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無處不有(2024年山東泰安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_第1頁
恐龍無處不有(2024年山東泰安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_第2頁
恐龍無處不有(2024年山東泰安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_第3頁
恐龍無處不有(2024年山東泰安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_第4頁
恐龍無處不有(2024年山東泰安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恐龍無處不有阿西莫夫①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骨骼化石。該島是離南極海岸不遠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鳥臀目恐龍。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④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重要得多。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現了這種古老的動物的化石。⑤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⑥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⑦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⑧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百萬年以后,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⑨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舒適地生活。⑩大約在兩億年前,泛大陸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現在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南部是由現在的南美和非洲構成,最南部是現在的南極洲和澳大利亞,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隨著時間的流逝,北美又與亞洲和歐洲分開,南美也與非洲相離。(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印度向北移動,并且大約在5000萬年前與亞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個陸塊在那里聚合并緩慢地褶皺變形。南極和澳大利亞也已相互分離。?當大陸相互分離時,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到6500萬年以前,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大陸也已完全分開。現在的每一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恐龍化石。?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歷了一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為冰天雪地。?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那里的冰有數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因此,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7.下列對選文具體內容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A.說明了上億年前恐龍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況。B.通過南極恐龍化石的發現證明了“板塊學說”。C.推測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大陸的漂移。D.證明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8.根據選文的邏輯說理順序,給下列句子排序,最能顯示其嚴密推理的一項是()①這說明,恐龍曾經生活在每一塊大陸上。②所以,現在的各塊大陸在遠古曾經是聯結在一起的一整塊大陸或者說“泛大陸”。③恐龍的化石在現存各個分離的大陸上都有發現。④但是,恐龍不可能是在每塊大陸上獨立生存的。⑤這塊“泛大陸”在恐龍出現之后逐漸分裂成為現在的各塊大陸。A.①⑤②③④ B.⑤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①②⑤9.下列對選文第?~?段使用的說明方法判斷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 B.舉例子作詮釋列數字C.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 D.列數字作詮釋分類別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若刪掉,對語意表達效果影響最小的一項是()A.“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B.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C.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D.大約經歷了一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答案】7.B8.C9.A10.D【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文段開篇提出不同科學領域緊密相連,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接著以南極發現恐龍化石這一事件展開,論述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引出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這一觀點,隨后詳細闡述了“板塊構造”理論以及泛大陸的形成和分裂過程,解釋了恐龍在不同大陸出現的原因,最后再次強調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板塊學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A.只說明了恐龍曾經的盛況,沒有體現出與“板塊學說”的聯系;C.只是文中的部分內容,并非主要內容;D.比較寬泛,沒有具體指出本文是通過南極恐龍化石的發現來證明“板塊學說”從而體現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對其他領域的影響;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銜接排序。首先,③“恐龍的化石在現存各個分離的大陸上都有發現”這是推理的起點;接著①“這說明,恐龍曾經生活在每一塊大陸上”是對③的進一步闡釋;然后④“但是,恐龍不可能是在每塊大陸上獨立生存的”提出疑問引發思考;再接著②“所以,現在的各塊大陸在遠古曾經是聯結在一起的一整塊大陸或者說‘泛大陸’”給出結論;最后⑤“這塊‘泛大陸’在恐龍出現之后逐漸分裂成為現在的各塊大陸”進一步說明泛大陸的發展過程。因此排序為:③①④②⑤;故選C。【9題詳解】本題考查說明方法。由?段“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可知,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南極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南極洲寒冷且儲存了大量冰的特點,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南極洲的氣候特征;由?段“那里的冰有數英里厚”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說明了南極冰蓋的厚度,增強了說明文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由?段“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可知,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南極的生物與其他地方的生物進行比較,突出了南極生物因板塊運動被帶到極地后生存環境惡劣、命運悲慘的特點。故選A。【10題詳解】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A.“幾乎”在這句話中表示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說明“板塊構造”理論為地質界非常多但并非是全部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果刪去“幾乎”,就變成“板塊構造”理論為地質界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這與實際情況不符,過于絕對。“幾乎”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B.“有機會”在句中表示一種可能性,說明早期恐龍只是存在分散到泛大陸各個地方的可能性,但不是必然會分散到各個地方。如果刪去“有機會”,就變成早期恐龍一定分散到了泛大陸的各個地方,表述過于絕對,與實際情況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C.“所有的”強調了板塊運動時將全部大陸匯聚在一起,突出了匯聚的完整性和廣泛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