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1頁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2頁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3頁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4頁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邏輯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和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的問題.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回答:

0.4米=()分米0.0G米=()毫米

4分米二()厘米二()毫米

0.6米二()厘米二()毫米

2.比較下面各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0.84和0.840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教師:小數點告訴我們小數的大小會發生變化,那么它

們是怎樣變化的呢?小數大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嗎?今天這

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點位置移

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教學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

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板書:0.004米)

教師提問: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變成了多

少米?(板書0.04米)

同桌討論:把0.004米的小數點轉化為0.04米,小數

點是如何變化的?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讓學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亳米為單位的

數.

(教師板書:0.004米二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從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

變化?.

使學生認識到: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來的數擴大10

倍.

教師提問:把0.004米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

得到什么樣的小數?

教師讓學生把這兩個小數轉化成為毫米為單位的數.

(板書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組討論: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小數有什么變

化規律?

使學生明確: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

擴大100倍,1000倍.

(2)讓學生從上往下觀察這四個式子,并把二、三、四

個式子同第一個式子比較,引導學生找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

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3)完善結論.

教師提問:在例題中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教師總結概括: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

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

⑷練習.

下面的數同0.372比較,各擴大多少倍?

3.7237237.2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

的變化規律.

(1)教師提問:例1中的四個式子,如果從下往上看,4

米變化為0.4米,0.04米,0.004米,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原來的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分組討論,互相交流.

(3)引導學生概括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

倍、100倍、1000倍

(4)做一做.

下面的數,同506比較,各縮小多少倍?

5.060.50650.60.0506

4.教學例2.

(1)出示例2.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填書.

5.教學例3.

(1)出示例3.

(2)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填書.

三、鞏固發展.

1.下面的數,如果去掉小數點,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0.70.250.0060.5062.4

2.下面的數,如果小數點都有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左邊,

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36.85.417.295128.6

3.填空題.

(1)6.0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位是60.3,擴大0倍.

(2)84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是(),縮小()倍.

(3)去掉1.04的小數點,原來的數就()()倍.

(4)將128.6的小數點移到最高位數字的右下角,原來

的數就0().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它的變化規律是:

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

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原來

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五、布置作業.

把3.54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各有什么變化?

0.35435.40.03543540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過體會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感受辯證唯

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歸納商不變規律的過程。

教具準備:投影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疑激趣,導人新課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第⑵題的結果。教

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它與第⑴題有什么關系,這節課

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評析:提出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與新知聯系密切的

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猜想,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

二、探索發現規律

1.觀察算式,說出各部分的名稱。2412=2被除數除數商

2.觀察算式,分類整理。學生口算下列各題(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二

(242)(122)=

(243)(122)二

(245)(125)=

思考:與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題的商沒有變化?再

根據商的變化情況給這些題目分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商不變的這組題目,再次提出問題:

商不變,誰在變?(被除數、除數在變)你能根據被除數、除

數的變化情況,再一次把這組題目進行分類嗎?為什么這樣

分類?組織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分成下面兩類:

第一類:(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類:(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師陳述:被除數、除數都乘幾,可以說被除數、除數

都擴大了幾倍;被除數、除數都除以幾,可以說被除數、除

數都縮小了兒倍°板書:擴大縮小

3.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以2412-2為標準,分別觀察上

面兩組題目的被除數、除數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討論匯報:

生1:我發現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商沒有變。追問:

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數擴大2倍、除數也擴大2倍。

引導:被除數、除數都擴大2倍,可以這樣說:被除數、

除數同時擴大2倍。

生3: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倍,商不變。

生4:我發現被除數、除數同時縮小3倍,商不變。

組織學生用完整的話說出上面的規律,并與書上的規律

比較。

板書: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

倍數,商不變。

(3)組織學生舉例驗證,并板書課題:商不變規律。

(4)討論:為什么(24—8)(12-8),(242)(122),

(243)(122)的商發生變化呢?在同時、相同的倍數下面畫著

重號,引起學生重視。

[評析:有目的地放手對一些算式進行各層次的分類,引

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從而概括得出商不變的規

律,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逼近,充分引導

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

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講一點而學很多的教學策略。]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以故事激發興趣,加深理解。師生一起欣賞一段錄像

故事《猴子分桃》?;ü斤L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著

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6個

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聽,連連搖頭,心想

每只小猴才分到2個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

喊了起來。猴王緩了口氣說:那好吧,給你60個桃子平均分

給30只猴子怎么樣啊?小猴子得寸進尺,撓了撓頭試探地說:

大王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這時猴王一準桌子顯出慷

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600個桃子去平均分給300只小猴

子,你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導:同學們也笑了,誰的笑是聰明的笑?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據是什么?

2.口算。

3?根據312002600=12很快說出下列各題的結果。

31226=3120260=156001300=31200026000

4.搶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

5,商()。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

除數0。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

被除數()。

5.已知4812二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

樣改一下就對了0

(1)(485)(125)=40

(2)(483)(124)=40.

(3)(484)(124)=40

(4)(486)(126)=40

(5)(483)(123)=40

(6)(484)(124)=40

(7)(482)(122)=40

(8)(482)(122)=40

6.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1)9030=(90!a)(302)

(2)(405)(2005)=2

(3)(1200□)(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4000口)=3

7.小游戲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學手執328=4的卡片,說:愿意和我做朋友

的請到臺上來。對手執(324)(84)的卡片反問:你怎樣改動」

下,我們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還可以怎么改呢?在做過一些類

似的活動后小結:祝賀你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們

班成為一個團結協作的大集體。

四、課堂總結提問: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內容?你

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總結: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思考、比較,在被除數、

除數的變化申看到了商不變的規律,這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

方法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評析:鞏固練習的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效果明顯,既

實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頗有情趣,給數學內容

賦予了情感色彩,讓學生始終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

知。判斷練習,讓學生說錯在哪里,怎樣改一下就對了,不

僅加深了對商不變規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

思考、敢于爭辯、善于表達的能力。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

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

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

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

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

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

的紙片,雙面膠G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64~

65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導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知道了直線的特點,

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一)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

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這個無

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想

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會有哪幾種不同的

情況?(學生想象)

(二)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系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咱們就把它當

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才的想法畫下來。注意,一張

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畫完了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組誰的想

法與眾不同?(小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

看?(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師:仔細觀察,你

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W生補

充不同情況)

(二)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

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在小組中交流交流。(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匯報分類情況。

預案:

a.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b.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

一類;

c.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

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

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

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

為相交、不相交兩類。

3.(學生說出自己小組的分法后)師:對于他們小組的這

種分法,你們有問題嗎?

設想:當出現“b”情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

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并把直線畫得長一

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于相交,

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線全部畫出。

當出現“c”的分法時,開始同“b”的做法一樣,先使

學生明確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兩條直線相交的情

況。再使學生明確分類時要統一標準。相交的一類,快

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分類是以相交與否為分類

標準。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據兩條直線相交后所成角度來分類

的。二者不是同一標準,所以這種分法是不正確的。從而達

成分類的統一,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總之,在分

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

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請一兩名學生動手畫一

畫,從而達成共識。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

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

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

(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

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互相平行)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

(學生回答)誰能說說什么是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

整的概念)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師: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

么?(都形成了四個角)

師:你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

了四個直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

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師: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

驗證:三角板、量角器)

(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

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學生試說后

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

例子嗎?(學生舉例后教師可適當添加一兩個沒想到的例子。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3.咱們看看幾何圖形中有沒有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出

示幾何圖形)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

表一條直線。

1,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條直

線跟綠色小棒平行。觀察發現規律。

2.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條直

線跟綠色小棒垂直。觀察發現規律。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北師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用表面積等知識,繼續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

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標:

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

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解決包裝的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

想。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

面積最小的策略°

教學策略:

讓學生自己親自實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反

思那種包裝方案最節約。

教學準備:被包裝的實物、實物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一說怎樣包裝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物體能節約用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