情況新建廢石場位于小水井東南側,場地整體北高南低。兩側山體連續,山頂較渾圓,場地內最高點約1952m,谷底高程約1753m,高差近200m,坡度較陡,場地整體坡度約20°~40°,局部地段為陡坎。場地內發育一條北東—南西走向的沖溝,溝谷自工區內至上游長約1.1km,溝谷寬底部寬約3m~8m不等,沖溝為季節性沖溝,現狀下為干溝,周邊無地表水體分布;沖溝切割深度較大,溝谷呈“V”字形,沖溝中部以下兩側均有震旦系上統(Zbdn)白云巖、白云質灰巖出露,溝谷平均坡降約30%。沖溝兩側坡度較陡,大部分地段20°~40°,局部達為陡坎,植被以雜草及小灌木林為主;場內沖溝中部東側則是耕地,耕地呈不連續陡坎分布,坎高1m~3m,耕地周邊現狀下以小灌木林為主。新建廢石場位于溝谷中上游部位,整個溝谷匯水面積較大,工程區內匯水面積約0.45km2,兩岸坡度較陡,植被發育較好,以小灌木林、雜草為主。該場址在礦權范圍內,緊鄰1#露天采場,廢石運距短,庫容量較大,匯水面積相對較小,利于協調和管理。可滿足礦山3-5年的廢石堆存。經設計方及業主現場踏勘后一致認為該廠址適于作為1#露天采場的排土場。其余廠址由于征地及運營費等問題,暫不考慮。3.6廢石場設計3.6.1廢石物理特性1)、C、Φ值C、Φ值根據工勘報告確定,取:C=0.0KPa,Φ=32o。2)、廢石場排棄土石比,暫按土:石=1.0:2.0。3)、棄土分類:以砂巖、白云巖為主、土為輔的廢石類型。4)、廢石堆比重2.65t/m3。5)、廢石(采場)松散系數K0=1.4。6)、廢石硬度系數f=4-10。7)、廢石自然安息角a=35.8設計采用34。8)、廢石塊度:0~1000mm。3.6.2廢石場庫容系數計算1)計算參數:(1)采礦場廢石松散系數K0=1.4;(2)廢石堆排下沉系數K1=1.08;(3)廢石堆存系數K2=K0÷K1=1.30;(4)排土場庫容富裕系數K3=0.02;(5)排土場設計計算庫容系數K4=1.32。2)計算結果:(1)庫容量Vo=463萬m3,(2)排入廢石(實方)量V=351萬m3。3.6.3廢石場設計技術方案3.6.3.1.1#廢石場設計參數1)廢石場設計堆存廢石(實方)量V=351萬m3;庫容量Vo=463.00萬m3。2)廢石場廢石堆置總高:179m(標高1776.00m~1995.00m)3)堆置段高:15~20m4)堆排段數:10段,段高分別為1776,1796、1816、1836、1856、1880、1900、1920,1940、1955m5)分段安全平臺一般情況寬度:平臺寬度20-110m。平臺設返坡i=3~5%6)設計邊坡坡面角按34°繪圖和計算廢石堆存方量。7)占地面積:18.00hm2(合270畝)。3.6.4攔渣壩設計方案3.6.4.1壩體幾何尺寸(1)壩長:約49.00m(2)壩高:20.00m(3)壩頂寬:5.00m(4)壩體前(內)坡坡比1:1.5壩體后(外)坡坡比1:13.6.4.2壩體結構(1)壩體結構為鋼筋籠干砌毛石透水壩(2)壩體內沿溝底設排水管涵與場內毛石濾水盲溝3.6.4.3攔渣壩壩址為了確保排廢過程中,阻擋滾石、避免水土流失和排廢邊坡穩定,在1776平臺段設置攔渣壩,位置詳見附圖。該壩址對排土場的安全穩定十分有利,這是其它壩址都不具備的突出優點。工程地質條件與場區近似,不再重復。3.6.4.5基建期谷坊壩壩址設1個基建期谷坊壩,壩址位置,詳見排土場總平面布置圖K5561CS1-3,基建期谷坊壩位置可根據現場情況及施工情況適當調整。3.6.4.6筑壩材料及壩體結構(攔渣壩、谷坊壩)筑壩材料:按就地就近,采集方便、經濟、可行考慮。根據工勘報告,工程區內均有不同程度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bdn)全~中風化白云巖出露,巖石質量較好,石料質量評價根據工程類比,料場巖石:①抗壓強度36.2~103.5Mpa(長徑比=2:1),修正后抗壓強度為23.9~68.2Mpa(長徑比=1:1),剔除異常值后抗壓強度42.8~68.2Mpa(長徑比=1:1),平均值51.6Mpa(滿足規范要求>40Mpa);塊石料基本滿足工程設計要求。壩體結構:(1)攔渣壩,為干砌毛石透水壩加鋼筋籠(前、后、頂三面)護面層。(2)基建期谷坊壩,為漿砌石壩,采用M10砂漿砌筑。3.6.4.7壩體幾何尺寸及圬工體積(1)攔渣壩;軸向長度49.00m,頂寬5.00,底寬52.8m,壩高20.00m,壩前(下游方向)坡比1:1.5,壩后(上游方向)坡比1:1.0,體積14960m3。(2)基建期谷坊壩位于排土場底部1795平臺,軸向長度28.00m,頂寬1.5m,底寬6m,壩高10.00m,壩前坡比1:0.15,壩后坡比1:0.25,體積840m3。3.6.4.8壩基、壩肩處理和排水措施(1)壩基、壩肩處理據工勘報告:“工程區內中部以上溝谷兩側多為土質邊坡,覆蓋層為第四殘松散土體,植物以小灌木、雜草為主,工程區內中部以下沖溝兩側多為巖石邊坡。”根據工勘報告及壩體穩定計算,經過多方案對比,本著經濟、適用、安全的原則,對壩基進行清除表土處理,按勘察要求清至中風化白云巖。(2)壩體排水措施攔渣壩壩體本身為透水壩,為保證場內滲水順利排出,在壩底設置1根直徑1.2米鋼筋砼承壓排水管。其平面做法詳見附圖。基建期谷坊壩,在壩底設置1根直徑1.0米鋼筋砼承壓排水管,壩面設置泄水孔,泄水孔為200mm X300mm,水平間距2.0米,豎向間距1.5米,成梅花狀布置。3.6.5場內基底處理方案為使排土場安全達到設計要求,排土場設計1856m平臺以下表層耕植土全部清除,清除范圍見附圖。3.6.6廢石場穩定性設計方案(1)設計擬定安全等級:K=[K]=1.20。(2)場外截洪、場內排水,避免產生泥石流。(3)場底設滲水盲溝,疏干場內集水,避免形成場內軟弱層和滑移面。(4)確定合理堆置參數,下部排石壓坡增加廢石場的整體穩定性。(5)清除場內植被,避免形成場內腐植質夾層或軟弱層影響廢石場的穩定。(6)廢石場分段平臺、坡面和終了頂面應進行復墾和復耕,恢復生態平衡,再現自然景觀,防止水土流失。3.7廢石場排廢工藝3.7.1廢石堆排工藝根據本工程的具體情況,采用CQ3314SMG366型15.8t自卸汽車運輸,分類、分區、分段,多臺階、由下到上,組合型排廢工藝。3.7.2排廢順序分類、分區、分段,多臺階、由下到上進行排廢,具體為:先在沖溝中上部1795段修筑一谷坊壩,將基建期廢土排至谷坊壩后,攔渣壩修建完成后在1776m標高段設計平臺排廢,堆大塊石壓住坡腳。1776m平臺形成以后可開始在1836m標高設計平臺排廢,僅堆排廢石。當1836m平臺形成后,可根據采場生產情況,對各平臺實施分區、分段排廢。3.7.3排廢設備(1)為滿足完整的排廢作業需要,設計在排土場配置了兩臺推土機,在眉線作帶狀安全土(石)車擋、廢石轉排和場內廢石整平、壓實等輔助作業。推土機型號為:TY230型。(2)為了滿足環保要求,對場內外運輸降塵,凈化空氣,創造潔凈、清新的工作環境,利用采場灑水車有計劃的對運廢道路降塵。3.7.4廢石場堆排計劃廢石場年度堆排計劃,詳見表3-2表3-2礦山廢石量、排放計劃表序號時間產出廢石量實方量(萬m3)排入排土場廢石量(萬m3)采場內排廢石量(萬m3)備注1基建期477.621622生產第1年12196.824.253生產第2年12792.225.404生產第3年5生產第4年6生產第5年總計35149.65實方根據業主提供的1#露天采場廢石的采剝總量為1011.90萬m3,本次工程設計廢石場有效庫容為347萬m3,承擔1#露天采場排放量的34%,由于該廢石場內排條件較好,不足部分664.90萬m3需考慮內排或重新另找廢石場進行堆排。4、排土場整體穩定性驗算排土場(含攔碴壩、谷坊壩)設計擬定安全等級:二級,K≥Ks=1.20,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對排土場剩余下滑力及邊坡整體穩定系數進行計算。設計采用北京理正軟件公司軟件進行計算,FLAC2D軟件進行邊坡穩定性復核計算過程詳見計算書。4.1計算公式根據《有色金屬礦山排土場設計規范》(GB50421-2007),折線滑動法穩定按下式計算:式中Ψi——第i計算條塊剩余下滑推力向第i+1計算條塊的傳遞系數。式中Ks——邊坡穩定性系數;——第計算條塊滑動面上巖土體的粘結強度標準值(kPa);——第計算條塊滑動面上巖土體的內摩擦角標準值(°);——第計算條塊滑動面長度(m);——第計算條塊底面傾角和地下水位面傾角(°);——第計算條塊單位寬度巖土體自重(kN/m);——第計算條塊滑體地表建筑物的單位寬度自重(kN/m);——第計算條塊單位寬度的動水壓力(kN/m);——第計算條塊滑體在滑動面法在線的反力(kN/m);——第計算條塊滑體在滑動面切線上的反力(kN/m);——第計算條塊滑動面上的抗滑力(kN/m);安全系數自然狀態下取K≥Ks=1.30,飽和狀態下取K≥Ks=1.20。4.2參數設計采用地質指標選擇設計采用工程地質力學指標詳見表4-1表4-1設計采用工程地質指標表序巖土分類重度內聚力C內磨擦角號(KN/m3)0kpa(度)自然狀態飽和狀態自然狀態飽和狀態自然狀態飽和狀態一原地基部份1①耕土1717.62417862②粉質粘土2021241618143③全~強風化泥巖23240025154④全~強風化白云巖26.527003022.55⑤中風化白云巖26.827.2004040二填料部份1廢土層1919.5241616142廢石層2020.5003229三壩242460604444附注:表中所列數據的選取參考了勘察報告及類似礦山工程的有關指標,同時考慮到該排土場主要排棄的為礦山中上部開采排出的強風化巖土料,其含土量比例較大等因素。4.3計算結果表4-2邊坡穩定性系數驗算結果表廢石場驗算剖面編號9度地震KS(天然)KS(浸水)1號廢石場A-AA滑面1.421.20B滑面1.451.29C滑面1.851.62B-BA滑面1.431.23B滑面1.341.21C滑面1.591.36C-CA滑面2.041.74B滑面2.081.83C滑面2.021.76E-EA滑面1.691.44B滑面1.461.214.4FLAC2D邊坡穩定性驗算4.4.1FLAC2D邊坡穩定性計算原理FLAC2D是二維快速拉格朗日法,是一種基于二維顯示有限差分的數值分析軟件。有限差分法是從物理現象引出相應的微分方程,再經過離散化得出差分方程,由參數的差分公式求解微分方程。有限差分法在數學上屬于連續介質微分法,通過解微分方程來獲得問題的解,可在整個有限區域內在物理或數學上滿足近似,求解參數的連續變化是有限差分法的前提條件。有限差分法求解問題的方式有隱式和顯示兩種,FLAC2D二維快速拉格朗日法是采用的顯示求解方法,在顯示公式中,每個時步的系統狀態實際上被凍結,每個計算點的新條件由相鄰的數值確定。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每個時步中不需要建立、儲存和求解新的聯立方程組。為達到巖土體的極限平衡狀態,可通過逐步折減巖土體的抗剪強度。大多數巖土坡和部分人工邊坡的滑坡都屬于漸進破壞,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巖土體坡在風化、吸水飽和、承載長期的荷載、應變軟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巖土體的抗剪強度逐步降低。因此通過抗剪強度的折減可以使土體達到破壞的臨界狀態,這時的折減系數定義為土坡穩定的安全系數。對巖土的抗剪強度進行折減的程度,即巖土體的實際抗剪強度與臨界破壞時折減后的抗剪強度的比值,具有強度儲備系數的物理意義。Duncan(1996)指出邊坡安全系數可以定義為使邊坡剛好達到臨界破壞狀態時,對土的剪切強度進行折減的程度。這種強度折減技術應用到有限差分中可以表述為:保持巖土體的重力加速度為常數,通過逐步減小抗剪強度指標,將,值同時除以折減系數,得到一組新的強度指標,然后進行有限差分分析,反算計算直至邊坡達到臨界破壞狀態,此時采用的強度指標與巖土體原來具有的強度指標之比即為該邊坡的安全系數。公式如下:(3-1)(3-2)求解步驟及迭代過程如下:(1)假定安全系數K(第一次迭代時一般設K=1),將滑動面上的,按下式3-3和3-4降低K倍:(3-3)(3-4)(2)按FLAC方法迭代求解邊坡在給定荷載及邊界條件下的應力和變形。(3)對滑動面上的所有單元,求單位滑動面上的阻滑力和滑動力:(3-5)(3-6)式中:為每個單元重高斯積分點數;為第i單元第g高斯點的正應力;為第i單元第g高斯點的剪應力;為第i單元第g高斯點的控制體積;t為滑動面上單元的計算厚度;為第i單元的折減摩擦角;為折減凝集力,當,該項賦零值。(4)由式3-7求解新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3-7)(5)收斂性判斷:給定誤差(3-8)若滿足上式3-8,則計算完成,真實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即為,否則令,重新進行上述計算,直到滿足上述收斂條件為止。上述迭代方法的計算結果可保證滑動面上的單元均處于屈服狀態。若實際安全系數小于第一次假定的K值,則無法得到收斂的結果,需要重新假定一較低的K值以使問題有解,然后再進行上述迭代計算。4.4.2邊坡穩定性驗算結果表4-3邊坡穩定性系數驗算結果表廢石場驗算剖面編號潛在滑動面特征9度地震KS(天然)KS(浸水)1號廢石場A-A沿堆積體、基底面1.451.22B-B沿堆積體、基底面1.361.23C-C沿堆積體、基底面1.471.33E-E沿堆積體、基底面1.421.32下面是FLAC數值模擬結果云圖:模擬結果分別以兩種種圖片顯示:1、顯示安全系數和剪應變等值線;2、顯示安全系數和速度矢量。剪應變率等值線表示剪切破壞面,即是邊坡變形潛在滑坡破壞面的位置,如圖1~圖8所示。速度矢量圖表示邊坡變形破壞后滑坡滑移趨勢及方向,如圖9所示。計算結果云圖,如圖1~8所示;基底面基底面圖1A-A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天然)圖2A-A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浸水)圖3B-B主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天然)圖4B-B主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浸水)圖5C-C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天然)圖6C-C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浸水)圖7E-E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天然)圖8E-E剖面安全系數、剪應變率等值線云圖(浸水)圖9主溝斷面滑坡變形破壞速度矢量圖4.5計算結論經計算該排土場在9度地震狀態下安全系數大于1.3,9度地震加飽和狀態下安全系數大于或等于1.2.滿足規范要求。5、廢石運輸和道路設計5.1主車技術條件總質量(kg):25000整備質量(kg):12170驅動形式:6×4前橋STEYR前橋后橋STEYR雙級減速驅動橋軸距:3825+13505.2廢石運量根據開采計劃廢石年運量約為121-110萬m3/a。5.3道路現狀及設計方案由于排土場距采場較近,排廢道路根據開采生產情況,由采場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與排土場各排廢平臺聯系道路。排土場施工期,清基道路由溝底壩體附近位置修建一臨時施工便道接外部道路,連接基建期谷坊壩及排土場,滿足施工要求。5.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運輸道路工程技術標準,詳見表5-1。表5-1廢石運輸公路工程設計技術標準表序號項目單位公路備注新修道路改擴建道路1線路等級三級三級2計算行車速度Km/h20203路面類型泥結石碎泥結石碎4單車道路面寬m4.504.505路幅結構m1.0-4.50-1.51.0-4.50-1.5挖方路段m1.5-4.50-1.51.0-4.50-1.5填方路段6最小平曲線半徑m25(20)15(12)括號數字為困難路段用7最小豎曲線半徑m5003008視距停車視距m3020會車視距m60409最大縱坡%8(9)9(10)10路石結構cm4cm粗砂或石粉磨耗、保護層;20cm泥結碎礫石面層;干壓碎石找平層厚10cm:45cm混鋪塊石基層括號內數字為支線用附注:6、工程量及技術經濟指標廢石場工程量及技術經濟指標情況,詳見表6-1表6-1排土場設計主要工程量表序號工程數量單位備注1耕植土清除16680m32攔渣壩清基4060m3土石比0.2:0.8混凝土基礎636m3C15毛石混凝土鋼筋籠3200m33米780個(每個含鋼筋263.47公斤),2米430個(每個含鋼筋191.61公斤)毛石14960m3混凝土涵管60m1.2米鋼筋混凝土二級管3谷坊壩清基976m3土石比0.2:0.8混凝土基礎90m3C15毛石混凝土漿砌毛石840m3混凝土涵管22m1.0米鋼筋混凝土二級管4盲溝清基4632m3土石比0.2:0.8溝長965m每延米工程量:土工布5m2塊石3.2m3碎石1m35截洪溝600mm620m每延米工程量:M10漿砌片石0.90m3800mm821m每延米工程量:M10漿砌片石1.32m3基建期截洪溝800mm土溝950m梯形溝,底寬0.8米,深0.6米,溝壁坡度1:0.5.6.沉淀池9696m3M10漿砌片石7復墾9722697226m2表層植草,底部0.8米厚耕植土。7、安全、工業衛生、消防7.1設計依據的法規、標準及規范7.1.1政策、法規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文件“關于印發非煤礦礦山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安全專篇》編審提綱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有關表格格式的通知”安監總管一字[2005]29號;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文件“非煤礦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辦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7.1.2設計采用主要技術規范、規程、標準1)《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2)《有色金屬礦山廢石場設計規范》GB50421-2007;3)《防洪標準》GB50201-94;4)《金屬非金屬礦山排土場安全生產規則》AQ2005-2005;5)《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12801-91);6)《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7)《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8)有關部委和行業頒發的各專業設計規范。7.1.3其他設計依據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2011年5月設計的云南省XXXXX有限公司《東川區XXXXXXX磷礦初步設計》7.2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預防措施7.2.1主要危險、有害因素本項目為單一持續生產廢石場工程,項目主要危險因素體現在泥石流、廢石場滑坡、滾石等。主要危害因素體現在粉塵、有害氣體、噪聲等。7.2.2預防泥石流、滑坡的主要安全措施7.2.2.1截洪排水的意義完善可靠的截洪排水系統,對排土場的安全、穩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水的浸蝕排土場就不會產生軟弱面、軟弱層及大規模的滑坡或泥石流。一般來說,水對排土場的浸蝕危害是極大的,若水治理不好,很容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果因水的作用發生了滑坡,排土場的攔渣壩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因此設計認為:排土場治水的重要性遠遠重于筑壩,就本排土場的特殊性而言,治水和筑壩是同等重要的。1)場外截洪(1)設防標準根據《有色金屬礦山廢石場設計規范》中大、中型礦山廢石場排洪設施設計頻率要求,設計確定廢石場截洪溝設計頻率按50年一遇設防,100年一遇校核。(2)匯水面積匯水面積在礦區1:5000地形圖上進行圈定。根據勘察單位提供的數據,排土場匯水面積為0.45km2。(3)計算公式選用洪峰流量采用推理公式法洪峰流量計算公式:Q=0.278ψ(s/τn)F式中:Q——最大流量,m3/s;ψ——洪峰徑流系數;s——暴雨雨力,mm/h;τ——流域匯流時間,h;n——暴雨公式指數;F——流域面積,km2。計算中參數查于《云南省水文手冊》。洪峰頻率為6.5%,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為15.25m3/s,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為17.02m3/s.(4)估算結果洪峰流量估算結果詳見表7-1。表7-1截洪溝洪峰流量估算表名稱截洪分區匯水面積(km2)50年一遇100年一遇暴雨公式復核備注洪流量(m3/s)洪流量(m3/s)洪流量(m3/s)1#排土場1#截洪溝0.051.691.891.602#截洪溝0.051.691.891.603#截洪溝0.010.340.380.324#截洪溝0.020.670.760.64(6)截洪溝結構設計根據截洪溝洪峰流量,1#廢石場周邊利用地形高差布置截洪溝,截洪溝縱坡按1%—3%設計,斷面為矩形。1#廢石場1#截洪溝斷面尺寸為BxH=0.8mX0.6m,2#截洪溝斷面尺寸為BxH=0.8mX0.6m,3#截洪溝斷面尺寸為BxH=0.6mX0.4m,4#截洪溝斷面尺寸為BxH=0.6mX0.4m。2)、場內濾水及排水(1)場底設濾水盲溝為避免廢石場區域內降水對廢石場基底軟化,影響廢石場的整體穩定性,1#廢石場溝底設置濾水盲溝,濾水盲溝采用溝底寬2.0m,頂寬4m,高2m的梯形濾水盲溝,盲溝底部采用塊石鋪設,頂部1.2m段采用干凈碎石鋪設。盲溝底部應開挖至穩定巖層(強風化白云巖),進入穩定巖層深度≥0.6m,溝幫采用土工布鋪設。(2)生產期雨季場內排水設計排廢作業面不允許集水,雨季生產,在堆廢作業面和分段安全平臺設置設3%的排水橫坡:在廢石堆排里側和分段安全平臺里側設置臨時性排水溝(縱坡0.5%--1%),以避免廢石場內雨水匯集向下滲透,形成軟弱面。該排水溝應根據雨季長短和堆排進度順應調整。(3)生產終了頂面排水生產終了廢石場頂面設3%的排水橫坡,頂面里側設永久性排水溝.(4)分段安全平臺形成后,就提前進行覆墾,同時在其里側作永久性排水溝.(5)生產終了進行全面覆墾、覆耕、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再現生態環境.3)確保廢石場穩定的安全措施本項目廢石場用于堆存井下采掘廢石,廢石均為堅硬巖石,力學強度高,利于穩定。根據礦區地形地質特征,應重視預防廢石場基底軟弱地層產生的滑坡。其重要的措施包括:(1)對擬建場址作水文和工程勘察,詳細查明廢石場水文及工程地質特征,根據廢石場水文及工程地質條件,合理確定廢石場堆排參數,確保廢石場達到最終堆存狀態時安全系數符合規范要求,本次設計根據廢石場下游的環境情況,初步確定廢石場的安全等級為:1#廢石場為I級廢石場,堆高179m,最終堆置邊坡角22,安全系數1.2;(2)廢石場清除基底軟弱層,有效避免沿基底軟弱層面整體性滑動的可能性。(3)控制段高、設置安全平臺,下游設攔渣壩,預留緩沖區,避免和減少滾石危害。(4)軟弱巖土與堅硬廢石按比例混排,有效避免沿堆體內部的滑坡。(5)做好場外地表水截排,場內大氣降水的疏導和排泄。4)其它安全措施(1)采取坡腳塊石填壓,場地形成臺階狀,減小下滑力提高廢石場的整體穩定性。(2)廢石場分段平臺、坡面和頂面按政策要求指標進行復墾和綠化,恢復生態平衡,再現自然景觀,防止水土流失。(3)撤出場區下游臨時建筑。(4)礦山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應建立廢石場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應急措施,并指派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安全檢查。7.2.3衛生方面的預防措施(1)、對排廢道路、廢石場排廢工作面進行噴霧灑水抑塵,控制粉塵危害,降低環境污染。(2)、選用性能優良設備,控制噪聲和尾氣排放。7.3消防本項目不新增地表建筑設施,消防內容僅為廢石運輸設備,通過選擇性能可靠的設備和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從本質上預防和避免設備自然的可能性,其次設備配置滅火器材,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處置。7.4安全措施費用及安全管理本項目安全設施費用1#廢石場約950.85萬元,占本項目單項工程費用的41.8%;公司設有專門的環保管理機構,并配備了專職人員和適當的設備,本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納入公司安全環保部,本項目在已有設施及人員的基礎上進行增補,以保證安全管理措施的實施,確保廢石場安全運行。7.5安全衛生措施預期效果評述本項目針對廢石場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從防震、防洪、防泥石流、防滑坡安全等方面都采取了針對性的安全預防措施;在工業衛生方面也采取了防塵、防有害氣體、防治噪聲等措施。通過采取上述措施,為廢石場的安全運行創造本質的安全條件。由于固有的風險性和危害性,安全衛生措施有待在下階段工作中進一步明確和完善。(1)重視廢石場工程和水文地質條件的落實,對廢石場進行詳細勘察。(2)重視廢石場安全設施的配套和完善。8、廢石場復墾廢石場復墾應在停排以后3年內完成,其中工程復墾1年,生物復墾2年。生產期內,對排土已到位的平臺宜在生產過程中先進行復墾。8.1復墾范圍本次設計僅為廢石場設計,復墾范圍僅包括廢石場破壞及占用地,共計約97226萬m2。8.2復墾土來源根據復墾用土量的多少,系對廢石場溝底清土、露天采場的表土剝離,道路開挖土方表土進行分采、分運、分堆待用。廢石場上部作為復墾土臨時堆場。8.3復墾工藝復墾工藝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工程復墾和生物復墾。8.3.1工程復墾廢石場堆廢終了頂面、分段平臺和分段坡面均進行工程復墾。廢石場排至設計標高,需要用工程機械將其推平、造型。為了防止邊坡被雨水沖垮,應有向場內方向不大于1%的坡度。平整后的場地,沉降穩定后即可安排使用。8.3.2生物復墾生物復墾應對復墾場地進行生態恢復,土地熟化,其過程應精耕細作,培肥、澆灌,其主要任務是初步生態恢復,土地熟化,生產力的恢復。生物復墾結束后可組織綜合技術研究,通過試驗后再全面推廣。8.3.3復墾類型根據廢石場周邊環境情況,該廢石場擬復墾為林業用地,要求經整治后地面坡度不宜大于25o;25o以內坡度可用于果園和其它經濟林,超過25o坡度的復墾場地,可種植草、灌木,植被固土封閉。復墾率≥85%。8.3.4復墾土壤對廢石場頂面及分段平臺總復墾土壤厚度暫定0.8m,先填0.4m厚粘性土隔水層,并進行壓實λc≥90%,在其隔水層上填0.4m厚耕植土層。共需要復墾土約97226萬m3,9、環境保護9.1設計所依據環保標準和文件9.1.1環境質量標準(1)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2)地表水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3)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3類;(4)《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5)土壤執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9.1.2污染物排放標準(1)廢水排放執行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及有關行業標準;(2)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執行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3)營運階段聲環境執行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的III類標準;(4)施工階段聲環境執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標準》;(5)一般工業固廢儲存、處置執行GB18599-2001《一般工業廢物儲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并按GB5086.1~2固體廢物毒性浸出方法和GB5085.1~2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對廢石進行鑒別;(6)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年4月)執行。9.1.3設計依據文件(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國環字第002號;9.2項目概況本項目為公司生產持續1#廢石場,廢石場堆存廢石(實方)量V=351萬m3、庫容量V0=463.0萬m3。建設占用土地面積1#排土場270畝。9.3建設項目污染源及治理措施本項目為滿足XXXXXXXXXX公司生產持續而建設的廢石場工程,是為了有效地處理滿足XXXXXXXXXX公司在生產和建設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的環保措施。本項目本身就是治理污染的工程。只是在本項目實施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污染,根據廢石場建設和生產特點,主要污染源為:固體廢棄物、廢石場滲濾水、道路和場內揚塵、設備噪聲。9.3.1固體廢棄物1)、固體廢物性質廢石場建成前,對廢石土取樣做淋溶實驗結果如下:表9-1由以上毒性浸出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廢石樣品浸出實驗結果均沒有超出《危險廢物鑒別標準》(GB5085.1-5085.7-2007)中浸出液中危害成份濃度限值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因此廢石屬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中的I類固體廢物。(2)廢石做為建材的可用性分析工程區內均有不同程度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bdn)全~中風化白云巖出露,巖石質量較好,石料質量評價根據工程類比,料場巖石:①抗壓強度36.2~103.5Mpa(長徑比=2:1),修正后抗壓強度為23.9~68.2Mpa(長徑比=1:1),剔除異常值后抗壓強度42.8~68.2Mpa(長徑比=1:1),平均值51.6Mpa(滿足規范要求>40Mpa);塊石料基本滿足工程設計要求。9.3.2廢石場淋濾水通過廢石的浸出毒性浸出試驗可以看出,廢石屬于第Ⅰ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其毒性浸出液中各污染物的濃度值遠遠小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制,也小于《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標準中各濃度限制。本項目已按照規范在堆場匯水范圍兩側修建截洪溝,將地表徑流引出場外,避免了地表水對棄渣的沖刷、淹沒和浸泡,減少廢石場淋溶量。此外,本項目在廢石場下游設置淋溶水集水池,對淋溶水進行沉淀,達標后外排。后期對廢石場進行復墾,實施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水土,進一步減少廢石淋濾水的外排。9.3.3廢氣(1)截洪溝施工和地基開挖,建筑機械等會產生粉塵污染,采取噴水、灑水措施減少揚塵污染。項目施工期對當地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本項目施工期短,影響范圍小。(2)施工和生產期間,以運輸車輛為主的機械設備會排放一定量的COx、NOx以及未完全燃燒的碳氫化物HC等,數量有限。3)礦山運輸和排廢作業,尤其是在旱季,有間斷的粉塵產生,在作業點和汽車經過的運輸線路上粉塵濃度,在不采取噴水抑塵時,在汽車通過的短時間,在汽車的尾流氣旋中,可達到8~10mg/m3。采取噴水抑塵措施,這種情況可大為緩解。本項目利用礦山已建生產供水系統,將生產水引入場區,對道路和排廢工作面灑水抑塵。9.3.4噪聲本項目施工期和運行期噪聲來源基本相同。廢石場基建和運行期噪聲主要來自推土機、運輸車輛噪聲。建設期主要施工機械設備的噪聲源強78~96dB(A),當多臺機械設備同時作業時,產生噪聲疊加,根據類比調查,疊加后的噪聲增加3-8dB(A),一般不會超過10dB(A)。9.3.5綜合治理措施項目建設進度有計劃分區、分期對廢石場植被進行清除,廢石場廢石及時壓實,覆土植樹,恢復植被。廢石堆滿后將計劃對廢石場進行復墾、綠化以減輕對廢石場的生態環境的影響。9.4環保投資及環保機構本項目環保設施投入費用:1#廢石場約357.96萬元,占本項目單項工程費用的15.7%;公司設置有安全環保管理機構,并配備了專職人員和適當的設備,對礦區的污染治理措施進行管理和監督。本項目在已有設施及人員的基礎上進行增補,以保證各項污染治理措施的實施,并達到預期效果,以保護環境。9.5項目建設對周圍地區的環境影響本項目為露天廢石場,污染物及污染源限于礦山現有生產系統,沒有新增。本項目的建設所產生的影響限于礦區局部區域植被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均為灌木林地),后期經復墾、綠化恢復期環境功能,項目涉及的污染物經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后,能有效降低和減少本項目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不會改變當地的環境功能,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10、水土保持10.1編制依據及防治標準10.1.1編制依據1)、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1993年8月);(3)云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1994年7月);(4)《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環境污染防治法》(國務院,2004年12月);(5)云南省人大《關于開發建設項目認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決議》;2)、規范性文件(1)《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國務院國發[2000]38號文);(2)《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國務院國發[1998]36號文);(3)《全國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綱要(2004-2015)》(水利部水保2004[332]號文);(4)《水利部關于劃分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公告》(水利部[2006]第2號2006年5月);(5)《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公告》云政發[2007]165號;(6)《關于在資源開發和基本建設中實行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制度的通知》(云水聯保[1993]第10號);(7)《云南省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管理暫行辦法》云南省水利廳公告第7號(2006年11月);3)、規范標準(1)水利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T50433-2008);(2)水利部《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07);(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1~164;53.6-1996);(4)《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水利部SLl90-96);10.1.2水土流失防治標準按全國土壤侵蝕類型區劃標準,項目建設區屬以水力侵蝕為主的西南土石山區,土壤侵蝕強度容許值為500t/km2·a,土壤侵蝕現狀主要為輕度侵蝕。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公告的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同時也屬國家級紅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等級為一級。水土流失防治目標為:擾動土地治理率95%,水土流失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大于1,攔渣率98%,植被恢復系數99%,林草覆蓋率27%。10.2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1#廢石場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主要有項目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兩大部分。項目建設區包括1#廢石場、以及為滿足1#廢石場排廢需要而新修的道路和改擴建道路。永久工程及臨時工程用地征用、租用地范圍及土地使用管轄范圍,總計20.60萬m2,直接影響區包括項目建設區周邊范圍(暫按項目建設區面積的10%計)等,總計22.66萬m210.3防治方案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公告》(云政發[1999]51號);結合東川區水土保持規劃報告,該區屬于高山地貌輕度水土流失區,為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區。防治情況:在水土流失嚴重區域內,以水保林、水源涵養林為主。無明顯水土流失區域做好預防保護工作。治理時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避免發生新的水土流失。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工程建設特點,結合各治理區的實際情況,水土保持防治方案按照“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意效益”的治理方針,堅持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采取擋土墻、棄料場整治以及植被恢復等措施。10.4防治措施10.4.4.1工程措施在廢石場堆渣臺階上布設排水溝與近旁截水溝相貫通,排水溝長1440m,為距形溝,寬0.6~0.8m,深0.4~0.6m,漿砌石量2304m310.4.2生物措施待廢石堆存完畢后要對廢石場進行恢復植被,由于棄渣場堆存的多為石方,所以在植被恢復之前要在棄渣場表面覆土,覆土面積97226m2,覆土厚度為0.8m,共計覆土77780萬m3,表土來自露天采場及廢石場清基表土,表土堆存于廢石場上部。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結合立地條件和植物特點,根據成活率、生長量和適應性分析,選擇當地耐水濕、耐貧瘠,生長速度快的優良樹種,達到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植物選擇麻竹,草本選擇狗牙根,麻竹采用穴植,狗牙根采用撒播的方式進行種植。麻竹采用穴植,選用1年生營養袋苗,雨季造林,需麻竹5240株,狗牙根采用撒播草籽形式,撒播量40kg/hm2,狗牙根撒播草籽量685.60kg。11、工程投資11.1編制內容及概算結果本項目編制主要為廢石場的堆壩及其附屬工程,包括攔渣壩、谷坊壩、截洪溝、盲溝、復墾等工程投資概算。概算總投資2272.31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為1258.83萬元、設備購置費為140萬元,其他費用630.02萬元,工程預備費243.46萬元。11.2編制依據(1)工程量:依據本院相關專業提供的設計條件計算;(2)建筑工程計價依據:主要依據云省建設廳云建標【2003】668號文發布的2003版《云南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細目指南》《云南省建設工程造價計價規則》《云南省施工機械臺班費用計價辦法》《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云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額》及相關調整文件進行計算;不足部分參考中國有色冶金工業協會2008年3月《有色金屬工業尾礦預算定額》《有色金屬工業建安工程費用定額》及相關調整文件進行計算,(3)其他費用:依據中國有色冶金工業協會2008年3月《有色金屬工業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定額》進行計算;1)建設單位經費,以單項工程費用之和的2.7%計算;2)工程建設監理費:工程建設監理費:依據建設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07年4月出版的《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標準》;3)可行性研究編制費:依據國家計委計價格[1999]1283號文編制;4)環境影響評價咨詢費:依據國家計委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計價格[2002]125號文編制;5)勞動安全衛生評價費:參照中國有色冶金工業協會2008年3月《有色金屬工業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定額》表3.5.1進行計算;6)水土保持咨詢服務費:依據水利部司局函保(2005)22號規定計算;7)工程勘察費:依據《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進行計算;8)工程設計費:依據國家計委、建設部頒發的計價格[2002]10號文規定計算;9)施工圖預算編制費:基本設計收費的10%編制;10)工程竣工圖編制費:基本設計收費的8%編制;11)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費:依據云南省物價局文件“云價綜合[2011]41號”文計算。12)工程招標評標費:依據國家計委頒發的計價格[2002]1980號文規定計算;13)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用及水土流失防治費:依據1997年1月17日云南省物價局、財政廳、水利水電廳云價費發[1997]25號文;14)安全評價、驗收評價費用:依據《云南省安全評價收費標準》云安監管〔2004〕138號文規定計算;15)工程預備費:根據《有色金屬工業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定額》計算,以工程第一、二部分費用之和的10%計取。(4)主要材料價格:依據《云南省建設工程材料及設備價格信息》2012年第10期昆明地區市場價格進行計算,不足部分通過市場詢價計算。11.3概算表表11-1初步設計投資總概算表編號工程項目和費用名稱概算價值(萬元)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工程其他費用總值一第一部分:單項工程費用1258.83140.001398.831耕植土清除40.0340.032攔渣壩662.37662.373谷坊壩121.64121.644盲溝99.9399.935截洪溝66.9166.916沉淀池4.064.067復墾213.90213.908安全監控設施50.0050.009廢石場設備140.00140.00二第二部分:其他費用等合計630.02630.021征地費273.00273.002建設單位經費37.7737.773工程建設監理費39.6739.674可行性研究編制費10.0010.005環境影響評價咨詢費5.005.006勞動安全衛生評價費16.5016.507水土保持咨詢服務費36.0036.007.1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費15.0015.007.2水土保持監測費15.0015.007.3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技術評估報告編制費5.005.007.4水土保持技術文件技術咨詢費1.001.008工程勘察費80.0080.009工程設計費51.7651.7610施工圖預算編制費3.643.6411工程竣工圖編制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產公司房產銷售與交付情況個人證明書(8篇)
- 建筑行業廢料回收服務計劃
- 大眾旅游時代基于O2O模式的旅行社定價與服務策略研究
- 2025年搪玻璃塔節項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手工逆變弧焊機項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六年級班主任教學計劃
- 商業地產購買交易證明(5篇)
- 非營利組織心理健康項目分工與職責
- 《中國古代文化概論:大學人文素質課程教案》
- 三年級數學學習心得體會
- 2025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4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中國TPV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高等數學-第十二章-無窮級數
- 郵政寄遞安全培訓
- 狂犬病知識教學課件
- 血透室手衛生規范
- 儲能測試面試題及答案
- 銷售公司內勤員工績效考核制度
- 電子商務教學技術應用試題及答案
- 《東莞市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2020
- 2025-2030中國生啤酒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