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北京初三(上)期末語文匯編文言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2025北京順義初三上期末)閱讀《醉翁亭記》,回答問題。醉翁亭記歐陽修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下列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峰回路轉(zhuǎn)
妙手回春 B.晦明變化
春和景明C.野芳發(fā)而幽香
發(fā)奮圖強 D.佳木秀而繁陰
秀外慧中2.下列對文中“樂”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作者“樂”在醉翁亭周圍的美麗景色,以及四季變換所帶來的不同趣味。B.作者“樂”在滁州人與自己一起出游,旅途中行走休憩、歡樂和唱的氛圍。C.作者“樂”在天然的美食以及自釀美酒,和與賓客們暢談未來的深厚友誼。D.作者“樂”在能與滁州百姓一起同歡共享,感受他們的幸福和滿足。3.根據(jù)《醉翁亭記》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語段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內(nèi)容。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①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②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③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學(xué)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④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⑤之。——(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注:①機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②夷陵,今屬于湖北省宜昌市。③乖錯,這里是指冤假錯案。④潤,對……有好處。⑤便,安逸,安適的意思。貶謫文學(xué)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透過作品領(lǐng)略文人風(fēng)骨,了解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歐陽修在《醉翁亭記》的繪景敘事中用“①”一句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追求。材料中記述歐陽修在貶夷陵時從“翻舊案”中發(fā)現(xiàn)②,自此,凡遇百姓的事“不敢忽也”。他始終堅持“③”的從政理念,不管到哪里都受到百姓擁戴。4.(2025北京密云初三上期末)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問題。【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陽樓記》)【乙】皇祐①二年,吳中大饑,殍殣②枕路。是時范文正領(lǐng)③浙西,發(fā)粟及募民存餉,為術(shù)甚備④。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⑤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⑥。監(jiān)司奏劾杭州⑦不恤荒政,嬉游不節(jié),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⑧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fā)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mào)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⑨,日無慮數(shù)萬人。荒政之施,莫此大⑩。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注:①[皇祐]宋仁宗趙禎的年號。②[殍殣](piǎojìn),餓死的人。③[領(lǐng)]主管。④[為術(shù)甚備]救助的方法很是完備。⑤[希文]范仲淹,字希文。⑥[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多人。⑦[監(jiān)司奏劾杭州]監(jiān)察機關(guān)彈劾杭州長官。⑧[條敘](草擬奏章)分條陳述。⑨[仰食于公私者]仰仗官府、私家養(yǎng)活的人。⑩[荒政之施,莫此大]救濟災(zāi)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1)“居廟堂之高”中的“居”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安居樂業(yè) B.居安思危 C.深居簡出 D.飲食起居(2)下列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翻譯:擴增它舊有的制度,把唐代有賢德的人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理解:此句點明了重修岳陽樓的主要做法,也暗含著對滕子京政績的肯定。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翻譯: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這兩種表現(xiàn)。理解:句中“二者之為”是指遷客騷人“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fēng)”的自如。C.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公之惠也。翻譯:這一年,兩浙災(zāi)區(qū)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理解:此句寫出了范仲淹賑災(zāi)的效果,贊揚了范仲淹在賑災(zāi)方面的卓越功績。(3)在下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乙文中范仲淹改變傳統(tǒng)的賑災(zāi)方法,在籌措資金、開倉放糧的同時,利用當(dāng)?shù)厝恕阿佟钡奶攸c,鼓勵居民出游,并大興土木,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達到“②”的目的。范仲淹的這些表現(xiàn),正是他在甲文中表達的“③”這一政治抱負的體現(xiàn)。(2025北京豐臺初三上期末)閱讀《岳陽樓記》,完成下面小題。岳陽樓記范仲淹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5.“去國懷鄉(xiāng)”中的“懷”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懷”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懷古傷今 B.觸目傷懷 C.關(guān)懷備至 D.虛懷若谷6.文中的“噫”意蘊豐富。下列對其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噫”翻譯為“唉”,透露出難以尋覓同道中人的些許孤獨和落寞。B.“噫”翻譯為“唉”,流露出對當(dāng)時社會缺少古仁人的無奈和絕望。C.“噫”翻譯為“啊”,表達了對品德高尚的古圣先賢的敬慕和向往。D.“噫”翻譯為“啊”,飽含著對滕子京同古仁人一道的勸慰和勉勵。7.根據(jù)《岳陽樓記》和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選自《論語·泰伯》)材料二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是時范仲淹領(lǐng)浙西,為術(shù)①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仲淹乃縱民競渡,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于是諸寺工作②鼎興。監(jiān)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jié),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仲淹乃自條敘所以晏游及興造,皆欲以發(fā)有馀之財,以惠貧者。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③,民不流徙,皆仲淹之惠也。(取材于《夢溪筆談》)注:①[為術(shù)]賑災(zāi)的措施。②[工作]修建工程。③[晏然]太平無事。《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借對遷客騷人監(jiān)物之情的議論,引出古仁人“①”的豁達胸襟,而后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濟世情懷與曾子所倡導(dǎo)“②”的儒家思想是一致的。范仲淹采取③、大規(guī)模興建土木工程等方式帶領(lǐng)吳中百姓救災(zāi),正是其情懷的具體表現(xiàn)。8.(2025北京門頭溝初三上期末)閱讀《醉翁亭記》,完成問題。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①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③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④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往來而不絕者”中的“絕”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絕”,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絕非偶然 B.來此絕境 C.哀轉(zhuǎn)久絕 D.絡(luò)繹不絕(2)結(jié)合全文,對文中畫線句“醉”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句寫太守因為年紀(jì)最大,喝了很少的酒就醉了,所以不勝酒力。B.②句寫太守陶醉在四季山水之間,在酒中寄托快樂的心情。C.③句寫太守看到滁人游山和賓客歡樂的場面,沉醉其中。D.④句寫太守以醉寫樂,抒發(fā)了與民同樂的情感。(3)根據(jù)《醉翁亭記》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金雞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幾百年矣。微風(fēng)拂之,聲如暗泉颯颯;稍大,則如奏雅樂;其大風(fēng)至,則如揚波濤,又如振鼓,隱隱有節(jié)奏。方舟上人①為閣其下,而名之曰松風(fēng)之閣。予嘗過而止之,洋洋乎若將留而忘歸焉。(取材于劉基《松風(fēng)閣記》)【注釋】①方舟上人:一個名叫方舟的和尚。古代文人雅士喜歡為亭臺樓閣起名,歐陽修的“醉翁亭”因命名;劉基的“松風(fēng)閣”因命名。(2025北京房山初三上期末)閱讀《醉翁亭記》,完成各題。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9.“若夫日出而林霏開”的“開”與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淫雨霏霏,連月不開 B.云開霧散C.開源節(jié)流 D.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0.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甲】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翻譯:遠遠看去,樹木繁茂、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瑯琊山。理解:本句簡要交代了從周圍景象中判斷瑯琊山的依據(jù),為引出醉翁亭作鋪墊。【乙】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譯: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間,寄托在飲酒上。理解:這句話承接前一句,闡發(fā)文章的主旨,即山水游玩之樂不及宴飲之樂。11.根據(jù)《醉翁亭記》及下面兩則材料,在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材料一】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fù)得賜度僧牒①,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②米,多作饘粥③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軾見茅山一河專受江潮,鹽橋一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復(fù)造堰閘,以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復(fù)入市……軾二十年間再蒞杭,有德于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減)注:①復(fù)得賜度僧牒: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②常平:地名。③饘(zhān)粥:稀飯。【材料二】鄭燮,曾任濰縣令。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zhuǎn)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①,我任②之。”即發(fā)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節(jié)選自《清史稿?鄭燮傳》,有刪減)注:①譴:譴責(zé),責(zé)備。②任:承擔(dān)責(zé)任。以民為本,可得民心。歐陽修滁州勵精圖治,①;②,民眾將其畫像掛于家中供拜;鄭燮濰縣開倉濟民,去任之日,③。(2025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閱讀《醉翁亭記》,完成下面小題。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2.下列選項各有兩組詞語,每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山行六七里/一意孤行
至于負者歌于途/不負重望B.峰回路轉(zhuǎn)/哀轉(zhuǎn)久絕
云歸而巖穴暝/歸來倚杖自嘆息C.漸聞水聲潺潺/雞犬相聞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去國懷鄉(xiāng)D.前者呼,后者應(yīng)/有求必應(yīng)
觥籌交錯/運籌帷幄13.結(jié)合全文,對瑯琊山“蔚然而深秀”的理解,下列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日出霧氣消散,云聚洞穴昏暗,光影斑駁。B.野花散發(fā)幽香,樹木枝繁葉茂,郁郁蔥蔥。C.山間水流減少,石頭露出水面,蕭瑟凄慘。D.樹林茂密萌蔽,禽鳥上下鳴叫,生機勃勃。14.根據(jù)《醉翁亭記》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當(dāng)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①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②,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節(jié)選自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注】①鰷(tiáo):一種白色小魚。②[朝雊(gòu):野雞在清晨鳴叫。兩篇文章圍繞山間出游展開,歐陽修游覽了瑯琊山,他的樂趣來自山水、宴飲、①;王維則期待與裴迪同游,因為裴迪是“②”,能與自己共得“③”。(2025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閱讀《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小題。湖心亭看雪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15.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余住西湖
拉余同飲
余味無窮
游刃有余B.人鳥聲俱絕
萬籟俱寂
面面俱到
聲色俱厲C.人鳥聲俱絕
哀轉(zhuǎn)久絕
絡(luò)繹不絕
巧妙絕倫D.強飲三大白
自強不息
博聞強記國富民強16.《湖心亭看雪》中“癡”字意蘊豐富,下列對“癡”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癡行: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強飲三大白”,表現(xiàn)出特立獨行、率性純真的一面。B.癡景:作者執(zhí)著于欣賞這大雪無痕、天地一白的世界,可以看出他對高潔人格的追求。C.癡情:作者“崇禎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記述,透露出無限的悵惘和淡淡的哀愁。D.癡人:作者因偶遇知音而喜,因家國敗亡而悲,表現(xiàn)出隨心、隨性、隨緣的癡人風(fēng)范。17.根據(jù)《湖心亭看雪》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①,余攜眾登龍山。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②。坐久清冽,蒼頭③送酒至,余勉強舉大觥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馬小卿⑤唱曲,李岕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三鼓歸寢。余坐一小車,拖冰凌而歸。(取材于張岱《陶庵夢憶》卷七《龍山雪》)注:①霽:雪后轉(zhuǎn)晴。②呆白:蒼白。③蒼頭:這里指年紀(jì)大的伙計。④欱:吸吮。⑤馬小卿:與下文的李岕生都是當(dāng)時的伶人(戲曲演員)。二文都寫了雪后奇景和冬夜賞雪的雅趣,一上龍山,一下西湖,構(gòu)思奇巧,別有情致。《龍山雪》中“大雪深三尺許”,大觥飲酒“竟不得醉”,吹簫唱曲“①”等細節(jié)描述真實,掩卷猶覺寒氣逼人;《湖心亭看雪》中妙用“痕”“點”“芥”“粒”等量詞,極言堤、亭、舟、人之渺小,讓人頓時產(chǎn)生②的感慨。(2025北京通州初三上期末)閱讀《岳陽樓記》,完成下面小題。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18.“政通人和”中的“通”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通宵達旦 B.博古通今 C.暢通無阻 D.指通豫南19.對“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物”的理解,下列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岳陽樓的雄偉景象。 B.淫雨霏霏下的蕭然景象。C.春和景明中的美麗風(fēng)光。 D.遷客騷人的榮辱得失。20.根據(jù)《岳陽樓記》第一段和【鏈接材料】,在下面語段橫線處填上合適的內(nèi)容。【鏈接材料】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①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予發(fā)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日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問其所以作之利害②,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③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fēng)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且無患。”(取材自歐陽修《偃虹堤記》)注:①滕侯:岳州知州滕宗諒,字子京,河南(今河南洛陽)人。②利害:文中國指好處。③沖:交通要道。滕子京被貶到岳陽任知州后,重修岳陽樓,既“①”,又“②”;為“有事于州者近且無患”,他③。你認為范仲淹和歐陽修都應(yīng)邀撰文作記的深層原因是④。(2025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閱讀《岳陽樓記》節(jié)選,完成各題。岳陽樓記范仲淹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21.“政通人和”中的“和”與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春和景明 B.風(fēng)和日麗 C.和睦相處 D.隨聲附和22.文中的“微斯人,吾誰與歸?”意蘊豐富。下列對其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沒有古仁人,我同誰一道呢?表達作者對古仁人的敬慕和向往。B.如果沒有滕子京,我同誰一道呢?表達作者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規(guī)箴之意。C.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道呢?表達作者自己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D.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道呢?表達作者“以物喜,以己悲”的胸懷。23.根據(jù)《岳陽樓記》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材料一居易雖進忠,不見聽,乃丐外遷①。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錢塘湖,鐘泄其水,溉田千頃。(取材于《新唐書·白居易傳》)材料二徙知徐州。河②決曹村,泛于梁山泊,匯于城下,城將敗。軾③曰:“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軾廬④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取材于《宋史·蘇軾傳》)注:①[外遷]降職到外地做官。②[河]黃河。③[軾]蘇軾。④[廬]搭起茅屋。憂國憂民,是中國志士仁人追求的政治抱負。同樣遭遇困境,滕子京“謫守”,卻用心治理,巴陵得以“①”;白居易“②”,卻“③”,得以“溉田千頃”;蘇軾遭遇洪水圍城,卻④,保全了徐州城。他們都用行動書寫了自己的憂國憂民之志。(2025北京昌平初三上期末)閱讀《岳陽樓記》(節(jié)選),完成各題岳陽樓記(節(jié)選)范仲淹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24.“予觀夫巴陵勝狀”中的“勝”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勝”,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美不勝收 B.游覽勝地 C.不勝其煩 D.勝券在握25.對“其喜洋洋者矣”中“喜洋洋”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湖光相連,廣闊無際,心情愉悅。B.鷗鳥飛停,魚兒暢游,草木茂盛,青翠欲滴,心曠神怡。C.煙霧消散,月光千里,波光粼粼,漁者閑適,輕松愜意。D.執(zhí)酒迎風(fēng),借酒消愁,愁緒隨風(fēng),豁然開朗,暢快喜悅。26.根據(jù)《岳陽樓記》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盧承慶,字子馀,幽州涿人。高宗永徽時,坐事①貶簡州司馬。顯慶四年,以度支尚書②同中書門下三品,坐調(diào)非法③,免。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④,卒。臨終,誡其子曰:“死生至理,猶朝有暮。碑志著官號年月,無用虛文⑤。”初,承慶典選⑥校百官。有一官督漕運,遭風(fēng)失米。承慶考之曰:“監(jiān)運損糧,考中下。”以示其人,無慍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慶嘉之,又改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取材于《新唐書·盧承慶傳》)【注】①坐事:因事而獲罪。②度支尚書:主管國家財政稅收的官吏。③坐調(diào)非法:不合規(guī)定。④致仕:退休。⑤虛文:夸飾溢美的文辭。⑥典選:掌管選拔人才授官的事務(wù)。范仲淹雖被貶外放,卻依然追求如古仁人一樣的心思,“處江湖之遠”也憂①,寫下《岳陽樓記》勸慰滕子京的同時,明志自勵;盧承慶屢遭貶謫,臨終前仍告誡孩子撰寫自己的碑文時“②”,要用平實的語言記錄自己的一生;督漕運的官員面對不同的考核結(jié)果“無慍”“③”,不因自己考評等級的變化而或喜或悲。三人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踐行者。(2025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閱讀《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小題。湖心亭看雪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27.“上下一白”中的“一”,與下面各項中加點的“一”,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一視同仁 B.一望無際 C.舉一反三 D.煥然一新28.下列對文中西湖的雪景以及給人的感受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太過寒冷,又是夜晚,湖上萬籟無聲,顯得曠遠寂寥。B.湖邊樹上冰花凝結(jié),湖上水汽彌漫,泛舟其間,有一種朦朧之美。C.天云皆白,山覆白雪,天地間的白色融為一體,給人明亮、歡快之感。D.湖中的景與人構(gòu)成一幅簡約的水墨畫,讓人產(chǎn)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29.根據(jù)《湖心亭看雪》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材料一往年因雪霽,偶入西溪①,何意得見世外佳景。日雖露影,雪積未疏,竹眠低地,山白排云,風(fēng)回雪舞,撲馬嘶寒,玉墮冰柯,沾衣生濕。遙想梅開萬樹,目亂飛花,自我人跡遠來②,踏破瑤街十里,生平快賞,此景無多。因念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③,吾人片刻沖風(fēng),更想護爐醉酒。噫,恣欲甚矣!雖未能以幽冷攝心,亦當(dāng)以清寒煉骨。(取材于高濂《四時幽賞錄》)[注釋]①西溪:在今浙江杭州市,在西湖附近。②自我人跡遠來:意思是我從遠方趕來。③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意思是佛祖在雪山修行,因為能忍受艱苦的環(huán)境,所以最終才修成正果。材料二初六日,天色甚朗。覓導(dǎo)者各攜筇①上黃山。石峰環(huán)夾,其中石級為積雪所平,一望如玉。數(shù)里,級愈峻,雪愈深,其陰處凍雪成冰,堅滑不容著趾。余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后趾。從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岡,則蓮花、云門②諸峰,爭奇競秀,若為天都③擁衛(wèi)者。(取材于徐霞客《徐霞客游記》)[注釋]①筇(qióng):一種竹子,可做手杖。②蓮花、云門:都是黃山山峰。蓮花峰是黃山三大主峰之首,海拔1864.8米。云門峰巖壁分開如門,云氣可從中穿梭而過,故得名。③天都:黃山三大主峰之一。雪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張岱在“人鳥聲俱絕”的冬夜,“①”。高濂偶然在雪晴后到西溪,為欣賞這“世外佳景”,甘愿忍受嚴(yán)寒,還認為人們平時頂著風(fēng)走兩步,就想回去擁火爐喝熱酒,屬于“恣欲甚矣”,至少應(yīng)當(dāng)“②”。徐霞客雪后登黃山,在雪凍成冰、無處下腳的極險石階上,獨自上前,“③”,鑿出孔后再勉力攀登,才得見雪后奇秀的山景。在一般人看來,他們都是“癡人”。他們的這種“癡”,是對自然的熱愛,更是④的體現(xiàn)。(2025北京朝陽初三上期末)閱讀《岳陽樓記》,完成下面小題。岳陽樓記范仲淹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30.“薄暮冥冥”中的“薄”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薄利多銷 B.厚此薄彼 C.日薄西山 D.衣著單薄31.翻譯文中三處畫線語句,并依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翻譯:過了兩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擴建岳陽樓,并在樓上雕刻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是為了記錄滕子京取得的政績。B.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翻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理解:作者登樓時看見遷客騷人因洞庭風(fēng)雨之景而憂愁哀傷,因洞庭春晴之景而無比欣慰與歡喜。C.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翻譯: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xiàn),為什么呢?理解:古仁人和遷客騷人不同之處或許在于古仁人不因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或喜或憂,也不因自己心情的好壞或樂或悲。32.根據(jù)《岳陽樓記》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季文子相宣、成①,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②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③,且不華國④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選自《國語》)注:①[相宣、成]輔助春秋時期的魯宣公和魯成公。②[仲孫它]子服它,孟獻子的兒子。③[愛]吝嗇。④[華國]使國家有光彩。季文子為魯上卿時,看見百姓“”,他堅持不貪享榮華;范仲淹貶官在外時,仍借古仁人之口表達了“”的政治理想。無論官場浮沉,季文子與范仲淹都,展現(xiàn)了士大夫身上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2025北京房山初三上期末)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醉翁亭記(節(jié)選)歐陽修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33.下列詞語中加點的“絕”與“往來而不絕者”中的“絕”,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絕無此意 B.絕處逢生 C.?dāng)乇M殺絕 D.絡(luò)繹不絕34.下列對文中“晦明變化”的理解,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明暗交替變化。指早晨林間云霧消散時的景象。B.明暗交替變化。指傍晚山谷洞穴中煙云聚攏時的景象。C.明暗交替變化。指山中早晨自暗而明、傍晚自明而暗的景象。D.明暗交替變化。指山中時而自暗而明、時而自明而暗的景象。35.根據(jù)《醉翁亭記》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吾友盧君抱孫以進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簡而明,民安其俗,從容就理。于是攜童幼,挈①壺觴,逶迤②而來,攀援以登,坐于崇崗積石之間,超然遠矚,邈③然澄④思,飄飄乎遺世⑤之懷,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時極樂。(節(jié)選自劉大櫆《游凌云圖記》)注:①挈:提,拎。②逶迤:慢步緩行的樣子。③邈:久遠,遙遠。④澄:靜。⑤遺世:離開塵世。歐陽修《醉翁亭記》中“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的情趣。盧抱孫在四川洪雅縣擔(dān)任縣令時能與百姓同游同樂,除了地理因素外,還得益于“,”,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治理洪雅。(2025北京大興初三上期末)在中華文明的思想寶庫中,憂樂思想一直熠熠生輝。它從對“道”的追求逐漸發(fā)展為對國家、人民的情感,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班級開展以“探究古人憂樂觀”為主題的文言學(xué)習(xí)活動,請你閱讀材料,完成小題。【甲】顏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不改其樂。夫富貴,人所愛也,顏子不愛不求,而樂乎貧者,獨何心哉?天地間有至貴至愛可求而異乎彼者,見其大而忘其小焉爾。見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也。(取材于周敦頤《通書·顏子第二十三》)【乙】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取材于范仲淹《岳陽樓記》)【丙】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取材于歐陽修《醉翁亭記》)36.梳理文意時,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文言虛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文段【甲】“而樂乎貧者,獨何心哉?”一句中的“哉”表疑問,相當(dāng)于“呢”,意在引發(fā)讀者思考顏回不慕富貴、不求享受、能在貧窮中自得其樂的原因。B.文段【乙】“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一句中的“乎”表疑問,相當(dāng)于“嗎”,表示范仲淹在對遷客騷人的做法進行推測時無法肯定作答。C.文段【丙】“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一句中的“也”表肯定判斷,歐陽修因在自己的治理下滁州百姓能安居樂業(yè),而流露出自信得意之情。37.周敦頤認為,顏回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的原因是“①”;范仲淹汲取“孔顏之樂”的思想,主張②;歐陽修則用③的行動體現(xiàn)了與民同樂的思想。可見,憂樂觀不僅是應(yīng)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態(tài)度,更關(guān)乎道德追求和社會責(zé)任。38.與范仲淹、歐陽修一樣關(guān)注國家命運、關(guān)注民眾疾苦的歷史人物很多。請你從下面人物中任選一位,分析其名句體現(xiàn)的憂樂觀內(nèi)涵。(1)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2)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選,內(nèi)涵:。(2025北京海淀初三上期末)閱讀《岳陽樓記》,完成小題。岳陽樓記范仲淹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39.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
以殘年余力
持之以恒B.去國懷鄉(xiāng)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治國安邦C.朝暉夕陰
有時朝發(fā)白帝
朝思暮想D.吾誰與歸
男有分,女有歸
返璞歸真40.對“或異二者之為”一句的理解,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B.為達成目標(biāo),古仁人的行為超越了遷客騷人。C.古仁人能以更超脫和宏大的視角來看待人生。D.遷客騷人的“悲”“喜”不是古仁人的情感追求。41.根據(jù)《岳陽樓記》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材料一武帝即位,黯①為謁者②。匈奴渾邪王帥眾來降,漢發(fā)車二萬乘。縣官亡錢,從民貰③馬。民或匿馬,馬不具。上怒,欲斬長安令。黯曰:“長安令亡罪,獨斬臣黯,民乃肯出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上默然。(取材于班固《漢書·卷五十》)材料二明道末,天下蝗旱,知通州吳遵路乘民未饑,使民采薪芻,官為收買,以其直糴④官米。至冬,大雪寒,即以元價易薪芻與民,官不傷財,民且蒙利。又建茅屋百間以處流民,捐俸錢置辦鹽蔬,日與茶飯參俵⑤,有疾者給藥以理之;其愿歸者,具舟續(xù)食,還之本土。是歲,惟通民安堵,不知其兇歲也,故其民愛之若父母。(取材于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注:①〔黯〕指汲黯。②〔謁者〕官名,秦漢謁者掌管接待賓客及贊禮。③〔貰(shì)〕賒買。④〔糴(dí)〕買進糧食。⑤〔俵(biào)〕分給,分散。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在文中表達了“”的政治抱負。這是對“古仁人”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如汲黯在一事上的所言所行,表明了他的襟懷;而范仲淹的憂樂觀在當(dāng)時的士大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吳遵路在蝗旱之年解決了百姓的糧米之困,還用“”解決了流民的居住之難。(2025北京東城初三上期末)閱讀《醉翁亭記》(節(jié)選)、《岳陽樓記》(節(jié)選),完成小題。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42.“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中的“歸”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歸”,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吾誰與歸 B.女有歸 C.滿載而歸 D.殊途同歸43.對“進亦憂,退亦憂”中兩個“憂”的理解,下列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比遷客騷人登樓覽物產(chǎn)生的不同情感,把話題從自然景物對人情感的影響轉(zhuǎn)換到古仁人對百姓、國家的憂慮。B.“進亦憂,退亦憂”的高尚情懷與儒家傳統(tǒng)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追求一致。C.進指的是“居廟堂之高”,退指的是“處江湖之遠”,無論身處何種境地,古仁人憂國憂民之心未嘗廢替。D.進退都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作者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先憂后樂的誓言,點明主旨。44.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請根據(jù)兩篇選文及下面材料,說說“以百姓心為心”在歐陽修、范仲淹和晏殊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鏈接材料】(晏殊)罷①知宣州。數(shù)月,改應(yīng)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來,天下學(xué)校廢,興學(xué)自殊始。……遷②刑部尚書,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復(fù)為三司使。陜西方③用兵,殊請罷內(nèi)臣④監(jiān)兵,不以陣圖授⑤諸將,使得應(yīng)敵為攻守⑥;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zhàn)斗。又請出⑦宮中長物⑧助邊費。(取材于《宋史·列傳第七十》)[注]①罷:罷官。②遷:升遷。③方:正在。④內(nèi)臣:太監(jiān)。⑤授:這里指強行命令。⑥為攻守:制定攻守的策略。⑦請出:請求拿出。⑧長物:多余的財物。
參考答案1.B2.C3.太守之樂其樂也有很多冤假錯案寬簡而不擾【導(dǎo)語】《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名作,通過描繪滁州醉翁亭及周圍的自然風(fēng)光和百姓生活,以寄托作者對政務(wù)的樂觀態(tài)度和隨遇而安的生活哲學(xué)。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先繪自然之美,再述人事之樂,最后點明主題,借醉翁之號表達人生哲思。其寫景生動細膩,情景交融,語言優(yōu)美流暢。同時,文中對“樂”的多層次描繪,展現(xiàn)了作者高雅脫俗的精神追求和對百姓生活的深切關(guān)懷。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不同,曲折、迂回/曲折、迂回;B.相同,明亮;C.不同,散發(fā)/振作,鼓起;D.不同,茂盛、繁茂/秀麗;故選B。2.本題考查內(nèi)容分析。C.文章第一段寫欣賞醉翁亭周圍景色的“樂”,第二段寫欣賞四季變化帶來不同趣味的“樂”,第三段寫和滁州人出游、游戲、宴飲的“樂”,體現(xiàn)的是與民同樂,沒有賓客“暢談未來”,文中無相關(guān)依據(jù),該項理解有誤;故選C。3.本題考查內(nèi)容分析。(1)在《醉翁亭記》中,“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句話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太守之樂其樂也”直白地表明了歐陽修的快樂并非僅僅在于山水之間,而是以滁州百姓的快樂為快樂。他身為太守,看到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享受出游的歡樂,自己也由衷地感到高興。這種以百姓的幸福為追求的情感,充分體現(xiàn)了他“與民同樂”的政治追求,即希望通過自己的治理,讓百姓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也反映出他心系百姓、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2)材料中“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明確指出歐陽修被貶夷陵時,為了排解心中的煩悶,反復(fù)翻看以前的案件卷宗,發(fā)現(xiàn)其中的冤假錯案多得數(shù)都數(shù)不清。“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這句話,清晰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情況,所以可以得出他在“翻舊案”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冤假錯案。這次經(jīng)歷也讓他深刻認識到治理地方、處理政事必須謹(jǐn)慎認真,這也促使他此后對待百姓的事情更加用心。(3)從材料“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可知,歐陽修在多個地方任職時,不刻意追求表面上的政績,也不追逐個人的聲譽。他采取“寬簡而不擾”的治理方式,即政令寬松簡明,不擾民。正是因為他秉持這樣的從政理念,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生活安逸舒適,所以無論他到哪里任職,都受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寬簡而不擾”準(zhǔn)確地概括了他的從政風(fēng)格和理念,這種理念符合百姓的利益和需求,體現(xiàn)了他對百姓的關(guān)懷和尊重。【點睛】參考譯文:《醉翁亭記》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啊。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huán),道路彎轉(zhuǎn),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稱它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得少也總是醉,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蔭,秋風(fēng)浩浩,天氣晴好,霜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yīng)答,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lǐng)著,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樂器(助興),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述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宋史·歐陽修傳》節(jié)選歐陽修開始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一居士。他天性剛直不阿,見義勇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無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頭。他仕途不順,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氣節(jié)仍然同以前一樣。當(dāng)他被貶到夷陵時,沒有方法來消磨時光,因此取來舊的案例反復(fù)查看,發(fā)現(xiàn)冤假錯案數(shù)不勝數(shù),于是仰天長嘆說:“這是荒涼偏遠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況本來可以知道了。”從此,遇事不敢疏忽。有求學(xué)的人請求會見,歐陽修與他們交談,從來不談文章,只說政事。(歐陽修)說文章只能用來自己修身養(yǎng)性,而政事是可以用來幫人的。凡是他治理過的幾個郡,看不到嚴(yán)厲的措施,也不求聲譽,寬容簡樸而不擾民,因此他來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4.(1)B(2)C(3)喜競渡,好為佛事以發(fā)有余之財以惠貧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導(dǎo)語】《岳陽樓記》借景抒情,以岳陽樓變遷和登樓所見景象,抒發(f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意境深遠,文情并茂。《夢溪筆談》選段則通過范仲淹救災(zāi)之事,展現(xiàn)其智慧與仁心,以事實為依據(jù),語言平實,凸顯其憂民之深。兩文皆顯范仲淹高尚情操與卓越才能。【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居廟堂之高:在朝廷里做高官。居:處于、處在。A.安居樂業(yè):指人們生活在安定的環(huán)境中,對自己的事業(yè)感到滿意和快樂。居:居住。B.居安思危: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要時刻考慮到危險降臨。居:處于,但更強調(diào)一種狀態(tài)。C.深居簡出:指人平時待在家里,很少外出。形容人生活簡樸,不喜社交或外界紛擾。居:居住。D.飲食起居:指日常生活中的吃飯、喝水、睡覺等基本生活活動。泛指日常生活習(xí)慣。居:生活。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理解。A.有誤,增其舊制: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制:規(guī)模。翻譯錯誤;B.有誤,“二者之為”指的是遷客騷人因物喜、因己悲的兩種心情,而不是“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fēng)”的自如。理解錯誤;故選C。(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這道題目要求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實際上是對乙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甲文主旨的運用。首先,要仔細閱讀乙文,理解范仲淹在賑災(zāi)過程中的獨特做法。他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開倉放糧等救濟措施上,而是結(jié)合當(dāng)?shù)厝说娘L(fēng)俗習(xí)慣,采取了鼓勵居民出游和大興土木的策略。因此,第一個空需要填寫的是當(dāng)?shù)厝说奶攸c,根據(jù)乙文“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可以概括為“喜競渡,好為佛事”。其次,要分析范仲淹這些做法的目的。他通過鼓勵居民出游和大興土木,實際上是在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讓更多的人有工可做,有飯可吃,從而緩解災(zāi)荒帶來的壓力。因此,第二個空需要填寫的是這些做法的目的,即“以工代賑,救濟災(zāi)民”。最后,要將乙文中的范仲淹與甲文中的政治抱負聯(lián)系起來。甲文中范仲淹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而乙文中的做法正是這一抱負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第三個空需要填寫的是甲文中的政治抱負,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點睛】參考譯文:【甲】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dāng)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fēng)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zé),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到了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fēng),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yīng)當(dāng)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乙】皇祐二年,吳中發(fā)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尸體遍布于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diào)發(fā)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zāi)民,救荒之術(shù)很是完備。吳地的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飲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guī)模出游,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zāi)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jiān)察機關(guān)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jié)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章,分條陳述因為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都是想要調(diào)發(fā)有余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mào)易、飲食行業(yè)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yǎng)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zāi)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地區(qū)只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5.A6.B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仁以為己任鼓勵百姓出游【導(dǎo)語】文章《岳陽樓記》是范仲淹在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后所作的名篇,通過描繪樓景、謳歌古仁人之志,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通過描述陰晴天氣下對岳陽樓不同的觀感,刻畫出遷客騷人的心情變化,繼而提出了仁人志士應(yīng)有的抱負,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章用詞嚴(yán)謹(jǐn)優(yōu)美,對比鮮明,倡導(dǎo)了積極入世的儒家價值觀。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去國懷鄉(xiāng)”中的“懷”是“懷念”的意思。A.懷念、緬懷;B.心、心情;C.關(guān)心,愛護;D.胸懷;故選A。6.本題考查詞句理解。B.在文中,范仲淹雖然感慨“微斯人,吾誰與歸”,有難覓同道人的孤獨感,但并沒有到“絕望”的程度。從他積極闡述“古仁人之心”,以及自己對這種高尚品德的追求來看,他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并且用這種理念去踐行社會責(zé)任,憂國憂民。他只是在感慨像古仁人這樣的人不多,而不是對社會完全絕望,他自己就是在努力倡導(dǎo)和踐行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來影響身邊的人和后世之人。故選B。7.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①《岳陽樓記》里“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將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因景生情的悲喜做對比,清晰表明古仁人具有超脫于外物與自身得失,豁達淡然的心境,所以①處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曾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其核心在于強調(diào)士人把踐行仁德當(dāng)作終身重任。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xiàn)出他以天下為念,將為天下蒼生謀福祉視為己任,這與曾子“仁以為己任”的思想契合,故②處填“仁以為己任”。③材料二提到“仲淹乃縱民競渡,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范仲淹鼓勵百姓參與競渡活動,使得百姓紛紛出游。其目的如文中“皆欲以發(fā)有馀之財,以惠貧者”所述,是為了讓財富流動起來惠及窮人,這與大規(guī)模興建土木工程共同構(gòu)成救災(zāi)舉措,所以③處填“鼓勵百姓出游”。【點睛】《岳陽樓記》參考譯文: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dāng)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他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fēng)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zé),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到了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fēng),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yīng)當(dāng)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材料一參考譯文: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毅,因為他責(zé)任重大,路途遙遠。把實現(xiàn)仁德當(dāng)作自己的責(zé)任,這責(zé)任難道不重大嗎?一直到死才罷休,這路途難道不遙遠嗎?”材料二參考譯文:皇祐二年,吳中發(fā)生大饑荒。當(dāng)時范仲淹治理浙西,救災(zāi)的方法非常完備。吳地的百姓喜歡劃船比賽,愛好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勵百姓舉行劃船比賽,從春天到夏天,當(dāng)?shù)氐陌傩斩伎障锍鲇巍7吨傺陀终偌鞣鹚碌淖〕郑嬖V他們說:“災(zāi)荒年間民工的工錢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寺廟的修建工程都很興盛。監(jiān)察機關(guān)彈劾范仲淹,說杭州長官不體恤荒年的政事,嬉戲游樂毫無節(jié)制,以及官府、私家大興土木,耗費百姓的財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擬奏章,分條陳述之所以要舉行宴會游樂以及興造工程的原因,都是想要使有余的錢財流通起來,來救濟貧苦的人。這一年,兩浙地區(qū)只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遷移的,這都是范仲淹的功勞。8.(1)D(2)A(3)示例:作者自稱“醉翁”,他就以此命名;在松風(fēng)閣能聽到風(fēng)吹松樹發(fā)出的聲音【導(dǎo)語】《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經(jīng)典游記,通過描繪滁州瑯琊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活動,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歐陽修巧妙運用對山水和人情的描寫,將自然的靈動與人的樂趣融為一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一名句,突出文人的灑脫與內(nèi)心的閑適。通過游人和太守的活動,展現(xiàn)出一種與民同樂的情懷,文中流露出深厚的自然情趣和人生哲思。【詳解】(1)(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往來而不絕者”中的“絕”意思“斷絕”。A.不同,“絕非偶然”的“絕”是“完全”的意思。B.不同,“絕境”的“絕”是“沒有出路”的意思。C.不同,“哀轉(zhuǎn)久絕”中的“絕”是“消失”的意思。D.相同,“絡(luò)繹不絕”的“絕”是“斷絕”的意思,與例句用法相同。故選D。(2)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nèi)容。A.“因為年紀(jì)最大,喝了很少的酒就醉了,所以不勝酒力”錯誤,結(jié)合①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④段“醉能同其樂”可知,太守的醉并非單純因為年紀(jì)大、不勝酒力,更重要的是他陶醉于滁州的山水美景和與民同樂的氛圍之中。故選A。(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結(jié)合①段“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可知,歐陽修的“醉翁亭”得名緣由是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他就以此為亭命名;結(jié)合“金雞之峰,有三松焉……微風(fēng)拂之,聲如暗泉颯颯……隱隱有節(jié)奏”可知,材料中“松風(fēng)閣”得名緣由是在金雞峰有三棵松樹,風(fēng)吹松樹發(fā)出美妙聲音,故以此命名。參考譯文:
環(huán)繞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道路彎轉(zhuǎn),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jì)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消散,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早上則自暗而明,傍晚則自明而暗,陰暗明亮,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散發(fā)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fēng)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yīng);彎著腰走的老人,攙扶著走的小孩子,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靠近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釀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盡情飲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鏈接材料:
金雞峰上有三棵大松樹,不知道有幾百年了。微風(fēng)輕吹,聲音如同幽靜的泉水淙淙的流過沙石;風(fēng)稍大,那聲音就像是演奏高雅的古樂;那大風(fēng)吹來的時候,就像翻揚的波濤,又像敲響大鼓,低沉而有節(jié)奏。方舟上人在金雞峰下建造了一座樓閣,起名叫松風(fēng)閣。我曾到訪而住在那兒,非常得意地想要長住下來而忘了回去。9.B10.甲11.民眾與之同樂蘇軾杭州救助災(zāi)民
興修水利民眾沿途相送【導(dǎo)語】文章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民情,展現(xiàn)了歐陽修在滁州居住時的閑適與自得。濃墨重彩地描繪了瑯琊山的優(yōu)美景色,通過醉翁亭的描述,傳達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題,表達了對于山水間的樂趣與生活哲學(xué)的追求。文中對四季景色、民眾生活、宴飲情景的細膩描寫,不僅展示了醉翁亭的美景,也反映了社會和諧,寄托了作者對人情與環(huán)境的感慨。9.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辨析。“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句意: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開:消散。A.句意:連綿不斷的雨紛紛而下,接連幾個月都不放晴。開:放晴;B.句意:指天氣由陰暗轉(zhuǎn)為明朗,云層散開,霧氣消散。開:消散;C.句意:開辟水源,節(jié)制水流。開:開辟;D.句意:仿佛一夜之間春風(fēng)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開:開放;故選B。10.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與理解。乙句子理解中“山水游玩之樂不及宴飲之樂”的說法有誤。作者想表現(xiàn)的是與民共賞山水之樂,共同宴飲之樂。即通過描寫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場面,表現(xiàn)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故選甲。11.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第一空,根據(jù)《醉翁亭記》第③段“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及第④段“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歐陽修在滁州治理有方,使得百姓生活安樂,能夠參與到出游、宴飲等活動中,與太守一同歡樂,體現(xiàn)出歐陽修滁州勵精圖治,民眾與之同樂。第二空,根據(jù)材料一“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出口合同范本
- 2025新版合同模板范本
- 2025合作合同合作條款FFBH款細則文本
- 工廠供電技術(shù)培訓(xùn)工廠照明裝置的敷設(shè)維護
- 2024年游泳救生員運動生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jīng)紀(jì)人資格考試的研究動態(tài)試題及答案
- 反思與提升2024籃球裁判員試題及答案
- 2025房產(chǎn)中介服務(wù)代理合同
- 大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挖掘模型貝葉斯模型重點基礎(chǔ)知識點
- 項目管理文檔的標(biāo)準(zhǔn)化實施考核試題及答案
- 茶百道結(jié)業(yè)試題及答案
- 2025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
- 2025年濮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農(nóng)田水土保持的技術(shù)與治理策略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4農(nóng)業(yè)考試重要措施試題及答案
- 甲亢病人護理講課
- 2025年安徽滁州中鹽東興鹽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陜西高中學(xué)業(yè)水平合格考試化學(xué)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 2025年金麗衢十二校高三語文第二次模擬聯(lián)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2023-2024學(xué)年六年級下學(xué)期英語期中試卷(含答案)
- 國際貿(mào)易實務(wù)與案例教程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