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荀子·富國》云:“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

古量器名),一歲而再獲之?!庇纱丝梢夾.糧食作物的品種已十分豐富

B.小農經濟已成為農業經營的基本模式C.精耕細作技術已有較大發展

D.政府的經濟政策制約農業生產的發展25.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西漢霍光的記載。據此可以認定

史料出處(光)受襁褓之托,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遂匡國家安社稷東漢·班固著(漢書》霍氏之貴,專相幼主,誅滅同僚,廢帝立帝,莫之敢違東漢·王符著《潛夫論》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延,使人主蓄憤于上,吏民積怨于下

北宋·司馬光著《資治通鑒》A.霍光曾一度把持西漢的朝政

B.相關記載均存在虛構成分C.漢代由外戚決定皇帝的廢立

D.相關評價都是客觀公正的26.據《宋史·地理志》載,北宋末年汴京人口已達26萬余戶。按每戶五口計,人數應在130萬以上。另據《都城紀勝·坊院》載,僅南宋臨安城就有“百萬余家”,“城之南西北三處,各數十里,人煙生聚,市井坊面,數日經行不盡。”上述現象反映出宋代A.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B.農業經濟呈現衰退趨勢C.商人社會地位提高

D.城市吸引力在不斷增強27.明代文人徐渭說:“乾之健也,天之命也,人心之惺然而覺,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也。非有思慮以啟之,非有作為以助之.則亦莫非自然也……今夫目之能視,自然也,視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庇纱丝梢娦煳糀.反叛儒家倫理道德

B.恪守陸王心學的主張C.強調人的自然本性

D.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權28.鴉片戰爭后,中國茶、絲、棉花和大豆等商品的出口量有了較大增長。洋貨進口也不斷增加,深入農村的主要是洋紗、洋鐵、洋油和洋針等少數品種,所排擠的是土鐵、土鋼、制蠟、榨油等傳統手工業的商品。這反映出A.中國逐漸融人世界市場

B.自然經濟對列強侵略的抵制作用趨于消失C.民眾生活方式發生巨變

D.外來經濟侵略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29.1926年,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特別會議指出,目前“最主要的嚴重的傾向是一方面民眾運動勃起之日漸向‘左’,一方面軍事政權對于民眾運動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漸向右”,這“是被破裂般聯合戰線及國共兩黨關系之主要原因”。這一判斷A.符合國民革命形勢的實際

B.是黨內右傾思想的具體表現C.最終導致國共關系的破裂

D.對國民革命的失敗有所反思30.中共中央某某決議規定:“根據土地質量評定人社土地的產量,規定土地報酬和勞動報酬的數量及其比例關系,肯定社員的少量自留和其他分散的林業、魚塘等分散的生產資料屬于社員所有。”該決議適應了A.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需要

B.開展農業互助合作的需要C.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需要

D.改革農村經濟體制的需要31.歷史學者陳樂民認為“把雅典的民主制度總結出來,就是主權在民,輪番為治……召開公民大會說選誰,誰就被選上。那時候的選舉是非常粗糙、非常原始的?!标悩访褚庠趶娬{古雅典的選舉A.保證了全體居民參與國家管理

B.維護了公民平等的社會地位C.確保了公民大會決策公正尤私

D.忽視了多政者的能力與品德32.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他認為沒有任何事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質疑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品行;他論及國王和貴族時態度輕蔑,同時批判言論眾多。這反映出他對啟蒙運動觀念的貢獻在于A.敢于挑戰權威

B.理性地思考社會發展規律C.倡導平等博愛

D.以激進行為喚醒社會良知33.1881年11月17

日,俾斯麥向帝國議會宣讀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詔書》,開始實施他的“社會立法”計劃,包括《疾病保險法》、《事故保險法》和《老年人與傷殘者保險法》等文件和福利待遇。對此理解合理的是A.統一后的德國注重推進法制建設

B.近代西方的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完善C.關注民生是德國對內政策的重心

D.實施社會立法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34.20世紀30年代,斯大林提出了“貢稅”論,實行義務交售制,讓農民在出售農產品時少得一些錢,而購買工業品時又多付一些錢。該理論A.是工業化的必然產物

B.體現出斯大林的發展戰略C.利于農業的持續發展

D.延續了新經濟政策的精神35.1960年3月,法國總統戴高樂邀請林魯曉夫訪問法國,會談時提出著名的“緩和、諒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建設構想。1966年,戴高樂訪問蘇聯,同蘇聯簽訂了貿易文化協定以及空間探索和技術合作協定。法國的舉動表明A

兩大陣營的關系趨于緩和

B.歐洲統一的步伐進一步加快C.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

D.多板化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康熙市(16621722年)曾渝曰:“先因???,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廊清,更何以待?”“開海貿易……薄征其稅,不致累民,可充閩粵兵餉。”于是設立了粵海關、閩海關、漸海關和江海關。他多次向有關官員強調不要濫征關稅,如規定不許一貨兩稅,各海關間避免重復征稅。對外國朝貢貿易船舶,“聽其隨便貿易,并免征稅,以示聯柔遠之意”。對于純粹來華貿易的外國商船也給予了減輕關稅的優待……乾隆(17361795年)初期實行惠待外商的關稅,以“加惠遠人”。在改善外商來華貿易待遇的同時,也表現出逐漸規范化的傾向。乾隆四十五年,實行保商制度,規定行商要對來粵外商的納稅人和個人行為負責,體現出清廷“以商制夷”的策略。隨著西方傳教士通過澳門潛入內地傳教案件的陸續發現,乾隆對來華貿易的“番舶”,開始要求官員“留心防范”,并“曉諭番商將來止許在廣東收泊交易”。隨著中國國力的衰落和西方對華貿易擴張活動的加強,嘉慶(17961820年)時期在海外貿易政策上已完全表現為對外商來華貿易的防范,但仍注意維護外商實際利益。直到道光年間,清朝仍然維持廣州與外國通商的政策?!幾躁惿袆佟而f片戰爭前清朝海外貿易政策研究》材料二前工業化時代,英國政府的對外貿易政策是一種保護性的商業促進政策。1820年,倫敦商人向議會請愿,要求調查對商業的“限制性”制度,要求政府完全采取現在被稱為正統自由貿易學說的商業政策。隨著英國工業制造業能力的迅速發展和工業品競爭力的提高,20年代,英國與各主要國家訂立了互惠關稅協定,廢止了包括機器在內的所有輸出品的限制。1831年和1833年,英國先后廢除東印度公司對印度和中國的貿易壟斷權。1845年政府進一步大量消減甚至廢除關稅;1846年廢除《谷物法》,谷物可以自由進口。在當時土地貴族在議會中仍具有統治優勢的情況下,它反映出英國整體政策傾向已不完全取決于某一階層利益的需要。隨著航海法在1849年的最后廢除,沿海貿馬也被開放。1852年國會以468票對53票正式通過自由貿易原則?!幾酝跷呢S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對外貿易和貿易政策》(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中國和英國的貿易政策有何明顯差異。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導致該差異的主要社會因素。(15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自由貿易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這一貿易政策的確立對英國和世界發展產生的影響。(10分)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86年上海格致書院以“格致之學中西異同認’為題舉行季考。下表為成績前三名考生的立論和認識??忌鷮χ袑W的認識對西學的認識第一名彭瑞熙(湖南長沙府善化縣學附生)“中國之格致,兼道與藝言之也”,“(中國)綱常法度、禮樂教化,終為治天下之本”“西人之格致,專以藝言,而亦未嘗非道也”第二名葛道殷(湖南湘鄉監生)“非獨中人只言其理,不能盡格,即西人專門之學,亦多有不格之處”“西人之格物,

可謂無余蘊矣”,“中國所略而西人加詳而精焉”第三名趙元益(江蘇蘇州府新陽縣附貢生)“格物致知,為儒者之先務。進言之可以修齊治平,廣言之可以強兵富國”“(西人格致之學)亦不過隨事精察,由粗及精,由近及遠,與中土格致之學相比,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據章清《學、政、教:晚清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從表中提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時代背景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45.(15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從曹魏開始,御史臺正式成為獨立的中央監察機構,直屬皇帝。但由于門閥士族勢力的發展,加上長期戰爭,政局不穩,王朝更迭頻繁,致使監察機構或置或廢,監察職權時大時小,監察官的地位時高時低,呈現出無規則的紊亂現象。唐王朝建立伊始,將隋的司隸臺統一到御史臺里來,由御史臺總監察之職,使得機構統一,監察權集中。御史臺長官“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以肅正朝列”,正副職品秩尊崇。御史臺下設臺院、殿院和察院,人員編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職掌明確?!短屏洹芬幎?監察御史“若在京都,則分察尚書六司,糾其過失”,“凡尚書省有會議,亦監其過謬”。尚書省諸司七品以上官開會,都要先通知御史臺派人去監察,說明這時已從對官吏個人的監察,開始轉向重視對機構的監察。德宗時御史中丞彈劾吏部選曹乖謬,結果吏部主要負責人皆坐削一階,就是一個實例?!幾院鷾鏉伞短拼O察體制的變革》(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唐朝初期監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點。(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唐初監察制度改革的歷史作用。(7分)4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自從歐洲發生“柏林危機”后,美國政府居主導地位的看法是,“對美國安全最嚴重的威脅來自蘇聯的敵意圖謀和可怕的威力以及蘇維埃制度的本質”。獲悉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領導人斷定是蘇聯發動的,使他們迅速決定進行全面的軍事干預。同美國軍事干涉政策相比較,中國抗美援朝決策過程長且反復多。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對美國軍事干涉性質的認定外,主要是決策層面臨國內困難和受到盟國關系的牽制。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不僅在朝鮮豐島使用武力,而且在臺灣海峽和東南亞加強軍事部署,這些軍事行動顯然被視為全面干涉,朝鮮戰爭不過是美國發動侵略的借口。毛澤東指出,“如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所以必須幫助北朝鮮。中美都是在本國境外訴諸戰爭,可以說雙方決策層都沒有將沖突視為僅是朝鮮的地區沖突。美國認定北朝鮮的進攻是蘇聯“征服”亞洲的第一

步,必須予以全面反擊。中國則斷定,美國的軍事干涉從一開始就超出朝鮮半島,表明美國蓄意在東亞進行針對中國的全面擴張和侵略,中美沖突在所難免。從雙方的決策過程看,中國顯然面臨更多的困難和麻煩。——摘編自牛軍(朝鮮戰爭中中美決策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指出為何中美領導者都沒有將朝鮮戰爭僅僅視為“地區沖突”。并說明這種認識體現出的國際局勢特點。(8

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比美國作出戰爭央策更加“困難”的原因。(7分)4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繼承王陽明的思想并將之引向時代潮流的主要是王門后學中的泰州學派。泰州學派的創立者是王艮(14811541年),泰州安豐場人,人稱心齋先生。王艮出身于社會底層的鹽戶。但其志向卻是只手擎天,做一個無愧于古往今來的大圣人。王艮曾說:“學者有求為圣人之志,始可與言學。”要成為圣人,首先要“致良知”。如何“致良知”?王門后學歧見紛壇,王艮及泰州學派主張“良知現成”說,認定良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平常自然去做,就會自動顯現出來。據此王艮提出“百姓日用為道”的思想,它意味著從人類生活的基礎層面確立了人性的合理性,從而將良知放置在感性生命中。王艮處在早期啟蒙思潮的起始點,通過他的講學活動,在精神世界和世俗社會之間架設了一座文化橋梁,打破了士大夫對文化的壟斷。——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1)根據材料,指出王艮理學思想的特點,并說明其言行所體現的中國古代傳統知識分子的美德。(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王艮理學思想提出的歷史意義。(7分)

2435:CADCABBDADBC41.(25分)(1)差異:中國清朝重視朝貢貿易,忽視經濟利益;在始終設關貿易的前提下,逐漸轉向嚴格限制。(3分)英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從貿易保護逐步轉向自由貿易。(2分)社會因素:清朝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以天朝上國自居;固守重農抑商政策;受西方殖民者的侵擾。(6分)英國確立了代議制民主,工業革命使其率先完成工業化,自由主義思想盛行。(4分,任答兩點即可)(2)內涵:自由競爭、自由經營。(2分)影響:對英國,推動了“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促進了代議制民主完善。(4分)對世界,開創了自由貿易體制,有利于世界市場的拓展,有利于工業文明的傳播。(4分,任答兩點即可)42.(12分)評分說明:(1)論題:從19世紀80年代中國知識界對中、西學認識的差異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反映材料信息內涵的論題。如背景”對中、西學認識差異的原因”;特征“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士人對中、西學的認識(局限性、進步性或兼而有之)”、“19世紀80年代近代中國士人對西學認識的偏差”、“中、西格致之學的異同”“洋務運動時期對中西學的認識具有鮮明時代性”等;如影響,“甲午戰前近代中國知識界認識的局限及其影響”、“西學對近代中國教育界的影響”等。(3分)(2)論述:能夠正確解讀材料,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至甲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