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的發展分析》2800字_第1頁
《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的發展分析》2800字_第2頁
《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的發展分析》2800字_第3頁
《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的發展分析》2800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的發展分析綜述西方企業的并購發展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的并購活動按歷史進程大概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一種特定的并購方法處于主導地位:橫向并購階段(1895年到1904年)西方產業并購發展在1895~1904年屬于橫向并購階段,在橫向并購階段,出現了一些實力規模比較雄厚的企業,在此期間,有70%的美國企業因并購而消失。同時在此階段,通信,鐵路廣為活躍。而橫向并購浪潮在不斷發展的階段中,導致了企業壟斷的趨勢,很多實力規模較小的企業通過實施并購行為,構筑了實力規模比較雄厚的大型企業,而這些大型企業具備壟斷特征,比較具有典型代表的是美國鋼鐵杜邦公司,可以知道,在美國的橫向并購階段,有幾十家大公司通過并購入駐了中國的市場,占據中國較多的市場份額。比如鋼鐵公司,玻璃公司以及食品公司等等。(2)縱向并購階段(1922年到1929年)在國外,橫向并購浪潮過去之后,西方企業一度處于低潮,為了對帶有壟斷特點的企業進行限制,國外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制度加以約束,在這之后,西方國家進入了縱向并購階段,大多是以帶有壟斷特點的企業開始并購其他企業,以此拓寬勢力范圍。在縱向并購期間,美國的很多大型企業開始實施制造,加工,原料,半成品等相互融合的兼并活動,同時有很多企業統一了各個生產環節,比如融合了分配,流通和生產,在此時期,英國形成了幾個重要企業,如在此階段形成的重要企業,現今依舊對英國的制造業加以控制。縱向并購是此階段的主要模式,金融,食品,化工,運輸都是縱向并購階段受到影響的行業,在此時期,股權投資發展的越來越成熟,一些西方投資者在控制大企業上有他們獨到的方式,應用較少的資本就可對大企業加以約束。美國股市到了1929年10月,股市發生大跌,至此第二次并購階段到了尾聲。(3)混合并購階段(20世紀60年代)在上世紀60年代是西方的混合并購階段,品牌的重組,經營的多樣化是此階段最主要的特點,在此階段中,各個企業和市場具備的壟斷性逐步提升,而企業這種大規模的并購行為也大大提升了英國壟斷程度,也讓西方國家集團化和聯合化趨勢逐步加深。除此之外,在混合并購階段,一些業務關聯度不高的經濟體,通過并購也能對融資成本加以降低,還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相應的信用級別,讓以往融資市場門檻對應降低。據相關數據和資料顯示:美國并購企業在短短的七年內,并購的數量達到了每年1500余起。在混合并購階段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和弊端,為后續的并購發展埋下了伏筆。比如在混合并購階段中,很多小企業并購大企業的現象屢屢皆是,這也是市面上非常流行的并購方式,金融部門為了扶持杠桿并購,開始發行垃圾債款,在市場上一些實力規模較小的企業開始籌集這些垃圾債券,當做他們進入市場占據,占據更多市場份額的資本,而這些較小的企業信用等級較低,誠信狀況較差,在籌集和發行債券時,這些較小的企業憑借著高昂的收益補償,較高的風險,在市場吸納高收益,高風險的債券過后,這種優勢被更多的企業所看到,所以吸引更多等級較低的小企業紛紛加入進來,一時間讓市場上垃圾債券此起彼伏。(4)大型跨國并購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很多企業看到了并購浪潮的優勢,紛紛加入到了并購的序列當中,一時之間涉及到的并購企業數量范圍非常廣泛,特別是自1978年以來,市面上出現了一些特大型并購案例,并購公司的實力,規模都是非常罕見的,在此期間也進入到了大型跨國并購階段,甚至在此期間出現了像波音麥道公司這樣的世界集團,自此之后,跨國并購案例和數量隨年遞增,很多企業為了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實現多樣化的經營發展,也通過這種并購的形式來抵消混合并購對企業帶來的不足,在此期間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日本企業。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借著日元升值的空檔,到海外實施并購行為,日本開始建立生產基地,特意繞開國際貿易壁壘,在這之后,很多企業在并購過程中也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拆分活動,體現在:很多企業將附屬企業分離出來,將這些附屬企業賣給其他企業,或者憑借管理層收購等模式賣給附屬企業最開始的管理人員。可以說,在上世紀70年代大型跨國并購期間,電信,銀行等產業實施的并購活動最為突出,涉及到的交易金額甚至達到了上千億美元,實施的一系列行為不但調整了產業結構,同時也讓并購回歸到了以前廣為流行的橫向并購階段,而這一次的橫向并購和最開始的橫向并購有所區別,這一次屬于大型跨國橫向并購,在此期間,國外發達國家并購發展中國家數量規模日益增多,歐美等國家在金融危機過后,一些實力規模比較雄厚的集團,將目光鎖定在了價值被低估的亞洲企業。綜上所述,在幾個階段,并購呈現的特點如下所示:第一,雖然并購的數量對比以往有了大規模的減少,但是涉及到的交易金額是巨大的。第二,在并購期間,投資銀行占據的地位是主導的,并積極發揮了主要的作用,推進了債券的發行和市場的建立,也為后續的并購交易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并購策略隨并購行為發展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市面上出現了一些狙擊等手段。第四,市面上大量應用垃圾債券,也形成了財務杠桿收購等嶄新的收購模式。第五,市場上存在大規模的跨境并購活動。中國的企業并購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并購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1)政府規劃時期(1993年以前)1993年之前屬于政府規劃時期,在此階段,企業實施的一系列并購行為大多是政府無償劃撥,在政府規劃時期,保定和武漢模式是比較典型的并購模式,前者是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程序,憑借產業政策,以所有者代表的角色來實施干預性行為,政府推進企業實施并購行為,按照以大帶小,以優帶劣的思維,對發展虧損的劣勢企業做出限制,同時通過這種行為也能順應一些實力,規模比較優秀企業的擴張需求。后者是企業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各個企業之間在提前協商,意見達成統一之后,上報給雙方的主管機構,經批準來進行企業的并購。(2)市場主導時期(1993年至今)1993年到現在都屬于市場主導時期,而有關的法律機制也在1993年至今得到了完善和發展,如下所示:1993~1999年屬于前期建立階段,國務院于1993年出臺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在這些文件中對上市企業并購的法規制度做出了擬定,而在此文件中,并沒有對民營企業并購進行標注,所以一些實力規模規模并不大的民營企業開始通過借殼上市等方式發展。到了1999年,國內證券市場制定的并購模式開始不斷完善。1999年到2006年屬于快速發展的時期,1999年國內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在此文件中具體介紹了上市企業股權轉讓的形式,同時也標注了各個企業在并購實施過程中應堅守的義務權責以及應該承擔的義務。2002年,國內開始實施《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自此之后,國內上市企業有關收購的框架大體完成,不但調整了企業的產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