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答案
11、春
第一課時
預習導學一一不看不講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民主戰上。江蘇省東海縣人。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苜影》、《綠》等。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朗潤(前1)醞釀(niang)黃暈(ytin)宛轉(zhuan)
抖擻(dousou)應和(h。)薄(b6)煙黃暈(yun)
捉迷藏(cang)宛轉(wanzhu?n)瞭(1道。)亮
3、解釋下列詞語。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趕趟兒:湊熱鬧。
朗潤:明亮潤澤。課文中指III形清晰,山色潤澤。抖擻:振作
醞釀:這里指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伙伴。賣弄: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
宛轉:形容聲音抑揚動聽。現在寫作:婉轉。瞭亮:聲音清脆響亮。
黃暈:昏黃不明亮。靜默:寧靜沉默;不發出聲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風招動,婀娜妥姿。比喻女子打扮得比分艷麗。
4、思考:課文分為哪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來。(盼春)
第二部分(2?7)具體描繪春天到來時自然的不同景物。(繪春)
第三部分(8-10)寫的是作者贊美春天。(頌春)
合作探究一一不議不講
問題一、朗讀:①讀音正確流利,聲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調的變化.③讀出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
美感。
問題二、文章的重點是第二部分'繪春”。作者以充滿詩意的語言,精心選擇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幾個具體畫
面,形象描繪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誰來說說共為我們描繪了幾幅圖畫?你能分別為它們取個名字嗎?
六幅圖畫:第2自然段是春歸圖。第3自然段是春草圖。第4自然段是春花圖。第5自然段是春風
圖,第6自然段是春雨圖。第7自然段是迎春圖。
點撥:這幾幅圖畫為我們描繪出了濃郁的春色。每幅圖畫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描寫角度都不同,但都
抓住了它們各自的特點,融入另外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盼春(1):急切
總寫(2)
春草圖(3)
春繪春(2-7)春花圖(4)細膩描繪
春風圖(5)
,春雨圖(6)
迎春圖(7)
頌春(8-10):新、美、力
問題三、填表。把握四幅春景圖寫法和特征。
名稱特征角度寫,法修辭
春草圖嫩、綠、多、軟由物到人止面與側面結合擬人
排比.比
春花圖多、艷、甜由高到低虛實結合
喻
觸覺、嗅覺、擬人、比
春風圖和悅多感官描寫
視覺、聽覺喻
由物到人,排比、比
春雨圖細密、輕盈動靜結合
由近到遠喻
問題四、從五幅圖畫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圖畫,然后說明理由。
例如:我喜歡春草圖。因為這一段寫孩子們的游戲,抓住了兒童最喜愛的幾種活動來寫,側面寫春
草帶給人的歡樂。而且這一段在寫景的層次上也很有特點,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的手法,第二句由
近及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
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出春草生機勃勃的特點;然后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感
受,充滿活力。
我喜歡春花圖。這一段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百花爭艷、生機盎然的熱
鬧景象。在寫景的層次上:由樹上到花下到遍地,從高到低地描寫春花的。同時色與味、虛與實、動與
靜相結合。描寫花,從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角度來寫,“仿佛”一詞由實及虛,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
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我喜歡春風圖。作者借助其他事物,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來寫春風。風是無形的,但可以
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
方,讓人感覺到春風是溫暖的C然后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泡濕的空氣里醞
釀”,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仿佛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寫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和水聲的輕
盈,笛聲的噴亮,從聽覺的角度來寫,仿佛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這些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曲非常動
聽的春天的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風是無形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我喜歡春雨圖。這段在寫景的層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遠,由靜到動,一幅充滿詩情的江南春雨
圖,流露出作者的對春雨的喜愛,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的細密綿長,擬人筆法傳神地寫出了雨春雨中“安
靜而和平”的景象,表現出一種靜態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
我喜歡迎春圖。這幅圖畫山景及人,寫春天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了作
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感情。頌揚了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精
神,
問題五、文末三個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點?
明確:“剛落地的娃娃''表現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開始,給人以無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狀
寫春天的美,令人喜愛;“健壯的青年”贊美春天充滿活力,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備選問題、文末的三個比喻句能小能顛倒?為什么?
不能。因為這三個比喻句從“娃娃”寫到“姑娘”再寫到“青年”,形象地表現了春天成長的進程,排列有
序,不能顛倒。這一部分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它的“新”“美”“力這個結尾正是對五幅春景圖
含義的概括,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課時
預習導學一不看不講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采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盼望著,盼望著",采用反復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春天的腳步近了”,賦
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2、寫“花下”只寫了蜜蜂和蝴蝶,這與寫花有什么關系?
明確:寫“花下”的蜂鬧蝶舞是側面表現花兒的多、艷、甜。
3、“遍地”和“雜樣兒”從什么角度寫野花?
明確:“遍地”寫野花的數最多,“雜樣兒”寫野花的種類豐富。
4、第四段寫“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
地寫出了百花爭艷、生機盎然的熱鬧景象。
合作探究——不議不講
問題一、感受文章的結構之美:
4、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
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明確:“鬧”字中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喧鬧沸騰的景象,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鬧的氣
氛,繪聲繪態,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如果用“飛”字,則無聲無息,只能表
現匕時的形態,而不能表現聲響刃景象.
5、'、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明確:采用比喻、引用,“吹面不寒”寫春風的溫暖;“楊柳風”(拂動楊柳的風)寫春風的柔和。
6、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
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背得逼你的眼。
明確:三個比喻表現了春雨細巒、綿長的特點。“斜”字寫出了雨的輕盈,同時又暗寫了“輕悄悄”的“春
風“織”照應了“像細絲”的比喻,“全”表現了開闊的視野,“籠”準確地寫出“薄煙”的情狀。經雨一洗,
灰塵沒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細雨滴,色彩更艷。一個“逼”字讓我們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
r找們的眼中。
拓展延伸:
美好的想象又需要借助生動精美的語言為它插上漂亮的羽翼,在讀者頭腦中騰飛,以便激起讀者同樣
的想象,受到生命的啟迪、人生的感悟、美的陶冶。在《秋日私語》的音樂聲中,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一分鐘:你覺得春天還象什么?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仿照課文結尾句子春天還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裝扮人生;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用畫筆繪出五彩的世界。
備選問題:春風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著,作者是從哪幾個感官角度把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
的?
明確:借助其他事物,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來寫春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
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方,讓人感覺到春風
是溫暖的。然后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從嗅覺的角度寫
春風,仿佛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寫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和水聲的輕盈,笛聲的瞭亮,從聽
覺的角度來寫,仿佛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這些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曲非常動聽的春天的交響樂,和
諧優美,此起彼落。風是無形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12、濟南的冬天
第一課時
預習導學一一不看不講
1、作家及作品介紹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著名作家。1951年
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孑》、《老張哲學》、《四世同堂》等,話劇《龍
須溝》、《茶館》等。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
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濟南(ji)倫敦(dun)鑲(xidng)水藻(zB。)貯蓄(zhU)
發髻(ji)澄清(cheng)著落(zhuo)看護(kan)
3、解釋下列詞語。
響晴:(天空)晴朗無云
溫晴:本課指天氣極為晴朗、明亮、溫和
安適:安靜而舒適
肌膚:肌肉和皮膚
出奇:特別,不尋常
秀氣:清秀、小巧玲瓏
水藻:生長在水里的藻類植物
貯蓄:存放
澄清:本課指明亮,透明
空靈:美妙無窮無不可捉摸
藍汪汪:形容藍得發亮
4、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
“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5、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濟南的冬天
老舍
一濟南的天氣
異地之冬北平倫敦熱帶
(對比)多風多霧日光毒,響亮
(奇跡)(怪事)(害怕)
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霧響晴溫情
引山“寶地”(喜愛)
二冬天的濟南
濟南冬天的山:陽光朗照下的山一一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止一一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濟南冬天的水:曖不結冰
綠一一溫暖多情,富于生.機(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空靈的藍水晶)
處處圍繞“溫情”來寫
合作探究一一不議不講
問題一、寫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閱讀課文。請你運用這種方法自讀課文,找出濟南冬
天的總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述。思考文章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溫晴。采用對比手法。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一無重霧(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
問題二、文中選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分別突出了這些景物的什么特點?(山
景、水色)
景物:陽光朗照下的山一溫靜
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一秀氣
城外的遠山一淡雅;
水色綠、清、亮
問題三、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陽光朗照下的山一一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一一秀氣;城外的遠山一一淡雅水色一一綠
問題四、''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能否把''聲〃字刪去,為什么?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聲〃字去掉,說成''沒有風〃
不切合實際
問題五、三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后明確)
例如:喜歡陽光朗照下的山一一溫靜。因為濟南冬天的山在陽光照耀下給人感覺特別舒適溫暖,作者
用“曬、睡、醒”、“小搖籃”為比喻,寫出了小山特別可愛,充滿溫情。
喜歡雪后山景一一秀氣。因為頂著“白花”的“看護婦”比喻雪光,“帶水紋的花衣”比嗡雪色,“山
的肌膚”“鑲銀邊”比喻雪態,“露出粉色”“害羞”擬人手法寫出雪態。從上到下,如工筆畫,描寫
出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特別的嬌柔秀氣。
拓展: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略
第二課時
預習導學一一不看不講
1、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明確】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濟南的山有什么地理特點?
【明確】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了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第4自然段,是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明確】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
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回的小水墨回”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回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
特點。
4、第五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明確】水的綠:作者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7K的綠聯想
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
晶>
5、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明確】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合作探究——不議不講
問題一、賞析下列句子。
1、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
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
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明確】①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
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
和,”'用一連串的動詞,烘托出舒適溫暖的環境。
②“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說:……”用“小搖籃”比喻小
山鬼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安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③從人們有感受寫:“面上含笑”“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還寫了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了人
們的笑容,更突出了人們舒適溫馨的感受。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象些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
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
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
露出點粉色。
【明確】“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來比喻雪色。“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象
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雪動人的雪態。“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
著一智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
似審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
組成彩色的美景。“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
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r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3、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
凍土;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
天匕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明確】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
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水的清澈.作
者還把濟南冬天的水比作空靈的藍水晶,寫出了河水的澄清,目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
問題二:《濟南的冬天》無處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運用藝術的筆法,來描寫景物之美的呢?下
面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然后大家一起來尋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
體現這些美的句子,并畫出來:
【明確】1、修辭運用之美:
第2節“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
‘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一句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寫出濟南的冬天的舒適和暖和。
第3節“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
色,”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害了羞”寫出了小山的可愛。
第4節“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這句運用了擬人和
比喻的手法,寫遠山的美。第5節“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還有“就憑這蜓綠的精
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水的美。
第5節“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
手法,把濟南比作藍水晶。
2、俯瞰仰視之美:
第2節“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
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這是俯瞰之美。
第5節“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寫出了濟南的美。這是仰視。山河水看到天上,視野闊人,整個濟南都美。
3、動靜結合之美:
第3節,“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
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動
靜之美。
4、景物映襯之美:
(幾種景物相互襯托,我們常說的“綠葉扶紅花”就是映襯之美。綠葉襯得花兒更紅,紅花襯得綠葉更
綠,)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矮松與白雪相互映襯,
在白雪的映襯下,矮松越發的青黑。這是色彩上的映襯。“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白雪與藍
天相互映襯,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草的綠色和暗黃色相映襯,很美。
問題三、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I、善用比喻和擬人,寫出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準確而恰到好處,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創設意境,流露深情,或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
情,
3、注意色調對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寫,既有簡筆寫意畫,又有細膩的工筆畫。
4、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喚起讀者體驗,仿如身臨其境
比較閱讀,拓展延伸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
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
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作練習:二選一1、借鑒課文的寫法,用你的筆描繪一副“校園秋景圖”
2、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
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備選問題: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明確】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
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
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
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
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
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
愛的心情。
13、風雨
預習導學一一不看不講
I、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原名賈平娃,陜西丹鳳人,當代作家。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
大家和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以小說出名,散文也獨具要格。其散文常常綻放出哲理的光芒,
平淡樸實的語言里,蘊含著深厚的生活道理。雖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遠,有著
濃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浮躁》、《廢都》、《秦腔》等,曾多次獲得文學大
獎,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剎那間(cha)蜷曲(qudn)葡萄蔓(man)柵欄(zha)
弧形(h。)倏乎(shu)撩起(liao)凸起來(tu)
賈平凹(wa)模樣(mu)錐形(zhuT)偌大(rud)
3、解釋下列詞語。
偌大:這么大,如此之大。偌:這么,如此。
倏忽:指很快地;忽然。
攀附:附著東西往上爬:藤蔓拗猊樹木。也比喻投靠有權勢的人,以求高升,弱期權貴,
4、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請逐段朗讀課文,想一想:各段都寫了哪些景物?
第1段;樹林全貌;
第2段:垂柳、楊葉、蘆葦:
第3段:斷繩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蒼蠅;
第5段:鳥巢、鳥兒;
第6段:廢紙、貓、瓦;
笫7段:浮萍、魚兒;
第8段:老頭、孩子。
合作探究——不議不講
問題一、文章寫風雨,卻在各段中描寫許多其他景物,有什么樣的作用?
明確:文章描寫了樹林子垂柳楊葉蘆葦羊葡萄蔓蒼蠅鳥巢鳥兒廢紙濕貓瓦浮萍魚兒老頭孩子
作用:側面襯托,突出風之狂暴,雨之猛烈。
作者描寫風,不是直接描寫風的狂暴,肆虐,而是通過描寫狂風吹拂下的自然景象、動物和人的狀態
來反襯風之大,風之猛。作者運用的這種手法就是側面襯托。
側面襯托,即通過對周圍事物的狀態特征描寫,從側面來襯托要寫的事物的寫作方法。它可以使描寫峰
回珞轉,曲徑通幽,趣味盎然。卜.面,我們具體來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描寫狂風之下的自然風景、動物和
人的。
問題二、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風的?寫出了風怎樣的特點?
參考答案:文章先從樹林子開始著手,呈現給我們一幅恣意的狂風圖。接下來,從形狀、聲狀方面對
被風吹得亂了的垂柳、楊葉、蘆葦進行了生動的描寫,繼續展現狂風大作的畫面。寫了幾組自然物,作
者的筆鋒陡轉,寫到了動物,寫到了人。文章用了大1?量的篇唱進行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風雨之大之猛
烈,
問題三、課文寫“風”,看不見一個“風”字,卻寫出了狂風的肆虐;寫“雨”,不著一個“雨”
字,卻為我們展現出了風雨夾擊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種什么寫法?
參考答案:側面烘托。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問題四、共賞風雨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前兩段兩至三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賞析下列句子:①
豐富的想象。②貼切的比喻。③精準的動詞。④精細入微的描寫。
I.樹林子像一塊面閉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切確:“從樹林子”起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冷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比作一塊面團,通過
“鼓”“陷”的反復。寫出了樹林子在風雨中飄搖的情景。(可分析比喻的本體、喻體等,下同。)
2、槐樹上的葡萄要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于御,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
來,軟成一堆。
明確:觀察非常仔細,看清了脫落的瞬間動態一一“才”“一下子”,看清了前萄蔓的情狀一一”蜷
曲“''像一條死蛇”“軟成一堆”,還聽到了聲音一一“嘩嘩啦啦”。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形象地寫出
了葡萄蔓被風掀落的情狀。
3、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銳聲叫喚,離臺
階只有兩步還,長時間走不上去<
明確: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明明“只有兩步遠,卻長時間走不上去”,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翩
的司時,也讓人覺得有點夸大事實,但這也正突出了風的強大以及狂暴猛烈。
4.池塘里絨被一樣厚厚的浮萍,凸起來了,再凸起來,猛地撩起一角,?刷地揭開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
來,長時間地凝固成一個錐形;啪地摔下來,砸出一個坑,浮萍沖上了四邊塘岸,兒條魚兒在岸上的草
窩里蹦跳。
藥確: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風雨夾擊的情景,“撩”、“揭”、“聚”、“摔”、“砸”、
“沖”,動感十足,“喇”、“啪”,聲勢駭人。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厚厚的浮萍”比作“絨被”,
突出了池中浮萍之多,之厚,也為后面一系列生動的描寫做了鋪墊。
“凸、撩、揭、沖”等動詞的使用將浮萍擬人化了,帶有了人的思想情感、動作,使得浮萍給人的形象
更加具體可感。
5.兒鳥尖叫著飛來要守住,卻飛不下來,向右一飄,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顫,羽毛翻成一團
亂花,旋了一個轉兒,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間石子般掉在地二,連聲響兒也沒有。
明確:“飄”、“斜”、“顫”、“翻”、“旋”、“停”、“掉”等一系列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
出了鳥兒在大風.中由飛到被吹落的過程。未見“風”字,但風無處不在。
6.一頭斷了牽繩的羊從柵欄里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
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
明確:“跑”、“撐”、“撞”、“直撐”、“跌倒”的一系列動詞生動形象地將“斷了牽繩的羊”
的一連串表現展現了出來,側面烘托出了風的狂。
問題五、有人說結尾寫到大雨了,你贊同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明確:同意這種說法。課文的結尾寫到大雨了。比如文章第六自然段中有“一只精濕的貓拼命的跑
來”。最后一段寫孩子們“全趴在門縫,驚喜地疊著紙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來,孩子們的
腳下、門外,已是積水漫漫,否則又怎么可以放紙船呢?
問題六、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文章結尾的場景和情調與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認為作者寫作本
文的士要Fl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結尾的場景跟外面相比,由外面的景物轉到屋內,情調上由前面的景物的紛雜轉到屋內
的安靜、平和。老人在土炕的席子上捶腰腿,小孩驚喜地疊著紙船放出去,氣氛不甚緊急,行文節奏舒
緩了,孩子們帶來了歡喜的情調。結尾處,與前面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
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
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松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兒童天真純潔性情的謳歌
和贊美之情,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拓展、以風雨為話題談談你對人生的看法。
人生難免有風風雨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要勇敢面對風雨人生,努力拼搏,不經歷風
雨,怎么見彩虹?
寫作小練筆、略
14、秋天
預習導學一一不看不講
1、作者簡介。
何其芳1912-1977年,四川萬縣人。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幼年時就喜愛中國古代詩詞
小說,后來又讀了大量新詩,大學時開始發表詩歌和散文。詩歌也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
式,大多數詩篇抒寫愛情給青年人帶來的歡悅與苦悶,詩風朦朧。
2、初讀課文,給加線的字注音:
IT(Zheng)綢魚(bian)蜜闊(lido)夢寐(m?i)
肥碩(shub)枯涸(h。棲息(qi)清洌(1詁)歸迫(b6)
3、解釋下列詞語。
TT:伐木聲。
寥闊:高原空曠。
棲息:停息、休息。(多指鳥類)
清洌:水清。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夢寐:睡夢。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找出每節詩歌的中心句,并思考詩歌描繪了兒幅圖畫?你能為每幅圖畫配上一個合適而整齊的標題
嗎,
明朝;秋天棲息在農家里,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描繪了三副畫面。
農家豐收圖(棲息)
秋天霜晨歸漁圖(游戲)
少女思戀圖(夢寐)
合作探究一一不議不講
1、引導學生進行涵泳朗讀,深入意境。指導學生探究全詩的朗讀節奏、重音以及表現的人物情感及
其語句,全班朗讀。(要求:①情感投入。在朗讀中通過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對比展現詩歌情
感的起伏。②視覺再現。在朗讀時要在眼前出現一幅幅相關的畫面,讀出輕松、寧靜、閑適的感
覺,)
①全班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感受課文所描繪的一組鄉村秋景圖:描繪了秋天的哪些景物,鄉村的
哪里景物,有哪幾個場景,組成r哪幾幅畫面(在文中找到依據)。
②想象畫面,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充滿想像力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
畫,
2、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全詩沒有寫出一個喜或是愛字,但是通過作者對秋天景物的細致描述,卻真切地流露出對秋天的熱愛
和贊美之情。
品味詩句
要求: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①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②結合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等。③結合內容,抓住富有表
現力能傳達作者感情的詞句。
1.伐木聲飄出幽谷
明確: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明確:“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明確:“棲息”運用擬人把秋天人格化,寫出農家因秋收的豐碩而興奮的事情,創造出喜悅、松弛、
閑靜的氛圍
4.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明確;“輕輕”顯示山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5.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明確:“游戲”“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
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6.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明確:“夢寐”恰如其分地寫出了少女如癡如醉的微妙感覺。
比較閱讀:閱讀下面的一首詩,比較它與本文有哪些共同點?
秋景
[美國]狄金森
晨曦比往口更柔婉,
毛栗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著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艷紅的輕紗。
我不愿顯得占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明確:1、都緊扣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寫。
2、都調動各種感官來描寫。
3、都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描寫。
4、都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寫作小練筆:請你選擇一樣能代表秋天特色的景物,用今天學過的方法描寫一段話,抒發你對秋的
感情。(略)
15、古代詩歌四首
第一課時
預習導學一一不看不講
1、簡介作者
本詩選自《樂府詩集》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作者是一汽操,
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政治家、_£
里______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他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
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2、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
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3、《次北周山下》寫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浪平靜的詩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4、說說《觀滄海》開頭兩行的作用。
明確: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
5、《觀滄海》中實寫觀海所見景色的詩句是哪幾句?分別描繪出大海怎樣的特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總寫全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表現了大海充
滿生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海上景色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壯氣勢。
合作探究——不議不講
問題一、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問題二、實寫觀海的詩句是哪幾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
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
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
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澹”而寫的。這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
思的精心。
問題三、“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
去的。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從兩個“若”字
可以看出。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這是
虛寫。
問題四、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
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
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
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了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
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問題五、寫景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寫了怎樣的景色?展現了怎么的畫面?營造了怎
樣的意境?
明確:“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
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
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
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
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
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人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
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
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i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
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問題六、哲理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描寫了怎樣的景色?闡明了怎樣的道理?
明確:作者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
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看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
“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作者從煉意著眼,把“FI”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
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口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
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
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拓展延伸】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請你體會此詩流露的感情并寫在下面:
明確:既抒發了自己的胸懷W進取精神,生氣勃勃,意氣風發,又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1
第二課時
預習導學一一不看不講
2、梳理《錢塘湖春行》中的意象、體會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題眼是「雨”字,而《錢塘湖春行》的詩眼就是一個“行”字,一貫而下,統攝全
篇,在作者“春行”之時,移步換景,美好春景化作詩人筆下的一串串意象。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
為全詩,引人注目的焦點。本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
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r自然美景給予
人的感受。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
常自然。
4、劃分節奏。
枯藤I老樹I昏鴉,小橋I流水I人家,古道I西風I瘦馬。夕陽I西下,斷腸人I在I天涯。
5、填空:
①《天凈沙.秋思》畫龍點睛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②《錢塘湖春行》中描寫春天草長鶯飛、百花初綻的句子是:
③《錢塘湖春行》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賞不夠,樂而忘返的留戀之情句子是:
④《錢塘湖春行,》中描寫初春景象的詩句是:
⑤《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凈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知識鏈接:《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
湖早春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解讀 2
- 圖木舒克職業技術學院《中級俄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二中2025屆下學期高三物理試題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含解析
- 遼寧省四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南昌應用技術師范學院《專題口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京市示范名校2025年高三第六次月考含解析
- 2025年廣西安全員B證考試試題題庫
-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測量學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模式識別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甘肅金昌市絲路眾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護理查房
- 嚴防管制刀具 對自己和他人負責-校園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 09J202-1 坡屋面建筑構造(一)-1
- 小學生運動會安全教育課件
- 扁平足的癥狀與矯正方法
- 青春健康知識100題
- 員工考勤培訓課件
- 危機處理與應急管理
- 國開電大操作系統-Linux系統使用-實驗報告
- 黑臭水體監測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3年高考生物全國通用易錯題13致死類的遺傳題(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