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講義_第1頁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講義_第2頁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講義_第3頁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講義_第4頁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主講人:鄔丹指導老師:秦海霞企業家與企業家特征不同視野下的企業家概念:對企業家精神的再認識從創業者到管理者:企業家行為與管理行為的相互轉換從個人機遇到組織更新:企業家精神與企業家成長環境的創新一企業家與企業家特征企業家的定義企業家的特征關于企業家的實證研究企業家行為與企業家:企業家行為是一種從事新的(創造性的)和不同于他人(創造性)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個人財富和社會價值的。企業家是一個人,是一個通過孵化思想、組合資源和付諸行動而從事創造財富和增加價值過程的行動者企業家行為強調的是過程,企業家強調的是行動者。企業家(entrepreneur)是一個通過萌發新思想、調配資源并促使其發生,進而從事一個增加財富和增加價值過程的行動者,是看準機會,創造一種產品和服務,將資源調配起來,繼續制定計劃并執行計劃,從而充分利用機會的人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在新市場、新產品和新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投資能力和擴張能力。這一定義意味著企業家就是隨時都在為冒險投資資源以便改進現有產品,開發新市場而不懈努力的人一、企業家的定義企業家表示一種精神、一種熱情和一種理想。企業家是一種組織、管理和承擔經濟風險的人。企業家是用自己的主意,靠自己的勤奮勞動而創造企業的人。企業家就是那種為了取得利潤的增長,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靠尋找機會和調配資源開創一個新企業的人(Scarborough,1996)。企業家和管理者區別:經理所做的事就是讓企業運轉良好企業家所做的事則是有效地給企業帶來變化二、企業家的特征美國哈佛大學大衛·C·麥斯克里蘭德認為企業家的基本特征表現為:(1)成功的企業家是合理的冒險者(2)成功的企業家是十分自信的。(3)成功的企業家是勤奮工作的(4)成功企業家的目標是明確的(5)成功的企業家是精于計算的(6)成功的企業家是創新性人才還有的學者把企業家的特征歸納為以下幾點:

(1)企業家是樂意負責任的人(2)企業家樂意冒適當的風險(3)企業家自信自己會成功(4)企業家希望及時得到對某一行為的反饋(5)企業家是精力充沛的人(6)企業家的行為是以將來為導向的(7)企業家有較強的組織能力(8)企業家的價值觀是成就重于金錢美國國際發展署1996年年度報告所提供的成功企業家的九大特征:1.主動性(initiative)2.確認性(assertiveness)3.瞄準機會立即行動(seesandactsonopportunities)4.效率取向(efficiencyorientation)5.關注高質量的工作(concernsforhighqualitywork)6.系統計劃(systematicplanning)7.監測(monitoring)8.承諾工作合同(commitmenttoothers)9.承認商業關系的重要性

哈納德則詳細地分析了企業家的特征,他羅列了企業家的42條特征:1.固執、決定性2.精力充沛、勤勞3.資源豐富4.有計算冒險的能力5.動態性、領導才能6.樂觀主義7.成就動機8.多面手,有生產、市場、機械和技術等方面的知識9.創造性10.影響他人的能力11.與他人相處的能力12.激勵性13.靈活性14.聰明15.目標明確16.能夠面對挑戰17.獨立性18.對批評和建議立即反應19.有運籌時間的能力,注重效率20.迅速作出決定的能力21.責任心22.預見性23.準確性24.合作能力25.利益取向26.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能力27.權力意識28.令人欣賞的個性29.自我意識30.勇氣31.想象力32.敏銳性33.忍受不明情形的能力34.進步性35.享受的能力36.有效性37.承諾性38.信任他人的能力39.對其他人關注40.誠實、整合性41.成熟、平衡性三、關于企業家的實證研究

周長城(1996):對武漢市的企業家(私營部門)進行了標準式的訪談調查社會統計特征根據被訪者自我評價,其主觀分層企業家的個人信念與價值觀二不同視野下的企業家概念:對企業家精神的再認識

經濟學中的企業家概念社會學中的企業家概念一、經濟學中的企業家概念18世紀早期:坎梯龍(Cantillon)創造“企業家”一詞并將其引入經濟學理論時,主要強調其風險承擔功能,即以確定的價格買進而以不確定的價格賣出1911年:熊彼特將"創新"引入企業家概念,認為創新包括一系列的過程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要素創新,甚至組織創新,并通過強調企業家創新回應了經濟過程的間斷古典經濟學:側重于研究企業家的職能坎梯龍的經營模式:強調企業家是經營者,只有具有經營職能的人才能成為企業家馬克思的資本模式:認為企業家的特質是人格化的資本,或者說企業家是一定資本的所有者,由于資本與財富或財產是同義詞,亦即企業家是一定"財產"的所有者。新古典經濟學:對企業家的研究側重于企業家的特質,即從企業家的性質,分別從人力資本、創新和決策三個角度建立起企業家研究模式。人力資本模式:馬歇爾(新古典經濟學鼻祖)在對企業家問題進行綜合性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人力資本模式。他認為企業家是人力資本這一特定要素稟賦的所有者人力資本的基本特征是報酬遞增企業家是憑借創新力、洞察力和統帥力發現和消除市場非均衡性,創造交易機會和效用,給生產指出方向,使生產要素組織化的人創新模式:熊彼特強調“創新”作為企業家的真正職能和必備素質,以區別于企業的日常工作和單純的管理行為只有能對經濟環境作出創造性反應并推進生產增長的管理者才有資格被稱為企業家決策模式:是哈耶克、柯斯納和西蒙該模式強調企業家在獲取和使用信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認為企業家是決策者,是經濟時機的發現者企業家對利潤機會的敏感反應,使得他在市場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企業家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進行決策并承擔后果。自由主義經濟學:對企業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家的作用方面,其模式包括:組織模式,交易費用模式,隊生產模式和代理模式組織模式:強調企業家行為受到自身所處的組織環境的影響,企業家有權選擇自己的組織。交易費用模式:科斯和威廉姆森提出交易費用概念,指出制度變遷(企業生產)的基本方向。隊生產模式:企業家是企業生產運行的最佳指揮者是通過企業內部的合約產生的其作用是作為監督者來檢查隊成員(企業成員)的投入績效。代理模式:明確提出現代企業制度中管理層的上升問題企業家產生于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的過程,即經理人員資本主義的興起和企業主資本主義的衰落過程(一)經典理論古典經濟學理論中沒有論及企業家理論19世紀初期法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家薩伊,最早賦予企業家作為生產協調指揮者的角色。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企業家:企業組織的領導者、協調者、中間商、創新者和不確定性承擔者等(二)萊特:企業家是不確定性承擔者發展和解釋了企業家從承擔不確定性中得到回報(return)的理論學者對萊特的批評:不確定性的特征和含義(三)柯茲納:企業家承擔"中間商"角色企業家是推動市場結構的主體(四)利本斯坦:克服X低效率的企業家所謂X效率是相對市場價格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效率而言的,是指一個組織內部或個人動機方面的效率。X代表造成非配置效率的一切因素。3.企業家與創新生產手段的新組合(1)采用一種新產品或新產品的一種新的特性;(2)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一個新的市場,(4)掠奪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5)實現任何一種工業的新的組織由于:企業勞動合同是不完善的;企業主和雇員利益是不一致的;個人的行為具有惰性;壟斷條件下的市場結構不僅會造成配置效率低,還會使企業缺乏追求效率的動機所以:企業組織中的X低效率大量存在(五)熊彼特:企業家是創新者1.對"企業"及"企業家"的定義“企業”是指生產手段新組合的實現,并把其職能是實現新組合的人們稱為“企業家”。優點:(1)將“企業家”與“資本家”區分開來:資本家是資本所有者,而企業家是資本的重新組合者。(2)將"企業家"與普通股東或"風險承擔者"區分開來。普通股東一般沒有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3)它強調了"首創性"、"權威"或"遠見"等常見的對企業家的描述。2.企業家與均衡克茨勒:關心的是經濟推動均衡的過程,企業家是一種推動力量熊彼特:企業家是產生非尋常事的非尋常人,企業家是一位革新者,一位嘗試生產新產品的發明者克茨勒的企業家理論導致均衡熊彼特的企業家理論將擾亂平衡創新的特點(1)創新與科學技術發明并無必然聯系,絕不能等同起來;(2)創新不限于大企業,也不一定大規模;(3)也往往被人仿效追逐而一時風起云涌,形成高潮,推動整個經濟周期性波浪式發展。“企業家”創新性的困難(1)在已有的慣例中供企業家決策用的數據及行為規則的短缺;(2)個人對新事物的本能排斥;(3)社會環境對于想做一些新事情的人的反響或反作用。這些困難才使企業家成為一種特殊的職能,使創新成為企業家獨一無二的精神實質。4.企業創新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促使資本主義發生和發展的是企業創新導致資本主義趨于消沉衰頹的是創新機會的日益消失。(六)卡森:企業家的"判斷性決策者"角色與奧地利學派比較:都認為企業家的獎賞是一種殘余收入,不是源于交換過程不同:熊彼特和克茨勒等:都認為變化的步伐由企業家的活動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這些個性特征決定了是否激勵變化變化和企業家精神如同馬與鞍一樣,企業家是一匹馬。卡森:認為變化的步伐是企業家活動的伴隨物,而不是結果這更像萊特的觀點,即在不確定世界中的人專門作出艱難抉擇,但能夠收到承擔不確定風險的利潤。二、社會學中的企業家概念馬蒂尼利(意大利經濟學家)將企業家歸納為企業家研究兩個基本維度:一是系統與行動者變量一是結構與文化變量他認為經濟學家大多從系統與行動者維度研究企業家,認為企業家不是一個問題,而只是一個取決于資本有效性、勞動技術、要素流動、進入市場等一系列經濟因素的變量分析了企業家形成的三個方面:企業家是什么企業家的社會特征及產生條件企業家在特定環境中如何行動,即企業家如何充分利用現存的機會。伯恩斯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的企業家對比:私營部門的企業家一般是將自己的資金與其他投資者的資金結合起來公共部門企業家必須在某種程度上獲得許可,以新的方法使用公共資源創新提案的持續:關鍵問題在于企業家的篩選機制三

企業家的社會來源

動機的心理學理論社會邊際理論一、動機的心理學理論馬斯洛: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當最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便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如友誼、愛等)尊重的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赫茲伯格對白領階層的動機進行了研究人的動機分為兩種:受“衛生”因素影響,包括條件和安全,缺少這些將導致潛在的不滿,但它們對動機沒有內在的影響;"動機者"因素,包括責任、認知、聲望以及內在的工作興趣,這是產生成就動機的因素沒有被實證證明,在理論上也存在問題麥斯克利蘭德個人的社會階層背景對成就動機有較大影響,他認為高成就動機者并非生來如此,而是因為他們所處的家庭中來自父母的一定訓練,他們的父母為他們設定了較高的成就目標,并且為其達到所設定的目標提供必要的條件強調社會環境在決定個人動機和設定個人目標方面的重要人的需要層次的形成部分的是早期孩童時期發展而來的,后來生活環境對其也有影響二、社會邊際理論斯坦沃斯:小企業的自我經營者常常是所謂的社會邊際人(socialmarginalperson)用社會邊際理論可以解釋那些具有高度成就動機的自我創業者的個人特征,也可以說明創業過程的社會條件社會邊際性:意味著個體個人特征(身體特征、智力特征、社會行為模式等)與社會中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之間沒有連續性一個人也許與社會環境不協調,但這種不協調不足以引起行為的變化。不過,個體常常將這種不協調視為導致行為反應的重要因素,也把這種不協調視為社會邊際人的互動為什么現代社會中存在著社會邊際人: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到達完全整合的狀態,總是有人游離在社會主流之外,在社會生活的各種不同層面之間總是存在著一些沖突或者缺乏合理的邊界一個人是不可能完全被他所生活的社會群體所吸納、包容的社會邊際群體和個人如何面對這種矛盾:尋找一種能消除心理矛盾和結構矛盾的新的認同感長期忍受這種心理緊張將會導致輕微的或者嚴重的精神病企業家是社會邊際理論的特例四

從創業者到管理者:企業家行為與管理行為的相互轉換

企業家行為與管理者行為企業家與管理者之間的轉換

1、企業家行為與管理者行為差別:(1)在策略與方向上,企業家努力追求機遇,而委托管理者則強調利用當前所控制的資源。(2)在機遇的利用上,企業家強調采取行動,但不一定能夠被長期堅持;委托管理者在行動上相對遲緩,但將行動持續下去。(3)在利用資源上,企業家通常被認為是用較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而委托管理者則將對現有資源的有效管理作為自己的主要事業和回報來源。(4)在資源控制方面,企業家常常為“日常開支”和企業所使用資源的潛在負擔而憂心忡忡;委托管理者則常常為所管理的資產總量和員工數量而操心。

(5)對管理結構的概念理解不同對機遇指向的明確認識使得企業家的期望通常能與其他主要合作者保持高度一致,并且能夠從個人角度推銷其觀點和計劃,提供個人報償;委托管理者通常從更正式的角度來看待組織,明確劃分責任,因而要求以一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來使用或者租讓資源。(6)報酬補償機制不同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組織以價值創造和個人表現作為確定報酬的基礎純粹管理型組織則以個人要承擔責任所處的層次(如所管理的資產和資源)和相對于短期會計目標(如利潤和資產收益率)的個人表現作為確定報酬的基礎,并在很大程度上將其提升為獎勵手段。2企業家與管理者之間的轉換(一)從企業家到成功管理者的轉變企業家的高發人群是受到社會排斥或身處逆境的群體領導者希望確定社會身份和地位,因而組織的體系、結構和文化都將朝向實現該目標的方向發展(二)從企業家到官僚的轉變企業家的自我認識和渴望成功、超越困難的內在驅動力是其在組織內部創建典型官僚制的催化劑(三)從企業家到失敗管理者的轉變為了獲得個人權力地位和經濟上的回報,僅僅關注于顯而易見的短期任務有利于社會而有損于組織現狀五

從個人機遇到組織更新:企業家精神與企業家成長環境的創新

增強組織對機遇的感知強化組織追求機遇的愿望使企業所有員工確信:努力就會成功1、增強組織對機遇的感知創造具有真正市場產出效應的職位使個人對廣泛定義的組織目標負有責任保持組織對變革的要求平衡各部門的需求2、強化組織追求機遇的愿望

使追求機遇者獲得相應回報將由個人承擔的風險降至最低不變革等同于失敗3、使企業所有員工確信:

努力就會成功

以短期相對寬松的資金融通支持新的原創計劃多級化的資源配置體系使資源分享成為一種組織規則不因一次否定而阻礙項目實施推薦閱讀書目1.[瑞典]伯恩斯.結構主義的視野:經濟與社會的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2.丁棟虹.制度變遷中的企業家成長模式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3.[美]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4.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5.Meny,LowAikandTanWeeLiang.Entrepreneurs,Entre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