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156-2024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規范_第1頁
DB3205T 1156-2024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規范_第2頁
DB3205T 1156-2024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規范_第3頁
DB3205T 1156-2024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規范_第4頁
DB3205T 1156-2024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080.01CCSA16蘇DB32052024-12-25發布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3205/T1156—2024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原則 4.1實現線上操作 4.2統一收件材料 4.3實時掌握動態 4.4信息公開透明 4.5電子成果歸檔 5總體要求 5.1服務保障 5.2資料收集 6服務流程和內容 6.1流程圖 6.2權利人操作流程 6.3后臺服務流程 7服務平臺要求 7.1總體要求 7.2安全管理 7.3運維管理 8投訴處理 9評價與改進 9.1評價方式 9.2評價內容 9.3持續改進 附錄A(規范性)地籍調查資料 9附錄B(規范性)信息歸檔材料 16DB3205/T1156—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蘇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蘇州市中地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蘇州麥斯達夫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棟升、邵繁榮、周曉靜、吳志峰、陳斌、張偉鋒、付強、孫華、朱楠楠、金智輝、黎迎春、黃琰、王釗柱、謝婷婷。DB3205/T1156—20241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規范本文件規定了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的基本原則、總體要求、服務流程和內容、服務平臺要求、投訴處理及評價與改進等要求。本文件適用于不動產登記機構、地籍調查等部門的地籍調查“云指界”服務事項。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8894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范GB/T20998信息安全技術學習系統災難恢復規范GB/T31497網絡安全技術信息安全管理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GB/T35273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41391信息技術安全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收集個人信息基本要求GB/T42547—2023地籍調查規程TD/T1077—2023地籍調查基本術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指界demarcationofcadastralparcel權利人或代理人、利害關系人或代理人及調查人員共同到實地指認界址點線的位置、類型的權屬調查工作。[來源:TD/T1077—2023,6.8]3.2云指界onlinedemarcationofcadastralparcel宗地權利人線上發起地籍調查申請,通過線上視頻指界實現本宗地權利人、相鄰宗地權利人(3.3)和地籍調查員對權屬界址狀況進行調查、線上確認,以及利用電子簽名代替紙質簽字,實現線上化地籍調查指界確認。3.3本宗地權利人rightholder依法享有不動產所有權、使用權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自然人。3.4相鄰宗地權利人neighboringrightholder2DB3205/T1156—2024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這些權利人之間的關系被稱為相鄰關系。3.5指界參與人demarcationofcadastralparcelparticipant本宗地和相鄰宗地的權利人或實際使用人或代理人。3.6云委托onlineproxy權利人通過在線委托申請實現云指界的代理,并生成電子委托書,并進行電子簽名。3.7界址線boundaryline不動產單元的邊界線。[來源:GB/T42547—2023,3.7]3.8界址點boundarypoint界址線的轉折點。[來源:GB/T42547—2023,3.8]3.9地籍調查成果achievementsofrealestatecadastralsurvey地籍調查形成的地籍調查表、界址點坐標表、地籍圖、不動產單元圖、地籍調查報告、地籍數據庫等表(簿)冊、圖件、文檔和數據成果。[來源:TD/T1077—2023,8.1]3.10指界確認書confirmationofboundarydesignation指界參與人進行“云指界”后,同意土地使用范圍界限的,經過線上簽字形成的報告。4基本原則4.1實現線上操作權利人或代理人通過線上平臺完成地籍調查申請、現場指界、界址簽章(指界確認書和地籍調查確認簽字,資料見附錄A)以及成果流轉等業務,將線下模式轉變為地籍調查線上全流程業務辦理。4.2統一收件材料根據業務類型統一收集材料,共享獲取的材料,如營業執照、身份證信息等,宜不再另外收取紙質材料,其他個性材料線上提交,收集材料應符合GB.T41391的要求。4.3實時掌握動態權利人宜通過“云指界”發起地籍調查申請,地籍調查部門進行業務審核,并發起指界任務,指界完成后獲取地籍調查成果。過程中,權利人可通過“云指界”模塊實時查看辦件動態。4.4信息公開透明宜制定地籍調查“云指界”事項服務指南,在辦公服務場所、門戶網站或者網絡平臺公開各類地籍調查業務的申請流程、辦理期限、辦理所需材料、收費項目及標準等信息。4.5電子成果歸檔DB3205/T1156—202434.5.1電子檔案管理所需的歸檔材料參見附錄B。4.5.2不動產登記業務中心的檔案內容,參考GB/T18894的內容,以元數據及歸檔數據包形式發送至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系統對歸檔文件命名、清點、加簽驗簽、檢測并登記檔案編號、頁碼標注。4.5.3缺失的電子資料及元數據應補充完整后重新歸檔,無法補充的,應記錄原因后容缺歸檔。5總體要求5.1服務保障5.1.1應具備必要的、功能齊備的場所和設施,以及滿足線上指界的平臺系統,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安全制度,落實安全保護技術措施,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5.1.2建立健全平臺運行服務規范和內控機制,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不斷提高平臺服務質量和效5.1.3在“云指界”平臺和服務場所醒目位置向社會公開平臺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規范和監督渠道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5.1.4加強日常安全管理,制定實施突發性應急處理預案。5.1.5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調查投訴事項和違法違規行為,承擔有關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5.2資料收集5.2.1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地籍調查(凈地)材料清單包含但不限于:——申請人身份證明材料(信用代碼證、法人身份證、代理人身份證);——不動產登記按規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等。5.2.2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地籍調查權屬材料清單包含但不限于:——申請人身份證明材料(信用代碼證、法人身份證、代理人身份證);——不動產權證書(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核實合格證,規劃竣工測量圖;——不動產登記按規定提供的其他材料等。6服務流程和內容6.1流程圖地籍調查“云指界”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在線地籍調查申請與指界服務,應按照圖1的流程提供服務。4地籍調查員地籍調查員電子簽名注冊“云指界”共享宗地正攝圖范圍在線標記指界范圍全員電子簽名不動產登記系統地籍調查員互聯網+權籍后臺開啟在線云指界DB3205/T1156—202456.2.2線上申請6.2.2.1通過“云指界”模塊,發起業務申請,進行身份驗證,通過人臉識別與公安庫信息進行對比,核驗身份。6.2.2.2支持權利人或代理人兩種模式發起地籍調查申請??赏ㄟ^接口,獲取該名下不動產信息。6.2.2.3權利人或代理人在線填寫不動產地籍調查申請信息,上傳權屬材料。完成申請信息填寫后,權利人或代理人在線簽署不動產地籍調查申請書,完成申請。6.2.3在線指界6.2.3.1應在指界前,通過微信、聯系電話、短信等聯系指界參與人,確認其可參與。6.2.3.2指界前,應進行實名認證,通過人臉識別,雙重校驗權利人身份:實名認證+視頻頭像檢測。6.2.3.3開啟在線云指界,參與視頻會議指界、互動和確認指界。6.2.4電子簽名6.2.4.1指界參與人查看指界確認書和地籍調查表,確認指界內容、界址線、界址點信息以及地籍調查表內容無誤。6.2.4.2指界參與人確認指界確認書、地籍調查表無誤后,進行電子簽名。6.2.5進度查看指界參與人可通過“云指界”中我的任務查看地籍調查當前進度。包括申請受理、開啟指界、發放簽名等。6.2.6在線繳費對有繳納測繪費需求的區縣,支持“云指界”模塊在線支付測繪費。6.3后臺服務流程6.3.1管理后臺服務地籍調查管理后臺全程實現任務分配、任務創建、自動生成地籍調查成果電子版、在線發放簽名、在線審核等全流程的無紙化操作,反饋至指界參與人“云指界”內我的任務中。6.3.2任務審核與派單指界參與人在用戶端完成申請后,地籍調查人員通過管理后臺查看該條申請記錄,確認可進行地籍調查的工作后進行派單,將該申請分配至對應的地籍調查員。6.3.3創建任務創建地籍調查任務涉及多個關鍵信息點,包括:參與任務的指界參與人的相關信息、所指界的項目類型以及任務的具體時間安排。任務被提交后,指界參與人可通過“云指界”系統接收到該任務通知。6.3.4生成地籍調查成果完成線上指界后,管理后臺對接地籍調查系統,獲取地籍調查表結構化數據,生成地籍調查成果電子文件。確認信息無誤發放簽名至指界參與人。6.3.5成果審核6DB3205/T1156—2024已完成簽名的地籍調查成果發送至審核人員進行核定,審核人員審核通過,即認定該地籍調查成果合格,地籍調查工作結束。6.3.6服務時效性地籍調查部門在收到申請后3個工作日內進行指界、測繪工作安排,如遇連續下雨天氣則適當順延。完成本宗地、鄰宗地指界簽章后2個工作日出具地籍調查成果。7服務平臺要求7.1總體要求7.1.1服務方式服務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戶APP、PC端:服務于企業及群眾線上辦理云指界服務;——調查員APP端:服務于地籍調查人員外出指界開啟線上指界視頻會議;——調查員PC端:服務于地籍調查人員,包括地籍調查任務分配、任務創建、生成地籍報告電子版、發放簽名、在線審核等。7.1.2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電子簽名:企業或者個人通過APP使用CA認證的電子簽名;——CA認證:電子簽名相關各方提供真實性、可靠性驗證的活動;——雙錄:業務辦理中,通過APP等電子系統對云指界業務辦理結果確認進行同步錄音錄像;——人臉識別:調用公安部證照庫接口,實現安全驗證;——多人在線視頻會議:實現多人同頻、同屏直播指界。7.1.3技術特性技術特性包括但不限于:——可靠性:能夠平穩運行,具備高可靠性和穩定性;——易用性:具備良好的用戶界面和易用性,簡單易懂,方便操作;——安全性:應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對證件信息、聯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加密保護,以及對增量數據進行備份,數據恢復時應符合GB/T20998的要求;應根據GB/T31497的要求,對信息進行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7.1.4后臺要求地籍調查“云指界”管理后臺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地籍調查任務模塊:提供地籍調查任務派單、創建功能;——地籍成果獲取模塊:提供地籍報告、宗地圖獲取標準接口;——地籍調查審核模塊:提供地籍調查審核功能;——地籍調查成果流轉模塊:提供與登記系統、地籍系統、電子檔案系統進行數據成果推送的標準接口;——系統管理模塊:提供權限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不動產登記電子檔案模塊:提供“互聯網+地籍調查”的電子文件歸檔和管理功能。DB3205/T1156—202477.2安全管理7.2.1操作權限7.2.1.1角色管理保證系統安全,支持針對不同崗位、角色的人員分配不同的操作權限,具體可控制每個用戶對系統的訪問、對特定頁面的可見、可讀寫等權限。7.2.1.2賬號管理為保障信息安全,數據共享權限、內容和范圍實行賬號和權限管理機制,通過系統用戶管理功能,機構和人員進行組織機構添加以及賬號分配,同時基于角色對各用戶進行操作授權。7.2.1.3日志管理為保障指界參與人的日志數據,通過系統用戶管理功能,為不同身份的人提供特定的日志記錄、查詢、追溯、統計和導出等功能,日志的內容包括辦理人員的操作信息、與其他部門接口調用信息、系統運行異常信息等。7.2.2數據安全7.2.2.1應根據GB/T35273的要求,保護個人信息安全。7.2.2.2根據國家網絡安全法律規定,加強信息平臺網絡、服務器、數據、系統等方面的安全防護,做好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確保地籍調查成果信息安全。7.2.2.3對指界參與人名稱及證件號碼等數據項,采用符合個人信息保護要求的方式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在界面展示時予以去標識化處理,保護個人敏感信息。7.2.2.4調查員按區縣劃分成不同的群組進行數據管理,各群組間的數據相互隔離,不同的群組僅能辦理和查看本區域內的業務數據,保障各區域數據安全。7.2.2.5應建立數據備份與恢復機制,確保數據完整性和可恢復性。7.3運維管理7.3.1外網部署運行地籍調查“云指界”系統,滿足企業群眾的地籍調查申請、進度查詢、在線繳費業務需要。7.3.2內網可部署地籍調查“云指界”系統與互聯網物理隔離,通過單向網閘與政務外網通訊。8投訴處理8.1登記中心法規部門應及時受理群眾和企業的投訴,及時處理回復或做好解釋說明工作。8.2地籍調查“云指界”事項應提供電話(12345)、網上、現場和信件投訴服務,電話應由專人接聽,網上、現場和信件投訴應有專人負責,設置投訴舉報表格,記錄投訴人員相關信息、投訴細節,內容主要包括:——投訴舉報受理編號;——被投訴舉報單位或部門;——投訴舉報類型;DB3205/T1156—20248——被投訴舉報人姓名;——投訴舉報內容及投訴舉報人提出的要求。8.3登記中心法規部門提供投訴舉報結果反饋查詢功能,通過投訴舉報受理編號向企業和群眾反饋。8.4登記中心法規部門應及時公布相關糾正措施。9評價與改進9.1評價方式9.1.1可采用自我評價、服務對象評價、第三方評價或多方評價相結合等方式開展評價。9.1.2自我評價宜每季一評,并將自評結果匯總報告上級主管部門。9.1.3服務對象評價宜一事一評,每項業務辦理結束,應告知服務對象通過服務評價儀對本次服務進行評價,也可通過電話、短信等渠道進行抽樣回訪。應每季度對評價結果進行匯總、統計和分析,對不滿意度評價應分析原因并及時整改。9.1.4第三方評價應由具有相關能力的專業機構承擔,宜每年度進行一次評價,并向社會公布。9.2評價內容建立綜合評價制度,主要對地籍調查信息的公開、地籍調查“云指界”的流程、所需材料、辦事效率、服務態度等進行評價。9.3持續改進9.3.1應建立持續改進的機制,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提供業務部門反饋渠道,及時發現問題;——對服務評價的方式、指標等評價要素進行改進,確保其合理性和實用性;——建立改進跟蹤復查機制,實時公開和復查驗證信息;——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落實到位。9.3.2應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定期評估地籍調查“云指界”開展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DB3205/T1156—20249地籍調查A.1地籍調查資料地籍調查資料包含地籍調查表、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