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2025.0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周公認為,夏商之所以失去天命,是因為不敬德;而文王修明自己的德行,任用該任用的人,懲罰該懲罰的人,從此就承受了殷人原先所受的天命、疆土和人民。周公的“敬德”思想()A.否定了天命的權威 B.重視個人主觀努力C.彰顯天下為公理念 D.體現道法自然智慧2.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史官密切注意水、旱情況并記錄于史志中,孔子編《春秋》一并采用,使二百多年來的環境變遷史料得以流傳后世,成為后續正史和地方志系統記錄水旱的先聲。據此推知,各國()A.注重以農為本 B.保護生態環境 C.提倡官修史書 D.鼓勵興修水利3.南朝齊、梁統治者以自己為正統,貶斥同時期的北魏為“索虜”。而北魏則以占據中土為理由,力主自己是正統,否定對手的合法性。這實質上說明()A.南北朝時期夷夏之別的深化 B.華夏文化得到各民族認同C.南北政權之間缺乏交流交往 D.血緣聚居的隔閡根深蒂固4.兩宋時期,城隍祭祀逐漸興盛并被正式納入國家祀典。朝廷明確規定,地方官員上任三日內必須拜謁城隍廟,這使得原本在地方祭祀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社稷神受到城隍神的強力沖擊。城隍祭祀的盛行緣于()A.中央集權的強化 B.土地作用的削弱C.義利觀念的轉變 D.城市經濟的發展5.晚清有人在其所著的《滬游夢影》中感慨:“若夫廣見聞、證學問,則當觀夫制造局之機器,而知功用之巧拙;觀于招商局之輪船,而知商賈之盈虛;觀于巡捕房、會審公堂,則知中外交涉之多。”這主要說明了近代上海()A.文明交融改變大眾生活 B.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C.吸引國人關注時代變遷 D.引領國內近代工業發展6.下圖反映了19世紀后期中國進出口貿易貨值(貨值單位:千海關兩)的變化情況。對圖中數據解讀正確的是()A.世界經濟大勢推動中外貿易態勢逆轉B.中國進出口貿易呈持續增長態勢C.中國開始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傳統自然經濟仍然占據主導地位7.新中國成立后,武術課程一度被拒于學校門外。1961年,我國對《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作了修訂,將武術的基本功、基本動作、武術操、初級拳、青年拳等列為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的必修教學內容。這一變化表明()A.每個人的受教育權利得到保障 B.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已經形成C.學校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D.民族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8.下表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頒行的部分衛生法案。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我國()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性傳染病管理條例》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4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A.防疫是公共衛生事業的重心 B.愛國衛生運動開展方興未艾C.衛生防疫法制體系不斷健全 D.文明衛生的社會風尚已形成9.14世紀,由于教會難以對黑死病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人們便各自給出五花八門的答案,這些“解釋不再是依據某種權威或經典,而是根據現實和自己的文化觀念而進行的自我思考”“正是在它們的沖擊下,看似鐵板一塊的正統意識形態變得支離破碎”。由此可知,黑死病的流行()A.提高了人們的衛生防疫能力 B.為啟蒙運動的興起奠定基礎C.造成了基督教文化日益衰微 D.推動了人文主義思潮的發展10.15世紀末,這些航海家到達印度洋后,并沒有打破伊斯蘭世界在印度洋上建立的貿易體系。因為手中可供出口的資源有限,他們只能像古代羅馬商人一樣,把這個港口的貨物運到另一個港口,從中積累資金,換取國內市場急需的產品。這些航海家,應該來自()A.西班牙 B.荷蘭 C.葡萄牙 D.英國11.克里奧爾人指出生在拉美的土生白人,是伊比利亞半島歐洲白人的后裔。18世紀后期,他們從感情上脫離了自己的同胞,否認西班牙白人是自己的父輩和兄弟,而把這種稱謂贈給了膚色黝黑的當地土著人,并高度贊揚印第安人的文化和傳統。克里奧爾人的觀念反映了()A.民族自決原則得以確立 B.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樣性C.西班牙殖民統治被推翻 D.歐洲的文化侵略遭到失敗12.南北戰爭爆發前,在新英格蘭軍械所里,軍方非常看重可互換部件所帶來的可維修性,并且比私人制造商更不關心成本。類似的“軍工實踐”逐漸擴展到鐘表、縫紉機、打字機、農業設備、自行車等民用產品的生產領域。“軍工實踐”的擴展()A.增加了制造業的成本 B.推動了工廠制的出現C.有利于零件的標準化 D.加速軍工企業民營化13.19世紀,英國出現了建立機械學院和工學院的熱潮。在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改革中加強了應用科學的教學,減少了古典內容的教學時數。由此可見,當時英國教育的發展()A.增加了女性受教育的機會 B.適應了工業化的需要C.推動了“蒸汽時代”到來 D.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14.根據英國1894年的犯罪率(每10萬人的犯罪人數)統計資料,大都市是416.7,制造業城市351.8,海港643.6,東部農村地區為128.2。在5萬余起犯罪案中,超過95%是偷盜罪。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眾不勞而獲的思想盛行 B.城鄉經濟發展差距日益擴大C.近代自治市制度弊端重重 D.工業化時代的貧困問題突出15.1953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在經濟方面推行削減開支、平衡預算、降低國債的緊縮政策。同時,于1954年和1956年兩次修訂《社會保障法》,使幾百萬未享受保險待遇的人,也能享受保險待遇。這些做法()A.緩解了經濟“滯脹”危機 B.結合了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C.貫徹了自由主義政策傳統 D.促進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秦漢是中華文明至關重要的開創與變革時期,在制度、思想、文化、對外交流等領域不斷改革。經過4個世紀的創新積淀,新的“中國人”共同身份認同逐漸產生。“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成為中華文明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正式奠基。——摘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中華文明史簡明讀本》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的史實,就“秦漢是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奠基時期”的觀點進行闡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元朝以大都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東北至黑龍江,西通伊利、欽察兩汗國,西南抵烏思藏,南接安南、緬國,做到了“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全國共設有驛站約1500處,為各級政府因公差遣人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飲食等,也用來運輸官府物資。急遞鋪是元代的官方郵遞系統,負責傳遞文書,傳遞速度規定為一晝夜400里。元世祖后期,在山東開鑿會通河,全長250余里。隨后又采納郭守敬的建議,在京郊開鑿通惠河,全長164里。經重新疏鑿,運河河道基本取直,運糧船可以直接駛入大都積水潭停泊。“江淮、湖廣、四川、海外諸番土貢、糧運、商旅懋遷,畢達京師”。另外元朝還首次開辟了南北海運航線。每年二月由長江口之劉家港載糧入海,取直線北行,繞膠東半島入渤海,抵直沽。據估計,在當時的南北交通運輸線中,河漕比陸運的費用節省十之三四,海運則比陸運節省十之七八,共同成為元朝的重要經濟命脈。——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1)根據材料,概括元朝水陸交通的主要職能,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水陸交通發展的歷史背景。(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元朝水陸交通發展的歷史作用。(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武陵地區是中原連接西南的通道,自古以來人群遷移頻繁。唐至德年間之后,中原多變故,不少北方州郡百姓遷徙到武陵。自元開始,中央王朝進一步加強對武陵地區的治理,在經制地區移民屯戍。明正德年間,四川一帶遭遇饑荒,形成了涌入武陵地區的流民潮。清朝改土歸流以來,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區調整了土地制度,促使內地大量民眾遷徙至武陵地區。移民與早期居民一起開墾荒地,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共同投身于采礦業,推動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的繁榮,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早期居民“靠山吃山”的生活困囿。移民群體帶來的外來文化因子,與當地土家、苗、侗等居民積淀的區域性文化碰撞、交融。來自中原的儒釋道文化廣泛傳播,融合國家大傳統的“客老司”的力量超越了代表當地傳統文化的“土老司”“苗老司”以及歌師。無論是漢族的端午龍舟競渡、春節民俗,還是土家族的擺手舞盛會、苗族的趕秋節慶典,都成為各族人民共享的文化盛典與精神家園。——摘編自譚志滿等《適應與共享:共同體視閾下武陵地區歷史移民群體的在地化策略》(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武陵地區歷史移民活動形成的因素。(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武陵地區歷史移民活動帶來的影響。(7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785年,在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曼徹斯特,醫生們進行了一次調查,他們發現工廠中的兒童們被迫在沒有基本衛生條件的環境中日夜工作。1802年,羅伯特·皮爾向下院提出《學徒健康與道德法案》,其內容包括:工廠主應該使得工人工作的車間保持通風,防止細菌的滋生;在工作期間,學徒們應該受到相應的教育,包括讀、寫與算術。同年6月,國王批準該法案,地方上治安法官雖告知工廠主們要向他們登記相關的情況,但是不久這一法案幾乎就不被人注意了。1832年,托利黨議員薩德勒提出了著名的《10小時工作法案》,民眾從四面八方來到約克郡聲援該法案,有超過130000名民眾在情愿書上簽了名。1833年,輝格黨人議員阿勒索普提出自己的議案,并很快成為法律。該法案規定:9至13歲兒童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9小時;任命4名監督員監督該法案的實施,監督員有權像治安法官那樣對違反者處以罰金。至19世紀末,英國的一系列工廠法從范圍上實現了對幾乎所有行業、所有工種的覆蓋,英國政府也逐漸改變了自身原有的定位,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摘編自陳日華《19世紀英國對工廠制度的規制:實踐與立法》(1)根據材料,概括19世紀英國工廠立法的主要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歷史背景。(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9世紀英國工廠立法的作用。(6分)此資料來源于:中學歷史教學園地(/),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910答案BABDCADCDC題號1112131415答案BCBD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答案】評分要點:秦朝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2分)秦始皇推崇法家學說;(1分)統一文字,利于政令傳達和信息傳遞;(1分)統一貨幣、車軌、度量衡,促進商品流通;(2分)修馳道、直道和五尺道,開鑿靈渠,溝通各地交通,鞏固統一局面。(1分)漢武帝尊崇儒學,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從此儒學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2分)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1分)實行鹽鐵官營,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與銷售;(1分)推行均輸平準法,平抑物價。(1分)表述分:1分。17.【答案】(1)主要職能:負責傳遞公文;(1分)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2分)運輸官府物資;(1分)南糧北運。(1分)歷史背景:國家實現了大一統;(2分)元朝疆域空前遼闊。(1分)(2)歷史作用:提高了國家的行政效率;(1分)促進了邊疆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1分)加強了中央集權;(1分)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2分)促進了中外聯系加強。(1分)18.【答案】(1)北方動蕩不安;(2分)逃避自然災害,尋求生計;(1分)官府的推動;(1分)中央政權加強地方治理;(1分)地方開發的需要;(1分)南方經濟的發展。(1分)(2)帶來了大量勞動力和生產技術;(1分)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1分)促進了民族交融與多元文化的融合;(2分)強化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