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一)~(五)(科目代碼:314)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一)參考答案及解析 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二)參考答案及解析 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三)參考答案及解析 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四)參考答案及解析 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五)參考答案及解析 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一)參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造型就是塑造形體,在我國古代畫論中稱為象形,即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在平面或三維空間里,將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視覺形象固定下來,以靜態的方式塑造出客觀可感的藝術形象。2.【答案】B。解析:拉斯科洞窟位于法國,是舊石器時代馬格德林時期的洞窟壁畫。該洞規模很大,由主洞、后洞和邊洞以及聯系這三個部分的被稱作“長廊”的通道所組成。洞頂和巖壁上描繪了野牛、野馬、野山羊、馴鹿、洞熊等原始動物。拉斯科洞窟壁畫給人的印象是寫實、活潑、生動、豪放,畫面已經初顯構圖意識。因為該洞規模宏大,又有許多精彩的壁畫,所以西方學者將它稱為“史前的盧浮宮”。3.【答案】B。解析: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畫家、雕刻家、建筑師和詩人,是文藝復興4.【答案】D。解析:圖示作品《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是新印象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修拉的作品。修拉用近似圓柱體的造型塑造了各種形象,并把它們放入富有韻律感的、幾何分割的空間里。特)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是新古典主義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新古典主義的宗師。6.【答案】D。解析:古代青銅器上的銘文,也稱金文、鐘鼎文,屬于篆書。廣義的篆書包括隸書以前的所7.【答案】C。解析:《芙蓉錦雞圖》的作者是宋徽宗趙佶,以他為代表的院體花鳥畫,強調深入觀察物的形象情狀,講求形似,重視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與詩情,形成了“精深完備,高潔為工”的風格特征。現今所見傳為他的作品的多數為細膩柔麗的典型宮廷花鳥畫,如《瑞鶴圖》《臘梅山禽圖》等。8.【答案】C。解析:吳道子的繪畫對后世影響極大,被人們尊為“畫圣”,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其畫技成熟時期對線條的運用被稱為“行筆磊落,揮霍如莼菜條”,故稱“莼菜條”;線條簡略粗放,代表了“疏體”風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對象解剖結構和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10.【答案】C。解析:油畫《父親》是羅中立的代表作品之一。畫家根據在山區多年勞動、生活的感受,借鑒了西方照相寫實主義的手法,用巨幅肖像的形式,刻畫了一個勤勞、樸實、善良而又貧窮的老農形象。古銅色的臉,車轍似的皺紋,柴耙似的雙手,以及缺牙的嘴巴,都飽含著畫家深沉的情感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從而激發起人們對現實,特別是對廣大農民命運的關注。11.【答案】A。解析:將畫紙對折成兩半并展開,在其中一半上進行水粉繪畫,將未干的水粉畫對折,這種使兩面的畫面對稱的繪畫方法即對印手法。的書札、墨跡為典范進行學習,尤以晉人書法王派一系為楷模,歷代墨跡書法大多為集帖流傳,故稱“帖學”;③書法的欣賞性加強。13.【答案】A。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美術教材是美術課程內容的重要載體,主要包括教科書和教師參考用書。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美術教材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認知水平、審美趣味、創造能力和個性品質等有著直接的影響”。14.【答案】C。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評價建議指出,“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評價可以采用個人、小組或團體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或在學習結束后進行,并以適當的方式向學生反饋評價的結果,以鼓勵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定有認識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技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B項不適合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C項是課堂的活動評述,對作品的評價。D項是這堂課程的活動內容,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16.【答案】B。解析: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與合作者,又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標應圍繞“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為“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B、C、D三19.【答案】A。解析:在美術教學中要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作方法。欣賞風景圖片和中外風景畫名作都是次要目標,創作一幅風景畫是本課要掌握的技能。21.【答案】B。解析: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此外還包括寫教案前分析教材與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后的反思等。22.【答案】A。解析: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而進行的操作性示范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激發學習興趣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趙老師現場作畫,讓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產生的藝術效果,運用了直觀演示法。工作室、藝術作坊、動植物園、公園、游樂場、商店、社區、村莊等校外的課程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王老師組織學生參觀美術館符合拓展課外美術教學資源的要求。24.【答案】B。解析:情境法是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從中品味優秀作品的藝術魅力的方法。題干中的李老師通過列舉大量生活實例與優秀作品創設情境,再現了視覺直觀性,營造了立體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染學生的情緒,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25.【答案】B。解析: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中使用得最頻繁的評價方法。一節課或一個知識點之后的小測試就是一種形成性評價。26.【答案】A。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評價建議提出,“依據美術課程標準進行評價;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美術作業;鼓勵運用美術學習檔案袋、展示和課堂討論27.【參考答案】桑奇大塔東門上的隅撐砂石圓雕《樹神藥叉女》被公認為桑奇乃至整個印度雕刻中最美的女性雕像之一。她雙臂攀著芒果樹枝,縱身向外傾斜,好似凌空飄蕩,活潑可愛。她身體呈現出來的S形曲線形式,后來發展成為塑造印度標準女性人體美的規范,被稱為“三屈式”。28.【參考答案】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基本理念如下。(1)面向全體學生。(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關注文化與生活。(4)注重創新精神。29.【參考答案】討論是在一種情境中,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通過語言交流互相啟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決某個問題的活動。在美術教學中,討論的方式主要用于美術鑒賞活動,以及表現活動中對主題、程序、方法的討論,應該選擇具有共性的問題作為主題,這樣容易引起更多學生的興趣和思考。由于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30.【參考答案】(1)要整合教學資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教學資源的運用一定要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完成的教學任務,多余的資源只能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2)要整合教學資源與教學目標的關系,教學資源一定要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實現教學目標無關的資源不予考慮。(3)要整合教學資源與學生情況的關系,要難易得當、多少合適,與學生的水平相得益彰,脫離了學生實際的資源運用是盲目的、無效的。31.【參考答案】(1)贊成在美術課上播放視頻。播放視頻在美術教學中屬于運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再現了視覺直觀性,易于營造立體的鑒賞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感染學生的情緒,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2)優點:課堂上崔老師播放了大量的古民居圖片并配合講解。一方面突破課堂的局限,能夠使學生可以直觀地進行欣賞,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課標中的理念,多給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缺點:①教學目標沒有完成,課程結束,學生卻表示知識沒有掌握。②教學重點不突出,崔老師把每一張圖片都做詳解,沒有重點和非重點的區別,雖然講得很辛苦,但內容冗長,使得學生不能把握重點知識。③教學方法單一,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系。整堂課皆用講授法進行講解,一方面會使課堂枯燥,學生疲憊,無法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缺少師生互動,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學習的能力。32.【參考答案】(1)從教學目標的角度來說,本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其教學目標應符合“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很明顯李老師的教學沒有能夠達到這一教學目標。(2)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李老師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篩選,李老師搜集了很多資料,如中國花鳥畫歷史,齊白石的生平等,但并未對寫意花鳥畫的創作技巧進行講解。(3)從教學過程的角度來說,缺少了重要的示范環節,在案例中李老師沒有對寫意花卉造型進行講解和示范,對整個教學流程的把控也不成功。(4)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張老師的教學方法主要為講授法,過于單一,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對于本節課的(1)李老師需要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學習領域,確立教學目標。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美術的權利,關注每一個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表現和發展。(2)在教學內容上,需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審美規律和美術學習規律,向學生提供感悟美術作品的機分發表感受與認識,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品位和審美判斷能力。(3)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好示范講解,教學難點應重點示范。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表現方法。(4)在教學方法上,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應該探索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手段。【課題】編結藝術【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編結藝術的特征與文化內涵,學會編結工藝的簡單制作方法并進行創作。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編結藝術作品,了解其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通過老師演示、講解,學習編結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嘗試制作簡單的編結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感受中國民間工藝的魅力,激發對編結藝術的熱愛。【教學重點】掌握編結藝術的簡單制作方法。【教學難點】學習編結方法,能夠創作一個編結作品。【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等。【教學工具】多媒體、編織繩等。【教學過程】(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教師播放關于中國結的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并提問:中國結的形象會讓你聯想到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中國結已經成為喜慶節日的象征。“結”和“吉”諧音,因此由繩和結產生的藝(二)追溯歷史,認識古代編結教師介紹中國結的發展歷程,講述“結”在中國古代的運用。教師展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結及西王母、伏羲、女媧畫像磚中的同心結圖片,讓學生思考問題:這些結傳達的寓意是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不同形狀的結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在秦始皇陵兵馬俑頭上的發結,就為立志結,雕像專注、嚴肅、堅定的神情也傳達了其志向已定,二者在立意上相輔相成,共同向我們傳達了人物思想。所以編結除了美觀之外,還能夠運用它的藝術語言向我們傳達作品思想。(三)展望當代,探索編結傳承教師提問:我們認識了古代的編結之后再來回想一下現代的編結運用,你所見到過的編結都有哪些?教師展示名為花瓣結的雕塑,結合其創作背景,向學生闡述編結在現代的運用及傳達的思想情感。(四)演示講解,創作編結作品教師演示并講解平結的制作方法。①將兩根繩交叉,相互纏繞。②再把其中一根繩彎曲成半圓形。③把另一根繩端穿入半圓形后結束此結。④經過整理、拉緊繩索后即完成一個結。(五)展示評價,小結作業參考教材,小組進行討論、學習雙結的制作方法,并兩兩一組完成一個編結作品。作品完成后學生自評、互評,最后由教師總評。師生共同總結編結的特點及各種結傳達的寓意。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復雜的編結作品及編結在其他領域的運用。作業:搜集不同的編結形式并學會一種編結方法。【板書設計】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二)參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風格是在一個整體,即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中把握作品總體傾向的藝術學范疇。它雖然與作品的形式、內容都有關系,但從根本上說,它是使形式與內容以特定方式統一起來的一種核心力量。2.【答案】B。解析:倫勃朗的油畫《夜巡》是他一生中最著名也最受爭議的作品。畫面整體處理得富有戲劇性,人物動態各異、形象生動,明暗變化強烈。作品打破了巴洛克風格的豪華與奢侈,顯示出了現實主義的藝術創作原則,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3.【答案】C。解析:俄國畫家列賓是巡回展覽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A項《馬拉之死》和B項《荷拉斯兄弟之誓》都是法國畫家大衛的作品;D項《自由引導人民》是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4.【答案】D。解析:《宮娥》是現實主義畫家委拉斯貴支的作品,《亞威農少女》是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的作品。《冬獵》是現實主義畫家老勃魯蓋爾的作品,《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作品。《夜間咖啡5.【答案】D。解析:古羅馬的建筑師維特魯威總結了前人的實踐經驗,寫出了系統的建筑學理論著作《建筑十書》。書中首先提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建筑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建筑十書》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藝術經典著作,也是現存最完備的一部西方古典建筑全書。6.【答案】C。解析:北宋的文同擅畫墨竹,開創了“湖州竹派”。北宋中后期體系。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畫家以繪畫抒情寄興,狀物言志,不拘泥于形似格法,多好水墨寫意,愛畫7.【答案】A。解析:“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出自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這兩句大意是詩文與繪畫的要求及藝術規律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自然、天成、清新為上。8.【答案】B。解析:圖示作品為《千里江山圖》(局部),傳為王希孟18歲時所作,長約12米,被譽為“青綠山水第一長卷”,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描繪了群山起伏、浩渺之景,漁村野市間于其中,并描繪了眾多的人物活動。9.【答案】B。解析:劉海粟,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他于1918年創辦的《美術雜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本專門的美術理論刊物。他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后潛心于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代表作品有中國畫《九溪十八澗》《黃山云海奇10.【答案】C。解析:齊白石是現代杰出畫家、書法家、篆刻家。1953年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其篆刻樸茂有力,書法剛勁沉著,詩文、繪畫、畫論也都有獨到之處。離的物體得以在同一畫面上正確體現近大遠小的關系。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平面上創造了三維空間,是焦點透視的典范之作。《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為中國畫,運用的是散點透視。《格爾尼卡》是立體主義代表畫家畢加索的代表作品。12.【答案】A。解析:A項的描述是正確的。腐蝕法是銅版畫常用的印版方式。版畫按使用材料可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鋅版畫、瓷版畫、紙版畫、絲網版畫、紙版畫、石膏版畫等。版畫按顏色可分為黑白14.【答案】B。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美術課程注15.【答案】A。解析: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具有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16.【答案】D。解析:蔣老師引導同學們通過欣賞李可染、夏加爾的作品感受藝術的情趣和意境,采用了范例教學模式。17.【答案】B。解析:題干中教師帶學生去參觀優秀招貼設計作品,體現了情境法、參觀法的運用;讓學生進行討論,并向學生提出問題,體現了提問法的運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運用比較法。18.【答案】B。解析:組織教材,就是把一堂課所要傳授的知識、技能訓練等內容,按照教學過程及特點組織起來,安排好前后順序。組織教材是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課本教學內容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上進行的加工。19.【答案】C。解析:以鑒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創設一定教學情境,或利用特殊內容和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體驗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性情和培養正確的態度、興趣、理想和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配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應是教學難點。設定。A、B、C三項分別對應以上三個維度。D項范圍過大,學生不能夠逐一掌握,超出了初中生的學習范疇。察、調查與研究,從而獲得直觀的感受、客觀的認識和深刻的體驗的方法。本節課沒有使用參觀法進行教學。與《寫意花卉》課程內容不符。D項雖然有實踐,但不利于發揮創新精神。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這樣的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并不能提高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25.【答案】A。解析:教學反思指教師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教學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在思考過程中,教師能夠發現教學問題,并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題干中趙老師的做法屬于教學反思。26.【答案】B。解析:沈老師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朗誦作品的詩詞題跋,這是采用了學生自我評價的方式。一直以來學生都是作為被評價者的身份,沒有選擇權和解釋權。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擁有最豐富的信息,也最有發言權,因此必須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并逐步做到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評價表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和收獲進行評價,給自己劃定等級。也可以給自己寫描述性的評語,或者以日記、感悟等形式記錄個人的感受和體驗等。學生自我評價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也是對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1)瓦當是用以裝飾美化和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物,是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構件。(2)瓦當始見于周代,秦漢已趨流行。瓦當的圖案設計優美,極富變化。有云頭紋、幾何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為精致的藝術品,屬于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遺產。(3)西漢最流行卷云紋瓦當和吉祥文字瓦當。西漢末年到新莽時期,出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當,形象矯健活潑,瓦當中央的半球形圖案越來越明顯。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2)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3)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4)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以下參考答案任選三項)(1)對不同時期和風格的中國古典園林,嘗試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等美術欣賞方法進行學習和(2)通過查閱或搜集資料的方式,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相關信息。(3)通過觀摩和討論,分析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實用性與審美性。(4)通過觀看錄像或邀請當地工藝美術家、民間藝人,了解中國傳統建筑的建造方式與特點。(5)欣賞中外優秀的園林建筑,并結合當地環境進行評述。體會園林建筑、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1)評價的整體性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和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美術知識和技能學習與學習智能、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不僅需要事先預設評價計劃和教學目標,而且還應有明確的規劃,從宏觀到微觀概莫能外。(2)評價的綜合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行為,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交流表達的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這些都是美術教師應該關注和落實的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內容和要求。(1)課標中指出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程中可以用示范法、播放視頻配合講述法給學生示范用筆、用水和用色的要領,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技法的使用。(2)課標中指出教師應該營造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學習氛圍,應該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設置問題情境,提供原型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想象和表現等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形成創新意識。這樣就可避免作品因臨摹教科書的圖片而死氣沉沉。(3)課標中指出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積極開展探究、討論和交流,鼓勵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樣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獲得更多的創意。(4)課標中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家鄉,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熱愛家鄉的感情,從而用畫筆表現出自己的想法。32.【參考答案】(1)依據美術課程標準進行了評價。呂老師在評價中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并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2)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呂老師對全班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作品給予了評價,不僅依據美術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而且注重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3)采用多主體評價的方式評價美術作業。呂老師鼓勵學生自己從構圖、形式、意境等方面進行說明,同學們進行點評,呂老師總結并提出修改意見,體現了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呂老師以積極正面的語言肯定了學生的優點并指出了不足,既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也使學生明確自己需要克服的弱點并找到發展的方向。(4)課程即將結束時,學生取回各自的作品,進行完善后,將作品放入自己的資料袋保存,這里運用了美術學習檔案袋的質性評價方法。【課題】蠟染與扎染【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蠟染與扎染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基本技法并進行簡單的藝術創作。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與制作,了解蠟染與扎染的基本原理并且創作一幅作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工藝特有的藝術魅力,從而產生對傳統工藝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教學重點】掌握蠟染與扎染作品的藝術風格和制作工藝。【教學難點】能夠用創新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教學方法】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過程】教師播放視頻并講解,少數民族的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品有很多種,染制的圖案形象生動,暈紋自然,呈現素雅凝重之感。特別是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擺滿的扎染裝飾品,為風景如畫的高原小城增添了幾分美麗的色彩。教師提問學生:這些印染手工藝品的制作工藝是什么?學生交流,教師總結回答:他們的制作工藝包括蠟染、扎染等。從而引入課題——《蠟染與扎染》。(1)感知扎染與蠟染風格教師讓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的扎染作品,提問:這些作品有什么風格特點?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并且對扎染進行簡述:扎染又稱絞纈,是一種古老的采用結扎染色的工藝,也是我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扎染以藍白二色為主,給人以平和寧靜之感,即用藍白二色的對比來營造出古樸的意蘊,且藍白二色的結合往往給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染成的圖案紋樣神奇多變、簡潔質樸,色澤鮮艷明快,有著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體現了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學生欣賞多媒體展示的蠟染作品,教師提問:蠟染與扎染的不同點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進行總結:蠟染和扎染都是少數民族中流行的傳統印染方式,兩者的原理相似,工藝上略有不同。蠟染布面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2)探究扎染與蠟染工藝教師提問:扎染的制作都有哪些步驟?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扎染的步驟并總結:扎染是在染色前將織物或折疊捆扎或縫絞包捆,然后浸入色漿,在染色的過程中由于織物受到輕重、松緊不同的壓力,色漿浸滲于織物紋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產生深淺虛實、變化多端的色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蠟染的步驟,讓學生分小組探究蠟染的工藝流程。(1)課堂練習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完成一幅扎染或蠟染的作品。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并糾正。表揚有創意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技法指導。(2)展示交流①學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紹自己的作品。②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互評以拍賣會的形式進行。教師提問:如果你是一位買家,你會買哪件作品,并且說出原因。教師建議學生可以從作品的顏色、圖案等方面說明原因。③教師進行總結,從創意性的角度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對優秀的作品進行表揚,其他的作品進行鼓勵。(3)小結作業①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②課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與家人分享。【板書設計】二、了解制作工藝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三)參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繪畫是運用形、光、色以及點、線、面等造型手段在二維空間塑造具體的、個性化的視覺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審美情感與理想的藝術。它在美術門類中應用最為廣泛,并且居于基礎地位。2.【答案】C。解析:《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行書,雄渾遒勁、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褚遂良的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代表作有《伊闕佛龕碑》《雁塔圣教序》等。歐陽詢的字筆畫瘦硬,結體十分嚴謹,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的字結體圓勁內斂,而含剛3.【答案】C。解析:李思訓和李昭道父子被稱為“大小李將軍”。他們繼承并發展了展子虔的畫法,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青綠山水。李唐是南宋四家之一,他的山水畫嚴謹質樸,氣象雄偉,猶存北宋風范,而造型章法及筆墨上均明顯趨于簡括,開創了南宋山水畫的新風。李公麟是北宋文人畫家,他把過去僅作為粉本的白描畫法確立為一種畫種,使之獨立成科。李成是北宋初期山水畫家的代表,上承荊浩以水墨為主的傳統,以表現北方雄渾壯闊的自然山水為主。4.【答案】B。解析: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他是明朝王族后裔,明滅亡后,滿懷悲憤,削發為僧。他的繪畫極具個性,具有奇簡冷逸的風格,強烈地抒發了遺民之情,達到了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空前水平,使人有“墨點無多淚點多”之感。5.【答案】A。解析:蔣兆和是現代人物畫家、美術教育家。圖示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品《流民圖》,描繪了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和戰爭中民眾的悲慘生活,傾瀉著畫家對戰爭的憤怒,表達了對正義與和平的呼喚。該畫稱得上是20世紀上半葉最大的一幅真實反映民族悲劇的人物畫卷。6.【答案】D。解析: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是蒙兀兒王朝(又稱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的皇后泰姬·瑪哈爾而建的陵墓。它由殿堂、鐘樓、尖塔、白色大理石建成,并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總體布局強調左右對稱,注重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印度明珠”。7.【答案】D。解析:倫勃朗是巴洛克時期歐洲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普桑是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哈爾斯被公認為是僅次于倫勃朗的17世紀荷蘭畫家。魯本斯是佛蘭德斯杰出的畫家,他把巴洛克繪畫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8.【答案】D。解析:羅丹是法國著名雕塑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他的作品,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其代表作品有《加萊義民》《青銅時代》《地獄之門》《思想者》《雨果》《巴爾扎克》《歐米艾9.【答案】B。解析:該作品為高更的代表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高更的藝術作品吸收了東方繪畫、黑人雕刻、中世紀宗教藝術和民間版畫的一些手法,創造了一種有內在力量的裝飾性畫風。其風格具有回歸原始,追求表現生命的本源,追求粗獷、奇異的傾向。高更、梵·高和塞尚是后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10.【答案】B。解析:雅典衛城的中心是著名的帕特農神廟,是為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娜而建。神廟位于衛城的最高處,而且體量最大,采用粗壯的多立克柱式,整個形制最為莊重、雄偉。建筑物上的浮雕由菲迪亞斯和他的助手們所作。帕特農神廟比例勻稱,結構緊湊,柱式優美,節奏明快,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也很協調,堪稱古希臘建筑的典范。11.【答案】A。解析: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可謂是“一口述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一般認為,陜西關中是皮影戲的發源地。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答案】B。解析:按設計目的,設計可分為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空間設計三個領域。其13.【答案】B。解析:綜合性學習是當代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美術課程特別設置了“綜合·探索”這一新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提供了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社會等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14.【答案】D。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材編寫建議提出,“依據美術課程標準編寫美術教材;實現內容組織的綜合性和合理性;妥善處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的關系;鼓勵美術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15.【答案】B。解析:美術教學的首要課程目標是審美教育。美術教育的總目標是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為基礎設定的。A、C、D三項都屬于這三個維度的內容。賞·評述”學習領域是指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17.【答案】A。解析:直觀感受是美術的基本結構程序之一,相比于其他學科,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美術作品不同于某些藝術種類所創造的可視的活動圖像,它是靜止的、可觀賞的視覺作品,它可以通過藝術形象的外在特征來表現內在的精神、思想、情感和意義等。18.【答案】A。解析: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載體,是教師的教本,是學生的學本。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內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首要的教學準備工作。19.【答案】A。解析:教材的編寫應依據美術課程總目標的要求,以學段標準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為參考,以有利于學生的美術學習作為思考的基點,展示學習過程。20.【答案】D。解析:我國教育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教學方式也逐漸靈活,但無論如何調整方式方法,都要圍繞教學內容也就是教材來進行,所以讓學生自選學習內容的做法是不合適的。21.【答案】C。解析:課標提出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A項中的教師讓學生進行臨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B項中的教師直接給學生播放視頻,并未進行講解,不利于學生掌握速寫技巧;D項評價方式單一,不利于學生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22.【答案】B。解析:材料中劉老師運用的是演示法,演示法的主要特征是教師講解,學生觀察。欣賞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道德感、激勵理智和培養審美感的教學方法;講授法指的是教師全程向學生灌輸式講解;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要求,組織學生到校外,通過對實物和現象的觀察、調查與研究,從而獲得直觀的感受、客觀的認識和深刻的體驗的方法。23.【答案】B。解析:教師或示范者實際地操作工具和材料,顯示完成一項工作和制作一件東西的過程和方法就是示范法。示范在技法的運用和材料的處理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而美術學習中技能活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題干中《單色版畫》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示范法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單色版畫的創作方法。24.【答案】B。解析: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黃老師讓學生組成攝制小組,合理分工,創作電影,屬于合作學習。接受學習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前人發現、創造、積累的人類的社會經驗,學生把這些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使其成為自己認識事物、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及其發明創造的工具的一種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是學習者在足夠時間條件下掌握學習材料的一種學習方式。個別學習是教師對個別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25.【答案】B。解析: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發展性評價,在評價的語言上要體現教師評價的親切性、準確性、激勵性以及人文關懷性,所以B項是不正確的,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原則。26.【答案】A。解析:上述材料中涉及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等教學評價方式,體現的是多主體評價方式。(1)了解美術各學習領域的聯系,以及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逐步學會以議題為中心,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方法,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2)認識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技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3)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1)多主體評價:教師創設拍賣會情境,營造立體教學氛圍,學生以“賣家”和“買家”的身份,從表現技能、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自評與互評,教師最后從設計創意、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總結評價。(2)相對評價:師生共同選出在《設計紋樣》一課中表現技法較好的作品,其余同學的作品以此為標準進行比較與評價。(3)形成性評價:教師在講授新課環節中,提問學生紋樣的表現技法、步驟和特色,并及時評價;在學生鞏固練習環節中,評價學生在表現紋樣時對夸張與概括手法的表現,并及時指導。(1)綜合利用多種交往途徑。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教師和學生在理性與感性兩方面動態的交往過程。在課外活動中,師生關系比課堂教學更加輕松多樣,師生雙方的個性能充分顯現。此外,非教學狀態的日常交往也是良好師生關系建立和發展的機會。(2)在反饋調控中形成良性循環。教師應及時關注并獲取師生關系的狀態、學生意見和建議等反饋信息,據此調控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方法,彌補已出現的缺陷,理順師生關系的性質和方向,使師生關系更加適合教學實際需要,形成師生關系發展的良性循環。(1)情境法。李老師身著少數民族服裝進入教室,引導學生觀察少數民族服裝上有規律的紋樣。情境法易于營造立體的鑒賞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感染學生的情緒,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激發他們的豐富想象和情感。(2)演示法。李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并親自繪制紋樣,講解紋樣的色彩搭配。這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書本內容與實踐的聯系,更好地理解各種原理、法則的正確性。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他們更積極地思考,鞏固所學的知識。此外,演示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3)討論法。李老師讓學生自主討論,通過對每張圖片中運用的不同顏色的明度、純度的分析。由于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4)講述法。整個過程就是教師講授的過程。講述法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知識。(5)提問法。李老師在授課過程用提問的形式和學生互動。提問法可以引發學習動機、引導思維方向和深度,同時也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32.【參考答案】合理。原因如下:(1)李老師通過提問研討,使學生認識座椅設計的原則,在練習階段采用研究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方式進行藝術實踐,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幾名學生合作設計一系列椅子。這些體現出李老師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2)李老師在課堂上演示并分析教具,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積累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的經驗,體現出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在課堂上設置問題情境,提供原型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想象和表現等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營造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學習氛圍。(3)在練習階段,幾名學生合作設計一系列椅子。體現美術課程的實踐性,有助于學生發展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33.【參考設計】【課題】如何欣賞書法作品——以《蘭亭序》為例【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欣賞書法作品的基本方法,掌握《蘭亭序》在神采意蘊、章法結構、用筆特征上的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與討論,感受《蘭亭序》的魅力。學習其書法特征以及在神采意蘊、章法結構、用筆特征上的特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書法的魅力,增加對書法藝術的了解,激發對書法學習的熱愛。【教學重點】賞析書法作品,了解《蘭亭序》在神采意蘊、章法結構、用筆特征上的特點。【教學難點】能夠結合書法家的人格、精神等對書畫作品進行簡單的賞析。【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等。【教學過程】教師講授《墨染池水》的故事,引導學生聆聽,并提問: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家了解嗎?學生思考,教師總結: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鍥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造詣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圣”。教師引出課題。教師展示作品圖片《蘭亭序》,引導學生賞析。教師簡單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舉行“修鍥”活動,文人雅士,曲水流觴,飲酒賦詩,詩篇匯集,名為《蘭亭集之作序。便有了這篇文辭優美、書法精絕的“天下第一行書”《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蘭亭序》的書法風格具有秀美多姿的點畫和沉穩內斂的力感交織而成的美韻,書法理論家以“遒媚”一詞來概括其神采。書法家灑脫不羈的人生襟懷與瀟灑如意的筆墨相輔相成。教師引導學生賞析作品,并提問:其章法結構具有怎樣的特點?學生賞析討論,教師總結:從通篇章法看,《蘭亭序》前松后緊,具有手稿隨意自然的特點,字的間架結構勁斂,有清健秀逸之氣。用筆強調變化,文中二十個“之”字無一雷同,各具神采。教師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賞析書法作品的角度有哪些”,討論后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教師最后進行總結評價。回顧本課重難點,了解書法作品的基本賞析方法。讓學生課下搜集課本上列舉的其他書體的相關資料,并與家長共同賞析。【板書設計】章法結構:險中求穩、疏密有致、避讓得體、各顯姿態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四)參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美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藝術家對社會生活審美認識的結果,所以,藝術家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就是美術作品的內容。它是美術家有意識地創造出來的。2.【答案】A。解析:中國畫按照繪畫題材分類可分為山水畫、人物畫和花鳥畫。《游春圖》是迄今為止中國現存最早的卷軸山水畫作品。此畫為絹本,青綠設色。《游春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山水畫逐漸走向成熟。3.【答案】C。解析:美學史上稱韓混為“畫牛專家”。他最有名的作品《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一,也是現存最早的紙本中國畫。作品中牛的形象健壯有力,神態生動自然;繪畫手法寫實,用筆厚拙粗辣、蒼勁有力。4.【答案】A。解析:《寫生珍禽圖》是五代時期畫家黃笙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畫面中運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的眾多生靈。《墨葡萄圖》是明代畫家徐渭的作品。《墨梅圖》是元代畫家王冕的作品。《漁莊秋霽圖》是元代畫家倪瓚的作品。5.【答案】C。解析:圖示作品是潘天壽的代表作《記寫雁蕩山花》。潘天壽的中國畫渾厚奇崛、蒼古高華,強調筆墨的運用,用筆強悍而有度,果斷精練,藏豪放堅勁于含蓄樸拙之中,具有雄健、凝練、老辣、生澀的特點;善用濃墨,間用焦墨、破墨,枯濕濃淡均見筆力;又善用潑墨,酣暢淋漓,蒼茫厚重;畫面布局豪放。為正側面;②橫帶狀排列結構,用水平線劃分畫面;③根據人物尊卑決定比例大小和構圖位置;④填充畫法,畫面充實,不留空白;⑤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膚多為褐色和淡黃色,頭發為藍黑色。7.【答案】C。解析:C項為梵·高的自畫像(局部),在他的畫中,總是一片色彩和筆觸的狂歡,這種畫面所造成的氣氛效果表現出一種罕見的旺盛生命力。A項為丟勒的自畫像(局部)。B項為倫勃朗的自畫像(局部)。D項為庫爾貝的自畫像。8.【答案】D。解析: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位于法國巴黎,地上六層,地下四層。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并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筑外觀極像一座工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鋼骨結構以及復雜的管線。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是20世紀后半期高科技主義建筑的代表。9.【答案】D。解析:《亞威農少女》是立體主義代表畫家畢加索的代表作,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10.【答案】B。解析:中國建筑與歐洲建筑、伊斯蘭建筑并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11.【答案】D。解析:頤和園是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寄暢園、留園、拙政園均屬于私家園林。12.【答案】A。解析:年畫是指流行于民間的、木版印制的年節裝飾畫,富于民間鄉土氣息和年節民俗的喜慶色彩。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年畫大都在新年時13.【答案】D。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美術課程將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分成四個學段(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第四學段:7—9年級)。初中三年級是9年級,屬于第四學段。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照相機和攝影機等媒介,進行表現活動”和“學習速寫、素描、色彩畫、中國畫和版畫等表現方法,進行繪畫練習”,這些課程內容都屬于第四學段“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學習活動建議。16.【答案】A。解析:美術教學組織形式有:室內授課、室外授課和參觀活動,題干表述屬于室內授課的組織形式。17.【答案】B。解析:由于時間比較短而工作量相對比較大,所以需要學生合作完成。通過四個選項的對比,只有B項的由班級集體完成最符合要求。18.【答案】B。解析: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19.【答案】B。解析:教學重點是一節課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最集中體現,也是學生應該主要理解和必須掌握的內容。由于該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因此最合適作為教學重點的應為B項。20.【答案】D。解析:A、B項關注到了愉悅的感受本身,而沒有領會課程性質中談到愉悅性的主旨,因此偏離了實質。C項不符合評價建議,教師不能不予置評。21.【答案】C。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目標表述的過程中也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A、B、D選項中出現的“讓”“為了”一系列詞的行為主體是教師,并沒有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特點。學生的創造力而非模仿力。因此在進行《墻壁小裝飾》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探究基礎上,設計、制作墻壁裝飾作品。解”在案例中也有體現。25.【答案】A。解析:診斷性評價屬于“教學前評價”。一般是指在某項教學活動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情況進行的預測。通過這種預測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準備狀況,以判斷其是否具備實現當前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條件,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依據。26.【答案】C。解析:通過評價,激發教師、學生成就動機學生的學習興趣,屬于教學評價的激勵促進功能。28.【參考答案】(1)結合音樂、語文、外語、歷史、社會等學科內容,創作插圖、年表,或編寫劇本,設計海報,制作道具,布置場景,并進行表演。裝飾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園環境。(3)結合學校或社會的時事新聞,開展專題研究,用美術的方式表達研究成果,布置專題展覽或舉辦研(4)調查、了解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依據城鎮或鄉村的特征,考慮環保、居住、休閑、健身和景觀等功能,設計社區未來發展規劃圖或制作模型,向社區展示,并接受公眾的評估。(5)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收集班級的各種信息,設計班級主頁和學生個人網頁,組成班級網,參與網絡的29.【參考答案】(以下參考答案任選三項)(1)選擇寫實、變形和抽象等方式,運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開展造型表現活動,描繪校園風景,表達情感和思想。(2)學習透視、色彩、構圖、比例等知識,提高造型表現能力。(3)學習速寫、素描、色彩畫、中國畫和版畫等表現方法,進行校園風景繪畫練習。(4)學習漫畫、動畫的表現方法,進行校園風景創作練習。30.【參考答案】(1)鉆研美術課程標準。教師必須準確解讀課程標準,更新美術教育觀念,理解其中不同于以往教學大綱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要求,重新認識美術課的性質、作用、目標和任務。認真了解各階段的目標和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標準,弄清教學應遵循的原則和實施建議。(2)鉆研教材。美術教材是美術課程內容的重要載體,主要包括教科書和教師參考用書。教師應借助教材,依據地域、學校和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開發和再創造,進行有個性、有特點的課程教學。(3)了解學生。美術教學的準備工作要求教師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學生。例如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想狀況和個性特點等。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在上課前對學生的狀況進行預先思考,教師才能做到對教學有的放矢。(4)教學設備、教具與學具準備。美術教學應按照教學計劃提前配備好各種教學設備、教具與學具,以保證課業順利進行。每學期末應提前訂購好下學期要使用的教具和學具。上課前應檢查電教設備,熟悉性能,準備好幻燈片,還要準備好范畫、范作、演示工具、模型、實物等教具和擺設寫生物品等。此外,上課前還要將學具按班組人數分好,以便于課上分發。(5)確定教法。根據課程標準,教師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把各部分教學內容系統協調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與掌握,同時促進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和能力的發展,最終完成教學任務。選用教法還要根據課程需要和教師特長,在確定主要教法的同時,合理地將幾種方法組合在一起,體現其多樣性與靈活性,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選擇恰當的呈現方式,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使教學過程處于良好狀態。(6)編寫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一般包括學期(或學年)的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或課題)教學計劃、課時計劃(教案)三種形式。將教學總任務、總目標逐級落實到每一節課中,把準備工作具體體現到實處。制定的教學工作計劃,要符合課程標準的精神,綜合考慮到美術知識與教育功能的關系,將課程內容有機而巧妙地融入每個學期的單元、課時中;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處理好知識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的關系。31.【參考答案】美術課標理念關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指出:“美術課程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發揮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案例中該教師通過播放歌曲和展示照片勾起學生的回憶,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學習活動與生活經驗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進一步去體會學習的樂趣、探究的樂趣,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教學重點不突出,本課所設定的“指導學生‘畫過去'”部分被留為下一節課的內容。本課可以分課時進行教學,因為美術是一種形象表達的視覺藝術,第一課時以欣賞課程為主,主要讓學生通過感受和體會,對構圖、透視、色彩、筆觸、肌理等因素的表現方法有直接的學習;第二課時讓同學們去表現童年生活,在設定重點時欣賞與創作分開更好。32.【參考答案】不合理。理由如下。(1)脫離了美術學科本體,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在人文主題中提煉美術知識,在實踐中滲透美術知識,造成了突出情感態度,忽視了技能技巧的問題。(2)教師把關注點放到了思想教育中,而沒有從美術學科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分析、觀察、體驗作品。(3)沒有體現所屬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如用設計和創作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正確認識“知識和技能”在美術學科中的本質意義,把“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融入學生美術實踐活動中等。(4)沒有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沒有進行招貼畫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設計、構圖的合理性、線條處【課題】寫意花卉【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寫意花卉的基本知識,提高對傳統寫意花卉作品的領會、感知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觀摩、討論、練習等方法學習中國畫技法,掌握筆墨基礎知識,完成一幅寫意花卉作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用寫意花卉表現自然花卉的興趣,提高對傳統繪畫的喜愛之情和對高雅藝術的關注度。【教學重點】對傳統筆、墨、生宣紙的性能及對寫意花卉構圖的了解。【教學難點】用基本筆墨技法造型,完成一幅寫意花卉作品。【教學方法】提問法、示范法等。【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中國畫工具及顏料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人教師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荷花》,并配合背景音樂朗誦古詩《愛蓮說》,引導學生欣賞。教師講述荷花的寓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中國畫的方式來表現荷花之美,從而引出課題——《寫意花卉》。(二)講授新課教師播放課件,進行名家作品賞析,依次展示下列美術作品。(1)王雪濤的《荷花小鳥》(2)吳昌碩的《葫蘆》(3)潘天壽的《凌霄花》教師提問:這三幅繪畫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學生回答:都是寫意花鳥畫。教師繼續提問:下面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些作品,并描述出它們的繪畫特點。學生回答,老師補充總結:《荷花小鳥》的筆墨簡潔而變化豐富,荷葉的清新飽滿和花的艷麗生動,使人感受到勃勃生氣。《葫蘆》繪出密密匝匝的葉片簇擁著葫蘆,濃墨襯托出重彩,豐收的喜氣充盈畫面。《凌霄花》的墨與色濃重潤澤,布局大氣奇巧,整幅作品以簡勝繁,自然淳樸。教師繼續提問:中國畫在造型方面有什么特點?學生小組討論,派出代表回答問題。教師補充并總結:中國畫講究以線造型,筆墨變化。中國畫以簡練概括的筆墨描繪花鳥蔬果的神韻,講究筆法墨意的變化。畫家把用墨、用色和用水結合起來,加之嫻熟多變的用筆,把或嬌柔,或恣意,或濃艷,或清雅的花卉表現得五色紛呈、神采飛揚;有的更是借物抒情,注重表現自己的品格和風骨。(三)示范練習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中國畫在用筆、用墨方面的基本技法,教師進行示范后學生練習。教師示范寫意牽牛花的基本步驟,學生觀察。(1)先用側鋒淡墨畫后面的葉片。(2)再用筆肚蘸中墨,筆尖蘸重墨,側鋒三筆畫出前面葉片。(3)側鋒蘸曙紅畫花冠,中鋒畫花蕾,淡墨加花托。(4)拖筆加藤蔓。題款用印完成。學生按照作業要求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巡視,提示學生用筆、用墨方面的注意事項。(四)作品評價(1)學生自評:說一下這幅畫有沒有國畫的感覺?你最滿意的地方是哪兒?(2)學生互評:說一下你對這幅畫的感受?(形象、墨色變化、用筆變化……優點、缺點)(五)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本節課的重要內容:對中國畫的基本筆墨技法、造型及傳統筆、墨、生宣紙性能的學習。學生課下可搜集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寫意花卉的作品,嘗試臨摹,下節課與同學分享。【板書設計】二、中國畫的造型特點教師資格考試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五)參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董其昌在“南北宗論”中“崇南抑北”,充分體現了美術批評強烈的傾向性特征。也正是美術批評這種明確的傾向性和強烈的價值判斷,使其具有了調節、導向美術創作的力量。2.【答案】D。解析:南宋畫家馬遠、夏圭的山水畫在取景上善于大膽取舍剪裁,突破全景式而畫邊角之3.【答案】C。解析:《潑墨仙人圖》的作者是南宋畫家梁楷,這是現存最早的一幅寫意人物畫。畫中作者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創造。梁楷曾置御賜金帶不受,人稱“梁瘋子”。他的畫以“減筆”之法著稱,開寫意人物畫先河。代表作品還有《李白行吟圖》《布袋和尚圖》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4.【答案】B。解析:清代流傳著總結了前人經驗的版畫書籍《芥子園畫傳》(又名《芥子園畫譜》),此書以版畫形式出現,后發展為書籍,方便閱讀。5.【答案】C。解析:圖示作品是畫家王式廓于20世紀創作的大型素描作品《血衣》。《血衣》取材于我國土地改革時期“斗地主”的場景,畫面抓住了一位悲痛欲絕的婦女正舉起血衣的瞬間,揭露并控訴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歷史罪孽,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揭示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歌頌了覺醒的農民與舊世界做斗爭的精神。畫家于20世紀70年代創作了《血衣》油畫稿,因故未能完成。6.【答案】C。解析:雅典的宙斯神廟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產生于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是在愛奧尼柱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它的比例更為纖細,柱頭上雕刻著毛莨葉,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顯得十分華麗。相對于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并不廣泛。左邊的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陽光里,正相互攜手翩翩起舞,其中右邊的一個象征青春,中間一個象征美麗,左邊一個象征歡樂。畫面正中間的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在畫的右邊,分別是花神、春之神與風神(自左至右)三個形象,象征春回大地,萬木爭榮的春天即將來臨。畫面線條流暢,富有節奏感。8.【答案】A。解析:米羅是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他的繪畫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簡略的形狀、強調筆觸的點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環境,給人以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覺。他的作品中有象征的符號和簡化的形象,帶有一種自由的抽象感和兒童般的天真氣息。被認為是“把兒童藝術、原始藝術和民間藝術揉為一體”的大師。9.【答案】A。解析:圖示作品是維米爾的油畫《倒牛奶的女仆》。作品表現了一名女仆倒牛奶的瞬間。維米爾在此畫中使用了他最常使用的黃、藍、灰三色,女仆淺灰色的頭巾、明黃色的上衣和暗藍色的裙子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畫作構圖穩重,光影漸變清晰,給人以舒適之感。10.【答案】B。解析:法國藝術家杜尚是20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鋒,達達主義的代表及創始人之一。他否定傳統,戲謔傳統作品,顛覆作品內容,甚至改變了藝術創作的手段和觀念。他喜愛用機器的形象和機械的描繪,而不是傳統的寫實或印象的畫法來作畫。圖示作品《下樓梯的裸女》為其代表作之一。11.【答案】A。解析:藏書票起源于15世紀中期的德國,一般是5—10厘米見方的版畫作品,上面除主圖案外,必須有藏書者的姓名或別號、齋名等,國際上通行做法是在票上寫上“EX-LIBRIS”(拉丁文字),表示12.【答案】C。解析:按照設計的目的可將設計分類為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13.【答案】B。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評價建議指出,“在評價中努力體現標準的理念和目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同時,通過評價獲得準確的信息反饋,幫助美術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工作”。課程目標包括“了解美術各學習領域的聯系,以及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逐步學會以議題為中心,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方法,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技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15.【答案】D。解析:美術語言包括造型元素與形式原理兩個部分。造型元素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包括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肌理等。形式原理指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16.【答案】C。解析:“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的意思是美術教育可以輔助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美術作品的題材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和主題可以對觀眾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與影響。這體現了美術的教育功能。17.【答案】A。解析:典型化也叫典型的構思過程和方法,是藝術家將自然或生活中的材料按照藝術的一般規律,進行加工改造,構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藝術意向的過程。18.【答案】A。解析:《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性質”部分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答案】A。解析:“知識與技能”目標所表述的內容是學生學習本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題干中“了解人體比例和動態線并掌握表現方法”屬于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目標。20.【答案】C。解析: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價值的過程,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評價按照功能及用途劃分為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以及診斷性評價,評價學生學習結果可以從多個方面,不能僅僅簡單依靠成績評價學生學習結果。21.【答案】D。解析: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教與學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它來進行。因此,設定教學目標的要求是準確、適宜,盡可能具體。D項適合作為“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22.【答案】C。解析:在《精美的報刊》一課教學中,通過對優秀的報紙雜志等版式設計作品進行欣賞與討論,了解版式設計中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初步掌握版式設計中的實用和形式美的法則,這對學生了解版式設計的視覺要素和構成要素打下了基礎。23.【答案】B。解析:題干中房老師只注重了單項技能的突出訓練,忽視了其他內容的重要性,違背了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要求。24.【答案】C。解析:胡老師不但運用了數碼相機、電子繪圖板,還運用了網絡資源,這三項都屬于現代信息技術。25.【答案】B。解析:形成性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定量評價也叫量化評價,指在教學中把復雜的評價材料做“量”的分析與比較。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對課堂的適度控制非常重要。這里的控制,主要指教師對課堂活動的進度加以控制,使開展活動的時間與教案預計的時間基本吻合。26.【答案】C。解析: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發展性評價,在評價的語言上要體現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要注意語言的親切性和準確性,同時要給予學生準確性的指導意見。(1)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合同終止協議
- 合同續訂協議范本
- 三方協議是不是就是合同
- 贈與合同協議字體大小
- 合作生產協議合同
- 教牛肉面學員合同協議
- 合同中斷協議范例
- 種子協議合同
- 賽馬運動員安全協議合同
- 超市酒水代銷合同協議書
- 八年級英語下學期期中模擬卷(宿遷專用)(原卷版)
- 藥物過敏搶救流程
-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自動化設備應用
- 口腔保健科普講座(幼兒園)課件
- 2024-2025學年全國版圖知識競賽考試題庫資料(含答案)
- 小學生講衛生主題班會
- 2025《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審計管理辦法》及指引解讀課件
- 【基礎卷】同步分層練習: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6課《寶葫蘆的秘密》(含答案)
- 《新生兒復蘇》課件
- 《教育系統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知識培訓 (一)
- 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素質大賽情景答辯題(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