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期交通安全教育專題主題班會課件_第1頁
高一上學期交通安全教育專題主題班會課件_第2頁
高一上學期交通安全教育專題主題班會課件_第3頁
高一上學期交通安全教育專題主題班會課件_第4頁
高一上學期交通安全教育專題主題班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交通安全專題教育

高一(18)班

找一找:圖中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因為事故從來離我們不遠從近五年國慶假期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看,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假期中段交通事故風險突出。假期第三天和第四天較大事故起數合計占假期總數的30.4%,17-20時事故死亡多發,占22.9%。二是高速公路多車相撞事故突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3輛車以上相撞事故死亡占24.4%,較平日高出5.6個百分點。事故主要原因包括未保持安全車距、疲勞駕駛、超速行駛。三是普通國省道無證駕駛肇事突出。國省道交通事故中,無證駕駛肇事死亡最多,占8.8%,其次超速行駛、不禮讓行人、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肇事死亡占比均超過5%。四是農村道路車輛單方事故突出。農村道路事故中,車輛單方事故死亡占總數的16.2%,其中翻墜事故多發,占車輛單方事故比例超過一半。導致較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三超一疲勞”、酒駕醉駕、無證駕駛、非載客車輛違法載人,合計肇事占比近七成。五是私家車違法肇事突出。私家小客車肇事死亡占比為41.7%,明顯高于平日,事故主要原因包括不禮讓行人、超速行駛、酒駕醉駕肇事,且肇事占比呈上升態勢。摩托車、重型貨車肇事死亡占比分別為17.2%、14.7%。乘車安全:選擇乘坐正規的客運車,發現車輛有異常的不要乘坐該車;不在機動車道內等候車輛,應在車站站臺或指定地點候車;上車后,要主動系好安全帶,不要乘坐貨車或拖拉機;車到站后,要從車輛的右側下車,開關門時不能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6乘班車、公交車出行安全1、乘車防范1)應有序候車、乘車,不得在非停車點攔車。2)在車內一定要抓好扶手,以保持身體平衡,避免行駛中發生碰撞受傷,車輛停穩后方可上下車,先下后上。3)乘車時不要把頭、手、胳膊伸出窗外,以免被對面來車或路邊樹木等刮傷,也不要向車窗外扔雜物,以免傷及他人。4)乘車時要坐穩扶好,沒有座位時,要雙腳自然分開,側向站立,手應握緊扶手,以免車輛緊急制動時摔倒受傷。5)乘車時不準把頭、手、胳膊伸出窗外,以免意外受傷。7班車、公交車出行安全2、乘車安全防范站立在遠離站臺邊緣處如公車進站時,防止候車

人員過多,發生擁擠,使自己處于被車碾壓的危險

狀態;3、坐在靠近司機的位置一般而言,公交車司機后面

幾排比較安全,而副駕駛處門口安全性相對比較低,最后一排有被追尾

的隱患;最主要是在駕駛員可以觀察得到你的區域,特別是女生,發生不法侵害時在第一時間尋求司機的幫助。8紅色:最不安全位置

橙色:次不安全位置

藍色:最安全的位置4、緊急情況使用安全錘,可先在玻璃上劃“十”字

再砸車窗玻璃9電瓶車安全出行10電瓶車出行1、騎車交通安全1)、駕駛電瓶車時,要經常檢查剎車、燈光;2)、遵守交通法規,佩戴安全帽,做到謹慎駕駛;3)、低速行駛,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不超速,不開英雄車;4)、雨雪天駕駛電瓶車最好穿戴緊身雨衣,防止因扯掛或雨衣絞入輪子、鏈條內,導致意外事故發生;11電瓶車出行1、騎車交通安全1)、駕駛電瓶車時,要經常檢查剎車、燈光;2)、遵守交通法規,佩戴安全帽,做到謹慎駕駛;3)、低速行駛,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不超速,不開英雄車;4)、雨雪天駕駛電瓶車最好穿戴緊身雨衣,防止因扯掛或雨衣絞入輪子、鏈條內,導致意外事故發生;125)、嚴禁酒后駕駛摩托車、電瓶車等交通工具;6)、要集中精力,駕駛時不打手機、不帶耳機聽

廣播或音樂;7)、電瓶車嚴禁不按規定載人。8)、未滿16歲嚴禁騎電瓶車13牢記:安全第一,避免自己受到意外傷害;14騎自行車出行安全騎自行車出行安全1、在生病或受到意外傷害后,身體不適可能影響到騎車安全時,盡量不要騎自行車。2、要盡量與機動車保持一定安全距離。3、要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沒有劃分車輛分道線的道路上,應緊靠道路右側行駛。4、在騎車通過交叉路口時要注意觀察,讓機動車先行。5、騎行時不要雙手離開車把手或做其他雜技動作。6、騎車時千萬不要從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突然竄出,容易造成機動車駕駛員措手不及而導致交通事故。騎車通過有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時要遵守交通規則。7、在騎自行車轉彎時,必須伸手示意,切不可突然猛拐。8、騎自行車從停著的汽車旁通過時,應十分留神,要按鈴并降低車速,發現情況及時捏閘。9、避讓轉彎車輛。當汽車的方向燈一閃一閃時,說明汽車要轉彎了。這時,我們要注意不能靠車輛太近。此外,在騎車時,還要注意避讓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10、當遇有道口欄桿(欄門)關閉,須下車了望,確認安全后再抓緊通過。6、騎車時千萬不要從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突然竄出,容易造成機動車駕駛員措手不及而導致交通事故。騎車通過有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時要遵守交通規則。7、在騎自行車轉彎時,必須伸手示意,切不可突然猛拐。8、騎自行車從停著的汽車旁通過時,應十分留神,要按鈴并降低車速,發現情況及時捏閘。9、避讓轉彎車輛。當汽車的方向燈一閃一閃時,說明汽車要轉彎了。這時,我們要注意不能靠車輛太近。此外,在騎車時,還要注意避讓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10、當遇有道口欄桿(欄門)關閉,須下車了望,確認安全后再抓緊通過。步行出行安全步行出行安全1)行走時,要走人行道,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沒有分道的要靠右行走。2)橫穿街道時應走斑馬線,按交通信號指示行走;橫穿公路時要左右觀察,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通過。3)橫過街道、公路時不準使用手機,不準嬉鬧追逐。4)在公路、岔道或車輛密集場所行走時,必須小心謹慎,嚴禁在機動車道行走,防止交通事故或意外傷害發生。

5)不得翻越道路之間的路欄,應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6)天氣惡劣時橫過道路,行人應調整好雨具,看清路面情況,等,沒有車輛駛近時才可橫過道路。7)夜間步行時,要盡量選擇有路燈的地方橫過道路。8)不要進入高架道路、高速公路以及其他禁止行人進入的道路。9)不要擅自進入交通管制區域。2、行走治安防范安全1)在狀況好的街道(路上),盡量靠近人群(旁邊有人),---盡可能和同事或朋友一起;2)天黑時,堅持在燈光良好的路上行走;3)避免穿街走巷抄近路(公園、小路)等;4)昂首挺胸、自信、精神抖擻地走路,對你身邊保持警覺;5)避免佩戴昂貴的首飾(至少不要暴露出來);6)公文包、拎包等盡可能靠近您的身體右側放置;7)不要帶大量現金或大聲討論您的目的的和每天常規的事務。交通事故猛于虎

自從世界上第一輛機動車出世后,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已達3000多萬人。上一個世紀,全世界因交通事故共死亡2585萬人,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平均每百輛車至少奪走1.2個人的生命。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約60萬人,受傷人數達1000多萬。多年來中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均超過10萬人,居世界第一。中國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非常嚴峻,統計數據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人喪身車輪,每1分鐘都會有一人因為交通事故而傷殘。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這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不留神或者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失去生命。生命向來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一定切記一停二看三通過原則,不可拿生命當兒戲。交通事故猛于虎交通事故猛于虎

交通事故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永不休止的戰爭!讓我們一起:珍愛生命,安全出行!安全時常掛心間出家門,路邊走,交通法規要遵守;過馬路,仔細瞧,確認安全才通行;紅燈停,綠燈行,交通信號要看清;騎單車,看標志,切勿闖入汽車道;不帶人,不超載,安全騎車不圖快;出遠門,乘汽車,不坐超員超載車;拖拉機,低速車,只拉貨物禁載客;大馬路,車潮涌,警察指揮要服從;大摩托,小電動,不能心急闖紅燈;乘車系好安全帶,平安出行安全在;高速路,車速快,行人進入易傷害;一慢二看三通過,莫與車輛搶著過;平安出行每一步,關愛生命每一天!交通事故猛于虎2、行走治安防范安全1)在狀況好的街道(路上),盡量靠近人群(旁邊有人),---盡可能和同事或朋友一起;2)天黑時,堅持在燈光良好的路上行走;3)避免穿街走巷抄近路(公園、小路)等;4)昂首挺胸、自信、精神抖擻地走路,對你身邊保持警覺;5)避免佩戴昂貴的首飾(至少不要暴露出來);6)公文包、拎包等盡可能靠近您的身體右側放置;7)不要帶大量現金或大聲討論您的目的的和每天常規的事務。電瓶車出行1、騎車交通安全1)、駕駛電瓶車時,要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