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1頁
記承天寺夜游(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2頁
記承天寺夜游(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3頁
記承天寺夜游(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4頁
記承天寺夜游(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14記承天寺夜游

(2023?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晅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

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謂。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

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婁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設(shè)右臂支船,

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一一珠可歷歷數(shù)也。

(節(jié)選自魏學海《核舟記》)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卷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如有所謂語:告訴

B.佛印絕丹彌勒類:像

C.命無與為樂者念:想到

D.懷民亦未程寢:睡覺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中峨冠畫多髯者為東坡足膚鍛裂晅不知

B.左臂掛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石界

C.相與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樹

D.四處無竹柏水何澹澹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A.他們兩膝緊靠之處,各自隱藏在翻卷起來的衣褶里。

B.那些兩膝緊靠之處,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C.那些緊靠著的兩膝,各自隱藏在翻卷起來的衣褶里。

D.他們緊靠著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4.下列內(nèi)容屬于兩文都寫到的一項是()

A.景色之美B.朋友之樂C.賞水之趣D.貶謫之苦

(2023?湖南永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Q予在僧州②,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

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③夷④雜糅,屠沽?紛然。歸舍己三鼓矣。舍中掩關(guān)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

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⑦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

【注釋】①上元:農(nóng)歷正月十五。②僧州:地名,現(xiàn)在屬于海南。③民:指漢族人。④夷:指當?shù)厣?/p>

數(shù)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唐朝文學家韓愈。

5.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庭下如/積水空明B.蓋竹柏/影也

C.舍中/掩關(guān)熟睡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遂至承天寺號張懷民/號向所志B.予欣然從之/天子之怒,伏尸百萬

C.歸舍己三鼓矣/男有分,女有歸D.放杖畫笑/可遠觀頂不可褻玩焉

7.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甲】文運用夸張的修辭,描繪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數(shù)語就將人們帶回了千年前海南島的那個上元節(jié)之夜,韻味無窮。

C.【甲】【乙】兩文都是蘇軾被貶期間所作,都寫了蘇軾主動邀請友人月夜閑游之事。

D.【甲】文中“閑”字既有賞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達觀和些許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

笑韓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8.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2023?遼寧撫順?統(tǒng)考三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

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

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巴吾儕②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鐳?以

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久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

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儕:我們這類人。③畚鐳: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墻之夾板,

中填土石,夯實,壘而成墻。⑤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

9.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逐至承天寺/遂迷,不復得路B.率其徒/率妻子邑人

C.軾廬于其上/南陽諸葛廬D.過家不入/人恒過

10.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11.請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12.甲文中蘇軾自嘲為“閑人”,乙文中蘇軾“很忙”,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說說一閑一忙中,你讀出怎

樣的蘇軾?

(2023?安徽池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畬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室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

【乙】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①,都人游者,翁然②盛一時,號曰隋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

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禽鳥厭之,百卉蕪謝。余購以月俸,茨墻剪闔④,易檐改途?。皆隨其豐殺繁瘠,

就勢取景,而莫之天闋⑥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

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住,不必不仕。”然則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

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選自袁枚《隨園記》,有刪改)

【注釋】①堂皇:廣大的堂廈。②翕然:忽然,突然。③頹弛:這里指荒蕪。④茨墻剪闔:修補圍墻,

修剪花草。⑤易檐改途:更換房檐,改變用途。⑥天闋:堵塞。

1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卷無與為樂者:

(2)庭下如積水室明:

(3)易其義:_____________

(4)君子不必住: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

15.【甲】文作者賞月后抒發(fā)感慨的句子是“",【乙】文作者從自己買

院、修園及辭官等經(jīng)歷悟出的道理是“”。

16.【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人生志趣?

(2023?江蘇揚州?統(tǒng)考三模)小陸想要了解黃州生活對蘇軾的影響搜集了一些材料,請你參與探究。

元豐二年。蘇軾因?qū)懺姭@罪入獄,幸免一死。十二月,被貶黃州,擔任閑職。

元豐三年。二月,抵達黃州,寓居定慧院。

【甲】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乙】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根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

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維人,以紙畫字,書不數(shù)字,輒深了人意。余苕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

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新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②洗筆泉水極甘正臨蘭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③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

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④。”

星日劇飲⑤而歸。

(《游沙湖》)

元豐四年。居臨皋亭,生活困窘,在東坡開荒十畝。

元豐五年。在東坡修五間草堂,自題“雪堂”。常與客飲酒,出行。

【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毅紋⑦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注釋】①龐安常:名安時,字安常,宋代耕水人,世代從醫(yī),頗有名氣。②王逸少:東晉書法家王

羲之,字逸少。③歌:這里指詞,此詞詞牌為《浣溪沙》。④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不要因為年老就唱起“黃雞

催曉”朱顏已逝那種消極悲觀的歌曲。⑤劇飲:痛飲。⑥營營:指追求名利。⑦轂(hu)紋:形容水波細

紋。

元豐六年。十二月。

【丁】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節(jié)選自《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七年。四月,離開黃州,赴汝州。

17.閱讀語段(乙),請解釋文中加卓宇的意思。

(1)因往根田

(2)而穎悟簞人

(3)余戲之曰

(4)星日劇飲而歸

18.請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劃分停頓,限三處。

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

19.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

20.小陸發(fā)現(xiàn)蘇軾在黃州期間心境發(fā)生了變化,請舉例分析。

21.請你結(jié)合蘇軾在黃州的竺歷及其茸主,推斷蘇軾曠達胸懷形成的原因。

(2023?云南?一模)閱讀下面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謂是如

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

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②,退則死法?,當恁么④時也不妨熟歇。

(選自《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

【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恁么:如此,這樣。

2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①懷民亦未卷②俚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③余學寓居惠州嘉祐寺④思欲戡亭止息

23.翻譯下面句子。

①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24.【甲】文中“月色入戶”運用了擬人手法,很有人情味。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5.【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

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

(2023?河南許昌?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各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容無與為樂者,逐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蓋余以八月之望過洞庭?,天無纖云,月白如晝。沙②當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環(huán)之水,

近者猶數(shù)百里。余系船其下,盡卻童隸而登焉。沙之色正黃,與月相奪③;水如玉盤,沙如金積,光采激射,

體寒目眩,闔風④、瑤臺、廣寒之宮,雖未嘗身至其地,當亦如是而止耳。

(節(jié)選自張孝祥《觀月記》)

【注釋】①過洞庭:這篇文章是作者罷官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時所寫。②沙:指金沙堆。③相奪:相映

爭輝。④闿(lang)風、瑤臺、廣寒之官:均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6.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念無與為樂者”中的“念”是“考慮,想到”的意思,點明了作者起行的緣由。

B.“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中的“遂”是“于是,就”的意思,直言二人趣味相投。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是“只是”的意思,增添了“閑人”的意蘊。

D.“當亦如是而止耳"中的''耳”是“罷了”的意思,表現(xiàn)出作者的失望悲觀之情。

27.把甲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8.甲文段中作者表達的情感微妙而復雜,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

29.甲乙兩文寫月光時運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請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

(2023?廣東惠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底券起行()

(2)畬無與為樂者()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1.翻譯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橫,蓋竹柏影也。

黃州寒食帖

蘇軾

①一日:“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

棠花,泥污燕脂雪。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②二日:"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濠濠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

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32.解釋下列帶點句

(1)年年欲惜春()

(2)雨勢來不已()

33.請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小屋如漁舟濠濠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34.《黃州寒食詩帖》(下圖為部分內(nèi)容)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對它的書

法判斷和書法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4日

^聲

卷5

閔,*

^

辛*

粉*

M4舂

Nd14.

不5F

A.這是小篆,字形特點是:勻圓齊整、粗細一致、平衡對稱。

B.這是楷體,字形特點是:字體方正,規(guī)整平直,結(jié)構(gòu)整齊。

C.這是行書,字形特點是:大小兼收,收放結(jié)合,疏密得體。

D.這是隸書,字形特點是:略微寬扁、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35.你們小組在做“蘇軾的為官之路”的專題研究時,了解到《黃州寒食帖》寫于公元1082年,《記

承天寺夜游》寫于公元1083年,根據(jù)原文你會發(fā)現(xiàn)蘇軾寫這兩篇文章時的心境有什么異同?

(2023?湖南永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東坡先生與黃門公?南遷②,相遇于梧、藤?間。道旁有鬻④湯餅者,共買食之。犒⑤惡不可食。黃門置箸

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聞之,曰:“此先生

'飲酒但飲濕⑥'而已。”

(選自陸游《老學庵筆記?東坡食湯餅》)

【注釋】①黃門公:指蘇轍,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對蘇轍的稱謂。②南遷:貶謫到南方。③梧、

藤:梧州、藤州。④鬻(yC:賣。⑤犒(cti):同“粗”。⑥飲濕:指潤濕嘴巴。

36.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黃門置/箸而嘆B.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D.念/尤與為樂者

3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無與為樂春/道旁有鬻湯餅有

B.大笑畫起/黃門置箸則嘆

C.相與步于中庭/相遇于梧、藤間

D.共買食石/東坡已盡之矣

38.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甲】文中作者自比“閑人”,透露出雖感慨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出樂觀曠

達的胸懷。

B.【乙】文寫蘇家父子二人道旁吃湯餅的事情,蘇軾的言行表現(xiàn)出他雖遭貶但是豁達、樂觀、灑脫的

性格特點。

C.【甲】【乙】兩文都是寫蘇軾被貶謫后的生活,都用到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兩文在最后都以議

論作結(jié)。

D.【甲】文以第一人稱寫作者尋友賞月的悠閑,【乙】文以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人物,“大笑”寫出了人

物風采。

39.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

(2023?江蘇淮安?統(tǒng)考一模)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灌水①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

染也,多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

愚公谷,今予家②星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斷斷?,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

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

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柳宗元《愚溪詩序》)

【注釋】①灌水:水名;后文“瀟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斷斷(yin):爭辯。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畬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聿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40.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

故更之為愚溪

4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冬之以其能

②今予家星溪

③含無與為樂者

④蓋竹柏影也

4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

②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43.蘇軾稱自己和友人是“閑人”,而柳宗元說自己以“愚”觸罪,請結(jié)合文本,分別探究“閑”“愚

這兩字背后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

44.如果你是導游,需要向來這里游玩的游客介紹愚溪,請根據(jù)【甲】文內(nèi)容撰寫一段導游詞,不超

過60字。

(2023?上海嘉定?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各題

【甲】

游山西村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乙】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

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丙】

晚游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②。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

發(fā),尤為奇觀。石簧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

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

畔之草,艷冶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⑥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

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釋】①六橋:在西湖蘇堤上,②嵐:山中霧氣。③勒:制,這里是推遲花期的意思。④午、未、

申三時:約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⑤夕舂(chong):指落日。

45.【甲】、【乙】兩部作品的作者依次分別為、0

4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月色△戶()(2)欣然起行()

47.對【丙】文畫橫線句意思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我當時對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去了。

B.我當時對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離開。

C.我當時被桃花迷戀住了,竟然舍不得去了。

D.我當時被桃花迷戀住了,竟然舍不得離開。

48.【乙】文作者抓住月光的特點進行描寫;【丙】文作者則從花、柳、和等角度

來寫“月景尤不可言”。

49.【甲】詩作者的游歷過程,是從一派的景象開啟的;聯(lián)系選文標題和內(nèi)容,【丙】文作者

描寫的是o

50.[甲]詩作者在尾聯(lián)中表達的愿望是“乙】文作者將自己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寄予在文“”

一詞中;【丙】文結(jié)尾畫波浪線句表達了作者的審美情趣。

(2023?遼寧沈陽?統(tǒng)考一模)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記雪月之觀(節(jié)選)

沈周

是夜月出,月與雪爭爛,坐紙窗下,覺明徹異嘗。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樓。樓臨水,下皆虛澄,又四

囿①于雪,若涂銀,若潑汞,騰光照人,骨肉相瑩。月映清波間,樹影滉②弄,又若鏡中見疏發(fā),離離③然可

愛。寒痰④肌膚,清人肺腑。

因憑欄楣⑤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巴呀?而莫禁,眄⑨而莫收;神與物融,人觀兩奇,蓋天將致我于

太素血之鄉(xiāng),殆不可以筆畫追狀,文字敷?說,以傳信于不能從者。顧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與月當有神矣。我思挾?之以飛遨八表?,而返其懷。汗漫?雖未易

平,然老氣衰颯?,有不勝其冷者。乃浩歌下樓,夜已過二鼓?矣。仍歸窗間,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

不屢遇,而健忘日,尋改?數(shù)日則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南之。

【注釋】①囿:局限。②滉:波動。③離離然:歷歷分明的樣子。④狹(jia):透。欄楣(shun):欄

桿扶手。⑥茫然:迷蒙不明。⑦恍然:模糊不清。⑧呀(xia):張大了口。⑨眄:看,望。⑩太素:相當

于現(xiàn)在的“宇宙”。?敷:鋪陳。?挾:依仗。?八表:指極遠的地方。?汗漫:沒有邊際的。?衰颯:

衰落。?二鼓:二更天。?兀坐:獨自端坐。?改:更。?荒荒:暗淡不明的樣子。

51.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樓。

(2)汗漫雖未易平,然老氣衰颯,有不勝其冷者。

5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夜已過二鼓矣以其境可清(《小石潭記》)

B.而返其懷則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

C.畬平生此景亦不屢遇畬無與為樂者(《記承天寺夜游》)

D.顧所得不亦多矣三個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5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尋改數(shù)日則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筆之

54.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散文,在景物描寫中都運用了A的修辭方法,兩文都寫到了月,寫出月具有的

共同特點是B(請用自己話概括);作者寫景是為了抒情,兩文抒發(fā)的共同情感是C和D

專題14記承天寺夜游

(2023?四川成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晅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

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謂。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

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婁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設(shè)右臂支船,

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一一珠可歷歷數(shù)也。

(節(jié)選自魏學海《核舟記》)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卷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如有所謂語:告訴

B.佛印絕丹彌勒類:像

C.命無與為樂者念:想到

D.懷民亦未程寢:睡覺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中峨冠畫多髯者為東坡足膚鍛裂晅不知

B.左臂掛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石界

C.相與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樹

D.四處無竹柏水何澹澹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A.他們兩膝緊靠之處,各自隱藏在翻卷起來的衣褶里。

B.那些兩膝緊靠之處,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C.那些緊靠著的兩膝,各自隱藏在翻卷起來的衣褶里。

D.他們緊靠著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4.下列內(nèi)容屬于兩文都寫到的一項是()

A.景色之美B.朋友之樂C.賞水之趣D.貶謫之苦

【答案】1.A2.C3.D4.B

【解析】L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A.有誤,句意為:好像在說什么話似的。語:說話;

故選Ao

2.考查一詞多義及用法的理解。

A.而: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zhuǎn)折;

B.之:代詞,代指左膝/助詞,的;

C.于:均為介詞,在;

D.何:疑問代詞,哪里/副詞,何其,多么;

故選C。

3.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

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本句重點詞語:其,他們;兩膝相比者,互相靠近的兩膝(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各隱卷底

衣褶中:各自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意思說,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兩膝);

故選Do

4.考查內(nèi)容理解。《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

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xiàn)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核舟記》是明朝文學家魏學潛

創(chuàng)作的一篇說明文。此文細致地描寫了一件微雕工藝品一一“核舟”的形象,其構(gòu)思精巧,形象逼真,反

映了中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卓越成就,表達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技術(shù)的贊美,以及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

勞與智慧的高度贊揚。

A.乙文“庭下如積水空明(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描寫景色之美,甲文未涉

及“景色之美”;

B.甲文“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

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是朋友一起出游共讀之樂;乙文“念

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是與朋友一起賞月漫步之樂;

C.“賞水之趣”兩文均未涉及;

D.乙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

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

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

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甲文未涉及“貶謫之苦”;

故選Ba

【參考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

門。考慮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2023?湖南永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

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僧州②,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日:“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

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③夷④雜糅,屠沽⑥紛然。歸舍己三鼓矣。舍中掩關(guān)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

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⑦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

【注釋】①上元:農(nóng)歷正月十五。②僧州:地名,現(xiàn)在屬于海南。③民:指漢族人。④夷:指當?shù)厣?/p>

數(shù)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唐朝文學家韓愈。

5.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庭下如/積水空明B.蓋竹柏/影也

C.舍中/掩關(guān)熟睡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遂至承天寺號張懷民/曾向所志B.予欣然從之/天子之怒,伏尸百萬

C.歸舍己三鼓矣/男有分,女有歸D.放杖畫笑/可遠觀畫不可褻玩焉

7.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甲】文運用夸張的修辭,描繪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數(shù)語就將人們帶回了千年前海南島的那個上元節(jié)之夜,韻味無窮。

C.【甲】【乙】兩文都是蘇軾被貶期間所作,都寫了蘇軾主動邀請友人月夜閑游之事。

D.【甲】文中“閑”字既有賞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達觀和些許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

笑韓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8.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答案】5.C6.A7.B8.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今晚月

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嗎?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

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

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

A.句意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句子中“庭下”是主語,故停頓為:庭下/

如積水空明;

B.句意為: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句子中“蓋”是句首發(fā)語詞,“竹柏影”是句子主體,故停頓

為:蓋/竹柏影也;

D.句意為:不知道走到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句子中“不知走海者”是主語,“者”表示句中

停頓,故停頓為: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故選Co

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尋:動詞,尋找/動詞,尋找;

B.之:代詞,指代老書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歸:動詞,回去/名詞,歸宿;

D.而:助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但,去卜

故選Ao

7.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

A.有誤,根據(jù)“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夸

張”表述不正確;

C.有誤,根據(jù)乙文“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可知,乙文中蘇軾是

被邀請的一方;

D.根據(jù)乙文“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可知,蘇軾借韓愈的詩

歌內(nèi)容表示不贊同他強求多得的做法,“嘲笑韓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表述有誤;

故選Bo

8.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1)重點詞有:亦,也;相與,一起;

(2)重點詞有:良,美好的;嘉,美好的;一,一起;出,外出。

【參考譯文】

【乙】己卯年上元之夜,我在檐州,有幾個老書生過來對我說:“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嗎?”

我很高興地跟從他們。步行到了城西,進入了僧舍,走過了小巷,看到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百姓聚居在一起,

賣肉的賣酒的多得很。回到家中已經(jīng)三更了。家里的人閉門熟睡,已經(jīng)響起了鼾聲。我放下拐杖,不禁笑

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蘇過(醒來)問我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韓退之釣魚

沒有釣到,還想要到更遠的地方釣魚,卻不知道走到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

(2023?遼寧撫順?統(tǒng)考三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

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

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巴吾儕②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鐳③以

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然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

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儕:我們這類人。③畚鐳: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墻之夾板,

中填土石,夯實,壘而成墻。⑤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

9.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遂至承天寺/單迷,不復得路B.率其徒/率妻子邑人

C.軾廬于其上/南陽諸葛廬D..家不入/人恒過

10.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11.請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12.甲文中蘇軾自嘲為“閑人”,乙文中蘇軾“很忙”,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說說一閑一忙中,你讀出怎

樣的蘇軾?

【答案】9.B10.(1)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2)富人出城,民心都會動搖,我

還與誰一起守衛(wèi)這座城呢?1L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12.甲文中蘇軾被貶后仍能與朋友

欣賞月色,自嘲為“閑人”。乙文中的蘇軾帶領(lǐng)百姓修建堤壩,治理洪水,心系百姓。一忙一閑中,讀出

了一個既有閑情逸趣(豁達樂觀、不甘清閑)又心系百姓、恪盡職守的蘇軾形象。

【解析】9.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副詞,于是,就/副詞,終于,最終;

B.動詞,帶領(lǐng)/動詞,帶領(lǐng);

C.動詞,建造房子/名詞,房子;

D.動詞,經(jīng)過/動詞,犯錯誤;

故選B。

10.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

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

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重點詞語:

①但,只是。耳,罷了。

②皆,都。吾誰與守,倒裝句,我還與誰一起守衛(wèi)這座城呢?

11.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文言語句的斷句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

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斷

句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意為:河水將要沖壞城墻,事情緊急,你們雖是

禁軍,姑且替我出力。“矣”是文言助詞,用于句末,與“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