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PAGE1試題試卷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1717頁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模擬卷02(新高考通用)(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上冊5.難度系數:0.6。6.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將“百家爭鳴”稱之為“哲學的突破”時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較之其他幾大文明,中國的“突破”顯得最為溫和。其實,就諸子時代而言,固然是中國思想史上的全新時代,卻也絕非簡單的“突破”或“斷裂”。材料強調“百家爭鳴”()A.實現“哲學的突破” B.呈現氣血相承精神C.奠定傳統文化基調 D.完成思想理論整合2.下圖漫畫名為《漢武帝魔方》,魔方的每一面代表著漢武帝鞏固王朝的各項措施,如推恩令、刺史制度、北擊匈奴、獨尊儒術、鹽鐵專賣等,據此可知A.漢代開創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B.漢武帝時“大一統”局面形成C.漢武帝外儒內法治國方略取得成效 D.擊敗匈奴徹底解決了邊患問題3.安史之亂以前,各邊鎮屯田、營田,所有權概屬封建國家,收成必須全部申報中央。安史之亂以后,土地的所有權,連同經營、管理、分配的權力,全部落入地方長官的手里,出現了“將士無戰守之勞,有耕市之利”的狀況。這些變化()A.標志著唐王朝由盛轉衰 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為藩鎮割據奠定物質基礎 D.說明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4.北魏時期道人統(官名)法果贊譽太祖(道武帝)為“當今如來,沙門宜應盡禮”,并經?!爸掳?。”他對民眾說:“能鴻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禮佛耳。”法果的這種觀念(
)A.推動了佛教的發展與壯大 B.反映了佛教成為文化的主流C.迎合了皇權至高無上理念 D.使佛教成為人們的精神依托5.據記載,元代中書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創支錢糧必合咨稟者,議擬咨來。其余公事應該合與決者,隨即從公依例與決,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請示中書?。?。這反映了元代行政體制(
)A.內部紛爭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決策重大事務的權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決權 D.內部存在著權力制衡機制6.明仁宗以后,內閣大學士的品級逐漸上升,并且被賦予“公”“?!钡忍撱?,獲得“票擬”職權;同時,皇帝也打破了“不許宦官識字”的慣例,并且以司禮監代皇帝批閱奏章,奏章“自御筆親批數本外,皆眾太監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紅”職權。這表明(
)A.明代皇權呈現出日益衰落的趨勢 B.監閣共理互相制約保證皇權獨尊C.內閣大學士的品級職權逐漸提升 D.宦官權力惡性膨脹且呈失控之勢7.16世紀,絲織品的著名產地蘇州和福州的原料“獨仰湖絲”,山東、河南地區多半種植棉花以供應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兩湖地區的水稻業成了江南市鎮糧食的主要供應來源。這些現象(
)A.引起了區域間長途販運的出現 B.導致了傳統自然經濟的解體C.促進了徽商豫商等商幫的崛起 D.推動了全國商業網絡的形成8.下表反映出福州茶葉出口量猛增。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葉數量(單位:百磅)年份總出口量福州出口量占全國總量比%1853年1050810595005.71854年119034020490017.21856年130677040972631.41859年110915246594442.0A.戰亂局面造成特殊影響 B.英國市場需求逐漸擴大C.福建茶葉生產迅速擴張 D.沿海自然經濟逐步解體9.清末廢科舉的舉措加速了儒學的解體,儒學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體。人們因掙脫了制度文本的約束,思想獲得極大地解放,各類主義涌現,思想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亂象。這說明清末科舉制度的廢除()A.加快了清末立憲運動的進程 B.促進了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C.為思想解放運動創造了條件 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10.關于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關系,毛澤東指出:“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展?!币韵抡f法最能夠揭示兩大歷史事件關聯的是()A.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政體 B.促進了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C.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D.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1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自由的權利的?!睋丝芍?,《憲法大綱》()A.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 B.全面貫徹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C.一定程度脫離了中國革命的實際 D.消除了俄國對中國革命的影響12.下表為1927~1938年中共黨員主要成分占比的變化情況(表中數據表示百分比,“一”表示無數據)。這些變化說明年份農民工人知識分子中小商人地主其他192718.753.819.1——8.41933761311———19384814161012—A.中國革命的主要矛盾出現轉移 B.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得以推廣C.各階層參加的聯合政府已建立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了鞏固13.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工人罷工,教師停課,商人停業,農民抗糧、抗稅、抗賦役等運動愈演愈烈。同時,國統區物價每天大幅上升,金圓券卻每日大貶,人們的收入遠落后于物價飛漲速度。這反映()A.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基本覆滅 B.國民政府對人民實行開明政策C.國統區嚴重缺乏專業經濟人才 D.國民黨政權面臨嚴重統治危機14.1964年,中國工業交通各部試辦了12個托拉斯,六個省、市試辦了11個托拉斯。這些托拉斯都是按行業組織起來的專業性的聯合企業,改變了過去由各級、各部門多頭領導的辦法,實行了由托拉斯統一領導;改變了過去以廠礦為單位的獨立核算、分散經營的辦法,實行了以托拉斯為單位的集中經營。托拉斯的試點表明我國A.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 B.“三線建設”得到強有力保障C.基本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四個現代化”目標得以實現15.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過去五年,我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這說明A.我國已步入發達國家行列B.我國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C.中國通過自身實力的發展引領世界D.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16.2020年,我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從2018年的突破1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突破2萬億元;2022年,我國的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達到14.7%,繼續位居全球首位。這反映出近年來我國(
)A.經濟建設成就突出 B.推動中美互利共贏C.數字經濟領先全球 D.外交范圍不斷擴大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材料一輔佐國君以行治國之事者,在春秋時期多被稱為“相”。終春秋之世,列國擔任治國重任的“相”,皆屬卿族。這些卿或隨國君外出參加各種禮儀,或主持國政以決國家軍政大事,實為卿權勢力強大的一種表現。戰國時期的“相”往往只有職官的意義,不是傳統的貴族身份的標識。因為在國君的周圍不需要存在能夠使其“易位”的人物,而需要俯首聽命的大臣。士階層登上政治舞臺為這一新格局的出現準備了條件。布衣卿相之局的號角在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結構大變動中已鳴響。
——摘編自晁福林《論戰國相權》材料二唐初,“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自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征以秘書監參預朝政,其后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起草文書詔令,原屬中書省的職責,唐玄宗時則正式設置翰林學士院,“專掌內命,凡拜免垂相,號令征伐”,皆出其手,“其后選用益重,而禮遇益親”“又以為天子私人,元充其職者無定員”。在代宗永泰年間,又于內朝設立樞密院,以宦官充任樞密使,“其職掌惟承表奏于內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如此,則原來共同執掌軍國政令、佐天子而統大政的中書省、門下省,都降低為只能照章辦事的執行機構。
——摘編自魏俊超《試論中國封建社會相職的演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國時期相權演變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唐代君主削弱相權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措施的影響。(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注:按傳統社會人均年需求原糧696市斤計算——改編自李小云等《中國人地關系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影響機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古代糧食供需關系演變的趨勢,并分析其影響因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圖中某一時段,圍繞“糧食生產與社會生活”展開論述。(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8分)19.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材料一抗戰期間,毛澤東分析了中日雙方存在著的互相矛盾的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他指出,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相持階段“是整個戰爭轉變的樞紐”。他指出,運動戰、游擊戰是主要的戰爭形式,要根據戰爭發展的不同階段,正確地運用運動戰、游擊戰和陣地戰。他還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論持久戰》等材料二基于中國土地廣袤、人口眾多,國民黨認為,持久戰戰略分為防御和反攻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應著重于防守,依靠現有軍隊,多線設防,“固守陣地”,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拖延戰爭,以待國際列強的干涉,這是“抗倭勝利唯一要訣”;第二期則采取決然進攻態勢?!幾砸G輝、欒雪飛《試析國民黨抗戰時期的持久戰略》(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抗戰戰略的異同。(8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戰略主張。(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GDP增長速度總體較快,但呈現出“高速—低速—高速—中高速”發展的特征。與改革開放前近30年中國宏觀經濟與各地區微觀經濟波幅較大相比,改革開放后30多年來,兩者的穩定性同時增強,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宏觀格局。下表為1950—2012年中國GDP增長速度波動曲線。——摘自郭旭紅《新中國GDP增長速度發展演變研究》從波動曲線中提取三條及以上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表達清晰。)(12分)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模擬卷02(新高考通用)(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測試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上冊5.難度系數:0.6。6.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將“百家爭鳴”稱之為“哲學的突破”時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較之其他幾大文明,中國的“突破”顯得最為溫和。其實,就諸子時代而言,固然是中國思想史上的全新時代,卻也絕非簡單的“突破”或“斷裂”。材料強調“百家爭鳴”()A.實現“哲學的突破” B.呈現氣血相承精神C.奠定傳統文化基調 D.完成思想理論整合【答案】B【解析】B.據題干“顯得最為溫和”“絕非簡單的突破或斷裂”可知,“百家爭鳴”所實現的“哲學的突破”建立在前代思想文化的基礎上,體現出思想文化的傳承精神,故選B項。A.題干強調“百家爭鳴”的特點,而非結果,故A項錯誤。C.依據題干無法得出奠定傳統文化基調的結論,故C項錯誤。D.題干未涉及不同思想理論的整合,故D項錯誤。2.下圖漫畫名為《漢武帝魔方》,魔方的每一面代表著漢武帝鞏固王朝的各項措施,如推恩令、刺史制度、北擊匈奴、獨尊儒術、鹽鐵專賣等,據此可知A.漢代開創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B.漢武帝時“大一統”局面形成C.漢武帝外儒內法治國方略取得成效 D.擊敗匈奴徹底解決了邊患問題【答案】B【解析】A.選項不符合史實,秦始皇開創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故不選A。B.據材料“魔方的每一面代表著漢武帝鞏固王朝的各項措施,如推恩令、刺史制度、北擊匈奴、獨尊儒術、鹽鐵專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通過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軍事上等多種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形成了“大一統”局面形成,故B正確。C.選項僅是促成漢武帝“大一統”局面的一個方面,不能全面概括該漫畫的主旨,故不選C。D.擊敗匈奴并沒有“徹底”解決邊患問題,故不選D。故選B。3.安史之亂以前,各邊鎮屯田、營田,所有權概屬封建國家,收成必須全部申報中央。安史之亂以后,土地的所有權,連同經營、管理、分配的權力,全部落入地方長官的手里,出現了“將士無戰守之勞,有耕市之利”的狀況。這些變化()A.標志著唐王朝由盛轉衰 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為藩鎮割據奠定物質基礎 D.說明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答案】C【解析】C.屯田所有權及其收成歸屬權的變化使得唐代地方節度使經濟實力得到增強,為藩鎮割據奠定物質基礎,故C項正確。A.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是安史之亂,排除A項。B.屯田及其所有權和收成的歸屬權的變化不是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的表現,排除B項。D.節度使經濟實力的增強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排除D項。4.北魏時期道人統(官名)法果贊譽太祖(道武帝)為“當今如來,沙門宜應盡禮”,并經?!爸掳荨!彼麑γ癖娬f:“能鴻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禮佛耳?!狈ü倪@種觀念(
)A.推動了佛教的發展與壯大 B.反映了佛教成為文化的主流C.迎合了皇權至高無上理念 D.使佛教成為人們的精神依托【答案】C【解析】由材料“當今如來,沙門宜應盡禮”“乃是禮佛耳”等可知,法果認為王即是佛,世俗君王在法果口中已然成為佛法流布中的無上至尊,法果的這種觀念迎合了皇權至高無上的理念,故選C項。從材料中看不出法果觀念的效果,排除A項;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強調的是佛教與政治的關系,而非人們對佛教的依賴,D項排除。5.據記載,元代中書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創支錢糧必合咨稟者,議擬咨來。其余公事應該合與決者,隨即從公依例與決,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請示中書省)”。這反映了元代行政體制(
)A.內部紛爭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決策重大事務的權力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決權 D.內部存在著權力制衡機制【答案】D【解析】D.題干反映了有重大事情時,行省需要向中書省稟明請示,而其余公事“合與決”“從公依例與決”,故D項正確。ABC.三項所述均與題干主旨無關,排除。故選D。6.明仁宗以后,內閣大學士的品級逐漸上升,并且被賦予“公”“保”等虛銜,獲得“票擬”職權;同時,皇帝也打破了“不許宦官識字”的慣例,并且以司禮監代皇帝批閱奏章,奏章“自御筆親批數本外,皆眾太監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紅”職權。這表明(
)A.明代皇權呈現出日益衰落的趨勢 B.監閣共理互相制約保證皇權獨尊C.內閣大學士的品級職權逐漸提升 D.宦官權力惡性膨脹且呈失控之勢【答案】B【解析】A.明代皇權不斷強化,故不選A。B.從題干可以看出,明朝一方面提高內閣大臣的地位和身份,另一方面用司禮監來制約內閣,這樣使內閣、司禮監共同理政,互相制約,從而保證皇權獨尊,故B正確。C.內閣大學士品級提升只是題干部分意思,故不選C。D.題干沒有體現出宦官勢力惡性膨脹,且宦官權力來源于皇權,形勢并沒有失控,故不選D。7.16世紀,絲織品的著名產地蘇州和福州的原料“獨仰湖絲”,山東、河南地區多半種植棉花以供應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兩湖地區的水稻業成了江南市鎮糧食的主要供應來源。這些現象(
)A.引起了區域間長途販運的出現 B.導致了傳統自然經濟的解體C.促進了徽商豫商等商幫的崛起 D.推動了全國商業網絡的形成【答案】D【解析】D.根據題干可知,地區專業分工傾向的手工業的發展引起了農業專業化的出現,進而引發地區間的商品流通,推動全國性商業網絡的形成,故D項正確。A.題干不能得出長途販運是否自16世紀開始,且長途販運早已存在,排除A項。B.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排除B項。C.題干中貿易屬長途販運貿易,未體現徽商豫商等商幫的崛起,排除C項。8.下表反映出福州茶葉出口量猛增。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葉數量(單位:百磅)年份總出口量福州出口量占全國總量比%1853年1050810595005.71854年119034020490017.21856年130677040972631.41859年110915246594442.0A.戰亂局面造成特殊影響 B.英國市場需求逐漸擴大C.福建茶葉生產迅速擴張 D.沿海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答案】A【解析】A.由表格數據可以看出,1853—1859年福州茶葉出口總量和占比情況都持續快速增長,這主要是因為此時江南地區經歷太平天國運動,主要茶葉產區受到影響,而珠三角地區隨后又受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出口受限,因而福州作為茶葉主產區和沿海主要海港的作用便日益顯現,故選A項。B.表格所述并未提到福州出口的茶葉運往英國,所以不能得出英國市場需求逐漸擴大的結論,故排除B項。C.表格只是提到福建茶葉出口數量和占比迅速提高,并不能說明這些茶葉都是福建所產,故排除C項。D.表格所述為福建的福州,而沿海的區域與之范圍不同,D項不符合題目主旨,故排除D項。9.清末廢科舉的舉措加速了儒學的解體,儒學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體。人們因掙脫了制度文本的約束,思想獲得極大地解放,各類主義涌現,思想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亂象。這說明清末科舉制度的廢除()A.加快了清末立憲運動的進程 B.促進了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C.為思想解放運動創造了條件 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答案】C【解析】A.科舉制度的廢除對清末預備立憲運動沒有直接影響,故A錯誤。B.題干中并未涉及民主革命運動,無法看出廢科舉對民主革命運動的影響,故B錯誤。C.從題干“各類主義涌現,思想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亂象”可以看出,清末廢除科舉制后思想界亂象紛呈,各類主義紛紛出現,說明科舉制度廢除后思想界出現日趨活躍的局面,這為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空間,故C正確。D.該項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故D錯誤。故選C。10.關于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關系,毛澤東指出:“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展。”以下說法最能夠揭示兩大歷史事件關聯的是()A.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政體 B.促進了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C.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D.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答案】B【解析】A項是辛亥革命對中國政體的影響,不符合題意;B項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封建障礙,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使得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春天,促進了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使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中共成立提供了條件,符合題意;C項是“五四運動”的影響,不符合題意;D項是辛亥革命的影響,不能體現兩者的聯系,不符合題意.故選B.11.《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自由的權利的?!睋丝芍?,《憲法大綱》()A.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 B.全面貫徹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C.一定程度脫離了中國革命的實際 D.消除了俄國對中國革命的影響【答案】C【解析】國民革命運動開始于1924年國共合作,結束于1927年國共合作的破裂,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由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時間錯位,故A項錯誤;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其目標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對資產階級,而《憲法大綱》中剝奪“資本家、富農”的政治權利,同民主革命綱領是不符的,故B項錯誤;資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屬于進步的革命力量,《憲法大綱》中剝奪“資本家、富農”的政治權利,說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脫離實際,故C項正確;江西瑞金時期,黨的領導人很多還是從莫斯科回國者,因而此時蘇聯對中國革命影響剛還較大,故D項錯誤。故選:C。12.下表為1927~1938年中共黨員主要成分占比的變化情況(表中數據表示百分比,“一”表示無數據)。這些變化說明年份農民工人知識分子中小商人地主其他192718.753.819.1——8.41933761311———19384814161012—A.中國革命的主要矛盾出現轉移 B.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得以推廣C.各階層參加的聯合政府已建立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了鞏固【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27~1938年,中共黨員主要成分出現了中小商人和地主,這是因為隨著日本不斷侵略,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中國革命的主要矛盾出現轉移,需要團結一切力量進行抗日,A項正確;1940年,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排除B項;此時沒有建立各階層參加的聯合政府,排除C項;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此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剛建立,排除D項。故選A項。13.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工人罷工,教師停課,商人停業,農民抗糧、抗稅、抗賦役等運動愈演愈烈。同時,國統區物價每天大幅上升,金圓券卻每日大貶,人們的收入遠落后于物價飛漲速度。這反映()A.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基本覆滅 B.國民政府對人民實行開明政策C.國統區嚴重缺乏專業經濟人才 D.國民黨政權面臨嚴重統治危機【答案】D【解析】A.是解放戰爭的影響,故不選A。B.與題干信息相悖,故不選B。C.題干信息沒有反映,故不選C。D.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了國統區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即國民黨政權面臨嚴重統治危機,故D正確。故選D。14.1964年,中國工業交通各部試辦了12個托拉斯,六個省、市試辦了11個托拉斯。這些托拉斯都是按行業組織起來的專業性的聯合企業,改變了過去由各級、各部門多頭領導的辦法,實行了由托拉斯統一領導;改變了過去以廠礦為單位的獨立核算、分散經營的辦法,實行了以托拉斯為單位的集中經營。托拉斯的試點表明我國A.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 B.“三線建設”得到強有力保障C.基本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四個現代化”目標得以實現【答案】A【解析】略15.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過去五年,我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這說明A.我國已步入發達國家行列B.我國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C.中國通過自身實力的發展引領世界D.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答案】D【解析】A.我國尚未步入發達國家行列,故不選A。B.我國尚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故不選B。C.從題干中看不出中國通過自身實力的發展引領世界,故不選C。D.由題干信息可知,我國在過去的五年中,經濟建設、思想文化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均取得較好的成績,這說明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故D正確。故選D。16.2020年,我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從2018年的突破1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突破2萬億元;2022年,我國的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達到14.7%,繼續位居全球首位。這反映出近年來我國(
)A.經濟建設成就突出 B.推動中美互利共贏C.數字經濟領先全球 D.外交范圍不斷擴大【答案】A【解析】A.據材料信息可知,21世紀,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電商出口取得巨大突破,出口國際份額占據全球首位,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反映了經濟的發展,故A正確。B.材料只涉及中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超過美國,但沒有涉及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情況,不能得知對外貿易的增長對中美關系的影響,故不選B。C.據材料可知,居全球首位的是出口國際市場份額、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不能得知數字經濟的情況,故不選C。D.材料反映的是對外貿易的整體發展,據此不能得知外交的范圍,故不選D。故選A。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材料一輔佐國君以行治國之事者,在春秋時期多被稱為“相”。終春秋之世,列國擔任治國重任的“相”,皆屬卿族。這些卿或隨國君外出參加各種禮儀,或主持國政以決國家軍政大事,實為卿權勢力強大的一種表現。戰國時期的“相”往往只有職官的意義,不是傳統的貴族身份的標識。因為在國君的周圍不需要存在能夠使其“易位”的人物,而需要俯首聽命的大臣。士階層登上政治舞臺為這一新格局的出現準備了條件。布衣卿相之局的號角在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結構大變動中已鳴響。
——摘編自晁福林《論戰國相權》材料二唐初,“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白蕴跁r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征以秘書監參預朝政,其后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起草文書詔令,原屬中書省的職責,唐玄宗時則正式設置翰林學士院,“專掌內命,凡拜免垂相,號令征伐”,皆出其手,“其后選用益重,而禮遇益親”“又以為天子私人,元充其職者無定員”。在代宗永泰年間,又于內朝設立樞密院,以宦官充任樞密使,“其職掌惟承表奏于內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如此,則原來共同執掌軍國政令、佐天子而統大政的中書省、門下省,都降低為只能照章辦事的執行機構。
——摘編自魏俊超《試論中國封建社會相職的演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國時期相權演變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唐代君主削弱相權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措施的影響。(8分)【答案】(1)特點:相的來源(身份)由卿大夫下移至士階層;相權演變與君主權威變化密不可分;體現出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4分)(2)措施:擴大議政大臣的范圍(實行群相制);重用翰林學士;設立由宦官擔任職官的樞密院。(4分)影響:加強了君主的專制權威;有助于減少君主決策的失誤(有助于提高君主決策的效能);削弱了相權;易造成中樞決策的異化;不利于調動官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4分)【解析】(1)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相權演變的特點,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依據材料“終春秋之世,列國擔任治國重任的相,皆屬卿族”“而需要俯首聽命的大臣。士階層登上政治舞臺為這一新格局的出現準備了條件”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如下:相的來源(身份)由卿大夫下移至士階層;相權演變與君主權威變化密不可分;體現出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2)本題考查唐代君主削弱相權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關于措施:依據材料中涉及的皇帝采取的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如下:擴大議政大臣的范圍(實行群相制);重用翰林學士;設立由宦官擔任職官的樞密院。依據上述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如下:加強了君主的專制權威;有助于減少君主決策的失誤(有助于提高君主決策的效能);削弱了相權;易造成中樞決策的異化;不利于調動官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注:按傳統社會人均年需求原糧696市斤計算——改編自李小云等《中國人地關系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影響機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古代糧食供需關系演變的趨勢,并分析其影響因素。(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圖中某一時段,圍繞“糧食生產與社會生活”展開論述。(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8分)【答案】(1)趨勢:糧食總產量在清朝以前大于糧食總需求量,糧食總產量在清朝之后小于糧食總需求量;糧食總產量和總需求量都在增加;人均糧食產量呈現曲折發展,但總趨勢是在下降。(4分)因素:精耕細作的經營模式,農業技術和高產作物的引進,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賦稅制度改革促進了人口的增加;晚清時期,小農經濟逐漸解體,列強侵略和國內人民起義影響了糧食產量增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農業沒有本質性突破。(4分)(2)時段:明和清前期。(1分)論點:糧食產量的提高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是雙面的。(1分)論述:明清時期,由于新航路的開辟,美洲的馬鈴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引進中國,提高了糧食產量,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結構;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糧食產量的增加,也促進了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促進了土地的開發,增加了耕地面積,也促進了人口的增長和人口的流動,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但土地資源過度開發,也破壞了生態環境,使得生態失衡如一些物種在沒有天敵的新環境下泛濫成災??傊Z食產量的提高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6分)【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農業發展歷程,第一小問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糧食供需關系演變的趨勢來分析,即概括表格中數據的變化趨勢;第二小問聯系所學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特點,并從賦役制度、高產作物引進及外來侵略影響等方面進行回答。(2)本題回答時應首先選擇自己熟悉的時段,確定時段后,依據該時段農業發展特點分析這一時期糧食生產與社會生活的關系,論述時注意史論結合,最后進行總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農業發展歷程,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材料一抗戰期間,毛澤東分析了中日雙方存在著的互相矛盾的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他指出,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相持階段“是整個戰爭轉變的樞紐”。他指出,運動戰、游擊戰是主要的戰爭形式,要根據戰爭發展的不同階段,正確地運用運動戰、游擊戰和陣地戰。他還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論持久戰》等材料二基于中國土地廣袤、人口眾多,國民黨認為,持久戰戰略分為防御和反攻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應著重于防守,依靠現有軍隊,多線設防,“固守陣地”,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拖延戰爭,以待國際列強的干涉,這是“抗倭勝利唯一要訣”;第二期則采取決然進攻態勢。——摘編自尹艷輝、欒雪飛《試析國民黨抗戰時期的持久戰略》(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抗戰戰略的異同。(8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戰略主張。(4分)【答案】(1)同:持久抗戰。(2分)異:中國共產黨:抗戰分為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把運動戰、游擊戰提高到戰略的高度,認為其是抗戰的主要戰爭形式,實為積極防御;發動群眾,實行全民族抗戰。國民黨:抗戰分為防御、反攻兩個階段;陣地消耗戰是主要戰爭形式,實為消極防御;單純依靠政府、軍隊,寄希望于外援。(6分)(2)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和全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為爭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指明了方向;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4分)【解析】(1)同:根據材料“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持久戰戰略分為防御和反攻兩個時期”可分析出持久抗戰;異:中國共產黨:根據材料“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可分析出抗戰分為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根據材料“運動戰、游擊戰是主要的戰爭形式”可分析出把游擊戰、運動戰提高到戰略的高度,是抗戰的主要戰爭形式,實為積極防御;根據材料“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可分析出發動群眾,實行全民族抗戰等。國民黨:根據材料“持久戰戰略分為防御和反攻兩個時期”可分析出抗戰分為防御、反攻兩個階段;根據材料“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拖延戰爭”可分析出陣地消耗戰是主要戰爭形式,實為消極防御;根據材料“以待國際列強的干涉”可分析出單純依靠政府、軍隊,寄望于外援等。(2)可從全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華民族利益等角度進行分析。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和全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為爭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指明了方向;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GDP增長速度總體較快,但呈現出“高速—低速—高速—中高速”發展的特征。與改革開放前近30年中國宏觀經濟與各地區微觀經濟波幅較大相比,改革開放后30多年來,兩者的穩定性同時增強,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宏觀格局。下表為1950—2012年中國GDP增長速度波動曲線?!怨窦t《新中國GDP增長速度發展演變研究》從波動曲線中提取三條及以上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表達清晰。)(12分)【答案】示例一論題:經濟發展受多重因素(政治局勢、經濟政策、國際環境等)影響。(2分)論述:1954—1956年經濟增速不斷提升。新中國的建立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前提。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調動人民生產積極性,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1959—1961年,經濟增速迅速下挫并出現負增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左傾”錯誤,自然災害嚴重,中蘇關系惡化,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封鎖和孤立,都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左傾”錯誤造成經濟負增長局面。1981—1984年,經濟增速穩步提升。1978年以后民主法制建設逐漸完善,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政治環境;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增長。80年代以后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良好的國際環境有利于經濟發展。(8分)總之,經濟發展速度受國家政治經濟政策、國際局勢、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利用內外有利環境,推動經濟發展。(2分)示例二論題:國內外環境影響經濟發展。(2分)論述:1959—1961年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從國內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等“左傾”錯誤、自然災害嚴重;從國際看,中蘇關系惡化,西方國家孤立遏制中國。國內外環境不利于經濟發展,導致經濟增長下滑。1981—1984年,經濟快速增長。從國內看,撥亂反正措施初見成效,國內政局穩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措施逐漸推開。從國際看,國際關系走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多極化趨勢與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國內外環境。2001年后經濟增速穩定提升。從國內看,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加入世貿組織,促進經濟增速穩中有升。從國際看,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我國抓住全球化進程加快、社會信息化以及新興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機遇,推動了經濟穩步提升。(8分)綜上,經濟發展速度受國內外環境影響。要利用有利環境,推動經濟發展。(2分)【解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經濟,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設問要求通過材料提取三條及以上信息,擬定論題,首先解讀圖表信息可知,圖中曲線是1950—2010年的GDP增長速度曲線,可針對圖中所示的幾個峰值進行解讀,提取材料中從1953—1956年、1959-1961、1978年以后的數據變化,概括論點,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在論述中可以從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1978年以后改革開放不斷深化、2001年后加入世貿等角度分析增速變動原因,同時依據相關歷史事件對GDP增速的影響,從國家政治經濟政策、國際局勢、自然環境等角度進行論述。最后進行總結,經濟發展速度受國內外環境影響。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利用內外有利環境,推動經濟發展。也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論述,如:國內外環境影響經濟發展,言之有理即可。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模擬卷02(新高考通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345678910BBCCDBDACB111213141516CADAD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答案】(1)特點:相的來源(身份)由卿大夫下移至士階層;相權演變與君主權威變化密不可分;體現出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4分)(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戲異常處理與故障排查考核試卷
- 民間非營利組織新舊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2025
- 3.20國際幸福日幸福其實并不遙遠幸??梢院芎唵握n件
-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2025屆小升初??家族e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湘潭理工學院《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項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雅安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5月聯合調研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省2024-2025學年高三1月物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茖W?!缎睦碜稍兗夹g與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管理會計應用指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多樣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省武漢市七一華源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 TSSITS 2006-2024 面向特定場景低速自動駕駛產品準入及運營規范
- GB/T 25020.1-2025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支柱第1部分:鋼支柱
- 廣西壯族自治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題(含答案)
- 社會福利 課件匯 高和榮 第1-5章 緒論- 社會福利主體
- 恐龍無處不有(2024年山東泰安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
- 洗車流程培訓
- 2023九年級數學下冊 第二十八章 銳角三角函數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用28.2.2 應用舉例第2課時 方向角和坡角問題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開封大學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危險化學品購銷的合同范本
- YY/T 1938-2024醫用透明質酸鈉敷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