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內科學考試大綱_第1頁
2024年內科學考試大綱_第2頁
2024年內科學考試大綱_第3頁
2024年內科學考試大綱_第4頁
2024年內科學考試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科學教學大綱(臨床醫學、精神衛生、臨床病理、心理,108課時)緒論(Generalintroduction)一、課程闡明課時:1二、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理解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理解內科學的范圍、內容和學習措施。理解內科疾病的診斷措施,內科學進展,醫學模式的轉變。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及課時分派內科學的學習措施:內科學的范圍、內容、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和學習措施;內科疾病的診斷:詳細地問詢病史,系統地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試驗室及其他檢查,後來病情發展的驗證;內科學的進展:我國內科學近年的成就,病因和發病機理方面,診斷技術方面,治療和防止方面,醫學模式的轉變,中西醫結合方面。四、教學措施1、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配合板書;2、經典心血管系統疾病病人照片幻燈示教,增強感性認識。五、考核及成績評估方式筆試六、教材及參照書目(一)教材陸再英、鐘南山主編《內科學》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二)重要參照書目1、醫學本科教材《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診斷學》。2、醫學本科教材《病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系統疾病(InternalMedicine-CardiovascularDiseases)一、課程闡明課程編號:總課時:23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講授23課時合用專業:5年制臨床醫學、精神衛生、臨床病理、心理課程類型:考試二、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心血管內科學是內科學中一種重要的專業學科,與生命的關系最為直接。心血管系統疾病在內科疾病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同步與其他系統疾病親密聯絡和互相影響。心血管內科學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臨床體現、診斷和鑒別診斷措施、防治原則和措施。為學生從事臨床醫學工作或醫學基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心血管內科學教學分為課堂系統講課和臨床見習實習兩個階段。講課課時、內容、重點和難點按照教學大綱規定布署安排。實習階段通過參與臨床診斷實踐活動,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疾病,培養科學的臨床思維方式措施,逐漸學會獨立處理疾病,并著重培養與病人交流的措施和技巧,不停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臨床工作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論(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心血管系統疾病診斷基本原則和措施。熟悉診斷心血管系統常用的多種檢查措施。理解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防治原則。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理解心血管病學發展動態和跨及學科交叉狀況。教學內容:常見心血管系統疾病癥狀特點,強調規范采集病史和心臟聽診重要性。重點簡介心血管系統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和選擇措施。3.簡樸簡介心血管系統疾病診治的新措施與各學科間交叉關系。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使學生對心電圖、心臟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心導管術、心臟介入治療技術等診斷措施建立基本感性認識,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二)心力衰竭(3課時,講授)1、概論(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心衰的定義、病因和病理生理,發生機制。2.熟悉心衰臨床分型。教學內容:1.概述心衰定義。2.詳細講解病因和病理生理,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3.一般講解臨床分型: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縮性和舒張性心力衰竭。4.心功能分級。教學措施: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方式講課,結合輔助檢查和病例,生動直觀的教學。2、慢性心力衰竭(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心衰定義,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臨床體現。2.熟悉試驗室檢查和心功能測定。3.掌握心衰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教學內容:1.概述慢性心力衰竭的定義。2.重點講解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臨床體現。3.一般講解試驗室檢查和心功能測定。4.詳細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難與肺部疾病引起呼吸困難的鑒別;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腫,腹水與腎性水腫、心包疾患和肝硬化所引起者的鑒別。5.重點講解治療,一般講解預後,影響預後的臨床原因,血流動力學參數,生化指標和電生理原因。教學措施: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措施講課,結合心臟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以及經典病例,并與學生提問式討論和分析。3、急性心力衰竭(1課時)教學規定:1.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體現。2.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診斷和鑒別診斷。3.掌握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療。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急性左心衰竭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體現。2.一般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與支氣管哮喘相鑒別。3.重點講解治療:急救措施,確定并治療誘因,基本病因的治療。教學措施: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演示心血管系統的構造、心臟的收縮泵血功能和心衰時的循環淤血狀況。課間播放正式出版的教學光盤或會議光盤,加強學生理解和掌握。(三)心律失常(6課時,講授)1、概論(1課時)教學規定:掌握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熟悉心律失常的病因與誘因,心律失常的分類。教學內容:一般講解心律失常的病因與誘因,心律失常的分類。詳細講解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心臟激動來源異常和心臟激動傳導異常。教學措施: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方式講課,闡明心律失常發生的示意圖,大量展示多種心律失常的心電圖體現,合適列舉經典病例。2、抗心律失常藥物(1課時)教學規定:熟悉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臨床應用。熟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分類。理解抗迅速性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簡樸理解抗迅速性心律失常藥物的最新進展。教學內容:詳細講解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分類。重點講解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臨床應用。一般講解抗迅速性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教學措施采用多媒體講課,結合心電圖和治療舉例,討論藥物治療效果和副作用危害。3、心律失常的非藥物治療(2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心臟電復律。2.熟悉經導管射頻消融術。3.理解人工心臟起搏器和外科手術治療。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心臟電復律的類型,心臟電復律的適應征和禁忌征,心臟電復律的并發癥。2.詳細講解經導管射頻消融術。

3.一般講解人工心臟起搏器和外科手術治療。教學措施:采用多媒體講課,結合心電圖等教學,并展示心導管、射頻消融措施、心臟起搏器及置入措施等。4、迅速性心律失常(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各類型迅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療。2.熟悉病因和臨床體現,心電圖特點。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病因和臨床體現。

2.一般講解心電圖特點。

3.重點講解各類型迅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教學措施: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方式,結合心電圖以及病例教學。5、緩慢性心律失常(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各類型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2.熟悉病因和臨床體現,心電圖特點。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病因和臨床體現。

2.一般講解心電圖特點。

3.重點講解各類型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教學措施:多媒體講課,結合心電圖以及病例教學。(四)原發性高血壓(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高血壓的定義、分類和危險度分層的診斷原則。2.熟悉高血壓發病機理、病理變化、臨床體現、鑒別診斷。3.掌握常用降血壓藥物的分類及選擇、高血壓急癥的治療。4.熟悉高血壓病因、流行病學、非藥物治療及防止。5.理解高血壓治療的最新進展。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高血壓的病因、發病機制和病理解剖。2.詳細講解高血壓的臨床特點。3.一般講解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4.重點講解診斷原則和分類,高血壓的危險分層,鑒別診斷。5.詳細講解降壓藥物的應用和聯合應用,有合并癥和并發癥的降壓治療。6.詳細講解頑固性高血壓的治療。7.詳細講解高血壓急癥的處理。教學措施:多媒體課件教學,配合板書、經典病例舉例。(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3課時,講授)1、動脈粥樣硬化(0.5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臨床體現和防治措施。

2.熟悉病因、診斷和鑒別診斷。

3.掌握發病機制、病理生理和介入性治療新技術。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解剖及臨床體現。2.一般講解試驗室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及預後。3.詳細講解一般防治措施和藥物治療。4.詳細講解手術治療對狹窄或閉塞血管的外科血管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術;經血管腔的介入性治療。教學措施: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并配合光盤、經典病例等。2、穩定型心絞痛(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體現、診斷和鑒別診斷。2.熟悉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機制、輔助檢查和治療。3.理解穩定型心絞痛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心絞痛的發病機制。2.一般講解心肌缺血缺氧時的代謝與生化變化及電生理變化。3.重點講解臨床體現:發作性胸痛的特點,心絞痛發作時常見體征。4.詳細講解輔助檢查。5.重點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6.詳細講解治療:重要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教學措施:1.采用多媒體講課,結合心電圖、CAG和介入治療(PCI)的圖像資料,舉例教學。

2.經典病例示教,結合多種輔助檢查證明,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認識。3、不穩定型心絞痛(0.5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體現、診斷和鑒別診斷。2.熟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因、發病機制。3.熟悉不穩定型冠心病的輔助檢查、治療。教學內容:1.一般講解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因、發病機制2.重點講解臨床體現、診斷和鑒別診斷。3.詳細講解輔助檢查。4.詳細講解治療原則,藥物治療,冠狀動脈血管重建術。教學措施:1.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方式講課,結合心電圖、CAG和PCI經典病例圖像資料,直觀教學。2.實習課選擇經典病例,結合輔助檢查,加強理論課內容掌握。4、心肌梗死(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心肌梗死的臨床體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2.熟悉發病機制、并發癥和防止。

3.理解病理、病理生理和預後。教學內容:1.概述定義,詳細講解發病機制,病理和病理生理。2.重點講解臨床體現:心肌梗死疼痛與心絞痛發作時疼痛性質的同異。.3.詳細講解輔助檢查:心電圖特性性變化、動態性變化、心肌梗塞定位和確定范圍。4.診斷和鑒別診斷:與心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動脈栓塞、急腹癥和積極脈夾層鑒別診斷。5.重點講解治療:治療原則,再灌注治療是一種積極的治療措施。6.一般講解預後和防止。教學措施:1.理論課采用多媒體講課,結合CAG和PCI的圖像資料教學。2.實習課選擇急性心肌梗死經典病例,結合多種輔助檢查成果,分析討論病例。(六)心臟瓣膜病(2小時,講授)1、二尖瓣疾病(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二尖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狹窄及關閉不全)的臨床特性性變化,熟悉病因和病理生理變化。2.熟悉二尖瓣疾病診斷要點、并發癥、內科治療原則及用藥,以及外科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3.理解心臟瓣膜病的檢查措施以及介入治療適應證。教學內容:1.病理生理:分別論述狹窄和關閉不全的血液動力學的影響。2.臨床體現:分別論述二尖瓣狹窄和關閉不全的癥狀、體征、X線變化以及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強調超聲的重要性)的變化。3.診斷:重要根據癥狀、體征,心電圖、超聲心動圖,X線片診斷。

4.鑒別診斷:二尖瓣狹窄舒張期雜音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舒張期雜音鑒別。5.一般講解內外科治療措施。教學措施:1.多媒體講課,結合圖像資料和病例討論。2.經典病例示教,加強理論課內容掌握。2、積極脈瓣病變(1課時)教學規定:1.掌握積極脈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狹窄及關閉不全)的臨床特性性變化,熟悉病因、病理、病理生理變化。2.掌握積極脈瓣疾病診斷要點、并發癥、內科治療原則及用藥,以及外科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3.理解心臟瓣膜病的檢查措施以及介入治療適應證。教學內容:1.病理生理:分別論述關閉不全和狹窄的血液動力學對左室和外周血管的影響。2.臨床體現:分別論述關閉不全和狹窄的癥狀、體征、X線、ECG、UCG檢查。

3.診斷:根據癥狀、體征,超聲心動圖等作出診斷。

4.鑒別診斷:積極脈瓣關閉不全和肺動脈瓣相對性關閉不全的鑒別。

5.治療:急性積極脈瓣病變以外科治療為主線措施;慢性積極脈瓣病變以病因治療、降壓治療、擴張動脈減少左室容量和重量,并發癥的治療為主。6.理解外科人工瓣膜置換術的指征。教學措施:1.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方式講課,結合圖像資料和病例討論。2.實習課結合多種輔助資料進行經典病例示教。(七)感染性心內膜炎(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的臨床體現、診斷、治療和防止原則。2.熟悉本病分類、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試驗室和其他檢查成果、鑒別診斷。3.理解其并發癥,人工瓣膜和靜脈藥癮者心內膜炎。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2.詳細講解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的臨床體現和并發癥。3.一般講解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4.詳細講解抗生素用藥原則,經驗用藥和對已知致病菌的選藥,外科治療。教學措施:1.理論課采用多媒體講課,結合經典病例教學。2.實習課示教經典病例,加強對本病的感性認識,加強對本病防止的重要性的認識。(八)心肌疾病(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心肌疾病的定義和分類。2.熟悉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和治療。3.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臨床體現、診斷和治療。4.理解常見繼發性心肌病。教學內容:1.詳細講解心肌炎的定義、病理、臨床體現,一般講解試驗室和其他檢查,詳細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與預後。2.詳細講解擴張型心肌病的病因、病理及臨床體現,一般講解試驗室和其他檢查,詳細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及治療。3.一般講解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病、右室心肌病的定義、病因、病理、臨床體現、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和預後。4.一般講解特異性心肌病。教學措施:1.理論課采用多媒體講課,結合經典病例教學。2.實習課示教經典病例,加強對本病的感性認識,加強對本病防止的重要性的認識。(九)心包疾病(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急性心包炎的臨床體現、診斷和治療原則。2.熟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常見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試驗室檢查。3.熟悉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臨床體現、診斷和治療原則。教學內容:1.論述急性心包炎的定義、病因、病理生理,詳細講解其臨床體現,熟悉試驗室檢查,詳細講解重要病因類型及治療。2.簡述縮窄性心包炎的定義、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體現,一般講解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教學措施:運用多媒體課件配合板書、舉例輔助教學。四、教學措施課堂講授重要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講授大課,通過幻燈、錄像和音響資料演示,列舉經典疾病的心電圖、心臟X線檢查、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心導管術、介入治療技術等影像學資料,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增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和掌握。教學措施力爭現代化和多樣化,盡量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減少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增長學生積極參與思索和討論的雙向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學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使教學活動處在活躍的互動狀態,到達教學相長的目的和不停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最終目的。臨床見習期間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為宗旨,對常見病和多發病重點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初步掌握對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重要治療措施。鼓勵學生積極接觸病人、理解病人,培養關懷和愛惜病人的良好職業道德,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五、考核及成績評估方式理論考試課堂提問課後作業見習測試六、教材及參照書目(一)教材1.陸再英主編:《內科學》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2.王吉耀主編:《內科學》第1版,供8年制及7年制等臨床醫學專業用,人民衛生出版社,.8(二)重要參照書目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第1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0劉文勵主編:《內科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6胡大一,馬長生主編:《心臟病學實踐--規范化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10胡大一,孫靜平主編譯:《赫斯特心臟病學》,第11版·中文版,人民軍醫出版社,.11撰寫人:王愛玲審核人:徐巖《內科學》消化系統疾病(InternalMedicine-Diseaseofdigestivesystem)一、課程闡明課程編號:總課時:22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講授22課時合用專業:5年制臨床醫學、精神衛生、臨床病理、心理課程類型:考試二、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其中消化系統包括胃、大腸、小腸、肝、膽、胰及腹膜7個臟器,是人體中最大的系統之一。消化系統疾病多為臨床上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學習外科、腫瘤科、婦產科、超聲和放射等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礎,同步和其多學科存在廣泛的聯絡和交叉。教學任務和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消化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原理、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和防治的理論知識及技能,為此後從事臨床醫學工作或基礎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同步也是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重要內容之一在內科學消化系統疾病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掌握理論基礎知識,還應努力提高醫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崇高的醫德,培養對的的臨床思維措施和工作措施。在畢業時能獨立地防治常見病。在畢業後通過臨床實踐,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不停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論(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消化系統疾病診斷基本原則和措施。熟悉診斷消化系統常用的多種檢查措施。理解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治原則。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理解消化病學發展動態和跨及學科交叉狀況。教學內容: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癥狀特點,強調規范采集病史和腹部體檢重要性。重點簡介消化系統常用的內窺鏡及影像學檢查手段和選擇措施。簡介消化系統疾病診治的新措施與各學科間合作關系。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使學生對胃鏡、結腸鏡、小腸鏡、膠囊內鏡和CT、MRI、ERCP、血管造影等影像學診斷手段建立感性認識,便于學生理解。(二)胃炎(3課時,講授)1、急性胃炎(1課時)教學規定:掌握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的病因、臨床體現和診斷。熟悉急性胃炎的分型和發病機理。理解本病的治療措施和防止措施。通過學生預習自學理解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的鑒別診斷。教學內容:急性胃炎中糜爛和出血的病理概念。重點講解急性應激和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是導致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和發病機理。強調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需24~48小時內急診胃鏡確診,鏡下可見多發性糜爛、出血和粘膜水種等特性性病損。一般簡介急性胃炎的一般防治措施,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應緊急急救。教學措施:講授30分鐘,通過急性糜爛性胃炎病例結合胃鏡圖像進行臨床分析10分鐘。2、慢性胃炎(2課時)教學規定:掌握慢性胃炎診斷要點和鑒別診斷。熟悉慢性胃炎分類和病理學特性。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臨床體現和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簡介慢性胃炎從淺表、逐漸向深擴展至腺區導致腺體萎縮的病理過程。重點講解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理學特性,比較其不一樣點。強調異型增生及腸化病理概念簡介慢性胃炎臨床分類和病因,詳講重要由HPylori感染引起慢性胃竇炎(B型胃炎),略講重要由自身免疫反應引起慢性胃體炎(A型胃炎)。講解本病胃鏡下重要特性,強調本病確診依賴胃鏡檢查加胃粘膜病理活檢。詳細簡介常用HP檢測措施及其評價。一般簡介胃液分析與血清學檢查重要用慢性胃體炎的診斷。慢性胃炎治療原則,強調B型胃炎治療重要為根除HP感染(三聯療法)。提出本病在發病機制和治療中的爭議及難點,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進行本病病理組織切片、胃鏡體現及多種Hp的檢測措施的形象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愛好。(三)消化性潰瘍(3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本病的臨床體現、診斷和治療方略。2.熟悉本病的重要病因和并發癥。3.理解本病的發病機理和鑒別診斷。教學內容:一般簡介定義、流行病學、發病率。重點簡介幽門螺桿菌、NSAID為本病重要病因。發病機制中強調胃拾二指腸防御原因和侵襲原因間失衡的基本理論。理解本病好發部位及病理解剖。講解臨床體現及并發癥。詳講其長期性、周期性、節律性疼痛的臨床特點。一般簡介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測定、幽門螺桿菌、糞隱血試驗的意義。掌握診斷要點,強調胃鏡和粘膜活檢的診斷價值。一般簡介本病的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詳細講解根除HP、克制胃酸分泌、保護胃粘膜的藥物治療。教學措施:課堂講授2小時,其中結合多媒體放映胃、拾二指腸潰瘍胃鏡圖像增長學生對本病的感性認識。課堂分組進行病案教學,選擇胃及拾二指腸潰瘍2個臨床病例討論1課時。(四)腸結核及結核性腹膜炎(2課時,講授)1.腸結核(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腸結核的診斷和臨床體現。熟悉腸結核的發病原理、病理分型與鑒別診斷。理解腸結核的并發癥與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簡述病因和發病機制,強調腸結核的好發部位及感染途徑。詳細簡介潰瘍型和增生型腸結核病理分型特點。重點簡介潰瘍性腸結核的臨床體現。講解本病X線鋇餐造影的影像特點、診斷價值及禁忌癥。講解診斷要點,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2、結核性腹膜炎(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結核性腹膜炎的臨床體現及診斷;熟悉結核性腹膜炎的鑒別診斷;理解結核性腹膜炎的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簡述病因、感染途徑和發病機理。結合病理分型講解臨床體現,詳細簡介腹水型的癥狀與體征。講解并發癥和試驗室檢查,強調本病腹水性質和特點。重點講解診斷要點和鑒別診斷,闡明抗結核藥物的診斷性治療價值。一般簡介治療原則。教學措施:2個病課堂講授共1.5課時,運用幻燈示教潰瘍型和增生型腸結核經典X片,結合病理與臨床體現,提高學生對對各型腸結核異同點的記憶;0.5課時進行結核性腹膜炎經典病例討論,加深學生對本病及腹水鑒別診斷的理解。(五)肝硬化(3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肝硬化的臨床體現、并發癥、診斷要點及腹水的治療原則。熟悉肝硬化的重要病因、產生的病理生理基礎和重要輔助檢查。理解肝硬化的病理分類和和鑒別診斷。通過自學拓展非酒精性脂肪肝、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有關知識。教學內容:簡介肝硬化的定義,流行病學及病因分類。詳細講解肝臟假小葉形成導致肝硬化,進而產生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癥的病理生理基礎。詳細講授肝功能失代償期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的臨床體現。重點簡介雌激素增長導致肝硬化的三聯征和腹水的形成機制;強調門脈高壓導致的側枝循環中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重要臨床價值。重點講解多種肝硬化并發癥,詳講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中自發性腹膜炎臨床特點。重點簡介肝能試驗(A/G、酶學、PT、膽紅素、ICG清除試驗)和胃鏡檢查在本病診斷中的價值。一般簡介血常規,尿常規,免疫功能、腹水、超聲、食道鋇餐檢查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或腹腔檢查診斷價值。強調肝硬化失代償診斷要點和預後原因。簡介本病治療原則。詳講腹水治療的重要措施。教學措施:課堂講授2課時,充足運用多媒體幻燈示教本病經典體現:蜘蛛痣,肝掌,肝性面容、腹水等體征;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的胃鏡、X線圖像。病例討論1小時,采用教師提問引導的措施,對肝硬化并腹水,消化道出血等2個實際病例的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六)肝性腦病(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肝性腦病的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和鑒別診斷。熟悉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誘因和治療原則。理解肝性腦病的解肝性腦病的病因和檢查措施。通過查閱文獻探討本病發病機理和治療方面學術動態。教學內容:簡介肝性腦病和亞臨床性肝性腦病的定義和病因,強調本病常為肝病嚴重階段并發癥。強調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排鉀利尿,高蛋白飲食,安眠鎮靜藥等誘因在診斷與治療上的重要性。發病機制中結合誘因和治療措施詳講氨中毒學說;略講其他學說。重點講解肝性腦病意識障礙的重要臨床癥狀和體征和分期,理解各期特點和亞臨床肝性腦病的臨床意義,強調重視前驅期的臨床體現及初期發現。簡略簡介輔助檢查措施及其臨床價值。重點講授本病診斷根據和鑒別診斷,強調誘因和意識障礙的臨床癥狀在本病診斷上的地位。簡略簡介治療原則和重要治療措施。強調重視消除誘因、飲食、灌腸、導瀉和乳果糖等一般治療措施在改善病情中的地位。教學措施:課堂講授2課時,通過列舉循證醫學的證據,闡明肝性腦病和本病藥物治療方面的難點問題。(七)原發性肝癌(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原發性肝癌的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和初期診斷的重要性。熟悉原發性肝癌的病理、臨床分型,轉移途徑。理解本病發病率、病因及治療原則。學生拓展學習本病影像學進展和介入治療內容。教學內容:一般簡介定義,流行病學,病因和發病機制。講解原發性肝癌的病理、臨床分型和轉移途徑,強調小肝癌定義和血行轉移中門靜脈和肝內初期轉移的特點。詳細講授臨床體現,重點強調肝臟體征。重點講授血AFP定量檢測和多種影像學檢查的診斷價值。講授診斷要點和鑒別診斷,:重點簡介亞臨床肝癌定義和本病高危人群,強調初期診斷重要性。簡略簡介本病治療措施和預後原因。教學措施:課堂講授1.5課時,重點運用多媒體示教肝癌B超、CT、MRI、DSA肝血管造影的經典影像學資料,結合不一樣分型大體標本病理,加深對本病診斷理解。病案教學0.5課時,組織學生分析AFP陰性原發性肝癌的診斷要點,使學生對AFP和各影像學在本病中的臨床意義,有更清晰的理解。(八)急性胰腺炎(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急性胰腺炎的臨床體現和分型,重要輔助檢查,診斷和治療原則。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情評估,并發癥和鑒別診斷。理解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病理及轉歸。教學內容:簡介急性胰腺炎及重癥胰腺炎定義、病因、發病機制。講解病理特性和臨床分型的關系。重點講授臨床通過和體現,強調重癥胰腺炎的腹部體征。熟悉本病局部和全身并發癥和轉歸。詳細簡介血淀粉酶判斷要點和CT在診斷本病中的重要價值。熟悉診斷要點和鑒別診斷,強調怎樣判斷重癥胰腺炎。簡介急性胰腺炎治療原則,重癥胰腺炎重要治療措施及最新進展。教學措施:課堂講授1.5課時;舉出輕型與重癥胰腺炎臨床經典病例,通過度析比較其異同點,提高學生對本病的診斷要點,尤其是重癥胰腺炎臨床轉及歸的認識水平。(九)潰瘍性結腸炎(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體現、診斷和鑒別診斷。熟悉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理特性和治療原則。理解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和發病機理。教學內容:一般簡介定義,病因和發病機理。詳細簡介本病好發部位各階段病變特點,著重解釋本病組織學為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變化,因此給本病診斷帶來困難。重點講授經典消化系統臨床體現,簡略簡介腸外體現,臨床分型和并發癥。重點簡介本病結腸鏡檢查病變重要特點和重要診斷價值。講授經典腸道體現及特性性結腸鏡變化為診斷要點,但需強調排它性診斷是診斷本病的關鍵及與感染性腸炎和克羅恩氏病鑒別診斷難度。重點簡介水楊酸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克制劑藥物治療適應癥,詳述SASP和新型5-氨基水楊酸制劑的異同點。教學措施:講授2課時。通過結腸鏡經典病例幻燈圖像讓學生建立感性認識。由于病理無特異性故本病診斷為講課難點,通過示教病例分析闡明怎樣進行本病排他性診斷,有助學生對疾病理解。(拾)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本病常見病因、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和治療原則。熟悉靜脈曲張出血和非靜脈曲張出血不一樣藥物治療和止血措施教學內容:簡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定義。重點簡介常見五大出血病因及靜脈曲張出血與非靜脈曲張出血的概念。詳細講述嘔血、黑便的臨床特性,重點簡介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各階段癥狀、體征、強調掌握血壓、脈搏異常變化的重要臨床意義。重點講授本病診斷要點和鑒別診斷。強調初期識別和對的估計出血量的重要意義;內鏡檢查為確診出血原因的重要手段,強調急診胃鏡的診斷價值。詳細講解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原則,強調積極迅速擴充血容量是急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關鍵。詳細簡介不一樣病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多種治療手段,重點簡介減少門脈高壓藥物治療和內鏡下止血治療。教學措施:課堂講授1課時,重要通過多媒體幻燈進行多種疾病并出血的胃鏡圖像;多種措施(注射硬化劑、皮圈套扎、鈦夾)內鏡下止血的胃鏡圖像,增長學生感性認識。課堂分組病例討論1課時:選擇肝硬化和球部潰瘍并發伴失血性,休克各1例,有助提高對本病出血量的判斷及急救原則和不一樣止血藥物措施的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燈、錄像演示經典疾病的胃腸鏡,組織病理學,X線鋇餐造影、CT、MR、DSA等影像學資料形象教學,增長學生直觀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導教學措施多樣化、現代化。采用啟發式(案例引導,Case-baselearning)、討論式(分組討論,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將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轉變為由學生積極參與的雙向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處在活躍進取的狀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臨床見習: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臨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初步理解疾病的臨床特性、診斷和鑒別診斷和處理措施,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臨床實際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績評估方式理論考試課堂提問課後作業見習測試六、教材及參照書目(一)教材陸再英主編:《內科學》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月(二)重要參照書目王吉耀主編:《內科學》第1版,供8年制及7年制等臨床醫學專業用,人民衛生出版社,8月陳灝珠主編:《實用內科學》第1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0月GoldmanL,BennettJC:Ceciltextbookofmedicine.21thed.Philadelphia.W.B.Saunderscompany,胡品津主編:《消化內科學(碩士)》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7月劉文勵主編:《內科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6月MarkB.Taylor,JohnL.Gollan,MichaelL.Steer.潘國宗主譯:《胃腸急癥學》第2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推薦網站撰寫人:胡乃中審核人:許建明《內科學》泌尿系統疾病(InternalMedicine-Diseaseofurinarysystem)一、課程闡明課程編號:總課時:18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講授18課時合用專業:5年制臨床醫學、精神衛生、臨床病理、心理課程類型:考試二、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內科學是臨床醫學中的一門波及面廣和整體性強的學科,它不僅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并且與它們存在著親密的聯絡,故學好內科學,是學好臨床醫學的關健。通過內科學的學習,將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體現,檢查措施和診治原則諸方面有一種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形成較為完整的臨床醫學知識基礎構造,為後來學習其他臨床學科和從事臨床醫學實踐或基礎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內科學中的一種系統,泌尿系統疾病課程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在于掌握各個疾病的臨床體現、診斷措施和治療措施,同步還要深入研討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識,扎實地掌握本系統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畢業時能獨立防治本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畢業後通過臨床實踐,應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活動,繼續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論(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腎臟疾病的評估和常見綜合征;2.熟悉腎臟疾病的防治原則;3.理解腎臟疾病的進展和展望。教學內容:1.腎的生理功能:扼要復習腎小球濾過功能、腎小管重吸取和分泌功能及腎的內分泌功能(理解)。2.腎臟疾病的評估:重點講述尿液檢查、腎小球濾過率測定(掌握);簡介評估腎臟疾病病程、影像學檢查及腎活檢的意義(熟悉)。3.腎臟疾病常見綜合征:重點講述多種常見臨床綜合征(掌握)。4.腎臟疾病防治原則:簡要簡介腎小球病理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對腎臟疾病防治的影響、腎衰竭的腎臟替代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理解)。5.進展和展望:簡要簡介學科發展動態(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觀看腎活檢錄像,加深對腎活檢的理解;通過查找文獻,對學科發展動態進行互動討論。(二)腎小球病概述(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熟悉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臨床、病理分類措施。2.理解腎小球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及常見臨床體現。教學內容:1.概述:簡要簡介腎小球疾病的定義、病因(理解)。2.原發性腎小球病的分類:扼要講解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臨床、病理分類(熟悉)。3.發病機制:簡要復習腎小球疾病的發病機制,包括免疫反應、炎癥反應和非免疫機制的作用(理解)。4.臨床體現:簡要簡介腎小球疾病共性臨床體現(熟悉)。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通過腎臟病理讀片,熟悉腎小球疾病病理分類。(三)急性腎小球腎炎(1/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及治療原則。2.熟悉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定義、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預後。教學內容:1.概述:簡要簡介急性腎小球腎炎定義(理解)。2.病因和發病機制:簡要簡介急性腎小球腎炎病因、發病機制(理解)。3.病理:簡要簡介急性腎小球腎炎病理特性(理解)。4.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簡要簡介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熟悉)。5,診斷與鑒別診斷:重點闡明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簡要簡介鑒別診斷(掌握)。6.治療:重點闡明急性腎小球腎炎治療原則(掌握)。7.預後:簡要簡介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自然病程及遠期預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通過腎臟病理讀片,熟悉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炎的病理特性。(四)急進性腎小球腎炎(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定義及強化治療的適應癥。2.熟悉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預後。教學內容:1.概述:重點闡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定義(掌握)。2.病因和發病機制:扼要講解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病因和發病機制及分型(理解)。3.病理:簡要簡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病理特性(掌握)。4.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簡要簡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熟悉)。5.診斷與鑒別診斷:簡要簡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熟悉)。6.治療:重點闡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在初期作出病因診斷和免疫病理分型的基礎上盡快進行強化治療及強化治療的適應癥(掌握)。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通過腎臟病理讀片,熟悉新月體腎炎的病理特性及分類,通過錄像對血漿置換有一種感性認識。(五)慢性腎小球腎炎(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定義及治療。2.理解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預後。教學內容:1.概述:重點闡明慢性腎小球腎炎定義(掌握)。2.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簡要簡介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熟悉)。3.診斷與鑒別診斷:簡要簡介慢進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鑒別診斷(理解)。4.治療:重點闡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目的,飲食、抗高血壓的治療原則,ACEI和ARB在腎小球疾病中應用的機制、適應癥及注意事項(掌握),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毒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在本病中的適應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理解)。5.預後:簡要簡介慢性腎小球腎炎的預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著重強調慢性腎小球腎炎進展病程。(六)腎病綜合征(3小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腎病綜合征診斷原則、重要治療及對癥治療的原則。2.熟悉腎病綜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并發癥、診斷及鑒別診斷。3.熟悉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病理類型及其臨床特性。4.理解腎病綜合征的一般治療、針對不一樣病理類型的治療方案、并發癥的防治及預後。教學內容:1.概述:重點闡明腎病綜合征的定義(診斷原則)(掌握)。2.病因:扼要講解腎病綜合征病因分類(理解)。3.病理生理:簡要復習腎病綜合征的病理生理(理解)。4.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病理類型及其臨床特性:扼要講解各病理類型的病理特性及臨床特性(掌握);簡要簡介各病理類型對糖皮質激素及細胞毒藥物的反應(熟悉);簡要簡介各病理類型自然病程及預後(理解)。5.并發癥:扼要講解腎病綜合征的并發癥及其發生機制(掌握)。6.診斷與鑒別診斷:重點闡明腎病綜合征的診斷環節,簡樸簡介鑒別診斷(熟悉)。7.治療:簡要簡介一般治療(理解);詳細講授利尿藥的選擇及減少尿蛋白的對癥治療(熟悉);詳細講授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細胞毒類藥物的治療機制、使用原則和方案、治療反應及副作用(掌握);簡述不一樣病理類型的治療方案、中醫藥治療、并發癥的防治。8.預後:簡要簡介腎病綜合征預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用組織構造圖講解腎病綜合征的病理生理,通過腎臟病理讀片及臨床病例分析,熟悉各病理類型的病理及臨床特點。(七)IgA腎病(1/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IgA腎病病理特性、臨床體現、診斷。2.熟悉IgA腎病定義、發病機制、試驗室檢查、治療預後。教學內容:1.概述:簡要簡介IgA腎病定義及流行病學特點(理解)。2.發病機制:扼要講解IgA腎病發病機制(理解)。3.病理:詳細講解IgA腎病的病理和免疫病理特性(掌握)。4.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詳細講解IgA腎病的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掌握)。5.診斷與鑒別診斷:重點闡明IgA腎病診斷要點,簡要簡介鑒別診斷(理解)。6.治療及預後:簡要簡介IgA腎病不一樣的臨床、病理類型的合理治療及對應預後指標(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八)尿路感染(3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尿路感染的臨床體現、診斷根據、治療原則。2.熟悉腎盂腎炎的病因、發病機制、與感染有關原因及重要試驗室檢查。3.理解需與尿路感染鑒別的重要疾病以及防止措施。教學內容:1.概述:簡要簡介尿路感染的定義及流行病學特性(理解)。2.病因:扼要講解尿路感染的常見致病菌(熟悉)。3.發病機制:扼要講解感染途徑、機體抗病能力、易感原因及細菌的致病能力(理解)。4.臨床體現:詳細講解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無癥狀細菌尿的各自臨床特點(掌握);扼要講解非復雜性尿感和復雜性尿感的定義及預後(理解)5.并發癥:扼要講解腎積膿(積液)、腎周膿腫、敗血癥、腎功能不全(理解)。6.輔助檢查:扼要講解尿常規、尿白細胞計數、血常規及腎功能變化特點(熟悉);詳細講解尿細菌學檢查,明確尿細菌定量培養的臨床意義,尿標本搜集注意事項和假陰性、假陽性出現的也許原因(掌握);簡要簡介IVP的適應證及禁忌證(理解)。7.診斷:詳細講解真性細菌尿的定義(掌握)。8.尿感的定位診斷:扼要講解膀胱炎與腎盂腎炎的鑒別(熟悉)。9.鑒別診斷:簡樸簡介慢性腎盂腎炎、腎結核、尿道綜合征的鑒別要點(理解)。10.治療:詳細講解經驗性治療的抗菌藥物選擇(理解);詳細講解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的治療原則(理解);簡樸簡介尿感療效的評估原則(理解)。11.預後:簡樸簡介各類型的預後(理解)。12.防止:簡樸簡介防止尿感的注意事項(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九)急性腎衰竭(3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急性腎衰竭的定義2.掌握急性腎小管壞死的臨床體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3.熟悉急性腎衰竭病因、分類和發病機制、病理、試驗室檢查、預後。教學內容:1.概述:扼要講解急性腎衰竭概念(熟悉)。2.病因和分類:簡要簡介急性腎衰竭病因、分類(掌握)。3.發病機制:簡要簡介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發病機制(熟悉)。4.病理:簡要簡介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病理(理解)。5.臨床體現:詳細講解急性腎小管壞死臨床病程分期及各期臨床體現(掌握)。6.試驗室檢查:扼要講解血液和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熟悉)。7.診斷與鑒別診斷:重點闡明急性腎衰竭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掌握)。8.治療:重點闡明急性腎衰竭各期的治療原則(熟悉)。9.預後:簡要簡介急性腎衰竭的預後(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通過查找文獻,理解急性腎損傷診斷與分類。(拾)慢性腎衰竭(3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慢性腎臟疾病的分期。2.掌握慢性腎衰竭的經典臨床體現、診斷根據和治療原則。4.熟悉尿毒癥的病因、發病機制、多種臨床癥狀產生原理。5.理解腎臟替代療法的原理及適應癥。教學內容:1.概述:扼要講解慢性腎衰竭的定義;慢性腎臟疾病的分期(K/DOQI)(掌握)2.病因:簡要簡介常見的病因(理解)。3.發病機制:簡要簡介慢性腎衰竭進行性惡化的機制和尿毒癥多種癥狀的發生機制(理解)。4.臨床體現:重點闡明尿毒癥時鉀、鈣和磷的平衡失調、代謝性酸中毒發病原理及臨床體現(掌握);重點闡明尿毒癥時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腎性骨營養不良的體現及有關機制(熟悉)。5.診斷:扼要講述慢性腎衰竭診斷環節(熟悉)。6.治療:.簡要講解基礎疾病的治療和惡化原因的清除(理解);詳細講解限制蛋白質飲食、必需氨基酸的應用和ACEI、ARB的應用,扼要講解治療的有關機制(理解)。著重講解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心力衰竭的治療;詳細講解鈣磷平衡失調和腎性骨營養不良、腎性貧血的治療。簡樸簡介替代治療的適應征、方式及原理(熟悉)。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通過查找文獻及討論,理解美國慢性腎臟病及透析的臨床實踐指南;通過錄像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有一種感官的認識。、教學措施課堂講授: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燈、錄像演示經典疾病的組織病理學,B超、IVP、CT、MR、DSA等影像學資料形象教學,增長學生直觀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導教學措施多樣化、現代化。采用啟發式(案例引導,Case-baselearning)、討論式(分組討論,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將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轉變為由學生積極參與的雙向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處在活躍進取的狀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臨床見習: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臨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初步理解疾病的臨床特性、診斷和鑒別診斷和處理措施,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臨床實際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績評估方式理論考試課堂提問課後作業見習測試六、教材及參照書目(一)教材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二)重要參照書目1.BrennerBM.Thekidney.6th.ed.Philadelphia:SaundersCompany,19992.FauciAS,BraunwaldE,IsselbacherKJetal.Harrison’sPrinciplesofInernalMedicine.14thed.NewYork:McGraw-hillCompany,1998:1419-15783.黎磊石,劉志紅.中國腎臟病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4.王海燕.腎臟病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撰寫人:戴宏審核人:吳永貴《內科學》中毒(InternalMedicine-Poisoing)一、課程闡明課程編號:總課時:3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講授3課時合用專業:內科學(臨床醫學、精神衛生、臨床醫學(臨床病理)、心理)課程類型:考試二、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內科學是臨床醫學中的一門波及面廣和整體性強的學科,它不僅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并且與它們存在著親密的聯絡,故學好內科學,是學好臨床醫學的關健。通過內科學的學習,將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體現,檢查措施和診治原則諸方面有一種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形成較為完整的臨床醫學知識基礎構造,為後來學習其他臨床學科和從事臨床醫學實踐或基礎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存環境的曰益惡化,人類接觸的有毒物質曰益增多,發生中毒的概率與曰俱增。急性中毒是急診科的一種常見病,也是急診醫學的一種重要構成部分,急性中毒救治已成為臨床醫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之一。中毒課程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在于掌握常見毒物中毒的臨床特性、診斷措施和急救措施,同步還要深入研討病因、中毒機制、流行病學特點等方面的知識,扎實地掌握中毒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畢業時能獨立急救常見中毒病人。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論(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中毒的診斷措施和急性中毒的治療。2.理解某些常見中毒的診斷和治療要點。教學內容:1.概述:扼要講述中毒的定義和學習目的(理解)。2.原因和中毒機制:闡明職業中毒和非職業中毒的原因(理解);毒物的吸取和排出途徑,職業性中毒以呼吸道為主,非職業性中毒以消化道為主(理解)。3.臨床體現:扼要闡明中毒產生皮膚潮紅、紫紺、瞳孔縮小、昏迷、肺水腫、休克、嘔吐腹瀉、肝臟損害、急性腎功能衰竭、白細胞減少的原因。舉出根據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作出診斷的實例(熟悉)。4.治療:急性中毒的治療著重簡介治療原則(掌握);慢性中毒的治療著重闡明幾種慢性職業性金屬中毒的解毒療法,如治療鉛中毒和汞中毒(理解)。5.防止:強調中毒是可以防止的(理解)。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結合實例論述急性中毒時各系統臨床體現,通過錄像強化急性中毒的治療原則(二)有機磷殺蟲藥中毒(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有機磷殺蟲藥中毒原理及臨床體現特點。2.掌握阿托品和膽堿酯酶復活劑的療效,副作用和使用措施,怎樣觀測阿托品化,怎樣防止用藥局限性或過量。3.理解中毒怎樣防止。教學內容:1.概述:簡要闡明有機磷殺蟲藥理化特點、毒力及類別(理解)。2.病因及發病原理:指出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吸取途徑及在體內代謝過程,重點講述有機磷殺蟲藥的中毒原理,以乙酰膽堿為傳導介質的神經途徑包括哪些(熟悉)。3.臨床體現:重點講述毒蕈堿樣、煙鹼樣癥狀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怎樣按病情辨別輕、中、重三級癥狀(掌握)。4.輔助檢查:闡明全血膽堿酯酶測定對診斷和判斷病情發展的意義(掌握)。5.診斷和鑒別診斷:病史尤其是殺蟲藥接觸史,癥狀和體征包括大蒜氣味是診斷的重要根據。血膽堿酯酶值常在正常70%如下,必要時可作胃液或嘔吐物等毒物分析或尿毒物分解產物檢查(掌握)。6.治療:著重指出徹底清除毒物的重要性、阿托品化有哪些指標,用藥局限性和用藥過量的危害性,導致病情反復的原因應怎樣防止,簡要簡介阿托品及膽堿酯酶復活劑的作用、使用方法和副作用(掌握)。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結合實例論述。、教學措施課堂講授: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燈、錄像演示各毒物中毒的特性性體現及急救措施,增長學生直觀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導教學措施多樣化、現代化。采用啟發式(案例引導,Case-baselearning)、討論式(分組討論,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將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轉變為由學生積極參與的雙向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處在活躍進取的狀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臨床見習: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臨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初步理解疾病的臨床特性、診斷和鑒別診斷和處理措施,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臨床實際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績評估方式理論考試課堂提問課後作業見習測試六、教材及參照書目(一)教材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二)重要參照書目1.朱子揚.中毒急救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拾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撰寫人:戴宏審核人:吳永貴《內科學》血液系統疾病(InternalMedicine-Hematology)一、課程闡明課程編號:總課時:18課時課時分派:講課18課時合用專業:5年制臨床醫學、精神衛生、臨床病理、心理課程類型:考試二、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為臨床各科從醫者必須精讀的專業。其中血液系統包括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淋巴瘤和出血性性疾病。教學任務和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血液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原理、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和防治的理論知識及技能,為此後從事臨床醫學工作或基礎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同步也是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重要內容之一在內科學血液系統疾病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掌握理論基礎知識,還應努力提高醫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崇高的醫德,培養對的的臨床思維措施和工作措施。在畢業時能獨立地防治常見病。在畢業後通過臨床實踐,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不停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及課時分派(一)貧血概述(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貧血的分類、臨床體現。2.熟悉貧血的診斷環節和措施。3.理解貧血的概念和發病原理。教學內容:1.貧血的概念2.貧血的分類3.貧血的臨床體現4.貧血的診斷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貧血的定義、貧血的程度、類型及其原因、貧血的臨床體現及診斷環節有明確的認識。(二)缺鐵性貧血(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臨床特性和防治措施2.熟悉本病病因和發病原理3.理解正常體內的鐵代謝教學內容:1.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和發病原理論述正常人體內鐵代謝,包括鐵的來源、吸取分布和貯藏、鐵代謝障礙及需要量增多等對血紅蛋白合成的影響:本病的發病原理。2.缺鐵性貧血的臨床體現缺鐵狀態及缺鐵性貧血的初期體現;臨床特性;原發病的臨床體現。3.輔助檢查血象、骨髓象、血清鐵和總鐵結合力,骨髓鐵染色檢查的意義。4.診斷和鑒別診斷診斷根據。簡樸論述缺鐵性貧血與其他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的鑒別如慢性感染性貧血,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綜合征等。5.治療(1)病因治療:強調病因治療的重要意義(2)一般治療:。(3)鐵劑治療:重點簡介口服鐵劑的種類、用量、措施和注意事項。闡明注射鐵劑的應用指征、種類、用量和副作用等。(4)防止強調衛生宣傳、婦幼保健工作和積極防治原發病。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為主,通過經典病例,使學生能理解正常鐵代謝,熟悉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及其發病機制,掌握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特點和防治措施。(三)再生障礙性貧血(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本病臨床特性,診斷根據。2.熟悉本病治療的重要原則。3.理解本病有關的發病原因、發病原理和鑒別診斷。教學內容:1.簡介本病特點和發病狀況。2.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和發病原理發病原因有:(l)藥物與化學品;(2)物理原因;(3)感染;(4)其他原因。簡介干細胞學說、微循環學說及免疫機制異常。3.臨床體現論述急性型和慢性型的臨床特點。4.試驗室檢查:血象和骨髓象的特點5.診斷和鑒別診斷診斷根據。鑒別診斷: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6.治療病因治療。支持治療。雄性激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治療。脾切除。骨髓移植。7.防止強調合理用藥和做好勞動保護。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為主,通過“種子學說、土壤學說、蟲害學說”形象的闡明再障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特點,通過臨床病例,使學生能理解再障的診斷根據及其治療原則。(四)溶血性貧血概述(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本組疾病的共同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和治療原則。2.理解本組疾病的分類和發病原理。教學內容:1.溶血性貧血的分類2.簡介溶血的原理和部位3.臨床體現分急、慢性二類簡介,并簡介常見的合并癥4.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1)確定與否為溶血性貧血。(1)紅細胞破壞增長的檢查。①高膽紅素血癥(游離膽紅素):②尿膽原、糞膽原;③血清結合珠蛋白:④血漿游離紅蛋白(血紅蛋白尿);⑤含鐵血黃素尿:⑥紅細胞畸形,破碎細胞增多:⑦單粒一巨噬細胞吞噬紅細胞現象;⑧紅細胞壽命測定。(2)紅細胞代償性增生的檢查。①網織紅細胞;②血中出現幼紅細胞;③骨髓幼紅細胞明顯增生。(2)確定屬于哪一種溶血性貧血抗人球蛋白試驗,紅細胞脆性試驗,酸溶血試驗,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血紅蛋白電泳、紅細胞形態觀測。5.診斷和鑒別診斷6.防治(1)病因治療;(2)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克制劑;(3)脾切除術;(4)輸血;(5)支持和對癥治療。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為主,運用多媒體講述不一樣類型溶血性貧血的特點、形態學變化和診斷要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五)白血病(4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本病的臨床體現及治療措施。2.熟悉本病的試驗室檢查。3.理解目前對本病病因的認識和發病原理。教學內容:1.白血病的分類:根據病程、細胞類型和白細胞血象的分類措施。2.病因和發病原理3.急性白血病的臨床體現發病與感染、出血、貧血及浸潤的臨床體現。4.急性白血病的試驗室檢查:血象和骨髓象特點等。5.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著重根據試驗室的檢查來診斷和鑒別診斷。6.急性白血病的治療(1)支持治療;(2)化療治療:目的、原則。急淋和急非淋在誘導緩和和緩和後治療的不一樣方案:(3)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防治的措施和重要性;(4)骨髓移植。7.慢性白血病的臨床體現:慢粒及慢粒急性變的特點8.慢性白血病的試驗室檢查:血象、骨髓象的體現9.慢性白血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10.治療(1)化學治療:原則,常用藥物;(2)其他:放療,脾切除的指征等。教學措施:課堂講授4課時,運用多媒體重點講述急、慢性白血病的MIC分型、臨床特點及治療原則,讓學生對急、慢性白血病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六)淋巴瘤(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本病的診斷措施和治療原則2.熟悉本病的分類、分期和臨床特性教學內容:1.病因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2.病理和分類分為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病兩大類,簡介該兩大類淋巴瘤的新分類法。3.臨床體現臨床體現多樣化的原因和疾病傳播方式,各類淋巴瘤的首見體現,淋巴結和肝、脾腫大,全身癥狀。淋巴瘤侵犯各系統或器官時的特殊臨床體現。4.試驗室檢查血象、骨髓象、淋巴結穿刺涂片及印片,裏.斯細胞形態特性,免疫學檢查等。5.X線攝片胸、骨髓等攝片及淋巴造影。6.診斷和鑒別診斷肯定類型和分期。要與引起淋巴結腫大及發熱為重要體現的其他疾病相鑒別。淋巴結活檢為重要診斷根據。7.治療(1)放射治療:適應證和措施:(2)化療治療:適應證和常用藥物簡介,聯合化療如MOPP、COP等方案:(3)手術治療:活組織檢查。教學措施:課堂講授2課時,重點講授淋巴瘤的臨床體現、分期及治療原則。(七)出血性疾病概述(3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本病的分類和診斷環節。2.熟悉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機理。3.理解本病的治療原則。教學內容:1.概述簡樸簡介出血傾向的定義。2.正常止血和凝血機理(1)提出止血的三個重要原因:血管的收縮,血小板凝聚的粘附,凝血功能(2)簡樸簡介凝血過程中三個階段,指出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過程(3)纖溶過程在凝血平衡中的意義3.分類(1)血管原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2)血小板質和量的異常(3)凝血功能障礙(4)抗凝或纖溶過度(5)播散性血管內凝血4.試驗室檢查5.出血性疾病的診斷(1)臨床診斷環節;著重注意病史和臨床癥狀,尤以家族史、藥物與毒物接觸史。(2)試驗室檢查的重要項目: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束臂試驗,血塊回縮試驗,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一期法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等的臨床意義。(3)特殊檢查:血小板形態,血小板粘附試驗,血小板匯集試驗。凝血活酶生成試驗及糾正試驗,凝血酶原時間的糾正試驗,凝血酶時間,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測定。6.防治(1)扼要論述清除病因和防止出血(2)簡介某些常用止血藥、維生素、糖皮質激素、輸血等。教學措施:課堂講授3課時,結合病例重點講述不一樣出血性疾病的臨床特點及試驗室檢查。(八)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掌握本病的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及治療措施2.理解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機理教學內容:1.概述指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揮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本節只講ITP,簡介意義和發病數。2.病因和發病原理簡述自體免疫(抗血小板抗體),脾臟(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阻留血小板),血小板生成障礙,毛細血管損傷在發病上的作用。3.臨床體現急性和慢性的臨床特點,互相關系和病程。4.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和形態,出、凝血時間,血塊回縮試驗,束臂試驗骨髓象(重點講述巨核細胞)。5.診斷和鑒別診斷(1)臨床診斷要點(2)與單純性紫癜、過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其他原因所致的脾機能亢進。6.治療(1)糖皮質激素使用方法和劑量、(2)免疫克制劑,如長春新堿,環磷酰胺等(3)脾切除和脾A栓塞(4)其他,如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血漿互換、達那唑,止血藥物和輸血。(5)緊急處理。教學措施:課堂講授1課時,通過多媒體講述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機制、臨床體現、診斷原則及治療原則。(九)播散性血管內凝血(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1.熟悉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病因2.熟悉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體現3.掌握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4.熟悉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治療教學內容:1.病因和發病原理在掌握正常止血和凝血機理的基礎上,熟悉在多種病理狀況下出現的高凝狀態,消耗性凝血病和繼發性纖溶。2.臨床體現循環衰竭,出血,溶血和栓塞等的體現。3.診斷和鑒別診斷(1)診斷根據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如進行性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增高或減少,纖維蛋白裂解產物如FDP,D.二聚體等。(2)鑒別診斷重要與原發性纖溶鑒別4.治療(1)病因治療(2)補充凝血因子及濃縮血小板(3)阻斷凝血過程,肝素應用的指征,使用措施及禁忌證。教學措施:課堂講授1課時,重要講述DIC的病因、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重點講授DIC的診斷原則。四、教學措施課堂講授: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上大課,通過幻燈、經典病例的臨床特點、骨髓細胞學的體現等影像學資料形象教學,增長學生直觀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疾病理解。倡導教學措施多樣化、現代化。采用啟發式(案例引導,Case-baselearning)、討論式(分組討論,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學方式,將老式的單向教學模式轉變為由學生積極參與的雙向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使教學活動一直處在活躍進取的狀態,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臨床見習:結合課後對重點疾病、常見疾病的臨床示教,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初步理解疾病的臨床特性、診斷和鑒別診斷和處理措施,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處理臨床實際問題能力。五、考核及成績評估方式理論考試課堂提問課後作業見習測試六、教材及參照書目(一)教材《內科學》王吉耀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8月第一版。《內科學》陸再英鐘南山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月第七版。(二)重要參照書目《WilliamsHematology》SeventhEdition《Wintrobe`sClinicalHematology》11thEdition《內科學》王吉耀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8月第一版。《內科學》陸再英鐘南山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月第七版。《實用內科學》第12版,陳灝珠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0月撰寫人:楊明珍審核人:夏瑞祥《內科學》內分泌系統疾病(InternalMedicine-Endocrinesystemdisease)一、課程闡明課程編號:總課時:18課時課時分派:課堂講授18課時合用專業:5年制臨床醫學、精神衛生、臨床病理、心理課程類型:考試二、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內分泌代謝系統疾病是內科學的重要構成部分。伴隨社會的發展,人群中疾病的構成正發生轉變,多種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愈來愈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同步內分泌代謝系統與臨床各學科存在著廣泛的聯絡和交叉。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內分泌系統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因、發病原理、臨床體現、診斷要點和防治的理論知識及技能,為此後從事臨床醫學工作或基礎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同步也是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重要內容之一內科學內分泌系統疾病課程,分為系統學習和畢業實習兩個階段。系統學習包括按照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課堂系統講課和與其相結合的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為臨床實習階段,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參與臨床診斷實踐,將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結合臨床實踐,來處理臨床上的實際問題,并從臨床實踐中檢查書本知識的對的性。在內科學內分泌系統疾病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掌握理論基礎知識,還應努力提高醫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崇高的醫德,培養對的的臨床思維措施和工作措施。在畢業時能獨立地防治常見病。在畢業後通過臨床實踐,能進行自學和開展科學研究等,不停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三、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及課時分派(一)總論(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內分泌系統疾病診斷與治療的基本原則和措施。熟悉內分泌系統調整,熟悉診斷內分泌系統疾病多種常用的檢查措施。理解內分泌學系統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內分泌學范圍、發展經歷和跨及學科交叉狀況。教學內容:簡述內分泌學范圍、發展經歷、內分泌學系統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詳細簡介內分泌系統調整,強調反饋調整作用的重要性。從內分泌腺體功能狀態、內分泌疾病發生部位,簡介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特點和診斷措施與診斷原則。重點簡介內分泌腺體功能診斷的措施。簡介內分泌疾病防治措施,重點簡介治療原則。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錄像、幻燈),經典病例照片示教,增強感性認識。(二)腺垂體功能減退癥(1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的治療原則和垂體危象的急救原則。熟悉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的臨床體現、診斷與鑒別診斷。理解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的定義、病因及發病機制。教學內容:簡述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的定義、病因與發病機制詳細簡介腺垂體功能減退癥臨床體現(包括分型,垂體危象)、輔助檢查。重點簡介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與危象的處理。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如下丘腦--垂體--靶腺軸之間的關系簡介臨床體現和診斷。通過臨床經典病例簡介,以增強對本病感性認識,有利診斷與鑒別診斷。(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4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Graves病(GD)的臨床體現、試驗室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和甲亢危象的治療。熟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和甲狀腺毒癥的定義,熟悉甲亢和甲狀腺毒癥的區別,熟悉甲狀腺毒癥的分類和病因,熟悉Graves病的特殊臨床體現,熟悉甲狀腺危象和浸潤性突眼的治療。理解手術治療和放射性碘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理解妊娠期甲亢的診斷與治療,理解甲亢的病理及少見的臨床體現。教學內容:一般簡介甲狀腺毒癥和甲亢的定義,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非亢進簡介甲狀腺毒癥的分類;重點簡介甲亢和甲狀腺毒癥的區別。簡介G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和臨床體現,重點簡介經典臨床體現。簡介甲亢的特殊臨床體現,如甲狀腺危象、甲亢性心臟病等。甲亢和甲狀腺毒癥的試驗室檢查,重點簡介診斷與鑒別診斷。重點簡介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藥物的使用適應證、措施、副作用;一般簡介手術治療和放射性碘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講授甲狀腺危象和浸潤性突眼的防治。鼓勵學生自學理解甲亢的病理變化。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展示GD發病機制圖,通過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軸的關系簡介甲亢的診斷措施路線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經典病例照片簡介以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四)甲狀腺功能減退癥(1.5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甲減的診斷措施和治療原則。熟悉甲減的臨床體現和粘液性水腫昏迷的治療措施。理解甲減的分類、病因及發病機制。理解粘液性水腫昏迷的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簡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分類,根據病變發生的部位、病變的原因和功能減退的程度分別簡介。簡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病因、臨床體現和試驗室檢查。重點簡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簡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治療,重點簡介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簡介粘液性水腫昏迷的治療原則。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經典病例照片。(五)甲狀腺炎(1.5課時,講授)教學規定:熟悉亞急性甲狀腺炎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臨床特點、診斷與鑒別診斷、以及治療原則。理解兩種甲狀腺炎的病因、治療和轉歸。教學內容:簡介亞急性甲狀腺炎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病因和臨床體現。重點簡介兩種甲狀腺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般簡介兩種甲狀腺炎的治療與轉歸。教學措施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注意兩類甲狀腺炎的各自特性性變化。(六)Cushing綜合征(2課時,講授)教學規定:掌握庫欣綜合征的病因分類、臨床體現、診斷及鑒別診斷。熟悉試驗室檢查,熟悉不一樣病因庫欣綜合征相對應的臨床體現及治療原則。理解不一樣病因庫欣綜合癥的治療措施和預後。教學內容:詳細簡介庫欣綜合征與庫欣病定義,庫欣綜合癥的病因學分類與臨床體現,突出經典病例的臨床特點。簡介不一樣病因庫欣綜合癥對應臨床特點。簡介庫欣綜合癥的試驗室檢查。重點簡介庫欣綜合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般簡介庫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