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河南省洛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洛陽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16小題,48分)1.孔子曾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墨家主張節用、節葬,反對周禮的繁文縟節而崇尚樸素實用;法家從當時的國家政治著眼,著手政治經濟改革,不講超越現實的追求。這些主如製張及做法體現出的精神內核是A.注重知行合一B.追求家國情懷C.推崇天下為公D.強調實用理性2.17-18世紀,中國出口到西歐的絲綢、瓷器等深受法國人的喜愛,人們購買、收藏、仿制中國的藝術品,并大量應用于生活的諸多領域,比如,法國的洛可可藝術中有大量的中國元素。同時,中國藝術品中也大量出現西方元素,如琺瑯彩的出現。這主要反映了器A.文化在交流中獲得新發展B.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C.經濟交流促進了文化認同D.中法兩國手工制造的進步3.《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倘自由民對另一自由民有谷或銀之債權,不通知谷物主人,即從谷倉或谷場取去谷物,則此自由民因其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從谷倉或谷場取谷,應被檢舉,彼應全部交還其所取之谷,且喪失其全部。”這說明古巴比倫王國A.農業生產較為發達B.違約現象比較普遍C.私有財產受到保護D.法制建設領先世界4.雅典城邦悲劇比賽開始前往往要進行以下儀式:首先,由傳令官宣布那些使城邦受惠、為城邦爭光的公民的名單。其次,展示來自各城邦的禮物。再次,烈士遺孤出臺展示,這些孩子由城邦出資撫養并接受教育,成人后繼承父親的職業。雅典借助這些儀式A.凸顯人在城邦的地位B.培養公民的政治認同C.強化公民的民主觀念D.增加戲劇比賽的信心5.3世紀,朝鮮半島的百濟政權建立了儒學教育制度,并出現了王仁等著名儒學家。285年春,王仁把《論語》10卷、《千字文》1卷帶到日本并進行傳授。372年,高句麗設國家教育機關太學,主要傳授五經、三史等儒家經典。這說明古代朝鮮和日本A.本土文化逐漸喪失B.文化的源頭在中國C.深受中華文化影響D.政治制度模仿中國6.客家人是一支獨特的漢族民系,其先民自中原河洛一帶遷居南方而形成。其遷徙活動如下表所示。據此可知,客家人的遷徙遷徙次數時間范圍影響與結果第一次西晉末至東晉(約4世紀)中原漢人首次大規模南遷,形成客家先民基礎;僑州郡縣設立;自稱“河洛郎”第二次宋末至五代十國(約9-10世紀)中原移民與土著(金、瑤族)融合加速;客家方言雛形形成。第三次南宋至元初(約12-13世紀)客家民系定型;抗元活動促使遷往粵東;客家人自稱“客籍”。第四次明末清初(約17世紀)“湖廣填四川”政策推動擴散;客家文化向西南傳播。第五次清末(19世紀中后期)客家人向海外擴散;形成全球分布格局。A.被南方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B.促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C.與北方的政局動蕩密切相關D.改變了南北方人口結構7.1906年,日本一位陸軍大將稱:“戰爭不可能常勝不敗,永久的勝利是與人口的增減有關聯的”。自1932年到1936年,日本先后五次組織“武裝移民”移往中國東北,并制定了20年內向中國東北移民百萬戶的國策。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的主要動機是A.緩和國內矛盾B.解決本國資源匱乏問題C.開發東北地區D.借助移民加緊侵略中國8.有學者認為,從2001年開始,美國至少發動或參與了8場戰爭,實際上導致的難民人數或高達5900萬。作為危機的始作俑者,面對俄烏沖突引發的難民潮,美國一方面口口聲聲稱“所有民主國家都應幫助烏克蘭難民”,另一方面卻甩鍋推責,讓歐洲國家直接面對難民潮的后果。該學者意在強調A.美國霸權政策是難民問題的重要原因B.聯合國難民署已經名存實亡C.國際社會缺乏對難民的人道主義援助D.國際戰爭導致難民生活艱難9.“扁鵲”原名秦越人,古代中國文獻中的“扁鵲”其實是印度雅利安語中“醫生”的通稱,后來傳入趙國,成為秦越人的稱呼并隨著其名聲擴散到其他地區,由此“扁鵲”就由一個醫生的通稱變成了秦越人的專屬,并傳之后世。材料意在說明A.中外文明交流互動頻繁B.民間傳說影響了文獻的記載C.商路貿易帶動文化交流D.河西走廊是文化交融主通道10.據下圖可知,跨國公司A.加強了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B.促進了全球資源優化配置C.維護了國際貿易秩序的公平D.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11.亞歷山大東征期間,不僅自己帶頭與波斯國王的女兒結婚,而且宣布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親自饋贈給他們許多禮物以示鼓勵。這一舉措A.旨在促進民族融合B.有利于鞏固帝國的統治C.激起當地人的反抗D.消除了地域文化的差異12.拿破侖通過戰爭,在歐洲建立了從大西洋沿岸到波蘭,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大帝國。他推行《拿破侖法典》,宣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自由以及財產不可侵犯。由此可知,拿破侖戰爭A.加速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B.推動了歐洲啟蒙運動產生C.促進了歐洲政治文化的重構D.開啟了歐洲的法制化進程13.在20世紀兩場世界大戰之間,歐洲對伊斯蘭文明、佛教文明、儒家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興趣日益濃厚。戰爭徹底否定了單一文明進化模式的理念,世界由多個文明構成的理念成為國家思想的新焦點。據此可知A.戰爭給人類文明帶來巨大災難B.工業化推動了文明間的融合C.二戰后對多元文明的認同提高D.西方文明優越論被徹底拋棄14.1937年11月正式成立的陜北公學,以高強度、實戰化的軍事訓練和“流動課堂”為主要形式“短期速成”為主要特點,畢業學員被直接分配到全國各個戰場、各條戰線。這一教育模式A.忽視政治思想的教育B.適應當時培養軍事人才的需要C.培養的人才過于單一D.體現了無產階級辦教育的特點15.元朝的王禎用圖1所示裝置貯存木活字3萬余字,印刷時多人協作,轉輪取字,一個月內印成100部六萬多字的《旌德縣志》。清代金簡用圖2所示辦法。按偏旁和筆畫數分類置于柜子和抽屜,單人即可完成。木活字裝置從圖1到2的變化A.有利于提高活字印刷的效率B.表明清代出版業形成產業化C.突破了活字印刷的手工模式D.說明市民文化推動技術革新16.2024年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歷新年。春節受到國際認可,表明A.中華文化具有普遍價值B.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C.非遺保護依賴國際合作D.文化遺產的保護迫在眉睫二、非選擇題(共52分,其中17題14分,18題12分,19題14分,20題1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峇峇娘惹”指的是由明代移居南洋的華人和當地馬來人所生的后裔形成的族群,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yonya,或Nonya)。自鄭和下西洋后,閩南和潮汕人不斷移居南洋,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峇峇娘惹生活多姿多彩。他們用印度、馬來、西洋的各種調料和配料,烹制中華傳統美食,形成獨特的娘惹菜,至今還風行東南亞。他們還專門訂制中國南方生產的粉彩瓷器,被標為“娘惹瓷”。他們的服飾“卡芭雅”是在輕薄簡便的馬來服飾傳統基礎上,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再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制作而成。他們大都居住有閩南建筑特點的房子,中國造型的門窗、馬來式的屋檐,再加上歐風梁柱雕飾,形成獨一無二的娘惹建筑文化。他們非常重視華人的禮節,逢夆“年兜”(春節)、清明、“普度”(農歷七月)及祖先忌日,都上供祭拜祖先。家庭注重孝道,過年過節,子孫或年幼的一輩得向長輩跪著磕頭、敬茶及祝安。峇峇娘惹,是一個文化碰撞和融合的傳奇。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華人被要求學習被定為國語的馬來語,峇峇娘惹逐漸與當地人融為一體。-摘編自陳恒漢《從峇峇娘惹看南洋的文化碰撞與融合》(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峇峇娘惹”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華人移民對南洋地區發展帶來的主要影響。(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據《后漢書·西域傳》記載,東漢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雖未能抵達羅馬,但帶回了關于西亞和地中海地區的詳細記錄。此后,羅馬商人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航線頻繁往來于中國與羅馬之間,中國的絲綱、漆器、鐵器傳入羅馬,而羅馬的玻璃器皿、金銀幣、羊毛織物也流入中國。與此同時,佛教從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原,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可見希臘風格的“飛天”形象與中亞樂器的結合。-據《后漢書》等整理材料二16世紀中期,西班牙殖民者開辟了從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至菲律賓馬尼拉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航線。據估計,1565-1820年間,墨西哥向馬尼拉輸送白銀4億比索,其中絕大部分流入中國,換取中國的生絲、瓷器和茶葉。與此同時,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著、煙草等作物經由馬尼拉大帆船傳入中國,迅速改變了當地的農業結構。隨著海外貿易的不斷發展,中國的飲茶習俗也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17世紀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的生活風尚。-摘編自劉自強《大帆船貿易推動中拉文明交流》(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絲綢之路與近代馬尼拉帆船貿易的不同之處。(6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商路貿易對中西文化交流的積極作用。(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從美國獨立到拿破侖戰爭結束這32年間,英國政府改變了過去那種赤裸裸的殖民掠奪、殖民壓迫政策。在表面上代之以為土著人殖民地建立良好的政府,消除暴政、杜絕腐敗、發展教育。東印度公司壟斷印度統治期間。職員腐敗、債務危機及“英印富翁”干預國內政治,迫使英國政府介入。工業革命推動戰略重心東移,印度成為貿易樞紐,加之美國獨立后帝國利益調整,英國通過1773年《調整法案》、1784年《印度法案》等系列法案削弱東印度公司權力。改革將印度納入英國國家直接控制,構建的中央集權官僚體系,既滿足工業資本對市場和資源的需求,又以“文明使命”合理化殖民統治。這一轉型奠定了英帝國全球霸權的基礎,標志著其從掠奪拓殖轉向制度化控制的新帝國模式。-摘編自郭家宏《論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體制的形成及影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政策調整的表現。(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們如何應對西方的文化輸出。(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界上各種文化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融合而發展,相碰撞而壯大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要繁榮、發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須對外開放和開展文化交流。文化的民族性構筑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決定了人類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官方派遣使節、商貿、戰爭、宗教、人口遷移等都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日俱增,東西方文明的碰撞沖突也更為復雜激烈。-摘編自趙鐵信《在交流與碰撞中創造新的中華文化》根據材料并結合世界史的相關知識,選擇材料中任意一個角度,自擬論題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洛陽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1.D2.A3.C4.B5.C6.C7.D8.A9.B10.D11.B12.C13.C14.B15.A16.B二、非選擇題(共52分,其中17題14分,18題12分,19題14分、20題12分)17.(14分)(1)特點:內涵豐富;中華傳統文化和當地馬來文化相結合;受西方殖民統治影響。(每點2分,任答兩點得4分)形成原因:鄭和下西洋后中國人大量移居到馬來西亞;近代中國政局動蕩,百姓生活困苦,促使南方地區一些華人下南洋經商;西方國家對馬來半島的殖民侵略;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華人對當地文化的吸收借鑒。(每點2分,任答兩點得4分)(2)影響:保留和傳播了中華文化,加強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豐富了當地的物質文化生活;促進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改變了當地的族群結構和人口比例。(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18.(12分)(1)不同之處:商品類型:古代以手工業品為主,近代增加白銀和農作揚;交流范圍:古代以亞歐非為主,近代擴大到美洲、大洋洲;延續時間:古代時間跨度長,近代持續時間短;貿易路線:古代形成了主線支線交叉的貿易路線,近代航線簡單、固定。(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2)積極作用:商路貿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為文化的雙向交流提供了便利;加強了聯系,豐富了中西飲食、藝術等文化;推動知識與技術的傳播,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促進社會生活習俗的變遷。(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19.(14分)(1)表現:削弱東印度公司權力;建立新的政府,健全殖民統治機構,構建制度化控制新模式;由英國政府掌握殖民地控制權;重視發展教育,加強殖民文化認同。(每點2分,任答四點得8分)(2)應對: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尊重并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批判性借鑒西方文化,促進文化交流;認清西方國家文化輸出的本質,警惕文化侵略;努力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20.(12分)示例一:論題: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并在交流中不斷獲得新發展。(3分)論述:世界不同地區由于受自然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公元前3100年左右,在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創作出神話、詩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發明了莎草紙,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在建筑藝術方面也有極大的成就,他們給統治者修建豪華的陵墓金字塔,這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埃及文明。在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印第安人有自己的神靈崇拜,建造了金字塔廟宇,發明了自己的歷法,創造出20進制,還會使用圖畫文字,這些構成了美洲文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古代帝國的建立,不同地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