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二輪復習模塊一:中國古代史模塊二:中國近現代史模塊三:世界史.近代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近現代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近現代經濟與社會生活.近現代思想演變與文化傳承.近現代通史整合.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國家與社會治理.文化演變與傳承.古代通史整合.世界文明的演進、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近代以來的民族解放與社會主義運動.近代以來的國際關系與格局的演進.世界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生活.世界文化發(fā)展與文化交流.世界通史整合二輪復習專題分布模塊一:中國古代史主題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2025二輪復習
命題統計命題要點2024年2023年2022年熱考角度先秦政治文明①福建.T1.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的特點②廣西.T1.夏朝統治③廣西.T17.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④甘肅.T1.新石器時代遺址⑤湖南.T1.宗法制⑥新課標T24新石器時代遺址⑦廣東.T1.禮樂制①新課標·T24·良渚、龍山文化②新課標·T25·儒家法家治國方略③湖南·T2·戰(zhàn)國任相①浙江·T1·西周分封制古代中樞管理制度①江西.T4.中央體制②甘肅.T2.文書制度③吉林.T4.文官制度①湖南·T4·宋御史諫官②北京·T5·清奏折①廣東·T3·三省六部制②湖南·T5·清代君主集權古代地方行政制度①重慶.T3.唐朝地方行政制度②湖南.T2.兩漢地方行政制度新課標·T26·漢代州制①廣東·T2·漢代封國制與“奉朝請”②山東·T16·隋代政區(qū)改革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①福建.T2.九品中正制②河北.T2.察舉制③江西.T2.古代中國官員考核④安徽.T19.宋朝科舉制和重文抑武⑤北京T2.察舉制⑥吉林.T4宋科舉制①新課標·T27·李元涼②湖北·T5·明代科舉③湖北·T16·軍事人才④湖南·T3·南北朝選使⑤山東·T2·漢尚牛車①湖南·T3·隋唐選官制度的變遷②山東·T4·明代監(jiān)察制度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情境設計從命題形式上看,呈現出“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特點,史料形式上多以文字、圖片或表格為主,凸顯對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蘊含家國情懷,培養(yǎng)制度自信核心考點中國古代文明格局;商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中央集權下皇權的加強、地方割據與中央集權的此消彼長、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是歷年高考命題的核心區(qū)域價值導向文化自信;制度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選賢任能;社會公平備考方向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國家的誕生應從唯物史觀角度加以分析,對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認識需要站在歷史長河中去探究其對中華文明進程的深遠影響。基于史料實證理解戰(zhàn)國變法與用人制度;運用學術情境認識科舉制與察舉制的關系;基于歷史理解認識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治理,說明影響行政區(qū)劃改革的因素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大一統下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央集權中央行政制度夏朝世襲制商朝春秋戰(zhàn)國內外服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血緣關系瓦解、分封制解體;君主權力加強,郡縣制、官僚制產生西周地方行政制度選官制度官員管理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兩漢隋唐宋朝元朝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兩院制明朝清朝廢宰相、設內閣軍機處郡縣制郡國并行制隋:州縣、唐:道州縣路、州(府)縣行省制明朝廢行省、設三司;明清時期形成省府縣三級制西周世官制戰(zhàn)國至秦軍功爵制漢朝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舉制明清八股取士監(jiān)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漢御史大夫、刺史隋唐御史臺宋朝臺諫合一明督察院、六科清六科并入督察院考核制度秦漢上計制隋唐以品德才能為標準兩宋嚴格的考核標準明考滿、考察清考課制度含京察和大計中央集權萌芽線索一: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線索二:君主專制下中樞機構的演變線索三: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線索四:官員的選拔與管理02專題框架·思維引航時代時間工具代表遺址生產生活成果社會組織約1萬年前以前約1萬年前以后前期(距今約7千-5千年)后期(距今約5000年)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打制石器打磨制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漁獵采集群居用火彩繪陶器以粟為主種植水稻養(yǎng)蠶繅絲黑陶玉器祭壇神廟母系氏族公社原始人群父系氏族公社中華文明的起源線索一: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將國家權力和家族關系結合起來,形成“家國一體”的局面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不同等級權利和義務固定,很難逾越分封制給予諸侯國較大的統治權力,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王權和神權緊密結合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襲,具有相對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君主的權力受到國人制約,未實現君主專制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特點①以血緣關系為紐帶②貴族政治、等級森嚴③王權有限,地方權力較大④神權色彩濃厚⑤穩(wěn)定延續(xù)⑥原始民主傳統線索一: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線索一: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1.中華文明的起源2.早期政治制度特點《師說》P5新舊時期時代文化遺存及特點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線索二
君主專制下中樞機構的演變1.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師說》P33.加強君主專制的重要手段2.中樞權力機構演變趨勢4.制約皇權的四種力量5.中樞權力體制的異化(1)朝議(廷議)制度:(2)官僚制度(3)重史傳統(4)儒學對皇權的制約(1)外戚干政;(2)宦官專權;(3)權臣專政無論是外戚、宦官還是權臣,其權力均依托于皇權,是皇權的延伸和變異線索三: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線索四:官員的選拔與管理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師說》P32.地方管理制度演變特點3.地方管理制度演變影響4.地方治理的主要特點《師說》P91.古代官員的選拔2.古代官員的管理、監(jiān)察、考核3.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師說》P4《師說》P11高考題練習時間:P45題
P65題
P86題
P103題1.多元一體:2.原始民主傳統:3.貴族政治:5.華夏認同4.家國一體、家國同構夏商周時期,國家政權由世襲貴族掌握,他們依靠血緣和出身,世世代代壟斷國家官職,這就是歷史上的世卿世祿制,這一時期政治成為“貴族政治”,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官僚政治逐漸取代了貴族政治。所謂“多元”,是在中華民族“統一體”內部各族體單元不同文化和習俗的“多元”;一體是指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統一于中華文化中,形成共同文化觀念。例如:①新石器時期多種文化遺跡,彼此交流,帶有對方因素。②境內各少數民族各有特色,構成了中華文化。商周時期君主權力不是絕對的,其中的原始民主傳統,對君主權力有制約作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平民“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影響朝政。家國一體:指一個人既是家族的族長,又是國家的掌權者,同時家族勢力在國家的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就是國,國就是家。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西周依禮制宗法原則建構起來的大宗、小宗結構,構成了一個井然有序的政治實體,它使族權和行政權合二為一,使家族和宗族同時享有政權和族權的雙重權力。華夏本義指衣冠華美又重禮儀。華夏作為文化、政治實體,在春秋戰(zhàn)國時被周邊少數民族所認同,包括政治認同、文化認同、血緣認同。線索一: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核心概念線索二
君主專制下中樞機構的演變先秦(萌芽)春秋時期:
戰(zhàn)國時期:秦朝(創(chuàng)立)西漢(鞏固)漢承秦制,漢初:漢武帝:設立
,加強皇權,形成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完善)確立宋元(加強)①宋朝
:中書門下、樞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軍事和財政②元朝:明清(頂峰)①明朝:廢除宰相制度,設立
②清朝:設立【自主梳理】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君主專制下中樞機構演變的知識體系貴族等級分封制開始解體;君主權力加強(孕育)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中朝中外朝制度三省制孕育產生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兩院內閣南書房、軍機處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秦:三公九卿制西漢:(漢武帝)“中外朝”制東漢: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明:廢丞相,設內閣清:(雍正)軍機處探究:古代中央行政制度演變的趨勢趨勢: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皇權不斷加強。1.制約皇權的四種力量(1)朝議(廷議)制度:(2)官僚制度(3)重史傳統(4)儒學對皇權的制約2.加強君主專制的四大手段(1)分割宰相權力(2)中央機構內侍化(3)加強監(jiān)察監(jiān)督(4)控制選官用人3.中樞權力體制的異化(1)外戚干政;(2)宦官專權;(3)權臣專政無論是外戚、宦官還是權臣,其權力均依托于皇權,是皇權的延伸和變異君主專制下中樞機構的演變考點突破核心概念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2.皇帝制:由秦始皇建立,至1912年清朝滅亡結束。“皇帝”名號是“三皇五帝”的合稱,特征是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位世襲。3.大一統專制主義是決策方式。是與民主政體相對立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的專斷獨裁,匯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政大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中央集權是管理方式。是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大一統”更強調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多個方面實現高度的集中和統一。不僅是地域上的統一,還包括制度、思想觀念、價值體系等的一致性和整體性。具有更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政治治理的內涵。線索二君主專制下中樞機構的演變階段朝代地方制度層級區(qū)劃形成秦朝___________郡—縣鞏固漢初___________郡—縣(東漢)_________________漢武帝___________完善唐朝唐:節(jié)度使(后期___________)隋朝:廢郡,實行州、縣二級制唐朝:道、州、縣三級加強宋朝權錢兵分權、監(jiān)督路—州(府)—縣新發(fā)展元朝___________;宣慰司等省、路、府、州、縣多級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府—縣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郡縣制郡國并行制推恩令州—郡—縣藩鎮(zhèn)割據行省制廢行省,設三司清承明制,督撫制度線索三: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1、地方制度演變特點:(1)變化總趨勢: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強化;(2)中央集權是推動地方變化的主要原因。王朝初期強化地方控制、地方機構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權破壞,控制減弱;(3)沿襲變革是變遷主線。對前代地方行政制度沿襲為主,變革為輔;(4)上動下穩(wěn)是變化主要特征。縣級相對穩(wěn)定,州、府、省則變化很大。2、削弱地方權力的主要方式:
①細化行政區(qū)劃;②分化地方權力;③加強地方管理監(jiān)督。3、設置調整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意義:①提高行政效率;②加強中央集權;③鞏固國家統一;④確立了中國行政區(qū)劃的基本模式。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變特點、方式及意義1.山川形便宋朝及以前時期根據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劃分地理區(qū)域,進而劃分行政區(qū)域。能夠使行政區(qū)劃與經濟、文化區(qū)劃一致,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但是容易成為地方割據的有利條件2.犬牙交錯是指元朝及以后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區(qū)域劃分行政區(qū)域。利用犬牙相入劃分的行政區(qū)域往往地跨多個自然區(qū)域,內部自然條件、經濟特點、文化風俗差別較大,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割據勢力。一種中國傳統的政治治理模式,是遼夏金政治的一大特色。“因俗而治”并非一項具體的政治制度,而是史官對于遼夏金政治特征的總結。表現:遼朝南北面官制、四時捺缽制;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制度、蕃漢兩套官稱;金朝基本沿襲唐宋制度、猛安謀克制。3.因俗而治核心概念線索三: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朝代制度標準選拔方式特點西周貴族世襲貴族世代壟斷高官春秋戰(zhàn)國軍功、才能軍功授爵、舉薦缺乏制度化;戰(zhàn)時(臨時)選官方式秦明習法律中央任命專任法家思想兩漢自下而上推薦,中央考試,任命地方官推薦取士;形式多樣魏晉中正評定授官漸成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隋唐才學自由報考分科考試擇優(yōu)錄取分科考試選拔人才兩宋不問家世,科舉進一步完善元血緣、軍功、才學四書試人;時斷時續(xù)明清才學八股取士,內容僵化官員選拔科舉制九品中正制察舉制、征辟、征召世官制軍功爵制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血緣孝廉、茂才等家世、德、才線索四:官員的選拔與管理1.世官制世官制是官制世襲的制度,這一制度決定了公門有公、卿門有卿的現象,官職被限定在貴族范圍內,這一制度主要在戰(zhàn)國之前實行。2.察舉制漢武帝時期到東漢末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薦人才為官的制度。標準是德才兼?zhèn)洌ㄅe孝廉),有利于打破血緣、世襲,擴大統治基礎。征辟制:自上而下皇帝為征、官員為辟;積功勞為官也是兩漢官員選拔的補充。3.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一種由品評官(中正)評定人才優(yōu)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演變:魏晉確立、隋文帝廢除。標準:家世、品德、才能→西晉門第成為唯一標準。初期對杜絕朋黨,破除門閥、選拔人才及加強中央集權起一定積極作用。后來成為士族地主操縱政權的工具,不利于選拔人才和中央集權。4.門閥政治門閥政治是指東晉時期出現的士族與皇權共治的歷史現象,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tài)。門閥士族,是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地主階級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個階層的專稱。東漢豪強地主是其前身,以莊園經濟為基礎,累世經學,時代高官,門生故吏遍天下。門閥制度形成的標志是九品中正制。核心概念線索四:官員的選拔與管理1、選官演變趨勢①選官標準:血緣、家世、門第演變?yōu)橐詫W識、才能為選拔標準;②選拔權力:從地方逐漸收歸中央;③選官原則:日趨嚴密,趨向制度化、公開、公平、客觀;④選官基礎:日益擴大,官員素質不斷提高;⑤選官方式:薦舉到考試;⑥變化主因:社會經濟發(fā)展和階級關系的變動。2、選官演變的影響①促進社會尚學風氣;②有利于階層流動,擴大統治基礎;③提高官員文化素質;④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利于封建統治長治久安。官員的選拔趨勢和影響時代制度主要內容戰(zhàn)國上計制每年歲終,地方官員將區(qū)域內戶口、墾田、賦稅收入、刑獄、災變,以及徭役賦稅征派,編好上計簿,按時呈報有關部門漢代考課制考核采用會議形式,公開舉行評議,主考者提出問題,受考核者需根據政績實情問答。然后逐級匯總,上奏天子。唐代“四善二十七最”考核制以“四善”“二十七最”的標準對所屬流內官進行年終考核。“四善”包含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非懈。“二十七最”則是根據國家各部門的執(zhí)掌不同,分別提出的二十七條具體標準。宋代“四善四最”考核制頒行《守令四善四最》考課法。“四善”與唐無異。“四最”是“斷獄平允、賦人不擾;均役屏盜、勸課農桑;賑恤饑窮、導修水利;戶籍增衍、整治簿書”明代“考滿”和“考察”制“考滿”三年一考,分為稱職、平常、不稱職三等,以定黜陟;“考察”九年三考,按八法:貪、酷、浮躁、不及、老、病、罷、不謹考察內外官吏。考核制度演變及特點1、考核日益制度化和專業(yè)化;2、考核內容更加廣泛和完整;3、注重德行、才能與公平;線索四: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秦朝漢朝中央地方魏晉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監(jiān)御史御史府刺史御史臺巡御史御史臺(臺院、殿院、察院)一臺三院道為監(jiān)察區(qū)10--15道臺諫合一諫院:上監(jiān)下督通判監(jiān)司御史臺重御史,輕諫官御史臺肅政廉訪司督察院六科督察院監(jiān)察御史演變特點:1.監(jiān)察權不斷集中到皇帝手中。2.御史監(jiān)察職權不斷擴大,諫官職權日益萎縮。3.監(jiān)察機構逐漸獨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垂直監(jiān)察體制。4.監(jiān)察官員位單權重,以小制大。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演變(1)監(jiān)察服務于君主專制
(2)監(jiān)察官員位卑權重:權力很重,對地方有巨大的威懾作用。(3)監(jiān)察方式多樣化:中國古代的各朝都有制度化的監(jiān)察機構,也有暗訪、暗查的機構.
(4)監(jiān)察權與行政職權混淆(異化):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權與行政權高度重疊,使很多監(jiān)察機構演化成地方行政機關,如漢代的刺史。評價:①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行政,抑制貪污腐敗,促進吏治清明;②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③對地方割據勢力具有一定監(jiān)督、防范作用,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④服務并受制于皇權,實際效能有限監(jiān)察制度再分析1.(2024·全國高考新課標卷·24)考古學者在某史前遺址發(fā)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類墓葬分別占總數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規(guī)模大、隨葬品豐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禮器等。據此可以推斷,該遺址處于()A.舊石器時代早期
B.舊石器時代晚期C.新石器時代早期
D.新石器時代晚期D聚焦高考2.(2024·甘肅高考·1)新石器時代中期,大多數聚落出現結構復雜的“大房子”,與眾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顯對比。“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動中心,或部落首領住宅兼公共事務場所。“大房子”的出現反映了這一時期()A.社會矛盾逐漸加劇
B.部落組織日益復雜C.勞動分工更加明確
D.國家形態(tài)初步具備B3.(2024·廣西高考·1)有學者把五帝時代到夏代中期首領的更迭情況制作成圖,如下圖。據此可知()A.東夷族是早期國家形成中的主角
B.華夏族在文明起源過程中占中心地位C.夷夏兩族彼此爭勝并且聯盟執(zhí)政
D.夷夏兩族的融合主要以戰(zhàn)爭方式實現C4.(2024·福建高考·1)考古發(fā)現,二里頭的宮城遺址中,二號宮廟與一號宮殿呈東西分布,二者各有一條南北向的軸線;偃師商城的宮城遺址也有“左廟右宮”及“雙軸線”。這可以說明我國早期國家()A.血緣關系與權力中心相互維系
B.祭祀制度日趨完備C.內服王畿與外服方國相互對立
D.都城布局已成定式A聚焦高考5.(2024.1·浙江高考·4)史載:“(西)漢成帝初置尚書五人,其一人為仆射,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國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書),客曹(主外國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斷獄),是為五曹。”由此可知()A.尚書臺正式確立為新行政中樞
B.漢成帝開始設立中朝削弱相權C.尚書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職能
D.尚書仆射控制中朝威脅到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jax面試題及答案2017
- 2025幼兒園數學自測試題及答案
- 語言敏感期:雙語啟蒙的黃金法則
- 2025年勞動經濟學與政策研究課程考核試卷及答案
- 江蘇、河南2021年全國高中聯賽一試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 商標報價合同協議
- 收廢品協議書范本
- 櫥窗清洗服務合同協議
- 員工合同解除協議模板
- 售后保密合同協議
- 2025-2030城市燃氣產業(yè)行業(yè)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緊固件制造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優(yōu)化醫(yī)患溝通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途徑
- 2025北京九年級(上)期末語文匯編:文言文閱讀
- 越出站界調車RAILWAY課件
- 河北武安招聘警務輔助人員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高級插花花藝師(三級)理論考試題(附答案)
- 脊柱損傷搬運操作
- 2024年陜西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考試化學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中小學組)
- 2025年古董拍賣收藏品買賣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