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設計理念】《登岳陽樓》是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部分的經典詩作。杜甫的這首詩,以其沉郁頓挫的風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和對人生苦難的深刻體悟。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這些核心素養展開。引導學生通過對詩歌語言的品味和分析,構建和運用豐富的語言知識;通過對詩歌意象、意境和情感的探究,發展和提升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對詩歌藝術特色的欣賞和評價,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通過對杜甫詩歌所蘊含的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核心素養目標】1.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詩歌中的字詞含義,掌握詩歌的語言特色,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能夠在具體的語境中運用所學的詩歌語言知識進行表達和交流。2.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情感變化,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審美鑒賞與創造:欣賞《登岳陽樓》的藝術美,包括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審美鑒賞能力,能夠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并嘗試進行詩歌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4.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杜甫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和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理解詩歌中的字詞含義,掌握詩歌的語言特色。2.分析詩歌的意象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3.感受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教學難點1.深入理解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包括個人身世之感和家國興亡之思。2.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風格的具體表現及其形成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在中國古代文學的燦爛星空中,唐詩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而在眾多的唐代詩人中,杜甫以其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和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被譽為“詩圣”。他的詩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的生活疾苦。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登岳陽樓》,去感受詩人在登上岳陽樓時所抒發的深沉情感。首先,老師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岳陽樓的故事。岳陽樓,位于湖南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更是讓岳陽樓聲名遠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至今仍廣為傳頌。那么,杜甫登上岳陽樓時,又有著怎樣的感慨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二、講授新課(一)作者及背景介紹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安史之亂等社會動蕩。其詩歌題材廣泛,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被譽為“詩史”。杜甫的詩歌風格沉郁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對后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登岳陽樓》這首詩創作于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此時的杜甫已經是一位年老體弱的詩人。他離開夔州,輾轉來到岳陽。面對浩渺的洞庭湖和雄偉的岳陽樓,詩人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此時的杜甫,生活困苦,疾病纏身,親友離散,國家也正處于動蕩不安的局面。這些因素都融入了他的詩歌之中,使這首詩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教師富有感情地范讀《登岳陽樓》,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節奏和韻律。在范讀過程中,教師要突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表現出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例如,“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要讀出詩人對洞庭湖的向往和終于登上岳陽樓的感慨;“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要讀出洞庭湖的浩瀚氣勢和詩人內心的震撼。2.學生跟讀學生跟隨教師的范讀進行跟讀,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在跟讀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模仿教師的語調、語速和語氣,力求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3.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讀音錯誤和朗讀節奏問題。對于一些容易讀錯的字詞,如“坼”“乾坤”等,教師要重點強調。4.指名朗讀請幾位學生分別朗讀詩歌,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讀音是否準確、節奏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到位等。通過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提高朗讀水平。(三)疏通詩意,理解字詞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詩歌。在翻譯過程中,學生要圈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并嘗試通過查閱資料或與同學交流來解決問題。2.教師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集中講解。重點講解以下字詞和句子:“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昔”,從前;“聞”,聽說。這句詩的意思是,從前就聽說過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終于登上了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分裂;“乾坤”,天地,這里指日月。這句詩描繪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它將吳楚兩地分開,日月星辰仿佛都在湖水中漂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無一字”,指沒有一點消息;“老病”,年老多病;“孤舟”,孤獨的小船。這句詩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凄涼,他的親朋好友沒有一點消息,自己年老多病,只能獨自漂泊在孤舟上。“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戎馬”,指戰爭;“關山北”,指北方邊境;“憑軒”,靠著窗戶;“涕泗流”,眼淚縱橫。這句詩的意思是,北方邊境戰事不斷,詩人靠著窗戶遠望,不禁老淚縱橫。3.學生再次翻譯詩歌,確保對詩意的理解準確無誤。教師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翻譯的結果,互相糾正錯誤,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四)分析詩歌意象和意境1.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的意象教師提問:“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讓學生仔細閱讀詩歌,找出其中的意象,如“洞庭水”“岳陽樓”“吳楚”“乾坤”“親朋”“老病”“孤舟”“戎馬”“關山”等。2.分析每個意象的含義和作用“洞庭水”: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湖水浩瀚,氣勢磅礴。它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代表,也象征著詩人廣闊的胸懷和深沉的情感。詩人通過描寫洞庭湖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岳陽樓”:岳陽樓是歷史文化的象征,它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和文人墨客的感慨。詩人登上岳陽樓,觸景生情,引發了對人生和國家命運的思考。“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吳楚”和“乾坤”:“吳楚”代表了東南地區的廣闊地域,“乾坤”則代表了天地宇宙。這兩個意象的運用,進一步強調了洞庭湖的浩瀚和詩人視野的開闊,同時也暗示了國家的動蕩和不安。“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親朋”和“孤舟”:“親朋”的無消息,體現了詩人的孤獨和寂寞;“孤舟”則象征著詩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凄涼的處境。“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中的“戎馬”和“關山”:“戎馬”代表了戰爭,“關山”則代表了北方的邊境。這兩個意象的運用,揭示了當時國家的動蕩局勢和人民的苦難生活,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憂慮。3.體會詩歌的意境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詩歌中的意象,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讓學生描述自己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如“浩瀚的洞庭湖,湖水波濤洶涌,岳陽樓屹立在湖邊,詩人獨自站在樓上,望著遠方,臉上露出憂慮的神情”。通過想象和描述,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詩歌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五)探究詩歌情感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提出問題:“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哪些情感?這些情感是如何體現的?”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要結合詩歌的意象、意境和字詞,深入分析詩人的情感。2.各小組代表發言各小組代表分別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有的小組可能會認為,詩人表達了對洞庭湖壯麗景色的贊美之情,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句詩,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有的小組可能會認為,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凄涼,如“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在年老多病、親友離散的情況下的孤獨和無助。還有的小組可能會認為,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憂慮,如“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句詩,揭示了當時國家的動蕩局勢和人民的苦難生活,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人民的同情。3.教師總結教師對各小組的發言進行總結,指出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多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也有個人身世之感和家國興亡之思。這些情感相互交織,使詩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人通過描繪洞庭湖的壯麗景色,反襯出自己的孤獨和凄涼;通過對國家動蕩局勢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憂慮。這種情感的表達,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六)體會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1.引導學生理解“沉郁頓挫”的含義教師向學生解釋“沉郁頓挫”的含義。“沉郁”主要指詩歌的情感深沉、凝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頓挫”主要指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富有變化,抑揚頓挫,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杜甫的詩歌常常表達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人生挫折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摯;同時,他的詩歌在節奏和韻律上也非常講究,常常運用對仗、平仄等手法,使詩歌具有一種跌宕起伏的美感。2.分析《登岳陽樓》中沉郁頓挫風格的具體表現從情感表達上看,詩人在詩歌中既有對洞庭湖壯麗景色的贊美,又有個人身世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情感復雜而深沉。例如,“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詩人用“昔聞”和“今上”形成對比,表達了自己多年來對洞庭湖的向往和終于登上岳陽樓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含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則表達了詩人在年老多病、親友離散的情況下的孤獨和無助,情感凄涼而哀傷。“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揭示了當時國家的動蕩局勢和人民的苦難生活,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人民的同情,情感悲憤而深沉。從節奏和韻律上看,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富有變化,抑揚頓挫。例如,“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和“浮”兩個字的運用,使詩句的節奏更加明快,富有動感;同時,詩句的平仄對仗也非常工整,使詩歌具有一種和諧的美感。“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無一字”和“有孤舟”形成對比,使詩句的節奏更加頓挫,突出了詩人的孤獨和凄涼。(七)拓展延伸1.比較閱讀教師展示杜甫的另一首詩《登高》,讓學生與《登岳陽樓》進行比較閱讀。比較兩首詩在情感表達、意象運用、藝術風格等方面的異同。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詩歌的特點和風格。《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在情感表達上,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凄涼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但《登岳陽樓》更側重于對國家動蕩局勢的描寫和對人民苦難生活的同情,而《登高》則更側重于個人身世的感慨和對人生挫折的思考。在意象運用上,兩首詩都運用了豐富的意象來表達情感。《登岳陽樓》中的“洞庭水”“岳陽樓”“吳楚”“乾坤”等意象,描繪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和國家的動蕩局勢;《登高》中的“風”“天”“猿”“渚”“沙”“鳥”“落木”“長江”等意象,描繪了秋天的凄涼景象和詩人的孤獨心境。在藝術風格上,兩首詩都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但《登岳陽樓》的節奏更加明快,韻律更加和諧;而《登高》的節奏則更加頓挫,韻律更加凝重。2.詩歌創作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登岳陽樓》的理解和感受,進行詩歌創作。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詩歌知識和技巧,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創作完成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和指導。三、課堂小結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杜甫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登岳陽樓》的字詞含義、意象和意境、情感表達以及沉郁頓挫的風格等方面。強調杜甫詩歌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閱讀杜甫的其他作品,深入體會他的詩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四、課堂練習1.請簡要分析“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句詩的妙處。2.詩歌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請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你對杜甫詩歌沉郁頓挫風格的理解。參考答案:1.“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句詩的妙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坼”字寫出了湖水將吳楚兩地分開的磅礴力量,“浮”字寫出了日月星辰仿佛都在湖水中漂浮的動態感;二是意境開闊,詩人的視野從眼前的洞庭湖擴展到了整個天地宇宙,表現了詩人廣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氣魄;三是襯托了詩人內心的震撼和感慨,面對如此壯麗的景色,詩人不禁對大自然產生了敬畏之情,同時也引發了對人生和國家命運的思考。2.“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表達了詩人孤獨、凄涼和無助的情感。“親朋無一字”,說明詩人的親朋好友沒有一點消息,體現了他的孤獨和寂寞;“老病有孤舟”,寫出了詩人年老多病,只能獨自漂泊在孤舟上,表達了他的凄涼和無助。這句詩通過描寫詩人的個人處境,反映了他在社會動蕩中的悲慘遭遇,也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3.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登岳陽樓》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情感表達上,詩歌既有對洞庭湖壯麗景色的贊美,又有個人身世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情感復雜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