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崗位操作規程_第1頁
污水處理崗位操作規程_第2頁
污水處理崗位操作規程_第3頁
污水處理崗位操作規程_第4頁
污水處理崗位操作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污水處理崗位操作規程

1.工藝流程

廠區的生產廢水自流經過機械格柵流進隔油池,在隔油池進行油水分開,

分開后上層油脂回收作為原料重新利用,下層水進入調理池。經調理池均衡水

質、水量后,再次深度隔油并調理PH值,下層水由提升泵提升進入加藥混合反

應裝置及組合氣浮系統,以進一步降低污水中大部分懸浮物、動植物油及一部

分有機物,保證生化處理系統的效果。經氣浮裝置處理后的出水自流入A/0

池,同時稀釋水、回流污泥及混合液在A/0池后的混合井混合后由泵送至A/0

池。A/0池的出水經斜管沉淀池泥水分開后,底部污泥由泵送至污泥干化池,

上層水進入中間池,再由泵送入多介質過濾器進行深度處理,出水回用或達標

外排。

斜管沉淀池出泥進入污泥干化池,干化脫水后的泥餅定時清理外運,滲出

水送至調理池再次處理。

圖1.1污水處理工段工藝流程圖

2.崗位職責

2.1崗位操作人員務必熟悉本廠處理工藝、設備運行要求與技術指標。

2.2嚴格工藝紀律,操縱廢水指標達到規定要求。

2.3負責水泵、鼓風機的開、停及更換。

2.4負責氣浮機的加藥、開、停及設備的日常管理。

2.5按規定穩定操縱入口水質、水溫。

2.6保證A/0池內水溫在規定范圍內。

2.7負責本崗位的主機運轉及設備的維護保養。

2.8操作人員發現運行不正常時,應及時處理,同時匯報段長。

2.9負責搞好本區域的環境衛生。

2.10認真填寫記錄,保證確切、完整。

3.交接班制度

3.1交班

3.1.1工具齊全,原始記錄清潔完整;木崗位的衛生清潔。

3.1.2交班者交清本班生產狀況,設備運轉狀況,以及班中發生的異常現

象,處理結果及要注意的事項。

3.1.3假如接班者正點尚未到崗位,又未有其他人來接班時,交班者不得離

開崗位,仍要負責其操作任務直到接班者來接班為止。

3.1.4交班時交班者和接班者共同檢查,交班者隨時解答接班者提出的問

題,檢查完畢取得接班者同意方可離崗。

3.2接班

3.2.1接班者務必提前穿好勞動保護用品,按時加入班前會。

3.2.2聽取交班者的交班事項,然后認真地檢查崗位設備運轉狀況,原始記

錄、工具、衛生等狀況。

3.2.3接班者要主動向交班者詢問當班生產及設備運轉狀況和本卷須知。

4.主要技術操作指標

4.1生化對進水的要求

1)進水量<2n?/h

2)PH值8-12

3)CODcr^lOOOmg/L的

4)B0D5^800mg/L

5)含油200mg/L

6)SSW200mg/L

4.2生化對出水要求

1)C0Dcr^60mg/L

2)B0D5^20mg/L

3)含油10mg/L

4)SS<20mg/L

5)PH值6-9

4.3操作操縱指標

1)A/0池進水溫度25-35℃,進水溫度與A/0池溫度差<5℃

2)A/0池吸附段30分鐘沉降體積20-50%

3)A/0池出口溶解氧3-5.5mg/L

4)SRT20-35d

5)MLSS3.5-4.5g/L

6)PH值7.0-8.2

7)A/0池投磷量3-5mg/L

8)回流污泥量為進水量的50-100%

9)鼓風機后壓力<0.035VPa

10)鼓風機殼溫度<65℃

11)各電機溫升<60℃

4.4污水污泥的分析

4.4.1水質分析

表4.1正常運行時,水質監測取樣點、分析工程及和記錄方式表:

取樣點

隔柵間隔海沉淀調理池氣浮出水A/02池沉淀池出水過濾出水

工程

PHVVV

溫度VJVV

02

CODcrVVVVV

BODsVV

注:以上監測工程每班一次,作好記錄。

4.4.2污泥分析

表4.2正常運行時,污泥脫水系統的取樣點分析工程和記錄方式表:

取樣點分析頻率分析方法

工程(周/次)

脫水機進泥的含同量1GB11901—89

脫水后泥餅的含同量1GB11901—89

脫水后清液的含固量1GB11901—89

5.主要設備簡介及操作規程

5.1格柵隔油池

5.1.1工作原理

生物柴油車間的生產廢水自流經過3級格柵,除去污水中含有的漂泊物。

再流進隔油池進行油水分開,分開后上層油脂回收作為原料重新利用,下層水

進入調理池。

格柵分為兩道,前為粗格柵,后為固定細格柵,格柵的安裝角度為60°,

兩格柵的寬度都為600mm,粗格柵柵條間距為10mm,細格柵柵條間距為5mni,格

柵由不銹鋼制成,柵渣需定期清理。

5.1.2操作規程

1)應定期人工撈渣,清理柵渣,保證污水提升泵的正常運轉,如發現損壞,

及時維修或更換;

2)經過油水分開的油定期外運;

3)在冬季不運行的狀況下,做好設備的防凍事項;

4)應定期檢查消防設施,保證其完好;

5.2調理池

5.2.1工作原理

污水經格柵隔油處理后重力進入調理池。調理池的主要功能是均衡水質和

水量,為后續生物處理創造良好的進水條件,不受污水高峰流量和濃度變化的

影響。池內設置預曝氣系統,氣水比5:1,UPVC穿孔管曝氣,用于充氧攪拌,

以防止污水中懸浮顆粒沉淀而發臭,又對污水中有機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能,

提高整個系統的抗沖擊性能和處理效果。

調理池內設污水潛污泵將污水提升至后續處理設施。同時設有3個液位浮

球,通過池內高、中、低三個液位計操縱液下泵的運行,液下泵可交替使用,

延長使用壽命。還設有PH儀,按檢測的PH值投加酸或堿以確保調理池出水PH

值為6-8o

5.2.2操作運行管理要求

1)應經常觀測和檢查潛污泵的運行狀況保證泵的正常運轉,如發現損壞,及

時維修或更換。

2)定期檢查潛水攪拌機的運行狀況,保證水質水量的均衡。

3)定期檢查液位浮球是否確切,及時清理檢查無其它雜物形成影響。

4)潛污泵的運行為:現場啟動、中止和自控操縱運行方式。自控運行方式

為:正常液位啟動兩臺泵運行;中液位時,兩臺泵運行;到低液位時停泵。

5.3絮凝反應器、組合氣浮裝置

5.3.1工作原理

該設備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由溶氣泵產生“溶氣水”(此時溶氣水中包含大

量的微細氣泡),水通過“釋放管”進入待處理的水中,小氣泡緩慢上升并粘

附于雜質顆粒上,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浮體,上浮水面,形成浮渣,然后由刮渣

機除掉浮渣。

設備主體由絮凝室、氣浮接觸室、分開室、集水槽等幾部分組成。

5.3.2操作規程

5.3.2.1開機(首次)前的準備

1)對管道進行清掃,確保無異物進入泵內造成損壞;

2)送電以前,應將泵充滿輸送液體:

5.3.2.2開機

1)開機前,再次確認管道及泵內充滿液體;

2)將進氣管道關閉,開啟進出口閥門并啟動溶氣泵;

3)溶氣系統運行5?10分鐘,然后送入絮凝好的污水,污水量從小到大,漸

漸增大,直到滿負荷為止。

4)運行中溶氣水出水閥應全部開啟。

5)將出口壓力緩慢調理至0.4MPa,調理泵進口側的閥門,使溶氣泵的進口側

出現真空(設定的進水值),開啟進氣閥,按泵進水流量的10-12%調理進氣

量;

6)在正常運行下,一般將溶氣水的出口壓力調理到0.4MPa,進口側的真空度

為-0.02Mpa左右(不得大于-O.CMMpa)即操縱溶氣泵的進水量為處理水量的

30%,進氣量操縱在泵的流量的10T2%。

7)應經常觀測泵的運行是否平穩和振動,嚴禁泵的空轉;

8)泵的重復啟動時應在軸完全停轉后再進行;

9)在氣浮階段投加PAM水處理藥劑,以進一步去除廢水中顆粒懸浮物等污染

指標。

5.3.2.3停機

1)應先關閉氣浮進水,待設備運行10分鐘,然后才能中止工作水泵和加氣

泵。

2)停機時,如配有止回閥,出口閥可以保持開者,否則應關閉閥門,由于停

機時出口壓力將導致介質回流并使軸反轉,可能損壞泵體及滑動密封;

3)如長時間停轉或現場溫度低于介質冰點,應通過開啟泵出口側底部位置的

螺釘將泵排空;

4)正常運轉時氣浮機的啟動與調理池提升泵互為連鎖,提升泵啟動則氣浮機

啟動,提升泵中止則氣浮機中止。

5.3.2.4維護保養

1)對水泵

5.3.3浮渣裝置

1)浮渣箱主要收集氣浮出來的油沫、浮渣,進行進一步的分開后,用小車進

行外運。

2)運行中注意觀測浮渣箱的油沫不能外泄。

3)必要時在浮渣箱增加消泡裝置,使油沫進一步落實,減少勞動強度。

氣浮機加藥用途及加藥量一覽表

序號藥劑加藥點主要用途

1FeSO,?7H2O氣浮機前與土反應生成FeS沉淀

2PAC氣浮機前絮凝劑,去除污水FeS沉淀

氣浮機前助凝劑,提高氣浮去除效果

3PAM

污泥脫水機前污泥脫水劑

4Na2HP0,A池補充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P

0池補充硝化反應所需要的堿度

5NaOIl

深度處理段調理堿度

5.4A/0池

5.4.1A/0工藝概述

前置反硝化,也叫預反硝化-硝化工藝,即所謂的A/0工藝,它由兩部分組

成:厭氧反應池和好氧反應池。廢水首先進入厭氧反應池,在這里反硝化細菌

利用原水中的有機物作為電子受體而將回流混合液中的NO?和NO,還原成氣態氮

化合物(N\NQ)。反硝化出水流經三段曝氣池,在這里殘留的有機物被氧

化,氮和含氮化合物被硝化。污泥回流的目的在于維持反應池中的污泥濃度,

防止污泥流失。混合液回流的目的為反硝化提供電子受體(NO?和NO"),同時

達到去除硝態氮的FI的。A/0工藝為本污水處理站的核心處理工藝。

5.4.2A/0工藝特點

1)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碳源和能源,不需補充外加碳源。

2)廢水中的部分有機物通過反硝化去除,減輕了后續好氧段負荷,減少了動

力消耗。

3)厭氧階段采用間歇曝氣,僅起水力攪拌和剝落生物膜的作用。

4)在A/0工藝好氧段根據有機物的逐步降解,在好氧階段采用鼓風曝氣系

統,可以增加有效容積,填料間紊流猛烈,生物膜更新快,活性高,不易賭

塞。

5.4.3A/0工藝的操縱參數

1)為了保證廢水中的NH3-N達標排放,務必操縱進水中的NH~N濃度和COD

濃度,確保硝化菌的生長和活性。適合的進水條件為C0Dcr<1000mg/L、

NH.-N^150mg/L,因此需將在配水井增加稀釋水。

2)污泥負荷0.1-0.2kgC0D/kgMLSS.do

3)溶解氧(DO)3.0-5.5mg/L

4)MLSS3.5-4.5g/L

5)SV3020-50%

6)SRT20-35d

7)進水溫度操縱在30℃PH值7.0-8.2

5.4.4A/0池工藝的運行管理

(1)水力條件的操縱

正常工況,系統按2m'/h的處理量運行;

(2)污泥濃度的操縱

對于A/0工藝MLSS一般應操縱在3500-4500nig/L之間,超過此范圍出水水

質惡化時,可通過改變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來調整。

(3)污泥齡的計算

污泥齡是指活性污泥在整個系統內的平均停留時間,一般用表示SRT。

A/0工藝均設有斜管沉淀池,為泥水的混合液分開,沉淀后的污泥做污泥

回流與剩余污泥脫水處理。A/0工藝在運行中選用較長的污泥齡,尋常大于20-

35do

泥齡計算公式如下:

SRT二反應器內污泥總量(Kg)/污泥排出反應器的量(Kg/d)

5.4.5三葉羅茨鼓風機

5.4.5.1操作規程

1)根據反應池氧的需要,應調理鼓風機的風量。

2)風機及水、油冷卻系統發生突然斷電等不正常現象E寸,應當即采取措施,確

保風機不發生故障。

3)風機在運行中,操作人員應注意觀測風機及電機的風壓、油溫、油壓、風

量、

電流電壓等,并及時記錄。

4)遇到異常狀況不能排除時,應當即停機。

5)應經常檢查冷卻、潤滑系統是否通暢,溫度、壓力、流量是否滿足要求。

5.4.5.2開車前的準備與檢查

1)電壓的波動值在380V±10%的范圍,三相電源不能缺相;

2)儀表和電器設備應處于良好狀態,需接地的電器設備接地應可靠;

3)風機與管道連接、機座螺栓等均應緊固;

4)齒輪箱內潤滑油應按規定牌號并加到油標線;

5)啟動前用手轉動皮帶輪展3圈,看是否有異常現象;風機的出口閥停機狀態

應關閉,放空閥處于全開狀態。

5.4.5.3開機運行

1)開啟放空閥利空氣出匚閥;

2)啟動電源,30秒后如無異常現象(如金屬摩擦聲、電流過大等),漸漸關

閉放空閥,使其正常運行;

3)正常運行時,決不能關閉出口閥,以免造成爆裂事故;

4)假宛如時開啟數臺風機,則應先開一臺,待空載運轉正常后再開另一臺。空

載運行正常后(30秒)再關閉放空閥。

5.4.5.1停機

1)在停機前做好記錄,記錄下來電壓、電流、風壓、溫度、運行時間等數據;

2)逐步開啟放空閥;按停機鈕;關閉空氣出口閥。

5.4.5.5對風機的巡查

風機正常運行后一小時巡查一次,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抄表記錄(電

壓、電流、風壓、溫度等)。在巡查過程中,注意風機的聲音是否正常,運行

時不應有摩擦撞擊聲,如有異常,應當即停機檢查。

5.4.5.6風機的保養

1)做好例行保養工作,風機房應保持清潔,通風良好,機組表面無積塵和油

垢;

2)定期(每月)檢查風機各連接螺栓的緊固程度;

3)初次運行或大修后,風機在運行48小時后應將油箱內的潤滑油全部換掉,

一般連續工作500小時以上時換油;

4)備用風機每周至少開機一小時,尋常風機運轉10小時后應與備用風機切換

一次,以延長風機的使用壽命;

5)正常狀況下,風機運行500小時檢查一次,2000小時小修一次,3000小時

中修一次,15000小時大修一次。

5.5斜管沉淀池

5.5.1斜管沉淀池沉淀過程基本原理

由于前段生化處理中大量老化脫落的生物膜進入水體,為保證水體中SS指

標,務必進行固液分開,故設置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設計為豎式;,采用蜂窩填料,主要用于沉淀污泥。在豎流式沉

淀池的沉淀區利用蜂窩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淺層沉淀層,被處理的和沉降的沉泥

在各沉淀淺層中相互運動并分開。根據其相互運動方向分為逆(異)向流、同

向流和測向流三種不同分開方式。每兩塊平行斜板間(或平行管內)相當于一

個很淺的沉淀池。污水進水通過導流筒調理進水流速,然后污水由擋板作用向

上流,而水中懸浮物則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沉淀。

斜管沉淀池內設計泥斗集泥,泥斗設計傾角為55。,有利于污泥沉降和集

中。斗內設有UPVC穿孔管排泥,集中污泥經定時氣提方式排入污泥濃縮池中。

其優點是:

①利用了層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處理能力;

②縮短了顆粒沉降距離,從而縮短了沉淀時間;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積,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

5.5.2運行操作

1)操作人員根據池組設置、進水量的變化,調理斜管沉淀池的排泥量,使之

均勻排泥。防止污泥沉淀時間過長或大量的排放清水。

2)斜管沉淀池的泥斗,應經常檢查和調整,保持污氾沉降管路暢通。

3)泥斗內穿孔管應定期進行清理,不然簡單堵塞,造成排泥困難,影響沉淀

效果。

4)斜管沉淀池內個部件的應定期檢修。

5.5.3技術指標

二次沉淀池的止常運行參數應符合以卜規定

二次沉淀池正常運行參數:停留時間2.5h;污泥含水率(99.2?99.6盼。

5?6污泥干化池、中間水池

5.6.1作用與原理

(1)整個污水廠產泥主要有氣浮池浮渣、斜管沉淀池及A/0處理工藝的污泥。

表5.2泥油量及處理方法一覽表

序號工程處理方法

1氣浮池浮渣人工清理,定期外運

2斜管沉淀池污泥氣提方式送入污泥濃縮池

3A/O處母T藝污泥A/O處理T藝污泥送入污泥干化池處理

4重油用泵送至貯油罐,回用處理

污泥脫水系統是將A/0池產生的剩余污泥和斜管沉淀池的污泥進行污泥濃

縮和脫水的過程,其目的歪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從而減少污泥的體積,便于污

泥的清理和運輸。

(2)中間水池設有兩臺過濾泵,兼作多介質過濾器反沖洗(同時啟用)之用;

液位操縱儀操縱過濾泵,高位啟動,低位中止,超高、超低位報警。

本池用于貯存斜管沉淀池的出水,有緩沖水量的作用,是處理系統能夠穩

定有效的運行,并作為過濾器的清洗水源。

5.6.2操作規程

1)污泥在脫水過程中,隨污泥變化應及時調整操縱氾量等;

2)在池邊工作時,應采取防滑等安全措施;

3)操作人員應做好定期清理的工作。

5.6.3維護保養

1)設備停用后,務必用清水沖洗:

2)集水槽應經常清洗或疏通;

3)清通排水管道,定期檢查和保養維護,并檢查、維修輸泥管道和閘閥;

4)過濾泵和液位操縱儀應定期檢修。

5.6.4技術指標

用于消化污泥脫水的能力和參數應符合如下的規定。

1)進泥含水率(95?97%);

2)泥餅含水率小于(80%);

5.7多介質過濾器

5.7.1原理簡介

為確保廢水達標回用,設多介質過濾器,濾料采用雙層濾料(石英砂、活

性炭)。

多介質過濾器(又稱機械過濾器)是以成層狀的無煙煤、砂、細碎的石榴石

或其他材料為床層,床的頂層由最輕和最粗品級的材料組成,而最重和最細品

級的材料放在床的低部。其原理為按深度過濾,水中較大的顆粒在頂層被去

除,較小的顆粒在過濾器介質的較深處被去除,從而使水質達到粗過濾后的標

準。

特點:

1)去除水中懸浮的顆粒物質、色、味、余氯和有機物,滿足深層凈化的水

質要求。

2)該設備具有造價低廉,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濾料經過反洗,可屢屢

使用,濾料使用壽命長。滿足深層凈化的水質要求。

5.7.2操作運行管理要求

5.7.2.1運行前的準備

1)設備本體閥門處于關閉狀態,各類表計指示確切。

2)羅茨風機能正常投運,保證多介質過濾器反洗時有空氣擦洗條件。

3)原水箱前調試合格,原水泵、反洗水泵各泵試轉無誤。

5.7.2.2運行

開設備進水閥,開空氣排放閥,投運原水泵,待排空氣門漏水時,開正洗

排水閥,關閉排空氣閥。正洗排水合格后,開出水閥,關正洗排水閥,向系統

供水。

5.7.2.3清洗

(1)多介質過濾器的反洗評估依據

①第一次投運或長時間停運時應清洗。

②過濾器進出口總管表壓差達0.IMPa,可以進行清洗。

③當流量和壓差均正常,但過濾器出水濁度超限時應進行清洗。

(2)停運

關閉多介質過濾器進水閥,出水閥。

(3)放水

開啟排空氣閥和正洗排水閥,當水位在濾層表面150mm時,關閉正洗排水

閥。

(4)空氣擦洗

開啟反洗排水閥,進壓縮空氣閥,調理空氣流量,擦洗5min,然后關閉進

壓縮空氣閥。

(5)反洗

①開啟排空氣閥,啟動反洗水泵(先開泵入口門,再開泵,待水泵運轉正常,

再開出口門),反洗進水閥,保持反洗強度為10L/m2.s,待排空氣閥溢水時關

閉排空氣閥。

②待反洗水澄清后,約5?lOmin,關閉反洗排水閥,反洗進水閥,停反洗水

泵。

(6)正洗

開啟進水閥,正洗排水閥,進行正洗,待正洗合格后約20min,關正洗排

水閥,轉入備用或運行。

5.7.5多介質過濾器運行中的本卷須知

1)定時檢測出水指標,如過濾器的出水SDI、濁度、壓差等。

2)反洗時設備應逐臺進行,反洗的強度應嚴格操縱,防止濾料的反洗漏泄,如

發生應及時處理。

3)阻止火焊。

6.安全操作規程

6.1各崗位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務必經過技術培訓和生產實踐,并考試合格后

方可上崗;

6.2啟動設備應在做好啟動準備工作后進行;

6.3電源電壓大于或小于額定電壓5%時,不宜啟動電機;

6.4操作人員在啟閉電器開關時,應按電工操作規程進行;

6.5凡在對具有有害氣體或可燃性氣體的構筑物或容器進行放空清理和維修

時,應將甲烷含量操縱在5%以下,污水站嚴禁煙火,并嚴禁違章明火作業;

6.6各種設備維修時務必斷電,并應在開關處懸掛維修標牌后,方可操作;

6.7雨天或冰雪天氣,操作人員在構筑物上巡查或操作時,應注意防滑;

6.8清理機電設備及周邊環境衛生時,嚴禁擦拭設備運轉部位,沖洗水不得濺

到電纜頭和電機帶電部位及潤滑部位;

6.9各崗位操作人員應穿戴齊全勞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10起重設備應有專人負責操作,吊物下方嚴禁站人;

6.11應在構筑物的明顯位置配備防護救生設施及用品;

6.12嚴禁非崗位人員啟閉本崗位的機電設備;

6.13具有有害氣體、易燃氣體、異味、粉塵和環境潮濕的車間,務必通風。

6.14有電氣設備的車間和易燃易爆的場所,應按消防部門的有關規定設置消

防器材,崗位人員會正確使用。

7.設備一覽表

5.1系統單元建、構筑物一覽表

序號名稱規格單數備注

1格柵井2.CmX1.0mX1.5m座1鋼筋碎就結構

2污水調理池3.CmX3.OmX3.5m座1鋼筋碎就結構

3回用水池3.CmX3.OmX3.5m座1鋼筋碎就結構

4A/0池木體7.CmX2.2mX3.2m座1鋼筋碎就結構

5污泥干化池3.CmX2.OmX1.5m座1病混結構

6操作及設備間12.OmX8.OmX間1磚混結構

5.2工藝設備表

安設備參數

地設備名稱數量

點產品型號主要參數

1旋流泵2ZYB-4.212.0Q=4.2m'/h,N=5.5kWo

油水分開器

2油10WS01<DXH=1.50X2.50m。

3沉導流筒1<t>=700mm<.

4三角堰出水堰板83050mm,6=4mm

Q=2681m7h,P=186.6Pa,Q

5軸流風機1T35-11No.3.15

=20°,n=2900r/min,

6調潛水攪拌機2MS360/3-740D=360nnn,n=740r/min,

潛污泵起吊架起吊重量起吊高度

7池1=135.5m

8潛污泵2TQL80-160Q=40m7hH=10m,N=2.2kW

移動式潛污泵WQ15-7-1Q=15m7h,H=7m,N=1.0kW

9池1

10氣浮機1AFD45Q=45m7h

浮渣收集裝置鋼混LXBXH=2.0X0.9X1.3m

11合1

工Q=1724m7h,P=141Pa,a

房軸流風機2T35-11No.2.8

1=30°,n=2900r/min,n

12

帶式污泥壓濾機1RBYL500P=2.5kw帶寬=500mm

13A/O潛水攪拌機4MS360/3-740D=360nim,n=740r/mino

14混合液回流泵3WQ100-8-5.5Q=100m7h,H=8m

15攪拌機1MF520D=520inm,n=136r/min。

16曝氣管5760MS1000L=1000mm,Q=7,2m/h

17鑄鐵方閘門2SGQ400BXH=400X400mm

18啟閉機2CD06

19起吊架2起吊重量=11,起吊高度6.0m

半橋式周邊傳動刮

20沉1SPD-109D=9mv=2m/min,N=l.87kW

吸泥機o

D=500mni,n=98i7min,

21平槳式混合攪拌機1MF500

N=l.lkWo

反應攪拌機(一級D=1800mm,n=8r/min,

22應1MR1800-I

反應)

池N=0.55kW0

反應攪拌機(二級D=1800mm,n=5r/min,

231MR1800-II

反應)N=0.37kWo

反應攪拌機(三級D=1800mm,n=3i7min,

241MR1800-III

反應)N=0.37kW0

沉半橋式周邊傳動刮

251SPD-109D=9mv=2m/min,N=L87kW。

池吸泥機

26污泥回流泵350LW20-15-1.5Q=23.5m7h,H=13.5m,

27污泥螺桿泵2XL014B06JQQ=5m7h,H=60mo

28綜回用水泵2TQL80-160Q=50m7h,H=32m,N=7.5kW

Q=10m7h,H=10m,N=0.75kW

29泵移動潛污泵150WQ/C240-0.75

房Q=2560m7h,P=143Pa,a

30軸流風機2T35-11No.2.8=250,n=2900r/min,n

=69%,N=0.18kWo

31電動葫蘆1CD,O.5-9DT=0.5t,H=9m,N=l.7kWa

風Q=40m7min,H=7.0mH20,

32機離心式鼓風機2D40-81-68.5

N=75kW

33計量箱(PAC)130X1.95m

34合攪拌器(PAC)1MP400D=400mm,n=133r/min,

M_n2AL爾

35計量箱(FeSOJ1<DXH=1.10X1.95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