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5年)_第1頁
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5年)_第2頁
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5年)_第3頁
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5年)_第4頁
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5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5年)目錄TOC\o"1-2"\h\u22972445一、總體思路 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是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依托五市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產業發展上相互借力、相互融合,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聚,優化產業生態,合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協同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共同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規劃期為2022-2035年。一、總體思路(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落實關于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現有產業為基礎,以市場化推進為原則,堅持優勢集成、差異布局、錯位發展、開放協作,推進產業政策創設聯動、資源和產業協同配置、產業全鏈條協同互補、產業相互間跨界融合、產業基礎設施協同共建、要素鏈和產業鏈融通共享,協同構建“兩極三廊五群多點”產業格局,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共同提升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規模和整體競爭力。(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優勢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重點產業鏈本地配套率大幅提高,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現代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集群化水平明顯提升,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先進制造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支撐全省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到2030年,“兩極三廊五群多點”產業格局全面形成,產業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五市間產業協作達到較高水平,聯合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鏈條完整、在全國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和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率先全面完成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到2035年,山西中部城市群重點產業領域區域內分工更加合理、協作效率大幅提升,相對完整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全面形成,在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大幅躍升,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全球頭部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彰顯。(三)總體布局堅持一體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方向,統籌謀劃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協同打造“兩極三廊五群多點”產業格局。強化兩大增長極引領作用。以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為核心,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和產業基礎,著力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南北增長極,輻射帶動五市產業協同發展。突出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先進制造業定位,著力構建半導體、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等高技術產業全產業鏈。推動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重點培育發展合成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發展,構建全省要素集聚中心和生產服務中心。延伸打造三大產業廊帶。以山川水系、交通干道為紐帶,強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共同打造先進制造、生態文旅康養、現代物流三大產業廊帶。依托太原先進制造產業優勢,強化與其他四市開展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產業鏈上下游合作,聯合打造產業配套、優勢互補的先進制造產業廊帶。統籌規劃建設黃河、太行、汾河沿線景觀,打造一批紅色、晉商、古城、康養、佛教精品旅游路線,協同建設生態文旅康養產業廊帶。以太原國家物流樞紐為中心,縱向依托雄忻高鐵、大西高鐵、鄭太高鐵、二廣高速,橫向依托青銀高速、石太高鐵,打造省內連接“三圈”、省外貫通京津冀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現代物流產業廊帶。重點培育五大產業集群。加強產業配套、空間集聚,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推動產業發展集鏈成群,協同打造五大產業集群。新材料。以太原、忻州、陽泉為重點,圍繞特種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合成生物、半導體、新能源電池材料等重點新材料領域,強化跨區域原材料與精深加工環節協同合作,建設國家級新材料基地。高端裝備制造。加強太原設計研發、總裝集成和周邊四市原料供應及關鍵零部件生產深度協作,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新能源。深入推進跨區域能源產業合作,建設忻州-呂梁晉西沿黃百里風光基地、呂梁非常規天然氣基地、晉中國家級甲醇經濟示范區、太原-晉中-忻州地熱能+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節能環保。以呂梁、陽泉、忻州為重點,加快廢鋼、廢銅、廢鋁、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打造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無廢城市群”。現代醫藥與大健康。以晉中、呂梁等地為重點,著力打造國內重要的化學原料藥、中成藥與新特藥產業集聚區。多點協同區域錯位發展。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內各市聚焦主導產業,堅持產業錯位發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鏈條完整的產業集聚區。太原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信創和清潔能源等,培育總部經濟和平臺經濟,打造中部城市群的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品質消費中心。晉中加強與太原協作,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光伏裝備、現代醫藥、現代農業等,發揮晉商文化影響力,打造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忻州重點發展半導體材料、法蘭鍛造、煤機裝備、文旅康養、現代農產品加工等,打造服務建設融入京津冀和雄安新區重要走廊。呂梁重點發展鋁鎂精深加工、大數據、非常規天然氣、新能源、白酒、文旅康養等產業,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陽泉重點發展新型耐火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數字經濟、煤機裝備、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打造石太經濟走廊重要樞紐。二、推進產業政策創設聯動強化頂層設計,建立政府間協商機制,統籌制定要素配置、利益共享等方面的產業政策,提高協同推進標準化水平,健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機制。(一)健全產業政策協同推進機制建立重點產業領域制度規則和重大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在產業發展、企業登記、土地管理、投融資等政策領域建立協商機制,統一制定落實環境容量、項目投資、綜合配套等政策制度。建立跨地區多部門信息溝通共享和協同推進機制,在市場準入、法規制訂等方面加強統籌協調和綜合配套,率先打破行政壁壘。探索實行區域重大決策聯合聽證、專家咨詢和公眾參與制度。推進政策協同執行,加強質量控制、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跨區域執法聯動。(二)建立標準化協作機制加強城市群標準領域合作,推進建立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標準化協作機制,試點開展區域內通用基礎市級地方標準的互認、采信。支持地方和企業標準制定合作,健全標準研制與科技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機制,推進檢驗檢測結果互認。鼓勵城市群具備相應能力的社會組織和有關單位積極參與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制(修)訂。(三)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圍繞企業跨區域轉移、跨行業聯合,探索建立資金、項目、稅收等環節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通過按比例分成、按股份分成并提取產業基金等方式,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研究建立共建園區和項目的財稅分配體制,完善重大經濟指標協調劃分的政府內部考核制度。建立區域互利共贏的稅收利益分享機制,推進辦稅繳費服務便利化,持續優化“全程網上辦”和“跨區域通辦”。(四)建立一體化投資機制探索在“城市群共同基金”中提取一定份額基金,申請發起設立“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子基金”,重點投向于城市群產業升級、技術改造、項目引進和運營、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和承接重點產業轉移等領域。統籌省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使用,聚焦城市群重點產業集群、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建設,給予貼息、補助、獎勵等傾斜支持。三、促進資源與產業協同配置礦產資源富集是山西經濟發展的最大特色,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的最大優勢。立足各市資源稟賦,統籌產能指標,強化產業發展原材料供應保障,培育資源與產業協同發展良性互促模式。(一)鐵礦石-鋼鐵全省保有鐵礦石資源量37.1億噸,位居全國第八,90%集中在五臺山區和呂梁山區。重點整合忻州現有鐵礦、選礦、球團等企業,提升繁峙、代縣鋼鐵深加工技術水平,加快建設繁峙-代縣、嵐縣-婁煩兩大國家級鐵礦基地。支持太原龍頭企業推進嵐縣袁家村鐵礦擴能改造等項目,優化向晉中、呂梁等進行資源配置,提高城市群鐵礦石自給率,建設全鏈條鋼鐵產業基地。鼓勵太原先進鋼鐵項目向忻州鐵礦富集區轉移落地,打造“總部在太原、生產及深加工在忻州”布局。推動呂梁鋼鐵產能整合和企業重組,依托重點企業大力發展鋼鐵精深加工產業。(二)鋁土礦-鋁產業全省鋁土礦保有資源儲量15.6億噸,居全國第一位,主要集中在呂梁、忻州兩市。依托保德-興縣、汾西-孝義等鋁土礦資源集中區,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太原、陽泉等電解鋁產能向興縣等地轉移,建設百萬噸千億級“煤-電-鋁-材”全產業鏈循環經濟園區。加強鋁土礦資源勘查和開發,支持柳林-方山、原平-靜樂、盂縣-平定等國家規劃鋁土礦區打造新型現代化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范區。穩步推進呂梁煤鋁共采試點,加大煤下鋁資源勘探、開發、利用力度。(三)煤炭-煤基產業山西中部城市群煤炭保有總儲量達1034.2億噸。以“五個一體化”融合發展支撐和推動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煤炭和煤電一體化,支持煤炭資源優先向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機組配置,重點推進太原2×100萬千瓦、陽泉2×100萬千瓦(二期)“上大壓小”煤電項目和陽泉西上莊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依托河保偏、盂縣、壽陽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加快低熱值煤電廠建設,有序推動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傳統煤電與新能源一體化,深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新增風光發電指標向煤炭及煤電企業傾斜布局,促進傳統能源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供應商轉型,實現煤電與新能源協同發展。煤炭和煤化工一體化,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為方向,以孝義、介休、清徐等主焦煤資源富集地區為重點,建設孝義、介休、清徐千萬噸級焦化集聚區和交城500萬噸焦化聚集區。支持晉中國家級甲醇經濟示范區建設。支持離石、柳林與清徐等加強合作,聯合發展高端碳纖維等碳基新材料,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終端產品轉變。煤炭產業和數字技術一體化,圍繞智慧礦山建設,重點發展中厚煤層成套裝備核心部件、數字化礦山網絡系統等關鍵配套,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煤礦占比,提高煤炭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和本質安全水平。煤炭產業和降碳技術一體化,加強在二氧化碳深部煤層封存及驅替煤層氣、碳納米管制造、加氫制甲醇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和產業應用。(四)石英-光伏裝備全省石英巖資源集中分布在五臺山、中條山、太行山、呂梁山等成礦區。推進成礦區硅石、石灰巖、白云巖等資源梯級利用,優勢資源重點用于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支持太原、忻州引入硅料制備企業,以石英砂為原料制備工業硅粉,工業硅提純制備多晶硅等硅料。推動晉中、呂梁重點玻璃生產企業充分有效利用當地石英資源,建設光伏壓延玻璃生產線,實現傳統平板玻璃產業向光伏基板、節能玻璃基板轉型升級,建設華北地區品質最優的光伏玻璃生產基地。(五)銅礦石-銅產業城市群內銅礦石資源主要分布于五臺、代縣、繁峙等,探明銅保有總儲量47782.59噸。加強繁峙、五臺銅礦資源勘查整合,強化與中條山地區銅礦開采企業開展“飛地經濟”合作,協同增強太原銅加工企業原料保障能力。支持太原重點企業對接五臺山、中條山銅礦資源,推動電子工業用銅、高精銅帶、銅合金等規模化生產,協同打造上游開采、中游冶煉加工、下游銅板帶產品精深加工的產業鏈,做大做強太原銅基新材料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六)煤系高嶺土-綠色建材忻州、陽泉廣泛分布煤系高嶺土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其中忻州耐火黏土及鐵釩土已探明保有儲量26659萬噸,陽泉高嶺土、塑性粘土、硬質粘土的儲量為177401萬噸。重點依托太原、晉中等創新資源,打造高性能綠色建材產業孵化基地。立足太原、晉中新型建材生產和市場優勢,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等建材產品。加強寧武、靜樂煤系高嶺土資源協同配置,支持忻州打造晉北煤系高嶺土材料產業基地。依托陽泉、呂梁高鋁耐火黏土資源優勢,以盂縣經開區和孝義為重點,開發高性能耐火材料、工藝陶瓷等,建設新型耐火材料產業基地。(七)鋁礬土-藍寶石鋁礬土是藍寶石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主要分布于呂梁、忻州、陽泉。加大鋁礬土資源開發利用,推進呂梁、陽泉等地與太原、忻州藍寶石生產龍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提升半導體產業原材料自給率。支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藍寶石晶體材料生產及加工產業園,發展藍寶石單晶體、藍寶石平片、藍寶石圖形化外延、LED外延芯片等材料。引進藍寶石晶體材料上下游產業鏈龍頭企業,打造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藍寶石晶體材料生產及加工基地。四、推動產業協同集鏈成群聚焦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強化產業配套、空間集聚,深化跨區域產業鏈上下游分工協作,打造一批分工明確、密切協作、競爭力強的產業鏈條,建設跨區域產業集群示范。(一)打造國家級新材料產業高地圍繞特種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合成生物、半導體等領域,強化跨區域原材料與精深加工環節協同合作,打造國家級新材料基地。特鋼材料產業鏈。堅持集約化發展方向,加快太原特鋼項目落地忻州,協同建設繁峙-代縣特鋼生產基地。支持太原打造國家級鋼鐵研發創新高地,推動實施超超低排放改造,提升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加強忻州、呂梁與太原鋼鐵精深加工企業深度合作,拓展下游高端裝備應用市場,打造“原料生產-粗鋼、特殊鋼制造-深加工-應用”產業鏈,建設世界級先進鋼鐵產業集群。主動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地知名重工、煤機、乘用車、變壓器制造企業深度合作,推進特鋼產能快速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鋁鎂精深加工產業鏈。支持呂梁大力引進培育鋁材精深加工企業,圍繞汽車輕量化、光伏發電、3C電子產品、電力電纜、軍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打造“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加工-鋁合金”產業鏈。強化忻州、呂梁鎂材生產合作,打造“煉鎂用白云石-原鎂-鎂合金-鎂精深加工”產業鏈。推行“生產+應用”協同模式,加強呂梁、忻州、陽泉鋁鎂合金企業與太原下游應用企業構建聯合體。碳基材料產業鏈。發揮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人才和學科優勢,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碳基新材料創新研究院,推行“研發+產業化”協同模式,建設國內領先的碳基新材料產業研發制造基地。依托清徐精細化工園區等載體及重點企業,支持太原與忻州協同發展石墨烯、碳纖維、超級電容炭等,打造“煤焦油、粗苯-初級化工產品-高端炭材料”產業鏈,建設太忻碳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引導孝義、介休、清徐等地針狀焦向陽泉等負極材料集中區集聚,依托龍頭企業,建設“針狀焦/無煙煤-鋰電池人造負極粉-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儲能”產業鏈,加快推進平定新能源電池小鎮建設,打造負極產業發展高地。合成生物產業鏈。支持龍頭企業與山西大學、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合作共建山西大學合成生物學院,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強與忻州、晉中等生物基材料企業合作,協同打造“玉米加工-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工業絲、民用絲”產業鏈。高標準建設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吸引加工配套企業在園區集聚,建設“太原龍頭引領+周邊接鏈補環”的全國一流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半導體材料產業鏈。發揮我省資源和能源優勢,聚焦低缺陷砷化鎵晶體材料、高純半絕緣碳化硅單晶襯底材料、氮化鎵材料等第二/三代半導體材料,擴展封裝材料、靶材、高純試劑、電磁屏蔽材料等半導體產業相關新材料,前瞻布局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研發,探索鋁礬土、鎵等原材料與半導體材料產業一體化發展思路,打造半導體材料產業新高地。(二)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以鏈式協作模式,推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聯合打造“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總裝集成-整機制造”高端裝備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堅持強整車、補配套、重創新、促應用,發揮晉中產業基礎優勢,優先發展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等,全力打造晉中新能源汽車園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共同打造晉中零部件產業園區,建設“車用原材料-零部件-動力總成-整車制造-配套設施”產業鏈,培育太原-晉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引進一流電芯企業,推進整車生產配套本地化,建設華北地區重要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加強中游龍頭骨干企業與太原特種鋼、呂梁鋁鎂合金材料協作配套,支持重點企業合作共建電力機車檢修、貨車新造與檢修、鐵路工程作業車制造園區,推動形成太原軌道交通裝備車輛全系列制造基地。持續完善太原、晉中研究設計、檢測檢驗、運營維保等下游環節,協同構建“原材料鋼、鋁鎂合金-輪軸-高速輪對-電傳動系統-整車-檢測維修”產業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智能煤機裝備產業鏈。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動陽泉、原平智能煤機制造及代縣礦山設備制造與太原優勢產能互補。重點發展智能采煤機成套裝備、中厚煤層成套裝備核心部件等,打造“智能芯片-核心零部件-三機一架-成套產品-檢驗檢測”產業鏈,建設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陽泉、忻州智能煤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風電裝備產業鏈。推動龍頭企業引進電控、葉片、軸承等核心部件供應商,支持太原風電部件及整機設備制造企業與定襄風電塔筒法蘭企業等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加快建設太原新能源園區、太原智能高端裝備產業園區,加快風力發電機組、鑄件、高端精密軸承、傳動機械設備、液壓及機械自動化設備等核心部件的落地生產。充分利用較為豐富的風能資源,布局適當容量的風電項目,拓展風電裝備下游應用,打造“風電法蘭、高端鍛件-關鍵零部件-整機設備-風電場開發運營”產業鏈,建設全省風電整機制造基地和風電智能運維基地。光伏產業鏈。引進工業硅、多晶硅、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背板等光伏新材料領域頭部企業,支持太原、忻州、陽泉、晉中聯合建設先進光伏電池組件等光伏設備制造園區,引導省內外龍頭企業向園區集中。持續擴大高效N型TOPCon、異質結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生產規模,完善多晶硅、硅片、光伏玻璃、跟蹤系統等光伏材料、裝備相關產業鏈,打造“工業硅-多晶硅-拉棒-切片-電池-組件-輔材-設備-應用”光伏產業鏈。(三)聯合構建綠色清潔能源體系深入推進跨區域能源產業合作,因地制宜協同開發利用清潔能源資源,共同推進城市群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保障協調,打造綠色化高端化多元化能源產業鏈條。煤成氣產業鏈。支持太原加強煤層氣裝備研制,提升群內煤層氣開采裝備自給率。加快臨興超千億方大氣田等重點區塊的綜合勘探,推進石樓西、三交北等致密氣區塊快速上產,完善配套儲氣調峰設施,打造呂梁非常規天然氣示范基地。發揮原平LNG綜合應急儲氣調峰中心作用,推進陽曲工業園LNG儲氣調峰站建設。推進忻州-雄安新區等輸氣管網通道建設,拓展煤成氣用氣市場,打造“裝備制造-勘探開采-儲氣調峰-管網運輸-綜合應用”煤成氣產業鏈。氫能產業鏈。依托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孝義焦化園區、交城開發區等推進焦爐煤氣制氫,在忻州、呂梁、陽泉等風光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有序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依托重點企業聯合構建“制-儲-運-加-用”一體化供應鏈。推動氫能商業化示范應用,強化與大同氫能產業裝備生產、運城和長治氫能整車和裝備生產合作,推動形成“制氫-儲運-載重氫燃料汽車-示范應用”氫能產業鏈,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氫能產業應用示范區。甲醇產業鏈。支持清徐、孝義、介休持續鞏固提升焦爐煤氣制甲醇基礎優勢,依托晉中全國甲醇汽車運營示范城市建設,健全甲醇輸配體系,提升甲醇汽車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打造產研一體的世界級甲醇汽車生產基地。支持龍頭企業搭建圍繞甲醇生產、甲醇汽車、甲醇燃料應用的公共研發、檢測、試驗平臺,引進領軍企業和優質甲醇項目落戶生長,打造“煤、天然氣、焦爐氣-甲醇-甲醛、醋酸、甲醇燃料-應用”甲醇產業鏈,建設晉中國家級甲醇經濟示范區。(四)培育提升節能環保產業鏈堅持資源循環利用方向,加快推進工業資源、生物基廢棄資源等回收利用,大力提升節能環保裝備、產品、服務水平,全面建設“無廢城市群”。廢鋼綜合利用產業鏈。支持太原、晉中、陽泉等地重點企業發展報廢汽車拆解、廢舊家電拆解等,開展廢舊鋼鐵回收加工,構建廢鋼回收-加工-配送一體化體系。鼓勵晉中、呂梁等地重點企業通過產能置換建設電弧爐短流程煉鋼項目,不斷提升廢鋼使用比例。拓寬應用場景,鼓勵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廢棄物管理、回收、再生加工和循環利用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廢鋼鐵回收-拆解分類、凈化處理-產品加工-煉鋼-銷售-再生利用-特種鋼”產業鏈。廢銅廢鋁綜合利用產業鏈。強化城市群廢舊金屬回收利用,推動龍頭企業聯合培育“廢鋁、廢銅回收-分揀分選-型材加工-鋁合金、銅合金”產業鏈。布局興縣廢鋁回收基地,輻射周邊城市廢鋁資源。支持忻州、陽泉對接河北廢舊金屬交易市場,建設再生鋁回收加工利用產業集聚區。推動忻州加強與垣曲銅冶煉、再生銅等生產企業合作,培育廢銅回收企業,布局發展廢銅綜合利用產業鏈。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鏈。推進陽泉、呂梁、保德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加快節能環保裝備研發應用,開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礦、赤泥為主的工業固廢、建筑垃圾和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打造“煤矸石、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節能環保設備制造-固廢綜合利用-綠色建材”全產業鏈,引導太原、晉中大宗固體廢棄物向忻州、陽泉適度轉移,建設忻州、陽泉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延長“秸稈等生物-微生物發酵和化學合成-聚乳酸PLA-應用”產業鏈,重點發展非木漿紙、人造板材、可降解農膜等產品。支持重點新能源企業有序發展秸稈為原料的成型燃料、打捆直燃、沼氣工程等生物質能,打造“秸稈-成型燃料-燃料-應用”產業鏈。(五)培育現代醫藥及大健康集聚區以晉中、呂梁等地為重點,依托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培育發展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現代中藥、生物醫藥產業鏈,著力打造國內重要的化學原料藥、中成藥與新特藥產業集聚區。化學藥產業鏈。加強晉中與呂梁等上游化學原料藥產能充足地區合作,積極引進和承接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提升醫藥中間體、化學原料藥供給能力,推進新冠病毒雙特異抗體藥物、糖尿病特效藥物等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產業化,聯合構建“制藥原材料-醫藥研發-原料藥精深加工-制劑-流通”產業鏈。生物藥產業鏈。支持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加快引進一批生物醫藥專精特新類企業,研發生物技術藥物、小分子藥物以及新型疫苗、診斷試劑,重點推進“人源化膠原蛋白原材料-化妝品-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項目,培育人源膠原蛋白、干細胞藥物等生物醫藥產業鏈。現代中藥產業鏈。支持忻州、呂梁開展道地藥材種植,協同提升中藥飲片等上游中藥材原料供應。支持山西醫科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聯合開展中成藥經典制劑創新和現代中藥研發,推動中藥飲片和道地藥材深加工。鼓勵龍頭企業組建中藥產業聯盟,協同構建“中藥種植-中藥飲片、中成藥、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研發-臨床試驗-規模生產-市場銷售”中成藥產業鏈。(六)建立跨區域產業鏈協同推進機制推動重點產業鏈明確“鏈長”,成立工作專班,著力培育打造一批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和“鏈主聯盟”,推動實現產業鏈能級躍升。建立產業鏈“鏈長”制。引導城市群率先在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現代醫藥等領域推行“鏈長制”,組織制定產業鏈培育方案,繪制產業鏈招商圖譜,提升在“鏈主”培育、技術研發、要素供給、供需銜接、標準制定等方面的統籌協調能力。推動重點產業鏈“鏈長”每年聯合開展3-5場供需對接會,提升產業鏈協作配套水平。培育壯大“鏈主”企業。設立產業鏈培育專項資金,對“鏈主”企業年度營業收入首次達到1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的進行分級獎勵。增強“鏈主”企業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掌控能力,支持“鏈主”企業組織建立“研發-設計-孵化-加速-產業化”全鏈條科技創新與轉化平臺。推動跨區域“鏈長合作”和“鏈主合作”,突破產業鏈協調的行政邊界,建立跨區域產業鏈對接合作平臺載體、配套政策體系。培育產業鏈協同發展聯盟。成立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聯盟,鼓勵“鏈主”企業擔任產業聯盟會長,統籌協調聯合攻關、市場拓展、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提升等重點工作。完善領導聯點、銀行跟進、基金加持、龍頭企業參與等產業聯盟協調機制,深化產銷對接、跨區域公共服務、展會交流等方面協作,推動區域間科技創新平臺開放共享和工業產品互認、傳統產品互采。圍繞重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聯合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聯盟內企業間加強技術、生產、市場等方面的交流與學習。五、深化產業相互間創新融合堅持產業跨區域跨領域協同創新,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動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互促發展,實現一二三產協同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群產業發展能級。(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鏈,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創新資源流動共享,協同推進城市群產業鏈向中高端躍升。加快產業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重點在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建設一批開放式創新平臺,推動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等高校與企業、科研機構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產業關鍵技術協同研究攻關。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采用聯合招標、揭榜掛帥等方式,推進產業共性技術、關鍵零部件、材料及工藝瓶頸攻關。鼓勵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發展具備產業細分領域垂直整合能力的專業化眾創空間,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建設一批教育鏈和產業鏈雙向集聚、深度協同、緊密聯動的實訓基地。促進區域創新資源流動共享。建立城市群創新要素對接和流動機制,充分發揮太原、晉中科創資源集聚優勢,支持高校、大型企業向周邊城市有序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科技文獻、科學數據等科技資源。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云建設虛擬實驗室,促進云端研發網絡資源免費或以成本價向企業開放共享。加強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有序為產業園區、重點企業提供研發、檢測、數據等開放共享服務和大型設備、精密器材租賃服務。加強區域創新成果集聚轉化。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山西分中心。統籌布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輻射機構,形成研發在太原、轉化在周邊的新技術基礎研究、應用研發、成果轉化全鏈條優勢。支持太原市或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申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子基金,大力推廣應用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支持陽泉依托G239國道建設科創廊道,主動承接京津冀高端技術轉移和溢出。(二)實施數字經濟賦能行動協同推進工業、服務業和農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聯合打造數字經濟示范區。縱深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圍繞煤炭、鋼鐵等傳統優勢行業,聯合打造智慧礦山、無人車間等“智能+”示范工程。深化信息技術在先進制造企業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等各環節的全方位應用,開展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培育推廣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新模式。引導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陽泉高新區、呂梁經開區等圍繞產業發展共性需求,推動共享制造平臺在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集聚區規模化發展。加快服務業數字化。全面加快商貿、物流、文旅康養、金融等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數字流量谷,積極發展平臺經濟、流量經濟。鼓勵實體零售企業開展“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新型互聯網營銷,促進零售企業數字化、智能化、連鎖化發展。支持城市群內核心物流企業打造產業“數據中臺”,探索建設跨區域“虛擬”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加快推動群內旅游要素數字化,在4A級以上景區開展智慧化改造,建立標桿性智慧景區。發揮太原金融類總部經濟集聚效應,大力推進迎澤大街金融街、晉陽金融城等金融集聚區建設,深化“數字金融+民生”服務,培育銀行理財、券商資管等特色品牌。創新發展智慧農業。充分發揮晉中國家農高區示范引領作用,開展5G應用示范推廣,推進農業、農機、氣象等各類數據資源與晉中國家農高區有機交互,建設智慧農高區。布局建設一批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智慧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開展智慧農場、智慧農機應用示范,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數字化水平,力爭培育2-3個全產業鏈智慧農業品牌。(三)聯合壯大現代服務業以產業鏈升級需求為導向,加快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集聚區集中,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商圈集中,有力支撐城市群實體經濟發展。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支持煤炭采掘、焦炭生產等領域技術服務輸出。推進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建設。培育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鼓勵太原等地培育創建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推動服務業跨界、跨區域發展,支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引導區內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向周邊城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檢驗檢測等服務。培育壯大現代物流產業。加快太原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四市,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樞紐經濟。統籌布局建設專業物流基地,重點在太原、晉中培育發展制造業供應鏈服務基地、物流貿易基地。加快構建太原-晉中-呂梁糧食物流樞紐節點,布局形成集倉儲、中轉、加工、配送于一體的糧食安全保障物流園區。以太原為中心,忻州、陽泉、呂梁為節點,建設一批集散-中轉-分撥多功能區域快遞物流基地。依托太原、晉中、忻州等地區的大中型醫藥物流園,布局發展多功能醫藥物流基地。發展“互聯網+物流”、共享物流、綠色物流、供應鏈物流等物流新業態。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強化山西軟件園、清控創新基地、太原中北軟件園等園區集聚效應,提升關鍵基礎軟件、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等重點軟件產業研發能力。加強計量、檢測技術、檢測裝備研發等基礎能力建設,推進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提升,培育專業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支持太原市建設重點城市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太原市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多措并舉提升城市“煙火氣”。引導城市群合理布局各類公共空間、商業區、步行街、商品集散地等,積極發展小店經濟、夜間經濟、地鐵經濟。推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升居住社區“煙火氣”。充分發揮太原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忻州古城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帶動作用,引導主要商圈和商業街與文化、旅游休閑等緊密結合,培育一批夜間演藝精品,打造“夜經濟”標桿城市。支持太原打造國家區域消費中心城市,促進五市在現代商貿、健康養老、體育休閑、家庭服務等領域探索合作新模式。(四)共筑生態文化旅游融合區強化跨市域自然景觀開發管控和協調,開發跨區域旅游線路,增強文旅產業全鏈條核心吸引力,塑造“唐風晉韻、表里山河、清涼圣地”城市群文旅品牌。合力打造三大旅游廊帶。加快建設沿黃、沿汾、沿太行旅游廊帶,重點打造“五臺山-雁門關-平遙古城”世界遺產游、“五臺山寺廟群-晉祠-雙塔寺”古建宗教游精品旅游線路。持續推動“太原晉商博物院-榆次老城-常家莊園-曹家大院-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王家大院”晉商文化游。加快提升“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臨縣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碑-臨縣雙塔村中共中央后委機關舊址-興縣蔡家崖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英雄呂梁游、“左權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會址-左權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陽泉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館”烽火太行游等紅色精品旅游線路品質。全面提升“交城卦山-交城龐泉溝-方山北武當山-臨縣磧口古鎮-文水蒼兒會”“五臺山-盂縣梁家寨大汖-盂縣藏山-平定娘子關-和順太行龍口-左權百里畫廊”等山水風光游旅游線路品質。梯次布局建設特色文旅體驗空間。全面提升五臺山、平遙古城等龍頭景區品質,支持晉祠-天龍山、蘆芽山創建5A級景區,發展雁門關-廣武、磧口古鎮、娘子關-固關、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偏關老牛灣等重點景區。建設晉中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加快發展太原鐘樓街、忻州老城、呂梁東方世紀商業街、晉中平遙明清街等旅游休閑街區,培育“旅游后備箱經濟”。提升平遙古城、五臺山等旅游景區精品演藝節目水平,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主題性、沉浸式體驗等演藝產品。協同構建生態康養目的地。突出太原康養產業發展核心地位,輻射忻州、陽泉、晉中三市,構建“一小時康養都市圈”,打造面向京津冀的生態康養基地。重點支持太原建設東西山休閑養生旅游產業帶,推動忻州奇頓合鳳、陽泉梁家寨等溫泉資源富集區拓展“溫泉+醫藥+醫療+康復”健康產業模式。鼓勵晉中打造以晉商文化、大院文化、中醫藥文化為特色的文旅康養集聚區。推進建設候鳥式、旅居式森林康養基地,打造一批森林小鎮、森林人家。(五)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統籌城市群內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以標準和品牌為引領,以現代農業科技為支撐,協同建設產業集群,實現農業園區化、融合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平臺經濟賦能。依托山西(忻州)雜糧出口平臺、山西(呂梁)干果商貿平臺,培植綜合服務、產品營銷、出口貿易體系,促進忻州雜糧、平遙牛肉、呂梁山豬、清徐葡萄、陽曲小米、陽泉富硒產品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外輸。支持群內骨干企業大力發展網絡貨運、跨境電商等平臺,規范平臺企業農產品交易。引導平臺企業在農村布局發展電子商務,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做優特色產業集群。支持汾陽、祁縣、清徐做強白酒、食醋等優勢產業,構建清香型白酒、山西老陳醋等標志性產業鏈。以汾河河谷盆地、忻定盆地、盂縣、臨縣等區域為重點,培育發展糧食作物、雜糧作物、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創建一批有機旱作標準化科研生產示范基地。以太谷、壽陽、昔陽、清徐、晉源等地為重點,圍繞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設施農業產業,布局建設一批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區。推動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太谷生豬養殖基地及清徐、榆社、文水等重點區域特色水產養殖基地等建設,推動種養殖基地與太谷農副食品加工園、陽曲特色食品產業園等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做大做強食品加工業。共建科技興農示范區。完善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一體化發展機制,建設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大學生創業實踐等示范基地,推動“谷城院”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忻州、太谷、孝義、盂縣等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支持清徐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積極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創新平臺、特色雜糧種質創新和分子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區域性雜糧科創中心、雜糧育種創新平臺等平臺建設。鼓勵城市群內相關企業與省內外涉農高校及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六)推動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發展堅持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礎上,夯實城市群內煤炭、煤電兜底保障基礎,立足“煤電+新能源+儲能電站”三位一體,推動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實現城市群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保障協調。有序開展清潔能源替代。因地制宜推廣“煤改氣”,積極推進“煤改電”,因地制宜推進地熱能、生物質等清潔能源替代煤和天然氣供暖,開展氫能源代煤示范。引導工業企業開展清潔能源替代,在工業園區、開發區建設分布式能源中心,發展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直流配電網,擴大終端直接應用規模。促進可再生能源與常規化石能源供暖系統融合,支持太原、忻州、晉中等條件適宜城市持續擴大地熱供暖區域,推進繁峙、代縣等光熱取暖試點。鼓勵呂梁、忻州等風電資源富集地區推廣風電清潔供暖。發展工業余熱供暖,推廣古交長距離供熱余熱利用模式。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重點支持呂梁、河曲、保德、偏關等沿黃地區聯合開發風光資源,促進傳統煤電與風電、光伏發電融合。統籌源網荷儲協調互劑,實施存量“風光火儲一體化”,推進增量“風光水(儲)一體化”,探索增量“風光儲一體化”。合理發展抽水蓄能,加快古交、五臺、代縣、盂縣等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因地制宜在太原、梁家寨、萬家寨、雁門關、五寨、交城、左權、榆社等地儲備一批生態友好型抽水蓄能電站。開展“新能源+電動汽車”“光儲充檢”、虛擬電廠等智慧能源試點。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融合發展基地。推進杏花嶺區、忻府區、五臺、原平、盂縣、陽泉郊區等國家級整縣屋頂分布光伏開發試點建設。開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加快推動古交、繁峙、昔陽等新型儲能項目建成投產,形成與新能源裝機規模相匹配的儲能調節能力。加快太原省域能源互聯網中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呂梁等市級和園區級能源互聯網試點建設。六、加快產業基礎設施協同共建統籌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協調布局,構建安全高效、智能綠色、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園區、平臺、信息、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深度服務產業協同發展。(一)加快產業載體建設加快建成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瀟河新城,高水平建設大盂產業新城、忻東新城,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打造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新陣地。提檔升級中北高新區、忻州經開區、陽泉高新區、呂梁經開區等開發區(產業園區),統籌推進交通、電力、供水、排污等配套基礎設施和信息中心、培訓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功能性支撐機構建設。探索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試點建設一批產業社區,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示范園區,推廣“商業+金融+辦公+酒店+居住”等功能混合型發展模式。圍繞制造業、特色輕工等行業領域,培育建設汾陽白酒、定襄法蘭、代縣黃酒等特色專業鎮。(二)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施5G基站建設提速工程,加快中部城市群5G網絡建設,為5G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提供基礎支撐。發揮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作用,依托陽泉城市級樞紐節點優勢,與太原共同建設中部城市群大數據中心集聚區,提升中部城市群網絡互聯互通水平。加快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充分利用國家超級計算太原中心的強大算力優勢,拓展超算應用,布局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立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聚焦五市核心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國內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推進面向文旅、交通等公共服務的人工智能平臺建設,拓展忻州智慧文旅場景應用,支持陽泉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出行服務試點,打造全國首個車城網數字經濟示范運營基地。(三)推進運輸專線建設有效發揮瓦日、石太、太興等干線鐵路運能,加快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鐵路專用線、臨縣車趕煤炭運銷集運站鐵路專用線、陽大鐵路盂縣東鐵路專用線、西上莊煤礦鐵路專用線等貨運專用鐵路建設,謀劃開通陽泉-天津港-佛山海貨運專線,探索研究太原鐵路樞紐貨運環線。推進機場、火車站等交通場站無障礙改造,共建跨區域綜合客運樞紐和物流樞紐。(四)一體建設能源基礎設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