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三3月份全國各地聯考古代詩歌鑒賞+名篇名句試題匯編(解析版)(二)10
(長沙雅禮2025高三模擬)
閱讀下列唐詩,完成15~16題。贈劉使君景文①秦觀落落衣冠八尺雄,魚符新賜大河東。穰苴②兵法申司馬,曹植詩原出國風。拈筆古心生篆刻③,引觴夾氣上云空。石渠病客君應笑,手校黃書兩鬢蓬。【注】①秦觀創作此詩時43歲,在國史館擔任編修工作,疾病纏身。劉景文是他的好友,即將前往河東擔任太守。秦觀得知這一消息后寫了這首詩。②穰苴:田穰苴,春秋末期的著名軍事家,因功被封為大司馬。③古心:古人的思想。篆刻:比喻精心書寫或作文。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描寫友人氣度非凡,接受朝廷的詔令出守河東,將要在遼闊的河東一帶大顯身手,暗含了詩人的羨慕之意。B.頷聯將友人與春秋時的田穰苴、三國時期的曹植進行對比,突出贊揚了友人既具有大將的風度,又具有國土的風采。C.頸聯描寫詩人暢飲了幾杯醇酒之后,用心揣摩古人的思想并精心作文的過程,能夠展現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D.尾聯中詩人想到友人如果看到自己頭發蓬亂地編校那些泛黃的典籍和書稿時也許會暗自發笑,帶有詩人自嘲之意。16.這首詩整體風格含蓄蘊藉而又不失豪邁之氣,在秦觀作品中別具一格。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這首詩的“豪邁之氣”體現在哪些方面。(6分)15.B(B.“進行對比”錯誤。頜聯中詩人將友人與田程且、曹植相提并論,贊揚友人文武兼備,并非“對比”。)
更多高考語文精品微信xysz15816.①首聯以“八尺雄”形容劉使君氣度不凡,“落落衣冠”展現其風姿卓越,給人以雄壯豪邁之感。②頸聯“引觴夾氣上云空”運用夸張的手法,寫詩人的豪情似與天地融為一體,體現出詩人的豪邁之氣。③尾聯中詩人自我調侃,說自己是因病而閑居石渠的“病客”,“手校黃書兩鬢蓬”,但在自嘲中也暗含一種豁達之意,能體現出詩人豪邁的一面。(每一聯分析2分,分析合理,酌情給分)(五)閱讀V(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清代陳廷焯評價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說“結二語號呼痛哭,音節之悲,至今猶隱隱在耳”。“結二語”指的是:“
,
。”(2)“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六國論》中說明齊國雖未有同其他五國一樣的錯誤,也依然隨著其他諸侯國滅亡而滅亡的句子是:“
,
。”(3)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玉”質細而堅硬、溫潤而有光澤,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古詩文常見的意象,如“
,
”。17.(1)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2)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每空1分)11(2025屆浙江天域名校協作體高三一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種瓜篇曹叡種瓜東井上,冉冉自逾垣。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連。寄托不肖軀,有如倚太山。兔絲無根株,蔓延自登緣。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被蒙丘山惠,賤妾執拳拳。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詩歌以瓜藤從井上蔓延,冉冉地爬上土墻起興,暗示男婚女嫁是自然之理。B.
全詩寫一位新婚的女子癡情地向丈夫表明愛意,希望丈夫與自己心心相印。C.
詩歌中女子以無根株的兔絲自喻,“自登緣”表明了自己的獨立意識。D.
本詩語言質樸自然、通俗易懂,具有親切感,體現了民歌的語言風格。16.
本詩用多類意象含蓄委婉地表達情感,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答案】15.C16.①“瓜葛”,以其相互纏繞的狀態,委婉含蓄地表達新婚夫妻緊密相連的關系;②“兔絲”無根攀緣,“萍藻”依托清流,借此暗示女子對婚姻的依附及對婚姻穩固的擔憂;③“太山”“丘山”是高大的,“清流”是托舉的,借此表達了對男子的愛慕與景仰。【解析】【導語】《種瓜篇》以瓜藤、兔絲、萍藻等自然意象,巧妙喻示了新婚女子的情感與處境。瓜藤的蔓延象征婚姻的自然聯結,兔絲的無根則暗示女子的依附與脆弱,萍藻托清流則表達了她的不安與渴望。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通過自然意象的運用,含蓄地傳達了女子對婚姻的期待與對丈夫的深情依戀。【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思想內容的能力。C.“表明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錯誤。從“兔絲無根株,蔓延自登緣”可知,女子以無根株的兔絲自喻。兔絲沒有自己的根株,只能依靠攀緣其他物體來生長。這里“自登緣”體現的是兔絲對其他物體的依賴,暗示女子在婚姻中對丈夫的依附,而不是表明自己的獨立意識。因為如果是獨立意識,應該強調依靠自己,而不是像兔絲一樣去攀緣他物。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情感的能力。①“瓜葛”,由“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連”可知,“瓜葛”本意是指瓜和葛都是蔓生的植物,它們的藤蔓相互纏繞。在這里,詩人用“瓜葛”來比喻新婚夫妻之間的關系。新婚夫妻如同瓜葛一樣,相互纏繞、緊密相連,形象地表達了夫妻之間那種親密無間、不可分割的關系。這種以具體的事物來比喻抽象的情感關系,使情感的表達更加委婉含蓄,讓讀者能夠通過瓜葛相互纏繞的狀態,更直觀地感受到新婚夫妻之間緊密相連的情感。②“兔絲”“萍藻”,從“兔絲無根株,蔓延自登緣”和“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可知,“兔絲”是一種沒有根株的植物,它只能依靠攀緣其他物體來生長;“萍藻”是生長在水中的植物,它們依托著清流才能生存。女子以“兔絲”和“萍藻”自喻,暗示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處境。就像兔絲依賴其他物體、萍藻依賴清流一樣,女子在婚姻中對丈夫有著很強的依附性。同時,“常恐身不全”表明女子因為這種依附性,擔心自己的婚姻不夠穩固,害怕失去丈夫的依靠,就像兔絲失去攀緣的物體、萍藻失去清流的托舉一樣,自身難以保全。③“太山”“丘山”“清流”,由“寄托不肖軀,有如倚太山”“被蒙丘山惠,賤妾執拳拳”以及“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可知,“太山”
和
“丘山”都是高大雄偉的象征,女子將自己的身軀寄托在丈夫身上,覺得如同倚靠在太山一樣,并且感激丈夫給予自己像丘山一樣的恩惠,這表明女子對丈夫有著深深的愛慕與景仰之情,認為丈夫如同太山和丘山一樣可靠、值得信賴。“清流”能夠托舉萍藻,使萍藻得以生存,女子以萍藻自喻,那么“清流”就代表著丈夫對自己的支持和托舉,也表達了對丈夫的一種依賴和對丈夫能力的認可,進一步體現了對丈夫的愛慕與景仰。(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知名博主李子柒的視頻中常能看到她生火做飯,與奶奶一起在飯桌前分享四季美食的畫面,令人歆羨。而歸有光相《項脊軒志》中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家中沒有這樣的福分,很早就分開吃飯,且各自為家。(2)黃庭堅《登供閣》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道出了詩人希望棄官歸隱,追求自在生活的心聲。(3)疊詞用得好,可將自然景色描繪得生動形象。古詩詞中常運用疊詞產生這種效果,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高考語文精品微信xysz158【答案】
①.
迨諸父異爨
②.
內外多置小門墻
③.
萬里歸船弄長笛
④.
此心吾與白鷗盟
⑤.
無邊落木蕭蕭下
⑥.
不盡長江滾滾來(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迨、爨、蕭、兮、澹、祠、柏。12(遼寧名校聯盟2025高三3月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雉帶箭
韓愈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沖人決起百余尺,紅翎白鏃隨傾斜。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注]①將軍:指節度使張建封。②離披:斑駁分散的樣子。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這首詩分合交錯地描寫了獵射者、觀獵者以及獵物,波瀾起伏,神采飛動。B.
詩人在開篇寫將軍獵射前的靜景,與下文獵射時的動景形成了強烈的對照。C.
第七句寫將軍騎馬迅速沖向圍觀的人群,隨后便看到了“雉帶箭”的景象。D.
第九句以“仰笑”突出將軍志得意滿的神情,使全詩在熱烈的氛圍中收尾。16.詩中寫將軍想要“以巧伏人”,其“巧”體現在哪里?請簡要分析。(6分)15.C【解析】“將軍騎馬迅速沖向圍觀的人群”錯誤。根據語境以及該聯中“決起”“隨傾斜”等關鍵詞可推知,主語應該是野雉。此處要理解詩人所營造的氛圍描寫“雉帶箭”時的掙扎景象,使全詩的敘述忽起波瀾,盤屈跳蕩。16.①運籌之“巧”:將軍盤馬彎弓卻不輕易發弓,而是審情度勢,選擇最能展現自己本領的時機發弓;②射技之“巧”:野難受驚乍飛的一剎那,將軍從容地將弓引滿,迅猛地將其精準射中,干脆利落。(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語文課上,葉老師使用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話,引導學生在學習上要有始有終,不可半途而廢。(2)暮春時節,家長們帶孩子到公園游玩,閑看湖水蕩漾,感受和風吹拂,這氛圍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相似。(3)小樊來江邊觀潮,看到江面上潮水奔涌,波濤澎湃,卷起巨大的浪花,不禁想起了古代詩詞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2分)(2)浴乎沂風乎舞雩(2分)(3)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分,此題為開放性試題)13(陜西漢中市2025高三3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千秋歲·次韻少游①蘇軾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②。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道遠誰云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用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青海③。【注】①此詞作于詞人謫居海南時,少游,是詞人秦觀的字,秦觀作《千秋歲》詞時,也被貶在外;②“蒼玉佩”:古代官員以佩玉為飾;“黃金帶”:宋初五品以上的官員以金玉帶做章服末帶;③《論語·公冶長》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句。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本詞開篇運用夸張的手法,以“天外”一詞來表現詞人被貶之地距京城十分遙遠。B.
蒼玉佩和黃金帶是官員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詞人借此表達了對曾經生活的眷戀。C.
本詞是詞人寫給秦觀的,詞中提及自身多次被貶的經歷,以勸慰同樣被謫的秦觀。D.
“道遠誰云會”既可理解為自己難以回到京城,也可理解為短期內難與秦觀相聚。16.
本首詞表現了詞人當時所面臨的多重矛盾。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導語】本詩是蘇軾在謫居海南期間所作,呈現了他復雜的情感矛盾。全詞首句的“天外”展現了貶謫地的遙遠,也隱含對故土長安的思念與無奈。通過“蒼玉佩”和“黃金帶”表達對昔日官場生活的懷念和對失去政治生活的遺憾。蘇軾在詞中自述其難以實現理想的現實,同時用典故表現即使環境不佳,也依然懷有忠君節操的意志。詩人面對流放之苦和懷才不遇的復雜心理矛盾在詞中層層展露。15.CC.“詞中提及自身多次被貶的經歷”錯,關于被貶,文中只有“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的句子,并未提及多次被貶的經歷。故選C。16.①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詞人忠心于朝廷,渴望建功立業,卻被貶海南;②出仕與歸隱的矛盾:詞人有歸隱的想法,但又留戀之前的為官經歷;③渴望與堅守的矛盾:詞人渴望重獲新恩,但又不愿意為此改變信仰。
(一點2分,共6分)解析:①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斜陽”句是說自己雖已暮年,遠在萬里天涯,但還懷念著京都,蘇軾一片忠心未改。“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時蘇軾年六十三遭貶到海南島,故言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是朝廷決定,非自己情愿,怎不叫人傷心落淚。“珠淚盡,丹衷碎”寫出蘇軾遭貶的憤懣。可見詞人忠心于朝廷,渴望建功立業,卻被貶海南;更多高考語文精品微信xysz158②出仕與歸隱的矛盾:“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有聲有色地描寫當年在朝廷任職時的形象。蘇軾雖被貶,但服飾仍舊,故有“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之說。可見其仍留戀當年為官的經歷。下闋蘇軾表示難迎合朝廷,迫不得已,只好學孔子“乘桴浮于海”。詞人有歸隱的想法,但又留戀之前的為官經歷;③渴望與堅守的矛盾:“新恩猶可覬,用學終難改”反映出蘇軾內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是有罪之臣,難忘“君命”、“新恩”,另一方面“君命”有悖“舊學”,對自己的前途已不抱希望。詞人渴望重獲新恩,但又不愿意為此改變信仰。(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負責人召開關于鄉村振興的會議時,諄諄告誡在座的干部,不能生事擾民,不能對著百姓滔滔不絕、廢話連篇。其間,他提到了《種樹郭橐駝傳》中描述官員召集百姓開會的兩句“
,
”。(2)李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設問”這一修辭手法時,隨口引誦了《涉江采芙蓉》中“
,
”兩句,同學們覺得此例很是得當。(3)人們外出旅游,總喜歡拍一張“簪花照”,“簪花”是“花朝節”的一種重要習俗。花朝節在古詩中多有記載,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用花朝來表現百花盛開的好光景。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1)
鳴鼓而聚之
擊木而召之
(2)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
(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14(2025年四川省自貢市高三二模)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遇舊友吳偉業[清代]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亂離①何處見,消息苦難真。拭眼驚魂定,銜杯笑語頻。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注釋】①亂離:指明、清之際的戰亂。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詩人見了舊友,錯過才相認,這是因為曾收到舊友在戰亂中逝去的消息。B.
頷聯“苦”字,暗示了詩人對舊友的掛念,道出了兩人情誼的深厚。C.“拭眼”動作簡單,但情感的無限波瀾盡含其中。這就是白描傳神。D.
詩歌語言簡潔易懂,自然流暢,但意蘊醇厚雋永,頗類白居易詩風。16.
詩歌內容緊緊圍繞題目中“遇”字展開,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15.A16.①首聯緊扣題中“遇”字,“已過才追問”,直接切入路遇情境,“相看是故人”點出了不期而遇的猶疑不定到后來確定的心境轉換。②頷聯承接上聯,點出了偶遇的可貴。亂離后無從相見,偶或傳來的消息也真假難辨,此時偶遇更是百感交集。③頸聯由“拭眼驚魂定”到“銜杯笑語頻”,寫出了詩人偶遇故友由悲到喜,悲喜交加的情態。④尾聯寫作者邀請故人到自己家居住,相遇后難舍難分,體現了兩人深厚的情誼。【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A.“這是因為曾收到舊友在戰亂中逝去的消息”說法錯誤,“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意思是戰亂隨處可見,消息很難得到,即使偶或傳來的消息也難辨真假,并未說收到了舊友在戰亂中逝去的消息。因此選項說法曲解文意。故選A。【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準確理解詩歌內容,然后分析其中內容是如何圍繞“遇”展開的。首聯“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已經錯過才想起追問,仔細看才發現是故人。“已過才追問”,直接切入路遇情境,起筆簡潔省凈,久失消息,不期而遇,恍然面熟,但猶疑不定,仔細打量,原來真的是老友。首聯緊扣題中“遇”字展開。頷聯“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在動亂中分離之后,再無從相見,那偶或傳來的消息也難辨真假。可以想見,頻年兵戈,人的死傷誤傳,比比皆是。動亂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卻仍探問對方情況,一個“苦”字,道出了兩人情誼的深厚。這也是兩人動蕩時期偶遇之后的一種感受,百感交集,也是圍繞“遇”字談感受。頸聯“拭眼驚魂定,銜杯笑語頻”,在擦一擦眼睛穩定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舉杯與朋友笑談。亂世重逢的舊友,該有多少苦辣酸辛互相傾訴,但寫去略而不及,只一個簡單的動作,便將情感的無限波瀾盡含其中,隨后自然是慶幸,喜悅,當然要“銜杯笑語頻”了,由悲而喜,悲喜交加的情態極為生動。這也是兩人偶遇之后的一種具體活動,也是圍繞“遇”字來展開的。尾聯“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寫作者不由分說,要“舊友”索性搬來同住。難舍難分,正是重情重義體現,這句寫出了兩人相遇后的難舍難分,體現了兩人深厚的情誼。也是圍繞“遇”字來展開的。(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名篇名句默寫。(1)《荊軻刺秦王》中,通過環境描寫來渲染氛圍,表現為國捐軀的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說明人才經過艱苦磨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賀《雁門太守行》從聲色兩方面勾畫激烈戰斗場面,渲染沉重緊張肅殺氛圍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1)風蕭蕭兮易水寒,
②.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③.
(2)所以動心忍性,
④.
曾益其所不能
⑤.
(3)半卷紅旗臨易水,
⑥.
霜重鼓寒聲不起【解析】【詳解】此題考核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類題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寫和根據上下文填空兩種類型。答題時注意不要出現錯別字,理解性默寫還要注意給出的提示,填準句子。此題屬于理解性默寫,注意根據提示選準句子,不要寫錯別字。15(河南信陽2025屆高三二輪復習收官檢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夏旱白居易太陰不離畢①,太歲仍在午②。旱日與炎風,枯焦我田畝。金石欲銷鑠③,況茲禾與黍。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憫然望歲④者,出門何所睹。但見棘與茨,羅生遍場圃。惡苗承沴氣,欣然得其所。感此因問天,可能長不雨。【注】①太陰,月。離,接近。畢,星宿名。古人認為月離于畢為雨象。②古人認為午年主旱。③銷鑠:熔化。④望歲:盼望豐收。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前兩句照應標題,通過對天文現象的描述,揭示這個夏天發生旱災的事實。B.“金石”兩句寫金石都快要熔化,更何況禾、黍等莊稼呢,進一步強調干旱的嚴重。C.“欣然”句語意一轉,寫出農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氣”滋潤而豐收在望的欣喜之情。D.結尾兩句中詩人用問天的方式,發出何時才能下雨緩解旱情,結束旱災的感嘆。16.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的?請簡要分析。【答案】15.C16.①對天災的不滿。“旱日與炎風,枯焦我田畝”直抒胸臆,表達對旱災不止的不滿;“金石欲銷鑠”運用夸張手法,極寫環境之惡劣。②對農民的憐憫。“唯農最辛苦”直抒胸臆,表達對農民的憐憫。③對糧食作物生長環境的關心。“惡苗”四句,運用反諷,借寫渴求蒼天長期不雨以助惡苗生長,側面表達對維護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長環境的關心。【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農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氣’滋潤而豐收在望的欣喜之情”錯。“惡苗承沴氣”說的是“病谷得到了災害不祥之氣”,由此可知,詩中的“欣然”并非是農民的欣喜,更多的是人們的憤慨,不涉及“干枯作物受‘沴氣’滋潤而豐收在望的欣喜之情”。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對天災的不滿。通觀全詩,首二句照應標題,通過對“太陰不離畢,太歲仍在午”的天文現象的描述,反映出遭遇夏旱的現實,引起后文。“旱日與炎風,枯焦我田畝”敘事兼抒情,詩人直抒胸臆,表達對旱災不止的不滿;“金石欲銷鑠,況茲禾與黍”,運用夸張手發,借寫“金石”銷鑠,凸顯天氣干燥炎熱,極寫環境之惡劣。②對農民的憐憫。“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直抒胸臆,他以這份哀憫之心將農民心理刻畫得真實可感,令人潸然,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憐憫。③對糧食作物生長環境的關心。“但見棘與茨,羅生遍場圃”“惡苗承沴氣,欣然得其所”,轉入對農業生產的關注,表達對對糧食作物生長環境的關心。“惡苗”四句,運用反諷,借寫渴求蒼天長期不雨以助惡苗生長,側面表達對維護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長環境的關心。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說明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勸學》中則說:“
,
。”(2)《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描寫詞人夢里歸鄉,與妻子見面時,四目相對、難以言說的兩句是:“
,
。”(3)“扁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詩人們用它來表達或矢志漂泊、或追求自由、或失意隱居的情懷,比如:“
,
。”17.【答案】
故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跬、至、惟、鑒、瓊、頃。16(福建省莆田市2025屆高三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和友人寄長林孟明府杜荀鶴為政為人漸見心,長才聊屈宰長林。莫嫌月入無多俸,須喜秋來不廢吟。寒雨旋疏叢菊艷,晚風時動小松陰。訟庭閑寂公書少,留客看山索酒斟。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明府任職于長林,在處理政務和為人處世中逐漸展現品性。B.在長林為官雖俸祿不多,卻能讓人對吟詩作賦產生喜愛之情。C.頸聯所描繪的自然景色富有動感,營造了清幽雅致的意境。D.這是首唱和友人寄贈孟明府的詩,全詩感情真摯,意味深長。16.本詩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百分數-這月我當家》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數學北師大版
- 2025年團隊工作總結(16篇)
- 2025年大班個人總結(4篇)
- 1 古詩三首 稚子弄冰(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8.2《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教學設計
- Module 9 Unit 3 Writing(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上冊
- 學生學期學習計劃范文(20篇)
- 浙教版九年級數學下冊《2.3三角形的內切圓》同步測試題(附答案)
- 2025年物理工作計劃(18篇)
- 房屋租賃轉讓簡單合同范本(19篇)
- 河南省許昌地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素質評估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高二下學期《家校攜手凝共識齊心協力創輝煌》家長會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全冊教學設計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期中檢測卷(含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英語試卷
- 固體物理(黃昆)第一章
- 認識餐飲環境(課堂PPT)
- 常用拉鉚螺母規格表
- 橡膠壩畢業設計
- 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
- 毛石駁岸檢驗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