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歷期中】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1頁
【7歷期中】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2頁
【7歷期中】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3頁
【7歷期中】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4頁
【7歷期中】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試題卷)注意事項:1.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2.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2頁。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大運河開鑿之后,運河南端的杭州,運河和長江交口處的京口和江都,運河和淮河會合處的楚州,運河和黃河相遇處的汴州等商業都市皆日益繁榮,均成為一方繁盛的都會。材料表明大運河的開通()A.推動了南北文化交流 B.促進了沿岸城市的發展C.加快了隋朝統一進程 D.加強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對下表中全國人口變化主要原因的解讀正確的一項是()年份全國戶數全國人口609890萬戶4600萬626290萬戶1600萬A.北方人口南遷 B.隋末戰亂與政權更迭C.南北實現統一 D.政府推行的經濟改革3.“唐玄宗即位后,明確宣布‘官不濫升’,把武周、中宗以來所置的員外官、試官、斜封官數千人,一律撤銷。”材料表明唐玄宗()A.注重文教 B.改革吏治 C.統一幣制 D.改革稅制4.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字混亂現象十分嚴重,漢字訛變叢生,異體紛呈,而唐朝書法強調書寫的規范、統一,注重規范和法度。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是()A.科技進步 B.政治局勢 C.經濟發展 D.民族交融5.“這是一個詩歌創作空前活躍的時代。僅在清代所編的《全唐詩》中,就有……詩人二千三百余家。”材料表明這一時代詩歌空前活躍的依據是詩歌()A.題材豐富 B.數量眾多 C.風格各異 D.作者眾多6.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壁畫中的人物,身穿駁領窄袖袍服,腳穿烏靴。幞頭是唐朝典型的冠式,而駁領窄袖袍是胡服的特征。形成于唐朝的大型歌舞劇《羽衣霓裳舞曲》則源于印度的婆羅門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亞元素。以上現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兼容并包 B.影響深遠 C.領先世界 D.傳承創新7.后周太祖郭威進行軍事改革,限制地方武夫軍事集團的權力,誅殺跋扈的將領,并重建文官系統和恢復律令。郭威的改革表明五代十國政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A.實現國家的統一 B.藩鎮割據的威脅 C.解決財政的危機 D.恢復和發展經濟8.宋太祖認為,文臣縱皆貪濁,亦不及武臣一人也。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任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C.擴大科舉規模,發展文教事業 D.設置通判,監督知州9.唐代人們認定“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宋代民間則流行“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的俗語。這一變化緣于()A.科舉制度改革 B.社會風氣開放 C.政治環境的改變 D.民族政權的對峙10.據史書記載,熙寧十年(1077年)國家年稅收劇增到52101029石。這一變化得益于()A.大運河的開通 B.北宋實現國家統一 C.宋遼達成和議 D.王安石變法的實施11.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絹15萬匹,茶3萬斤。該和約()A.促進了宋遼之間經濟交流 B.加重了北宋財政負擔C.導致了北宋王朝迅速滅亡 D.激化了西夏社會矛盾12.下面是北宋三位皇帝在位期間國家稅收情況統計表,表中數據變化反映出北宋()時間總稅收(萬貫)農業稅占比商業稅占比宋太宗355965%35%宋真宗572348%52%宋神宗707030%70%A.農業發展停滯 B.國家經濟衰退 C.商品經濟繁榮 D.經濟重心南移13.閱讀右圖,分析北宋農業發展的因素是()A.引進外來品種 B.墾田面積擴大 C.自然條件優越 D.耕作技術提高14.從唐朝到宋朝,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南五省書院由13個增加到19個,而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書院則由26個增加到564個。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政權并立 B.商業城市興起 C.科技發展需要 D.經濟重心南移15.從右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基本特征是()A.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C.繁榮與開放 D.多民族政權由并立到統一二、辨析改錯(12分)16.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答題卷”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唐太宗統治時期,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2)貞觀初年,高僧鑒真西行前往天竺取經。(3)12世紀初,完顏部首領阿保機建立女真政權。(4)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由廣東和福建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4分,共28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盛唐年間,出于鞏固新拓領土和加強邊疆守備的戰略需要,在邊地設十節度使,領邊防節鎮,后內地刺史加受節度使銜。安史之亂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終于釀成藩鎮割據。宋代統治者十分重視唐代藩鎮割據的歷史經驗,厲行中央集權,走向剝奪地方,強干弱枝的極端,限制和破壞地方的經濟文化建設。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時期之一,而北宋統治者抵抗無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無實力,易于虛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編自林英男《唐宋時代地方行政體制和強干弱枝傳統的形成》(1)閱讀材料,指出盛唐年間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分)(2)閱讀材料,與唐朝相比宋朝在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有何變化?根據材料,指出這一變化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王朝明確提出“華夷無別”“華夷同重”原則,對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首領“示之以禮”……唐朝加強了對四方民族的優待、冊封、和親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實施……在形式上保留當地原有統治機構或實行“監管制”,使民族事務管理走上制度化。——摘自孫懿《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過程》(1)材料一表明唐王朝采取怎樣的民族政策?根據材料一,說說唐王朝將這一政策付諸實踐的具體方式有哪些?(8分)材料二圖為河北遼墓壁畫《備茶圖》,描繪了備茶烹茶的場景。圖中爐左側的契丹少女在推茶碾,右側吹火的少年頭頂的發式是典型的契丹人頭頂剃禿一片的發式。史料:澶淵之盟(1005年)以后,宋遼雙方達成協議,在河北沿邊陸續開放了雄州(雄縣)、霸州(霸縣)、安肅軍(徐水)、廣信軍(保定西北)等四處榷場,其中以雄州榷場最為重要,雙方交換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藥、茶葉,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遼方有牛、馬、駱駝、銀子等。——摘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2)材料二中圖片反映了契丹人哪一生活習俗?根據材料二中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這一生活習俗的歷史背景。(4分)(3)綜合上述內容,談談你對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認識。(2分)四、活動與探究(15分)19.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顯著的時代,尤其在商業方面。某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如下活動,感受宋朝商業的發展。請你參加到活動中來,完成下列探究活動。【都城異同看發展】圖1圖2(1)閱讀上圖,圖1是______(朝代名稱)都城______;圖2是______(朝代名稱)都城______。根據圖示,分析歸納在商業方面后者與前者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8分)【貨幣變化看發展】圖3圖4(2)與圖3相比,圖4貨幣具有哪些優點?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這一變化有何影響?(4分)(3)通過以上探究活動,談談你對宋朝商業發展的認識。(3分)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BBBDABACD題號1112131415答案BCDDD二、辨析改錯(12分)16.(1)×;(1分)將“唐太宗”改為“唐玄宗”。(2分)(2)×;(1分)將“鑒真”改為“玄奘”。(2分)(3)×;(1分)將“阿保機”改為“阿骨打”。(2分)(4)√。(3分)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4分,共28分)17.(1)變化:中央在地方設置節度使,形成內輕外重局面。(3分)影響:導致安史之亂發生,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3分)(2)變化:厲行中央集權,強干弱枝。(2分)原因:吸取唐朝藩鎮割據的歷史經驗。(2分)影響:嚴重削弱了地方實力,導致北宋無力抵抗少數民族政權的進攻。(4分)18.(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方式:優待少數民族;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和親;用少數民族貴族治理少數民族等。(任意三點,6分)(2)習俗:飲茶。(2分)宋遼之間實現了長時間和平,宋遼之間進行了長期的經濟文化交流。(2分)(3)民族交融始終是我國歷史發展的潮流;各民族在沖突和交往中互相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