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課件(共24張)課件_第1頁
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課件(共24張)課件_第2頁
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課件(共24張)課件_第3頁
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課件(共24張)課件_第4頁
人教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課件(共24張)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性學習:以和為貴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中華文化崇尚“以和為貴”: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商人們常說“和氣生財”,賀人新婚要說“和和美美”“琴瑟和諧”,祝賀喬遷常說“家和萬事興”……

小到修身養性、齊家交友,大到治國理政、邦交撫遠,都離不開“和”的價值守則。“和”文化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一、經典古籍中讀“和”

(一)追尋字源《說文解字·龠部》:“龢,調也。從龠(yuè),禾聲。讀與和同。”《說文解字·口部》:“咊,相應也。從口,禾聲。”

三角形是聚合的含義,意思是將聲音聚攏起來。“禾”表示禾音,合起來是吹奏排簫、吹奏音樂,也就是相互配合的和諧狀態。一、經典古籍中讀“和”

真正的音樂不是一個聲音的簡單重復,必然是不同聲調、音頻的有機結合。如此,人們對“和”的理解也就由單純的樂器拓展開來,意味著一種不同元素的協調、結合過程。一、經典古籍中讀“和”

(二)探“和”之義《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釋義〗君子: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小人: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并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何晏《論語集解》:“君子心和,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君子:內心所見略同,但其外在表現未必都一樣都為天下謀出仕做官教書育人小人:嗜好相同,但各爭私利同不和

高明的人總是與別人相協調,但并不盲目地重復或附和別人,因協調而不重復,故能達成和諧。不高明的人,見到旁人的成功就一窩蜂隨大流地摹仿別人,反而引起惡性競爭,最終導致不和諧。他順應了淘金的潮流,這是和;但他沒有重復別人,這是不同;合起來就是“和而不同”各奏其樂各奏其樂高明的人:

追求和諧

包容差異不高明的人:

強求一致矛盾沖突

“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觀點的博大胸懷,在討論中能各抒己見,私下里能互相尊重與理解,道義一致、內心平和;“同而不和”就是在討論時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暗地里卻不服氣,內心排斥、不認同。“和”以不同為前提,沒有不同就沒有“和”。“和而不同”是事物多樣性的均衡統一,沒有多樣性事物的均衡,就達不到“和”的境地。不強求一致,不重復別人。只有在大目標不沖突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乃至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榮。一、經典古籍中讀“和”

(三)“和”之義再探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堯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

家庭和睦、國家和順、感情適中

二、歷史故事中悟“和”

課本中《“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為貴”原則在生活中的體現。請同學自由讀故事,說說“和”在這里表現為什么?

二、歷史故事中悟“和”

六尺巷

清康熙年間,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老家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張英讀完來信,隨即寫了一封信交給來人,命令快速帶回老家。家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什么錦囊妙計。但打開來,只見到一首打油詩: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一合計,明白了張英的苦心:多年鄰居,畢竟要以和為貴。于是立即將垣墻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謙讓態度。尚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了吳姓鄰居,他們也把圍墻向后退三尺。爭端很快平息了,于是,兩家之間空出的流六尺寬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謙讓、豁達

二、歷史故事中悟“和”

體諒、為對方著想

楊翥(zhù)賣驢明朝禮部尚書楊翥居住在京城,喜歡騎驢代步。他對驢子特別偏愛,每天上朝回家,他常常不顧家人的勸阻,親自為驢子擦洗梳理,給驢子喂上等的飼料。關驢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邊,半夜總要起床看一兩次,生怕那寶貝驢子受什么委屈。楊翥的鄰居是一位老頭,快六十歲了,竟然生了個兒子,老來得子,自然備加疼愛。可是,這孩子有個毛病,一聽到楊翥的驢子叫就哭個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寧。眼看那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傷透了腦筋,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楊翥。楊翥二話沒說,忍痛把自己心愛的驢子賣了,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二、歷史故事中悟“和”

寬容

于令儀寬偷北宋時,曹州有個叫于令儀的人,一生勤勞持家,到晚年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戶。但他從不做為富不仁、欺壓鄉鄰的事情,而是仁愛為懷,寬厚待人。一天晚上,有人潛入他家里偷東西,被他的幾個兒子抓住了。喊聲驚動了正在書房里讀書的于令儀,他提著燈籠向這邊走來,用燈籠一照,認出這個低著頭站在他面前的盜賊竟是鄰居的兒子,不禁大吃一驚:“你向來是個本分的青年人,從未有不良行為,為什么現在干這種事呢?”鄰居的兒子回答說:“父親近來有病,臥床不起,家里窮困請不起醫生,不得已走了這條路。”于令儀聽后,很是同情,于是問他想要什么。年輕人說:“需要十千錢,就可以請醫生給我爸治病了。”十千錢對于令儀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但還是如數給了他。鄰居的兒子拿了錢剛要走,于令儀又喊住他:“你家很窮,現在又是深更半夜,你匆匆忙忙地帶這么多錢回家,遇上巡邏查夜的盤問你,你怎么說呢?”于是留他在家里過夜,第二天才讓他回家。事后,鄰居的兒子感到十分慚愧,從此改過自新,像于老伯那樣寬厚誠實待人,勤儉持家,成了一個好后生。

二、歷史故事中悟“和”

成語:和氣致祥、和衷共濟、和顏悅色、和藹可親、和氣生財、和和美美、琴瑟和諧、家和萬事興、人和百業旺。名句: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冰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歷史故事中悟“和”

“和”內容之博大、意蘊之豐富。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平衡和諧“以和為貴”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價值取向。“以和為貴”不僅體現在“和”,更表現在“貴”。“貴”呈現的是“真”、宣揚的是“善”,彰顯的是“美”。

三、現實生活中論“和”

新冠肺炎病毒全球流行后,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污蔑病毒源自中國,污蔑中國隱瞞疫情數據。甚至要求中國賠償他們在疫情中的經濟損失。但自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承認美國有流感死者可能實患新冠肺炎一事被曝光之后,相關話題在國內掀起激烈討論。3月12日晚,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用中英雙語連發5條推文怒懟美國。“美國疾控中心主任被抓了個現行。零號病人是什么時候在美國出現的?有多少人被感染?醫院的名字是什么?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美國要透明!要公開數據!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根據你們對“和”的理解,來談談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們應該繼承并發揚“以和為貴”的文化傳統,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毫無原則的忍讓和退步。為了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