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琵琶行并序》課件(32張PPT)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_第1頁
8.3《 琵琶行并序》課件(32張PPT)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_第2頁
8.3《 琵琶行并序》課件(32張PPT)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_第3頁
8.3《 琵琶行并序》課件(32張PPT)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_第4頁
8.3《 琵琶行并序》課件(32張PPT)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3 琵琶行并序第三單元白居易作者介紹白居易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創作背景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諫官,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期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琵琶

2、行。常識積累歌行體歌行是古代詩歌體裁之一,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歌行體。是南朝宋的鮑照所創,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格調,而且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志。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詩體明辨中對“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釋:“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文章結構全文可分為五個部分:第一層:潯陽江邊聞琵琶;第二層: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層:江中訴說身世苦;第四層:自嘆謫居感慨多;第五層:重聞琵琶青衫濕。

3、思考討論1、詩文按什么順序寫?請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內容大意。全詩按時間順序寫。月夜江頭送客江上聆聽琵琶曲:(邀見歌女;演奏名曲;聽者陶醉) 歌女傾訴身世苦:(少年歡樂;晚年凄涼;悲苦心境) 同病相憐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思考討論2、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詩人自己。3、詩人用哪兩句詩將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思考討論4、詩人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嘆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遭遇?具體情況是怎樣的?試做具體比較。琵琶女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色藝雙絕、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歡笑紅顏)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

4、人,獨守空船。(飄零憔悴、飽受冷落)作者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祿、身居高位、位至諫言,名動京師) 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謫居九江,凄涼落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思考討論5、“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么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系在一起?音樂(琵琶聲)。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善寫),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思考討論6、“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傷琵琶女:正如詩中云:

5、“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后,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琵琶女也深深憐憫詩人)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兩人有著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思考討論7、聯系全文,請說說琵琶女和詩人的形象特點。琵琶女矜節自持,羞澀靦腆,多愁善感,才藝驚人,歷盡繁華,卻美人遲暮,被是一個被封建社會損害、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

6、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強烈的控訴。詩人是一個感情豐富,體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飛揚,被貶江城、懷才不遇,壯志未酬,才華難以施展,孤獨苦悶,飽受受壓抑的正直知識分子。思考討論8、找出詩歌中景物描寫的地方,并說說其作用。第一段開頭,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點明了時令,地點,時間和事件,“楓葉”“荻花”“瑟瑟”更妙,紅紅的楓葉,白白的荻花,微微的秋風,一紅一白,冷暖相間,無需太多秋景,卻秋意濃濃,內蘊豐富。閉目而思:微風過處,楓葉飄落,荻花紛飛,和著暮色蒼茫,美不勝收。然詩人美不起來,樂不起來,今天詩人要送別一位摯友,此景雖美,而離別在即,更添詩人悲涼、憂傷之情。寥寥幾筆勾

7、畫就將這如畫的美麗秋景渲染得蕭瑟凄涼,從而奠定了詩歌感傷的基調。思考討論第一段結尾“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月朦朧,水渺茫。離愁無法排解,苦悶難以消除。既道出了詩人的心情,烘托了悲涼的氣氛,也奠定了全詩悲涼感傷的情感基調。 第二段的最后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讀之令人為之陶醉,曲罷,此時的月亮不再“茫茫”,它是那樣的“白”,白得清澈,白得爽朗,白得多情。樂曲聲停,但又似乎沒停,如絲如縷,如泣如訴,縈繞在詩人的耳畔,點染了當時的環境氣氛,說明當時船上的人們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襯托了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思考討論第三段“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人去船空,本就寂

8、寞難耐,然而此時,孤舟卻又被寒冷的江水縈繞,被清冷的月色籠罩,讓人如何受得了?“清冷的月色”寒冷的江水”既點染了孤寂悲涼的氣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那凄涼孤寂的內心世界。第四段“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期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這幾句寫詩人謫居之環境:低洼潮濕,黃蘆苦竹叢生,杜鵑悲啼不絕,猿聲哀怨不斷,何等艱苦惡劣,何等蒼涼悲凄。既寫出了詩人謫居之處環境的惡劣蒼涼,點染悲涼的氣氛,也寫出了詩人內心的悲涼、孤寂、苦悶和無奈。思考討論9、找出琵琶女出場描寫的句子,思考下列問題:勾畫出琵琶女出場描寫的句子里的動詞,想一想從這一系列的動詞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句子是:“尋

9、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動詞有:尋 問 移 邀 添 回 呼 喚等,表現了當時詩人急切、欣喜的心情。琵琶女為何“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因為琵琶女當時心里很矛盾矛盾,也很含羞。也表現了琵琶女舉止端莊,神態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思考討論10、找出文中描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彈了幾次?詩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共三次演奏。第一次:“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詩人深深被吸引,側面烘托琴技。(一聞琵琶邀相見 )第二次:“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詳寫), 同情琵琶女,頓感遷謫意,正面描寫琴技之高,點明主旨同

10、是天涯淪落人。(再聞琵琶訴淪落)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略寫),詩人感傷而“青衫濕”。側面烘托琴技高超,琴聲悲凄感人。(三聞琵琶青衫濕)思考討論11、閱讀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寫琵琶女彈奏琵琶曲部分,探討品味:琵琶女彈奏的琵琶曲,曲調旋律有沒有變化,如果有,是怎樣變化的(旋律特點)?能從這種變化過程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嗎?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樂章。每個樂章的旋律都有所不同。 第一樂章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

11、抑郁。思考討論第二樂章“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緩。 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第三樂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

12、聲“暫歇”(由于心情沉痛,越來越低沉,以至于停頓)。思考討論最后一樂章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也和詩人無辜遭貶

13、的憤懣不平相合。思考討論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和詩人的遭遇有相通之處,作者深深領悟其中的感情),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1)情節波瀾起伏,曲折動人。這首敘事詩的情節并不復雜,但詩人精于構思,在敘述時能夠著意調遣,使之形成波瀾起伏、曲折動人之勢。比如,詩歌首節寫到詩人送客時的情景就一波三折:剛要“醉不成歡慘將別,卻又“忽聞水上琵琶聲”,致使“主人忘歸客不發”。寫作特點(2)細節描寫,成功刻畫人物特征。本詩成功運用細節描寫,摹寫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14、,塑造人物鮮明形象。從“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到“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形象地表現了琵琶女心事重重、滿腹淪落之恨,以及她不愿見人更不便明說的復雜心理特點。寫作特點(3)比喻生動,巧繪樂聲。詩中對琵琶女演奏的樂聲的描繪新奇美妙。一是大膽想象,以常見的自然聲響作為喻體,通過豐富多彩的生動的比喻,把樂聲的無盡美妙與節奏無窮的變化描整出來。如“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聲如裂帛”。二是通過側面描寫,表現音樂的聲情并茂與無限魅力,或通過對聽者感受的描寫,或通過景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的襯托。寫作特點總結琵琶行是一首樂府詩。本詩題為琵琶行,實為白居易借琵琶女的遭遇,抒發自己天涯淪落之恨。詩一

15、問世,即廣為傳播。唐宣宗曾在白居易去世后寫悼詩,“董子解吟長恨曲,胡和能唱琵琶篇。”時至今日,仍傳唱不衰。小試牛刀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憔悴(jio) 六幺(yo) 湓浦口(pn)B.賈人(ji) 荻花(d) 錚錚然(zhng)C.嘈雜(co) 鈿頭(din) 蝦蟆陵(h)D.嘔啞(y) 嘲哳(z) 霓裳(chng)小試牛刀1.答案:C解析:A項,“憔”應讀“qio”;B項,“賈”應讀“g”;D項,“哳”應讀“zh”。小試牛刀2.下列加粗詞的古今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明年秋 今漂淪憔悴 因為長句 似訴平生不得志 暮去朝來顏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婦 凄凄不似向前聲

16、 門前冷落鞍馬稀A.B.C.D.小試牛刀2.答案:D解析: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古:因此創作。今:表原因的連詞。古:容貌。今:指色彩。古:年紀大了。今:指排行第一的人。古:以前。今:向前方。小試牛刀3.下列加粗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使快彈數曲(快速)顏色故(舊、老)擊節碎(節拍)低眉信手(隨便)B.耳暫明(忽然,一下子)欲語遲(遲疑)添酒回燈(拿回燈)慘將別(悲慘)C.聲聲思(深長的情思)漂淪憔悴(流落)小弦切切(聲音輕細且急促)歌以贈之(作歌)D.卻坐(退回)輕攏(順手下撥)整頓衣裳(整理)恬然自安(寧靜安適的樣子)小試牛刀3.答案:C解析:A項,“快”,暢快。B項,“回燈”,重新掌燈;“慘”,悲傷。D項,“攏”,叩弦。小試牛刀4.下面是某學生申請加入校園文學社的一封信的部分內容,其中有三處用語不得體,請找出來并加以修改。校園文學社是同學們自己的社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