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_第1頁
2023年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_第2頁
2023年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_第3頁
2023年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_第4頁
2023年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證認定小學數學說課稿:克和公斤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笫六單元的《克和公斤》的認識一課。本單元是學生在平常

生活中己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也是學習”噸的

認識”的前提和基礎。

學情分析:

雖然在平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有了感性認識,不過大部分學生對質量觀念還比較淡薄,

況且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詳細,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因此,對于二年級口勺學生來說,

要想建立克與公斤質量觀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的I。

二、教學目R勺:

根據《新課程原則》的規定,遵照小朋友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的:

知識目口勺:在詳細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公斤,初步建立克、幾克和1公斤、

幾公斤的觀念;懂得1公斤=1000克。

能力目|1勺:1、認識常見的稱,懂得用秤稱物體的措施,會用天平稱某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日勺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測、操作,使學生懂得看、稱,

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日勺:培養學生自主探索H勺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日勺重點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公斤,懂得1克和I公斤日勺關系;

難點是建立1克和1公斤口勺觀念。

三、教具、學具:

這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建一定的質量觀念。圍繞這個目的,本節課的設計就立足于學生口勺體驗和操

作,我準備的教具有:盤秤4臺、天平一架、、曲別針、黃豆若干;50()克食鹽2袋、I公斤洗衣粉4袋。

學具有多種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幣若干枚。

四、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狀況11勺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

思探究等措施。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足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并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

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積極參與、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學過程

設置了課前小調查,讓學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至上克和公斤”,目H勺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在搜集過

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2種質量單位的不一樣使用方法和字母表達法。本節課設計了四大教學環節:一是創

設情境,激發愛好;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鞏固深化,拓展應用;四是全課總結,生成創新。

(一)創設情境,激發愛好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口勺物品。這是小紅陪媽媽逛超市時買的兩樣食品,:猜一猜,哪袋輕哪袋重?(學

生憑直覺任意猜測)

(2)此時教師提問,有什么好措施可以檢查?學生發現:用秤檢查是?種好措施。

(3)簡介生活中的秤。

(4)用盤秤檢查。

2、表達物品的輕重,用什么做單位?導出課題:克(g)和公斤(kg)。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坪J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用眼睛觀測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精確判斷物品的

輕重,用秤稱一稱才能精確懂得物品的輕重。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H勺親切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

生參與活動口勺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建立輕和重H勺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分3步來實行:

第一步:認識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師拿出1枚2分的硬幣,請同學們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輕重,并告訴學生

這枚硬幣日勺質量約1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2)說一說,自己身邊大概重1克日勺物品(紐扣,螺絲釘,花生米等)。

2.估一估,稱一稱,建立兒克的表象。

(1)估一支鉛筆、一本練習本、一本數學書大概有多重并用天平驗證。

(2)學生估計自己的橡皮擦等大概有多重:?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勺設置重要是讓學生在充足的體驗、大量II勺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質量觀念,深

入建立幾克的表象。

第二步:認識公斤。

1.掂一掂,在學生建立了對克的J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引入認識“公斤”的教學,讓小組的每一位學生都

輪番提一提,掂一掂1公斤洗衣粉有多重。

2.數一數,說一說1公斤蘋果大概有()個;1公斤果凍大概有()個;()瓶礦泉水約重1公斤;……

3.估一估,學生估自己的書包有多重并用盤秤驗證。

I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先讓學生掂一掂I公斤的物品,再說一說1公斤物品,"掂''是對"1公斤''進行初步日勺感

知,“說”是對“1公斤平J深入體驗。接著再估一估書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為詳細,強化學生對“1公斤”M本驗。

第三步:認識公斤與克的關系。

1.算一算,一包鹽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稱一稱,比一比:兩包鹽重,還是1公斤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1公斤=1000克)

4.議一議,什么狀況下用公斤作單位合適?什么狀況下用克合適?

把1克硬幣與1公斤洗衣粉同步放在兩只手上,體驗"克''與"公斤”的質量區別,感悟稱比較輕的物品用

克作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用公斤作單位。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比較中感覺,在感覺中深入理解克與公斤R勺關系。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在生活中實踐,這個層次以練習為主,通過精心設計,力爭到達“有的I”、“有序”、“多樣”、“有度”。為

此,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

例如: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教材第89頁第4題)這道題和生活聯絡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

重量單位克與公斤的對比,培養學生精確使用重量單位的能力。在這道題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單位建立聯

絡,以及排除法來指導學生填單位。

2、深化練習:

改錯題:慢羊羊收到了懶羊羊寫來的一封信,信口勺內容為:

村長,您好!我參與夏令營已經9天了,近來我的身體愈加強健了,體重已達50克,每天早上吃一種

60公斤的蛋,一袋250克日勺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個100公斤的饅頭,晚上吃及|更多,和兩個小伙伴一起

能把I克H勺米飯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為何呢?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小組H勺形式來找出文中的錯謾。看哪個小

組找的又快又準!這里使學生深入明確了克和公斤在生活中要精確使用。

3、課外練習。(運用所學知識回家與媽媽上街買一次萊或去超市購物,并記錄所購物品的重量)。這樣

將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到數學離我們并不遠,而學生在完畢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處理

實際問題U勺能力也得以發展。

(四)全課總結,生成創新

在練習結束后,教師讓學生總結,談一談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和感想,教師應充足肯定學生日勺成績,接

著又提出新的疑問:你尚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學生各抒己見,能處理的當堂處理,不能處理提出但愿,

既讓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步又引起學生繼續探索依J欲望。

六、板書設計:克和公斤

一枚2分硬幣:1克兩袋食鹽: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公斤1公斤;1000克

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說課稿五:列方程解應用題

課題:列方程解具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第九冊128頁例6。

一、對教材口勺分析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在第七冊學習列出具有未知數H勺等式解一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歐J。共分

四個層次,首先教學比較輕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另一方面教學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本課內容是第

三個層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術措施解應用題的比較。列方程解具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是第一次出目

前全國統編教材上。例6的內容,在算術中稱為〃和倍〃和〃差倍"問題,由于是逆向思索題,解法特殊,不

易掌握,目前用方程來解,不僅思緒較簡樸,并且這兩類問題的思緒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承擔

又提高理解應用題的能力,是此后小學學習分數等應用題的基礎,也是此后到中學繼續學習代數方程解應

用題所必須具有的知識,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本節課H勺教學目的I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具有兩個未知數的1應用題的解題思緒和措施,會解具有兩個未知

數向應用題;會用把兩個未知數的值代入已知條件看與否符合H勺措施進行驗算;在教學解題思緒H勺同步培養

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H勺能力;在解題過程中深入培養初步口勺類推和遷移H勺能力及養成獨立思索的良

好習慣。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附設未知數和列出方程,關鍵要找出等是關系,列方程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對教學措施的選擇

列簡易方程解應用題是中學列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勺基礎,選擇教學措施時,要注意中小學教學的銜接。

本節課首先要考慮對的運用遷移原理,這對中、小學的學習都將具有積極作用。在準備階段的練習題

中,不管是數量關系和解題的措施對學習例6都具有遷移的作用,運用這一原理可引導學生直接去做例6

后的〃想一想〃,這既能培養遷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索的習慣。

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仍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刻,因此要考慮怎樣做好這個過渡,

在教學中采用畫線段圖協助分析數最關系。線段圖能使數最關系明顯地展現出來,有助「協助學生設未知

數,找等量關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還要考慮學法指導.本課要教會學生閱讀、分析應用題的措施、瞼算的措施,從不一樣角度思索

問題的措施。在教學檢杳措施時,采用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想并說出兩個檢查式子口勺含義與作用,

從中悟出檢查口勺措施。教完例6后引導學生想不一樣H勺解題思緒,列出不一樣MJ方程,就是教學生怎樣從

不一樣角度思索問題的措施。這些措施對此后繼續學習數學是十分必要口勺。

三、對教學環節的安排

本課教學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重要針對新授的J內容和學生不習常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難等問題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是基

本訓練,進行列方程的訓練,如,xl向5倍與xII勺和是80;根據題意把方程寫完全的訓練,如,果園里原有

桃樹x棵,杏樹135棵,兩種樹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據線段圖列方程的訓練,如,第二個環節是

練習例6前的復習題,對學生再現了三年級的內容是為學習例6〃架橋〃。為學習新課予作準備,第三個環節

是導入新課。從變化復習題中的問題和?種條件,將復習題變成例6。使學生感到數量關系并不生疏,但由

于需要逆向思索,學生又感到難做,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習新課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認知的起點。(第

一階段需5分鐘左右)

第二階段是教學解答應用題的思緒和措施,是教學“勺重點,也是難點。

按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環節安排四個環節。一是審題。即,全面分析已知數與己知數、已知數與

未知數、未知數與未知數之間日勺關系,畫好線段圖,找出己知數,并將其中日勺一種設為X,而另一種則根據

題中的一種條件寫成含X的代數式。解答例6就應先設桃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數的3倍這一條件得出

杏樹為3x棵,畫好的線段圖如下:二是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前面設未知數時已使用了一種條件,目前

用另一種條件來列方程。即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來設

未知數,根據另一條件列方程。這時設桃樹為x棵,杏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設杏

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樹的3倍,得出桃樹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據另一種條件設

未知數,即設杏樹為x棵,桃樹是(1即-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后幾種方程解起來不以便,

有的方程目前學生還不會解,教課時可規定學生只列不解。這些方程日勺列出有助于全面掌握數量關系,也

有助于掌握,先根據一種條件設第二個未知數,再根據另一種條件列方程日勺基本思緒和措施。但不能規定

全體學生都會列出,尤其是中差生,只掌握書中口勺一種即可。列出這些方程后,學生自然會得出書中列出

的方程輕易解,為此,教育學生此后學習時,不僅要考慮列出的方程與否對口勺,還要考慮列出口勺方程與否

易解的問題。

第四個環節是檢查。雖不規定寫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這是不可忽視H勺重要環節,長期規定下去,就

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增強責任心和自信心,那種做完題不知對錯的做法是后患無窮的。(這個階

段需20分鐘左右)。

第三階段是鞏固練習,安排三個層次。

一是鞏固新知日勺練習,可做128頁”做一做〃中口勺題目。接著做"想一想”題目,讓學生獨立用解"和倍〃

題的措施解〃差倍”題,完畢知識口勺遷移。第二環節安排課堂上口勺獨匕作業(5分鐘左右)讓學生獨江做129頁

練習三十一日勺第一、二題,(對很好的學生教師根據實際狀況增長題目)做完之后要認真進行講評、糾正錯

誤和打開思維受阻之處。

最終做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129頁練習三十一第3、4、5題)。(第三階段需15分鐘左右

圓錐的體積試講教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人教版

教學目的:

1.通過動手操作試驗,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措施,并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2.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個人歐I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

I、等底等高日勺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大小不一樣日勺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水槽6套。

2、多媒體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X高)

2.一種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圓錐有什么特性?拿出一種圓錐體,將它日勺底面、側面、高和頂點指給學生看。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運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問題--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進行新課

1、探討圓錐H勺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PI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懂得圓柱

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圓柱---(轉化)----長方體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鑒這種措施,為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以便,每人組都準備了一種圓柱體和一種圓錐體。你

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

(1)提問學生:你發現到什么?(這個圓柱體和這個圓錐體H勺形狀有什么關系)(學生得出:底面積相

等,高也相等。)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板書:等底等高)

(2)為何?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同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

錐體體積行不行?(不行,由于圓錐體的體積小)教師:(把圓錐體套在透明H勺圓柱體里)是啊,圓錐體H勺

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H勺體積大小有什么樣的倍數關系?(指名發言)R勺水和圓柱體、圓錐體

做試驗。怎樣做這個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議,但最終要向同學們匯報,你們組做試驗H勺圓柱體和圓錐體

在體積大小上有什么樣的倍數關系。

(3)學生分組做試驗。

a.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試驗時?

b.你們做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枳大小上發既有什么倍數關系?

(學生發言:圓柱體口勺體枳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啊嗎?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達數,誰來把這個公式整頓一下?(指名發言)

(4)學生操作:出示此外一組大小不一樣H勺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體積大小的比較,通過比較你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整頓歸納:不是任何一種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種圓柱體體積的。(老師拿起一種小

圓錐、一種大圓柱)假如老師把這個大圓錐體里裝滿了水,往這個小圓柱體里倒,倒三次能倒滿嗎?(不能)

為何你們做試驗的圓錐體里裝滿了水往圓柱體里倒,倒三次能倒滿呢?(由于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呢?(在等底等高的狀況下。)(老師在體積公式與“等底等高”四個字上連線。)目前我們得到的這

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復論述公式。)此后我們求圓錐體體積就用這種措施來計算。

(三)鞏固反饋

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自己處理問題。

例一種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口勺體積是多少?

A學生完畢后,進行小組交流。B你是怎樣想的和怎樣處理問題。(提問學生多人)C教

師權書:X19X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

3.練習題。一種圓錐體,半徑為6cm,高為18cm。體積是多少?(學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饋。)

4.出示例2:規定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思。在打谷場上,有一種近似于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

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公斤,這堆小麥約有多少公斤?(得數保留整公斤)

(1)提問:從題目中你懂得什么?

(2)學生獨立完畢后教師提問。并回答同學的質疑:3.14X()X1.2X表達什么?為何要先求圓錐日勺

體枳?得數保留整公斤數是什么意思?….

5.比較:例I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I)直接告訴了我們底面積,沒有直接告訴,規定我們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出圓錐體積;

(2)例1是直接求體積,例2是求出體積后再求重量。我均已經學會了求圓錐體的體積,目前我們來

處理有關圓錐體體積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1、一種圓錐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徑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

2、選擇題。每道題下面有3個答案,你認為哪個答案對的就用手指數表達。

(1)一種圓錐體的體積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是()

(1)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圓鋼切削成一種最大的圓錐體,圓柱體體枳是6立方米,圓錐體體積是()立方米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

3.學生操作: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么體?(長方體)要在我們日勺教室里放一種盡量大的圓錐體,想一

想,怎樣放體積最大?(小組討論)指名發言。當爭論不出成果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測量數據:

教室長12m,寬6m,高4m。并板書出來,再比較怎樣放體積最大的圓錐體。

五: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

書本44頁第3、4、5。

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X高

例1:X19X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例2:(1)麥堆的J體積:

3.14X()=12.56(平方米)12.56XX1.2=5.024(平方米)(2)小麥的重量:5.024X735=3692.64

(平方米)-3693(平方米)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

加減混合的計算

一、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掌握加減混合H勺計算次序,能對H勺地進行數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措施】

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次序,能對的

運用運算次序進行計算,并能對的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愛好,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次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次序,并能對的地進行脫式計算。

【難點】能對的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J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尚有一

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最終讓學生動手計算,復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一)創設情境,探先新知課件出示第47頁

例I: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觀測畫面,搜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

(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索,處理問題(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也許會出現如下幾種狀況:措施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29+38=67(人);措施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

(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措施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

從左往右R勺次序計算。

6.深化概念,運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H勺書寫格式,教師示范板書,邊講解邊闡明計算措施,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當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時另一種解法。

目前我們懂得“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可以怎樣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規定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互換運算次序的合理性

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畢,然后指定學生闡明錯誤的理由。

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次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歐I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作業:課后繼續提出能用今天日勺算法處理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認識角

一、教學目的I:

知識與技能: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及最角器,學會運用軟角器逆行角口勺度最。

過程與措施:通過動手操作,用星角裕測星角的I過程,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學生獨立思索、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量角器測量角的環節。

難點:量角器測量角時內外圈的選擇。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根據游戲“憤怒的小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平時玩游戲的時候,是調整什么才能打到

小豬呢?讓學生初步對于角度這個概念有一定日勺認識,并在黑板上畫出在游戲過程中,發現會存在不一樣大

小的角,向學生提問:對于兩個角來說怎樣確切時懂得它們之間差多少呢?繼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角口勺度

量。

2、新課教學

1)學生根據之前學習過的經驗,會用三角板先測量角的大小,不過會發現這種措施還是不能詳細懂得兩角之

間究竟相差多少。

2)通過多媒體展示出角被平均分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寫作1。從而引出角的度量單位。

3)指導閱讀:讓學生觀測手中口勺量角器,自學書本上第18頁下半部分口勺內容。提出規定:思索并在小組內

交流,有關量角器你懂得些什么?班級反饋對量角器的認識。(多媒體出示量角器H勺放大圖片供學生交流使

用)提問:量角器上有角嗎?有多大H勺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規定:指出量角器上不一樣度數H勺角,并找

到量角器上H勺角H勺頂點。讀出量角器上H勺某些角的度數。多媒體課件顯示量角器上1°、30°、78°、

140°的角。(讀內、外圈數的角均有)

4)請學生動手嘗試用量角器量出書上N1的度數,并在小組里說說是怎樣量的?班級交流量角的措施。(學生

運用實物投影講解自己量角的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措施。多媒體展示用量角器量角U勺動態環節。(每

一步在關鍵部位閃爍提醒)

2用量角器量角的措施:

A.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疊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線和角的任意一邊重疊

C.角日勺另一條邊所對口勺是角的度數

D.量角器上有兩條0刻度線,一條是內圈H勺,一條是外圈的;0刻度線在內圈,度數就讀內圈;零刻度線在

外圈,度數就讀外圈

總結“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內外要辨別,

3、鞏固新知

1、測量課后第三題角的大小,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內外圈度數有誤、0刻度線沒有和角的一

邊完全重疊)

2、游戲:觀測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師隨便報出一種度數,學生運用胳膊來體現出這個角的大小。(雙臂

張開代表180?)

4、小結作業同桌交流本節課所學習的重要內容,說出測量角的環節是什么?

課后作業:問去講量角器的構成部分簡介給家長,并測量生活中見到的角H勺大小。

四、板書設計:

一、角H勺度量單位:1度或1。二、量角器的構成三、測量角H勺環節

五、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師資格面試教案《用字母表達數》

一、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日勺:初步掌握用字母表達數的措施,學會在具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的簡寫和略寫法。

2.過程與措施目H勺:通過課堂探究與合作交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達數的優越性,體會用字母表達數H勺作

用。提高對用字母表達運算定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的:理解用字母表達數的意義,發展數感、符號感,感受數學的簡約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用字母表達數H勺意義,能用具有字母的式子表達簡樸H勺數量關系。

難點:對的用具有字母H勺式子表達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題單。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請學生猜測水里也許藏著多少只青蛙,如:“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o

并提問:同學們,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嗎?請學生思索并回答。

(二)新課教學

1.理解用字母表達數的意義。

教師出示例1口勺3組題,并提問:屏幕上的幾組數,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歐J,發現了嗎?請同學們先

獨立思索,然后在題單上完畢。

(1)學生理解題意,老師引導學生明確題目規定。(2)學生嘗試找出規律,寫出未知數II勺值。并進行小組討

論與交流。老師引導學生用自己U勺話論述每個小題的規律或已知條件的含義。(3)請學生獨立算一算圖形

或字母所示H勺數,并進行全班交流。(4)教師提問:這三道題都是由圖形或字母表達什么?你們還見過哪些

用符號或字母表達數歐J例子嗎?(5)老師提問:下列a表達幾?l+a=30l+a<1001+a

1.學生思索后回答。并提出質疑:同樣表達未知數,為何有時候a只能表達一種數,有時候表達某些數,

有時候表達任何數呢?引導學生通過思索,得出結論。

2.出示幻燈片:人們常用字母表達計最單位。請學生自己閱讀,并交流自己發現的I規律。

3.學習用字母表達運算定律。

(I)請學生思索:用字母還可以表達什么?教師出示表格,請學生填寫下表。

教師提問:假如讓你用文字論述手寫會用多長時間?比起用字母來表達,你們認為哪一種能更簡潔、以便?

為何?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參與,并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師生小結:用字母表達運算定律簡要易

記,便于應用。

(2)出示運算定律表:教師提問:觀測表格,你能發現什么規律?請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在具

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3)請同學們用a、b、c分別表達三個數,寫出其他幾種運算定律。學生獨立完畢在題單上。師生共同訂正,

并選擇一兩個運算定律說一說用字母表達的意義,再次強調用字母表達運算定律的優越性。

(三)鞏固提高

1.請學生完畢練習題:你能對的認識它們嗎?可以簡寫H勺,你能對於I3IOXa=a4-x=4+c=104-a=a+

x=cX4=10+a=aXx=3Xx-53=i0-a=a-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