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測試二)-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單元測試與專項素養訓練(部編版)_第1頁
【卷2】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測試二)-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單元測試與專項素養訓練(部編版)_第2頁
【卷2】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測試二)-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單元測試與專項素養訓練(部編版)_第3頁
【卷2】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測試二)-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單元測試與專項素養訓練(部編版)_第4頁
【卷2】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測試二)-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單元測試與專項素養訓練(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九年級歷史下學期新課標測試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單元素養綜合測試卷(二)題號一二總分得分限時:45分鐘滿分:100分范圍:第1課至第4課一、選擇題(共15題,每題4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新課標】[家國情懷](2023山東青島市南期末改編,26,★★☆)“土生白人對殖民者產生了極大的不滿,他們從啟蒙運動中獲得靈感,并且從同樣曾經是殖民地但已經獨立的美國人那里獲得鼓舞。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材料表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有 ()①拉丁美洲資本主義經濟高度繁榮 ②美國的獨立鼓舞了拉美人民的斗志③土生白人對殖民統治的不滿 ④歐洲啟蒙思想傳播使拉美人民民族意識增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A.華盛頓、章西女王 B.圣馬丁、玻利瓦爾 C.圣馬丁、章西女王 D.玻利瓦爾、華盛頓3.[橫向對比](2023廣東東莞東城佳華學校五模,26,★★☆)“1819年,玻利瓦爾率領隊伍,克服艱難險阻,越過常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打敗西班牙軍隊……”“年輕的章西女王領導軍民與英軍展開激戰。章西陷落后,她率軍轉戰外地,戰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壯烈犧牲。”拉美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共同點是 ()A.抗擊的都是英國殖民者 B.都建立了獨立的國家 C.都由封建王公領導 D.都沉重打擊了殖民者4.在起義過程中,同一種姓既有起義者,也有親英者。在北印度一帶,起義之火遍地開花,但是起義者之間互相攻伐,在大是大非的民族國家大義面前斤斤計較。這說明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原因是 ()A.殖民侵略者勢力強大 B.缺乏統一指揮,起義力量分散C.缺少人民群眾的支持 D.英國殖民者采取分化的策略5.【新課標】[歷史解釋](2022江蘇宿遷中考,18,★★★)手工工場迅速發展,為解決勞動力問題,政府頒令準許商人將整個村莊連同農奴一起買去,讓農奴一邊種田一邊做工,但農奴和土地不準分開買賣。材料主要表明俄國 ()A.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 B.農奴制得到進一步強化 C.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D.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6.【新課標】[唯物史觀](2023廣東東莞三模,24,★★☆)下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國沃羅涅日地區土地贖買價格情況,從中得出的關于農奴制改革的正確認識是 ()1854-1859年,每俄畝土地平均價格1861年,政府每俄畝土地可墊付的贖買貸款額1861年,每俄畝土地農民實際支付價格25.93盧布33.11盧布69.26盧布A.使俄國農民獲得人身自由 B.確保了俄國農民擁有足夠耕地C.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 D.有助于推動俄國資本主義發展7.【新中考】[新情境·手抄報](2023廣東龍湖期末,28,★★★)在某班的歷史手抄報中,同學們撰寫了若干關于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局勢的介紹,以下標題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自由的呼喚——黑奴大量逃出北方》 B.《北方的野心——在西部增加蓄奴州》 C.《市場的脈動——南方擴大棉花出口》 D.《南方的愿景——讓南部遍地開工廠》8.【學科】美術(2023遼寧營口5月模擬,20,★☆☆)林肯最初無意干涉奴隸制。1862年,聯邦軍隊遲遲未能取得軍事上必要的成功,林肯打出了最后一張王牌(見下圖),從而扭轉了戰爭的局勢。林肯打出的“最后一張王牌"指的是 ()A.頒布《獨立宣言》 B.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C.頒布《人權宣言》 D.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9.【新中考】[國防教育·民族團結](2023廣東東莞三模,25,★★☆)19世紀中期,奴隸主聲稱蓄奴州有權退出聯邦。南北戰爭后,聯邦只是一個各州的聯盟,其成員可以隨意退出的觀念徹底清除,美國變成一個真正具有統一主權、統一政治機制的國家。材料說明南北戰爭 ()A.推動了國家獨立 B.改變了美國政治體制 C.強化了民族意識 D.擴大了人民參政權限10.“美國的內戰本來可能把說英語的美國變成各懷鬼胎、相互爭雄的多個小共和國,結果反而出現了一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得到統一的大民族國家,自由和民主成了它的政治原則。”上述史料說明美國內戰的意義是 ()A.使英語成為通用語言 B.維護了國家的統一C.使美國擺脫了殖民統治 D.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了障礙11.(2023山東青島市北二模,29,★★☆)《全球通史》中寫道:“過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國知識’為口號,適應了經過挑選的中國文化的某些方面。現在,日本又以‘東方道德、西方技藝'為口號,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材料著重指出了日本兩次改革的哪一區別 ()A.改革的成敗結果不同 B.改革所學習對象發生了變化C.改革的背景有所不同 D.讓日本向不同的社會形態轉型12.【新課標】[史料實證](2022浙江溫州中考,19,★☆☆)1868年,日本確立“海軍建設為當今第一急務”;1873年,聘請34名英國海軍教官來日執教;1878年,日本自主制造的“清輝號”軍艦訪問歐洲。這些史實說明日本 ()A.確立民主共和制度 B.面臨尖銳社會矛盾 C.推行富國強兵政策 D.掀起瓜分世界狂潮13.(2023湖南株洲中考,20,★★☆)《全球通史》描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紀70年代已大為流行起來。吃牛肉、穿長褲、攜帶雨傘、炫耀手表和鉆石戒指等現象開始風靡一時。”該現象的出現主要與明治維新的哪一內容有關 ()A.廢藩置縣 B.建立新式軍隊 C.殖產興業 D.提倡“文明開化”14.(2023福建福州八中三模,25,★★☆)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設立文部省,頒布教育改革法令《學制》,發展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義務教育。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最終在國家各個中心城市建立起九所帝國大學,作為國家的最高學術和科研機構。材料反映了日本明治維新 ()A.生活習俗方面的西化 B.學習歐美教育體制 C.推行“殖產興業”政策 D.物質生活日益豐富15.(2023廣東新會模擬,26,★★★)日本學者吉田茂評論李明治維新時說:鹿鳴館把歐化風潮推上極致,不僅使歐化越來越表面化、庸俗化,而且造成民族自信心低落,國民劣等意識增強,已經明顯阻礙日本的發展。據此可知,他 ()A.推崇歐式的生活方式 B.號召學習歐美的制度 C.反對極端的西化改革 D.主張削弱君主的權力二、非選擇題(共2題,第16題20分,第17題20分,共40分)16.(2021廣西玉林中考,17,★★☆)(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89年,17歲的彼得宣布親政,是為彼得一世。他為了改變俄國內憂外患的局面,于1697年親自率領俄國大使團出訪歐洲18個月。回國后,彼得一世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上層社會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會習俗改革;創辦俄國科學院、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報紙等;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海軍;改革國家機構,設立樞密院;等。彼得一世意志堅強、身體力行,改革前后持續了26年,促進了俄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大大增強。材料二進入19世紀后,俄國農奴制的種種弊端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1856年克里木戰爭的失敗加劇了俄國專制制度的統治危機。為了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亞歷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開始秘密組織人員草擬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俄歷)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還推行國家機關改革、軍事改革等。農奴制的廢除是俄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里程碑,為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以上均摘編自張建華《俄國史》(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的是俄國的哪場重要改革?(6分)(2)根據材料一、二,概括這兩場改革的相同點,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內容與材料一的最大不同之處。(8分)(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一場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備什么條件?(6分)17.(2023河南淇縣二模,24,★★☆)(2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圖2日本明治天皇材料二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代表發表演說,他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要比由下面來解決好得多。”——摘編自孫成木等主編《俄國通史簡編》材料三明治維新的領導人一方面認識到舊的傳統已落伍過時,敢于拋棄一部分儒學傳統包袱和社會陋習,大力推行“西化”;另一方面又對自己的民族傳統具有信心,保留了一部分傳統道德東西,主要是儒家倫理和皇權思想,以穩定社會秩序,有效地推動自上而下的工業化。(1)結合材料一中的圖1及材料二中的信息,請從目的和結果兩個方面對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進行評價。(8分)(2)結合材料一中的圖2及材料三中的信息,概括日本明治維新的特點。并指出其在改革過程中保留傳統的表現。(6分)(3)[橫向對比]綜合上述信息,請對比材料一中兩位歷史人物領導的改革有哪些共同之處。(6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第一單元素養綜合測試卷(二)1-5BBDBB6-10DCBCB11-15BCDBC1.B據題干“土生白人對殖民者產生了極大的不滿”可得出背景有③;據“從啟蒙運動中獲得靈感”可得出背景有④;據“從同樣曾經是殖民地但已經獨立的美國人那里獲得鼓舞”可得出背景有②。故選B。2.B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3.D據所學可知,玻利瓦爾領導的拉美獨立運動和章西女王領導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都沉重打擊了殖民者,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堅持抗擊殖民者的斗志。故選D。4.B據“起義者之間互相攻伐,在大是大非的民族國家大義面前斤斤計較”等信息可知,印度民族大起義缺乏統一的指揮,起義力量分散。故選B。5.B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農奴可以被買賣,且其勞動強度更大,不僅要種田還要做工,這說明當時俄國農奴制得到進一步強化,故B項正確。6.D根據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過程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農奴購買土地的價格高于當時的地價,這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資金。7.C據題干及所學可知,英國在工業革命后,對棉花的需求進一步刺激了美國種植園經濟的發展。因此南方擴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換取英國廉價的工業品。8.B據題干信息及所學可知,1862年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廣大黑人踴躍參加北方軍隊,使北方逐漸扭轉了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9.C據材料可知,南北戰爭強化了民族意識,維護了國家統一。10.B根據材料可知,美國內戰后,出現了一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得到統一的大民族國家,自由和民主成了它的政治原則,這說明美國內戰維護了國家統一,故B項正確。11.B據題干“日本精神、中國知識”“東方道德、西方技藝”可知,材料著重指出了日本兩次改革所學習對象發生了變化,由向中國學習到向西方學習。故選B。12.C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日本明治維新主張向西方學習,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材料信息說明日本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符合題意的是C項。13.D題干反映的史實與當時日本提倡“文明開化”有關,即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故選D。14.B據題干“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可知,日本發展近代教育,學習歐美的教育體制,為改革提供大量人才。故選B。15.C題干材料表達了明治維新過程中向西方極端學習的影響,說明吉田茂反對極端的西化改革。16.【答案】:(1)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農奴制改革)。(2)相同點:都為了擺脫內外交困局面;都涉及政治、軍事改革;都促進了俄國經濟的發展。最大不同之處:對待農奴制的方式。(3)改革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改革要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緊跟時代步伐;改革要有良好的環境;等。【解析】:(1)本問考查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農奴制改革,結合材料一中的“彼得一世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材料二中的“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及所學知識回答即可。(2)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一、二從兩次改革的目的、內容和影響方面概括;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彼得一世改革是強化農奴制,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廢除農奴制,由此回答即可。(3)本問是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改革取得成功的條件建議從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順應社會發展潮流、有良好的環境等角度回答。17.【答案】:(1)目的:維護地主階級利益,挽救統治危機;結果: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