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新變革
“十三五”規劃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十三五”規劃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立足新常態,踐行新理念,實施新改革
4主要內容一、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主要亮點二、五大發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意義三、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和要求四、新理念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主要亮點亮點一:充分考慮了新常態這一趨勢性變化,以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總要求進行戰略謀劃。
亮點二: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思想謀劃“十三五”和未來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亮點三: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強調在補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短板上多用力。
亮點六: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從全球經濟聯系中進行謀劃,重視提高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的能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11
我們注重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類問題,既防范增長速度滑出底線,又理性對待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既強調改善民生工作,又實事求是調整一些過度承諾;既高度關注產能過剩、地方債務、房地產市場、影子銀行、群體性事件等風險點,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風險。
——習近平: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二、五大發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意義12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10日)1314151718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提出背景
1.2010我國GDP總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是經濟大國,但不是經濟強國。中國GDP總量(2009~2015年)34090351947056884567670863646347310440151819
2.2015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接近8000美元,位于“上中等收入”經濟體,但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世界銀行2008年最新的劃分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20
3.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2014年城鎮化率達到54.77%,但城鎮戶籍人口僅占38%。中國城鎮化率增長示意圖(2006~2014年)21
4.經濟發展進入“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經濟風險與矛盾突出。經濟增速換檔期經濟調整陣痛期當前時期22
5.國際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外部經濟環境跌宕多變。
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世界經濟增長率示意圖(2006~2014年)23外部需求常態萎縮(2014年出口增速回落到4.9%)2006-2014中國出口增速24強國重定游戲規則25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基本特征
1.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轉變
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四季度增長6.8%。
27
2.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轉變28
3.產業結構由中低端轉向中高端(2014年第三產業占比達到48.2%)產業結構新變化:第三產業呈現新態勢(“四最”)一是產值比重最大。2013年第三產業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第一大產業。2015年,第三產業比重達到50.5%,首次超過50%,高于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二是增長速度最快。2012年至2014年,全國第三產業增速分別為8.1%、8.3%、8.1%,分別比第二產業高出0.2、0.5、0.8個百分點。2015年,第三產業同比增長8.3%,增速比第二產業快2.3個百分點。三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高。2014年第三產業取代第二產業,成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最高的產業,貢獻率為48.1%,高于第二產業1個百分點。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達到了58.4%的歷史新高,比第二產業高出21.7個百分點。服務業成為新常態下穩增長的最重要利器!四是吸納的就業人數最多。2011年,就業人員在三次產業的比重分別34.8%、29.5%和35.7%,服務業首次超越農業,成為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產業。2012年,就業人員在第二產業的比重開始下降,2013年,在第二產業就業人員的絕對人數也開始下降。相比之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的絕對數和相對數都在迅速提高。2013年,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為29636萬人,占全部就業人員的38.5%,比2012年增加近2000萬人。30邁克爾·波特的創新驅動理論31
5.資源配置由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轉換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32
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6.經濟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轉換經濟增長導向型發展觀經濟發展導向型發展觀
經濟社會進步導向型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發展目標發展標準發展途徑發展重點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層面發展戰略工業化工農業總產值增長優先重工業粗放型為主均衡發展戰略生產關系革命單一經濟四個現代化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優先,發展為輔工業粗放型為主改革非均衡發展戰略經濟兼顧社會綠色GDP發展優先集約型為主改革與創新協調發展戰略經濟、社會、人、生態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發展觀比較維度三種發展觀的比較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1五大發展理念是把握“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綱”與“魂”的主脈絡。1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主抓手。
1五大發展理念是創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主命題。
1五大發展理念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主方略。
三、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和要求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實現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
——熊彼特采用一種新的產品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開辟一個新的市場控制一種新的供應來源實現一種工業的新的組織熊彼特的五種創新形式創新是生產過程中內生的創新是一種"革命性"變化創新同時意味著毀滅創新必須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本質規定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
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基本觀點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目標:著力提高發展質量主要任務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產業新體系構建發展新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十三五”規劃對創新發展的目標、要求和任務
1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協調強調兩種或兩種以上系統或系統要素之間保持一種均衡關系的狀態。“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的講話協調強調發展是“整體的”、“綜合的”和“內生的”。協調強調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均衡。“十三五”規劃對協調發展的目標、要求和任務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主要任務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
目標: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
1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
低碳經濟大衛·皮爾斯(1989年出版)
羅馬俱樂部(1972年出版)
蕾切爾·卡森(1962年出版)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資源承載力與生態環境容量是綠色發展的客觀基礎“綠色化”、“生態化”是綠色發展的基本途徑綠色資產不斷增殖是綠色發展的經濟目標人的綠色福利不斷提升是綠色發展的終極目標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是綠色發展結果展現綠色發展是建立在資源承載力與生態環境容量的約束條件下,通過“綠色化”、“生態化”的實踐,達到人與自然日趨和諧、綠色資產不斷增殖、人的綠色福利不斷提升,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過程。基本要求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主要任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十三五”規劃對綠色發展的目標、要求和任務
目標: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1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開放發展的理論基礎:自由貿易學說絕對利益論比較優勢論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中國對外開放的兩個根本特點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特點。適應開放的根本目的即發展需要的特點。中國對外開放的發端:小平同志的兩個判斷“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對外開放在探索中前行“互通有無論”(計劃經濟下的開放理論)窗口論(經濟特區)條件論(沿海開放)兩頭在外”和“國際大循環論”(沿海內地開放)機遇論(浦東新區)接軌論(加入WTO)走出去論(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目標:著力實現合作共贏
基本要求
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主要任務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
“十三五”規劃對開放發展的目標、要求和任務1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基本要求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主要任務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十三五”規劃對共享發展的目標、要求和任務
目標:著力增進人民福祉
四、新發展理念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需求側管理到供給側管理適時由需求管理為主轉向供給管理為主
Y=F(L1,L2,C,I1,I2)
L1,L2,C,I1,I2分別為勞動力,土地和自然資源,資本,創新,制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人口數量與年齡結構的四個階段I、前工業社會,低自然人口增長和高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組合階段;II、經濟起飛和工業化初期階段,高自然人口增長和先降后升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組合階段;III、經濟起飛成功和工業化完成后的高消費高增長階段,逐步降低的人口自然增長和高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組合階段;IV、后工業化穩態經濟增長階段,低自然人口增長和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組合階段。(哈佛大學DavidE.Bloom和JeffreyG.Williamson)實施人口戰略,夯實經濟長遠增長的人口基礎
2、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一要抓緊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二要繼續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三要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四要嚴格控制工商資本。五要擴大整省推進土地確權登記試點范圍。深化城市建設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程度。一是建立城鎮用地規模結構調控機制。二是健全節約集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校攜手同筑夢+雙向奔赴育花開+高二下學期第二考家長會
- 2025年電動學生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生物碘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環保型不黃變啞光地板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特大門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燃料電池集流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遼寧大學《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場面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環境中的科學與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2025屆初三3月第一次模擬英語試題含答案
- 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效果實踐檢驗報告
- 提升員工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
- 第三章 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工藝
- crystalball模擬基礎教程課件
- 夏商周考古-鄭州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上海市靜安區寶山路街道社區養老問題調查報告】
- 公文筐測驗(案例題解示范)
- 外科學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
- 口腔一般檢查方法口腔一般檢查方法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心內科)
- GB/T 4857.10-2005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10部分:正弦變頻振動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